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古代中药方剂讲解
中医最实用的十大经典古方
中医最实用的十大经典古方导读:本篇文章整理了中医里非常出名的10大方剂,这些方剂不仅疗效神奇,而且使用广泛,一起来看一下吧!一、六味地黄丸古方:山茱萸、地黄、山药、茯苓、泽泻、丹皮、附子、肉桂。
功效:滋阴补肾。
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古方溯源: 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等多个系统,涵盖内、外、妇、儿、口腔、眼、耳鼻喉、皮肤、老年病等多个学科。
古方新用:六味地黄丸(成药) 主要成分: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辅料为蜂蜜。
临床应用:调节免疫体统;抗肿瘤及抗突变;降血脂;抗缺氧、抗疲劳;抗心律失常;降血压;保肝及改善肾功能;延缓衰老;应用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女性更年期综合症、慢性肝炎、肾病。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不宜同服感冒药。
二、阿胶补血膏古方:阿胶、熟地黄、党参、黄芪、枸杞子、白术。
功效:益气补血,用于久病体弱,气虚血亏。
古方溯源:《神农本草经》以来,历代《本草》皆将阿胶列为上品、圣药、贡品。
阿胶性味甘平,无毒,乃阴阳平和之物。
久服可美容滋补,养性延年,是国药瑰宝。
古方新用:复方阿胶浆(成药) 主要成分:阿胶,红参,熟地黄,党参,山楂,辅料蔗糖。
临床应用:滋阴补血,补中益气,健脾润肺。
本品用于久病体弱,血亏目昏,虚痨咳嗽。
主要有抗疲劳、耐缺氧、耐寒冷、抗辐射损伤、促进血液凝固、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抗贫血的作用。
注意事项:本品为气血双补之药,性质较粘腻,有碍消化,故咳嗽痰多,脘腹胀痛,纳食不消,腹胀便溏者忌服。
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
三、鹿茸膏古方:红参、五味子、白芍、党参、黄芪(蜜炙)、鹿茸、当归、熟地黄、肉桂、茯苓、白术、陈皮、甘草(蜜炙)、远志。
功效:滋阴补肾,益气养血,强壮筋骨。
古方溯源:由补血四物汤、补气四君子汤、气血双补八珍汤、十全大补膏等经典药方演化而来,历经千年,是集合中药益气养血、滋阴补阳、调五脏、强筋骨的传奇药方!公元1148年,作为命门金方记录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茸膏滋补命门,入五脏六腑,通气血筋骨。
中药方剂-方解
本方在《伤寒论》中治“伤寒解后,虚瀛少气,气逆欲吐”证。在实际运用中,凡热病过程中见气津已伤、身热有汗不退、胃失和降等均可使用。对于暑温病发热气津已伤者,尤为适合。
【正文】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禁忌:本方清凉质润,如内有痰湿,或阳虚发热,均应忌用。
方解:
本方证乃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胃气不和所致。热病后期,高热虽除,但余热留恋气分,故见身热有汗不解、脉数;余热内扰,故心胸烦闷;口干,舌红少苔是阴伤之兆;气短神疲,脉虚是气虚之征;胃失和降,乃致气逆欲呕。气分余热宜清,气津两伤宜补。治当清热生津,益气和胃。方中竹叶配石膏清透气分余热,除烦止渴为君。人参配麦冬补气养阴生津为臣。半夏降道和胃以止呕逆为佐。甘草、粳米和脾养胃以为使。全方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祛邪扶正兼顾,清而不寒,补而不滞,为本方的配伍特点。本方实为一首清补两顾之剂,使热清烦除、气津得复,诸症自愈,正如《医宗金鉴》说:“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
六味地黄丸:组方: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主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六味地黄汤源自宋代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此方的分析,体现在补与泻之间。
很多人对补中有泻的理解有些困难,我常给病人讲,如果你向一个水缸里装清水,要想所装的水很干净,你首先得将水缸里的污水倒出来,你才能装得进去干净的水,旧的、浊的不去,新的是无法装进去的,就算装进去了,也已经变了!
