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本店铺高三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希望你努力学习,圆金色六月梦!1.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间:得间奔真州(机会)出没于长淮间(之间)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间至赵矣(抄小路)度:予自度不得脱(估计)付之度外(考虑)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徒: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拜:拜为上卿(授予官职)拜送书于庭(叩拜)见:徒见欺(被)于是王召见(接见)我见相如(看见,遇见)不见水端(看见)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计:计未定(计策)窃计欲亡走燕(打算)臣从其计(主意)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故: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如: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沛公起如厕(往,去)意: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XX如不能举(尽)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 若: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闻:闻道百(听见)且夫吾尝闻(听见,听说)少仲尼之闻(见闻,学识)始: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始吾弗信(开始)幸:而君幸于赵王(宠幸)则幸得脱矣(侥幸)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不幸*死矣(幸运)始皇帝幸梁山宫(特指皇帝到某处去)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负其强(倚仗)决负约不偿城(违背)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肉袒负荆(背负)引: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引车避匿(调转)秦军引而去(避开)引酒且饮(拿)所以:而法其所以为法(……的依据)此其所以败也(……的原因)以: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连词,表目的)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表凭借)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连词,表修饰)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用)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介词,因为)亦以明死生之大(连词,表目的)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具告以事(介词,把)请以剑舞(介词,用)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凭)项王未有以应(连词,来)而:去今之墓而葬焉(连词,表承接)其疾病而死(连词,表修饰)死而湮没不足道者(连词,表承接)则噪而相逐(连词,表修饰) 而仆之(连词,表承接)买五人之头而函之(连词,表承接)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接)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表并列) 项王按剑而跽(连词,表修饰)拔剑切而啗之(连词,表承接) 焉:激于义而死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去今之墓而葬焉(兼词,于此,在这里)吴之民方痛心焉(代词,他,代“毛一鹭”)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表陈述)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何,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之: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助词,的)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去,往)人皆得以隶使之(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前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代词,指代石碑)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寡人之过也(的)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个助词,的;后一个代词,指代秦君)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代这件事)将焉取之(代词,代土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野语有之曰(代词,代后面所说的俗语)我之谓也(宾语提前的标志)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其:以旌其所为(代词,指代五义士,作定语成分) 敛赀财以送其行(代词,代周顺昌)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词,代自己)发其志士之悲哉(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示代词,那)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代郑文公)君知其难也(代词,这)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指代晋国)失其所与(代词,指代自己)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且: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表递进,况且)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于:激于义而死焉(介词,表被动)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表被动)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介词,在)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贪于财货(对于)长于臣(比)得复见于此(在)2.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肇锡余以嘉名(同“赐”)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必修三文言知识梳理
1、使动用法, 二、词类活用 使……稳固 1、必固其根本 2、名词作状语, 2、貌恭而不心服 表面上 3 、使动用法, 3、则思知止以安人 使……安定 4、则思江海下百川 4、名词作动词, 居于……之下
三、文言句式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2、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1、判断句 2、状语后置句
7、实在,确实 8、没有用 来……的办法\ 没有办法\不能 9、一共,总共 10、同情 思 念 11、没有 文 饰,修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殆 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13、间 得间奔真州 机会 间以诗记所遭 间或,有时
接近 接近 危险 大概
谏太宗十思疏
一、词语 1、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1、安定 2、永保无疆之休 2、福祉 3、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3、大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4、轻视,忽视, 4、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怠慢 5、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5、如果 诚不得已 实在,确实
6、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6、轻视 7、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7、约束 8、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 8、管理 9、只是 9、惟 句首语气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表希望 思,考虑 惟草木之零落兮
鸿门宴
1、为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动词,做,担任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介词,替,给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动词,是,呈现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介词,替,给 动词,制定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表被动 客何为者 动词,做
