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电缆接续作业指导书
信号电缆接续作业指导书

免维护电缆接续盒工艺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1 概述免维护电缆接续盒采用多级密封措施,使用性能好、寿命长(可与电缆同寿命)、免维护、操作简单;电缆芯线接续及内屏蔽的连接采用压接工艺,全部接续工艺无需喷灯及焊具,避免了对电缆的热损伤,保证了接续质量及施工速度。
1.0.1 适用于国内各种地质条件下的电缆接续;1.0.2 采用多级密封防护,可做到免维护;1.0.3 采用压接工艺,接续省时、省力,质量可靠;1.0.4 接续部位与电缆同结构,确保电缆通道的各项电气性能;1.0.5 抗拉机械应力部分采用金属件固定,机械强度大;1.0.6 铝护套及内屏蔽层采用金属屏蔽网,以实现磁屏蔽和电屏蔽;1.0.7 采用可变径密封胶片和变径环,可用于不同外径电缆。
2 基本规定2.0.1 接续人员须经过严格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2.0.2 电缆在距铁路、公路、道口、河流、桥梁、涵洞2m范围内不得进行电缆接续;2.0.3 电缆地下接续地点距热力、煤气、燃料管道不应小于2m;当小于2m时,应有防护措施;2.0.4 雨、雪天气以及环境温度不符合电缆施工要求时,不能进行电缆的地下接续;2.0.5 同径路的两个接头盒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m;2.0.6 电缆应A、B端对接,同芯组、同颜色芯线对接;2.0.7 电缆的地下接头应水平放置,接头两端300mm内不得弯曲;2.0.8 电缆的备用量应盘成“S”形或“Ω”形(即不得呈闭合圈),并集中放在接头的一端,长度不小于2m。
2.0.9 接头盒上方应设电缆槽防护,防护长度不得小于1m;2.0.10 接续后,接头盒应密封良好。
2.0.11 电缆接续后在接头盒正上方埋设电缆接续标,接续标应符合规定;2.0.12 接续工作全部完成后,准确测量电缆接续位置坐标(包括线路里程X及距最近钢轨距离Y),填写电缆接续卡,一式三份,施工单位保留一份,移交电务段及信号工区各一份;卡式见表2.1.1所示;3 电缆接续的工艺流程图电 缆 接 续 记 录 卡表2.1.14 电缆接续工艺4.1 电缆测试及复核4.1.1 为确认电缆敷设后的符合性,在电缆接续前,应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电缆相应技术指标及测试程序进行电缆型号、来去向、外端别的复核及电气性能测试;复核合格方可进行电缆接续工作。
通信工程光缆接续施工作业指导书

通信工程光缆接续施工作业指导书目录1.适用范围 ..。
..。
.。
.。
.。
...。
..。
.....。
..。
...。
..。
...。
.。
..。
.。
.。
.。
.。
1 2.作业准备 .。
..。
.。
.。
.。
..。
..。
.。
.。
.。
.。
.。
.。
.。
.。
..。
.....。
.。
12.1内业技术准备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2外业技术准备 ...。
...。
.。
....。
.。
..。
..。
..。
.。
..。
..。
...。
..。
....。
. .。
.。
.。
.。
..。
13.技术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1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
..。
.。
.。
.。
.。
.。
..。
...。
.。
.。
...。
..。
..。
1 4。
1施工程序 ...。
.。
....。
.。
..。
..。
.。
..。
.。
....。
..。
.。
..。
.......。
.。
...。
.。
...。
..。
..。
.. 14.2工艺流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25。
施工要求。
...。
...。
......。
..。
.。
...。
.。
.。
....。
...。
.....。
.。
..。
.。
.。
..。
3 5.1施工准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
2施工工艺。
.。
.。
.。
...。
.。
.。
.。
...。
..。
...。
.。
..。
.。
...。
...。
...。
.。
......。
...。
..。
..。
36.劳动组织 .。
.。
.。
...。
.。
.......。
...。
....。
..。
.。
..。
.。
.。
.。
...。
...。
..。
.。
4 7.材料要求 .。
铁路通信 第十八章 电缆接续施工作业指导书

第十八章电缆接续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通信工程电缆接续施工。