中医名方与典故
中医名方与典故中国传统医学中有许多经典的名方,这些方剂通过丰富的中草药组合和独特的煎煮方式,以及丰富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这些名方不仅具有较好的疗效,而且也与一些古代典故有着紧密的联系。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名方与典故。
1. 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是一种以半夏为主要药物的方剂,具有清热宽中、降逆平肝的作用。
它的典故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的故事。
故事中,卫国公子申生暴怒,将要处死一名忠臣。
忠臣之妻为了救夫,向申生献上了一碗酸汤。
申生喝下酸汤后,立即平静下来,释放了忠臣。
而这个酸汤就是半夏泻心汤的前身。
2. 四物汤四物汤是一种以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为主要药物的方剂,主要用于调补女性气血不足所致的症状。
这个方剂的典故出自《淮南子·精神篇》中的故事。
故事中,有一位名叫梅长苏的人,他有一位妻子因为身体虚弱而无法生育。
梅长苏心疼妻子,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最终发现了四物汤的配方,使妻子成功怀孕。
3. 桂枝汤桂枝汤是一种以桂枝为主要药物的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寒证和痰湿证。
它的典故出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中的故事。
故事中,主父偃得知汉高祖刘邦因发病而不能进食,便亲自到刘邦的寝室给他煮桂枝汤。
刘邦喝下桂枝汤后,恢复了精神,病情也渐渐好转。
4. 逍遥散逍遥散是一种以牛黄、雄黄、麝香、朱砂等药物为主要成分的方剂,主要用于治疗中风、昏迷等症状。
它的典故出自《晋书·王济传》中的故事。
故事中,王济是晋朝时期的一位名医,在治疗疑难杂症时,经常使用逍遥散。
他的医术高超,治愈了许多病人,被称为“逍遥太医”。
中医名方与典故的联系不仅体现了古代医学家的智慧和医术,也体现了中医学的源远流长。
这些名方通过丰富的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成为了中医学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在今天的临床实践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些名方的应用,它们为我们解决了许多疑难杂症,带来了健康和福祉。
在学习和应用中医名方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其安全性和合理性。
中医十大古方每一个都救人无数
中医十大古方每一个都救人无数中医学是一门古老而深奥的学问,凭借千百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医药产生了许多经典的古方。
这些古方经过无数次的实践验证,在治疗疾病和保健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救济了无数患者。
下面将介绍中医学中的十大古方,每一个古方都无数次地拯救了患者。
1. 大黄饮:大黄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味药材,具有通便作用。
大黄饮通过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对治疗便秘具有显著疗效。
2. 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由人参、茯苓、白术等药材组成。
该方剂具有健脾益气、利水消肿的功效,对治疗脾胃虚弱、水肿等症状有良好效果。
3. 四物汤:四物汤是一味常用的补血方剂,由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等药材组成。
该方剂适用于妇女月经不调、产后血虚等症状,具有调经活血的功能。
4. 清热解毒汤:清热解毒汤由黄芩、黄连、连翘等药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功效。
该方剂常用于治疗热毒性感染、咽喉肿痛等症状,对患者起到了非常好的救治作用。
5. 四逆汤:四逆汤方剂主要由干姜、吴茱萸、附子等药材组成。
该方剂具有温中散寒、驱寒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寒性胃痛、腹痛等寒凝症状。
6. 平胃散:平胃散是一味常用的胃痛方剂,由生姜、干姜、白术等药材组成。
该方剂具有温中散寒、止呕降逆的作用,对胃痛、胃寒等症状有显著缓解效果。
7.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是中医学中常用的解表方剂,由柴胡、黄芩、半夏等药材组成。
该方剂具有疏肝解郁、解表发散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症状。
8. 地黄炙甘草汤:地黄炙甘草汤是一种常用的滋阴方剂,由炙甘草、生地黄等药材组成。
该方剂具有滋阴养血、清热生津的功效,对虚劳久病、口干咽燥等症状有良好疗效。
9. 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药汤是一种温里解寒方剂,由桂枝、生姜、大枣等药材组成。
该方剂具有温经散寒、解表发汗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寒性痛经、手足冰冷等症状。
10. 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是一味常用的肾虚方剂,由熟地黄、山药、枸杞子等药材组成。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医方剂是中医药的重要表现形式,是通过各种中药的组合使用,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制成的具有特定疗效的药物。
下面将介绍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1.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用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具有益气养阴、利水消肿的作用,常用于湿热下注、腹胀便溏等症状的治疗。
2.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用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脾虚胃弱、气虚脱陷等症状的治疗,具有益气健脾、升阳固表的作用。
3.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用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肾阴不足、腰膝酸软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滋阴补肾、益精生髓的作用。
4.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是用当归、桂枝、生姜、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寒邪侵袭、阳气不足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
5.十全大补丸十全大补丸是用人参、黄精、当归、白术、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气血不足、面色苍白等症状的治疗,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胃的作用。
