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故事

合集下载

一幅名画 几世传奇

一幅名画 几世传奇

一幅名画几世传奇作者:张勇来源:《课外阅读》2013年第15期最近,电影《富春山居图》在各大影院上映,故事讲述的是:中国元代名画《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在即,国际黑市开出天价,日本黑帮、英伦大盗闻风而动;身陷不白之冤的国际特工肖锦汉为证清白重出江湖,暗中执行“天机”计划;临危受命的中国人保高管林雨嫣,护宝之行一波三折,困于多方势力漩涡……生死对决与恩怨情仇,都随《富春山居图》的安然归国,迎来命定结局。

其实电影故事远比不上《富春山居图》真实的历史来得传奇。

前半生追求身份地位被牵连下狱《富春山居图》动笔之时便注定是个传奇,因为它是一位在七十岁前从未想当画家的人,八十岁时才动笔绘制的。

幼年的黄公望书读得甚好,与同时代的读书人一样,一心只想参加科举考试进府做官。

四十岁之前,他追求的是身份地位,曾一度被摆在难以想象的乏味官职——杭州官府专收田粮赋税的小官上。

改变他人生境遇的不是任何大时代的文化潮流,而是被长官牵连下狱,坐了十年牢的遭遇。

罪名也不如苏东坡令人同情——颇不高尚的贪腐之罪。

五十岁黄公望出狱,转身成了道士。

其实,他本来并不叫黄公望,他本姓陆,名坚,字子久,号大痴,又号一峰道人,晚号井西道人。

他隐居民间长达三十多年,日日摆摊,卖卜为生。

绘画只是这位老道人游山玩水、云游四方时自娱自乐的消遣而已。

构思七年足迹遍布富舂江两岸这幅画从构思、动笔到绘制完成大约用了七年时间。

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深入的观察,真切的体验,丰富的素材,使《富春山居图》的创作有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加上他晚年那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因此落笔从容。

千丘万壑,越出越奇;重峦叠嶂,越深越妙。

这幅画既形象地再现了富春山水的秀丽外貌,又把其本质美的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

这幅费时费力的传世名画,却并不是为自己画的,而是馈赠师弟郑樗的,即那位无用师弟。

《富春山居图》的故事

《富春山居图》的故事

《富春山居图》的故事作者:暂无来源:《投资与理财》 2010年第15期文I方培池350多年前,《富春山居图》因火烧一分为二;60多年前,一道海峡又将两段画卷分隔两地。

在2010年的“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

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的博物馆,一半放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

画是如此,人何以堪!”总理说起的这幅画有着怎样离奇的故事呢?这还要从头说起。

黄公望是中国元代画家,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溪山雨意图》、《剡溪访戴图》、《富春大岭图》等画卷传世。

后人对其山水画有“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评,尤以《富春山居图》最为著名。

黄公望晚年隐居于浙江富春,《富春山居图》是他78岁时的作品。

历经多年云游在外,老年时的黄公望真正走进山水的生命,懂得起承转合皆有因,寂寞繁华皆有意,在朋友无用师的提议下开笔作《富春山居图》。

开始时,他并未刻意去画,只在闲暇兴之所至时,随意画上几笔,4年后即82岁那年(1351年)才完成此画。

此时,黄公望的画已经名闻天下,无用师唯恐别人来巧取豪夺,便要黄公望在卷末写明是给他的。

黄公望好像预知此画将来在人世间的遭遇,兴笔题道:“画了三四年不容易啊,希望识者好好保存。

”4年后,黄公望去世。

到这里,似乎故事已有结果。

但是,这幅画的传奇经历才刚刚开始。

100多年后的一天,画卷到了一个人手上,他就是明代画家沈周。

名家与名画相遇的一刹那,犹如五雷击顶。

62岁的沈周,流连画间,身伏其中,反复欣赏,摩掌赞叹,在画卷上题跋,题了又题。

又想,让画友也来题跋如何?哪知这一念之差竟惹出了意外事端,朋友的儿子见利忘义,竟然偷偷地将画卷卖掉了。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沈周在古董铺又见此画,他仿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待确认之后,兴奋异常,赶紧回家筹钱。

百度百科-电影:富春山居图

百度百科-电影:富春山居图

天机·富春山居图电影《富春山居图》由北京派格太合泛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裁孙健君亲自导演。

电影是由中国团队主导,斥巨资,联合两岸三地演员,携手好莱坞精英制作团队共同打造的3D国际动作巨制。

电影讲述的是中国特工同日本黑帮以及英国大盗三方之间为了保护和争抢辗转流失、历经磨难的中国元代传世之作《富春山居图》而发生的夺宝故事。

2013年6月9日全国公映,引爆暑期档,最强特工搏命出动!中文名:天机·富春山居图外文名:Switch 制片地区:中国导演:孙健君编剧:孙健君类型:动作,冒险,犯罪主演:刘德华,佟大为,张静初,林志玲,斯琴高娃片长:120分钟上映时间:2013年6月9日【公映】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色彩:彩色imdb编码:tt2460488电影剧情中国元代名画《富春山居图》[2]合璧展在即,国际黑市开出天价,日本黑帮、英伦大盗闻风而动。

香港缉私署特工肖锦汉(刘德华饰),暗中执行“天机”计划,却深陷不白之冤,唯有尽力一搏以护家国周全;临危受命的中国人保高管林雨嫣(张静初饰),护宝一波三折,困于多方势力漩涡;神秘女郎丽莎(林志玲饰),百变魅惑,却失落真心;幕后冷血黑手小山本(佟大为饰),奢血如命,终落败归尘;[3]各怀绝技的12星座魔女(石天琦、王曼妮等饰)为小山本作奸犯科,忠心到极致。

[4-5]肖锦汉为夺画上天入地钻沙漠,能否力克强敌,重现昔日特工风采?林雨嫣博弈于西子湖畔,能否与肖锦汉重归旧好?丽莎险些命丧迪拜,能否摆脱魔爪,迎来涅槃?这一场生死对决,这一段恩怨情仇,都随《富春山居图》的安然归国,迎来命定结局。

