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村移风易俗典型材料3篇 移风易俗典型材料(三)
移风易俗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移风易俗先进典型事迹材料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和观念也在不断更新。
我们需要时刻关注身边的进步典型,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行为,以此促进行风正气的形成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位移风易俗的先进典型,以期能够借鉴他们的经验,共同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
第一位典型人物:陈小龙陈小龙,江苏省泗阳县柘汪镇陈楼村的一名退休老人。
在他的家乡,借棺嫁女的风俗已经存在了100多年,这也是他所处的时代的常态。
但是在陈小龙看来,这种做法既不环保,也让人心生不安。
因此他开始发起倡议,呼吁村民不再借棺嫁女,并自己主动担当起制做红媒婆的工作,劝说村民加入他的行列。
经过一年多的宣传和劝说,他成功地改变了当地人的习俗。
这不仅使得陈小龙成为了当地的先进典型,也为其他地区的人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第二位典型人物:潘广泉潘广泉,广西省宜山县黄沙乡的一名村民。
在他的家乡,婚丧嫁娶多年来一直保持着烧纸祭祀等迷信行为。
但是潘广泉认为这些进了一些害人而未有任何益处,因此他开始发起倡议,呼吁村民改变这种习惯。
经过多年的努力,潘广泉终于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许多家庭选择了放弃这些非理性的文化传统。
第三位典型人物:王国芳王国芳,云南省安宁市红果镇的一名村民。
她的丈夫不幸被一只藏獒咬伤后去世,但是由于当地风俗习惯,妇女必须承受丈夫的丧事,意味着要在家里守灵哭喊七天,每天还要烧纸、炮竹,浪费大量资源。
然而,王国芳并不认同这种做法,她采用了新的举措,办了一个小型北方式葬礼,祭祀也较为简洁。
后来,许多村民受到王国芳的影响,也开始了与这些传统丧事相冲突的行为方式的改革。
第四位典型人物:高福富高福富,山东省菏泽市曹县范庄镇的一名普通农民,他和乡亲们一道,遵守着久经沙场的“绸带文化”——当年抗日战争时,士兵在远离故乡时,会将一根自己的头发编成一条绸带,然后赠与挚爱的人或亲戚,表示他们在远方一心想念、愿望平安。
这种文化传统一直被大力弘扬,并通过制造和销售绸带纪念品的方式流传至今。
移风易俗模范事迹材料范文
移风易俗模范事迹材料范文移风易俗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以下将介绍一位移风易俗的模范人物,通过他的事迹来展示移风易俗的重要性和影响。
这位模范人物名叫李明,他是一名普通的农民,但他却以自己的行动成为了身边人学习的榜样。
李明来自一个传统观念较为保守的地区,但他却敢于突破传统,积极推动移风易俗。
李明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
他平时不仅言谈举止得体,而且在与人交往时总是保持礼貌和友善。
他相信一句话的力量是巨大的,因此他从自己做起,用自己的行动来感染身边的人。
他总是用优雅的语言与人交流,不使用粗俗的词汇和低级的笑话。
他的言行举止受到了周围人的高度赞赏,大家纷纷以他为榜样,争相学习。
李明非常尊重女性,积极倡导平等和尊重。
在李明所在的地区,长期存在着对女性的歧视和不公平现象。
李明深知这种现象的不合理和不公正,因此他坚决反对任何有损女性尊严的行为。
他在家庭中,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并且主动承担起照顾子女的责任。
他还积极参与社区的女性权益保护活动,为女性争取更多的权益。
他的行为影响了周围的人,社区中的男性们也纷纷加入到保护女性权益的行列中。
李明还关注社会风气问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他发现社区中存在着一些不良风气,例如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组织了一次社区清洁活动,号召居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为社区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
他还发起了一个爱心义卖活动,将所筹得的善款用于改善社区教育设施,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
这些举动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社区的整体风气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通过这位模范人物的事迹,我们可以看到移风易俗的重要性和影响。
他的行为不仅给身边的人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也为整个社会树立了一个榜样。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移风易俗的内涵,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改造社会风气的行列中。
移风易俗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投身其中。
通过李明的事迹,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移风易俗的模范,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影响身边的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2024年村移风易俗典型材料范文六篇
村移风易俗典型材料范文六篇第一篇: 村移风易俗典型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是衡量市民文明素质的重要尺度。
在此,马桥子街道向全体市民朋友发出倡议:一、摒弃陋习,文明祭祀。
遵守社会公德,共同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家园,树立现代的文明祭祀观。
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改掉在马路边、广场、花园、小区等处烧纸的不文明祭扫方式,共同营造优美的生活居住环境。
二、尊老爱老,厚养薄葬。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崇尚尊老敬老传统美德,提倡长辈在世时多尽孝道,关心和帮助身边的孤寡老人,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老人逝去时,从俭办丧事、文明祭祀,不断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全民行动,移风易俗。
良好的习惯需要我们去养成,社会的文明需要我们共同去创造。
广大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传承民族文明,争做移风易俗的先行者,文明祭祀的带头人,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群众文明祭祀。
