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马原教材-第四章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教学要点●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关键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不仅发现了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被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而且揭示了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
所有这些,对我们认识资本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作用下,人类社会经过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又经过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同以往其他社会的更替一样,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也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也经历了长期的过程。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
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
”①在封建社会初期,封建生产关系同以铁器工具为特征的比较低下的生产力基本上是适应的。
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增长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封建生产关系便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矛盾,引起了农村自然经济和城市行会组织的瓦解,导致城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其途径有两个: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政治经济学)
价格
价格波 动没有 违背价 值规律
价格波动始终以价值为轴线
商品总价格与总价值相等
价值规律的作用
自发调节资源 和经济活动;
价值 规律的 作用
刺激商品生产者 不断改进技术;
自发地调节社会 收入的分配。
社会经济比例大体平衡
市场 供不 应求 价格 上升 企业 利益 增加
竞争
资源流入 扩大生产 供给增加
(一)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式 (二)
(三)
资本积累
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四)
(五) 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意义 (六)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是生产者 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 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 史过程。
资本原 始积累 的途径
用暴力手段剥 农民的土地 用暴力手段掠 夺货币财富
奴 隶 贸 易
圈动运动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17世纪中期 和18世纪后半期, 英法各国先后进 行了资产阶级革 命,最终建立起 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
最先提出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
马克思
首先,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
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论奠定了 理论基础。 第三,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其它一系列理 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商品的 价值量
劳动 时间 劳动量
体现在 商品中的 抽象劳动量
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马原课件第4章
❖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 商品经济的矛盾
❖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 商品经济的矛盾
❖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形成
❖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 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 ❖ 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 二是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殖民地掠夺。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通过雇佣劳动实现剩 余价值生产的一种生产关系。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两途径:
一是从小商品经济中分化出来; 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资本转化而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指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
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即新兴的资产阶级和 资产阶级化的封建贵族使用暴力,掠夺生产资料,加速封建 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的历史过程。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须具备两条件:一是大批有人身自 由而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二是大批的货币资本。资本原 始积累的过程就是为这两个条件作准备的过程。 ❖ 资本原始积累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即初始 资本的形成过程,所以称作资本的原始积累。
马克思主义原理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
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根本原因 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矛盾,引起了农村 自然经济和产生行会组织的瓦解,导致 城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途径 ⑴ 农村: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
2.一旦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就转化为资本
“在流通中,劳动者和资本家分别以劳动力 的卖者和买者身份发生关系。从表面上看,这种 关系好像是自由、平等的,但当买卖双方一离开 这个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这种自由、平等 的虚伪性就暴露无疑。劳动力的买者摇身一变, 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的卖者则成了他 的工人,尾随于后。前者笑容满面,雄心勃勃; 后者战战兢兢,萎缩不前,就像在市场上卖了自 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 鞣。”
“资本主义社会 的经济结构是从封 建社会和奴隶社会 的经济结构中产生 的,后者的解体使 前者的要素得到解 放。”
——马克思
⑵ 城市:由商人程
“商品贸易,即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是资本产生的前提和起 点。16世纪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发展,揭开了资本现代生活史。”
使用价值
商品
外化
(内在矛盾)
价值
商品生产者
(商品甲)
商品生产者
(商品乙)
交换价值 (价值形式的发展) 货币
(量上的比例) (从量变到质变) (两极矛盾)
“商品流通从物质内容来看,是各种使用价值的交换。如果撇开 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只考察这一过程所造成的经济形式,我们就 会发现,货币是这一过程的最后产物。商品流通的这个最后的产物 就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
大学马克思原理第四章第一二节
第四章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以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产生原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时间:14世纪末15世纪初的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途径: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封建社会末期,手工业和商业构成了城市经济的基础。
封建社会末期,城市里出现了各类手工业行会。
封建行会约束下的小手工业,是建立在私有制和自身劳动基础上的、以交换为目的的简单商品经济。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部分条件较好的作坊主成为最早的工业资本家;多数作坊主则沦为雇佣工人。
