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管理学》复习提纲(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管理学》复习提纲(54)

第一章:

管理的概念与职能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包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激励、控制和创新。

相互关系:第一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第二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第三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

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技能:技术性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人际关系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概念性技能:将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工作定额、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标准化、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开、职能工长制、例外原则、工人与雇主间一次彻底的“精神革命”与“思想变革”。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指出,任何企业都存在着六种基本活动。(商业的、财务的、安全的、技术的、管理的、会计的)六类基本活动中,管理活动处于核心地位。即企业本身需要管理,同样的,其他五项属于企业的活动也需要管理。14项管理原则(劳动分工;职权和职责;纪律;命令的统一;指导的统一;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报酬集中化;等级制度;秩序;公正;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

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组织活动要通过职位或职务而不是个人与世袭地位来管理,但他也认识到个人魅力对领导作用的重要性。

人类社会存在3种为社会所接受的权力:1--传统式权威:传统惯例或世袭得来。

2--超凡权力(个人崇拜式权威):来源于别人的崇拜与追随。-3-法定权力(合法权威):理性——法律规定的权力。

梅奥人际关系理论:⑴工人是社会人而不仅仅是经济人。⑵在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⑶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霍桑试验分四个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访谈;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彼德·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定量管理理论、权变理论

社会责任

古典观视角:企业的唯一目标是追求利润,在股东利益最大化过程中,自然也就实现了社会最大化的福利。

社会经济观视角:企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还要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企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些社会责任活动相当于投资,并且,这种投资从长期看可以使企业的收益增加。

第二章

决策: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决策的过程: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明确目标、拟定方案、筛选方案、执行方案、评估效果。

决策遵循的原则主要有:满意原则、最优原则、合理化原则

最优标准:(泰罗观点)任何一项管理工作,都存在一种最佳的工作方式。追求最佳是决策者的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

满意标准:(西蒙的观点)根据目前的认识确定未来的行动总是有一定风险的,也就是说,各行动方案在未来的实施结果通常是不确定的。在方案的数量有限、执行结果不确定的情况下,人们难以做出最优选择,只能根据已

知的全部条件,加上人们的主观判断,做出相对满意的选择。

合理性标准:(孔茨的观点)主管人员必须确定的是有一定限度的合理性,是“有界合理性”。孔茨强调决策过程各个阶段的工作质量最终决定了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而不仅仅在于进行决策抉择时采用“最优”还是“满意”的标准。

现代决策应当遵循满意准则而非最优准则。

要点:最优决策往往只是理论上的幻想,因为它要求:①决策者了解与组织活动有关的全部信息;②决策者能正确地辨识全部信息的有用性,了解其价值,并能据此制定出没有疏漏的行动方案;③决策者能够准确的计算出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情况。但是这三个条件都难做到:1、组织内外的一切对组织的现在和未来都会直接或间接的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但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反映这一切情况的所有信息;2、对于收集到的有用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者只能制定数量有限的方案;3、任何方案都要在未来实施,人们对未来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从而决策时所预测的未来状况可能与实际的未来状况有出入。决策遵循的原则

影响决策的因素:环境因素;组织自身因素;决策问题的性质;决策主体的因素

影响决策的主体因素:个人对风险的态度;个人能力;个人价值观;决策群体的关系融洽程度

决策的分类:一、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二、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三、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四、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五、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

定性决策方法

头脑风暴法: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讨论原则: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建议不作评论;建议不必深思熟虑,越多越好;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

名义群体法:是指在决策过程中对群体成员的讨论或人际沟通加以限制,但群体成员是独立思考的。像召开传统会议一样,群体成员都出席会议,但群体成员首先进行个体决策。

德尔菲法:它是按规定程序,背靠背地征询专家对组织有关问题的意见,然后进行决策的方法。步骤:根据问题特点,选择和邀请做过相关研究或有相关经验的专家;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分别提供给专家,请他们各自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写成书面材料;主持人收集并综合他们的意见后,将综合意见反馈给专家,请他们再次发表意见;如此反复,直到意见大体趋于一致,或意见分歧明朗化为止,最后形成代表专家组意见的方案。

风险型决策方法与不确定性决策方法(计算题决策树、乐观法、悲观法、最小最大后悔值法)(自己多练习)

第三章

计划的各种类型:1.长期、中期和短期计划;2. 业务计划、财务计划、人事计划;3. 战略性计划、战术性计划;4. 具体性计划、指导性计划5. 程序化计划、非程序化计划

计划的编制的过程:确定目标、认清现在、研究过去、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拟定和选择可行的行动计划、制定主要计划、制定派生计划、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目标的性质:层次性、多样性、网络性、可考核性、可接受性、挑战性、目标的伴随信息可反馈性

目标管理

定义:目标管理是使所有员工的努力都集中到目标上来,用最适当的方法、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费用,取得最佳成果的一种管理方法。它的涵义是指管理者以工作目标来管理员工,而不是以工作手段管理员工。

基本思想(特点):任务必须转化成目标;上下级共同制定目标;自我控制、自我指导;绩效考核。

过程:制定目标、明确组织的作用、执行目标、评价成果、实行奖惩、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

计划实施的方法(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