广大市民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告别陋习,倡导新风,从我做起。
我们相信,有您的支持和参与,金州新区的明天将会更加和谐、文明、美好。
第二篇: 村移风易俗典型材料全县广大女干部、女党员:为进一步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净化社会风气,引导广大女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实际行动,移风易俗,破旧立新,在国庆佳节来临之际,妇联特发出如下倡议:一要破旧立新,提倡婚事新办。
金秋十月,正是结婚良辰,妇联提倡婚事新办,以参加集体婚礼、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举办一个节俭适度而又不失隆重、富有纪念意义的婚礼。
自觉抵制婚车成串影响交通、鞭炮滥放污染环境、大办宴席铺张浪费的不良现象,力求婚礼仪式简朴、氛围温馨。
既体现礼仪之风、人文之风,又彰显文明之风、节俭之风,形成社会主义新风尚。
二要崇尚节俭,提倡喜事廉办。
提倡在生育、生日、乔迁等喜庆事宜时,自觉抵制盲从攀比、跟风宴席,做到不请客、不送礼、不收礼,不讲排场,不比阔气,在亲朋好友间通过一束鲜花、一条短信、一杯清茶、一句问候等文明方式,表达贺意,增进感情。
移风易俗示范村事迹材料
移风易俗示范村事迹材料
移风易俗示范村,是指一些地方政府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为了向广大群众宣传移风易俗的重要性和意义,特意选取一些具有示范意义的村庄进行宣传推广的做法。
以下是一些移风易俗示范村的事迹材料:
1. 浙江某村:该村位于浙江省某市,过去长期存在着大操大办的婚丧嫁娶风气。
为改变这一情况,村委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居民婚丧嫁娶的节俭办理方式,例如婚事简办、婚丧事宴禁,推行“一个红白喜事,三家共办”等办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全村逐渐形成了文明、节俭、健康的婚丧嫁娶新风尚。
2. 湖南某村:该村过去存在盛行放炮、燃放鞭炮的恶劣风气。
为了保护环境、减少火灾风险,村委会发起了禁放鞭炮的活动。
他们邀请了消防宣传员进村进行宣传,组织居民参加禁炮宣誓活动。
同时,村委会也积极引导村民改变传统观念,提倡节日文化、庙会文化、乡村旅游等替代方式,使得整个村庄逐渐摒弃了放炮习俗。
3. 广西某村:该村长期存在着铺张浪费的“摆酒费”现象,给村民们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村委会提倡婚丧喜庆改成以亲朋好友为主,不再举办大型宴会,同时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向村民普及健康、节俭的婚丧嫁娶新思想。
经过几年的努力,村民们的观念逐渐改变,宴请规模适当减小,浪费现象得到了遏制。
这些移风易俗示范村的事迹材料可以用于向其他地方政府、社区或村庄宣传推广移风易俗工作,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移风易俗工作中来,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农村移风易俗典型材料
农村移风易俗典型材料在农村地区,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这些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地与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人们的需求相适应,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农村文化。
而农村移风易俗就是这种地方性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在这里,我将通过一系列典型材料来探讨农村移风易俗的现象。
典型材料一:丧礼简办在我们村子里,有一个丧礼简办的例子。
虽然当事人双方的父亲都是农村基层干部,但他们却将丧礼办得非常简单。
他们没有大张旗鼓地接待来客,也没有过于讲究排场,而仅限于家宴和族人之间的拜访。
尽管如此,当事人的家人表示非常满意。
他们认为,丧礼简办不仅体现了家乡的风俗习惯,更是对亲人不愿铺张浪费的一片孝心。
而当事人也表示,虽然简办的丧礼没有大场面,但却让他们更加珍惜家人的友情和和睦。
典型材料二:乔迁顺利在我们村子里,有一个家庭顺利乔迁的故事。
新住户没有大张旗鼓地张罗着摆酒请客,也没有过于讲究排场,而仅限于简单地请亲朋好友聚一聚。
虽然如此,新住户的家人表示非常满意。
他们认为,乔迁顺利不仅是他们家的功劳,更是亲朋好友之间和睦相处的结果。
而新住户也表示,虽然简单的乔迁庆祝没有大场面,但却让他们更加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和亲朋好友之间的真挚。
典型材料三:文明祭扫在我们村子里,有一个文明祭扫的例子。
虽然当事人双方的父亲都是农村基层干部,但他们却将清明祭扫搞得非常绿色环保。
他们没有使用纸钱和烟花爆竹,而是选择用鲜花和水果来祭拜。
尽管如此,附近的居民都表示非常赞赏。
他们认为,文明祭扫不仅是当事人家庭的传统美德,更是新时代人们追求绿色环保的表现。
而当事人也表示,虽然祭扫方式不同,但他们依然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绿色环保的美好。
总之,农村移风易俗的典型材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时代发展的需求。
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农村移风易俗的机会,也为我们展示了家乡风俗习惯的新变化。
我们应该从中汲取精华,去伪存真,推动农村移风易俗的健康发展。
移风易俗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移风易俗先进典型事迹材料以下是一些关于移风易俗先进典型事迹的材料:1. 张杰(化名)是一位年轻的农民工,他出生在一个传统观念深厚的农村家庭。
然而,张杰在年轻时就意识到了封建迷信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于是他决定改变自己和家人的观念。
他开始倡导婚礼简朴、不赌钱、不烧纸等一系列传统婚礼习俗的改革。
他亲自组织了几次简朴的婚礼,并通过各种方式向村民宣传和解释其中的道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并效仿他的做法,逐渐改变了整个村庄的婚礼习俗。
2. 王莉(化名)是一位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年轻女性。
她发现社会上对于女性的传统观念和性别歧视问题非常严重,于是她决定自己发起一场改变。
她成立了一个女性权益倡导组织,通过各种途径,包括线上线下活动、宣传教育等,向女性传递正能量和积极态度。
她鼓励女性追求自己的事业和梦想,不再受制于传统观念的束缚。
她的行动激励了许多女性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3. 张敏(化名)是一位退休的老教师。
她对于学生时代留发辫子的传统习俗深感不解,因为这一习俗对女生的自由发展和自尊心造成了不小的伤害。
于是,她在退休后亲自去当地学校进行了一场关于发型自由选择的演讲,并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相关研究资料告诉学生们不应该因为传统习俗而让自己局限在某种形象中。