手工作坊中的师徒关系逐渐转变为雇佣关系,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形式之一。
表现形式:商人和高利贷者在奴隶社会就已逐渐控制商品生产者作坊主连同其帮工和学徒成了商人或高利贷者的雇佣工人商人或高利贷者成为工业资本家资本的原始积累概念: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表现:(1)社会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资本(2)直接生产者雇佣工人必要性:新航道的开辟,使世界市场迅速扩大,要求商品生茶以更大的规模和更快的速度发展。
条件:新兴资产阶级的暴力手段过程:起始:15c70s,高潮:16c,结束:19c6、重要途径:(1)基础: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①圈地运动②建立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2)重要方式:利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①国外:掠夺殖民地,贩卖黑奴,实行保护关税制度,商业战争②国内:实行国债制度、课税制度、保护关税制度结果:积极: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消极:为殖民地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小结: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是一个充满暴力与罪恶的过程。
残酷的剥削与掠夺不仅针对国外的殖民地,连国内的人民也难逃劫难。
各种血腥、肮脏的剥削在法律制度的掩护下,为新兴资产阶级积累了巨额的货币资本,使资本主义迅猛发展。
马克思第四章4-(1)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二 商 品 的 二 因 素 和 生 产 商 品 的 劳 动 二 重 性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 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 克思也称为有用劳动。
)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 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 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 得到解放。”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 一 资 本 主 义 生 产 关 系 的 产 生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过程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二 商 品 的 二 因 素 和 生 产 商 品 的 劳 动 二 重 性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2)抽象劳动 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 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 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 及其本质 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经 济 基 础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和意识形态
上 层 建 筑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 第一节 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
减少利润 超额利润
)
0
A
社会 必要 劳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转次数。周转次数与周转速度成正比。
2、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就是社会总产 品的实现问题:价值补偿与实物替换。
价值补偿即指如何通过商品出售,将社会总产 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以货币形式回流,用以 补偿在生产中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 获得剩余价值。 实物替换即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 转化为货币以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 以补偿社会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
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15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世
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纪 法
国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的 铁
匠
封建社会初期:与较低生产力
作
基本相适应的以铁器工具为特
坊
征的封建生产关系。
封建社会后期:手工业行会的 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与14、15世纪在 地中海沿岸城市产生的途径。
的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 关系。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特征 资本是一种运动。
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
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G
W
G'
不同的使用价
值相交换
G' = G + G
从表面上看,资本的价值增值和价值规 律是矛盾的,即为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劳动力商品化,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也是解决G--W--G’矛盾的关键。
基本条件
社会分工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特质
的利益主体所有
(二)商品的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 劳动二重性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 使用价值与价值。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其途径有两个: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之后,新兴资产阶级便开始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利用暴力手段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条件。
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新兴资产阶级在国外进行疯狂掠夺的同时,还通过国债制度、课税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加强对国内人民的剥削,积累起巨额货币资本。
这一切,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缩短了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的事实表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上层建筑的彻底变革提出了强烈要求,这就是:在政治上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用资产阶级政权取代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权。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
第四章_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第四章_资本主义⽣产关系的产⽣和资本主义⽣产⽅式的形成第四章资本主义⽣产关系的产⽣和资本主义⽣产⽅式的形成在哲学部分中,我们谈到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重要创新,⽽马克思并没有⽌步于这⼀创新,⽽是充分地将它运⽤到对于现实社会的分析中,也就是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中。
从⽣产⼒的发展,到⽣产关系的变化与反作⽤,是旧的社会形态向新的社会形态过渡的⼀般规律,我们这节课就将讲述资本主义⽣产关系产⽣到资本主义⽣产⽅式形成的历史过程。
4.1 资本主义⽣产关系的产⽣4.1.1 资本主义⽣产的新特征分⼯和⼤机器的⽣产,是资本主义⽣产⽅式的基本特征,这种⽣产⽅式的产⽣是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来的。
在封建社会后期,农业⽣产⼒⽔平不断提⾼会导致什么现象呢?越来越多的⼈会从农业⽣产中解放出来,转移到了⼿⼯业。
不仅如此,由于分⼯的细化,⽣产⼯具的复杂化过程在⼿⼯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使得⼿⼯业从⼩⽣产向⼯⼚⼿⼯业,进⼀步向机器⼤⼯业逐步过渡。
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评价过分⼯。
他给予了很⾼的评价 ——“劳动⽣产⼒上最⼤的增进,以及运⽤劳动时所表现的更⼤的熟练、技巧和判断⼒,似乎都是分⼯的结果。