2.作业准备2.1 内业准备(1)对将要接续的电缆型号、电气特性进行必要的了解。
(2)电缆接续各项技术指标明确。
(3)施工前对电缆的接续、检测人员进行培训,取得合格证方准上岗。
2.2 外业准备(1)施工现场电缆敷设到位,A、B端正确配置,接续点标注清楚。
(2)电缆接头坑按要求开挖成型,接头盒防护槽运送到位。
3.技术要求3.1 电缆主要设备材料到达现场对照设计文件检查出厂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其型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3.2 用万用表、直流电桥、电容耦合测试器、500 V兆欧表、串音衰减测试器等检测电缆。
其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3.3 低频四芯组电缆电特性指标应符合表一的要求:注:L为电缆长度。
3.4 对绞电缆电特性指标应符合表二要求。
10.7mm 线径单线电阻(20℃) Ω/km ≤48 实测值/L0.6mm 线径单线电阻(20℃) Ω/km ≤65.8 0.5mm 线径单线电阻(20℃) Ω/km ≤95 2绝缘电阻M Ω•km≥5000实测值×L 注:L 为电缆长度。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电缆接续施工程序:施工准备→开剥电缆→钢带接地及防腐→电缆接续→电气测试→接头盒安装→接地处理→防水测试5.施工要求 5.1 准备工作(1)首先在接头地点将A、B端两侧的对称电缆引出地面,并平整好接头场地。
(2)用棉纱擦去电缆外护套上的污泥(两侧各1.5m),再将两侧接头部位理直并交叉放置,长度为1000mm 。
(3)准备需用工具及材料,擦净待用。
(4)打开包装取出接头盒后,将塑料薄膜包装袋的底边剪去,套入任意一端本缆上待用。
(5)用钢锯锯去A、B端头,其长度为100~120mm ,A、B端别是否正确。
5.2 护层开剥(1)距对称电缆端头700mm 处,用电工刀环切PE 外护套一周,再向端头纵向切割300mm 长,翻起PE 外护套,并将其切除,裸露钢带(A、B两侧相同)。
通信光缆接续成端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1.1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光缆接续及引入终端。
1.2适用于长江埠至荆门铁路通信光缆接续施工。
2、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在开工前由总工程师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2.2 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在工程项目地就近租用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工作需要。
3、技术要求3.1每个光纤接头的接续衰耗的平均值单模不大于0.08dB/个,多模不大于0.2dB/个。
3.2 施工前由工程部组织技术工人进行接续试验,确定施工最优方法。
3.3 在施工结束后,各类数据资料报监理确认。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图4.1 施工程序施工程序为:4.2 工艺流程5、施工要求 5.1 施工准备1、光缆接头处光缆余留:余留方式是把接头处两侧的光缆余长盘留在接头槽外。
光缆接续后余留应不小于2-3米,弯曲半径应不小于40cm 。
2、接续作业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防尘、防潮和防震,因本工程位于铁路沿线,风沙大,在接续过程中应认真搭好作业帐篷,防止风砂,做好人机的安全防护;在未搭好作业帐篷之前绝不可随意打开接续及测试仪器,以防风沙或灰尘影响仪器的正常运转。
接续用的工具、材料需保持清洁。
不合格3、光缆接续操作应十分谨慎,必须使用光缆切断器切断开剥光缆,严禁使用钢锯,避免使用电工刀,以免拉伤光纤;切断纤芯时宜用剪刀或其它工具。
4、光缆线路不设地线,光缆不接地,采用悬浮式。
即光缆的同一端加强芯与钢带及LAP护套必须紧固连接,两根光缆在接头处不作电气连通,加强芯固定在加强芯固定片上,在接头内应处于抗张状态,以使光缆接头的其他部件不受抗拉应力。
5、光缆接续工作不应在不适宜的天气进行,即使是在有工作棚的情况下也要注意。
光缆接续流程作业指导书

光缆接续流程作业指导书1 编制目的本《指导书》适用于杭州地铁1号信号系统、AFC系统安装工程特编写的光缆接续指导书,为现场施工人员提供工作流程指导。
2 编制依据1.1、依据《铁路信号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相关要求;1.2、依据《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施工及验收暂行规定》相关要求。
