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赏析
袁武 富春山居图赏析
袁武富春山居图赏析
《富春山居图》描写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展卷观览,人随景移,引人入胜。
树丛林间,或渔人垂钓,或一人独坐茅草亭中,倚靠栏杆,看水中鸭群浮沉游戏。
天长地久,仿佛时间静止,物我两忘。
近景坡岸水色,峰峦冈阜,陂陀沙渚,远山隐约,徐徐展开,但觉江水茫茫,天水一色,令人心旷神怡。
《富春山居图》山石的勾、皱,用笔顿挫转折,随意宛然天成。
长披麻皱枯湿浑成,功力深厚,洒脱而颇有灵气。
全图用墨淡雅,仅在山石上罩染一层几近透明的墨色,并用稍深墨色染出远山及江边沙渍、波影,以浓墨点苔、点叶,醒目自然。
整个画面林峦浑秀,草木华滋,充满了隐者悠游林泉,萧散淡泊的诗意,散发出浓郁的江南文人气息。
元画静谧萧散的特殊面貌和中国山水画的又一次变法赖此得以完成,元画的抒情性也全见于此卷。
解析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中山水美学
解析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中山水美学【摘要】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山水画中的经典之作,展示了他高超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表现手法。
在这幅作品中,黄公望通过精湛的笔墨技法和细腻的构图布局,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表达。
色彩运用及意境表达方面,黄公望巧妙地运用了传统的山水画色彩搭配,展现出对自然景色深刻的体验和理解。
在作品中,文人画及山水美学的结合也体现出黄公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展示了中国山水画的魅力,他在表现山水美学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成为山水画领域的不朽经典之作。
【关键词】关键词: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山水美学、艺术价值、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风格、表现手法、构图与布局、色彩运用、意境表达、笔墨技法、文人画、魅力、登峰造极。
1. 引言1.1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艺术价值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山水画作品,被誉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幅作品不仅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在世界画坛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黄公望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绘画技巧,表现了对自然景观的精致描绘和对心灵境界的深刻把握。
他通过《富春山居图》这幅作品,展示了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让观者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这幅作品不仅是一幅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生动写照,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艺术内涵。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被誉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珍品,它的艺术价值无疑是不可估量的,对于后世的艺术家们也具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黄公望通过这幅作品,展示了中国山水画的登峰造极之美,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1.2 山水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山水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自古以来,山水画被视为中国绘画的代表之一,被称为“中国画”中的“山水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被看作是大自然中最为美妙、最为深邃的意象,代表着中国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
富春山居图赏析
《富春山居图》元代画家黄公望作。
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井西老人,江苏常熟人(一说富阳人)。
分前后两段。
原画主要是描写浙江富春江带的山水景色。
元代的绘画,水墨山水画是主流。
黄公望在从事山水画创作以前,曾游历了不少名山大中川,长时间生活在山林之中,深入观察、研究山水的特色。
他住在江苏松江时,在松江通海的地方,看激流轰浪,风雨交加,也不在乎,住在常熟虞山的时候,经常观察虞山早晨和黄昏,阴天、雾天与晴天的不同景象,注意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山色变化。