第⼀,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进;第⼆,由⼀种⼯作转到另⼀种⼯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个⼈能够做许多⼈的⼯作。
”4.1.2 资本主义交换⽅式新特征既然已经有了资本主义⽣产⽅式,那就要提到随之产⽣的商品经济所带来的交换⽅式的变⾰。
商品经济本⾝是⽣产⼒发展的结果,是在⼀定的历史条件下,从其对⽴⾯⾃然经济中过渡⽽来的。
⾃然经济是以分散的、⾃给⾃⾜的家庭⽣产为基础,它⽣产规模狭⼩,社会分⼯低下,以使⽤价值为⽣产⽬的。
我们之所以说⾃然经济是与较低的⽣产⼒⽔平相适应的,是由于在⼈类认识⾃然,改造⾃然能⼒较低的时期,那就是⽣产⼒⽔平较低的时期。
这⼀时期的⽣产的领域是⽐较狭窄的,还不可能形成专门⽣产各种不同产品的⽣产者和经济单位,每个⽣产者和经济单位的产品都是⽐较同质的,因此没有相互交换的必要;另⼀⽅⾯,个别⽣产者和经济单位的⽣产能⼒仅限于维持其⾃⾝的⽣存,没有多余的产品⽤于交换;最后,落后的交通条件和贮存能⼒,使得商品交换的范围是⽐较狭窄的,尤其是对于粮⾷作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 PPT课件
33
资本的周转
34
生产资本的类型
生产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的磨损分为有形磨损和无形磨 损两种类型。 固定资本所占的比重越大,资本周转越 慢,反之,资本周转就越快。
35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不变资本(c)、可变 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部分组成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 方面的交换: 1)第一部类内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 2)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 3)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羊吃人
18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19
20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是价值和剩余价 值的源泉。 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 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这部分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36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商品
使用价值
价值
7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
劳动
抽象劳动
8
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换算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的简单劳动量
9பைடு நூலகம்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图示 10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
社会劳动
11
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简单价值形式 1只羊=2把石斧
扩大价值形式
资本与雇佣劳动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 对规律 社会化生产一般规律及其在资本主义条 件下的特殊表现
16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三、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 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 的原则进行,即等价交换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三、价值规律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通过价格机制、 竞争规律、供求规律的相互作 用来表现的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一 现象,是价值规律在现实经济 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一、商品与价值
比较不同种商品的价值量时, 应将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 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
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区分是 相对的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一、商品与价值
商品价值量的变动规律
劳动生产率是生产者生产 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劳动生产率的表示方法: 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2件/小时 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30分钟/件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一、商品与价值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为:4件/小时 劳动生产率 商品价值 单位商品 (件/小时) 总量(小时) 价值量(小时)
8
4 2
1
1 1
1/8
1/4 1/2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一、商品与价值
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 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 比,与生产商品的劳动 生产率成反比例 。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一、商品与价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 的价值量,关系到每个商品生 产者的命运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一、商品与价值
丙
10 小 时多盈利乙 甲源自8 小 时10 小 时
12 小 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一、商品与价值
丙 乙 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4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 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 表现:一只羊=两把斧子 评价:价值的性质表现及不充分
第二阶段:扩大的价值形式
产生:人类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表现:
两把斧子
20斤粮食
一只羊=
一件上衣 2分黄金
其他商品
1分黄金=
两把斧子 20斤粮食 一只羊 一件上衣 其他商品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以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小商品经济分化而来的;商人和高利贷 2、资本的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机器代替手工劳动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转化资本问题: 1、劳动力:劳动的能力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劳动者是自由人;没有别的商品 3、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本人、家属和培训费用) • 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可以创造新的价值
4、货币转换资本 货币在购买劳动力后不但可以收回成本还可以得到剩余价值——货币转化资本根源分析: • 首先,资本总公式的矛盾(G—W—G`;G`=G+△G) △G不可能产生于流通领域。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1、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自然经济的特点: 第一,建立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基础之上。 第二,劳动产品是为满足自然经济单位内部的需要而生产的 2、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是为他人进行生产的一种交换经济。 (1)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以交换为目的 (2)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历史条件: • 社会分工的出现 •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PowerPoint Presentation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 (一)资本与雇佣劳动制度
• (二)劳动力商品 • (三)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 • (四)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 资本家不把剩余价值全都作为消费基金消费掉, 而是拿出一部分用于积累,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 重复进行。