她的演讲引起了学生们的共鸣,逐渐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改变发型,更自由地展示自己的个性。
以上这些典型事迹体现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积极改变自身和社会传统观念的努力。
他们通过个人的行动和影响,逐渐推动了整个社会对于移风易俗的认识和改变,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贡献。
关于村移风易俗典型材料
关于村移风易俗典型材料关于村移风易俗典型材料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
在农村地区,封建思想依然较为流行,一些陋习和恶习也难以根除,这给农村社会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近年来,为了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村社会文明进步,我国已经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村移风易俗工作。
下面,将以河南省新乡市某村为典型案例,来探讨村移风易俗的具体措施及其效果。
一、村移风易俗典型案例介绍该村位于新乡市牧野区,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的传统乡村。
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一些不良陋习和恶习也在村民中广泛存在。
例如,一些村民在结婚嫁娶、迎宾送礼、祭祀祖先等方面,存在过度铺张浪费的现象;一些家庭尚未意识到女性平等的重要性,对女性进行轻视;此外,还存在封建迷信、虚荣心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村村委会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村移风易俗工作。
以下是该村的具体实践及成效。
二、村移风易俗措施1. 宗教及封建迷信的拨乱反正许多农村地区因为宗教的滥觞,使得一部分人民尤其是老年人手握弥勒佛、贴道教符、烧香拜佛现象较为常见。
宗教信仰的存在不可否认是心灵上的寄托,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行为上倒是会被封建迷信所影响,例如某村有人在当地庙宇寻求所谓古法治疗,导致涉及金钱欺诈及身体健康营养的问题瞒天过海。
该村为了打破这一极具封建迷信性质的思想根源,充分发挥了村干部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开展了多项活动,比如组织走访,普及科学知识等等,通过各种方式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同时,村委会也抓紧清理村中的庙宇等场所,使之不再成为封建迷信的源头。
村民们渐渐将信仰的重心转向了现代科学,其行为更加符合现代文明的标准,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与要求。
2. 婚丧嫁娶的改变在农村中,婚丧嫁娶仪式通常是一个盛大而重要的场合。
传统上,许多农村家庭都有夸张、浪费的行为,滥买滥装,甚至借债办事,让家里承担沉重的负担。
该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了许多措施,比如节约办事费用,取消铺张浪费的方法,走上低碳环保的道路。
村民移风易俗典型事迹材料
村民移风易俗典型事迹材料近年来,中国各地村民移风易俗的典型事迹屡见不鲜。
在浙江省某个偏僻的山村中,出现了一位村民的移风易俗典型事迹,给周边村民以很大的感动和启示。
这位村民名叫王大勇,他是一位年过五旬的农民。
多年来,他一直过着传统的农耕生活,熟悉于家常农活,但对于一些陈旧的习俗却有一种疑惑和认识的需求。
他深知改变需从自己开始,为此,他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首先,王大勇关注到了婚丧嫁娶时依赖大量红白礼金的问题。
他意识到这种习俗在根本上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并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纷争。
于是,他主动开展宣传活动,向村民们介绍了一些国内外的婚丧习俗,寓意着祥瑞和吉利,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不必过多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是要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友谊。
后来,他还带头筹备了一个低成本婚礼,鼓励大家以此为激励,从而逐渐改变大家对婚礼习俗的认识和行为。
其次,王大勇注意到了农村对男孩子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女孩子。
他认识到,这种传统观念会对女孩家庭和社会地位造成严重的不平等和不公。
因此,他积极投身于家庭和社会教育工作,为人们传播性别平等的观念。
他通过亲身示范,引导自己的孙女参与到农活中,注重培养女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信心。
他还组织了一些讲座和培训活动,向村民们宣传女孩子在农业、科技和文化方面不输于男孩子的优势和潜力。
一时间,更多的家庭开始反思并改变对女孩子的传统观念。
此外,王大勇还努力改变村民们对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
他认为,仅仅追求节日期间的一时热闹和吃喝玩乐是对传统节日的一种亵渎。
因此,他积极组织了一些传统文化展览和演出,希望通过这种形式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他还提倡低碳环保生活方式,鼓励人们放弃烟花爆竹,选择环境友好的庆祝方式。
这样的行为引起了周边村民的关注和模仿,逐渐形成风尚。
通过上述努力,在王大勇的带领下,这个山村不仅改变了一些传统陈规,使更多村民更加注重家庭和社会和谐关系,更深入地认识到一些陈旧习俗的负面影响,而且通过他的示范和鼓励,周边村民也纷纷加入到改变习俗的行列中来。
移风易俗的事迹材料(精选)
移风易俗的事迹材料(精选)移风易俗,顾名思义,就是要改变陈旧的风俗习惯和不良习惯。
这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需要大量的努力和良好的社会支持。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位既勇敢又有决心的志愿者,他们在移风易俗的工作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 李凤:让村庄重焕生机的干部李凤,女,1964年出生,河北人。
她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担任麻川村村支部书记期间,为该村的移风易俗工作做出了很多成绩。
麻川村是一个以家庭手工艺为特色的小村庄,但是,这个村子的女性生育比例异常高,这大大妨碍了村庄的发展。
李凤认为,为了改善村庄的状况,必须首先改善女性生育的风俗。
于是,她开始挖掘故乡的历史文化,通过文艺活动、促进村庄文化品质的提高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村民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法治观念。
