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住院隔离、转诊制度
传染病病人住院隔离和转诊制度
传染病病人住院隔离和转诊制度
为防止院内交叉感染,控制疫情,减少死亡,特制定本制度。
一、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二、凡在门诊或急诊室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应立即将其送入隔离室就地隔离,然后将患者送入传染病医院,并认真做好患者排泄物、分泌物、衣物、用具和其它污染物品的消毒处理工作。
三、传染病流行期间,设立临时检疫岗,对每名就诊人员,必须经过初步检查后,才能挂号,对可疑者进行隔离处理。
四、对符合隔离要求的,要加以隔离,并注意加强管理,防止交叉感染和疫情扩大蔓延。
确定是传染病者,要立即转传染科门诊或传染病医院。
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一、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诊室进行初诊。
二、接诊医师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上报医务部,由医务部组织全院专家组会诊,明确诊断,同时上报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三、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采集信息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对确诊的传染病人视病情酌情转诊至传染病医院进一步治疗。
四、对特殊情况或非我院收治对象的病人,应引导病人转入规定的收治医疗单位,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院,做好病人的信息保密工作并上报预防保健科,必要时预防保健科上报医务部或分管院长,转诊时应当按照规定使用专用车辆。
五、疑似或确诊的传染病病人转走后要及时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接触患者的医护人员需更换工作服和帽子口罩后方可重新接诊下一位病人,运送病人的担架和车辆须做好终末消毒并记录。
六、对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书写并保存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七、尊重患者隐私,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传染病患者转诊制度
传染病患者转诊制度
传染病患者转诊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在接诊疑似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病人后,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医疗机构的治疗能力,将病人转诊到其他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的管理制度。
以下是可能涉及的内容:
转诊流程:制定详细的转诊流程,包括病人接诊、病情评估、转诊决策、转诊安排等环节,确保转诊工作有序进行。
转诊标准:制定传染病转诊标准,明确哪些病人需要转诊,转诊的时间和方式等,以保证转诊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专用车辆:根据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采用专用车辆进行转诊,确保病人的安全和隐私。
感染控制:感染性疾病科和分诊点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进行病人的隔离和转运,防止交叉感染。
病例报告:感染性疾病科每天需核查相关科室疫报和转诊情况,及时进行网络报告,核对疫情报告卡和网络报告卡病人数等信息,确保疫情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转诊记录:门诊医生要对每位疑似病例进行详细的询问,登记相关信息,临床诊断病例要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法定传染病要求报告。
门诊治疗病人要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一旦出现病情变化或进展,及时转诊到上级定点医院诊
治。
病历记录: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给转诊医院,以便于后续治疗。
应急预案:医疗机构应当制定传染病应急预案,包括病人接诊、转诊、隔离、消毒等措施,以及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配等工作。
总之,传染病患者转诊制度的目的是保障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减少传染病在医疗机构内传播的风险。
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1.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2.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3.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确认,同时上报县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4.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传染科(内科)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科进一步治疗。
5.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6.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7.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备注: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
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传染病人转诊制度