窃为大王不取也 动词,认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动词,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句末表反问语气 是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吾属今为之虏矣 表被动,被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高中语文必修三涵盖了多篇经典的文言文,这些文言文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文化知识和语言技巧。
以下是对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的详细梳理。
一、《蜀道难》1、文学常识《蜀道难》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2、重点字词(1)噫吁嚱:惊叹声,蜀地方言。
(2)蚕丛及鱼凫:传说中古蜀国的两位国王。
(3)开国何茫然:多么渺茫不清。
(4)尔来四万八千岁:从那时以来。
尔,那,指开国之初。
(5)西当太白有鸟道:当,对着,向着。
(6)可以横绝峨眉巅:横绝,飞越。
(7)地崩山摧壮士死:传说中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
(8)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天梯,高险的山路。
石栈,在山崖上凿石架木建成的通道。
(9)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回转。
高标,指可以作一方标志的最高峰。
(10)冲波逆折之回川:逆折,倒流。
(1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尚且。
(12)猿猱欲度愁攀援:愁,为……发愁。
(13)青泥何盘盘: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
(14)扪参历井仰胁息:扪,摸。
参、井,星宿名。
胁息,屏住呼吸。
(15)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
(16)问君西游何时还:君,指入蜀的友人。
(17)畏途巉岩不可攀: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18)但见悲鸟号古木:但,只。
号,哀号。
(19)雄飞雌从绕林间:从,跟随。
(20)又闻子规啼夜月:子规,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
(21)愁空山:愁,使……愁。
(2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状语后置句,“于”字表比较,意为“比……还……”。
(23)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24)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
盈,满。
(25)枯松倒挂倚绝壁:倚,靠。
(26)飞湍瀑流争喧豗:湍,急流。
喧豗,喧闹声。
(27)砯崖转石万壑雷: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
转,使滚动。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精选6篇)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精选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精选6篇)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1)字音娴(Xián)于辞令属(zhǔ)草稿未定惨怛(dá)谗人间(jiàn)之帝喾(kù)靡(mǐ)不毕见举类迩(ěr)濯(zhuó)淖(nào)蝉蜕(tuì)皭(jiào)然滓(zǐ)既绌(chù)商于(wū)屈匄(gài)餔(bū)其糟温蠖(hu ò)啜(chuò)其醨(lí)汶汶(méiméi)通假字1、离骚者,犹离忧也。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古典诗文02-28 0954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琵琶行》并序——白居易一、通假字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齿梳)二、古今异义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今:长子、长兄等)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今:表原因)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今:色彩)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今:朝向前方(面))三、一词多义(1)言感斯人言(言:话语)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自言本是京城女(言L:说)(2)命遂命酒(命:吩咐,命令)命曰[琵琶行](命:取名)(3)为因为长句(v 写、作)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奏)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介词,为、替)(4)暂凝绝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暂)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顿时、忽然)(5)幽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昏暗)(6)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语:说话,回答)今夜闻君琵琶语(语:曲)(7)暗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偏听则暗(糊涂,愚昧)四、词类活用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诗)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2、省略句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送客(于)湓浦口使(之)快弹数曲沉吟放拔插(于)弦中3、被动句感斯人言《寡人之于国也》__《孟子》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刚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2)无失其时(通“毋”,不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同“途”,道路)(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仅仅)2.特殊词义(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2)邻国之民不加少(副词,更、更加)(3)直不百步耳(只是,不过)(4)数罟不入洿池(细密)3.一词多义(1)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前一个为动词,吃;后一个为名词,食物)(2)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译(几,若干)数罟不入洿池(密)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扶苏以数谏故(屡次)(3)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4)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其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5)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发閭左謫戍渔阳九百人(派遣)百发百中(发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6)兵非我也,兵也(兵器)穷兵黩武(军事力量)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草木皆兵(士兵)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整理在学习语文必修三文言文课文的时候应该将重点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这样有助于我们进行文言文更深一步的学习。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一)文言句式:1、判断句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徒也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2、被动句为天下笑者,何也?3、状语后置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4、省略句(1) 省略主语(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百越之君)委命下吏(2) 省略宾语以(之)为桂林、象郡铸以(之)为金人十二(3) 省略介词聚之(于)咸阳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二)文言实词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传授)(2)或师焉,或不焉(通“否”)2.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今之众人(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5)小学而大遗(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古:无论今:没有)(7)吾从而师之(从而:古:跟随(他)并且…. 今:表示因果关系)(8)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古:风尚今:道路,道德)3.