她还鼓励村民办家庭手工艺,开发农村旅游业、生态农业、生活小区等,让村民有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机会。
当然,仅仅是通过文化提高就能让人改变习惯这件事情是不可能的。
所以,李凤还进行了大量的督促和教育,让广大女性更好地接受与习惯新生活。
最终,这些努力开始收到成效。
村民们不仅在人口比例上有了转变,在村庄的建设与发展上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2. 宋智慧:撑起希望的乡村教师宋智慧,女,出生于山东菏泽。
她当了12年的乡村小学教师,以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为主。
宋智慧认为,在遏制学生的不良习惯上,体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她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举重比赛、跳绳比赛、乒乓球比赛、舞蹈比赛、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们了解体育是一种积极的、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或竞技。
她还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例如摄影、绘画、音乐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道德的教育也是她的一项重要工作,她强调学生要懂得合理安排时间,做事情要有计划,做人要讲道德,尊重父母、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尊重环境。
在宋智慧的带领下,学生们不仅在学业上获得了成就,也在品德上、生活中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典型案例材料 移风易俗
典型案例材料移风易俗在咱们国家的广袤大地上,有一个名叫[村名]的小村子,这个村子过去可是有着不少让人哭笑不得又深感无奈的旧风俗,但如今,它却摇身一变,成了移风易俗的典型范例。
一、旧俗之“怪”以前啊,这个村子里但凡有红白喜事,那阵仗可大了去了。
先说这红事,彩礼那叫一个高得离谱。
男方家庭要是想娶个媳妇,那得掏空家底儿凑彩礼。
而且这彩礼的要求还特别奇怪,什么“万紫千红一片绿”,也就是一万张5元的(紫色)、一千张100元的(红色),再来一大把50元的(绿色),这加起来可不是个小数目。
这还不算完,迎亲队伍也得讲究个大排场,婚车必须是清一色的豪车,数量还不能少,搞得就像车展似的。
再说说白事,那也是麻烦得很。
按照老风俗,人去世后要停灵好几天,这几天里,每天都得大摆宴席。
亲戚朋友来吊唁,都得在宴席上大吃大喝,而且饭菜还不能简单了,大鱼大肉是基本配置。
这还不算那些繁琐的丧葬仪式,什么请风水先生看墓地啦,各种纸扎糊得满院子都是,既浪费钱又不环保。
二、变革之难。
刚开始提移风易俗的时候,那可真是难上加难。
村民们都觉得这些风俗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哪能说改就改呢?就说彩礼这事,女方家庭觉得彩礼少了就是没面子,男方家庭虽然觉得压力大,但也不敢轻易违背风俗,怕被人说闲话。
村里的老人们更是反对得厉害,他们觉得这是对传统的不尊重。
白事那边呢,很多人觉得丧事就该大办,要是办得简单了,就是对逝者的不敬重。
村主任[主任名字]可没少为这事儿头疼。
他挨家挨户去做工作,嘴皮子都快磨破了。
有一次,他去村民[村民名字]家谈彩礼的事儿,刚进门就被[村民名字]的老爹给堵了回来。
那老爷子吹胡子瞪眼地说:“你这是要坏了我们家的规矩,我们家闺女可不能这么轻易就嫁出去。
”村主任哭笑不得,但他也不气馁,继续苦口婆心地劝:“大爷啊,您看这彩礼要这么高,小两口结婚后背着一身债,能过得好吗?这不是把孩子往火坑里推嘛。
”三、新风吹来。
后来啊,村主任想出了个好主意。
他先从村里的党员干部抓起,开了个党员大会,要求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
移风易俗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移风易俗先进典型事迹材料江店村位于袁寨镇最西部,紧邻颍东城区,辖14个自然庄,总人口5031人。
XXX与阜六铁路穿境而过,距离市区3公里,距离济广高速路口3.6公里,属于颍东新城区。
自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后,江店村党总支、村委会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提高村民文明程度和净化村民思想境界为目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节俭之风,破除陈规陋,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新风尚活动,努力营造环境优美称心、群众居住放心、文化活动欢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首先,江店村倡导移风易俗,树立良好风尚。
移风易俗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群众的企盼和义务。
为此,江店村自觉推动婚葬改革的不断深入,传承优秀婚葬文化,倡导婚育新风和厚养薄葬理念。
为了推动移风易俗改革,破除封建迷信,江店村成立了XXX和监督委员会,并将移风易俗、婚葬改革写进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培育文明新风,自觉抵制低俗之风。
其次,江店村选树先进典型、强化示范效应。
多年来,江店村长期开展“星级文明户”、“环境整洁户”、“孝老爱亲户”、“平安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荣誉称号评选活动,通过评选、宣传、表彰等形式,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提高居民文明争优意识,激励群众争做文明村民,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形成了人人讲文明、户户争荣誉的良好氛围。
最后,江店村不断完善措施,注重长效机制。
群众办事要申请(想红白理事会申请),党员干部要备案(不超过10桌)的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在江店村已经形成。
党员群众严格落实《事项报告制度》和食药所规定的大型集体聚餐申报备案制度。
村规民约规范了婚葬行为,取缔旧俗陋,严格执行“十不准”。
各类办事、监督机构如XXX、XXX由村干部和村内德高望重的人共同组成,建立健全了监督执行和激励机制,实现群众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确保公平公正,确保移风易俗、婚葬新风的经常化、长效化。
村级移风易俗事迹材料范文
村级移风易俗事迹材料范文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我国农村地区也逐渐面临一些与传统习俗和观念相关的问题。
为了推动农村社会文明进步,许多地方政府积极开展了村级移风易俗活动,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