[6-7]演职员表演员表角色演员备注肖锦汉刘德华----林雨焉张静初----丽莎林志玲----小山本佟大为----斯琴高---- 老佛爷娃白羊座曾麟舒---- 魔女金牛座骆文博---- 魔女双子座谭松韵---- 魔女巨蟹座王瑞子---- 魔女狮子座王曼妮---- 魔女处女座李宛仪---- 魔女天秤座王鲲鹏----魔女天蝎座魔女巴哈古丽----黑衣魔女石天琦----哑女格格爱新觉罗·启星----孔厅长张光北----大男人张磊----女老师车永莉----角色介绍肖锦汉:风流倜傥的神秘特工,他能否在绝境中化险为夷?他能否在迷离中解开宿命情愫?21世纪中国式邦德面对国家重托、家庭责任、情色诱惑、恶魔缠身,征途中充满极限挑战。

《富春山居图》的故事

《富春山居图》的故事

《富春山居图》的故事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是黄公望为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险在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

前段称《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较长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时,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引用到了这段往事:“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这一句话成为两岸合展的契机,也拉开了两岸画家同绘新作的帷幕,海峡两岸书画家历时一年,联袂创作66米国画《新富春山居图》,并与2011年9月8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此画的合璧展出,不仅再现黄公望画作,也接上了历史的记忆和两岸悲欢离合六十多年的文化裂口。

余秋雨希望,借由这幅画,大家能重温中国的文化传统,使中华文化的优秀遗产能够更大地发挥作用。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的故事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的故事

黄公望与富春⼭居图的故事 黄公望与富春⼭居图的故事 元朝⾄正七年,七⼗九岁的黄公望和师弟⽆⽤⼀起从松江来到浙江富阳。

黄公望很快被“⽆处不画图”的富春⼭⽔吸引住了,于是便不想再四处云游,⽽是想住下来描绘富春江的美丽景⾊。

⽆⽤虽然也酷爱书画,但他不擅绘画,于是独⾃云游去了。

这天中午,黄公望来到富阳城东⾯的鹳⼭矶头,在富春江边的⼀块礁⽯上坐下来,然后从⽪袋中拿出纸笔,对着江岸开始作画。

他正陶醉在秀丽景⾊中,突然背后被⼈猛地推了⼀把,黄公望毫⽆防备,⼀下掉⼊江中。

这时,那⼈发现驿道上远远有⼈⾛来,慌忙逃⾛了。

是谁想把这风烛残年的⽼⼈置于死地?这还得从头说起。

四⼗五岁那年,黄公望来到⼤都(今北京)都察院,成为⼀名书吏,参与江南经办有关⽥粮征收事宜。

他的上司张闾,官居江浙⾏省平章政事的⾼位,⼜是经理江南⽥粮的主官。

因贪污舞弊掠夺⽥产⽽逼死了九条⼈命,张闾被抓,黄公望也受到牵连。

在狱中,他供述了张闾贪污的⼀桩桩罪⾏,使张闾受到严惩。

黄公望出狱时已年过半百,他⼼灰意冷,绝了仕途之望,寄情于⼭⽔,成了⼀名清修的道⼠,专⼼从事⼭⽔画创作。

因黄公望揭露了张闾的罪状,张闾的亲属怀恨在⼼,⼀直想对他进⾏报复。

后来,张闾的外甥汪其达得知了黄公望的去向,便⼀路追踪⽽来。

因为⽆⽤师弟⼀直不离左右,汪其达⽆从下⼿,只得等候时机。

如今⽆⽤离去,汪其达见黄公望独⾃在江边作画,就下了毒⼿。

也该黄公望命⼤,⼀个叫何树平的樵夫,在回家的路上远远看到有⼈被推下江去,便飞跑过去,连⾐服也顾不得脱便跳⼊⽔中,⼀个猛⼦把黄公望救了起来。

看他昏迷不醒,就把他拦腰抱起,头朝下拍着背部。

不⼀会⼉,黄公望把肚⾥的⽔全都吐出,清醒了过来,在矶⽯上休息了⼀会⼉就没事了。

黄公望估摸害他的⼈肯定是张闾的亲属,就把实情对何树平说了。

何树平想,那⼈如果知道黄公望还活在世上,肯定不会罢休,于是直截了当地说:“伯⽗,我家住在江边的⼭上,离县城不远,但⾮常隐蔽,您和我⼀起回去吧。

孤陋寡闻了,原来《洛神赋图》有这么多感人的故事

孤陋寡闻了,原来《洛神赋图》有这么多感人的故事

今天小编就教教你们——“ 您知道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吗?”“嗨,这您都不知道?国宝国粹 了解一下 ?”1.《洛神赋图》出自东晋顾恺之,真迹已经失传,现存宋代四件摹本。

此画根据曹植《洛神赋》而作,全卷共分为三部分,细致的描绘了曹植与洛神动人真挚的爱情故事。

画卷从右端开始,第一部分是曹植与洛神的初见。

时值曹植率众随从由京城返回封地,于洛水之滨休息。

风姿卓绝的洛神翩跹而来,曹植被其绝世美丽深深吸引。

二人以礼相待,情意缠绵。

《洛神赋图》截选洛神与诸神仙嬉闹之景。

第二部分描绘了人神殊途,洛神与曹植不得不分离的场景。

曹植立于岸边,看着洛神离去,眼含悲伤与无奈。

洛神离去阵容颇为浩大,云车由六龙并排驾驶,鱼兽从水中跃起,生动而又细致。

洛神于座驾中,回头望向曹植,露出不舍之情。

第三部分,洛神离去后,曹植思念深切,乘舟想要追赶云车,却已觅不得洛神身影。

曹植思念悲伤不能自已,以致彻夜难眠,在洛水边等待天明。

之后驱车赶往封地,曹植仍不断回头张望,深切的表达了他的不舍。

2.《清明上河图》出自北宋张择端,风俗画杰出作品,生动记录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景象。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描绘了数量庞大的人物、牲畜、建筑等,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全卷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汴京郊外清新秀丽的春日景色。

