《诊断学》 第五节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象】 表现为二系或三系细胞不同程度减少,通常血小板减少 常早期出现。①红细胞、血红蛋白平行性下降,血红蛋白多 为中度或重度减低,呈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②网织红 细胞减少,绝对值低于正常,常小于 15×109/L,部分病例 骨髓呈局灶性增生者,可有轻度增高。③白细胞减少,多在 (2.0~3.0)×109/L,中性粒细胞减少,但绝对值>0.5×109 /L;淋巴细胞相对增高,一般不超过 50%。④血小板减少, 多在(30~50)×109/L。 【骨髓象】 慢性型再障的骨髓中可出现一些局灶性代偿性造血灶, 故不同部位骨髓穿刺的结果可有一定差异,有时需多部位穿 刺检查及配合骨髓活检,才能获得较可靠的诊断依据。①骨 髓多为增生减低。②巨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三系细胞均
7
不同程度减少。巨核细胞减少常早期就出现,治疗有效时恢 复也最慢,故在诊断上的意义较大。③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浆细胞、肥大细胞和网状细胞也可增高,但均比急性型为少。 ④有时可有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及粒细胞退行性变等现象。严 重病例幼红细胞也可出现类似表现。
如穿刺部位为代偿性造血灶,则骨髓象呈增生活跃,粒 系百分率可正常或减低,红细胞百分率常增高,但巨核细胞 仍显示减少或明显减少。
6
多为非造血细胞。②粒、红两系细胞极度减少,淋巴细胞相 对增高,可达 80%以上。③巨核细胞显著减少,多数病例常 无巨核细胞可见。④浆细胞比值增高。有时还可有肥大细胞 (组织嗜碱细胞)、网状细胞增高。
(2)慢性型:慢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CAA)起病和进 展缓慢,以贫血和轻度皮肤、黏膜出血多见。病程多在 4 年 以上。慢性型再障在病程中如病情恶化,临床表现及血液学 变化与急性型再障相似,则称为重型再障Ⅱ型(SAA-Ⅱ)。
2
30
M
≥
4
30
M
5a
M
5b
< M
30 或>
6
30
≥90 ≥
30~89 >30
≥80 ≥
30~79
≥30
<50 <50
>50
<10 >10 >20 <20 <20
<10 <20 >20 >80 >80
注:ANC 所有有核细胞(all nucleated cell);NEC 非红系 细胞(non-erythrocyte)
9
疗和判断预后也具有实用价值。
急性白血病的 FAB 分型: FAB 分型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10
lymphocytic leukemia , ALL ) 和 急 性 髓 细 胞 白 血 病 ( 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两大类,后者又称急性非淋巴细
色,内含明显小空泡而呈蜂窝状。
(2)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分为 7 个亚型,分型标
准如下(表 4-2-13):
表 4-2-13 AML 亚型骨髓细胞(%)的诊断标准
原始细胞(%) 红系
粒系
单核
类 A
型 NC
细胞(%) 细胞(%) 系细胞
NEC
(A
(N (%)
NC)
EC)
(N
11
EC)
M
1
M
≥
(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2)红细胞系显著增生,幼红细胞常>30%,急性溶血 时甚至>50%,粒红比例降低或倒置。各阶段幼红细胞增多, 以中幼及晚幼红细胞增多为主。核分裂型幼红细胞多见。可 见幼红细胞胞质边缘不规则突起、核畸形、Howell-Jolly 小体、 嗜碱点彩等。成熟红细胞形态与血象相同。
3
(3)粒细胞系相对减少,各阶段细胞的比例及形态大致 正常。
(4)巨核细胞系一般正常。 3.巨幼细胞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 是由于叶酸及(或)维生素 B12 缺乏使 DNA 合成障碍所引起 的一组贫血。其血液学的典型特征是除出现巨幼红细胞外, 粒细胞系也出现巨幼特征及分叶过多。严重时巨核细胞和其 他系统血细胞以及黏膜细胞也可发生改变。 【血象】 (1)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因发病隐袭缓慢,多数病 例血红蛋白在 60g/L 以下,甚至在 30~40g/L 以下。 (2)红细胞大小不均,易见椭圆形巨红细胞,并可见嗜 多色性红细胞、点彩红细胞、Howell-Jo1ly 小体及 Cabot 环。 有时可出现中、晚巨幼红细胞。 (3)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增多。 (4)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呈 分叶过多现象,分叶在 4~5 叶以上,甚至有分叶达 10 叶以 上者,偶见少数幼稚巨粒细胞。 (5)血小板计数减少,可见巨大血小板。 【骨髓象】 巨幼细胞贫血骨髓象具有如下特点(图 4-2-8):