• 2. 资本积累
• 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 去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 (三)剩余价值的分割
• 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 当资本家把剩余价值不再看作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是看作 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
• (五)资本的周转
• 1. 资本周转速度
• 资本周转的快慢程度,可以用周转时间或周转次数来计量。
• 2.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 根据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流通和周转方式上的不同
• 3. 固定资本的磨损: 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 • 4.生产资本结构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
• (1)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比例。 • (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
• • • • • • •
•
(一)资本与雇佣劳动制度 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简单商品流通公式 :W-G-W 资本流通公式:G-W-Gˊ (Gˊ=G+⊿G ) 问:增值产生在哪里? 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到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 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它的使用能够创造价值,而且 能够创造比这种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的商 品就是劳动力。
马克思原理 资本主义形成基本历史过程
2、资本原始积累
(1)资本原始积累的含义:生产者与 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 于少数人
(2)时间:资本原始积累从15世纪后 30年,经过16世纪高潮,一直延续到 19世纪初才结束。
(3)途径:一是用暴力剥夺农民土地; 二是用暴力掠夺货币财富。167页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 发展,资本主义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 础的形成。
(2)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 学的基石。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 的发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3)剩余价值理论也揭示了商品经济 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也对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指导意义。
三、追求剩余价值的结果,就是资本 积累增长和社会财富两极分化,这在 政治经济学上就叫做资本有机构成的 不断提高,以及c与v的比值不断增高。 它表现为工人生活水平下降和失业增 加,即相对人口过剩;而另一方面社 会生产不断社会化,规模不断扩大。
劳动力成为商品,它的价值量也同样 是由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它由三部分的内容构成:(170页)
第一、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须的生活 资料的价值
第二、劳动者抚养子女、养家糊口、补充 劳动力的支出
第三、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3、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它创造价值的 能力,即劳动本身。
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1)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是与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相适应而发展起来的。它拥有 一系列的民主思想,并在这种思想指 导下建立起资本主义民主制国家,实 行选举、出版、结社、游行示威和自 由迁徙的自由。
(2)资本主义法制
宪法是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制度的核心。 它建立在四个基本原则上:私有制原则; “主权在民”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人 权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在哲学部分中,我们谈到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重要创新,而马克思并没有止步于这一创新,而是充分地将它运用到对于现实社会的分析中,也就是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中。
从生产力的发展,到生产关系的变化与反作用,是旧的社会形态向新的社会形态过渡的一般规律,我们这节课就将讲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历史过程。
4.1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4.1.1 资本主义生产的新特征分工和大机器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这种生产方式的产生是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而来的。
在封建社会后期,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会导致什么现象呢?越来越多的人会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转移到了手工业。
不仅如此,由于分工的细化,生产工具的复杂化过程在手工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使得手工业从小生产向工厂手工业,进一步向机器大工业逐步过渡。
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评价过分工。
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4.1.2 资本主义交换方式新特征既然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那就要提到随之产生的商品经济所带来的交换方式的变革。
商品经济本身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从其对立面自然经济中过渡而来的。
自然经济是以分散的、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它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分工低下,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
我们之所以说自然经济是与较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是由于在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较低的时期,那就是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生产的领域是比较狭窄的,还不可能形成专门生产各种不同产品的生产者和经济单位,每个生产者和经济单位的产品都是比较同质的,因此没有相互交换的必要;另一方面,个别生产者和经济单位的生产能力仅限于维持其自身的生存,没有多余的产品用于交换;最后,落后的交通条件和贮存能力,使得商品交换的范围是比较狭窄的,尤其是对于粮食作物而言。
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商品经济。
那么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私有制是商品经济出现的必要条件。
私有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私人占有,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的产品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就只能进行交换。
私有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在彼此发生经济联系和相互交换产品时,要求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因此劳动产品必然采取商品的形式。
其实私有制在原始社会末期便产生了,因此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均不同程度上有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存在。
随着时间发展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规模也表现出螺旋上升的趋势,但在这两种社会形态中,商品生产始终不是生产的主要形式,因此还不能认为已经形成了商品经济。