《清明上河图》截选第二部分是汴河码头的繁忙景象,人烟稠密。

第三部分描绘了热闹的市区街道,酒肆、肉铺、茶坊,各种店铺应有尽有。

不过,《清明上河图》并不单单是画出了汴京的商业繁荣景象,同时又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消防缺失、城防涣散、国门洞开、商贸侵街、商贾囤粮等问题,都呈现在画卷之中。

3.《富春山居图》出自元代黄公望,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描绘山水美景,极为淡雅,被誉为“画中之兰亭”。

4.《汉宫春晓图》出自明代仇英,是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宽30.6cm,长574.1厘米。

以春晓汉人宫廷为主题,描绘了宫中嫔妃们的生活。

吴湖帆故事六则

吴湖帆故事六则

吴湖帆故事六则章图同宝吴湖帆藏有一块玫瑰红青田石章,形状奇特,为正方形。

若将石章就灯光照着观看,色彩更殷红晶莹,非常可爱。

这块青田石原为许姬传珍爱之物,是许姬传在北京店铺中发现,用一百银元买下的。

不久,许姬传请吴湖帆画一幅青绿山水。

吴湖帆画完交许,许姬传给吴湖帆送上润资一百元银洋。

吴湖帆以彼此相交多年为由,不肯接受,将一百元银洋退给了许。

许姬传不好意思,可送钱吴湖帆不接受,想来想去,想起了自己刚买的这块青田石章,所费也是一百元,于是就将石章代润资送给了吴湖帆。

吴湖帆得了石章,大喜过望,爱不释手,他将此青田石章看得和自己所珍藏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同等价值,同样珍爱如宝。

“枫桥夜泊”诗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为盛唐诗人张继所写,张继不是大家,却因此诗而得名。

寒山寺本是苏州城外一座小寺,也因此诗而名闻天下。

为寒山寺写“枫桥夜泊”诗碑,历代皆有。

最早的诗碑立于北宋,仁宗时宰相王郇公辞相后家居苏州,曾为寒山寺写一诗碑。

明代时,王的诗碑已经遗失,由文徵明再写一碑。

文碑到清代末年已漫漶不清,学者俞樾(曲园)应江苏巡抚陈夔龙之请,又写刻了一块诗碑,至今立于寒山寺内。

1936年,吴湖帆托朋友请国民党元老、南社诗人张继也写刻一块“枫桥夜泊”诗碑。

民国时张继写唐代张继的诗,两位同名诗人相隔一千多年,后张继写前张继诗,显然是一段诗坛书界的佳话。

其实,民国张继从未游过寒山寺,但欣然应允,写就的次日,张继即去世了。

吴湖帆见报载张继逝世消息,恨自己相请之晚。

不意过了几天,朋友将张继诗书寄来。

吴湖帆悲喜交集,嘱黄怀觉选石刻之,立于寺中。

从此,俞曲园诗碑和张继诗碑即并列于寒山寺中。

有好事者言:宋人笔记中记王郇公写诗碑时,正在丧服中,故未署名。

俞樾写此诗后,当年下世。

民国张继写此诗后,第二天即辞世。

此三事巧合如此,在迷信的人看来,恐怕寒山寺诗碑很不吉利。

真假难定造假不仅要材料,还要有功夫。

蒋勋--讲解《富春山居图》文字版

蒋勋--讲解《富春山居图》文字版

蒋勋--讲解《富春山居图》文字版蒋勋--讲解《富春山居图》文字版其实今天讲黄公望《富春山居》心里感触很多,我是在二十世纪的七零年代的时候在台北的故宫做学生,那个时候我的老师庄严庄老师、李霖灿老师、张光宾老师,他们其实当时都在讲这张画。

上个世纪的七零年代也曾经围绕这张画,引起过港台以及美国的汉学家很大的争论,那我们刚好是学生,所以那个时候也就把这个论战当成了很重要的课程,所以在故宫我们有机会把各个不同版本的《富春山居图》拿出来上课,所以非常地幸运。

那我也记得庄老师、李林灿老师都说这张画在1650年被烧断,前段在浙江,后段在台湾,不晓得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它们合在一起。

所以我想今天借这个机会,能够把黄公望介绍一下,《富春山居》介绍一下,对我来说等于是对老师的一个还愿。

黄公望入狱,不仅改变人生态度,也开启绘画的道路我比较简单地也比较快地把黄公望这个画家介绍一下,因为我最近发现很多人,虽然故宫要展览了,可是好象提起黄公望对他的生平各方面了解不多。

他本来不姓黄,姓陆,陆坚,他原来是江苏的常熟这个地方的人,家里大概很贫穷,因为他后来过继给一个姓黄的,黄家。

过去大概通常家里面家境不好,就会把小孩过继给别人。

他过继到黄家。

这个姓黄的一个老先生——黄乐,没有儿子,然后多年来就一直在找一个能够过继他的家产的儿子,我觉得这个人大概非常地挑,所以他挑儿子挑到94岁还没有挑到,所以你大概知道他蛮龟毛的,就是要挑一个长相也好、端正、也聪明伶俐。

后来就找到这个大概一般人认为是七、八岁左右的黄公望,觉得很高兴,所以他看到这个小孩,收养过来以后,要给它取名字,他就很高兴说:“黄公望子久矣”,所以取名黄公望,字子久。