传染病人转诊制度传染病人转诊制度是指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为了控制疫情的蔓延和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将疑似或确诊的传染病病人由一家医疗机构转诊至另一家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和隔离的一种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保护公众的健康安全并预防传染病的传播。
在传染病爆发或流行的情况下,传染病病人转诊制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该制度的一些重要特点和优势:1.医疗资源的合理调配:通过传染病病人的转诊,可以合理分配医疗资源,避免短时间内其中一医疗机构因传染病患者过多而不堪重负,同时让其他医疗机构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来进行治疗和控制传染病的蔓延。
2.专业医疗团队的合作:传染病病人转诊制度要求各医疗机构之间建立联络机制和合作机制,确保医疗团队可以共同协作,分享经验和资源,在处理传染病患者时能够迅速、准确地作出诊断和治疗,有效遏制疫情的蔓延。
3.患者的医疗安全:传染病病人转诊制度可以确保传染病患者能够得到最好的医疗护理,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另外,由于该制度要求将传染病患者单独隔离,可以避免病毒或细菌的传播给其他健康的患者,保护公众的健康安全。
在落实传染病人转诊制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共享与沟通:各医疗机构之间应建立信息共享和沟通的渠道,及时通报和交流传染病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以便更好地安排转诊和就诊。
2.诊疗标准和流程的统一:建立传染病的诊疗标准和流程,确保各医疗机构在转诊和治疗过程中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操作,提高诊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3.保护患者隐私和安全:在转诊过程中,要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确保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避免信息泄露和社会歧视现象的发生。
4.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传染病人转诊制度的运作机制和责任分工,并提供经费和人力等方面的支持,确保该制度的顺利推进和执行。
综上所述,传染病人转诊制度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合理调配医疗资源,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传染病病例转诊制度
传染病病人住院隔离和转诊制度
一、不得随意进行传染病病例的转诊,如却需转诊时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二、处于隔离期的传染病病例不得转诊(特殊情况除外),严防传染病传播。
三、转诊传染病病例时,应当将病人或疑似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四、转诊传染病或疑似病人时,应当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使用专用车辆。
五、结核病人的转诊按有关规定执行。
六、转诊传染病病例应当详细填写转诊登记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详细住址、时间、门诊号或住院号、诊断、主要处理、目前情况、转诊时间、转入医疗机构、注意事项等。
传染病人住院隔离和转诊制度
传染病人住院隔离制度一、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
二、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洗。
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三、无菌器械容器、器械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计用后要用消毒液浸泡。
四、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拖洗地面,床头桌及椅子每日湿擦,抹布要专用,定期消毒。
五、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处,不随地乱丢,不在病房清点,便器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六、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备用,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再用,病人被褥要定期更换消毒。
七、有严重感染手术病人,放单独病房,病室在事先进行消毒。
八、出院病人的单元,必须做好终末处理,床、椅、及墙壁,应用消毒液擦洗,床垫被褥洗晒消毒,死亡病人的被褥应更换.用具应消毒。
九、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儿科门诊应设预检,疑似传染病,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十、传染病人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外出,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出院、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候诊、检查和治疗,不要在门诊各处走动,以防交叉感染。
十一、传染病人,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十二、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
病人用过后的器械、被服、房间都要严格消毒处理,用过的敷料要烧毁。
十三、进入治疗室、换药室应衣帽整洁、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隔离伤口用物立即消毒处理。
十四、治疗换药室,每天通风换气,清洁、用消毒液拖地,紫外线照射,或用消毒液喷雾消毒.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
十五、每天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注射器盒及盐水棉球和纱布缸每天更换。
传染病转诊制度
传染病转诊制度