3 人员安排及要求对于光缆溶解这项特殊作业工作,根据现场情况对光缆接续作业安排了三名操作人员。
其中一名是专门负责安全防护,另外二名则是由专门经过光缆溶解上岗操作培训的职员,来完成溶解工作。
4 区间隧道光缆接续流程:4.1抵达现场后,做好接续前的准备工作。
A.设置好防护告警闪光灯(前后距离接续地点100m,拐弯处150m),现场施工人员必须穿荧光衣,戴安全帽,绝缘鞋,持出入证、《轨行区进场作业令》、上岗证;B.清扫现场、理顺接头处所预留的光缆,做光缆预盘留工作,确认长度;C.安装架设工作平台、整理工具及仪器;D.打开光缆接续盒,检查接续盒内各种接续配件,卸下取出接续盒内的收容盘和接续零配件放于工作台上;E.将确认好预留长度的光缆引至工作平台;4.1 开剥光缆外护套;(开剥长度为1200mm)4.2 接续盒光缆固定操作包含:4.3 用砂纸打磨需要缠绕密封胶带的光缆位置,将密封胶带进行适量缠绕,然后再接续盒端部用欧型卡固定;4.4 固定光缆加强芯于收容盘上的加强芯螺杆上;4.5比划束管长度(束管需固定于收容盘入口),开剥束管,固定束管;5熔解前准备工作:5.1进行预盘留工作,即将光纤在收容盘中进行盘留,根据收容盘中热缩套管所卡位置确定光纤长度(多余长度的光纤裁去)5.2 用卫生纸蘸适量酒精对光纤进行擦拭,除去光纤上灰尘和油渍;5.3 将热缩套管穿于一侧光缆的光纤上;5.4 用米勒钳对光纤上的涂覆层进行清除(清除长度一般为20mm);6光纤熔解:6.1用折叠成小块的脱脂棉蘸取少许酒精对已剥去涂覆层的光纤部位进行擦拭,除去涂覆层残渣及油渍等杂物;6.2 对光纤进行断面切割制作(光纤裸露部分长度为15mm);6.3 将断面制作好的光纤放入熔解机的一侧,等候熔解;6.4重复以上三步骤,将另外一侧光缆相对应的光纤进行擦拭、断面制作,并放入熔解机的另外一侧等候熔解;6.5在熔解机上用窗口屏幕观测光纤断面制作情况,如果良好进行接续(断面要求:无油渍等杂物、无光纤纤芯压碎痕迹、所制作断面的角度较小),如断面制作情况较差重复A-C步骤。
通信光缆接续作业指导书

北京轨道交通1号线等10条线路视频监控系统扩容改造工程—10号线一期通信光缆接续作业指导书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中铁十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电信工程分公司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视频监控扩容改造工程项目部2017年8月通信光缆接续施工作业指导书目录1. 适用范围 (2)2. 作业准备 (2)2.1内业技术准备 (2)2.2外业技术准备 (2)3. 技术要求 (2)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3)4.1工艺流程图 (3)4.2操作要领 (3)5 施工要求 (7)6. 劳动力组织 (7)7. 材料要求 (7)8. 设备机具配置 (8)9. 质量控制及检验 (9)9.1质量控制 (9)9.2质量检验 (9)9.3环境要求 (9)10. 安全及环保要求 (9)10.1安全要求 (9)10.2环保要求 (10)1.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成端施工。
2. 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在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各单位工程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掌握通信光缆地下接续及成端施工的有关技术问题。
制定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2.2 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及时组织施工机具、作业人员及材料进场。
3. 技术要求(1)光纤接续一般采用熔接法,单模光纤接头平均损耗应小于0.08dB/处。
(2)光纤熔接完成并测试合格后,光纤熔接部位应立刻采用热缩管法或其他套管法作增强保护措施,其保护长度应大于接续时去除光纤涂覆层的长度,要求热缩管中无气泡,收缩均匀。
(3)除去光纤涂覆层、护层及光纤端面的设备、光纤的熔接、热可塑管增强保护等作业必须一次连续完成,不得任意中断。
(4)光纤接头应按顺序置于光纤收容盘里的直槽内固定,接头部位应平直不受力,余长的光纤应在收容盘里收容、盘放,在收容盘里的光纤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40mm,盘留长度不应小于1.2m。
104光缆接续作业指导书.docx

浦江镇停车场调整工程机电系统工程通信工程光缆接续作业指导书单位:编制:审核:批准:2013年1月1日发布2013年1月15日实施1.适用范围适用宁启复线电化工程通信工程光缆接续。
2.作业准备1、检查光缆附件部件和材料应与被安装的屯缆相符。
2、检查安装工具,应齐全、完好。