他的名字是纪念他跟他父亲的一段很特殊的一个缘分。

所以我们就从这个传奇开始讲起。

那我想这样一个聪明的小孩,然后过继到黄家,那黄家有钱,也是书香世家,当然刻意培养他,所以我们现在知道的最早的资料,是他十二岁就参加过国家级的神童科考试。

《富春山居图》合璧背后的故事

《富春山居图》合璧背后的故事
名也是庚 寅( l ̄) 2 O 。 O 2 1年3 ,国务院总理温 家宝在 00 月
两岸 同胞有资格 、也有权利共享 中华民
族 的 文 化瑰 宝 。在 现 实的 条件 下 大 陆专
全国 “ 两会”上以 《 富春山居 图》暗喻
两岸分合 , “ 画是如此 。人何 以堪?”
来 函 ,希 望 大 陆能制 定一 个法律 ,即
来也能赴大陆展览。 随后 ,浙江接到 了台湾方面的正式
浙江在回函中希望两岸的交流能相
互持 久。台湾 同胞渴望看到合璧的 《 富 春 山居 图》 ,大陆的 同胞 更是翘 首 以 待 。两岸 同胞都是 中华文化的传承人 。
申所注意到的 , 《 富春 山居 图》始于庚
寅( 5 年) 于庚 寅( 5年) 1 0 、毁 3 1 0 ,再次出 6
能 留 下 。 如 果 留 了一 件 , 就 要 予 以 处
动。”杨建新注意到,他 的一些 台湾朋
友纷纷发表文章, 认为应该促成两岸文
物的 双向 交流 。 “ 什 么大 陆的能过 为
白,台北故宫博 物院的很 多文物本来就
是 大陆运过去的 ,台湾方 面担心大陆会
来,我们就不能过去呢?”
“ 司法免扣押条款” ,不扣留在 大陆展 览的台北故 宫博物院的文物。


门通过 “ 司法免扣押文物条款”是 不现 实的。以此为前提 。等于排 除 了台北故 宫文物到大陆展 出的可能 ;其 次,大陆
他提 出希望这 幅传世之作能够合璧 ,引
发两岸的广泛关注。 “ 总理的讲话是对我们的一种推动 和鞭 策 , 同时在 台湾那边 也 引起 了轰
事 ,我们 全 力支持 。” 杨建新 动情 地
说。

常熟历史名人故事

常熟历史名人故事

常熟历史名人故事常熟是一片孕育英才之地,历史上涌现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

以下是一些常熟的历史名人和他们的故事:仲雍:仲雍,又称虞仲、吴仲、孰哉,是黄帝的18世孙,古公亶父的第二子。

仲雍和他的兄长太伯为了顺从父亲的意愿,放弃了对周族首领地位的继承权,南迁至无锡、常熟一带,并在那里建立了勾吴王国。

他们的行为被视为对父王实现灭商愿望的支持。

最终,他们将王位继承权让给了弟弟季历,而季历的儿子即为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

此外,仲雍墓位于江苏省常熟市虞山东麓,是常熟有历史考证的最古老的墓葬之一,于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这个墓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3000年前,是研究古代吴地历史的重要遗址。

总的来说,仲雍在吴地和常熟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尊为该地区的始祖,并且在当地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言偃: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也是孔子三千学生中唯一的南方人。

因其才学和在鲁国武城宰的政绩,被后世尊为“南方夫子”。

他的教化使得当地文化兴盛,对江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公望:元代著名画家,平江路常熟州(今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人,被誉为“元四家”之首。

他的山水画《富春山居图》是中国艺术史上的杰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黄公望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有高深的造诣,还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黄公望于1347年开始创作《富春山居图》,当时他已经79岁。

这幅画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景色,展现了江南山水的连绵浩渺和深远意境。

黄公望不仅在笔墨技法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而且通过深入的观察和真切的体验,将富春江边的景致生动地呈现在画卷上。

《富春山居图》的命运坎坷,经历了多次易手。

黄公望最初将这幅画赠予了他的师弟郑樗(无用禅师)。

在明代,这幅画又传到了画坛大家沈周手中,但在沈周将画送朋友题跋时,画被朋友的儿子盗走并卖掉,此后便如石沉大海般失去了消息。

《富春山居图》最终分为两段,前半卷称为《剩山图》,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称为《无用师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国历史故事:《富春山居图》的传奇经历

中国历史故事:《富春山居图》的传奇经历

中国历史故事:《富春山居图》的传奇经历中国的传世之画中,富有传奇色彩的很多,但如《富春山居图》的经历这般曲折跌宕、充满戏剧性且寓意悠远的,可谓独一无二。

公元1347年(元至正七年),78岁高龄的一代山水画宗师黄公望,决定要使出毕生功力,研磨出一幅山水画长卷。

此后三年,黄公望潜心创作,1350年终于大功告成,作品取名《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自觉年事已高,恐不久于人世,便将此画送给挚友无用上人。

无用上人展开卷轴,不禁惊为天作:图绘富舂江两岸秋景,坡岸水色飘渺,远山隐约,接着是群峰争奇,再下是茫茫江水,天水一色,最后则高峰突起,巍峨挺拔。

山间丛林茂密,点缀村舍、茅亭,水中则有渔舟垂钓;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用笔顿挫转折,随意而似天成。

无用上人当即大呼:“此画必为传世之作!”4年后,黄公望去世,而《富春山居图》则在无用上人忐忑不安的收藏中开始了漫长而富有传奇的历程。

接下来的一百年,此画历经了众人的一番巧取豪夺,直到明成化年间,才辗转至大画家沈周手中。

按理说,沈周识画、懂画,爱画,《富春山居图》算是有了一个不错的归宿。

不料,沈大画家有一天突然头脑发热,觉得这么好的画,却没名人的题跋,显得有点美中不足。

他接着就干了一件把肠子都悔青的事。

他将此画交给一位朋友,请他题跋。

哪知道朋友的儿子是个纨绔子弟,见老爸的书房里有如此名贵的画,就动了邪念,偷偷拿出去卖了。

沈周知道后,捶胸顿足,满世界地寻找,还真见证了奇迹发生的时刻,某酒肆里,有人拿出此画公开出售,沈周赶紧掏银子要买,无奈囊中羞涩。

又转身四处去筹钱。

遗憾的是,等他再回来,画已经被别人买走了,再无下落。

沈周欲哭无泪,终日郁郁寡欢,后来凭着记忆,又临摹了一副《富春山居图》来表达对真迹的无限追思。

又是近百年的巧取豪夺。

到了明末,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董其昌粉墨登场。

董其昌既是画坛领袖,又是礼部尚书,讨好巴结的人趋之若鹜,《富春山居图》以“礼品”的形式重出江湖,落入董其昌之手。

中国历史故事-《富春山居图》是如何作出的?它为什么被分为两半

中国历史故事-《富春山居图》是如何作出的?它为什么被分为两半

中国历史故事-《富春山居图》是如何作出的?它为什么被分为两半《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者是元代著名画家和全真教道士黄公望。

