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 第四章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 第四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47b59375727a5e9856a613a.png)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产生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14世纪末在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其途径:商人、高利贷资本;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小商品经济封建社会的手工业行会在小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作用下两极分化,手工作坊的师徒关系逐渐转变为雇佣关系;商人的包买商控制了市场和高利贷资本提供资金原料等,使手工作坊丧失独立生产者地位转变为雇佣劳动力;(二)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的原始积累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主要途径:(1)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2)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需要的基本条件:一是大批丧失生产资料的自由人;二是大量货币财富集中少数人手中;(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经过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通过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最终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二)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三)价值量和价值规律(四)价值形式与货币的起源(五)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自己或本经济单位的需要、不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与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与较低的生产发展水平相适应1、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A、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基本特征B、社会分工(前提条件)和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根本条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社会分工是指将满足人们需要的社会经济活动划分为独立不同的部门和行业。
三次社会大分工:1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2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3商人的出现C、社会化生产——物质基础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简单商品经济阶段(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直至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处于次要地位,市场发育程度低,商品交换还未成为社会的重要经济活动,市场配置资源只是局部现象。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https://img.taocdn.com/s3/m/8c70507a4b35eefdc9d33304.png)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专题七“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教学目的]通过本专题内容的学习,认识资本的本质,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积累的作用及后果。
[教学重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与本质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资本积累[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采取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绝大多数的人们说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时候几乎都爱引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一句话“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然而,少有人知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也曾说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思在两部着作中对资本主义的不同描述抑或是一种认识上的自相矛盾还是其实都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一种正确分析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的形成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在马克思描述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图景中“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增长特别是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封建生产关系变越来越成为生产力的发展障碍。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引起了农村自然经济和城市行会组织的瓦解,导致城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14世纪末15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其途径有两个:一个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而来,二十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来(反映这个时期地中海地区商业活动以及商人与高利贷者本性的文学着作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商品生产者手握有大量的资本,即大量的货币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愿意并有可能购买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来经营资本主义企业,第二,有大量的劳动者失去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他们除了身上的劳动力外,一无所有无产者)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成为被雇佣的工人。
《资本论》理论体系和主要内容
![《资本论》理论体系和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7d9abf4227916888486d7eb.png)
《资本论》的理论系统和主要内容概要:《资本论》科学地说了然雇用劳动与资本制度的社会经济构造、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向。
第一卷主要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指出这一过程的本质是资本家盘剥雇用工人的节余价值。
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定致使资本主义社会的消亡和新社会的产生;第二卷论述了单个资本和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本矛盾必定致使社会重生产实现条件不停被损坏,惹起经济危机的周期性迸发;第三卷研究了节余价值的分派理论,从而揭露了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构造。
马克思在《资本论》三卷本中经过对资本运动过程的研究,揭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运动规律。
对资本运动的研究,马克思采纳由抽象上涨到详细的方法,分别对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经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睁开论述。
《资本论》是对雇用劳动与资本制度的实证研究。
它第一论述了整体研究的解析基础:劳动价值理论。
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说了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是节余价值生产和资本对节余价值的据有,展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构造,说了然资本主义经济不行战胜的内在矛盾和经济危机,揭露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限制性和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必定性。
一、第一卷的主要内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与发展趋向《资本论》第一卷研究的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即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它是指在一致的生产过程和流经过程中抽象出来的生产过程。
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第一卷中,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自己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观察时呈现的各样现象,而撇开了这个过程以外的各样状况惹起的全部次要影响”。