本文将介绍一起村级移风易俗的事迹,通过该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农村社会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果,也能深刻体会到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
事件背景该村位于中国某省农村地区,是一个人口相对较多的大村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受传统观念和习俗的影响,该村存在一些与现代社会价值观相悖的现象,比如盛行赌博、封建迷信、男权主义等。
事件发展村里的一些进步和有识之士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进行村级移风易俗的建议。
经过村民集会的讨论,决定成立一个村级移风易俗工作组,由村主任担任组长,多位村民代表组成。
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农村社会文明进步,引导村民优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工作组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赌博活动的遏制。
村里有不少人沉迷于赌博,不但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还引发了许多家庭矛盾和社会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作组决定采取多种措施,包括社区宣传教育、组织文化活动以及设立奖惩机制。
他们在村里张贴了一些宣传标语,举办了各种文化活动,如民俗展示、文艺演出等,吸引了很多村民的参与。
此外,他们还制定了一套赌博行为的举报和处罚机制,对于发现赌博行为的人将进行严肃处理。
随着宣传教育的加强和社区文化活动的举办,村民们逐渐认识到赌博行为的危害性,开始逐渐改变自己的行为。
一些曾经沉迷于赌博的人主动戒除了赌博习惯,开始重视家庭和工作。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村级移风易俗工作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除了赌博问题,工作组还着手解决封建迷信和男权主义等问题。
他们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提倡科学知识和现代价值观,加强对封建迷信的批判与抵制,鼓励村民实施男女平等以及家庭和睦观念。
事件影响通过村级移风易俗的努力,该村的社会风气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赌博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封建迷信和男权主义的观念也得到了逐渐改变。
典型案例材料移风易俗
典型案例材料移风易俗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名叫石头村,这里曾经有着根深蒂固的旧风俗,就像一块顽石,挡住了村子迈向现代文明的脚步。
以前,村里办红白事那可真是一场“烧钱大赛”。
先说红事吧,彩礼高得吓人。
有户人家为了给儿子娶媳妇,那真是砸锅卖铁啊。
女方家要的彩礼,那数字就像大山一样压得男方家喘不过气来。
而且,婚礼的排场必须大,车队要一水儿的豪车,宴席必须是满汉全席的架势,什么山珍海味都得往上招呼。
一场婚礼下来,不仅新人累得够呛,两家的老人也都背负了一身的债务。
白事呢,也不简单。
按照老传统,必须大操大办。
请的吹鼓手那是越多越好,哀乐一吹就是好几天。
棺材得用最好的木料,还得请一群人来守灵,一守就是好几天,每天大鱼大肉地招待着。
大家都觉得如果不这么办,就是对逝者的不敬,会被村里的人戳脊梁骨。
但是,这种旧风俗让村子越来越穷。
很多年轻人因为彩礼结不起婚,只能外出打工,村子里的人口越来越少,田地也都荒废了不少。
而且,因为大操大办红白事欠下的债,让不少家庭矛盾重重。
后来,村里来了一位年轻的村支书,叫小李。
小李可是个有想法的人,他看着村子的现状,决心要移风易俗。
他先从开村民大会开始,站在村子的老槐树下,拿着个大喇叭就喊:“乡亲们啊,咱们这样下去可不行啊。
再这么大操大办,咱们村就没希望啦。
大家看看,哪家不是因为办个事就负债累累的?”刚开始,村民们都不买账,觉得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不能改。
小李也不气馁,他就一家一家地去做工作。
他找到村里的几个长辈,跟他们说:“大爷大妈,您看啊,现在时代不同了。
咱们把钱都花在那些虚头巴脑的排场上,孩子们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这真的好吗?”他还给大家算了一笔账。
他说:“就拿一场婚礼来说,少要点彩礼,简简单单办个温馨的婚礼,能省下来好几万呢。
这几万块钱,能给小两口创业,能把家里的房子翻新,多好啊。
再说白事,咱们把那些不必要的程序简化一下,把钱省下来给活着的人改善生活,逝去的亲人在天上也会高兴的。
移风易俗村典型案例
移风易俗村典型案例在[村名]这个小村庄里,以前的婚丧嫁娶那可真是让人头疼又无奈的事儿。
先说说这结婚吧。
以前,村里流行一种特别夸张的彩礼风俗。
男方要是想娶个媳妇,那得把家底儿都掏出来凑彩礼钱。
就说老李家的儿子吧,好不容易找了个对象,女方家里一开口就要二十万彩礼,这还不算上什么“三金”(金戒指、金项链、金耳环)和各种礼品呢。
老李家就是普通的种地人家,为了这彩礼东借西凑的,欠了一屁股债。
而且婚礼办起来也是各种铺张浪费,摆酒席非要上什么山珍海味,很多菜最后都浪费掉了,就为了个面子。
可后来,村里决定要移风易俗了。
村里的干部带头,把各家各户的人都召集起来开会。
这会上就说了,彩礼啊,它就是个心意,不能变成一种压榨家庭的手段。
于是,大家商量出了一个合理的彩礼范围,最多不能超过五万块,而且还提倡小两口可以用这个钱来作为新生活的启动资金,比如做点小生意之类的。
这新规矩一出,刚开始还有些老人不太乐意,觉得这是坏了老祖宗的规矩。
但是村里的年轻人可高兴了,他们本来就对这种高额彩礼的做法不满。
就拿小王来说,他和女朋友感情特别好,听到这个消息后,两个人高兴地跟家里说,按照新风俗办婚礼。
他们把彩礼的一部分用来给家里添置了新的农用设备,剩下的钱还开了个小网店,卖村里的特产。
再说说丧事。
以前啊,村里办丧事可讲究了,得大操大办,请很多的乐队来吹吹打打,一办就是好几天。
这花费可不小,而且还特别扰民。
有一次,村里的老张去世了,他家按照老规矩办丧事。
请的乐队从早到晚地演奏那种特别吵闹的音乐,周围邻居家的小孩都被吓得直哭。
而且办丧事期间,每天都要摆好多桌酒席,来吊唁的人不管吃不吃得下,都得按照老传统做很多菜。
结果,丧事办完后,老张的家人一算账,花了好几万,还累得够呛。
移风易俗之后呢,村里提倡丧事从简。
简单的告别仪式,不放那些吵闹的音乐,酒席也是适量准备。
就像前阵子刘大爷去世的时候,家里人听从村里的建议。
他们在村里的祠堂里办了一个简单而庄重的告别仪式,只请了一些近亲来参加。
移风易俗文明实践点典型材料
移风易俗文明实践点典型材料一、目录传统习俗改革新风尚推广现代文化活动引入公共道德教育村规民约制定与执行生态文明建设节俭办事实践和谐家庭创建集体婚礼推广孝老爱亲活动二、内容传统习俗改革我们深入挖掘并重新审视本地传统习俗,对于其中不合时宜或不利于现代价值观的习俗进行了改革。
例如,废除了某些繁琐的婚礼仪式,提倡简单而温馨的婚礼形式。
新风尚推广我们积极推广现代文明风尚,如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公共场所行为的规范等。