一、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来院病人中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引导到指定传染病医院就诊。
二、初诊为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如我院不具备救治能力的,应及时报告医务科、院感科,同时联系传染病医院转诊,转诊时同时将病人及病历复印件一并转入传染病医院就诊。
三、发现甲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或其他重大烈性传染病病人应立即先行隔离,再转诊。
四、对合并患有传染病的危重病人,应当立即就地隔离抢救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治疗。
五、对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病人,成都市实行归管理,诊断为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病人,按规定填写传染病及结核转诊卡,转诊至彭州市传染病医院就诊。
六、危重传染病病人如使用我院救护车护送,医务人员、救护车司机要做好自身防护,运送车辆在转运结束后应做好消毒工作。
传染病治疗及转诊制度
传染病治疗及转诊制度
传染病治疗及转诊制度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将介绍传染病治疗及转诊制度的概念和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改善现有制度。
1. 传染病治疗制度
传染病治疗制度是指针对传染病患者的医疗管理和治疗方案。
其目的是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减少传播风险。
建立完善的传染病治疗制度有助于提高传染病治愈率和降低致死率。
建议:
- 加强传染病治疗制度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传染病治疗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 建立传染病治疗专家团队,提供定期培训和指导,确保医务人员具备处理传染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完善传染病患者的隔离和治疗设施,确保患者得到安全的医疗环境;
- 加强传染病患者的跨部门信息共享,提高治疗效果和传染病监测能力。
2. 传染病转诊制度
传染病转诊制度是指根据传染病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将其由一家医疗机构转诊到另一家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管理。
传染病转诊制度的建立有助于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医疗服务,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传播。
建议:
- 建立统一的传染病转诊管理平台,便于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患者转诊;
- 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建立稳定的转诊关系,确保患者的连续治疗;
- 提供便捷的转诊服务,减少患者转诊过程中的时间和精力消耗;
- 定期评估和监测传染病转诊制度的运行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制度。
结论
传染病治疗及转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
传播至关重要。
加强治疗制度和转诊制度的宣传教育、专业培训、
设施建设和信息共享,将有助于提高传染病治愈率,降低传播风险,保护公众健康。
传染病防控中心双向转诊制度
传染病防控中心双向转诊制度本文档旨在介绍传染病防控中心的双向转诊制度,以确保传染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双向转诊是指将传染病患者从基层医疗机构转诊至传染病防控中心,或从传染病防控中心转诊至相应的基层医疗机构。
该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1. 双向转诊流程双向转诊包括两个环节:从基层医疗机构转诊至传染病防控中心,和从传染病防控中心转诊至基层医疗机构。
1.1 从基层医疗机构转诊至传染病防控中心当基层医疗机构发现疑似传染病患者时,应及时将其转诊至所在地的传染病防控中心。
转诊流程如下:1. 基层医疗机构应与传染病防控中心协商确定转诊事项,包括患者信息、病情描述和医疗记录等。
2. 基层医疗机构根据协商结果填写转诊申请表,并将其发送给传染病防控中心。
3. 传染病防控中心收到转诊申请后,应及时安排接诊,并通知基层医疗机构转诊结果。
1.2 从传染病防控中心转诊至基层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控中心治疗期满或病情好转后,患者可以被转诊回基层医疗机构继续治疗。
转诊流程如下:1. 传染病防控中心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判断可以进行转诊治疗,并与基层医疗机构联系。
2. 基层医疗机构接到转诊通知后,应及时安排接诊,并做好转诊患者的接收准备。
3. 传染病防控中心将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和其他相关信息传达给基层医疗机构。
2. 双向转诊的优势双向转诊制度在传染病防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有以下优势:- 提高了传染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水平,避免了误诊和延误治疗的问题。
- 传染病防控中心集中了专业的医疗资源和人才,能够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服务。
- 通过双向转诊,能够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范围,减少社会公共卫生风险。
- 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促进了基层医疗机构和传染病防控中心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结论双向转诊制度是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在实施双向转诊时,应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和传染病防控中心之间的协作和沟通,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传染病诊疗及转诊制度