而资本的生产过程本质是资本家盘剥雇用工人的节余价值,所以资本的生产过程的中心是节余价值生产。
1、解析基础:价值理论价值观点是马克思解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范围,劳动价值理论是这一解析的基础理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科学地说了然作为资本主义财产形式的商品的社会实体是生产商品所耗资的劳动,从而为解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财产生产、分派和社会构造确立了科学的基础。
马克思
![马克思](https://img.taocdn.com/s3/m/336f296e767f5acfa1c7cd9c.png)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节选)学习导读《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它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为我们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写作背景《资本论》的写作和问世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实践的产物。
马克思研究写作《资本论》,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和历史趋势,为新世界观提供科学的根据。
1842—1843年,马克思在担任《莱茵报》主编期间,遇到要对物质利益问题和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潮发表意见的“难事”。
在研究这些“难事”的过程中,马克思逐步认识到,国家和法的实质,根源于社会的物质关系或生产关系,因此,“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之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于是,1843年10月起,马克思开始系统研究政治经济学,着手创建旨在“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资本论》的诞生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19世纪30—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德等欧洲主要国家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
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开始充分暴露出来,并导致了1825年开始出现的周期性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及其基本矛盾的激化,为科学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提供了客观条件。
以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的思想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政治经济学。
古典政治经济学将研究从流通领域深入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部联系。
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它把资本主义当作自然和永恒的社会制度,因此不可能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古典政治经济学虽然没能真正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却为马克思创作《资本论》提供了思想材料。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https://img.taocdn.com/s3/m/cbffaa37915f804d2b16c158.png)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资本流通形式与商品流通形式的区别。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条件。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
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
剩余价值率。
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超额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
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借贷资本和利息。
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股份资本和股息。
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土地价格。
2.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
生产集中和私人垄断的形成。
垄断成为资本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
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垄断利润。
垄断价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双重作用。
3.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要点讲解: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
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者沦为工人,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前提条件。
1、资本的概念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和一般表现形式,但货币并不就是资本,货币与资本的区别从静止状态看,是无法区分的,即从货币本身,无法判断它是不是资本,要想判断,必须从运动的过程看,即从货币流通与资本流通来看,才可以判断两者的区别。
资本包含以下含义:(1)、资本是可以表现为各种形式的价值。
可以是物,可以是货币,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但必须有价值。
(2)、资本是能够带来价值增殖的价值。
资本具有增殖的能力是资本最根本的特征。
(3)、必须是在运行中不断增殖的价值。
准备增殖的最终源泉是劳动。
对资本的本质必须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来理解:从自然属性看,资本是一个属于商品经济的特有范畴,是通过在连续不断的运动中占有和支配剩余劳动,以取得价值增殖的价值,它属于社会生产经营不可缺少的要素,资本本身不反映社会关系;从社会属性看,资本与一定社会制度及生产资料所有制相联系,就必然反映该社会的本质特征,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反映,是一种历史的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原理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马克思主义原理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https://img.taocdn.com/s3/m/d1577678ad02de80d4d84043.png)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
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根本原因 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矛盾,引起了农村 自然经济和产生行会组织的瓦解,导致 城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途径 ⑴ 农村: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
2.一旦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就转化为资本
“在流通中,劳动者和资本家分别以劳动力 的卖者和买者身份发生关系。从表面上看,这种 关系好像是自由、平等的,但当买卖双方一离开 这个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这种自由、平等 的虚伪性就暴露无疑。劳动力的买者摇身一变, 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的卖者则成了他 的工人,尾随于后。前者笑容满面,雄心勃勃; 后者战战兢兢,萎缩不前,就像在市场上卖了自 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 鞣。”
“资本主义社会 的经济结构是从封 建社会和奴隶社会 的经济结构中产生 的,后者的解体使 前者的要素得到解 放。”
——马克思
⑵ 城市:由商人程
“商品贸易,即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是资本产生的前提和起 点。16世纪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发展,揭开了资本现代生活史。”
使用价值
商品
外化
(内在矛盾)
价值
商品生产者
(商品甲)
商品生产者
(商品乙)
交换价值 (价值形式的发展) 货币
(量上的比例) (从量变到质变) (两极矛盾)
“商品流通从物质内容来看,是各种使用价值的交换。如果撇开 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只考察这一过程所造成的经济形式,我们就 会发现,货币是这一过程的最后产物。商品流通的这个最后的产物 就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
马克思原理-资本主义的形成与本质
![马克思原理-资本主义的形成与本质](https://img.taocdn.com/s3/m/aa26398152ea551810a687c2.png)
(3)一般价值形式 在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中,逐渐从商品世
界中分离出一种在交换中经常出现并为大家 所乐意接受的商品,作为一切商品的共同等 价形式。如: 1件上衣
10磅茶叶 = 20米麻布 40磅咖啡 10斤小麦 ......