通过宣传和示范,使村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现代文化活动引入引入各种现代文化活动,如音乐会、戏剧表演等,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公共道德教育定期开展公共道德教育活动,强调尊老爱幼、爱护公共设施等基本道德规范,提高村民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村规民约制定与执行制定了详细的村规民约,规范村民的行为。
设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确保村规民约的执行。
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采取适当的教育和惩罚措施。
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推广环保知识和绿色生活方式。
鼓励村民参与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活动,共同营造美丽的乡村环境。
节俭办事实践倡导节俭办事,反对铺张浪费。
鼓励村民在婚丧嫁娶等场合节约开支,将节约下来的资金用于更有意义的活动或慈善事业。
和谐家庭创建重视家庭和谐,鼓励夫妻和睦、孝敬长辈。
通过举办家庭亲子活动、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
集体婚礼推广大力推广集体婚礼,鼓励年轻人摒弃繁琐的婚礼形式,选择简约而庄重的婚礼仪式。
集体婚礼不仅节约了资源,还有助于培养夫妻间的默契和团结精神。
孝老爱亲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孝老爱亲活动,如为老年人举办生日会、组织亲子义工队探访独居老人等。
通过这些活动,弘扬孝道精神,营造敬老爱幼的社会氛围。
移风易俗示范村主要事迹
移风易俗示范村主要事迹以移风易俗示范村主要事迹为标题,写一篇文章移风易俗示范村,是指一些先进的农村典型,通过改变传统观念和行为方式,推动农村社会文明进步的村庄。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移风易俗示范村的主要事迹,以期为其他农村提供借鉴和参考。
第一个移风易俗示范村是位于江苏省的XX村。
该村自从成为移风易俗示范村后,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成功地改变了一些不良的传统习俗。
比如,他们禁止了过度放鞭炮和焚烧废纸等不环保的行为,提倡文明祭祀和绿色出行。
此外,他们还积极倡导尊老爱幼、互助合作的新风尚,组织各类志愿活动,提升了村民的文明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个移风易俗示范村是位于山东省的XX村。
该村通过改变传统农村婚丧嫁娶的方式,让婚礼变得更加简约和环保。
他们鼓励村民办理简单的结婚仪式,倡导精简婚宴和婚车队伍,提倡文明婚礼。
此外,他们还组织了各种婚庆培训班,让新人们了解如何进行环保的婚礼,引导村民从小事做起,改变过度铺张的婚礼习俗。
第三个移风易俗示范村是位于湖南省的XX村。
该村通过大力宣传和普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成功地改变了村民的垃圾处理方式。
他们设立了垃圾分类站点,提供分类指导,并对垃圾分类进行监督和奖惩。
通过这些措施,该村成功地实现了垃圾分类的全覆盖,有效地减少了垃圾的污染和浪费,让村庄变得更加整洁和环保。
第四个移风易俗示范村是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XX村。
该村通过推行农村文明礼仪和道德规范,改变了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习惯。
他们组织了礼仪培训班,让村民学习如何礼貌待人、守时守约、文明用语等。
通过这些努力,该村成功地树立了文明乡风和良好社会风尚,增强了村民间的和谐与团结。
以上介绍的几个移风易俗示范村的事迹,展示了他们在推动农村文明进步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他们通过改变传统观念和行为方式,倡导绿色环保、文明礼仪、垃圾分类等新的生活方式,提升了村民的文明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这些先进的示范村为其他农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希望更多的村庄能够加入到移风易俗的行列,共同推动农村社会文明进步。
关于村移风易俗典型材料
关于村移风易俗典型材料村移风易俗是指通过宣传教育和引导群众,改变陈规陋习,形成文明习惯和良好风俗的过程。
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在各级领导的关注下,全体群众共同合作,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以下是几个典型案例,展示了村民在推动移风易俗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显著成就。
案例一: 安徽省淮南市太和镇太和镇举行了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和妇女节联合庆祝活动,目的在于推动“村移风易俗”工作,使全体村民理解家庭和社会的责任,确立了全社会的道德观念,同时也激发出大家更加向上向善的积极性。
这个活动主题涵盖了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它打破了传统的祖先崇拜和以封建思想为根基的不良风气。
现有许多年轻人都在清明时节回到家乡,扫墓祭祖,太和镇在此期间举行了一项让众人心悦诚服的活动,以此纪念伟大的先烈,缅怀他们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巨大贡献。
此外,该镇还组织了一些义务服务活动,支持农村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
从这些方面而言,太和镇的例子告诉我们,只有加强道德引导,才能彻底销毁不健康的文化根源。
案例二: 安徽省黟县黟县南菜园乡在读书人管理下,开创了一个高质量的群众教育项目,推动“村移风易俗”的过程。
他们成立了一个“乡贤学校”,让老百姓通过学校来接受知识教育和文化熏陶。
学校的课程包括文学、历史、法律和农业技术等多个方面,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听到老师分享各种实用的经验和技巧。
通过这种方式,该乡大幅度提升了群众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修养,抛弃了过去的迷信和习俗。
除此之外,他们还制作了一些形象的标语语录,使用复古的纸张和笔触。
这些语录放在大街上,使每个路人都能看到,并以此反思人类生命的真谛。
案例三:甘肃省康县甘肃省康县采取了一项前瞻性的举措,推广了“村移风易俗”工作。
他们对该县领导的形象进行全面改造,努力打造公正、坦率、勇敢的形象。
这个做法得到群众的广泛接受,因为大家认为,领导的行为和言谈可以反映出他们的品德和能力。
同时,该县也设立了一个特别的部门,专门负责“村移风易俗”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移风易俗典型材料3篇移风易俗典型材料精品文档,仅供参考村移风易俗典型材料3篇移风易俗典型材料材料是可供参考的事实。