4.1.3 商品经济的形成之前我们已经提到了商品经济,而自然经济的瓦解和商品经济的形成不仅是新的生产方式,更是先进的生产力发展产生的结果;同时也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越来越便利的交通条件、新航路的开拓、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使得商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对于手工业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反过来又促进了手工业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加速形成。
《共产党宣言》中写道,“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
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
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1”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最初在手工业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因为手工业者必须用手工业品与农业品交换,来获得粮食;但商品经济的不断扩展使得农业产品也开始了商品化,一些农业生产者的大部分农业产品不再用于自己的消费,而是投入到市场之中,这一特征在大规模土地的所有者身上更易体现。
自给自足的农村小农经济成为了生产力发展的束缚,在城市中,也有生产力发展的束缚,就是封建行会制度。
行会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排斥竞争的规定,例如每个手工业者都必须加入一个行会,并严格遵循行会的相关条例。
而在行会内部,不允许使用超出惯例的任何工具和方法进行劳动,禁止会员削价销售,防止在出售价格上的竞争,这些规定既阻挠着先进生产力的产生和扩散,又与商品经济背道而驰。
4.1.4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在上一小节我们探讨了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而它们的变革带来了生产关系的变革,雇佣劳动开始出现。
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一文中谈到,在奴隶社会,奴隶连同其身体全部属于奴隶主,在奴隶主与奴隶之间不存在劳动力的买卖关系。
在奴隶劳动中,有一部分是再生产他自己的生活资料的必要劳动,但从表面看来,好像全部劳动都是无偿的。
到了封建社会,情况发生了一些转变,农奴为自己的劳动和为地主的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明显分开的,农奴需要在每一年的特定的一段时间里,到地主的公共的土地上耕作,或者为地主服徭役。
总之,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这种统治阶级对于被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都是十分明显的,非经济形式的。
但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这种压迫和剥削则变得隐蔽起来。
雇佣工人具有两个自由的特点,一方面是他不占有任何的生产资料,自由到一无所有;另一方面是他可以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既不像奴隶一样连身体的支配权力都没有,也不像农奴一样被牢牢束缚在小块的土地上。
雇佣工人向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并获得工资报酬,这种买卖看似是平等的,在剩余价值理论产生之前,这种表面看似平等的不平等交易始终未得到揭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
早在一些手工工场主开始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时,资本主义萌芽就逐渐产生了。
资本主义萌芽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产生,小商品经济中的分化是其中之一,尽管行会制度力图阻挠更加先进的生产方式的产生与扩散,但新的生产方式一旦产生就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一部分敢于挑战旧的行会制度,并采用新的生产方式的生产者得以以更加低廉的成本生产商品,并以更加低廉的生产价格出售它们。
在这样的情况下,尽管行会组织仍努力维持着他们的垄断市场,但也不能改变其走向瓦解的命运。
商品交换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不断扩散,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产者经济实力显著提高,它们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添置或改良设备,细化分工,增加雇佣人数,延长劳动时间,逐渐富裕起来并成为最早的工业资本家。
而大部分的小生产者则逐步没落,连同其帮工和学徒一起沦为雇佣工人。
4.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4.2.1 原始积累“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2”。
事实上,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产生的重要一环,这给予了资产阶级强大的经济支配权,使他们能够在与地主阶级的斗争中不断取得上风,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推进更加不可阻挡。
所谓原始积累,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生产资料迅速向少数人手中集中的历史过程。
在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开始于15世纪后30年,经过16世纪的高潮,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才告结束。
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
但是,为什么说这一现象在英国表现得尤为明显呢?这是因为在英国,地理大发现以后,由于欧洲市场扩大了对于羊毛的需求,羊毛价格迅速上升,养羊比经营农作物更为有利,这就促进了资本家和封建贵族通过各种手段把大片农民私有土地围圈起来占为己有,改作养羊的牧场。
农民则变为一无所有的流浪者,为生活所迫最终部的不到资本家开设的工厂中出卖劳动力。
英国政府甚至制定严酷的刑罚,惩戒那些长时间流浪而不愿意或找不到工作的人,迫使劳动力市场迅速膨胀起来,为资本家不断压低工人的工资创造条件,这些都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的有利因素。
除了暴力剥夺农民土地,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个重要方式。
自15世纪末开始,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家的新兴资产阶级,通过武力征服海外殖民地,屠杀当地居民,抢劫金银财宝,大批贩卖黑人,实行保护关税制度,进行商业战争等,掠夺了大量财富,大大加速了货币资本的积累。
这样残酷的殖民史,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3”4.2.2 资产阶级革命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之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正式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是通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97页。
过资产阶级政权的取得确立的。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不断扩张,使得资产阶级有能力而且有必要对上层建筑的彻底变革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这个要求就是:在政治上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用资产阶级的政权取代封建地主阶级的掌权。
不过,资产阶级的革命方式是具有多样性的。
在英国,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
这场革命未有流血,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
君主立宪制政体即起源于这次光荣革命。
在法国,1789-‐1830年间,法国的政治体制发生了史诗性的转变: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绝对君主制与封建制度在三年内土崩瓦解,过去的封建、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激进的左翼政治团体、平民和农村中的农民的冲击,传统君主制的阶层观念、贵族以及天主教会硬生生地被自由、平等、博爱等新原则推翻。
整个欧洲的皇室因而心生恐惧,便在1814年发起反法讨伐,并成功恢复旧君主制,但很多重大的改革已经成为永久性的变动。
所以造成了革命的支持者与敌人之间,长达往后两百年的政治上的对立。
在美国,由于英国对殖民地的剥削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对抗英国的经济政策,导致了北美人民的抗争。
始于1775年4月的莱克星顿枪声,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托马斯·杰斐逊执笔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
经过北美人民的艰苦抗争,终于在1783年迫使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民主体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拉丁美洲和法国大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
但不同的革命形式背后的实质,都是资产阶级对于封建地主阶级或外国殖民者之间的冲突。
通过17、18世纪欧洲和美国的广泛的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的政权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