人们在进行商品交换时,任何商品只要先换 成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例如麻布,就能 用这种商品作为媒介去换回自己所需要的任 何商品。这样,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 现在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一种商品上。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2、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
劳动
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
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它们在时间上 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 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另一方面,具 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 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 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②决定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交换
体现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每个生产者的劳动本身是私人劳动,而私人 劳动要转化为社会劳动,就必须用自己的产 品去同别人的产品相交换。在此,交换是解 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唯一途径。
③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商品的售卖过程,是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
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肯定就没有 价值;一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若不 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以区分 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 劳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 抽象劳动: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 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区别
![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17ae454d7e21af45b207a80a.png)
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区别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当今世界上两种主要的社会体制。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为社会主义的建立创造更加良好的物质条件。
而当今资本主义正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西化,妄图将社会主义扼杀于襁褓之中。
那么究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有何不同,他们的生产关系又有何本质上的区别呢?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是区别不同生产关系类型的主要标志。
在一个社会形态中,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可能是单一的,而是以一种所有制占统治地位,同时并存着其他所有制形式,居于统治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决定该社会经济形态的性质。
要了解他们的本质区别我们必须先对其进行认识和了解。
首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运行的前提条件。
劳动者拥有劳动力所有权与丧失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条件。
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在于它的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使用过程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剩余价值被资本所有者占有。
依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生产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
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商业利润、利息、银行利润、地租等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土地,资金,生产技术等生产资料掌握在占人口绝对小比例的资本家手中。
他们凭借所掌握的生产资料雇佣社会上的自由劳动力进行生产。
他们进行生产的资本流通公式为g-w-g·(g·既是资本家们追求的剩余价值)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探索、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
![探索、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https://img.taocdn.com/s3/m/5882adc89b89680203d8254e.png)
探索、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什么是资本主义?关键在于如何定义资本主义,所以要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经济和政治的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私人占有,是资本主义最本质的属性,通过对商品经济的分析,从而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形成的历史过程。
再通过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分析来更加深入的阐述资本主义的内涵。
一、什么是资本主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有两种理解。
一种定义是从生产技术的角度定义的。
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完全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另一种定义,即从社会的基本生产关系来定义资本主义的。
大体来说,如果一个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的生产关系是资本家与自由雇工的关系,则是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英语:Capitalism),亦称自由市场经济或者自由企业经济,其特色是私人拥有资本财产(生产资料),且投资活动是由个人决策左右,而非由国家所控制,经济行为则以寻求利润为目标。
借着雇佣或劳动的手段以生产资料创造利润。
商品和服务借由货币在自由市场里流通。
投资的决定由私人进行,生产和销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业控制并互相竞争。
一般普遍认为资本主义在西方世界的封建制度崩坏之后成为了最主要的经济模式。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一)私人占有制度依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
实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私人占有,是资本主义最本质的属性,也是资本主义的根本所在。
失去了私有制度的支撑,资本主义的根基就会发生动摇,资本主义的大厦就会倾倒。
因而,资产阶级从来就视私有制度为生命,视私有制为一切。
(二)两极分化依然严重存在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