6.温胆汤温胆汤是用胆组合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胆囊寒凝、胆石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温胆通腑、化石消肿的作用。
7.逍遥散逍遥散是用中药组合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心神失常、躁狂等症状的治疗,具有安神定志、清热解毒的作用。
8.赤芍当归汤赤芍当归汤是用赤芍、当归、川芎、白芍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血瘀络阻、经血不畅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
9.四逆汤四逆汤是用人参、干姜、大枣、炙甘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寒邪困脏腑、阳气不足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温阳散寒、调理气机的作用。
10.茵陈蒿合剂茵陈蒿合剂是用茵陈、蒿子秆、凌霄花、五味子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湿气内盛、小便不利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清热利湿、解毒通便的作用。
11.前胡败酱散前胡败酱散是用前胡、败酱草等中药制成的方剂,主要用于风寒郁闭、头痛感冒等症状的治疗,具有舒散风寒、解表止痛的作用。
古代疗伤的中药药方 -回复
古代疗伤的中药药方-回复古代医疗中所使用的植物药物,具有丰富的中药药方。
在古代,中药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和伤痛疗养。
本文将以"古代疗伤的中药药方"为主题,介绍一些古代中医师常用的中药方剂,并逐步解析其具体应用和疗效。
第一节:龙血、乳香、没药、紫河车、香附、乌梅、红花这七味中药材是古代中医师常用的疗伤中药药材。
它们特点各异,常用于不同类型的外伤疗养。
1. 龙血:龙血是一种具有强烈止血作用的植物树脂,它能够有效地凝固血液并加速创口的愈合。
古代中医师经常将龙血用于外伤出血的处理,如割伤、擦伤等。
2. 乳香和没药:乳香和没药是两种常见的香料,同时也是一些古方中药方剂中的重要组成成分。
这两种香料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常用于外伤后的恢复期治疗,可以加速伤口愈合和减轻疼痛。
3. 紫河车:紫河车是一种具有温中散寒、化痰止咳作用的中药材。
在古代,中医师发现紫河车对于外伤后的寒湿症状特别有效,所以常常将其用于处理受寒引起的外伤痛症。
4. 香附:香附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有温经行气、凉血解毒的功效。
它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并对于一些受到毒素侵袭的伤口有较好的解毒作用。
5. 乌梅:乌梅是用干燥无花果加工而成的药物,它有收敛止泻、收敛固定伤口的作用。
乌梅还有涩精胶蛋白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一些烧伤和刀割伤后的伤口处理。
6. 红花:红花是一种常见的花卉,它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中医师用红花制成的外用药物能够加速伤口的愈合,消除血液淤积,促进血液循环。
第二节:古代中药药方古代中医师常常将以上这七味中药材组合制成药方,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伤痛。
1. "龙血散" 药方:将龙血研碎,与乳香、没药、紫河车等药材混合搅拌,然后用少量的开水冲服。
这个药方通常用于外伤出血的处理,能够迅速止血并促进伤口的愈合。
2. "香附膏" 药方:将香附、乌梅、红花研磨制成粉末状,加入黄酒或米酒中煎煮,待其浓缩成膏状后,外用于刀割伤后的伤口。
中医100首常用方剂 中药学
1、麻黄汤功用:发汗解表,宜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组成:君----麻黄,臣---桂枝,佐---杏仁,使---甘草【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2、桂枝汤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组成:君—桂枝,臣—芍药,佐---生姜,大枣;使-----甘草【方歌】桂枝汤肢太阳凤,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组成:君---羌活,臣—防风,苍术佐---细辛,白芷,川芎,生地,黄苓使---甘草4、小青龙汤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痰主治:外寒内饮证组成:君---麻黄,桂枝臣---干姜,细辛佐---五味子,芍药,半夏使---炙甘草【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5、银翘散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百毒主治温病初起组成:君---金银花,连翘臣---荆芥穗,淡豆臌;薄荷牛蒡子佐---竹叶,芦根,桔梗使---甘草【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鼓薄荷,柑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6、桑菊饮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风温初起组成:君---桑叶,臣---杏仁,菊花,桔梗佐---连翘。
薄荷,芦根使---甘草【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7、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功用:辛凉宣肺,清热平喘主治: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组成:君—麻黄,石膏臣---杏仁佐使----甘草【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面喘法度良,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8、败毒散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主治:气虚外感证组成:君—羌活,独活臣---川芎,柴胡佐---桔梗,枳壳,前胡,茯苓,人参,生姜,薄荷使—甘草【方歌】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右气功。
9、大承气汤功效: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组成:大黄,芒硝,厚朴,枳实【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鞭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古代中国经典名方
古代中国经典名方
古代中国有许多经典的名方,其中一些是传统中医药所传承的古方。
以下是其中一些:
1. 四物汤(或者加味四物汤):由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组成,用于调理女性气血不足、月经不调等问题。
2. 逍遥散:是张仲景创制的一方名方,由甘草、茯苓、泽泻等草药组成,用于治疗痰湿内盛,胸闷嗳气等症状。
3. 清热解毒汤:是治疗热毒、火热病症的经典名方,成分包括黄芩、黄连、连翘等,用于清热解毒、泻火除热。
4. 补中益气汤:包括人参、黄芪、白术等,主要用于调和脾胃、益气养血。
5. 百合固金汤:用于治疗肺燥干咳,由百合、麦冬、沙参等组成。