这一些,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这幅7米长、30多厘米高的山水画长卷,向来被认为是黄公望的山水画的代表作。
创作这幅画时,他年近80,费了几年时间才画成。
值得高兴的是,经历了630年漫长的岁月,我们今天还能看到这件著名的山水长卷的一部分。
它能流传到现在,有一过不平凡的经历。
这幅画在明清两代,曾为许多画家辗转收藏,后来,到了一个姓吴的收藏家手里。
他临死时,嘱咐家人将《富春山居图》等书画烧掉,作为他的殉葬品。
幸亏他的儿子不忍这幅名画成灰,从火中救出此画,保存下来。
但画的开头和中间部分已被烧毁。
从此,《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成为前后两段。
后一幅《剩山图》于1956年成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
1956年10月间,上海中国画院举办宋元清名画展览时,第一次和人民群众见了面。
展开局部的《富春山居图》,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富春江两岸的秋天景色:几十个峰峦,形状各异的数百棵树木,姿态万千。
山间江畔,有村落、有亭台,有小桥,有渔舟,有飞泉,有茂林,雄秀苍莽,动静结合,幽雅兼蓄。
全卷用笔洗练、流畅,气韵高远,具有雅洁淡逸的绘画风格。
这给以后水墨山水画的发展,带来民很大的影响。
《富春山居图》赏析
《富春山居图》赏析《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黄公望是元四家之首,到现在已经有六百多年了,这幅画上黄公望晚年的代表作,是以黄公望居住的浙江富春江为背景,陆续画了三年,长近七米。
富春江其实就是钱塘江的上游,也就是浙江。
《富春山居图》当年黄公望画这幅画的时候,有个师弟叫无用道人,黄公望在图的提拔中写了,赠给无用道人,所以叫无用师卷。
后来《富春山居图》被焚毁部分,变成了两段,前段叫“剩山图”后段叫“无用师卷”。
《富春山居图》描绘的是钱塘江上游富春江两岸上水的美景,富春江景区是现在富阳市和桐庐市这一段。
富春江的景色是国家顶级的风景名胜区。
我们以前学过的一篇文言文《与朱元思书》中这样写道:“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可以说是非常漂亮的一个地方。
开卷描绘坡岸水色,远山隐约,接着是连绵起伏,群峰争奇的山峦,再下是茫茫江水,天水一色,最后则高峰突起,远岫渺茫。
山间丛林茂密,点缀村舍、茅亭,水中则有渔舟垂钓。
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大片的空白,乃是长卷画的构成特色,山石的勾、皴,用笔顿挫转折,随意而似天成。
将近20厘米的长披麻皴,枯湿浑成,功力深厚,洒脱而极富灵气,洋溢着平淡天真的神韵。
2011年6月到9月在台北故宫博物馆举行了《富春山居图》合璧展,轰动一时,然后由两岸三地的60多位顶级画家共同绘制《新富春山居图》,是当代最长的由名家集体创作的经典书画长卷,然后全国展览。
卷首有温家宝总理题6字:“新富春山居图”。
接着《富春山居图》又被拍成了电影,刘德华、林志玲主演,讲述了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辗转流传的故事。
而在这之前,温家宝总理的关心在2010年3月14日上午的两会新闻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讲了一个故事:“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
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在杭州市),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
富春山居图赏析
《富春山居图》赏析《富春山居图》是著名画家黄公望的作品,其画可以说是公认的中国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其中凸显了画家本人的艺术风格,寄托了画家的思想感情。
《富春山居图》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
一、画家介绍黄公望,元代画家。
本姓陆,名坚,原籍江苏常熟,自称浙东平阳人。
幼年父母双亡,后有浙江永嘉黄姓者,一次偶然的机会遇见了少年黄公望,收其为嗣,因改姓黄,改名公望,字子久。
他擅长画山水,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浅绛风格为主,名列“元四家”之首。
他学画生涯起步较晚,由于生活坎坷,寒暖自知,所绘山水,必亲临体察,画上千丘万壑,奇异深妙。
其笔法初学五代宋初董源、巨然一派,后受赵孟頫熏陶,善用湿笔披麻皴,为明清画人大力推崇,传世画作有《富春山居图》《水阁清幽图》《天池石壁图》《九峰雪霁图》《富春大岭图》等。
二、文化内涵和意境(一)文化内涵诗情画意尽挥洒。
通常情况下,将诗意寓于山水画之中,并借助山水画意境来进一步对诗进行解释,可以更加清楚的表达我国山水画意境和诗句意境间存在的联系和区别。
在《富春山居图》中,作者在构图中使山水之间错落有致,而且通过对墨的科学、合理使用可以确保山水之间具有非常分明的层次勾画,虽然在画中有空白之处,然而其能够为观众提供更多想象空间。
人们对《富春山居图》的评价,除了山水作品外,还包括了对山水意境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
黄公望借助简练的笔墨来绘作山水,然而山水之外的空白用得恰到好处,从而使得整部画作令人神往。
流畅的记事性特征。