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村移风易俗典型材料3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村移风易俗典型材料1篇村辖四个自然屯,676户,总人口为2278人,有劳动力1112人,全村耕地面积19597亩,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我们抓住种植结构调整、一事一议等环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一、发挥村级组织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我村党支部从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入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种植业调整工作。
充分利用本村距离嫩江糖厂最近的优势和种植甜菜的有关优惠政策,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甜菜生产。
(一)、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调动积极性为了更好地发挥我们村级组织的作用,首先从农民群众的思想工作入手,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让农民适应农村产业化的发展进程,调动一切积极性因素,与农民群众座谈,算经济账,党员包扶等,村委会成员带头示范种植,党员按照三个代表责任区的要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让农民亲眼所见,相信特色产业为农民带来的实惠。
(二)、积极为农民筹措资金,统一调配生产物资我村村委会成员与糖厂协商,为农民解决生产物资。
从糖厂处赊购化肥、种子、农药以及纸册等物资,由村统一组织购进,降低了生产成本。
秋后用甜菜款偿还。
同时与农行、信用社等部门联系贷款,解决生产所需资金。
几年来累计赊购化肥、种子、农药等农用物资100余吨,达30万元,贷款50万元。
(三)、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减少群众后顾之忧村委会为解决种植甜菜用水难的问题,多方筹集资金,与有关部门联系,成功地打了三眼抗旱井,农民用水一律免费,解决了农民用水难的问题,村委员还主动承担了甜菜款结算的任务。
不收任何费用,为了降低成本,村委会还组织村民自发地成立互帮互助服务队,凡是在育苗、移栽期间村民们不互相招待,减少农民群众因吃喝造成的不必要开支。
(四)、技术跟踪服务,为丰产丰收奠定基础从春天育苗期开始我们村党支部就邀请海江镇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和糖厂的技术员,来我村做技术指导,对甜菜生产过程中全程跟踪服务,为甜菜高产奠定了基础。
增加了农民收入,人均增收1000元,农民从中得到实惠,种植甜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甜菜生产逐步发展壮大,现已成为海江镇甜菜生产专业村。
二、全力抓好一事一议、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健康发展(一)、认清形势,知难而进,增强做好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做好这项工作,关键是解决干部群众思想认识的问题。
(一)是造声势,让干部群众知晓。
利用年初3-4月份的农闲时间,开展议事月活动,进行宣传,扩大影响。
二是讲政策,让干部群众明白。
每年县农经总站培训班都有一事一议课目,书记、村长、会计等通过培训,提高了政策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
在全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干部走家串户宣传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让农民掌握政策,消除顾虑,增强了参与意识。
三是搞发动,让农民群众支持。
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是集体事业,涉及千家万户。
但在推行过程中总有一部分农户不愿出钱出力,因此,**村的领导干部把宣传发动作为议事关键环节。
每议定一个项目,都召开两委班子会、村民代表大会统一思想,逐户做思想工作,赢得支持。
(二)、坚持原则,规范运作,全面推进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1、坚持三项原则。
一是发扬民主,群策群力原则。
近年来,**村的村屯道路及田间路均遭破坏,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调动农民群众自觉参与村集体公益建设的热情,拟定了修路项目。
二是坚持顺应民意,群众受益原则。
**村尊重大多数农民意愿,不论是修路、植树还是环境卫生,所议事项都是与农民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
充分体现了谁出资、谁受益。
三是坚持减轻农民负担,以稳定促发展的原则。
**村在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中,充分考虑农民和集体的承受能力,用自己的方式方法推进筹资筹劳工作。
在XX年修建五公里水泥路面时,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的筹资标准,全村筹资27300元,以奖代补资金13650元,资金总量不足。
为此,他们实施了筹资与筹劳相结合,筹资与国家匹配资金相结合,有效地扩大了筹资筹劳项目总量,修建了北起红胜屯,南至黑嫩公路全长5公里水泥路,路两侧的路基也随之完成,并在路两侧栽上了垂柳和丁香,全村4个自然屯全部受益。
2、制定规则,有循推进。
**村依据本村实际情况,在年初制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运作规则,制定的规则从议事方案的提出,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公开预决算方案,项目审请报告、施工协议的签定、竣工验收报告和以奖代补资金等环节入手,逐一进行细化和规范。
每个环节怎么做都让干部群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受到了本村群众的好评。
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保证把事情办好。
XX年**村筹资涉及农民2275人,筹集资金27300元,得到省以奖代补资金13650元,应用于村屯着重点修建、植树造林、改善环境卫生、有线电视安装、电话入户等项目。
有利地促进了村级公益事业的发展。
使自来水入户率达6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60、电话入户率达90。
使全村公益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生态小康新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
村移风易俗典型材料2篇一、农村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奢华之风农村婚丧嫁娶作为人情往来,其本意是维系情感,但是在一些地方,人情消费逐渐掺杂了一些功利意识和攀比心理,使得一个好的传统习俗变成陋习,助长了奢华之风。