这些名方经常被中医用于治疗不同的疾病或调理身体,它们在中医药传统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在不同的情况下展现出一定的疗效。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药的使用应当由专业医师指导,因为药材的配比和用量都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而定。
古代养生中药方剂大全
古代养生中药方剂大全---导言中草药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药物资源和疗效。
古代的中草药方剂被广泛用于养生保健和治疗疾病。
本文将介绍一些古代养生中药方剂,希望对养生爱好者有所帮助。
1. 四神汤材料:- 麦冬15g- 牡蛎30g- 淮山药30g- 炙甘草15g做法:1. 将材料洗净后放入炖盅中。
2. 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煮2小时。
3. 取出炖盅,滗去药渣,留下煎汤即可。
作用:四神汤对于养心安神、益气补虚有很好的效果,常喝可以改善失眠、健脾益胃。
2. 十全大补汤材料:- 黄耆15g- 白术10g- 党参10g- 熟地10g- 当归10g- 巴戟天10g- 鸡肉适量做法:1. 将黄耆、白术、党参、熟地、当归、巴戟天放入炖盅中,加入适量清水。
2. 鸡肉切块后加入炖盅中。
3. 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煮2小时。
4. 取出炖盅,滗去药渣,留下煎汤即可。
作用:十全大补汤有补益气血、滋养脾胃、壮健体魄的功效,适用于体虚、气短、面色苍白的人群。
3. 利水消肿汤材料:- 猪苓20g- 茯苓20g- 赤茯苓15g- 茜草根15g- 桑白皮15g- 泽泻15g- 炙甘草10g做法:1. 将材料洗净后放入炖盅中。
2. 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煮2小时。
3. 取出炖盅,滗去药渣,留下煎汤即可。
作用:利水消肿汤具有利尿排湿、消肿解毒作用,适用于水肿、尿少、浮肿等症状。
4. 八珍汤材料:- 当归10g- 熟地10g- 旗参10g- 白芍10g- 白术10g- 炙甘草10g- 黄芪10g- 党参10g做法:1. 将材料洗净后放入炖盅中。
2. 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煮2小时。
3. 取出炖盅,滗去药渣,留下煎汤即可。
作用:八珍汤有补益气血、养心安神的作用,适用于气血两亏、心悸失眠等症状。
---本文介绍了四种古代的养生中药方剂,每种方剂都有特定的配方和功效,适合不同的养生需求。
在使用中草药方剂时,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不当食用引起不良反应。
治疗失眠的古代方剂
治疗失眠的古代方剂失眠是指在正常睡眠时间内无法入睡或难以保持睡眠的一种病症。
古代医学对失眠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使用了许多中草药进行治疗。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古代方剂。
1. 黄连安神汤黄连安神汤是由黄连、黄芩、柴胡等中药组成的方剂,具有清热解毒、安神宁心的作用。
它适用于因心火上炎、心烦易怒导致的失眠。
煎煮后,每日分三次服用,连续服用一周,即可改善失眠症状。
2. 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丸是由牛黄、朱砂、琥珀等中药制成的丸剂,具有清热解毒、安神宁心的功效。
它适用于因心火上炎、心烦易怒导致的失眠,并伴有口干舌燥、目赤咽痛等症状。
每次服用3至5粒,每日2至3次,连续服用一周,可明显改善失眠情况。
3. 安神定志丸安神定志丸是由夜交藤、酸枣仁、丹参等中药研磨成丸剂,具有安神定志、调和气血的作用。
它适用于因心脾不宁、气血不足导致的失眠,并伴有心烦易怒、气短懒言等症状。
每次服用8至10粒,每日2至3次,连续服用两周,可明显改善失眠情况。
4. 天麻安神丸天麻安神丸是由天麻、远志、茯苓等中药制成的丸剂,具有清热安神、益气养血的功效。
它适用于因心火上炎、心悸怔忡导致的失眠,并伴有心烦易怒、心悸气短等症状。
每次服用10至15粒,每日2至3次,连续服用两周,可明显改善失眠情况。
5. 安神补脑片安神补脑片是由当归、首乌藤、茯苓等中药制成的片剂,具有养血安神、补脑益智的作用。
它适用于因血虚心悸、脑力衰退导致的失眠,并伴有心悸怔忡、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每次服用2至3片,每日2至3次,连续服用两个月,可明显改善失眠情况。
古代方剂治疗失眠症状的原理是通过调和阴阳、平衡气血、安抚心神等方式来改善失眠症状。
这些方剂经过长期的临床应用,证明了它们的疗效和安全性。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选择合适的方剂治疗失眠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除了中草药方剂,古代医学还注重调整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来改善失眠。
例如,避免熬夜、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饮食过重和辛辣刺激等,这些都对失眠的改善有一定的帮助。
方剂学重点方剂总结归纳
方剂学重点方剂总结归纳方剂学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药方剂的组成、用法用量、功效及适应症等内容的学科。
方剂是中医药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是由多种药物按一定比例配伍而成,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在方剂学中,有一些重点方剂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对治疗各种疾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对方剂学的重点方剂进行总结归纳,以便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方剂学知识。
一、四物汤四物汤是一味温经活血、通络止痛的经典方剂,由当归、川芎、熟地、白芍组成。
主治血虚经络不畅所致的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腹痛等症状。
四物汤具有滋补血气、调经止痛的作用,被广泛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
二、桂枝汤桂枝汤是一味温经解表、扶正宣通的经典方剂,由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组成。
主治表里不和、经气郁滞所致的发热恶寒、头痛体痛等症状。
桂枝汤具有解表散寒、调和营卫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初期风热感冒等疾病。
三、通草四物汤通草四物汤是一味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经典方剂,由当归、川芎、通草、川芍组成。
主治经络瘀阻、气血不畅所致的痛经、闭经、乳房胀痛等症状。
通草四物汤具有行气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痛经、不孕症等疾病。
四、逍遥散逍遥散是一味理气和胃、疏肝解郁的经典方剂,由枳壳、白芍、茯苓、甘草等组成。
主治肝郁气滞所致的胸胁胀满、情绪不宁等症状。
逍遥散具有疏肝理气、和胃开郁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郁证导致的各种疾病。