在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中,将中国文人画的创作高度和艺术境界推向一个全新的高潮,绘画中的哲学性、情感性、文学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不仅使后人对古代文人画的情趣、书法、意境等艺术表现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而且还可以实现对古代文人画的传承。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就是通过对山水画的描绘,来表达自己所经历的不公等待遇,从而在诗画世界中黄公望能够纵情翱翔。
富春山居图赏析及内容
富春山居图赏析及内容富春山居图简介在他居富春江时,身上总是带着皮囊,内置画具,每见山中胜景,必取具展纸,摹写下来。
富春江北有大岭山,公望晚年曾隐居于此,他以大岭山为师,曾画有《富春大岭图》。
纸本,水墨,纵33厘米,横636.9厘米,开始创稿于至正七年(1347年),时断时续,历经数年,至正十年,他83岁,为此图作题时,尚未最后竣稿。
此图描绘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坡陀起伏,林峦深秀,笔墨纷披,苍茫简远,是黄公望水墨山水画中的杰作。
明代邹之麟题跋中,将此图与王羲之《兰亭序》相媲美。
元惠宗至正七年(1347),黄公望准备画一幅富春山全图,此时黄公望已是近八十岁的老人了,前后经历三四年的经营,始告完成。
此图描写富春江两岸秋景,笔法上取董、巨,又自出新意,多用披麻皴,干笔皴擦,丛树平林多用横点,林峦浑秀,似平而实奇,整个画面,似融有一种仙风道骨之神韵。
这便是《富春山居图》。
此图经明沈周、文彭、周天球、董其昌、邹之麟等题记。
邹之麟在题跋中称此图“笔端变化鼓舞,右军之兰亭也,圣而神矣!”明清许多画家都从《富春山居图》中得到启示,影响深远。
清乾隆时此画入内府,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
当时社会上摹本有十余种之多。
乾隆在见到此本之前,曾得摹本,认为真迹,并在上题了词。
真本得到后,反被定为伪品,成为画史上一大笑柄。
此图在清代初年为吴正志所得,吴传其子吴洪浴,洪浴爱之如命,临死前曾令家人将其殉之于火,幸被侄子吴真度从火中抢出,但已被烧成两段,因而被后人称之为《剩山图》。
现在,此图的主要部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余者藏于浙江博物馆。
《富春山居图》足以代表他一生绘画的最高成就。
图为长卷,纵仅33厘米,横636.9厘米,山峰起伏,林峦蜿蜒,平岗连绵,江水如镜,境界开阔辽远,雄秀苍莽,简洁清润。
凡数十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变化无穷。
其山或浓或淡,都以干而枯的笔勾皴,疏朗简秀,清爽潇洒,远山及洲渚以淡墨抹出,略见笔痕。
水纹用浓枯墨勾写,偶加淡墨复勾。
从《富春山居图》探析黄公望的艺术风格
从《富春山居图》探析黄公望的艺术风格《富春山居图》是中国明代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之一,作于元末明初,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幅长卷绘制了浙江富阳富春山区的山水景色,以及当地人民的生活场景,展示了黄公望独特的艺术风格。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注重山水的写意和构图。
他运用了写意的手法,以粗犷、简练的笔法勾勒出山峦的起伏和岩石的质感,如泼墨山水般自由奔放。
整幅画面中,多处运用了山势悬崖峭壁,给人以险峻、壮观之感。
黄公望在构图上注重对比和对称,善于运用深浅、虚实的巧妙变化,使画面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融合了文人雅士的情致与山水风光的描绘。
他在画中描绘了山下村落的风貌,描写了人们在山林间安居乐业的生活场景。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房屋、树木和人物的细节,展示了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黄公望通过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乡愁的思念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文人士人的情怀和艺术追求。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也体现了他对色彩的独特运用。
他善于运用色彩对比和色调的变化,使画面充满了韵味和光影效果。
他运用浅淡的墨色、淡雅的蓝、绿、紫等色彩,创造出富有诗意的山水氛围。
通过色彩的运用,黄公望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自然景色的风光和人物情感的内涵。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也表现了他独特的构图手法和笔墨技巧。
他善于运用外轮廓线和平行线的交错,使画面充满了动态感和节奏感。
他运用墨色的渲染和点缀,使画面的空间层次更加丰富和立体。
黄公望的笔墨技巧独到,他能够驾驭细笔、破笔、散笔等不同的笔法,创造出独特的山水风格。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融合了文人雅士的情致、山水风光的描绘、色彩的运用以及独特的构图和笔墨技巧。
这幅作品充满了诗意和情感,展示了黄公望深厚的绘画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的山水画以及文人画影响深远。
[精品]《富春山居图》作品赏析
[精品]《富春山居图》作品赏析
《富春山居图》是中国清代画家吴道子创作的一幅山水画。
这幅画表现了富春江边一座大山,沿山脊耸立着十几座峰峦,每座峰上都有一栋小屋,面对着惊险刺激的悬崖峭壁,形成与山峰相得益彰的场景。
从大山的凹凸变化来看,吴道子将山的绿色、灰色、白色等不同色调搭配在一起,使得画面充满了生气勃勃的活力。