黄公望三十多岁的时候开始学习作画,因为在当小吏的时候,被人诬告下狱,出狱之后看破红尘,此后游历名山大川,专注于绘画山水,那个时候他刚好五十岁。

黄公望大概七十九岁的时候与无用禅师一起来到富春,顿时被富春秀丽的山水风光所吸引。

一生游离四方,见惯了名山大川的黄公望,最后被富春的山水之景留住了脚步,此后决定定居此地。

无用禅师见黄公望选择落脚富春,于是自己一个人离开。

而黄公望为了让无用禅师了解富春的景致,于是为他绘就了这幅《富春山居图》。

为了更好的描绘富春的山水,已经年迈的黄公望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

辛苦的奔波并没有白费,真切的观察和体验,加上晚年已经锻炼的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最终早就了黄公望一生绘画的最高成就——《富春山居图》。

至正七年,黄公望开始动笔的时候已经八十三岁,期间断断续续,一直到至正十年,黄公望为此图题名《富春山居图》的时候,还没有完成。

《富春山居图》历时大约七年时间,一直到黄公望去世不久前才最终完成。

既然是为自己的道友无用禅师所绘的画卷,那么《富春山居图》的第一位收藏者,自然就是无用禅师了。

无用禅师在拿到这幅画的第一刻,就已经为画中展现的秀丽山光和黄公望精妙绝伦的笔墨技巧所折服惊叹。

如此精品,让他不得不考虑是否会被人给“强取豪夺”的情况发生。

为了避免失去这幅画卷,无用禅师在第一时间,在画卷还没有彻底完成之时,就让黄公望“先书无用本号”,明确归属。

无用禅师是十分机智的,《富春山居图》的艺术价值完全不需要质疑。

一直到明朝成化年间的画家沈周收藏之前,这幅画藏在何人家中情况不明。

这幅画后来被沈周收藏,也是很短的时间,随后被人借走。

沈周后来虽然有心想要赎回,但是因为家贫,最终只能遗憾离世,凭记忆背临以慰怀。

中国历史故事-如何评价元代画家黄公望?黄公望的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如何评价元代画家黄公望?黄公望的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如何评价元代画家黄公望?黄公望的故事黄公望是元代著名画家,早年的时候曾经被聘为小吏,中年当过中台察院椽吏,后来因为被人诬告下狱,出狱之后拜师金月岩,加入全真教。

看破红尘的黄公望,此后沉浸于山川之中,用自己的画笔记录名山大川,终成一代山水画大家。

黄公望五十岁的时候开始学习画山水,最开始的师从赵孟頫、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学习这些人的绘画技巧,到了晚年的时候自成一派,成为山水画大家。

《富春山居图》是他一生绘画成就的最高代表,历代学者对这幅画评价都十分之高。

他不仅仅是山水画作中的精品,同时也是画中瑰宝,无愧于“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的称号。

黄公望之所以在山水画中有这样大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的痴,对山水的痴迷,对自然的痴迷。

全身心沉浸于自然山水之中,手中的画笔成为表达自己观感的工具,寄托自己的情感,所以才有了《富春山居图》、《富春大岭图》等名画的问世。

黄公望早年因为被人诬告下狱,出狱后看破红尘,纵情于山水。

没到一个地方居住,第一时间看的就是当地的山水,为了能够更好的观察这些山川,他甚至终日静坐山中,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正是他的这份专注,使他能心有山川,现于笔下。

民间流传他甚至因为作画,差点丢了性命。

至正七年的时候,七十九岁的黄公望来到浙江富阳。

他很快就被“无处不画图”的富春山水吸引,此后决定在此居住,将这美丽的景致描绘出来。

一天中午,黄公望和往常一样到富阳城东面的鹳山矶头,观察山水,并将之描绘出来。

在他正陶醉于山水之时,突然被人给推入江中。

黄公望还没有看清犯人是谁,那人就已经急急忙忙的走了。

推黄公望的人,正是张闾的亲属。

张闾是黄公望任职书吏时候的上司,官至江浙行省平章政事的高位。

后来因为贪污舞弊掠夺田产而逼死了九条人命,被捕下狱,黄公望也因此受到牵连。

黄公望在狱中的时候,供出了张闾的罪行,使张闾受到严惩。

虽然在出狱之后,黄公望因为心灰意冷,加入全真教,此后纵情山水,但是张闾的亲属却对他的举报一直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国画有故事

国画有故事

国画有故事:《富春山居图》的绝代传奇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

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现在一半在台北一半在杭州,生生分离,已经60余年。

回头看,这幅画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曲折离奇。

临摹版本张宏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1.黄公望其人:留在人世的画作仅7幅78岁才画《富春山居图》我们知道的黄公望,是一老翁,仿佛他一出生就老了。

其实黄公望初到浙江时,不过是个小小童子。

他本是江苏常熟人,叫陆坚。

南宋末年,在北方蒙古铁骑南侵的隆隆声中,陆坚来到温州过继给黄家。

黄家老翁已经90多岁了,见向他走来的小男孩聪明伶俐,喜出望外。

说:“黄公望子久矣。

”于是,陆坚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

张伯雨比黄公望小14岁,是杭州本地人,有名的才子,初入京时,人人惊异他风采凝峻。

南宋亡,文人的地位一落千丈。

元朝统治者马上得天下,靠的是武力而非文化,因而格外轻视文人。

元朝90多年,前36年是废除科举制度的。

对于黄公望来说,读书做官这条路彻底封死了。

直到中年,他才得到徐琰的赏识,在浙西廉访司当书吏。

后来上京到都察院,仍做书吏,经办田粮杂务。

不料,他的上司张闾是个贪官,就在元朝恢复科举那年,张闾案发,46岁的黄公望受牵连入狱。

出狱后的黄公望心灰意冷,他开始“隐身”,四处漂泊,“卖卜为生”,算命测字看风水。

一程一程地走过去,每一个来他这里求问的人,都充满了亡国的焦虑、忧愁和危机,而他自己,也是一程一程地煎熬。

李日华《六砚斋笔记》说,“黄子久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木深筱中坐,意态忽忽,人莫测其所为”;郏伦逵《虞山画志》说,他“每月夜、携瓶酒,坐湖桥,独饮清吟。