传染病诊疗及转诊制度
概述
传染病诊疗及转诊制度是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而
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本制度旨在确保迅速、准确地诊断传染病,提供及时的治疗,以及合理的转诊安排。
诊疗流程
1. 接诊和检测:病患就诊后,医生应及时进行详细的病情了解
和体检,并根据症状和体征进行相应的传染病检测,以确定病因。
2. 诊断与报告:在确诊传染病后,医生应立即向相关卫生部门
报告,并向患者提供明确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
3. 隔离与治疗:根据传染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患者可能需要
进行隔离治疗以防止病毒或细菌的进一步传播。
隔离期间,医生应
根据患者病情提供相应的治疗。
转诊流程
1. 初步判断:在初步诊断传染病后,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求,综合考虑是否需要转诊到更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
2. 转诊协商:如果转诊被确定为必要,医生应与接收医疗机构进行协商,包括传染病的病情转述、转诊目的和医疗需求等,以确保患者的顺利转诊。
3. 转诊记录:医生应记录转诊决策的理由和过程,以及与患者和接收医疗机构的沟通交流内容。
注意事项
- 医生在诊断和转诊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法律和伦理规范,确保患者的隐私和权益得到保护。
- 与传染病相关的诊疗和转诊决策应基于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新成果。
- 相关卫生部门应定期对医疗机构的传染病诊疗和转诊制度进行监督和评估,以提高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以上是传染病诊疗及转诊制度的简要介绍,旨在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以保障传染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
度
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1.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2.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3.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确认,同时上报县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4.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传染科(内科)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科进一步治疗。
5.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6.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7.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备注: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传染病转诊制度
传染病转诊制度1:范围和目的1.1 范围本转诊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医生和患者,涉及到传染病的转诊程序和要求。
1.2 目的本转诊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传染病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和管理,并促进传染病的控制和预防。
2:定义2.1 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接触、飞沫、血液传播等方式传播。
2.2 转诊指医生将患者从一个医疗机构或一个医生转至另一个医疗机构或医生的过程。
3:申请转诊3.1 患者首次就诊当患者首次就诊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评估是否需要进行传染病转诊。
若判断需要转诊,则应向患者提供转诊申请表格。
3.2 转诊申请表格转诊申请表格应包括以下信息:- 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 转诊原因- 患者病情描述- 目标医疗机构或医生的联系信息- 申请医生的签名和日期4:转诊审批和安排4.1 转诊审批流程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转诊审批部门,负责审核转诊申请表格并决定是否批准转诊。
审批部门应对转诊申请进行适当的审核,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审批决定。
4.2 转诊安排一旦转诊申请获得批准,医疗机构应尽快联系目标医疗机构或医生,安排患者的转诊事宜。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将转诊的详细信息和相关病历资料发送给目标医疗机构或医生以备参考。
5:法律责任和追究在转诊过程中,医疗机构和医生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转诊的合法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如因违反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导致患者损失或其他严重后果的,将依法追究责任。
附件:转诊申请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 传染病防控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控法的相关法律条文。
- 医疗机构:指依法设立并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疗单位,包括医院、诊所、卫生院等。
- 医生:指具备医疗执业资格并从事医疗工作的个人。
传染病诊疗及转诊制度
传染病诊疗及转诊制度
为了提高传染病的诊疗水平和保护公众健康,建立科学合理的