在细节处,他精雕细琢,添加了悬崖上的冰川,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富春山居图》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以景物的细微之处表现出极致的精致。
整张画作带着浓郁的乡村气息,山川之间清新脱俗,静谧恬淡,令人心旷神怡。
它展现出一种纯净、安详的景象,让人回归自然,熏陶着一种宁静的心境。
从《富春山居图》探析黄公望的艺术风格
从《富春山居图》探析黄公望的艺术风格《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古代著名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一。
黄公望是宋代著名画家,他的艺术风格独特,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富春山居图》入手,探析黄公望的艺术风格。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晚年的杰作。
这幅作品描绘了中国浙江嘉兴的富春山水景色,以极具抒情性的笔墨表现出了大自然的宏伟壮丽和浓厚的人文气息。
画面上的山峦起伏,溪水潺潺,绿树成荫,树下有牛羊悠闲地吃草,远处是宏伟的建筑等等,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黄公望的艺术风格在《富春山居图》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首先是精湛的用笔技巧。
黄公望擅长用枯枝、树叶、草花等自然物象来点染山水画,他的策下用笔,不仅画出了景物的形态,还能写出景物的气韵,给人一种真实感和韵律感。
其次是丰富的写意技法。
《富春山居图》中雄健的树木、细腻的山石、水天空等,都以写意的手法刻画出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最后是浓郁的文人气息。
黄公望的作品常常带有浓郁的文人气息,他的笔下不仅有山水风光,还有人物、建筑和文学意境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具有深邃的内涵和意蕴。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展现了他对于自然景色的独特理解和表现。
黄公望深具人文情怀,抒发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通过笔墨将自然景色描绘得丰富多彩,给人以一种超越现实的美的享受。
《富春山居图》也体现了黄公望的文人情怀和对山水的虔诚之情。
他喜欢去幽静的山水之间游玩,对山水有着独特的情感连接,这种情感也从他的画作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从《富春山居图》探析黄公望的艺术风格,我们可以看到,黄公望以其独特的笔墨和深厚的文人情怀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山水画风。
他通过《富春山居图》这样的代表作品,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并对中国绘画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公望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会越来越凸显,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富春山居图》赏析
《富春山居图》赏析《富春山居图》赏析《富春山居图》元代画家黄公望作。
分前后两段。
原画主要是描写浙江富春江带的山水景色。
所画富春江两岸峰峦树木,似初秋景色,几十个峰,一峰一状;几十棵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莽,变化多端。
茂林村舍,渔舟小桥,亭台飞泉,令人目不暇接,丰富而自然。
画法有董(源)、巨(然)的温笔披麻皴,也有干笔皴擦,用笔简练,使水墨发挥了极大作用。
对以后水墨山水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井西老人,江苏常熟人(一说富阳人)。
本姓陆,名坚,父母早逝,家贫无依,过继永嘉(今温州)黄氏,遂改姓名。
自幼聪敏勤学。
及壮,博览群书,经、史、九流之学无不通晓。
工书法,通音律,能作散曲。
年轻时在浙西廉访使署充当书吏,因经办田粮征收事被诬下狱。
出狱后,改号“大痴”,从此不问政事,浪迹江湖。
其后信奉全真教,成为清修道士,卖卜云游于杭州、松江等地。
50岁始专心从事山水画创作。
晚年酷爱富春山水,在春茗筲箕泉(今富阳新民乡庙山坞)结庐定居。
黄公望所作山水画,继承五代、宋初董源、巨然一派,又受宋末、元初赵孟颊薰染,溶合自身对自然实景之感受,加以发展,自成一家。
其特点在于:作浅绛色,山头多矾石,笔势雄伟;作水墨,皴纹稀少,笔意简远,超逸有致。
论者以为“峰峦浑厚,草木华滋”。
年七旬时,在富春江畔“小洞天”居所,创作《富春山居图》,以水墨披麻皴描绘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
构思之时,足迹遍及富春江两岸,越六七年而画成。
长636(9厘米,高33厘米。
满纸空灵秀逸,气度沉雄,后人誉之为“画中之兰亭”。
据记载黄公望画作逾百幅,现存除《富春山居图》外,还有《江山胜览图》、《雨岩仙观图》等。
元代最著名的画家黄公望创用的山水画《富春山居图》,是我国艺林的瑰定。
它取材于风景秀丽的富春山水。
这位国画大师和富春山水结下了为解之缘,据《县志》记载,黄公望晚年“放浪江湖,爱富春山水之胜,泼墨画大岭山图,遂结庐山于鸡笼山之稍箕泉,以终老焉”。
富春山居图赏析