马克思早在100多年前就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经过斗争,虽然可以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财产多一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题型练习(答案)汇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题型练习(答案)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f955ca2f61fb7360b4c65ac.png)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题型练习(2010)导论部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是()A.劳动价值论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重商主义经济学D.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 D.分工协作关系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 )A、资本家剥削工人阶级的秘密B、商品经济产生的必然性C、经济规律D、剩余价值规律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项目中属于劳动对象的有()A. 开采中的石油B. 冶炼用的矿石C. 纺纱用的棉花D. 生产用的厂房E. 采伐用的原始森林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渗透到生产力的诸要素中促使其变化和发展,具体体现在()A.它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B.它能改进和变革工艺过程C.它能改变劳动创造财富的规律D.它能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E.它能革新或创造新的生产工具三、思考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P8)2.什么是经济规律?怎样认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P12-13)第一章商品和货币一、单项选择题1、相等体积的黄金和木快,黄金的价值大于木快,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黄金的使用价值大B、生产黄金的劳动耗费大C、黄金的重量大D、黄金可以充当货币2、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句话说明( )A.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B.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C. 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D.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3. 实行“按质论价、优质优价”的价格政策表明( )A. 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取决于其价值量B. 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其使用价值量C. 商品的价值和价格与其使用价值无关D. 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4、“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https://img.taocdn.com/s3/m/5cf9a1932e3f5727a4e962aa.png)
转次数。周转次数与周转速度成正比。
2、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就是社会总产 品的实现问题:价值补偿与实物替换。
价值补偿即指如何通过商品出售,将社会总产 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以货币形式回流,用以 补偿在生产中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 获得剩余价值。 实物替换即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 转化为货币以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 以补偿社会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
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15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世
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纪 法
国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的 铁
匠
封建社会初期:与较低生产力
作
基本相适应的以铁器工具为特
坊
征的封建生产关系。
封建社会后期:手工业行会的 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与14、15世纪在 地中海沿岸城市产生的途径。
的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 关系。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特征 资本是一种运动。
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
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G
W
G'
不同的使用价
值相交换
G' = G + G
从表面上看,资本的价值增值和价值规 律是矛盾的,即为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劳动力商品化,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也是解决G--W--G’矛盾的关键。
基本条件
社会分工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特质
的利益主体所有
(二)商品的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 劳动二重性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 使用价值与价值。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https://img.taocdn.com/s3/m/8fe2498bd4d8d15abe234eee.png)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4世纪末15世纪初)推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1.小商品经济分化产生出资本的萌芽2.由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形成资本的萌芽资本的原始积累定义: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过程。
表现:1.产生大批丧失生产资料的自由人2.大量货币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途径:1.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英国圈地运动)2.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武力征服海外殖民地,掠夺金银财宝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经过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欧美许多国家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最终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所谓的商品是指用来交换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产生的历史条件:1.社会分工的出现。
(体现生产力的水平)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涉及到生产关系)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其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使用价值是物质财富源于人的具体劳动和生产资料;价值是抽象财富,源于人的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有用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关系: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 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商品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d1bb7d61a26925c52cc5bf24.png)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 典经济学的合理成分 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 经济学的合理成分
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
价值的表现 形式
交换价值的 基础或内容
价
值
我需要斧子,用 我的羊和你的斧子 交换吧?
我需要羊,用 我的斧子和你的 羊交换吧!