五、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一味补益脾胃、健脾和胃的经典方剂,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
主治脾胃虚弱所致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四君子汤具有健脾益气、补益中气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疾病。
方剂学重点方剂总结到此结束,通过对上述方剂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方剂的主治疾病、药物组成以及药理作用,对于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学习方剂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深入理解方剂的配伍原则和应用规律,不断提升自己的临床应用能力,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古代中医药方
古代中医药方古代中医药方源远流长,是中医药学的宝贵财富。
这些古方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为千百年来无数患者带来了健康和福祉。
本文将简要介绍几个古代中医药方,探讨其特点和应用。
1. 麻黄汤麻黄汤是古代中国最早使用的中药方剂之一,被誉为古代的万能灵丹。
这个方剂主要由麻黄、桂枝、杏仁和甘草组成。
麻黄具有发散风寒、解表作用,桂枝可以温阳解表,杏仁可以润肺止咳,甘草则起到协调作用。
麻黄汤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寒战、头痛等症状。
它不仅早在2000多年前就被列为治疗感冒的常用方剂,而且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2. 四逆汤四逆汤是古代中医药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方剂之一,由于其可解表邪、散寒邪、温阳气的独特功效而闻名遐迩。
这个方剂主要由干姜、甘草和炙甘草组成,其中干姜是解表的主药,炙甘草则调和各药的作用。
四逆汤适用于体质虚寒、寒邪入侵引发的恶寒、寒热交替等症状。
它在治疗感冒、风寒性头痛等方面有显著疗效。
3. 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古代中医方剂中的典范之一,主要由黄精、茯苓、白术和干姜组成。
它具有补中益气、温脾祛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参苓白术散是中医药学中的经典方剂,不仅在古代得到广泛应用,而且至今仍在临床中常用。
4. 四物汤四物汤被誉为女子之友,是古代中医中常用的调经方。
它由当归、熟地、白芍和川芎组成,具有补血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
这个方剂适用于血虚引起的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等症状。
四物汤在古代已经广泛应用,而且至今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仍具有重要地位。
5. 当归羊肉汤当归羊肉汤是一种有益气血、益肾壮阳的中药汤剂。
它由当归、羊肉、黄耆和淮山组成。
当归具有补血、调经的作用,羊肉可以补肾壮阳,黄耆和淮山则是辅助药材。
这个方剂适用于肾阳虚引起的阳痿、早泄、腰膝酸软等症状。
当归羊肉汤是古代中医药学中应用最广的壮阳方剂之一,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欢迎。
总而言之,古代中医药方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成为一笔宝贵财富。
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25首方剂)
附件(一)桃核承气汤基本信息现代对应情况出处处方、制法及用法药味名称基原及用药部位炮制规格折算剂量用法用量功能主治《伤寒论》(汉•张仲景)桃仁五十个(去皮尖),大黄四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芒硝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
桃仁蔷薇科植物山桃Prunus davidiana(Carr.)Franch.的干燥成熟种子桃仁13.50g上五味,加水1400ml,煮取500ml,去药渣后加入芒硝,再加热至沸腾。
饭前温服100ml,日3次。
【功效】逐瘀泻热。
【主治】下焦蓄血证。
症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甚则烦躁谵语,神志如狂,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大黄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生品55.20g桂枝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生品27.60g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和根茎炒甘草27.60g芒硝硫酸盐类矿物芒硝族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
主含含水硫酸钠(Na2SO4•10H2O)生品27.60g备注 1.据原方中煎煮法“煮取二升半”“温服五合”,可知本方每服量为煎出总量的1/5。
故本方每次的服药量为:桃仁2.70g,大黄11.04g,桂枝5.52g,甘草5.52g,芒硝5.52g。
根据张仲景方剂服药法中“不必尽剂”、随证变化、灵活施用的特点,日服用次数建议1-3次,根据临床实际遵医嘱使用。
上述折算剂量系依汉代度量衡直接折算,若与当今主流用量严重不符,在固定原方比例和每服量的基础上,结合安全性评价结果及临床用药实际确定日服总量。
2.炒甘草建议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中清炒法,“将甘草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炒至微黄”。
古代疗伤的中药药方
古代疗伤的中药药方古代疗伤的中药药方,或者说古代中医治疗创伤的方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
在古代,由于缺乏现代医学的设备和知识,中草药成为了人们治疗创伤和伤病的主要手段。
这些古代疗伤的中药药方经过长期的实践验证,被认为具有较好的疗效。
下面将介绍几种代表性的古代疗伤的中药药方。
首先,我们来谈谈“八正散”。
这是一种由古代医家张仲景创制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创伤后的疼痛、淤血和肿胀等症状。
该方剂由芍药、赤芍、地榆、山栀、莪术、升麻、白术和干姜等中药组成。
这些药材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创伤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其次,我们来说说“白虎加人参汤”。
这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外伤和骨折的古代中药方剂。
方剂由知母、石膏、甘草、生姜、大枣和白芍等中药组成。
这些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镇痛止血的作用,可以帮助伤口愈合,缓解疼痛和肿胀。
另外,我们还可以提到“戊己丸”。
这是一种由古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创制的具有很高疗效的中药方剂。
该方剂由熟地、生地、白芍、丹参、茯苓、泽泻、川芎、阿胶等中药组成。