2
溶血性贫血,有时出现特殊的异形红细胞增多,如球形细胞、 靶细胞、裂细胞等,对病因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3)网织红细胞增多,尤其是急性溶血时常明显增多。 (4)急性溶血时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常增多。中性粒细 胞比例增高,并有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现象。 【骨髓象】 溶血性贫血骨髓象具有如下特点(图 4-2-7):
(1)急性型:急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AA)又称重型 再障 I 型(SAA-I),起病急,发展迅速,常以严重出血和感染 为主要表现。
【血象】 呈全血细胞减少。①红细胞、血红蛋白显著减少,两者 平行性下降,呈正常细胞色素性贫血。②网织红细胞明显减 少,绝对值<0.5×109/L,甚至为 0。③白细胞明显减少,多 数病例为(1.0~2.0)×109/L;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多在 60% 以上,有时可高达 90%以上。外周血中一般不出现幼稚细胞。 ④血小板明显减少,常<20×109/L,严重病例常<10×109/L。 【骨髓象】 急性型再障的骨髓损害广泛,骨髓小粒细小,脂肪滴明 显增多,多部位穿刺均显示下列变化。①骨髓增生明显减低。 骨髓小粒呈粗网结构空架状,细胞稀少,造血细胞罕见,大
核形规则,核染质较粗,无核仁或有 1~2 个小核仁。胞质量
少。
L2 型:以大细胞为主(细胞直径>12μ m),细胞大小不均。 核形不规则,常见凹陷或折叠,核染质疏松,有 1 个或多个
较大而清楚的核仁。胞质量丰富,着色深浅不定。
L3 型:以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核形规则,核染质均 匀致密细点状,有 1 个或多个明显核仁。胞质丰富,呈深蓝
M1 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骨髓中原粒细胞(I 型+Ⅱ型)占 NEC 的≥90%。
M2 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原粒细胞≥30%~ 89%,早幼粒细胞及以下阶段粒细胞>10%,单核细胞<20%。
(3)血小板计数减少:早期约半数病例血小板低于 60 ×109/L,晚期血小板多极度减少。
【骨髓象】 见图 4-2-9、4-2-10、4-2-11。 (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 (2)一系或二系原始细胞(包括 I 型或 1I 型)明显增多, ≥30%ANC(all nucleated cell,所有有核细胞)。 (3)其他系列血细胞均受抑制而减少。 (4)涂片中分裂型细胞和退化细胞增多。在急淋白血病 中,“篮细胞”较其他类型白血病中多见;在急粒和急单白血 病中,可见到 Auer 小体;急性红白血病时,可见幼红细胞呈 巨幼样变。 急性白血病诊断后,应进一步确定急性白血病的类型。 【分型】 白血病的分型,不仅对白血病本质的认识,研究白血病 的发病机制和牛物学特性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指导临床治
5
巨幼细胞贫血病例经叶酸治疗后 48~72h,骨髓中巨 幼红细胞系列可迅速转化为正常幼红细胞系,但巨粒细胞 常持续数周后才逐渐消失。
4.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简称再障,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骨髓造血干细胞减少和 (或)功能异常,导致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减少的 一组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根据临床 表现和血液学特点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
4
(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2)红细胞系统明显增生、幼红细胞常在 40%~50%以 上,并出现巨幼红细胞系列,与正常幼红细胞系列并存。贫 血越严重,红系细胞的比例及巨幼红细胞的比例越高,早期 阶段的巨幼红细胞所占比例也越高。巨幼红细胞系列的形态 特征为胞体及胞核均增大,核染质纤细疏松呈细网状、胞质 量丰富,细胞核发育落后于胞质。分裂型细胞多见。易见 Howell-Jolly 小体及点彩红细胞等。 (3)粒细胞系相对减少。本病早期巨粒细胞先于巨幼红 细胞出现,以巨晚幼粒细胞及巨杆状核粒细胞为多见,分叶 核粒细胞有分叶过多现象,具有早期诊断意义。 (4)巨核细胞数大致正常或增多,也可出现胞体巨大, 核分叶过多,核质发育不平衡现象。