生产者的劳动 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 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商品
具有使用价值 是劳动产品 用来交换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对立统一
创造中的作用的认识
4.深化对创造价值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1.丰富和发展劳动值理论
研究和认识 的出发点变 了
研究和认识 的经济环境 变了
研究和认识 的生产力基 础变了
2.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研究和认识 A.拓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
使用价值
本质: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
价 值 尺 度
流 通 手 段
贮 藏 手 段
支 付 手 段
世 界 货 币
商品
使用价值 商 品 价值 商品
商品
“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货币
(五)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 品 经 济 产 生 条 件
社会 分工
社会总劳动的 一部分
社会劳动
矛 盾
4.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区别
![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7d7ddd4d192e45361066f5cf.png)
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区别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区别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当今世界上两种主要的社会体制。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为社会主义的建立创造更加良好的物质条件。
而当今资本主义正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西化,妄图将社会主义扼杀于襁褓之中。
那么究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有何不同,他们的生产关系又有何本质上的区别呢?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是区别不同生产关系类型的主要标志。
在一个社会形态中,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可能是单一的,而是以一种所有制占统治地位,同时并存着其他所有制形式,居于统治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决定该社会经济形态的性质。
要了解他们的本质区别我们必须先对其进行认识和了解。
首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运行的前提条件。
劳动者拥有劳动力所有权与丧失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条件。
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在于它的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使用过程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剩余价值被资本所有者占有。
依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生产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
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商业利润、利息、银行利润、地租等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土地,资金,生产技术等生产资料掌握在占人口绝对小比例的资本家手中。
他们凭借所掌握的生产资料雇佣社会上的自由劳动力进行生产。
他们进行生产的资本流通公式为g-w-g·(g·既是资本家们追求的剩余价值)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4、5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4、5章)](https://img.taocdn.com/s3/m/b75e0e056c175f0e7cd137e2.png)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的形成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14世纪末和15世纪初地中海沿岸,途径有两个:1、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2、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来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资本原始积累的两个途径:1、暴力剥夺农民土地;2、暴力掠夺货币财富(利用国家政权进行殖民掠夺)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历史条件:第一,社会分工;第二,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这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决定性条件)商品——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劳动的二重性——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一般的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1、统一性表现在二者是同一劳动过程中的两个方面;2、具体劳动反映人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反映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首先,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
两者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无价值,自然也就成不了商品;而价值是使用价值进行量的比较的基础,离开价值的使用价值也不成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它不是劳动产品。
其次,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对立的。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指同一个商品对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不可能兼得,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而要获取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
这就是说,对于一个商品生产者或购买者来说他不可能既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价值,两者只能取其一。
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它的本质就是在商品交换中的一般等价物,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大基本职能。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https://img.taocdn.com/s3/m/84167367915f804d2a16c126.png)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其途径有两个: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之后,新兴资产阶级便开始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利用暴力手段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条件。
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新兴资产阶级在国外进行疯狂掠夺的同时,还通过国债制度、课税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加强对国内人民的剥削,积累起巨额货币资本。
这一切,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缩短了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的事实表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上层建筑的彻底变革提出了强烈要求,这就是:在政治上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用资产阶级政权取代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权。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
考研政治知识点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考研政治知识点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https://img.taocdn.com/s3/m/bf3c390343323968011c92f8.png)
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二、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1.商品经济及商品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 者
商品: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 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 削程度。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
价值的差额。
2.资本积累
加快资本周转速度,一是缩短资本周转时间,二是加快流动资本周转速度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两个基本理论: 一是两大部类,第一大部类是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第二大部类是生产生活 资料的部类;二是社会总产品上从价值上分为 C+V+M 三部分
4.资本主义工资与利润
2.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 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坐交换的原则进行。
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3.货币
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考研政治知识点: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此知识点包含四方面的内容:资本主义的形成、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 经济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本质、资本主义政治本质
一、 资本主义的形成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什么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85cff54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1d.png)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什么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