酒罢,投掷水中,桥下殆满。

”这样的苦闷中,黄公望与张伯雨相识。

两人一起云游山水,探讨风水要略;一起渔樵闲话,排遣心中郁闷之情。

如今,黄公望留在人世间有年代可考的画作只有7幅,全是70岁以后的作品,其中第一幅,就是70岁那年为张伯雨画的《仙山图》。

富春山居图传奇故事

富春山居图传奇故事

富春山居图传奇故事(2011-06-30 19:15:16)黄公望(1269-1354),江苏常熟人。

本姓陆,名坚,字子久,号大痴,又号一峰道人,晚号井西道人。

父母早逝,继永嘉黄氏,其父九十始得之曰:“黄公望子久矣。

”因而名字焉。

原系浙西廉访司一名书吏,因上司贪污案受牵连,被诬入狱。

出狱后改号“大痴”,隐居不仕。

从此皈依信奉道教“全真教”,寄情山水,云游四方,以诗画自娱,并曾卖卜为生。

与吴镇(1280-1354)、倪瓒(1301-1374)、王蒙(1308-1385)合称为“元四大家”。

其笔法初学五代宋初董源、巨然一派,后受赵孟頫熏陶,善用湿笔披麻皴,为明清画人大力推崇,成为“元四家”(王蒙、倪瓒、吴镇)中最孚众望的大画家。

此外,画作之余,留有著述,如《写山水诀》、《论画山水》等,皆为后世典范之学。

《富春山居图》系元朝元四家的魁首黄公望晚年的作品,1347年(元至正七年)七十九岁时为为同门师弟郑樗(字无用,号散木。

是全真道士金志扬的弟子)所作,1350年,黄公望才为此图题款,这件宏幅巨制直到他谢世前不久才告完成,前后倾注了大约七年的心血,最后何时封笔,不得而知。

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

深入的观察,真切的体验,丰富的素材,使《富春山居图》的创作有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加上他晚年那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因此落笔从容。

千丘万壑,越出越奇,重峦迭嶂,越深越妙,既形象地再现了富春山水的秀丽外貌,又把其本质美的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

表现出秀润淡雅的风貌,气度不凡,这是画家与富春山水情景交融的结晶。

为黄公望水墨山水的扛鼎之作,是我国历代山水巨制中的佼佼者,可谓黄大痴积一生的心血。

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无用师卷》和《剩山图》描绘的是黄公望晚年山居的景色,有春明村、庙山、大岭及富春江等一带的山川秋初景色景致。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每一幅都震撼人心 你看过几幅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每一幅都震撼人心 你看过几幅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每一幅都震撼人心你看过几幅绘画这门艺术,是画师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以及对世界的洞察,给人们带来艺术上的熏陶和精神上的升华,让片刻成为永恒。

河大卫与您分享我国的十大传世名画,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每一幅都震撼人心!1、洛神赋图创作背景:东汉末年份三国,曹植和随从在归途中经过长途跋涉,极度疲惫的情况下,在黄昏的时候停歇在洛水边,恍惚中邂逅美丽的洛神仙女,两人一见倾心。

主要内容:描绘了三国时期的才子曹植和洛水女神的爱情故事。

意义:洛神赋图是人类绘画艺术史上第一部连环画;曹植的文,顾恺之的画;诗、画结合的典范。

河南卫视根据《洛神赋图》创作的节目《洛神水赋》剧照2、五牛图藏馆:北京故宫博物院。

主要内容:这5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神态各异,昂首、独立、嘶鸣、回首、擦痒等动作,着重表现牛的健壮和既倔强又温顺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了五牛的不同神态。

仔细看它们的眼睛,会发现这五头牛拥有人的性格和情感,典型的以物寄情。

意义:唐代政治家韩滉唯一存世的作品,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纸质绘画,也是代表唐代花鸟畜兽画最高成就之一。

3、富春山居图藏馆:前半段,浙江省博物馆;后半段,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创作背景:原本是天之骄子的元代画家黄公望,却生不逢时,命运多舛,在历经被诬陷入狱等事件后,开始领悟了什么是“无为”。

后来从事山水画,与王蒙、倪瓒、吴镇并称“元四家”。

晚年因酷爱富春山水,在青茗筲箕泉(今新民乡庙山坞)结庐定居。

意义: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首,中国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元代写意画风的典型代表作。

4、百骏图藏馆: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创作背景:来自意大利米兰的传教士郎世宁,却一不小心成了清代宫廷绘画领袖。

在他中西合璧绘画技法的影响下,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清代宫廷画风。

这幅画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用了4年时间完成的。

主要内容:其图共绘有100匹骏马,姿势各异,或立、或奔、或跪、或卧,画面的首尾各有牧者数人,控制着整个马群,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间的和谐关系。

《富春山居图卷》读后感十篇

《富春山居图卷》读后感十篇

《富春山居图卷》读后感十篇《富春山居图卷》是一本由蒋勋著 / 黄公望绘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14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富春山居图卷》读后感(一):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怪不得吴问卿要拿《富春山居图》做陪葬!生时便以卧以起、以食以饮,更何况是这样的一幅令人遐思甚至妄想的图卷,谁不愿意死后入画中?谁不愿与严子陵垂钓沧波间!荡一叶扁舟在富春江上冥迷的雾里穿行——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如此高山、如此烟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不禁大叹一声: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富春山居图卷》读后感(二):独特的东方美学和人生哲学《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书法家黄公望的作品。

黄公望为“元四家”之首。

《富春山居图》是他82岁前后创作的富春山水长卷,陆续画了三年,卷长近七米,是中国长卷美学发展到巅峰的杰作,被后世誉为“画中之兰亭”、“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顺治年间收藏家吴洪裕得到此卷,爱不释手,临终下令火殉。