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ANLL)。ALL 分为
L1、L2、L33 个亚型;AML 分为 M1~M77 个亚型。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根据细胞形态学特征,
又分为 3 个亚型,即 L1 型、L2 型、L3 型。 L1 型:以小细胞为主(细胞直径<12μ m),大小较一致。
二、白血病 白血病(1eukemia)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特点 为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与分化成熟障碍,并浸润 其他器官和组织,而正常造血功能则受抑制。临床上出现不 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症状。根据白血病的细胞 分化程度和自然病程,白血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国 内急性白血病明显多于慢性白血病,约为 5.6:1。成人急性 白血病中以急粒白血病最多见,儿童则以急淋白血病较多见。 慢性白血病中慢粒白血病较慢淋白血病为多见。 1.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不论何种类型都具有相似的 血液学特点。 【血象】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中度或重度减少,呈正常细胞正 常色素性贫血。成熟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少数病例可见
8
红细胞大小不均,或出现幼红细胞。 (2)白细胞计数不定:白细胞数增多者,多在(10~50)
×109/L 之间,超过 100×109/L 者较少见;也有白细胞计数 在正常范围或减少。分类可见一定数量的白血病细胞,所占 百分率不定,一般占 30%~90%,也有高达 95%以上者。白 细胞数减少的病例,血象中也可不出现原始细胞。
第五节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 特征
一、贫血 贫血(anemia)是指在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 血红蛋白量及(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参考值低限。贫 血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系统许多不同性质疾病的一 种共同的症状。故诊断贫血时,首要的是确定贫血发生的原 因。 现将临床上常见的几种贫血的血液学特点分述如下。 1.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典 型的血液学特征是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国内贫血中最 常见的一种。 【血象】 (1)红细胞、血红蛋白均减少,以血红蛋白减少更为明 显。 (2)轻度贫血时成熟红细胞的形态无明显异常。中度以 上贫血才显示小细胞低色素性特征,红细胞体积减小,淡染, 中央苍白区扩大。严重贫血时红细胞中央苍白区明显扩大而 呈环状,并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及点彩红细胞增多。 (3)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 (4)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 严重贫血时,白细胞和血小板可轻度减少。
1
【骨髓象】 缺铁性贫血骨髓象具有如下特点(图 4-2-6): (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2)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幼红细胞百分率常>30%, 使粒红细胞比例降低。红系以中幼及晚幼红细胞为主,贫血 严重时,中幼红较晚幼细胞更多。 (3)贫血程度较轻时,幼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中度 以上贫血时,细胞体积减小,胞质量少,着色偏嗜碱性。有 时细胞边缘可见不规则突起,核畸形,晚幼红细胞的核固缩 呈小而致密的紫黑色“炭核”。成熟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同血象。 (4)粒细胞系相对减少,但各阶段细胞的比例及形态大 致正常。 (5)巨核细胞系正常。 2.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是由于 各种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பைடு நூலகம்而骨髓造血功能不 能相应代偿时所引起的一组贫血。主要表现为红细胞系明显 的代偿性增生。 【血象】 (1)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两者呈平行性下降。 (2)红细胞大小不均,易见大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 及 有 核 红 细 胞 ( 以 晚 幼 红 或 中 幼 红 细 胞 为 主 ), 以 及 可 见 Howell-Jolly 小体、Cabot 环、点彩红细胞等。不同原因所致的