2、生产关系的定义: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相互结成的社会关系。
3、生产关系包含三方面内容:
(1)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也就是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归谁所有,归谁支配;
(2)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3)由以上两方面决定的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
在这三方面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绝不是资本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绝不是资本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c4baa82658fb770bf78a55f3.pn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绝不是资本主义经常听到有人讲起,现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资本主义,说是“挂着羊肉卖狗肉”,对于这样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否定的。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有别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也不同于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而是依据中国国情确立的社会主义模式。
虽然我们也把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市场加入进来,搞市场经济,但是我们的本质还是社会主义。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她们之间的不同。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质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但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
我们的公有制为主导,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占多数的概念,而是一个总体经济控制的涵义。
不能简单地依据公有制经济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多少来判断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性质。
而公有制为主体,也并不否定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
在分配方式方面,当代资本主义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也作了一系列调整,如实行了福利政策、用税收调节收入再分配,但这些并没有改变按资本多少进行分配的实质和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社会福利支出不过是工人阶级劳动力总价值一部分的转化形式。
而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出现了国有经济、合作经济、职工股份所有制经济等新的经济形式,但这些并没有构成资本主义经济的主体,它的经济基础仍然是私人占有制,当代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矛盾依然存在。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
综上所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
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上是不同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有许多共同点,基本的共同点是现代商品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4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4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https://img.taocdn.com/s3/m/62caebd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4.png)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 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 表现:一只羊=两把斧子 评价:价值的性质表现及不充分
第二阶段:扩大的价值形式
产生:人类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表现:
两把斧子
20斤粮食
一只羊=
一件上衣 2分黄金
其他商品
1分黄金=
两把斧子 20斤粮食 一只羊 一件上衣 其他商品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以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小商品经济分化而来的;商人和高利贷 2、资本的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机器代替手工劳动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转化资本问题: 1、劳动力:劳动的能力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劳动者是自由人;没有别的商品 3、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本人、家属和培训费用) • 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可以创造新的价值
4、货币转换资本 货币在购买劳动力后不但可以收回成本还可以得到剩余价值——货币转化资本根源分析: • 首先,资本总公式的矛盾(G—W—G`;G`=G+△G) △G不可能产生于流通领域。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1、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自然经济的特点: 第一,建立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基础之上。 第二,劳动产品是为满足自然经济单位内部的需要而生产的 2、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是为他人进行生产的一种交换经济。 (1)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以交换为目的 (2)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历史条件: • 社会分工的出现 •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七“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教学目的]通过本专题内容的学习,认识资本的本质,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积累的作用及后果。
[教学重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与本质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资本积累[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采取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绝大多数的人们说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时候几乎都爱引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一句话“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然而,少有人知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也曾说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思在两部著作中对资本主义的不同描述抑或是一种认识上的自相矛盾?还是其实都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一种正确分析?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的形成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在马克思描述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图景中“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增长特别是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封建生产关系变越来越成为生产力的发展障碍。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引起了农村自然经济和城市行会组织的瓦解,导致城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14世纪末15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其途径有两个:一个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而来,二十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来(反映这个时期地中海地区商业活动以及商人与高利贷者本性的文学著作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商品生产者手握有大量的资本,即大量的货币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愿意并有可能购买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来经营资本主义企业,第二,有大量的劳动者失去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他们除了身上的劳动力外,一无所有无产者)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成为被雇佣的工人。
这两个条件,最初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形成的。
其主要途径如下: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
主要是城市小商品生产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现两极分化一部分赚钱发财,开始雇工生产,变成资本家,一部分赔钱破产,沦为无产者。
与此同时传统的的手工业者行会制度逐渐瓦解,多数作坊主在破产后最终同其帮工和学徒一起沦为雇工,以前手工作坊中的师徒关系逐渐转变为雇佣关系。
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虽然商人和高利贷者早在奴隶社会就已有之,但到了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财富大量积聚并渐渐地控制了小商品生产者,当小生产者逐渐沦为商人或高利贷者的债务人,乃至无力还债成为其雇工,而此时,商人则逐摆脱单纯的商人身份摇身一变成为工业资本家。
2、资本的原始积累但是,不难发现,这样的资本主义发展方式无论是在速度上还是在幅度上都是比较缓慢的,“无论如何也不能适应15世纪末各种大发现所造成的新的世界市场的贸易需要。