一词多义(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吾师道也(动词,学习)(2)“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3)“于”师不必贤于弟子(比,介词,引出比较对象)而耻学于师(向,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不拘于时(被,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其皆出于此乎(在,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处所)(4)“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乎,介词,相当于于,引进比较对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乎,语气词,呢,表示反诘语气)(5)“从”惑而不从师(跟随)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自)(6)“所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用来…的)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三)实词1、通假字:(读本字音)约从离衡(通“横”)合从缔交(通“纵”,合纵)制其弊(通“敝”,困顿,失败)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呵问)倔起阡陌之中(通“崛”,崛起)赢粮而景从(通“影,像影子一样”)百有余年(通“又”)威震四海(通震,震慑)始皇既没(通殁,死)2、古今异义(1)以为桂林、象郡(以为:古:把..作为今:认为)(2)流血漂橹(橹:古:盾牌今:指划船的工具)(3)赢粮而景从(赢:古:背负、担负今:获胜,获得)(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3、词类活用①名词作状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包、囊: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内、外:对内、对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向南、向西、向东、向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像影子一样)②名词作动词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绳:用破瓮作,用草绳系)子孙帝王万事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安排次序)③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亡:逃走的人)④动词的使动用法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外连横而斗诸侯(斗:使……争斗)流血漂橹(漂,使……漂浮)吞二周而亡诸侯\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使……灭亡)⑤形容词作名词秦孝公据崤函之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险固的地势)⑥形容词作动词尊贤而重士(重:敬重、看重)⑦形容词使动用法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变弱,削弱)以愚黔首(愚:使……愚蠢)约从离衡(离,使….离散)⑧形容词作动词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处于困境之中)。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人版必修3-)
必修3Ⅰ.古代文化常识梳理《蜀道难》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
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
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杜甫诗三首》1.白帝城:古城名,在今奉节东白帝山上。
东汉初年公述所筑,公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2.青冢,指王昭君的墓。
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琵琶行》1.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
2.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3.左迁:贬官,降职。
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4.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
5.京都声:唐代京都长安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6.贾人:商人。
7.出官:(京官)外调。
8.管弦:指音乐。
管,箫笛之类的管乐。
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9.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0.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1.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
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商隐诗两首》1.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
也哀痛亡国。
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2.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
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
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3.当时七夕笑牵牛:指唐玄宗和贵妃在发生“马嵬事变”五年前的七月七日的海誓山盟。
七夕,农历的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4.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为四十八年。
《寡人之于国也》1.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2.河凶:河遇到饥荒。
河,今境黄河以北的地方。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3.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西南部。
高中文言文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 “以”结合,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 等);㈡……的原因(或缘由)。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 4、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 5、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 6、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 7、吾从而师之:(古)跟随 为 8、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
名词作动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过秦论(指出过失) 瓮牖绳枢(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用鞭子打,用竹杖打)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称帝称王) 履至尊而制六合 (登上) 序八州而朝同列 (引,招致) 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 (逃亡的敌兵,败北的敌兵) 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变小变弱) 自以为关中之固 (险固的地方) 形容词作名词 因利乘便 (有利的形势)
使……成为 广泛地学习 藏身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于,介词, 从 于,介词, 比 乎,相当于 “于” , “对”
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青,取之【于蓝】 青【于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过秦论》 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1、合从缔交 (“从” 通“纵”) 2、制其弊 (“弊”通“敝”,困乏,疲惫) 3、陈利兵而谁何 (“何” 通“呵”,呵问) 4、倔起阡陌之中 (“倔” 通“崛”) 5、赢粮而景从 (“景” 通“影”,像影子一样) 6、百有余年 (“有”通“又”) 7、外连衡而斗诸侯 (“衡”通“横”) 8、始皇既没 (“没”通“殁”,死)
【词类活用】
A. 名词作状语 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1、 天下云集响应 像影子一样 2、赢粮而景从 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 像用席子、像用包布、 像用口袋) 内,囊括四海之意 对内 4、内立法度 5. 外连衡而斗诸侯 对外 6、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向南、向西、 东割膏腴之地, 北收要 向东、向北 害之郡
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三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知识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语法:了解文言文常用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如“以”、“为”、“者”等词的用法,以及“夫”、“然”、“故”等语气助词的用法。