3、安装光缆附件之前应先检验电缆是否受潮,是否受到损伤,检查方法如下:用绝缘兆欧表测试光缆的绝缘电阻。
3.技术要求1、光缆性能要求:接头完成后,接续损耗、绝缘屯阻等均应符合规定要求。
2、接续质量要求:1)在一个光缆中继段内,每一根光纤损耗平均值应符合,单模a W0・08dB (1310nm. 1550nm双窗口测试)、多模a WO. 02dB。
2)光缆中继段应采用OTDR测试A-B方向和B-A方向的后向散射信号曲线图。
3)对传输STM-4的1310nm. 1550nm波长光纤应进行最人离散反射系数和S点最小回波损耗的测试,测试值应符合下列要求:1310nm波长不大于-25dB; 1550nm波长不大于-27dB;光缆中继段在S点的最小回波损耗(包括连接器):1310nm波长不小于20dB; 1550nm波长不小于24dB;3、应严格按照《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88-2006进行接续。
4、施工程序和工艺流程4.1 •施工程序1、1、光缆的接续光缆接续采用电弧熔接法,OTDR (光时域反射仪)进行现场接续损耗监测。
主要接续工艺分:端面制备、对准、熔接、增强4道工序。
1・1•光缆接续工艺流程框图光缆接续工艺流程图1.2.施工步骤第一步:清理场地、搭置防尘帐篷,开挖接头坑、准备好工具、材料。
第二步:开剥和架设光缆。
第三步:螺旋卡箍的安装。
笫四步:切割骨架、清洗油膏。
第五步:安装收容盘。
第六步:测试及接续工具安装:OTDR通过尾纤用V型槽接入被接光纤,再将OTDR接上电源。
接续点,将熔接机、接续工具放置工作台上,并将熔接机接上稳压电源。
铁路通信 第十七章 光缆接续作业指导书

第十七章 光缆接续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通信工程光缆接续施工作业。
2. 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1)熔接机、OTDR 经过报验合格报验合格。
(2)光缆接头盒报验合格。
(3)光缆接续测试人员必须进行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4)光缆接续所需要达到的技术指标明确。
2.2 外业技术准备 (1)线路光缆敷设完成。
(2)光缆接头位置确定,接头坑开挖完成,接头防护槽到位。
3. 技术要求 3.1 光缆接续及引入(1)光纤接续时应按光纤排列顺序对应接续;光纤接续部位应进行热缩加强管保护,加强管收缩应均匀、无气泡。
(2)直埋光缆的金属外护套和加强芯应紧固在接头盒内。
同一侧的金属外护套与金属加强芯在电气上应连通。
两侧的金属外护套、金属加强芯应绝缘。
(3)室内光缆应终端在光配线架或光终端盒上。
光配线架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4)接头装置应以一个中继段为单位自上行往下行方向顺序编号。
(5)管道光缆及其接头,应放在人孔铁架上予以固定保护。
(6)光缆接续后的光纤收容余长单端引入引出不应小于0.8m ,两端引入引出不应小于1.2m 。
光纤收容时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50mm 。
(7)光缆接续后应余留2~3m ;光缆接头处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护套外径的20倍。
(8)光缆进入通信站引入室后,上下行标识应清晰、准确。
3.2 光缆线路性能检测(1)在一个光缆中继段内,每根光纤接续损耗平均值应符合下列指标: 单模光纤dB c 08.0≤α(1310nm 、1550nm ); 多模光纤dB c 2.0≤α。
(2)光缆中继段光纤线路衰减值a ,应满足下述公式要求:m n L l n c αααα++=0(dB )式中α0—光纤衰减标称值(dB/km );c α—光缆中继段每根光纤接头平均损耗(dB ),单模光纤≤0.08dB (1310nm 、1550nm ),多模光纤≤0.2dB ;an —光纤活动连接器平均损耗(dB ),单模光纤≤0.7dB ,多模光纤≤1.0dB ; L —光缆中继段长度(km ); n —光缆中继段内每根光纤接头数;m—光缆中继段内每根光纤活动连接器数。
铁路通信第十八章电缆接续施工作业指导书

铁路通信第十八章电缆接续施工作业指导书第十八章电缆接续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通信工程电缆接续施工。
2.作业准备2.1 内业准备(1)对将要接续的电缆型号、电气特性进行必要的了解。
(2)电缆接续各项技术指标明确。
(3)施工前对电缆的接续、检测人员进行培训,取得合格证方准上岗。
2.2 外业准备(1)施工现场电缆敷设到位,A、B端正确配置,接续点标注清楚。
(2)电缆接头坑按要求开挖成型,接头盒防护槽运送到位。