7
不同程度减少。巨核细胞减少常早期就出现,治疗有效时恢 复也最慢,故在诊断上的意义较大。③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浆细胞、肥大细胞和网状细胞也可增高,但均比急性型为少。 ④有时可有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及粒细胞退行性变等现象。严 重病例幼红细胞也可出现类似表现。
如穿刺部位为代偿性造血灶,则骨髓象呈增生活跃,粒 系百分率可正常或减低,红细胞百分率常增高,但巨核细胞 仍显示减少或明显减少。
6
多为非造血细胞。②粒、红两系细胞极度减少,淋巴细胞相 对增高,可达 80%以上。③巨核细胞显著减少,多数病例常 无巨核细胞可见。④浆细胞比值增高。有时还可有肥大细胞 (组织嗜碱细胞)、网状细胞增高。
(2)慢性型:慢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CAA)起病和进 展缓慢,以贫血和轻度皮肤、黏膜出血多见。病程多在 4 年 以上。慢性型再障在病程中如病情恶化,临床表现及血液学 变化与急性型再障相似,则称为重型再障Ⅱ型(SAA-Ⅱ)。
2
30
M
≥
4
30
M
5a
M
5b
< M
30 或>
6
30
≥90 ≥
30~89 >30
≥80 ≥
30~79
≥30
<50 <50
>50
<10 >10 >20 <20 <20
<10 <20 >20 >80 >80
注:ANC 所有有核细胞(all nucleated cell);NEC 非红系 细胞(non-erythrocyte)
9
疗和判断预后也具有实用价值。
急性白血病的 FAB 分型: FAB 分型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10
lymphocytic leukemia , ALL ) 和 急 性 髓 细 胞 白 血 病 ( 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两大类,后者又称急性非淋巴细
色,内含明显小空泡而呈蜂窝状。
(2)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分为 7 个亚型,分型标
准如下(表 4-2-13):
表 4-2-13 AML 亚型骨髓细胞(%)的诊断标准
原始细胞(%) 红系
粒系
单核
类 A
型 NC
细胞(%) 细胞(%) 系细胞
NEC
(A
(N (%)
NC)
EC)
(N
11
EC)
M
1
M
≥
(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2)红细胞系显著增生,幼红细胞常>30%,急性溶血 时甚至>50%,粒红比例降低或倒置。各阶段幼红细胞增多, 以中幼及晚幼红细胞增多为主。核分裂型幼红细胞多见。可 见幼红细胞胞质边缘不规则突起、核畸形、Howell-Jolly 小体、 嗜碱点彩等。成熟红细胞形态与血象相同。
3
(3)粒细胞系相对减少,各阶段细胞的比例及形态大致 正常。
(4)巨核细胞系一般正常。 3.巨幼细胞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 是由于叶酸及(或)维生素 B12 缺乏使 DNA 合成障碍所引起 的一组贫血。其血液学的典型特征是除出现巨幼红细胞外, 粒细胞系也出现巨幼特征及分叶过多。严重时巨核细胞和其 他系统血细胞以及黏膜细胞也可发生改变。 【血象】 (1)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因发病隐袭缓慢,多数病 例血红蛋白在 60g/L 以下,甚至在 30~40g/L 以下。 (2)红细胞大小不均,易见椭圆形巨红细胞,并可见嗜 多色性红细胞、点彩红细胞、Howell-Jo1ly 小体及 Cabot 环。 有时可出现中、晚巨幼红细胞。 (3)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增多。 (4)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呈 分叶过多现象,分叶在 4~5 叶以上,甚至有分叶达 10 叶以 上者,偶见少数幼稚巨粒细胞。 (5)血小板计数减少,可见巨大血小板。 【骨髓象】 巨幼细胞贫血骨髓象具有如下特点(图 4-2-8):
2
溶血性贫血,有时出现特殊的异形红细胞增多,如球形细胞、 靶细胞、裂细胞等,对病因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3)网织红细胞增多,尤其是急性溶血时常明显增多。 (4)急性溶血时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常增多。中性粒细 胞比例增高,并有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现象。 【骨髓象】 溶血性贫血骨髓象具有如下特点(图 4-2-7):