虽经抢救,却已烧成两段,前端51公分现由浙江博物馆收藏,后段640公分则收藏在台北故宫。

这幅山水图卷流传至今六百余年,经过两岸文化界多年奔走努力,终于让前后两段巨作于2011年6月在台北故宫首度合璧展出。

美学大师蒋勋执笔导读,引领我们赏析浑厚大气的长卷风景,一一解读画卷中的深刻隐喻,娓娓道尽一条河流在历史中的故事,以及画卷背后独特的东方美学和人生哲学。

《富春山居图卷》读后感(三):纯碎的生命是完成了自我半年之前因为一个特殊机缘,对古画古书开始着意。

自然会遇到蒋勋。

在这以前又因对苏轼无厘头的爱得到一本他的《说寒食帖》,解文又说书,浅显又虚荣;极适合彼时的我。

而这本富春山居的解说,算是后续的回望。

这应该是根据凤凰卫视的那期座谈节目讲话整理的书面文字,比口语简洁、丰富,大意不漏而微有补充。

刚刚点开书页,第一篇评论就是对蒋某人隔空一批。

绝品

绝品

画的后段(长段)从吴家流散后,曾历多人收藏, 于清乾隆十一年流人清宫。号称风雅的乾隆皇帝 居然不识宝,认定它是赝品,而对另一卷他人临 摹的《富春山居图》大加赏赞,又是题跋又是钤 印。而那卷真迹倒借此得以“全壁”,后在解放 前夕运往台湾,归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画的前 段(短段)名为“剩山图”,最后到了画家吴湖 帆的手里。当时在浙博供职的沙孟海得此消息, 心情颇不平静。他想,这件国宝在民间辗转流传, 保存不易,只有国家收藏,才是万全之策。于是 数次去上海与吴湖帆商洽。晓以大义。吴得此名 画,本无意转让。但沙先生并不灰心,仍不断往 来沪杭之间,又请出名家从中周旋。吴湖帆被沙 老的至诚之心感动,终于同意割爱。
4.马氏在家境败落的情况下,逼不得 已才把这些字画卖了,“三爷黑下脸 怒问:‘你怎么敢去卖常先生帮我买 进的字画? ’”,后来“就让马氏取来 卖字画的钱,颤颤地下了床,拄一根 拐杖,顶着细细的雪花,到客栈去寻 那姓王的商人”,表现了三爷怎样的 个性? 在刘三爷家境最窘迫的时候,自 己冒雪去把画赎了回来,表现珍视友 情,重信守诺。
3.再一年,三爷店铺中的伙计 到京城办货,回来后战战兢兢 地告诉三爷,说亲眼见常先生 在京城被砍了头,罪名是革命 党。临刑前常先生哈哈大笑, 面色如常。 在国家危亡的时刻,他不顾 个人安危想拯救国家,拯救民 族。
4.常先生把这幅画揭为三层的目的是 什么 ? 在那动荡的年代里,一些艺术珍 品随时都有可能流失甚至会被毁坏。 团此他选择了刘三爷这位珍爱艺术的 “儒商”来收藏这些字画。对于那幅 宝中之宝的唐代珍品,常先生为了避 免它被别人认出来巧取豪夺而把它改 头换面。并且他也相信刘三爷能够信 任他,能够不负他的所托。
当听说常先生被砍头时,马氏一声 冷笑:“真是报应,那次被他坑去了三 千大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春山居图》故事在2010年3月14日上午的两会新闻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讲了一个故事:“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

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在杭州市),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

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温总理的话,充满了对两岸“血浓于水”同胞情谊的深情寄托。

诸多年来,两岸画家和有识之士多方努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破镜重圆”,重新拼合此画。

台湾多数报纸都重点报道了温家宝以《富春山居图》分藏两岸为例,表达他希望两幅画能早日合成一幅画的愿望。

《联合报》的文章说,这寓意着温家宝期许两岸早日由分走向合的心愿《富春山居图》成为世界级新闻,中国总理温家宝希望两幅画“合成一幅画”,并发出“画是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喟。

海峡两岸翘首企盼,不仅仅是两画合展,更重要的是两岸统一。

《富春山居图》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82岁时为无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是黄公望的代表作。

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每天不思茶饭的观赏临摹。

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险在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较小,称“剩山图”;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

乾隆年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爱不释手,但在隔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图进入清宫。

前者称“子明卷”是后人伪造;后者是“无用师卷”,这才是黄公望的真迹。

但乾隆皇帝认定“子明卷”为真,并在假画上加盖玉玺,并和大臣在留白处赋诗题词,将真迹当赝品处理。

直到近代学者翻案,认为是乾隆皇帝搞错了。

“剩山图”今天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而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则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

是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的一幅名作,世传乃黄公望画作之冠。

为纸本水墨画,宽33厘米,长636.9厘米,是黄公望晚年的力作。

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少有大志,青年有为,中年受人牵连入狱,饱尝磨难,年过五旬隐居富春江畔,师法董源、巨然,潜心学习山水画,出名时,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翁了。

黄公望把“毕生的积蓄”都融入到绘画创作中,呕心沥血,历时数载,终于在年过八旬时,完成了这幅堪称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富春山居图》。