3.技术要求3.1 电缆主要设备材料到达现场对照设计文件检查出厂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其型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3.2 用万用表、直流电桥、电容耦合测试器、500 V兆欧表、串音衰减测试器等检测电缆。
其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3.3 低频四芯组电缆电特性指标应符合表一的要求:注:L为电缆长度。
3.4 对绞电缆电特性指标应符合表二要求。
10.7mm 线径单线电阻(20℃)Ω/km ≤48 实测值/L0.6mm 线径单线电阻(20℃)Ω/km ≤65.8 0.5mm 线径单线电阻(20℃)Ω/km ≤95 2绝缘电阻M Ω?km≥5000实测值×L 注:L 为电缆长度。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电缆接续施工程序:施工准备→开剥电缆→钢带接地及防腐→电缆接续→电气测试→接头盒安装→接地处理→防水测试5.施工要求 5.1 准备工作(1)首先在接头地点将A、B端两侧的对称电缆引出地面,并平整好接头场地。
(2)用棉纱擦去电缆外护套上的污泥(两侧各1.5m),再将两侧接头部位理直并交叉放置,长度为1000mm 。
(3)准备需用工具及材料,擦净待用。
(4)打开包装取出接头盒后,将塑料薄膜包装袋的底边剪去,套入任意一端本缆上待用。
(5)用钢锯锯去A、B端头,其长度为100~120mm ,A、B端别是否正确。
5.2 护层开剥(1)距对称电缆端头700mm 处,用电工刀环切PE 外护套一周,再向端头纵向切割300mm 长,翻起PE 外护套,并将其切除,裸露钢带(A、B两侧相同)。
信号电缆线路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信号电缆线路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1、使用范围:平齐线满汉营至茂林段增建二线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工程。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的收集,施工前驻地的建设,办公设施的准备,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3.1保康站、茂林站的信号楼至两端出发信号机均采用复合槽防护。
3.2场内电缆沟深800 mm,用复合槽防护的电缆,自然地面距电缆槽顶面不小于300mm,区间电缆沟1200mm,用复合槽防护的电缆,自然地面距电缆槽顶面不小于500mm.3.3电缆过道施工采用挖过道方式,钢管长度为4000 mm,过道深度:轨地面距过道管上部800mm。
3.4石质地段电缆的埋设深度不能小于500mm。
3.5过桥电缆预留电缆槽道防护,两端各留2米备用量。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每一个施工单元为一个完整的作业区,包括四个作业区:电缆测试,电缆敷设,电缆接续、电缆通道测试。
施工工序为:施工准备电缆径路测量电缆绝缘测试及配盘电缆沟开挖安装防护钢管及电缆槽敷设电缆及电缆沟回填埋设标桩及箱盒穿电缆安装电缆接续、特性测试、配线电缆通道测试4.2工艺流程图5、施工要求1、一般检查及准备单盘电缆测试前,对每一单盘电缆进行统一编号,并在电缆盘两侧标注清晰,然后检查电缆盘外包装是否完整,电缆外观是否有破损等现象,并检查电缆铝护套密封性能。
开剥电缆护套,确认电缆端别。
2、电缆电气特性测试进行“芯线导通、绝缘电阻、导线直流电阻、工作线对导体电阻不平衡、工作电容”等项目的测试。
3、电缆封端单盘电缆测试结束,立即采用热缩端帽封端法对电缆端头进行密封处理。
4、电缆配盘电缆敷设前,根据电缆实际的到达长度和使用长度进行电缆的配盘工作和支线电缆的预配工作。
HDM-T-P型免维护地中电缆接续盒作业指导书

HDM-T-P型免维护地中电缆接续盒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莞惠城际铁路(道滘站-惠州客运北站)GHGZH-1标段信号工程电缆接续施工。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在开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
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复核电缆的接续地点、型号、芯数,准备相应的接续材料。
3.技术要求3.1各种扭绞信号电缆在进行接续时,应 A 端与 B 端相接,相同芯组内相同颜色的芯线相接。
3.2同一地点的地下电缆接续盒应错开 1〜2m准确记录接头坐标,接续盒应水平放置在电缆槽内,备用电缆采用波浪状(s 型)圆滑的放置于电缆槽内。
3.3雨、雪天气以及环境温度不符合电缆施工的要求时,不能进行电缆的地下接续。