这些药材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补血生肌的作用,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恢复受伤组织的功能。
最后,我们还可以提到“猪胆汁”。
猪胆汁被古代医家广泛应用于治疗创伤和刀伤,具有较好的消炎、解毒的作用。
根据《伤寒杂病论》的记载,猪胆汁能够帮助伤口的愈合,清除伤口内的病菌,有效地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除了上述几种古代疗伤的中药药方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药方在古代广泛使用。
这些药方通常是由各种草药组成,包括活血化瘀的草药、消肿止痛的草药、清热解毒的草药等。
古代医家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了许多有效的中药药方,为人们治疗创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方法。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提及的药方都是古代的中药药方,虽然经过了长期实践的验证,但其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证明。
此外,中药治疗创伤的效果也与个体差异、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法等因素有关。
汉唐中医方剂:汉唐100个常用处方讲解说明
汉唐中医方剂:汉唐100个常用处方讲解说明我们今天主要是讲述汉唐方剂。
汉唐方剂总共有一百个方剂。
是由汉唐中医倪海厦先生发明的。
倪海厦现在美国,在这个佛罗里达州。
倪海厦先生,也是属于中国的铁杆中医,也是属于纯中医。
他这一个性格,那是特别善于好斗,是与西医去斗。
因为西医把国人害得太厉害。
他本来是台湾人,后来他到美国去发展去。
这并不能说是他脱离华人团体,因为在国内,包括台湾,存在着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况呢?自从清朝之后,中国的国力比较弱,受到国外的挤落,从五四运动以后,引进了德先生赛先生,认为中国古代的一切东西,是阻碍中国发展的,所以就要把中国古代文化全部批判,要向西方学习,学习之后,使中国强盛。
这本身来说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做得有点太绝对,做得太绝对就是把中国古文化全部统统打倒。
同时从五四之后,有些国人有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况呢?有一种自卑,心里的自卑。
自卑的原因,还是在于中国比较的贫穷落后,认为所有的一切,西方的都是好的,中国的是落后的,都是影响科学发展的。
实际上,西方主要是在于科技比较进步,与科学没有关系。
科学讲述的是一个真理。
在科学的指导下发展出来的这个科技,他是一种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直接导致的结果,便是使物质有极大的飞跃进步,而人们享受物质的生活,但是忽略了人在宇宙之中,忽略的是哪一方面呢? 这就是人,是一个精神与肉体的统一体。
物质的发展,实际上也是在唯物论的指导下,物质的发展认为一切都是物质的,包括人的身体都是物质的,这种情况就忽略了人的心理活动。
因为人,毕竟是一个群体生活的动物,是一个社会的人,而中医讲述的就是天地人三才合一,就是叫天人合一,是把人的这一个人神,人的心理活动与人的肉体统一在一起,就是一个身心互动的结果。
人生病在内经里面,讲述的就是由外因,这个外因就是四时不正之气,天之六淫。
也就是说一个伤寒,一个瘟疫,这些都是外因。
第二个就是内因,内因便是人的心理活动,七情六欲所造成的疾病。
第三个就是非内外因,非内外因包括饮食所伤、金创、房劳等等。
中医药方剂大全
中医药方剂大全中医药方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
积淀着中医几千年的临床实践经验,不仅包含了众多的药物组合和使用方法,而且涵盖了很多不同病症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药方剂,希望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参考。
一、四君子汤【组成】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桂枝四味药物组成。
【功效】四君子汤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乏力无力等症状。
【用法用量】通常每次煎药15克至30克,一日2次。
二、逍遥散【组成】逍遥散由芒硝、薄荷、广藿香等药物组成。
【功效】逍遥散主要用于治疗暑湿引起的头晕目眩、口干舌燥等症状。
【用法用量】通常每次服用5克至10克,一日2次。
三、安宫牛黄丸【组成】安宫牛黄丸由人工牛黄、雄黄、珍珠等药物组成。
【功效】安宫牛黄丸可用于治疗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
【用法用量】通常每次服用3粒至6粒,一日2次。
四、清热解毒口服液【组成】清热解毒口服液由黄连、连翘、板蓝根等药物组成。
【功效】清热解毒口服液主要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症状。
【用法用量】通常每次口服10毫升至20毫升,一日3次。
五、六味地黄丸【组成】六味地黄丸由生地、山药、牡丹皮等药物组成。
【功效】六味地黄丸主要用于治疗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
【用法用量】通常每次服用9克至15克,一日2次。
六、当归补血汤【组成】当归补血汤由当归、白芍、熟地等药物组成。
【功效】当归补血汤可用于治疗血虚引起的面色苍白、月经不调等症状。
【用法用量】通常每次煎药15克至30克,一日2次。
总结:以上所介绍的中医药方剂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中医药方剂种类繁多,每一种方剂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和用药规律。
在使用中医药方剂时,要遵循医生的指导,严格控制用量和用药频次。
同时,要了解个体差异和禁忌症,避免过度使用和滥用。
中医药方剂在中医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希望大家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中医药方剂,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中医方剂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将介绍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并对其功效和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1. 温胆汤:温胆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胆虚寒症状,如胆囊寒痛、胆汁淤滞等。
该方剂由黄连、半夏等药物组成,具有温胆祛寒、理气开郁的功效。
2. 茵陈蒿汤:茵陈蒿汤是治疗寒湿痹证的经典方剂,由茵陈、蒿子、生姜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祛寒湿、温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湿痹痛、腰腿冷痛等症状。
3. 四逆散:四逆散是中医经典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寒邪侵袭引起的寒证,如寒疟、寒冷等。
该方剂由附子、干姜等药物组成,具有温阳散寒、驱寒止痛的功效。