《富春山居图》赏析一.历史背景:《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为无用师和尚所绘,历经几年才画成,画面表现出秀润淡雅的风貌,气度不凡,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是黄公望的代表作。
1350年黄公望将此图题款送给无用上人,《富春山居图》便有了第一位藏主,从此开始了它在人世间600多年的坎坷历程。
此画作成之初,无用上人就“顾虑有巧取豪夺者”。
不幸被他言中,明成化年间沈周藏此图时便遭遇“巧取”者。
沈周请人在此图上题字,却被这人儿子藏匿而失。
后来此图又出现在市上高价出售,敦厚的沈周既难于计较又无力购买,只得背临一卷以慰情思。
之后《富春山居图》又经樊舜、谈志伊、董其昌、吴正志之手。
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每天不思茶饭的观赏临摹,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幸被吴洪裕的侄子及时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
乾隆年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爱不释手,但在隔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图进入清宫。
前者称“子明卷”是后人伪造;后者是“无用师卷”,这才是黄公望的真迹。
但乾隆皇帝认定“子明卷”为真,并在假画上加盖玉玺,并和大臣在留白处赋诗题词,将真迹当赝品处理。
直到近代学者翻案,证实是乾隆皇帝搞错了。
《富春山居图》久经磨难,终于得以保存下来。
现藏的《富春山居图》分两卷,前半卷为《富春山居图·剩山图》,纵31.8厘米,横51.4厘米,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为《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纵33厘米,横636.9厘米,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1年5月18日,《剩山图》点交仪式在京举办,于6月1日在台北故宫与《无用师卷》合展。
自此,完整的《富春山居图》才得以展现在国人面前。
二.作者简介: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元代著名画家,江苏常熟人。
他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少有大志,青年有为。
师法董源、巨然,潜心学习山水画。
擅长画山水,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浅绛风格为主,与吴镇,王蒙,倪瓒并称元四家。
[精品]《富春山居图》作品赏析
[精品]《富春山居图》作品赏析《富春山居图》是南宋画家黄公望的传世之作。
作者富春江两岸胜景,山石皴擦细腻,远山层峦叠嶂,烟云缥缈;近水青绿设色浓烈,水波荡漾。
全图采用线描结合的技法来表现江南山色、江海等景色。
黄公望以文人画的严谨态度刻画江南山水,并将中国山水画与文人画相结合。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于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所作,为其代表作。
全卷分为三段,以三条曲折而长得很慢的山脉为横轴,将江南烟云一览尽收;中轴以山势险峻、烟云浩瀚为横轴,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层峦叠嶂、烟云缭绕等壮阔景象。
富春江烟云浩瀚,两岸青山林立、湖水澄澈、云海茫茫,使人有“烟笼寒山小”之感;中轴则是以富春江岸边水师营船为中轴,将烟云缥缈、烟雨朦胧、云海浩瀚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山水园林中。
画家黄公望以细腻敏锐和高超微妙技法作画而成。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早期人物画代表作之一,也是画家黄公望最为传神和精彩之作。
1.画风作为南宋晚期著名的山水画大师,黄公望一生的绘画创作达到了顶峰,其作品深受文人雅士喜爱:黄公望云树、人物、山水、行楷都写得非常好。
其构图结构既严谨又完整,对景物有独到把握同时又不失细致,从而为后来黄公望的绘画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黄公望的山水画取法北宋赵佶,工细、严谨、秀逸,风格清新淡雅、朴拙精练。
在黄公望笔下的山水,、人物、动物等都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他笔下的山水造型奇特、气势磅礴;人物笔势沉着老辣、潇洒飘逸;动物形象生动传神、栩栩如生;山水意境深远幽远、景色烟云缥缈、云雾缭绕、山峦连绵;花鸟造型精彩绝伦、细腻雅致、生动传神;山水皴擦工细、质感细润、皴法多样。
这些都是对古代山水画造型及皴法特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黄公望画风独特之处在于其独特艺术魅力能够在后世得到更好表现和传承。
宋代画家有“南黄北赵”之说,指画家黄公望与南唐后主李煜等人之间关系密切。
他们都受到南唐遗民赵匡胤关于山水画画风变化的影响而形成了自己风格。
鉴赏富春山居图
同时,《富春山居图》的影响力也远超出了艺术领域。这幅画所展现的浙江富春江美景成为了文人 墨客们吟咏的对象,激发了人们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追求。此外,《富春山居图》也成为了中国文 化的重要代表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化的"国宝"
-
展示完毕 感谢您的聆听
5
2.