3.4接续人员要经过严格的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3.5电缆接续标识:有防护墙时应标注在接续处防护墙上,无防护墙时应标注在接续处电缆槽盖板上,直埋地段应标注在接续处的标桩上。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施工准备一电缆接续-电缆防护一电缆测试4.2工艺流程图4.2电缆接续流程图5.施工要求5.1准备工作5.1.1根据电缆的外径尺寸大小,切割辅助套管(辅助套管上的标线为辅助套管的内径尺寸),使辅助套管的孔径与电缆外径相同。
5.1.2组装密封挡环(1)根据电缆外径的尺寸大小,选择适合于电缆外径的变径环。
(2)将变径环间的密封胶圈,用专用切割刀沿变径环内孔壁切割成孔状,切割后的密封胶圈孔的直径要略小于电缆外径。
5.1.3按顺序依次将辅助套管一密封挡环组(紧固螺母面向辅助套管侧)- 钢带固定环套在电缆护套上(两侧电缆相同)。
5.1.4再将主套管套在一侧的电缆上,如图 5.1-1所示。
图5.1-1 电缆接头盒组装顺序示意图5.1.5注意事项(1)选择变径环必须根据接续电缆的直径,严禁随意组合。
(2)密封挡环和钢带固定环在电缆中的位置,要严格按图2所示组装顺序和零件位置的方向安装。
206信号电缆接续作业指导书.doc

宁启铁路海安至南通段复线电气化改造工程编号:XXX信号电缆接续作业指导书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XXXX年XX月XX日发布XXXX年XX月XX日实施宁启铁路海安至南通段复线电气化改造工程信号电缆接续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使用于宁启铁路海安至南通段复线电气化改造信号工程电缆接续施工。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材料、工具、测试仪器准备、检定、校核。
3・技术要求3.1电缆接续采用的接续材料型号、规格以及接续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2电缆接续的埋深、防护以及电缆电气特性必须符合《铁路信号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9-2003 )的要求。
3・3电缆接续时应邀请监理工程师旁站监理,接续完成后填写电缆接续卡,并报监理工程师签认。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电缆接续〜检验验收。
4. 2工艺流程接续准备可变密封档环的加工及安装开剥电缆I安装铝护套屏蔽网(人)及内屏蔽四线组屏蔽网(小)电缆芯线及导流线接续接续盒安装灌注密封胶前对接续电缆进行电气特性测试灌注密封胶対被接续电缆进行电气特性测试5・施工要求5.1接续准备5.1.1开挖电缆接续坑开挖电缆接续坑(与电缆沟同深)成半圆状,坑直径1. 5-2米,以便于电缆备用量盘放和接续操作。
电缆备用量不得小于2米。
5.1.2待接续电缆外观检查、电气特性测试及A、B端确认接续工具、材料放在工作台布上。
检查待接续电缆外护套是否损伤;对待接续电缆进行电气特性的测试,电气参数达到标准方可接续。
信号线接续作业标准指导

信号线接续作业标准指导
适用范围:主要涉及1mm2以下线缆接续
所需工具及材料:剥线钳、偏口、小十字改锥、小一字改锥、电烙铁、焊锡丝、热缩管(ø2或ø3+ø5-ø8根据线缆数量确定)、热风枪
具体操作要点:
1、选用剥线钳合适直径的位置将需要接续线缆逐一剥掉绝缘皮,拨线时注意不要将线缆铜线伤损,以免拧紧时线缆折断。
2、在线缆接续拧在一起前将配套热缩管(共需两层,一层是每根单线,另一层是所有线缆的整体)先分别套进线缆,然后拧紧每根线缆,之后烫锡。
3、烫锡后,用偏口钳将多余线缆及毛刺剪断,以免热缩时刺破热缩管。
4、将每根线缆的热缩管(ø2或ø3)套到接续烫锡的合适位置,用热风枪热缩,注意要每根单独热缩,而且要注意热缩温度和时间把握,杜绝因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造成细线绝缘层融化。
5、待每根线缆都热缩后,将最外层热缩管(ø5-ø8根据线缆数量确定)移到所有单根线缆热缩管的合适位置,用热风枪进行热缩,同样注意热缩温度和时间把握,杜绝因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造成细线绝缘层融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维护电缆接续盒工艺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1 概述免维护电缆接续盒采用多级密封措施,使用性能好、寿命长(可与电缆同寿命)、免维护、操作简单;电缆芯线接续及内屏蔽的连接采用压接工艺,全部接续工艺无需喷灯及焊具,避免了对电缆的热损伤,保证了接续质量及施工速度。
1.0.1 适用于国内各种地质条件下的电缆接续;1.0.2 采用多级密封防护,可做到免维护;1.0.3 采用压接工艺,接续省时、省力,质量可靠;1.0.4 接续部位与电缆同结构,确保电缆通道的各项电气性能;1.0.5 抗拉机械应力部分采用金属件固定,机械强度大;1.0.6 铝护套及内屏蔽层采用金属屏蔽网,以实现磁屏蔽和电屏蔽;1.0.7 采用可变径密封胶片和变径环,可用于不同外径电缆。