4.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是治疗中气不足的经典方剂,由黄耆、白术、党参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适用于中气不足导致的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5.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中医常用的健脾益气方剂,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健脾益气、补养气血的作用,适用于脾气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6. 四逆加人参汤:四逆加人参汤是中医常用的治疗阳气不足的方剂,由附子、干姜、人参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温阳散寒、益气固表的作用,适用于阳气不足导致的畏寒、乏力等症状。
7. 四物汤:四物汤是中医常用的补血方剂,由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补血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血虚导致的月经不调、经痛等症状。
8. 四妙丸:四妙丸是中医常用的消炎止痛方剂,由黄连、黄芩、苦参、半夏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热毒引起的口腔溃疡、痈肿等症状。
9. 温经汤:温经汤是中医治疗寒凝症状的方剂,由艾叶、独活、川芎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凝引起的痛经、闭经等症状。
10. 走湿散:走湿散是中医常用的祛湿方剂,由荆芥、石膏、白附子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祛湿散寒、化痰止咳的作用,适用于湿邪困阻引起的感冒、咳嗽等症状。
古代中药药方
古代中药药方
古代中药药方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千年的实践和积累,形成了丰富的药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中药药方:
1. 十全大补汤:由黄耆、当归、党参、白术、茯苓、白芍、熟地、川芎、阿胶、蜜炙甘草等药物组成,用于治疗虚损、气血不足等症状。
2. 四物汤:由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等药物组成,常用于调经止痛,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问题。
3. 温经汤:由肉桂、生姜、大枣等药物组成,用于治疗寒证引起的经血不畅、痛经等症状。
4. 逍遥散:由茯苓、白芍、甘草等药物组成,用于治疗心脾两虚引起的失眠、心悸等症状。
5. 归脾汤:由当归、白术、茯苓等药物组成,用于治疗脾虚湿滞引起的腹胀、乏力等症状。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古代中药药方,还有很多其他药方用于治疗不同的疾病和症状。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药方的使用应根据病情和体质来确定,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古代名医药方大全
古代名医药方大全古代名医药方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古代名医药方:1.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代医家严用和创立的。
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组成,是补气健脾的代表方。
2.六味地黄丸出自《金匮要略》,是东汉医家张仲景所创,原本是治疗肾阴虚的方剂。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药组成,是滋阴补肾的代表方。
3.左金丸出自《丹溪心法》,是元代医家朱震亨所创,原本是治疗肝火犯胃的方剂。
左金丸:由黄连、吴茱萸两味药组成,是清泻肝火的代表方。
4.八珍丸出自《瑞竹堂经验方》,是宋代医家钱乙所创,原本是治疗气血两虚的方剂。
八珍丸: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八味药组成,是补气养血的代表方。
5.七味白术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是宋代医家钱乙所创,原本是治疗脾胃虚弱、津伤口渴的方剂。
七味白术散: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藿香、葛根、木香七味药组成,是健脾止泻的代表方。
6.香砂六君子汤出自《古今名医方论》,是明代医家张介宾所创,原本是治疗脾胃虚弱、胸痞胀满的方剂。
香砂六君子汤:由四君子汤加香附、砂仁而成,是健脾和胃的代表方。
7.金匮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是东汉医家张仲景所创,原本是治疗肾虚水肿、腰膝酸软的方剂。
金匮肾气丸:由六味地黄丸加桂枝、附子而成,是补肾助阳的代表方。
8.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代医家严用和创立的,原本是治疗肝郁脾虚、胸胁胀痛、食欲不振的方剂。
逍遥散: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生姜、薄荷组成,是疏肝理气的代表方。
9.龙胆泻肝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代医家严用和创立的,原本是治疗肝胆实火上炎、湿热下注的方剂。
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组成,是清泻肝胆实火的代表方。
10.五味消毒饮出自《医宗金鉴》,是清代医家吴谦所创,原本是治疗各种疔毒、痈疮的方剂。
五味消毒饮:由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组成,是清热解毒的代表方。
常用古代中药方剂讲解
返回
第三十一页,共77页。
龙胆泻肝汤
【出处】《医宗金鉴》 【组成】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当归
柴胡 甘草 生地 【用法】水煎服 【功用】泻肝胆经湿热、实火。
【主治】肝胆实火 【方解】详见龙胆泻肝汤方解图
【加减】肝火上炎,目赤口苦者,加菊花、桑叶;咳血
返回
第二十五页,共77页。
银翘散
【出处】《温病条辨》清·吴鞠通著 【组成】银花 连翘 桔梗 薄荷 淡竹叶 甘草
荆芥穗 牛蒡子 淡豆豉 芦根 【用法】水煎数沸,日服4次。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风热表证 【方解】详见银翘散方解图
【加减】口渴加花粉、知母;咽痛加马勃、元参;鼻 出血去芥穗、豆豉,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
【主治】寒饮伏肺
【方解】详见小青龙汤方解图
【加减】郁热者,加石膏。
【运用】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返回
第三十八页,共77页。
理中汤
【出处】《伤寒论》汉·张仲景著
【组成】人参 干姜 炙甘草 白术
【用法】蜜丸;亦为汤剂。 【功用】温中祛寒,健脾补气。
【主治】脾胃虚寒证 【方解】详见理中汤方解图
返回
第二十九页,共77页。
八正散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车前子 瞿麦 扁蓄 滑石 木通 甘草梢 栀子
煨大黄
【用法】共为末,每服6~9克加灯芯草煎服。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下注膀胱。 【方解】详见八正散方解图
【加减】热毒盛者,加银花、野菊花、白花蛇蛇草;