艺术特色与技巧
艺术特色与技巧
《富春山居图》之所以被誉为" 中国山水画的巅峰之作",是因 为它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堪称 空前绝后。元代画家赵孟頫以干 笔替代宋人的湿笔皴法,但在现 存的作品中,描绘山峰的技法还 不够生动。《富春山居图》则以 其单纯朴素的笔墨,表现出丰富 的艺术内涵。清代画家恽南田曾 赞叹道:"凡数十峰,一峰一状; 数百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茫, 变化极矣。"
鉴赏富春山居 图
-
目录
CONTENTS
1
历史背景与传承
2
艺术特色与技巧
3
影响与评价
2
鉴赏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中国 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元 代画家黄公望的杰作, 被誉为"中国山水画巅
峰之作"
这幅画以浙江富春江为 背景,全图用墨淡雅, 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 展现出一种宁静、淡泊 的美感
1.
历史背景与传承
其卓越的艺术成 就、深刻的历史意义和 广泛的影响力成为了中 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这幅画所展现的山水之 美和笔墨之妙都是中国 古代山水画的典范之作 ,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 重要代表之一
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绘画赏析
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绘画赏析黄公望(1269年—1354年),元代画家。
自称浙东平阳人。
陶宗仪《辍耕录》称其“本姓陆”,出继温州平阳黄氏为义子,因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等。
黄公望曾为中台察院掾吏,一度入狱;后入全真教,往来杭州、松江等地卖卜。
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散曲。
尤擅画山水,得赵孟頫指授,宗法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
水墨、浅绛俱作,以草籀奇字法入画,气势雄秀,笔简而神完,自成一家,得“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评。
名列“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之首。
传世画作有《富春山居图》《水阁清幽图》《天池石壁图》《九峰雪霁图》《富春大岭图》等。
著有画论《写山水诀》。
据记载,黄公望三十一岁开始作画,由于际遇的坎坷,到五十岁左右,也就是出狱后才专心从事山水画创作。
由于他热爱自然,有较全面的文化修养,早期又在临摹众多的古代名家作品中练就了深厚的功力,胸中积累博大精深,使之一起步便显示了艺术上的高格调。
他以北宋大画家董源的画法为基础,吸取其他名家的长处,融合在师法造化中获取的营养,逐渐创造了自己的艺术面貌。
他的山水画大致有两种风格:一作浅绛色,山头多岩石,笔势雄伟;一作水墨,皴纹较少,笔意简远逸迈,充分体现出“寄兴于画”的思想和“浑厚华滋”的笔墨效果。
黄公望与同时代的王蒙、倪瓒、吴镇交往密切,诗画互赠,切磋探讨,常以合作山水画为乐。
他们不但都创造了自己的独特绘画风格,并致力于意境章法及诗文与绘画的有机结合,共同把中国文人画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天地,因此获得“元季四大家”的殊荣。
而黄公望尤以卓越的成就兀立顶峰,对后世画坛产生巨大影响,被推为“元四家之首”。
《富春山居图》,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
前段称《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较长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七十九岁高龄时开始创作的。
这幅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的长卷,是他生活在富阳,又以富春江为题材推出的力作。
从《富春山居图》探析黄公望的艺术风格
从《富春山居图》探析黄公望的艺术风格黄公望是中国元代著名画家,他的代表作品之一就是《富春山居图》,这幅作品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才华横溢的绘画技巧。
在这幅作品中,黄公望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和人物的独特理解,使得这幅作品成为中国传世名画之一。
接下来,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析黄公望的艺术风格,通过对《富春山居图》的解读,从中窥见黄公望的独特绘画风格和艺术境界。
黄公望的艺术风格体现在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上。
《富春山居图》以富春江为主题,展现了江边青山绿水,林木葱茏的自然景色。
黄公望通过勾勒细腻的笔墨,表现了江水的流动、山峦的起伏和树木的葱郁。
他善于运用墨色和水墨的深浅和明暗来表现自然景物的质感和层次,使得整幅画面生动有致,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
他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不拘泥于传统刻板的写实手法,而是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将自然景象表现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气。
黄公望的艺术风格体现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在《富春山居图》中,黄公望描绘了一幅宴会图景,描绘了江南士人雅集的风情。
他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擅长运用淡墨轻染的手法,通过一笔一墨的表现,使得人物的神态和情感更加立体饱满。
他善于捕捉人物的情绪和气息,通过细致入微的线条和色彩的运用,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具有灵动和情感的人物形象,是黄公望艺术风格中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他对人性和生活的深刻感悟和表现。
黄公望的艺术风格还体现在构图和布局的设计上。
《富春山居图》整体画面的构图非常丰富多彩,将江南山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融为一体,整体布局和结构严谨有序。