2 基本规定2.0.1 接续人员须经过严格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2.0.2 电缆在距铁路、公路、道口、河流、桥梁、涵洞2m范围内不得进行电缆接续;2.0.3 电缆地下接续地点距热力、煤气、燃料管道不应小于2m;当小于2m时,应有防护措施;2.0.4 雨、雪天气以及环境温度不符合电缆施工要求时,不能进行电缆的地下接续;2.0.5 同径路的两个接头盒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m;2.0.6 电缆应A、B端对接,同芯组、同颜色芯线对接;2.0.7 电缆的地下接头应水平放置,接头两端300mm内不得弯曲;2.0.8 电缆的备用量应盘成“S”形或“Ω”形(即不得呈闭合圈),并集中放在接头的一端,长度不小于2m。
2.0.9 接头盒上方应设电缆槽防护,防护长度不得小于1m;2.0.10 接续后,接头盒应密封良好。
2.0.11 电缆接续后在接头盒正上方埋设电缆接续标,接续标应符合规定;2.0.12 接续工作全部完成后,准确测量电缆接续位置坐标(包括线路里程X及距最近钢轨距离Y),填写电缆接续卡,一式三份,施工单位保留一份,移交电务段及信号工区各一份;卡式见表2.1.1所示;3 电缆接续的工艺流程图电 缆 接 续 记 录 卡表2.1.14 电缆接续工艺4.1 电缆测试及复核4.1.1 为确认电缆敷设后的符合性,在电缆接续前,应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电缆相应技术指标及测试程序进行电缆型号、来去向、外端别的复核及电气性能测试;复核合格方可进行电缆接续工作。
4.1.2 复核程序:根据电缆名牌(标识)及施工设计图确认电缆来、去向→开剥电缆确认电缆型号及外端别→依据电缆电气性能测试程序进行测试→比照规定的电缆电气性能指标复核其符合性→锯掉开剥的电缆头,准备接续。
4.1.3 电缆接续必须符合A、B端对接的原则。
4.1.4 以上经测试、复核后,全部合格方可进行接续工作。
4.2 开挖接头坑4.2.1 深度:同电缆沟深;4.2.2 宽度:≥1200mm,依据内屏蔽数字电缆最大电缆外径45mm,电缆弯曲半径≥其外径15倍计算而得。
4.2.3 电缆备用量盘成“S”形或“Ω”形(即不得呈闭合圈),集中放在接头的一端,长度不得小于2m。
4.3 接续配件加工与组装4.3.1 加工辅助套管4.3.1.1 首先用钢尺测出所接续电缆外径尺寸,然后比照辅助套管上的标线(标线为辅助套管内径尺寸)将辅助套管尾部小于电缆外径的部分切除。
4.3.1.2 各型铁路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外径参考值见表4.3-1。
表4.3-1 铁路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成品参考外径序号芯数屏蔽四芯组非屏蔽四芯组加芯数参考外径塑料护套综合护套铝护套非铠装型铠装型非铠装型铠装型非铠装型铠装型6 28B 7×4 - - 24 27 29 32 30 357 33A 3×4 5×4 1 25 28 30 33 33 388 33B 8×4 - 1 27 30 32 35 35 409 37A 3×4 6×4 1 28 31 34 37 35 4010 37B 9×4 - 1 30 33 36 39 37 4211 42A 4×4 6×4 2 28 31 34 37 35 4012 42B 10×4 - 2 30 33 36 39 37 424.3.2 选择变径环组:根据电缆外径尺寸,去掉内径小于电缆外径的变环。
4.3.3 加工密封胶圈:将选择好的变径环组平放在密封胶圈上,二者外圆对齐;然后沿变径环组内孔壁用专用切割刀将密封胶圈中心部分切除成圆孔,加工后的密封胶圈中心孔的直径应与电缆外径同。
4.3.4 组装密封挡环:将变径环组、密封胶圈、外挡片、内挡片用5根M6×35螺栓和一根地线螺栓连接为一体(暂不拧紧),如图4.3-2所示。
图4.3-2 密封挡环组装示意图4.3.5 电缆盒组装:按顺序依次将辅助套管→密封挡环组(紧固螺母面向辅助套管侧)→钢带固定环套在电缆上(两侧电缆相同),然后将主套管套在一侧电缆上;如图4.3-3、4.3-4所示。
图4.3-3 密封挡环组、钢带固定环套安装示意图图4.3-4 免维护地中电缆盒组装示意图4.3.6 注意事项4.3.6.1 选择变径环组必须根据接续电缆的直径,严禁随意组合。
4.3.6.2 密封挡环和钢带固定环在电缆中的位置,要严格按图4.3-3及4.3-4所示组装顺序和零件位置的方向安装。
4.4 电缆成端制作4.4.1 剥除外护套:在距电缆端头190mm处用电工刀环切电缆外护套一周,并向端头方向纵向切割将其剥除。
4.4.2 折弯钢带:距外护套切口15mm处用克丝钳将钢带(双层)折弯、展平,与缆身呈90度。
4.4.3 铝护套表面附层绝缘:剥除钢带折弯处向电缆端头方向50mm范围内的铝护套表面绝缘层,并将铝护套擦净。