2.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了解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偶、夹叙夹议、排
比等,还需要掌握如何理解和分析文言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3. 文言文的写作风格和特点:了解文言文的写作风格和特点,如用典、用比、用双关等,以及文言文中的典故、史料引用等。
4.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技巧,理解文言文的文本结构和逻辑关系,
以及掌握如何分析文言文的内容和主旨。
需要注意的是,学习文言文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文法和词汇,还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
练习来巩固知识和提高阅读能力。
同时,要注重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将文言文与现代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和联想,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高考必考掌握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高考必考掌握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高考是每一个学生都会经历的一场考试,语文也是高考中最为重要的一门科目。
在这门科目当中,文言文作为其中一个重点内容之一必须掌握。
而作为文言文的基础部分,语文必修三文言文更是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考必考掌握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一、谢灵运《登汉阳城》《登汉阳城》是谢灵运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高考必考的篇目之一。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描写登城的过程,表现作者爱国的情感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的知识点:1.词语的词义:如“汉阳城”、“秦淮”、“鸟道”等等。
2.成语的使用:如“雄鸡断尾”,“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风物长宜放眼量”等等。
3.句子的结构:如“烟锁汉阳城,山逾百丈,黄河入海流”等。
二、郑愁予《春泥》《春泥》是一篇描述春天景色的诗歌,作者是当代著名的诗人郑愁予。
这首诗以春泥来比喻春天的景色,表现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的知识点:1.词语的词义:如“桃花”、“柳絮”、“泥”等等。
2.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等。
3.诗歌的节奏:如“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等。
三、杜甫《春夜喜雨》《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高考必考的篇目之一。
这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夜晚喜雨,表现了作者对天地自然的赞美和对和平安宁的向往之情。
在这首诗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的知识点:1.词语的词义:如“不敢高声语”、“密云不雨”、“飞鸟”等等。
2.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比喻等等。
3.诗歌的节奏:如“和声相应,夜风山雨竟天明。
”等。
四、王安石《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王安石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高考必考篇目之一。
这首诗通过描写草原和离别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归期的迫切期盼。
在这首诗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的知识点:1.词语的词义:如“风吹草低见牛羊”、“天苍苍,野茫茫”、“此时无声胜有声”等等。
文言文高中必修三知识点
文言文高中必修三知识点高中语文必修三的文言文部分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古代文化、提升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的详细梳理。
一、通假字在文言文阅读中,通假字是常见的现象。
例如,《劝学》中“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
《师说》里“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之意。
通假字的识别需要我们结合上下文,理解文意,从而准确判断出其本字。
二、古今异义词古今词义的变化也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
像《寡人之于国也》中“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河”在古代专指黄河,如今泛指河流。
《劝学》中的“金就砺则利”,“金”古义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多指黄金。
对于古今异义词,我们要注意积累,通过对比古今意义的差异,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
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现象丰富多样。
比如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劝学》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此外,还有形容词用作名词、动词用作名词等多种活用形式。
我们在学习时要善于分析句子成分,判断词语的语法功能,从而确定其是否活用以及活用的类型。
四、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句《劝学》中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正常语序应为“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2、状语后置句《师说》里“学于余”,正常语序为“于余学”。
3、被动句《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表被动。
4、判断句《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形式。
五、实词的积累实词是文言文的基础,必修三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实词。
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数”,“数罟不入洿池”中读“cù”,细密的意思;“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中读“shù”,几、若干。
《劝学》中“劝”意为鼓励;“假”有借助、利用的意思。
实词的含义需要我们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准确理解和记忆。
必修三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五、重点实词
1、负
(1)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4)宁许以负秦曲 (5)决负约不偿城 (6)难分胜负
五、重点实词
1、负
(1)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凭借,倚仗)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3)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 (4)宁许以负秦曲 (承担,此处是使动用法) (5)决负约不偿城 (违背) (6)难分胜负 (失败)
4、奏
(1)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2)相如奉璧奏秦王
5、请
(1)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2)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3)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4、奏
(1)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弹奏) (2)相如奉璧奏秦王(进献)
5、请
(1)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请让我) (2)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请求) (3)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请示)
6、幸
(1)而君幸于赵王 (2)则幸得脱矣 (3)大王亦幸赦臣 (4)予之生也幸
7、因
(1)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3)因人之力而敝之 (4)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幸) (2)则幸得脱矣 (侥幸) (3)大王亦幸赦臣 (幸亏) (4)予之生也幸 (幸运)