(1)急性型:急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AA)又称重型 再障 I 型(SAA-I),起病急,发展迅速,常以严重出血和感染 为主要表现。
【血象】 呈全血细胞减少。①红细胞、血红蛋白显著减少,两者 平行性下降,呈正常细胞色素性贫血。②网织红细胞明显减 少,绝对值<0.5×109/L,甚至为 0。③白细胞明显减少,多 数病例为(1.0~2.0)×109/L;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多在 60% 以上,有时可高达 90%以上。外周血中一般不出现幼稚细胞。 ④血小板明显减少,常<20×109/L,严重病例常<10×109/L。 【骨髓象】 急性型再障的骨髓损害广泛,骨髓小粒细小,脂肪滴明 显增多,多部位穿刺均显示下列变化。①骨髓增生明显减低。 骨髓小粒呈粗网结构空架状,细胞稀少,造血细胞罕见,大
核形规则,核染质较粗,无核仁或有 1~2 个小核仁。胞质量
少。
L2 型:以大细胞为主(细胞直径>12μ m),细胞大小不均。 核形不规则,常见凹陷或折叠,核染质疏松,有 1 个或多个
较大而清楚的核仁。胞质量丰富,着色深浅不定。
L3 型:以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核形规则,核染质均 匀致密细点状,有 1 个或多个明显核仁。胞质丰富,呈深蓝
M1 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骨髓中原粒细胞(I 型+Ⅱ型)占 NEC 的≥90%。
M2 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原粒细胞≥30%~ 89%,早幼粒细胞及以下阶段粒细胞>10%,单核细胞<20%。
(3)血小板计数减少:早期约半数病例血小板低于 60 ×109/L,晚期血小板多极度减少。
【骨髓象】 见图 4-2-9、4-2-10、4-2-11。 (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 (2)一系或二系原始细胞(包括 I 型或 1I 型)明显增多, ≥30%ANC(all nucleated cell,所有有核细胞)。 (3)其他系列血细胞均受抑制而减少。 (4)涂片中分裂型细胞和退化细胞增多。在急淋白血病 中,“篮细胞”较其他类型白血病中多见;在急粒和急单白血 病中,可见到 Auer 小体;急性红白血病时,可见幼红细胞呈 巨幼样变。 急性白血病诊断后,应进一步确定急性白血病的类型。 【分型】 白血病的分型,不仅对白血病本质的认识,研究白血病 的发病机制和牛物学特性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指导临床治
5
巨幼细胞贫血病例经叶酸治疗后 48~72h,骨髓中巨 幼红细胞系列可迅速转化为正常幼红细胞系,但巨粒细胞 常持续数周后才逐渐消失。
4.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简称再障,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骨髓造血干细胞减少和 (或)功能异常,导致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减少的 一组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根据临床 表现和血液学特点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
4
(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2)红细胞系统明显增生、幼红细胞常在 40%~50%以 上,并出现巨幼红细胞系列,与正常幼红细胞系列并存。贫 血越严重,红系细胞的比例及巨幼红细胞的比例越高,早期 阶段的巨幼红细胞所占比例也越高。巨幼红细胞系列的形态 特征为胞体及胞核均增大,核染质纤细疏松呈细网状、胞质 量丰富,细胞核发育落后于胞质。分裂型细胞多见。易见 Howell-Jolly 小体及点彩红细胞等。 (3)粒细胞系相对减少。本病早期巨粒细胞先于巨幼红 细胞出现,以巨晚幼粒细胞及巨杆状核粒细胞为多见,分叶 核粒细胞有分叶过多现象,具有早期诊断意义。 (4)巨核细胞数大致正常或增多,也可出现胞体巨大, 核分叶过多,核质发育不平衡现象。
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ANLL)。ALL 分为
L1、L2、L33 个亚型;AML 分为 M1~M77 个亚型。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根据细胞形态学特征,
又分为 3 个亚型,即 L1 型、L2 型、L3 型。 L1 型:以小细胞为主(细胞直径<12μ m),大小较一致。