有的人家红白事办酒席每桌上千元,动不动几十桌、上百桌,一场下来,少则几万元,多则十几万元,花费巨大。
许多村民每年随礼支出占了收入的一半以上,部分人甚至因随礼而返贫,加重了家庭负担,影响了正常生活。
各种陈规陋习和不健康的活动花样繁多,死灰复燃,带坏了社会风气。
二、移风易俗走在路上(一)出台规定,规范行为1、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向基层延伸和促进农村移风易俗,切实规范农村婚丧喜庆事宜,营造节俭文明办客、廉政公正办事的良好乡村新风,用心用力为农村群众解难事、办好事,增加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XX年初,中共云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云南省监察委员会下发《关于规范农村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通知》(云纪发﹝20XX﹞4号),文件明确规定农村婚丧喜庆事宜操办的原则、要求、范围以及操办标准等相关事宜,要求加强对农村群众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教育、劝阻、监督、管理和协调服务等工作的监督指导,解决出现的实际问题。
2、完善村规民约。
推进移风易俗,破题关键在于发挥村民自治、民主协商的作用,通过建组织、立规矩,推动移风易俗这项软任务变成硬约束。
要以加强红白理事会建设为总抓手,健全理事会组织,制定工作章程,并将其纳入村规民约,明确村民办理红白事的标准、流程及奖惩规定。
同时,各级要进一步夯实基层责任,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对各村的年度考核,使村规民约这个小宪法成群众办理婚丧嫁娶事宜的硬杠杠。
(二)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移风易俗重要的是改变行为习惯,但关键是改变价值观念。
只有观念变了,移风易俗才能真正实现。
营造浓厚舆论氛围,通过宣传栏、墙报等形式,大力宣传有关婚丧改革的法律法规,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移风易俗的积极意义,鞭挞婚丧嫁娶比阔气、讲排场、搞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引导群众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移风易俗,倡树新风。
在农村(社区)道德讲堂,将移风易俗作为必讲内容。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树立起正确的婚丧事办理观念,形成移风易俗的良好社会新风尚。
通过召开党员干部大会、专题座谈会等形式给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常打招呼、常敲警钟;及时对有婚丧事大操大办苗头的人员说服教育,进行正确引导。
(三)加大投入,强化服务开展移风易俗,不仅要向旧传统开刀,推动形成新规范,还要丰富实践载体,大力倡树文明新风。
各地可以通过文艺等多种形式推树典型,倡导厚养薄葬新风。
可以设立公共场所,免费为村民提供一条龙服务。
同时,要搭建文明创建评选载体,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让乡风民风真正美起来。
(四)定期检查,严格考核定期对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督促各地扎实开展工作,对农村群众违规操办或者违规参与婚丧喜庆事宜的,依照《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处理,确保治理这股歪风,破解这一陋习取得实效。
种种污浊混沌之气,是文明乐章中的不和谐音符。
我们要围绕移旧俗、除陋习、尚科学、倡新风,积极倡导勤俭节约,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小办或不办,倡导理性人情消费,抵制各种庸俗的交往方式,推动软环境与硬环境同步发展,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玉溪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村移风易俗典型材料3篇常庄乡位于盐山县城南25公里,与山东省乐陵市隔漳卫新河相望。
辖26个行政村,现有人口2.1万人,耕地2.6万亩,经济收入以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为主,是一个纯农业乡。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农村红白事操办入手,积极倡导节俭办事、文明理事,通过移风易俗,净化了社会风气,树立了文明新风,减轻了群众负担,让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
工作中,主要做到了以下三点:一是充分调研,大胆出台婚丧嫁娶改革规定。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消费愈演愈烈,特别是红白喜事、小孩满月、起房搬家开业、学生上学、当兵等许多事情越办越隆重,越办越阔气,一个丧事至少花费八、九千元,一个喜事花费两、三万元,群众内心反对却又无可奈何。
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成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任其发展和漫延,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极不相符,与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要求严重相悖,与建设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背道而驰。
因此,乡党委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成立了移风易俗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亲自抓,六个片长任副组长,各村包村干部为小组成员,明确各村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
出台了《关于婚丧嫁娶的有关规定》,对农村婚丧嫁娶及各项喜庆事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压实各村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感,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是因村制宜,村村制定婚丧嫁娶村规民约。
婚丧嫁娶改革前,各村存在着百事请和尚道士、红事请歌舞;红事的操办过程中事先和事后分别请总裁、厨房、村干部;盖房起房跟红白事一样成席,全村凑到一起吃席;红白事全都有酒,而且无鸡虾鱼肘不成席;闹玩不封顶等一系列不良现象。
为有力制止婚丧嫁娶中的铺张浪费现象,倡导婚丧嫁娶节俭新风,根据党委政府出台的《关于婚丧嫁娶的有关规定》,各村迅速行动起来,结合本村实际,从细处着手,制定出台村规民约。
对提前宴请村干部和理事会成员、酒席用菜数量、迎亲车辆、乐队数量、丧事、起房、过十二操办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