4.4.4 切除铝护套:距电缆外护套50mm处,用钢锯环锯铝护套一周,当锯深为铝护套厚度的1/2~2/3时,轻轻折断铝护套并将其抽出。
4.4.5 打毛:将双层钢带的正、反面及铝护套表面打毛,去掉钢带防锈漆及铝护套氧化层。
钢带、铝护套打毛要彻底,一方面保证屏蔽连接可靠,另一方面使灌注的胶液充分浸润良好粘合。
4.4.6 内屏蔽层:距铝护套切口50mm 处将屏蔽线组的屏蔽层剪断,除去屏蔽层端口10mm 范围的绝缘层,保留芯线;如图4.4-1所示。
图4.4-1 电缆成端示意图4.5 电缆屏蔽连接单端制作 4.5.1 将电缆固定在电缆支架上。
4.5.2 钢带的屏蔽连接:松开钢带固定环上的螺栓,将钢带放入固定环间,用M6×16将钢带紧固;保留钢带固定环外5mm 的钢带,将多余部分剪掉;钢带固定环固定后,其内孔应与电缆在同一轴线上,以方便其后的组装,如图4.4-1所示。
4.5.3 铝护套的屏蔽连接:将铝护套屏蔽网(大)一端套在保留的50mm 铝护套上,用喉箍将屏蔽网(大)与铝护套紧固牢靠,然后将屏蔽网(大)全部推向固定侧,露出电缆芯线。
4.5.4 内屏蔽线组屏蔽层的屏蔽连接:4.5.4.1 电缆内屏蔽组的屏蔽层连接使用金属网压接工艺;4.5.4.2 放置压接管:剥开四芯组内屏蔽层纵缝15mm ,将内屏蔽连接内衬管放置在芯线与屏蔽层间,将屏蔽连接压接管放置在内屏蔽层外端,内屏蔽层露出内衬管及压接管1mm ,以保证连接牢固、可靠;4.5.4.3 放置小屏蔽网:将小屏蔽网的一端穿入芯线屏蔽层与屏蔽连接压接之间,如图4.5-1所示:图4.5-1 内屏蔽四线组屏蔽层制作示意图15190 5050屏蔽四线组的屏蔽层压接管芯线屏蔽层内衬管小屏蔽网4.7.3 压接:用专用压接钳(图4.5-2所示)将小屏蔽网压接固定在压接管与芯线屏蔽层间;4.7.3 将小屏蔽网沿电缆芯线推至电缆根部,露出电缆芯线。
4.6 芯线接续4.6.1 将两侧电缆芯线分组、编号; 4.6.2 将全部芯线开剥6-8mm ,露出裸铜线;4.6.3 先将一端电缆的全部芯线用接线端子压接,方法是:将裸铜线穿入压接端子筒,通过检查孔观察裸铜线端头穿至压接端子筒的根部,然后用压线钳压接; 4.6.4 一端压接完成后,进行芯线接续工作:将对应的另一端电缆的芯线穿入与其相同组号及芯线序号的压接端子管内,用压线钳压接;4.6.5 全部芯线压接完成后,检查核对压接的线组、线对,确保芯线接续正确,如图4.6-1所示。
图4.6-1 芯线压接示意图4.6.6 用白布带或脱脂棉将电缆芯线与内屏蔽层之间的缝隙填塞堵牢,防止灌胶时胶液沿电缆芯线与内屏蔽层渗漏。
4.6.7 注意事项:4.6.7.1 在芯线压接过程中始终保证电缆芯线在压接端子筒内的位置正确,因此必须两人密切配合。
4.6.7.2 压线钳与压接端子筒及芯线呈垂直状,压接时压接钳不得晃动。
4.6.7.3 压线应一次压紧,压线钳压紧后,能自动松开,表明压接成功,严禁对压接后的端子进行再次压接。
4.6.7.4 压线钳与压线筒及芯线的位置必须如图4.6-2所示,不得颠倒。
端子接线图4.5-2 专用压接钳压接口图4.6-2 芯线压接示意图4.7 内屏蔽线组的屏蔽层连接4.7.1 将小屏蔽套沿电缆芯线拉至另一侧电缆的内屏蔽线组侧,同样4.5.4方法将小屏蔽网的另一端与电缆的芯线屏蔽层连接固定;如图4.7-3所示:屏蔽层接地线压接图4.7-3 内屏蔽层连接示意图4.7.4 屏蔽线组的屏蔽层连接时应仔细操作,确保屏蔽线组内以及与其他芯线间的电气特性良好。
4.7.5 非内屏蔽线组芯线接续除不进行屏蔽连接外其他部分与内屏蔽线组芯线接续相同。
4.8 钢带、铝护套屏蔽连接及接地4.8.1 将两侧电缆外护套与铝护套之间的缝隙用密封带填塞,防止灌胶时胶液渗漏。
4.8.2 将铝护套屏蔽网沿电缆芯线拉至另一侧电缆的铝护套处,用喉箍将屏蔽网(大)与铝护套固定连接。
4.8.3 安装固定拉杆:4.8.3.1 将接续后的电缆芯线恢复直线状态;4.8.3.2 将固定拉杆固定在钢带固定环凹槽内(固定拉杆探出两侧钢带固定环凹槽的长度应相等),如图4.8-1所示。
图4.8-1 电缆屏蔽连接及接地示意图4.8.4 接地:电缆接续处需要接地时,应将内屏蔽线组的屏蔽层接地线复联后与铝护套屏蔽网(大)连接在一起,再与密封挡环上的接地端子连接,最后接到地线体。
如图4.8-1所示。
4.9 盒体组装4.9.1 将两侧外护套切口150mm 范围的电缆外护套用砂布打毛; 4.9.2 将主套管移至电缆接续的中间部位;4.9.3 将两端的密封挡环推入主套管,外挡环与主套管端面在同一平面上,调整主套管注胶孔的位置,使接头盒落地后注胶孔垂直向上;4.9.4 用扳手按对角、轮换的顺序紧固密封挡环的螺丝,使密封胶片受挤压后径向膨胀;当变径环均匀露出外挡环约1mm 时,停止紧固;一端完成后再用同样方法安装另一端密封挡环;4.9.5 将辅助套管与主套管对接,用专用扳手拧紧,辅助套管注胶孔应与主套管上的注胶孔在同一条直线上其角度差不大于±15°;4.9.6 在辅助套管小口径端与电缆之间用密封胶带缠包,防止灌胶时胶液渗漏; 4.9.7 紧固密封挡环的螺丝时,必须按对角轮换的要求均匀拧紧,不可盲目用力,避免用力过大损坏密封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