他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前景和远景的对比、高低远近的对比,使得整幅画面在空间感和透视感上更加丰富深刻。
他擅长通过画面的布局和结构,将人物、山水、建筑等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活力和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黄公望的艺术风格在《富春山居图》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他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构图布局的设计,都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境界和绘画技巧。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赏析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赏析《富春山居图》水墨技法炉火纯青在“元四家”中,若论对后代山水画发展影响最深广的,无疑是黄公望。
他年资最高,直接受教于赵孟頫,从五代荆浩、关仝及北宋李成启学,所以画的品格极高。
元代画家开始以纸为画本,赵孟頫的《水村图》已见干笔皴擦,元画灵动松秀的笔墨已然初具,而黄公望享年85岁,至其晚年则纸本水墨的技法已经炉火纯青。
其《富春山居图》,可以说是代表其晚年风格的经典之作。
至元四年,黄公望79岁,一次从松江归富春山居,偕好友无用禅师同行。
暇日,黄公望始于山居南楼援笔作此长卷。
但他经常云游在外,而画卷留在山中,只得“逐旋填札”,故“阅三四载未得完备”。
无用似不放心,怕被人夺爱,便请黄公望在画中题文,明确归属。
但最后何时完成,终不得而知。
清王原祁在《麓台题画稿》中说是经营七年而成,但黄公望自动笔至去世也就只有七年。
一幅画画了这么多年,也称得上一奇,而二百五十年后藏者吴洪裕临终前嘱家人当面将画焚烧殉葬,而其侄吴静庵趁他弥留之际于火中夺画残卷,更是旷古之传奇。
至今,我们已无法确知原卷的长度,但知前《剩山图》纵31.8厘米,横51.4厘米;后《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横636.9厘米。
图绘富春江两岸秋初的景色。
开卷描绘坡岸水色,远山隐约,接着是连绵起伏,群峰争奇的山峦,再下是茫茫江水,天水一色,最后则高峰突起,远岫渺茫。
山间丛林茂密,点缀村舍、茅亭,水中则有渔舟垂钓。
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大片的空白,乃是长卷画的构成特色。
笔墨上已显然取法董源、巨然,但更为简约利落。
山石的勾、皴,用笔顿挫转折,随意而似天成。
将近20厘米的长披麻皴,枯湿浑成,功力深厚,洒脱而极富灵气,洋溢着平淡天真的神韵。
全图用墨淡雅,仅在山石上普染一层极淡墨色,并用稍深墨色染出远山及江边沙渍、波影,只有点苔、点叶时用上浓墨,但已足以醒目。
这是一幅浓缩了画家毕生追求,足以标程百代之作,无怪乎董其昌见了惊呼:“吾师乎!吾师乎!一丘五岳,都具是矣!”我有时将黄公望与王蒙晚年的画作比较,感觉黄公望率真简约但仍具象,而王蒙则苍莽茂密趋向写意。
用四步法鉴赏富春山居图
用四步法鉴赏富春山居图
让我们回到《春山富居图》本身,此画作于元代,经过数百年的转手和折损。
整张图的主要元素有峰峦、远湖、翠木和物设,其中以逐渐隆起的山峰为视角,构成整幅图的核心;初识此图,引入眼帘的是富春大岭,山上树木葱茏,山腰和山顶堆砌着许多矾石,给观看者一种苍茫磅礴的震撼,然后视线转向画的其他构成部分,又有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恬淡和悠闲:山脚的翠木,多以浓墨点缀,给人葱翠活泼之感。
而视线移到画的左半部分,则是随着江天逐渐辽阔,山势也渐趋平缓,林间有村舍旗亭错落掩映,隔岸山峰若隐若现。
充分体验出作者作画既有广阔的胸襟,又不失细腻恬雅的心境。
当然此画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传统之十大名画,不仅仅在于其对自然景观的客观描写,更在于作者依托于自然景观,将自身的情感和意境与绘画和自然做了一次融合,将其看成一个整体,表现出超越时空的独特情怀。
作者曾在他的《写山水诀》中提到:“画不过意思而已,画法不过是寄意的工具,切勿忘了抒写胸臆”。
对于此画,作者更看重的是将客观实景与主观心境相结合,将自然风光与自己对清单静怡的追求相结合,是自由地表达作者性格和个性的艺术创作,达到了真正的“物我相融的境界。
”当古稀之年的黄公站在亭台之前,欣赏着富士山岭的恢弘气势,内心不难追溯起自己年少时科举中第、金榜题名的风光时刻;接着看着山间抖落的碎石,必定会联想到自己仕途不顺,遭人排挤,最后无人问津的辛酸,此情此景使其矛盾不已。
但是视线一转,大自然的山水、村舍、渔舟等尽收眼底的时候,黄公便也释然了:人生最重要的并不是仕途、财富等物质感官的充裕,而是修身养性,寄情山水、融于自然的那份悠闲与平静,在此种心境之中能畅游宇宙之精华,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同一,天
人合一,真正领略人生的真谛。
(完整版)富春山居图赏析
《富春山居图》邮票形式
温总理记者招待会后的第6天即2010年3月20日,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发行了《富春山居图》特种 邮票,全套6枚,面值总和为9.3元。整版由2套 共12枚组成(见图)。
《富春山居图》邮票自问世以来,一直受 到邮人青睐,单套邮票特别是整版邮票价格一 直稳步上升,受两岸合展消息影响,版票成交 价短时间内急剧上升,近期创出100元新高,较 春节前夕的61.5元市价攀升50%,尽显邮票明星 风采。
《富春山居图》邮票之所以受到欢迎,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 历史名画。大凡历史名画走上方寸都能受到收藏爱好者的关注,尤其是 《富春山居图》属于中国十大历史名画。二是政治因素。温总理记者招 待会上的激情演讲,为《富春山居图》邮票无形中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另外由于种种原因,该图分居两岸,随着两岸交流不断加深,想必该图 联合展出今年在宝岛,不远的将来就会在大陆,还有可能到世界华人居 住地联合展出。
富春山居图赏析
朱添哲制作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无用师)所绘,以 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 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 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 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 馆。
《富春山居图》赏析
谢谢大家!