22.设九宾于廷 23.徒见欺 24.而君幸于赵王 2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6.大王来何操 27.沛公安在 28.客何为者 29.因击沛公于坐 30.吾属今为之虏矣 31.我之谓也 3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3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2.设九宾于廷(介宾后置) 23.徒见欺(被动句) 24.而君幸于赵王(被动句) 2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 26.大王来何操 (宾语前置) 27.沛公安在(宾语前置) 28.客何为者 (宾语前置) 29.因击沛公于坐 (介宾后置) 30.吾属今为之虏矣 (被动句) 31.我之谓也(宾语前置) 3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 3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一、通假字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齿梳)二、古今异义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今:长子、长兄等) 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今:表原因)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今:色彩)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今:朝向前方(面))三、一词多义(1)言感斯人言(言:话语)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自言本是京城女(言L:说)(2)命遂命酒(命:吩咐,命令)命曰[琵琶行](命:取名)(3)为因为长句(v写、作)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奏)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介词,为、替) (4)暂凝绝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暂)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顿时、忽然) (5)幽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 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昏暗)(6)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语:说话,回答)今夜闻君琵琶语(语:曲)(7)暗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偏听则暗(糊涂,愚昧)四、词类活用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诗)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转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2、省略句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送客(于)湓浦口使(之)快弹数曲沉吟放拔插(于)弦中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知识点在必修三语文课文的文言文学习中我们学会了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一)一词多义(1)“绝”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以为妙绝(到了极点)佛印绝类彌勒(非常)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2)“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真相对,不真,假装)(3)“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博闻强记(见闻、知识)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4)“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有力的弓)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乃百强步,日三四里(竭力,勉强)(5)“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先达德隆望尊(名望)七月既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二)文言虚词1. “而”⑴连词,表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⑵连词,表转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⑶连词,表并列: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⑷连词,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⑸连词,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 “于”(1)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介词,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善假于物也3.“之”⑴代词: 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⑶助词,的: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不如须臾之所学4.“焉”⑴兼词,于之,从这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⑵句末语气助词,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者,……也”,表判断)(3)非我也,岁也(语气词“也”,表判断)(4)是亦走也(5)非我也,兵也2.疑问句(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疑问代词,与“也”连用,表疑问)(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疑问代词“何”与“如”连用,表疑问)(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疑问代词“何”在此表示反问)3.省略句(1)(寡人)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省去主语“寡人”)(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士兵)弃甲曳兵而走(省去主语“士兵”)(3)以(是)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以”后省“是”,“以是”相当于“因此”)(4)(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省去主语“梁惠王”)(5)(孟子)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省去主语“孟子”)(6)(国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省去主语“国家”)(7) (王)则日:“非我也,岁也”(省去主语“王”)(8)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9)七十者可以食肉矣4.倒装句(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于邻国多,介词宾语后置)(2)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申之,介词宾语后置)(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女戴,介词宾语后置)(4)未之有也(未有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高中语文必修三的文言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三的文言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必修三主要讲授文言文,文言文是汉语言文学中最为基础的一种文本,同时也是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载体之一,因此学好文言文也是锻炼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必修。
本文将对高中语文必修三中的文言知识点进行总结,供学生参考。
一、文言文概述文言文,即古代汉语言文字的书面表达形式。
它的特点是:语法繁复,语词异于现代汉语,文风古雅,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基本语法1.五音、六书和同音字的写法。
五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上去声。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同音字写法:通假字、反切字、音律字。
2.六十四个字音的发音要求。
60个单字音和4个复合字音。
3.笔画的构成及写法。
笔画的构成:横、竖、撇、捺、折。
笔画的写法:耐心书写、结合实际。
4.句子的基本结构。
文言文句子的基本结构:主语、谓语、宾语。
三、诗、词1.古诗文中的经典篇目及作者。
古诗文中的经典篇目:《诗经》、《楚辞》、《论语》、《大学》、《中庸》等,其中,《诗经》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古诗文的作者:主要有司马迁、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2.古诗文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古诗文的特点:以意境为主要表现手法、重视对自然的描写和人物的刻画、写实的意识较浓、以韵律为基础。
古诗文的鉴赏方法:把握诗歌的意境、从诗歌的形式方面入手、注重深度解读、进一步了解诗人及诗歌的时代背景。
3.古词的鉴赏要点及名家及作品分析。
古词的鉴赏要点:掌握古词的结构、把握古词的词汇、对古词的音乐和意境进行鉴赏。
古词名家及作品分析:主要有李清照、张籍、秦观等。
四、古文阅读1.小说、纪传体与杂文。
小说:主要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等,其中《红楼梦》是最为经典的一部分。