15世纪末美洲和通往印度航道的新发现,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要求商品生产以更大的规模和更快的速度发展,,这一任务只能靠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来实现。
于是,新兴资产阶级们为了加速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采用暴力的手段来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条件,这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
所谓的资本的原始积累,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正如马克思所说:“创造资本关系的过程,只能是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条件的所有权分离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
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因为它形成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的前史。
”资本的原始积累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发点。
在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始于15s世纪的后30年,经过16世纪达到高潮,并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才结束。
资本原始积累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用暴力掠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
它导致了席卷欧洲的圈地运动与“羊吃人”景象。
其中,在英国表现的最为典型。
英国的圈地运动从15世纪70年代一直延续18世纪末。
欧洲大陆的圈地运动主要发生在18、19世纪。
资本家和封建贵族通过各种手段把大片农民的私有土地围圈起来据为己有,改作养羊的牧场。
“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一方面使地主贵族牟取到巨额利润,变成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另一方面导致大批农民被赶出家园,沦为两手空空的流浪者。
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重要方式。
其主要形式是奴隶贸易。
15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西方国家为了向美洲殖民地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从非洲掳走大批黑人作远程贩卖,这就是血腥的非洲奴隶贸易。
“大西洋奴隶贸易”延续4个世纪之久,给非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是黑非洲历史上一段最黑暗的时期。
奴隶贸易为西欧资本家带来了巨额利润,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上述一切,大大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缩短了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进程,中各个过程充满了征服、奴役、劫掠、杀戮,它表明资本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
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随着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彻底变革有了强烈的要求,这就是,在政治上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用资产阶级政权取代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权。
在当时,地主阶级同农民的矛盾极端尖锐,封建统治已被农民战争严重动摇的情况下,新兴资产阶级李永广大农民和其他程向劳动者的力量,通过暴力手段,展开夺权斗争,首先1640年英国资产及开始反对封建革命,并于1688年确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从17世纪到18世纪末西欧各国资产阶级先后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之后,利用国家机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大行其便,如:取消封建行会制度和封建特权,借宿封建割据,形成统一民族国家和国内市场,开展大规模的产业革命逐渐完成了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转变,形成了国际分工,开拓了国际市场。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所发生的产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以后所经历的第一次科学技术上的变革,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和产业革命的胜利,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飞跃,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最终战胜了封建制生产方式而确立起来,结果创造出一个资本家阶级和一个人数远远超过资本家阶级的产业无产阶级。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过程,我们发现这一切都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尤其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财富表现为一种惊人的庞大的商品堆积,商品似乎就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
但是,回望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商品经济并不是只在资本主义社会独有的,甚至我们可以发现原始社会末期就存在着偶然的以物易物的交换。
显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虽然是资本主义社会最主要的经济形式,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在资本主义社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那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那么是什么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什么?1、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形成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的。
所以,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必须从理解劳动力成为商品入手。
资本最初都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确,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当做货币的货币和当做资本的货币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只有当货币能够为其所有者带来增殖的时候,或者说这个钱是用来赚更多的钱而不是用作其他的时候货币才具有了资本的意义。
货币怎样从一般意义上的货币升格为资本?我们要考量的是货币怎样增殖?是贱买贵卖吗?当然不是,这样不符合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即便如此的话,人人都贱买贵卖最终必会扯平。
但当资本家在商品市场上,用手中的货币买到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在使用过程中会创造出更多更大的价值,情况就不一样了,事实就是如此,当劳动力转化为商品,货币转化为资本就变成了现实。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
人的劳动是任何社会进行生产都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基本要素,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第二,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并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发生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
在这一阶段,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形式上是“自由”、“平等”的买卖关系,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关系。
马克思指出:“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
”(二)劳动力商品的的价值和实用价值和所有其他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但是,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有着与其他商品不同的特点。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它包括三个部分:⑴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⑵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⑶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由于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包含着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在不同的国家或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构成是有区别的,而劳动力价值的最低界限,是由生活上不可缺少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
一旦降到这个界限以下,劳动力只能进入萎缩状态。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的一大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正是由于这一特点,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以后,在消费它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收回他在购买这种商品时支付的价值,还能得到一个增殖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而一旦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购买的是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劳动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本身并不是商品。
劳动力商品具有能创造比自身价值大的价值的特点,正因为如此,资本家才购买劳动力进行资本主义生产。
2、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资本家在购买了劳动力之后,就离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物资资料的生产过程,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所谓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