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广富林文化古遗址的审美等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江广富林文化古遗址的审美等级

作家黄忠杰

要说松江最大最有价值的文化古遗址,一定是广富林文化古遗址。

广富林文化古遗址比较特殊,是长江流域最有名的文化古遗址之一。在这里,我要用较长的篇幅来加以论述。

广富林文化古遗址中的一种聚落文化,最具规模,影响最广,底蕴深厚。它完全是古代人用自己的族群力量汇聚到此,把他们本原的聚落文化播撒到了这里,形成了松江广富林的特别的聚落文化。概括地说,它具有三个“最”:一是最先形成的颇具规模的村落文化;

二是远古松江乃至上海的聚落文化的经典;

三是自长江流域良渚文化崩溃之后,一脉最强的良渚文化的余音。

可以这样说,广富林古遗址文化使松江的传统文化得到了一种重要的升华。

我到松江广富林文化古遗址,已经是好几次了。不知道为什么,每次踏上那古遗址都深感劳累。路途不远,道路平坦,却足以累过一次次跋山涉水,居然。

起初在广富林文化古遗址上行走不觉得,后来,我的那二条腿脚越来越沉重,而且眼前总晃动着一颠一颠的朦胧图像,这一幅幅图像所映现出的,全是一种疲倦,一种无奈,一种凄伤,一种挣扎。

想来想去,我找到了答案,这是千百年前的古人们的迁徙所为。

广富林文化古遗址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几千年来,即便从来没有遇到过火灾、水灾、虫灾,日晒风化,也早已在岁月里变成废墟了,因此,这样的岁月沉淀过程,也一定是这片古老土地上的人,劳于愁思,累于感慨,积于心累。

这就是一种聚落文化的图像。它穿越了几千年的时间和空间,那时的人类群体,在只有向往、毫无预告的情况下,直接抵达在了松江广富林文化古遗址上。

此时此刻,我的万千思绪里很快出现了这样的情景,那是四千多年前广富林族群迁徙时的情景。这里我先要说明一下,广富林一说,是在元朝末年始。

广富林的族群迁徙,长期来,它总幻化着一种热闹的浏览、朝夕相处的方式,与当地的族群同劳动同生活同玩乐,溶成了一体。难分难解。

我曾经在广富林文化古遗址上不断地向东西南北一次次地瞭望,遥想着那一条条古道上的大批行走者,从四面八方而来,那是广富林的一次较大的迁徙。他

们的出发地,是今天的河南、安徽、山东三省交界地区的族群为主,少数来自于浙南、闽北的族群,加上当地土著。他们的目的地,就是松江佘山一带的广富林。我们从古遗址的聚落文化中不难看到那较大的气韵,都是这次大迁徙的结果。

据资料记载,“广富林的聚落,正是以来自河南、安徽、山东三省交界地区的移民为主,少数来自浙南、闽北的移民加上当地土著共同创造了广富林文化。这是上海历史上的第一批移民创造了移民文化。”

资料又记,“4000多年来,上海历史上有过多次移民浪潮,每次浪潮推动了历史进程。比如:以晋室南源为标志的元朝移民,推动了太湖流域的早期开发,为唐代华亭建界奠定了基础,以宋室南渡为标志的二宋之际的大移民,为元代松江升府奠定了基础。元朝末年,松江僻处海隅,因张士诚据境自保而较少受到战火影响,这次移民浪潮中广富林第一次出现在历史文献中。”

可见,广富林文化古遗址存有一种显著的深而广的聚落文化。整个遗址约有10万多平方米。

那么,为什么松江广富林这个地方要惊动那么多省、地方的族群前来驻足呢?松江广富林这个地方是怎样形成如此深厚的聚落文化的呢?

我站在广富林文化古遗址上试想,这些远道而来的族群不远万里迁到那时还如此偏远、荒凉、贫穷的广富林,我不知道他们要与那个地方说些什么,也许他们会说,因为他们那里正在灾祸降临,因为他们那里实在贫穷不堪,因为他们要寻找新的生机。于此他们不再留恋他们亲手缔造的原有村邑,不得不迁徙远方,聚居福地。他们作出这样的决定,是为了拯救自己的生命。

就在此时,我的耳畔突然响起一个远古人的声音,那是商王盘庚的声音:“……迁徙,就是要到新的都邑去,创造新的生活!”

随着这声音,我的眼前很快浮现出浩浩荡荡的迁徙队伍,向松江进发。那漫漫古道上,有很多单辕双轮的牛车,装着货,也载人。在这迁徙队伍中,更多的是负重行走的苦难族群,他们簇拥在牛车、马骑的周围,蹒跚而行。走向松江,走向佘山,走向广富林。

从此,这些族群开始摆脱人世衰乱的噩梦,拔离原有苦难的巢穴,走向新的聚居的地方。秋风渐紧,衣衫飘飘,这是迁徙群体的一个新的人生起点。

——广富林。

我现在不可能知道,他们是在哪一年来的、是怎么迁徙的?一共迁徙了几次?有多少人在广富林聚居?但是,作为松江广富林这片灵性的土地,它们一定知道,正是这一次次可歌可泣的集体迁徙,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片广富林土地的质量,惠及百世,创造了松江的一种神奇。

我在试想,松江广富林究竟凭什么赢得那么多迁徙者的厚爱?中国好地方许许多多,为什么他们偏偏要来广富林聚居呢?与其他地区相比,松江广富林究竟有什么特殊魅力吸引了众多的塞外人来安居?

我要回答这个问题,在学术上很冒险,容易得罪很多广富林文化的研究者。但我还是想从松江广富林的地理环境、存在方式、宗教文化上,提出我的观点。

我的这三种观点,立足于切实的基本依据,那就是在广富林的三个因由上加以简述。

第一个因由,在于广富林地区对世间人生提供了一种自然质地。

从地理环境整体上看,广富林附近有山有水,地势平坦,自然条件较好,出行相对便捷,利于休养生息、资源开发、人口聚居,而且,这一地区拥有较丰富的自然资源,从生态环境上说,这里属于全流域性的区域。中国的史书上曾有过这样的描述:

“广富林地区揽起山水相映、花草情景,夺目宜人;这里有着淳朴柔情多姿的烂漫。远望看翠绿,抬头见佘山秀丽,满眼郁郁葱葱……”

这样的真实描述与我的目光相遇,我的整个思绪都绵长着它的一股股暖阳,一路行吟,一路回望,由此使我看到了那遥远的聚居古人,在阡陌上种下了一个个欣喜与憧憬。

第二个因由,在于广富林地区的原始族群和家族性的多重交汇。

从广富林地区的历史上看,这个地区的民间交流历来比较广泛,不管是松江本土的族群还是塞外来的族群,都不存在相处得来还是相处不般配的问题。因为族群之间的相处,以接受为前提,不接受也就不能相处。再说,古代广富林地区的祖先,其族群关系,早已与塞外地区的族群连在了一起,由此就有了族群间的互通和交流。正如古人所云:

“不依族群,则相通难立”。

渐渐地,广富林转化成了家族性的群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