纪传体:主要有《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其中《史记》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杂文:主要有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名家撰写的文献。
2.古文鉴赏及文言文的特点。
古文鉴赏:以重视人的精神层面为主要表现手法、注重深度理解和文化内涵的把握、对作者及其时代背景的了解。
高中必修三 文言文知识梳理
高中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寡人之于国也》一、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2、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二、古今异义词1、弃甲曳兵而走(走:逃跑)2、是亦走也(是:这,指代上文“五十步而后止”)3、谷不可胜食(谷:粮食的统称)4、数罟不入洿池(数:密)三、词类活用1、填然鼓之(鼓:动词,敲起鼓来)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为死了的人办丧事)3、树之以桑(树:种植)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动词,穿)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四、一词多义1、寡人之于国也察邻国之政(之:的)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之:主谓之间,不译)邻国之民不加少(之:的)填然鼓之(之:衬字,调节音节,不译)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之:不译)王道之始也(之:的)五亩之宅,五亩之田(之:的)树之以桑(之:衬字)鸡豚狗彘之畜(之:宾语前置标志,不译)申之以孝悌之义(之:代词,代百姓)未之有也(之:代词,代上文的事)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之:代词,他)斯天下之民至焉(之:的)2、寡人之于国也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请以战喻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斧斤以时入山林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申之以孝悌之义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是亦走也王道之始也非我也,岁也非我也,兵也2、宾语前置句鸡豚狗彘之畜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介词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树之以桑申之以孝悌之义六、重要实词虚词含义1、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如:像)2、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3、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4、兵刃既接(既:已经)5、弃甲曳兵而走(曳:拖着)6、直不百步耳(直:只是,不过)7、数罟不入洿池(罟:网。
洿:深)8、谨庠序之教(谨:认真从事。
庠、序:学校。
教:教化)9、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诉。
孝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寡人之于国也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释义: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释义: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释义:4.直不百步耳通“”,释义: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通“”,释义:二、一词多义1、数①数.罟不入洿池数: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数: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数: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数:⑤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数:2、直①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直:③系向牛头充炭直.直:⑤理直.气壮直:3、发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②主人忘归客不发.发:③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发: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发:⑤百发.百中发:4、兵①非我也,兵.也兵:②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兵: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兵:④穷兵.黩武兵:5、胜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②驴不胜.怒,蹄之胜: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胜: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胜:6、加①邻国之民不加.少加:②臂非加.长也加: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加:④樊哙负其盾于地,加.彘肩上加:⑤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加:7、食①鱼鳖不可胜食.食: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③谨食.之食:8、于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于:②寡人之于.国也于: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④则移其民于.河东于:9、之①王道之.始也之:②寡人之.于国也之:③填然鼓之.之: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之:10、以①请以.战喻以:②以.时入山林以:③申之以.孝悌之义以:④以.五十步笑百步以: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三、古今异义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河:古义:;今义:泛指河流。
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古义:;今义: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
3.弃甲曳兵而走.。
走:古义:;今义:行走。
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可以:古义:;今义:常连用,表示同意。
5.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古义:;今义:保养身体。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填然鼓.之鼓: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丧:、死:5.谨.庠序之教谨:6.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1.非我也,岁也。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3.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4.申之以孝悌之义。
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7.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8.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劝学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通“”,释义:2.君子生非异也通“”,释义: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释义:通“”,释义: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释义:二、一词多义1、利①金就砺则利.利:②非利.足也利:2、明①知明.而行无过矣明: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明:③火尚足以明.也明:3、望①吾尝跂而望.矣望:②日夜望.将军至望:③先达德隆望.尊望:④适冬之望.日前后望:4、而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而:②吾尝终日而.思矣而:③而.见者远而:④锲而.舍之而:⑤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而: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而:5、者①假舟楫者.者:②不复挺者.者:6、焉①风雨兴焉.焉:②圣心备焉.焉:7、于①而寒于.水于:③取之于.蓝于:8、之①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之: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之:三、古今异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古义:;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黄泉:古义:;今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的人指阴间。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用心:古义:;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义:;今义:指把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或某物身上。