血淋者,加大小蓟、白茅根、旱莲草;石淋者,加
代表方剂: 羚角钩藤汤 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燥湿化痰剂 清化痰热剂 润燥化痰剂 治风化痰剂 温化寒痰剂
代表方剂:
二陈汤 详解
小青龙汤 详解
2020/11/3
15
十、温里剂
温里剂;以温热性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温中祛寒、回阳救
逆作用,用以治疗脾胃虚寒、阴盛阳衰、亡阳欲脱等证的方 剂。
分类:温中祛寒剂 回阳救逆剂
代表方剂:
代表方剂:
白虎汤 详解
龙胆泻肝汤 详解
2020/11/3
10
五、和解剂
和解剂;具有和解、解郁、舒畅、调和等作用,用以治疗
少阳病、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的方剂。
分类: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
代表方剂:
小柴胡汤 详解
逍遥散 详解
2020/11/3
11
六、消导剂
消导剂;以消导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导滞、消痞化积作
6
一、解表剂
解表剂;以辛散清宣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
疹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
分类:辛温解表剂、辛凉解表剂、扶正解表剂。 注意:汗出邪去为度,以防汗过伤正。
煎药宜多浸少煮,以免过煮失效。
代表方剂:
麻黄汤 详解
银翘散 详解
2020/11/3
7
二、祛风剂
祛风剂;以祛风散邪药物或除风湿药物为主组成,具有疏
常用古代中药方剂讲解
四、清热剂 五、和解剂 六、消导剂 七、催吐剂 八、泻下剂 九、化痰止咳剂 十、温里剂 十一、理气剂 十二、理血剂
2020/11/3
下一页 2
十三、补益剂 十四、固涩剂 十五、熄风剂 十六、安神剂 十七、开窍剂 十八、驱虫剂 十九、外用剂
2020/11/3
3
第一节 方剂的基本知识
用以治疗窍闭神昏的方剂。
分类:凉开剂、温开剂。
代表方剂:从略。 安宫牛黄丸 苏合香丸
至宝丹
2020/11/3
23
十八、驱虫剂
驱虫剂;以驱虫药物为主组成,具有驱虫、止痛 、消积等
作用,用以治疗人体寄生虫病的方剂。
代表方剂:从略。 乌梅丸
2020/11/3
24
十九、外用剂
外用剂;以外用为主,通过体表起作用的方剂。
代表方剂:
藿香正气散 详解
茵陈蒿汤
八正散
详解
详解
2020/11/3
9
四、清热剂
清热剂;以寒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
解毒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剂。
分类:清气分热剂、清营凉血剂、清热解毒剂、清热解暑剂 清脏腑热剂、养阴清热剂。
注意:寒凉易败胃气、损伤脾阳,注意病去即止,一般不宜 久用。
以治疗血分病的方剂。
分类:活血祛瘀剂 止血剂
代表方剂:
补阳还五汤 详解
2020/11/3
18
十三、补益剂
补益剂;以补益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作
用,用以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
分类:补气剂、补血剂、补阴剂、补阳剂。
代表方剂:
四君子汤 详解 四物汤 详解
补中益气汤 详解
肾气丸
详解
2020/11/3
19
十四、固涩剂
固涩剂;以收敛固涩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敛汗、固精、止
泻、止带作用,用以治疗气血津液耗散、滑脱的方剂。
分类:敛汗固表剂、涩精止遗剂、涩肠固脱剂、 收敛止带剂。
代表方剂:
金锁固精丸 详解
2020/11/3
20
十五、熄风剂
熄风剂;以平肝熄风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平熄内风作用,
用以治疗肝阳化风、热盛动风、血虚生风等证的方剂。
分类:镇肝熄风剂、凉肝熄风剂、滋阴熄风剂。
代表方剂:
羚角钩藤汤 详解
2020/11/3
21
十六、安神剂
安神剂;以养心安神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安神作用,用以
治疗心神不安等证的方剂。
分类:滋阴养血安神剂、重镇安神剂。
代表方剂:
酸枣仁汤 详解
2020/11/3
22
十七、开窍剂
开窍剂;以芳香开窍药物为主组成,具有通关开窍作用,6
十一、理气剂
理气剂;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舒畅气机、调整脏腑
功能,用以治疗气分病的方剂。
分类:行气剂 降气剂 注意:理气药多辛香温燥,气虚、阴虚、火盛者慎用。
代表方剂:
苏子降气汤 详解
2020/11/3
17
十二、理血剂
理血剂;以理血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调理血分的作用,用
一、方剂的组成及其变化
方剂,是根据病情的需要,在辩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适
当的药物,通过合理的配伍,规定适当的剂量,从而形成的具 有特定针对性的药物组合。
(一)组方原则
君臣佐使
详见表1
(二)组成变化
1. 加减药味
3.调整药量
2.改变配伍 4.变更剂型
2020/11/3
4
二、方剂的剂型
剂型,指方药制剂的形式,主要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性质
的不同而决定。
传统剂型:汤、丸、散、膏、丹、酒、茶、露剂
锭、饼、条、线、熏烟、熏洗、灌肠、坐药剂
新型剂型:针剂、片剂、冲剂、糖浆剂
胶囊、颗粒剂、浸膏、流浸膏
三、治法与方剂
辩证立法 以法统方
八法:指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种治法。
返回本章目录
2020/11/3
5
第二节 常用方剂
2020/11/3
用,用以治疗积滞痞块的方剂。
代表方剂:
保和丸 详解
2020/11/3
12
七、催吐剂
催吐剂;以涌吐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涌吐痰涎、宿食、毒
物作用,用以治疗痰厥、食积、误食毒物的方剂。
注意:本类方剂作用峻猛,易伤正气,故对老年体弱、幼 儿、孕妇、产后均非所宜。
代表方剂:
瓜蒂散 (从略)
2020/11/3
13
散外风或平熄内风作用的方剂。
分类:祛风散邪剂 祛风除湿剂 注意:本类方剂药性多温燥津液不足、阴虚阳亢者慎用。
代表方剂:
川芎茶调散 详解
2020/11/3
8
三、祛湿剂
祛湿剂;以祛湿邪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
浊作用,以治疗湿邪为病的方剂。
分类:芳香化湿剂 苦温燥湿剂 淡渗利湿剂
清热化湿剂 温阳化湿剂
代表方剂:从略。 金黄散
2020/11/3
25
麻黄汤
【出处】《伤寒论》汉·张仲景著
【组成】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用法】水煎服,覆取微汗。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风寒表实证
【方解】详见麻黄汤方解图
【加减】麻黄加术汤 麻杏苡甘汤 【运用】属风寒表实证的感冒、流感、急慢性支气管炎。 【禁忌】表虚有汗、外感风热、体虚、新产、失血者禁用。
八、泻下剂
泻下剂;以泻下药物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肠胃
积滞、荡涤实热作用,用以治疗里实证的方剂。
分类:寒下剂 温下剂 润下剂 注意:老、弱、孕、产慎用或禁用;兼表者,表里双解;
兼虚者,攻补同施;易伤胃气,见效即止。
代表方剂:
大承气汤 详解
2020/11/3
14
九、化痰止咳剂
化痰止咳剂;以祛痰药物为主组成,具有驱除痰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