较长的 《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作者简介
元代画家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常熟 (今属江苏)人。擅长画山水,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浅绛风 格为主,与吴镇,王蒙,倪瓒并称元四家。原系浙西廉访司一名书吏, 因上司贪污案受牵连,被诬入狱。出狱后改号"大痴",从此信奉道教, 云游四方,以诗画自娱,并曾卖卜为生。他学画生涯起步较晚。然由 于生活坎坷,寒暖自知,所绘山水,必亲临体察,画上千丘万壑,奇 谲深妙。其笔法初学五代宋初董源、巨然一派,后受赵孟頫熏陶,善 用湿笔披麻皴,为明清画人大力推崇,成为"元四家"(王蒙、倪瓒、 吴镇)中最负众望的大画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春山居图》邮票形式
温总理记者招待会后的第6天即2010年3月20日,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发行了《富春山居图》特种 邮票,全套6枚,面值总和为9.3元。整版由2套 共12枚组成(见图)。 《富春山居图》邮票自问世以来,一直受 到邮人青睐,单套邮票特别是整版邮票价格一 直稳步上升,受两岸合展消息影响,版票成交 价短时间内急剧上升,近期创出100元新高,较 春节前夕的61.5元市价攀升50%,尽显邮票明星 风采。 《富春山居图》邮票之所以受到欢迎,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 历史名画。大凡历史名画走上方寸都能受到收藏爱好者的关注,尤其是 《富春山居图》属于中国十大历史名画。二是政治因素。温总理记者招 待会上的激情演讲,为《富春山居图》邮票无形中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另外由于种种原因,该图分居两岸,随着两岸交流不断加深,想必该图 联合展出今年在宝岛,不远的将来就会在大陆,还有可能到世界华人居 住地联合展出。
创作背景
• 《富春山居图》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是元代
著名书画家黄公望的一幅名作,世传乃黄公望画作之冠。为纸本水 墨画,宽33厘米,长636.9厘米,是黄公望晚年的力作。黄公望, 字子久,号一峰,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少有大志,青年有为, 中年受人牵连入狱,饱尝磨难,年过五旬隐居富春江畔,师法董源、 巨然,潜心学习山水画,出名时,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翁了。黄公 望把"毕生的积蓄"都融入到绘画创作中,呕心沥血,历时数载,终 于在年过八旬时,完成了这幅堪称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富春 山居图》。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 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 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 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
富春山居图赏析
朱添哲制作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无用师)所绘,以 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 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 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 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 馆。 较长的后段称《无用,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
元代画家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常熟 (今属江苏)人。擅长画山水,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浅绛风 格为主,与吴镇,王蒙,倪瓒并称元四家。原系浙西廉访司一名书吏, 因上司贪污案受牵连,被诬入狱。出狱后改号"大痴",从此信奉道教, 云游四方,以诗画自娱,并曾卖卜为生。他学画生涯起步较晚。然由 于生活坎坷,寒暖自知,所绘山水,必亲临体察,画上千丘万壑,奇 谲深妙。其笔法初学五代宋初董源、巨然一派,后受赵孟頫熏陶,善 用湿笔披麻皴,为明清画人大力推崇,成为"元四家"(王蒙、倪瓒、 吴镇)中最负众望的大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