传染病诊疗及转诊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传染病诊疗及转诊制
度的主要内容和运行机制。
一、传染病诊疗制度
1. 诊断标准:传染病的诊断应基于病原学、临床表现、实验室
检测等多方面的综合判断,确保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
2. 诊疗流程:传染病的诊疗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包
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诊断评估和治疗方案制定等
环节。
3. 治疗原则:传染病的治疗应坚持综合治疗原则,即药物治疗、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相结合,确保病人获得全面有效的治疗。
二、传染病转诊制度
1. 转诊原则:对于需要进一步诊断或治疗的传染病病例,应及
时进行转诊,以确保病人能够得到适当的医疗服务。
2. 转诊流程:传染病的转诊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包括初步
评估、转诊申请、双向转诊协商和转诊执行等环节。
3. 转诊平台:建立传染病转诊平台,整合医疗资源,促进传染
病病例的转诊和就医,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
三、监管与评估
1. 监管机制:建立完善的传染病诊疗及转诊制度的监管机制,
加强对诊疗质量和转诊效果的监督和评估。
2. 质量评估:定期评估传染病诊疗及转诊工作的质量,包括诊
疗准确性、及时性和转诊成功率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总结:传染病诊疗及转诊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对于提高诊疗水平、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医疗机构应积极履行责任,
完善制度,确保公众的健康安全。
传染病救治及转诊制度
传染病救治及转诊制度
首先,传染病救治制度是指在传染病发生时,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响应,开展疫情调查、疫情报告和疫情处理工作等。
该制度应包括以下要素:建
立统一的传染病报告制度,确保医疗机构及时报告疫情信息;建立传染病
病例流行情况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确保医疗
机构配备足够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以应对传染病的治疗需求;加强传染病
防护和控制措施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其次,传染病转诊制度是指将传染病患者从一个医疗机构转到另一个
医疗机构进行继续治疗的制度。
该制度应包括以下要素:建立统一的转诊
信息共享系统,确保医疗机构能够及时共享患者的转诊信息;制定明确的
转诊标准和程序,确保患者能够及时、有序地进行转诊;加强医疗机构之
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患者在转诊过程中得到适当的关怀和治疗;加强对
患者的随访管理,确保患者能够按时接受治疗和康复。
在实施传染病救治及转诊制度时,需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医疗机构
和社会公众的作用。
政府应加大对传染病救治及转诊制度的政策支持和经
费投入,同时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医疗
机构应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完善转诊管理机制,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公众应加强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积极配合政府和医疗机构的
防控措施。
总之,传染病救治及转诊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有效控制和治疗传染
病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医疗机构和公众应共同努力,加强制度建设和实施,提高传染病救治和转诊工作的水平和效果,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和生命安全。
传染病就诊、收治、转院、出院流程
传染病就诊、收治、转院、出院流程(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传染病患者收治标准(1)符合传染病专业收治范围,处于传染病急性发作期或慢性传染病反复发作。
(2)传染病疑似病例,需要进一步明确、完善诊疗。
(3)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例。
2、管理制度(1)患者住院持传染科医生签署的住院证、本人身份证及住院医疗费用到入院处办理住院手续。
按病种分区收治,急、重、危患者优先收治。
(2)病区护士对入院患者应热情接待,详细介绍住院规则和病区环境,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诊治。
传染病患者转院管理制度及标准1、传染病患者转院标准(1)地方患者所患疾病属我院没有开展的亚专科,如肺结核,可转至专科医院诊疗。
(2)军队开放性肺结核可转至济南军区第88医院继续治疗。
2、管理制度(1)需转他院者,由经治医生提出申请,上级医生同意,报医教部部办,由部办联系拟转入医院并征得同意后,办理转院手续。
(2)转院前,经治医生应完善所有病历记录,并将出院记录交上级医生审核签名后打印,一份交给病人,一份交给转入医院。
(3)病情允许病人可自行前往他院的,在办好转院手续后,即可离院;特殊情况下,病人不能自行前往的,可联系转入医院来我院接病人,做好交接手续;危重病人在生命体征不稳定时,原则上不能转院。
1、传染病患者出院标准(1)急性传染病传染期结束,临床痊愈。
(2)慢性传染病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病情稳定者。
(3)疑似病例解除隔离后。
(4)发热待查患者诊断明确,体温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者。
2、管理制度(1)执行预出院制度。
经管医生于出院前一天下达预出院医嘱、开具诊断证明书及出院带药处方,交上级医生审核、签字。
处方送药房划价后交于病人。
(2)出院当日办公护士开具出院证交病人或家属,病人或家属持住院证、出院带药处方和诊断证明书到出院会计室办理手续。
(3)特殊情况下,经管医生可下达当日出院医嘱。
传染病病人转诊制度