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

此画卷为六接的纸本,即是由六张纸连成的画卷.黄公望(字子久)为元代最负盛名的画师,在画史上的影响颇大。

他在《山水诀》中,明确提到模写。

他说:“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之。

”子久作品存世不多,其中最佳者当属《富春山居图》。

为了创作《富春山居图》,他在“领略江山钓滩之胜”时,“袖携纸笔,凡遇景物,辍即模记”。

此画成于至正七年(1347年),此时子久年近八旬,画中所题文字表明,他为完成此画而潜心观察、揣摩费时三四年。

张庚在《图画精意识》中记载了董其昌对此画的赞誉,“子久画冠元四家……如富春山卷,其神韵超逸,体备众法,脱化浑融,不落畦径。

”《富春山居图》,高一尺余,长约二丈。

此图展现了富春江一带景色:富春江两岸峰峦坡石,似秋初景色,树木苍苍,疏密有致地生于山间江畔,村落、平坡、亭台、渔舟、小桥等散落其间。

董其昌称道,“展之得三丈许,应接不暇。

”确给人咫尺千里之感。

这样的山水画,无论布局、笔墨,还是以意使法的运用上,皆使观者不能不叹为观止。

正如恽南田所说,“所作平沙秃峰为之,极苍莽之致。

”董其昌还曾说,他在长安看这画时,竟觉得“心脾俱畅”。

1350年黄公望将此图题款送给无用上人。

《富春山居图》便有了第一位藏主,从此开始了它在人世间600多年的坎坷历程。

此画作成之初,无用上人就“顾虑有巧取豪夺者”。

不幸被他言中,明成化年间沈周藏此图时便遭遇“巧取”者。

沈周请人在此图上题字,却被这人儿子藏匿而失。

后来此图又出现在市上高价出售,敦厚的沈周既难于计较又无力购买,只得背临一卷以慰情思。

之后又经樊舜、谈志伊、董其昌、吴正志之手。

清顺治年间,吴氏子弟,宜兴收藏家吴洪裕得之后更是珍爱之极。

恽南田《瓯香馆画跋》中记:吴洪裕于“国变时”置其家藏于不顾,惟独随身带了《富春山居图》和《智永法师千字文真迹》逃难。

清朝初期,江南小城宜兴一户吴姓的官宦人家。

家主吴洪裕病危了,气如游丝的他死死盯着枕头边的宝匣,家人明白了,老爷临死前还念念不忘那幅心爱的山水画。

有人取出画,展开在他面前,吴洪裕的眼角滚落出两行浑浊的泪,半晌,才吃力地吐出一个字:烧。

说完,慢慢闭上了眼睛。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老爷这是要焚画殉葬呀!要被烧掉的画就是国宝文物《富春山居图》。

因为太珍爱此卷了,所以嘱家人准备把它付之一炬“焚以为殉”用来殉葬。

“先一日焚《千字文真迹》,自己亲视其焚尽。

翌日即焚《富春山居图》,当祭酒以付火,到得火盛,洪裕便还卧内。

”这幅在吴府里已经传承了三代人,被吴家老少视为传家宝的《富春山居图》,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丢入火中,火苗一闪,画被点燃了!就在国画即将付之一炬的危急时刻,从人群里猛地窜出一个人,“疾趋焚所”,抓住火中的画用力一甩,“起红炉而出之”,愣是把画抢救了出来,他就是吴洪裕的侄子,名字叫吴静庵(字子文)。

为了掩人耳目,他又往火中投入了另外一幅画,用偷梁换柱的办法,救出了《富春山居图》。

画虽然被救下来了,却在中间烧出几个连珠洞,断为一大一小两段,此画起首一段已烧去,所幸存者,也是火痕斑斑了。

从此,稀世国宝《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

前段画幅虽小,但比较完整,被后人命名为“剩山图”;后段画幅较长,但损坏严重,修补较多,被后人称为“无用师”卷。

因为当年无用和尚曾与黄公望同游富春江,此画曾一度被他所拥有。

1652年,吴家子弟吴寄谷得到后,将此损卷烧焦部分细心揭下,重新接拼后居然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几乎看不出是经剪裁后拼接而成的,真乃天神相佑。

于是,人们就把这一部分称做《剩山图》。

而保留了原画主体内容的另外一段,在装裱时为掩盖火烧痕迹,特意将原本位于画尾的董其昌题跋切割下来放在画首,这便是后来乾隆帝得到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值此,原《富春山居图》被分割成《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和《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长短两部分,身首各异。

其时,除了吴洪裕收藏的《富春山居图》外,当时还有另一幅《富春山居图》流传在世。

说到第二幅《富春山居图》,就不能不提到明代著名书画家沈周。

明成化年间,《富春山居图》传到沈周手里。

自从得到这件宝贝,沈周就爱不释手,把它挂在墙上,反复欣赏、临摹,看着看着,就看出了点问题:画上没有名人题跋。

一时的非分想法让沈周冲昏了头,他根本没有想到,像这样的珍宝藏都要藏在最隐蔽的地方,怎么能大张旗鼓地张扬呢?果不其然,当沈周把画交给一位朋友题跋时,就出了事。

那位朋友的儿子,见画画得这么好就产生了歹念,把画偷偷卖掉,还愣说画是被人偷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沈周在画摊上见到了被卖掉的《富春山居图》,兴奋异常,连忙跑回家筹钱买画。

当他筹集到钱,返回画摊时,画已经被人买走了。

沈周捶胸顿足,放声大哭,可是后悔已经晚矣。

千辛万苦弄到手的《富春山居图》,如今只剩下留在头脑中的记忆了。

沈周愣是凭借着记忆,背摹了一幅《富春山居图》。

被沈周丢失的真迹《富春山居图》犹如石沉大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消息。

后来,它又出现了,被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收藏。

董其昌晚年又把它卖给了吴洪裕的爷爷吴正志。

吴洪裕继承了《富春山居图》,这才出现了临终留下焚画殉葬的遗嘱,吴子文火中救画的一幕。

由于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太出名了,明清画家都争相临摹,除了沈周的那幅《富春山居图》外,现在有籍可查的临摹本还有十余幅。

这些都成为《富春山居图》流传在世的真假画卷。

《富春山居图》较好的临摹本中沈周所临(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其余均流传海外)因属背临,故董其昌认为“其肖似若过半”;邹之麟则是在吴问卿家中对着原图临摹,其形神更能接近原作。

此两卷因其时原画尚为完整,故十分宝贵。

邹之麟及“虞山画派”王翚的临摹本,现已流传海外。

重新装裱后的无用师卷虽然不是原画全貌,但画中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得以保留。

这幅开创了中国山水画新风格的传世巨作,1652年丹阳张范我转手泰兴季国是收藏,后历经高士奇、王鸿绪、安岐诸人之手。

辗转经过多人收藏,最终被安岐买到。

1745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见到后爱不释手,把它珍藏在身边,不时取出来欣赏,并且在6米长卷的留白处赋诗题词,加盖玉玺。

没想到,第二年,也就是1746年,他又得到了另外一幅《富春山居图》。

两幅《富春山居图》,一幅是真,一幅是假,可是两幅画实在是太像了,真假难分。

其实,此前弘历已经得到了那一卷《富春山居图》,也就是那幅最著名的假《富春山居》,后世称之为子明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