二、白血病 白血病(1eukemia)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特点 为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与分化成熟障碍,并浸润 其他器官和组织,而正常造血功能则受抑制。临床上出现不 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症状。根据白血病的细胞 分化程度和自然病程,白血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国 内急性白血病明显多于慢性白血病,约为 5.6:1。成人急性 白血病中以急粒白血病最多见,儿童则以急淋白血病较多见。 慢性白血病中慢粒白血病较慢淋白血病为多见。 1.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不论何种类型都具有相似的 血液学特点。 【血象】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中度或重度减少,呈正常细胞正 常色素性贫血。成熟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少数病例可见
8
红细胞大小不均,或出现幼红细胞。 (2)白细胞计数不定:白细胞数增多者,多在(10~50)
×109/L 之间,超过 100×109/L 者较少见;也有白细胞计数 在正常范围或减少。分类可见一定数量的白血病细胞,所占 百分率不定,一般占 30%~90%,也有高达 95%以上者。白 细胞数减少的病例,血象中也可不出现原始细胞。
第五节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 特征
一、贫血 贫血(anemia)是指在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 血红蛋白量及(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参考值低限。贫 血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系统许多不同性质疾病的一 种共同的症状。故诊断贫血时,首要的是确定贫血发生的原 因。 现将临床上常见的几种贫血的血液学特点分述如下。 1.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典 型的血液学特征是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国内贫血中最 常见的一种。 【血象】 (1)红细胞、血红蛋白均减少,以血红蛋白减少更为明 显。 (2)轻度贫血时成熟红细胞的形态无明显异常。中度以 上贫血才显示小细胞低色素性特征,红细胞体积减小,淡染, 中央苍白区扩大。严重贫血时红细胞中央苍白区明显扩大而 呈环状,并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及点彩红细胞增多。 (3)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 (4)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 严重贫血时,白细胞和血小板可轻度减少。
1
【骨髓象】 缺铁性贫血骨髓象具有如下特点(图 4-2-6): (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2)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幼红细胞百分率常>30%, 使粒红细胞比例降低。红系以中幼及晚幼红细胞为主,贫血 严重时,中幼红较晚幼细胞更多。 (3)贫血程度较轻时,幼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中度 以上贫血时,细胞体积减小,胞质量少,着色偏嗜碱性。有 时细胞边缘可见不规则突起,核畸形,晚幼红细胞的核固缩 呈小而致密的紫黑色“炭核”。成熟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同血象。 (4)粒细胞系相对减少,但各阶段细胞的比例及形态大 致正常。 (5)巨核细胞系正常。 2.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是由于 各种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பைடு நூலகம்而骨髓造血功能不 能相应代偿时所引起的一组贫血。主要表现为红细胞系明显 的代偿性增生。 【血象】 (1)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两者呈平行性下降。 (2)红细胞大小不均,易见大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 及 有 核 红 细 胞 ( 以 晚 幼 红 或 中 幼 红 细 胞 为 主 ), 以 及 可 见 Howell-Jolly 小体、Cabot 环、点彩红细胞等。不同原因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