传染病病人转诊制度
1. 引言
本章节介绍传染病的定义和重要性,以及建立一个有效的转诊制度对于控制和预防传染病扩散的必要性。
2. 转诊流程
2.1 确认感染并需进行转诊的条件
描述在何种情况下需要将患者从一家医院或机构转移到另一家医院或机构。
2.2 感染源调查与评估
解释如何确定感染源,并根据其危险程度进行相应评估。
包括采集样本、实验室检测等步骤。
2.3 转运准备工作
讨论为顺利完成患者安全地从原始场所到目标场所之间移动而做出哪些准备工作。
例如:交通方式选择、隔离设施设置等。
3. 医护团队合作与沟通
分析不同部门(如发现单位、接收单位)之间需要保持良好沟通合作关系来确保整个过程无缝衔接,并避免信息丢失造成风险增加。
4 .法律责任与义务
4.1 法律法规概述
与传染病转诊相关的国家和地方性法律、政策及指导文件。
4.2 转诊过程中涉及的责任与义务
阐明在不同环节,各个参与单位或人员应承担哪些具体责任,并解释其义务。
5 .附件
提供本文档所需引用的所有附件材料。
包括表格样式、调查问卷等。
6 .术语注释
解析全文使用到的专业名词以及相应定义,确保读者对于这些术语有准确理解。
7 .结论
总结整篇文章内容并强调建立一个有效转诊制度对于控制和预防传染病蔓延至关重要。
同时再次提醒注意遵守相关法律条款来维护公共安全健康。
隔离转送工作制度
隔离转送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医疗机构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的隔离转送工作,包括对新患者的接收、隔离观察、诊断和治疗,以及疑似或确诊患者的转送和解除隔离等工作。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隔离区(室),配备必要的设施和设备,严格执行隔离转送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确保隔离转送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指派专门的人员负责隔离转送工作,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
二、新患者接收第五条对于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安排隔离治疗,不得推诿、拒绝接收。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将其安排在相应的隔离区(室),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对隔离区(室)进行定期消毒,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隔离区(室)的管理制度,确保隔离区(室)的安全和秩序。
三、患者转送第九条对于需要转送的患者,医疗机构应当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协调安排转送车辆和人员。
第十条转送患者时,应当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防止病原体传播。
第十一条转送过程中,医疗机构应当做好患者的交接工作,确保患者安全到达目的地。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对转送过程进行记录,并保存相关资料,以备查阅。
四、患者解除隔离第十三条患者解除隔离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诊断和相关规定进行。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对解除隔离的患者进行评估,确认其不再具有传染性后,方可允许其离开隔离区(室)。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对解除隔离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病原体传播。
五、特殊情况处理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在处理传染病患者时,遇到特殊情况,如患者病情危重、疑似或确诊患者拒绝隔离等,应当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在处理传染病患者时,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卫生部门的防控措施和指导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滕州市中医医院
传染病人住院隔离和转诊制度
1、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做好预检分诊记录。
导诊护士做好第一级预检分诊工作,并及时将发热、肠道、急性呼吸道感染、及其它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引致感染性疾病科就诊,感染性疾病科负责第二级预检分诊工作,将传染病及疑似患者留观,将其他病人引致普通门诊治疗。
2、做好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预检分诊记录。
3、临床科室、检验科、放射科等必须建立传染病异常诊断信息反馈预警和传染病登记本,详细记录接收人姓名、时间、科室名称,以备查验,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公共卫生科,以备疫情分析,重大传染病第一时间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预警与信息发布。
4、公共卫生科应建立全院传染病登记本,对各科室报告的传染病病例信息,详细登记,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
5、传染病诊疗、诊断、处置遵照传染病诊断标准,按照本院传染病诊断分类、处置管理制度执行。
6、各临床包括门诊、医技科室应建立传染病护理规范,并建立传染病人处置、培训、健康教育、医疗废物等多方面的工作记录,有自查与改进整改措施。
7、严格遵守传染病诊疗与转诊制度:(1)甲类或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等急性传染病,以及其
它本院不具备严密防护和处置条件的传染病,一律转往传染病专科医院(中心人民医院)。
(2)肺结核及疑似病人转往结核病专科机构系统管理。
(3)孕妇艾滋病感染者转往专业艾滋病防治机构,进行母婴阻断。
(4)普通科室不再进行传染病的专科治疗。
(5)慢性传染病确因需要在普通病区治疗的,做好隔离防护工作,建立处置记录,避免传染病引起医院感染发生。
8、对转诊患者应将其病历复印件一并转至转诊医院,使用专用车辆或用过的车辆进行终末消毒。
2016-5-17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