6.金.就砺则利金:古义:;今义:金子,黄金。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5.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曲: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9.用心一.也一: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过秦论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外连衡而斗诸侯通“”,释义:2.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释义:4.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于仟佰之中通“”,释义:5.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通“”,释义:6.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通“”,释义:7.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通“”,释义:二、一词多义1、及①非及.向时之士及:②及.至秦始皇及:2、北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②追亡逐北.北:3、制①赵奢之伦制.其兵制: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③履至尊而制.六合制:4、兵①赵奢之伦制其兵.兵:②收天下之兵.兵:③行军用兵.之道兵:5、亡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亡:②追亡.逐北亡:③吞二周而亡.诸侯亡:6、举①包举.宇内举:②西举.巴、蜀举:7、利①因利.乘便利:②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利:8、固①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固:②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9、因①因.遗策因:②因.利乘便因:③因.河为池因:10、之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之:②赵奢之.伦制其兵之:③商君佐之.之:④聚之.咸阳之:三、古今异义1.以为..桂林、象郡以为:古义:;今义:认为。
2.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古义:;今义:指山东省。
3.皆明智..而忠信明智:古义:;今义:通达事理。
4.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河:古义:;今义:河流。
5.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古义:;今义: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
6.于是..六国之士于是:古义:;今义:连词,表承接关系,用在后面的分句里。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履.至尊而制六合履: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绳:3.外.连衡而斗诸侯外: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5.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6.外连衡而斗.诸侯斗:7.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8.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9.追亡.逐北.亡:、北:10.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固: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1.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铸以为金人十二。
5.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6.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师说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释义:2.或师焉,或不焉通“”,释义: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通“”,释义:二、一词多义1、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师:③吾师.道也师: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⑤吾从而师.之师:2、惑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惑:3、道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4、传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传: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5、贤①其贤.不及孔子贤:②师不必贤.于弟子贤:③尊贤.而重士贤:6、无①孰能无.惑无: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7、之①择师而教之.之:②郯子之.徒之:③古之.学者必有师之:④句读之.不知之:⑤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之:⑥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之:8、其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其: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其:④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其:⑤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其:⑥其.可怪也欤其:9、乎①其皆出于此乎.乎:②生乎.吾前乎:③固先乎.吾乎:10、于①耻学于.师于:②其皆出于.此乎?于:③于.其身也于:④师不必贤于.弟子于:⑤不拘于.时于:三、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今义: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义:;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3.圣人之所以..为圣所以:古义:;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4.吾从而..师之从而:古义:;今义: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必:古义:;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6.年十七,好古文..古文:古义:;今义:“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7.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古义:;今义:大多数人。
8.小学..而大遗小学:古义:;今义:初级正规教育学校。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吾师.道也师: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3.小.学而大.遗小:、大:4.吾从而师.之师: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耻: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不拘于时,学于余。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5.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必修三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参考答案寡人之于国也一、1.“无”通“勿”或“毋”,不要。
2.“颁”通“斑”,花白。
3.“涂”通“途”,道路。
4.“直”通“只”只是、不过。
5.“检”通“敛”,约束、收敛。
二、1.数①cù密、细密;②几、若干;③命运;④shuò屡次;⑤数目、数量;⑥sh ǔ计算。
2.直①仅、只;②与“曲”相对,不弯曲;③价值;⑤正确。
3.发:①指打开粮仓救济百姓;②出发;③征发、派遣;④开放;⑤发射。
4.兵:①兵器;②士兵;③军队;④战争。
5、胜:①尽;②承受;③胜利;④超过;⑤优美的。
6、加:①更加;②增加;③夸大;④放;⑤施加。
7、食:①读shí,吃,动词;②读shí,名词,食物;③读sì,通“饲”,喂养。
8、于:①介词,比;②介词,对;③介词,在;④介词,到。
9、之:①助词,的;②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③助词,衬音,无意义;④代词,代百姓。
10、以:①介词,用;②介词,按照;③介词,把;④介词,凭借;⑤连词,因。
三、1.河:专指黄河;2.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3.走:逃跑;4.可以:可以,凭借;5.养生:供养活着的人。
四、1.鼓:名词活用为动词:打鼓,击鼓进军。
2.王:名词此活用为动词:为王、称王。
3.树:名词活用为动词,种树。
4.生:动词活用为名词,活着的人;丧,为动用法,为……办丧事;死:动词活用为名词,死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