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反思小说的主题内涵与艺术特点

合集下载

王蒙小说语言艺术特色研究

王蒙小说语言艺术特色研究

王蒙小说语言艺术特色研究摘要我国当代文坛中,王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作家。

提到王蒙,必然绕不开他的作品《杂色》,深刻的思想内涵、多种形式的表现方式,在文学中产生巨大影响。

在语言方面,王蒙通过隐喻性、哲理性的语句,将语言和内容完美结合,产生了独特的化学作用,呈现了全新的艺术表现方式,而作家的语言特点,大都是作家的生活经历和艺术追求影响。

关键词:杂色;小说语言;文学艺术著名作家王蒙于1934年出生于北京,在新中国成立后进入青年团,从事文学创作工作。

在他22岁的时候,创作出《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一鸣惊人,随后也因此被划为右派。

经历过文革岁月,后来获得平反,仍然坚持创作,紧随而来的《坚硬的稀粥》、《青春万岁》、《春之声》和《恋爱的季节》等纷纷面世,在国内外掀起巨大风暴,获得广泛关注,因此荣获国内外多项大奖。

在鲜花和掌声包围下的王蒙,并没有就此沉溺,而是追求创新,努力在语言上寻求突破,孜孜不倦地书写,被文坛称为“长亲属”。

作品《杂色》于1981年发表,立即受到广泛关注。

从思想内容来看,这部作品和王蒙的其它作品相同,都是通过对社会现象背后的严肃思考,对人性的深刻探析,处处显示出王蒙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子和思想内涵。

但是,从艺术的表现形式来看,这部小说又具有明显的特别性,在文学创作中独树一帜,开创了小说艺术表现的新篇章,和王蒙以前的作品都不一样,成为了作者对艺术手法探究的代表作品,阐述全新的理念。

一、《杂色》蕴含的思想内涵《杂色》中讲述的是一个没有稳定性、荒乱不堪、流离变幻的人生故事,当然并不代表这成为了作品的审美目标。

《杂色》中描述曹千里和他的马的各种各样行为或者心理情绪,都是为了创造一个精神不振的人物,一个被社会扭曲灵魂的当代知识分子角色。

通过这一形象的艺术创作和加工,使得读者感受到真实存在的社会历史。

对于曹千里的精神面貌,没有办法用具体词汇描述出来,主要是因为太过复杂,也符合王蒙创作中坚持的“杂色”运用。

在作品中,王蒙采取“表情分类”的办法来为曹千里做个画像,可是又将形象表面化。

文学批评视野下的王蒙小说

文学批评视野下的王蒙小说

文学批评视野下的王蒙小说王蒙是中国当代知名作家之一,其小说作品饱含人性的深度思考和生命的磨砺。

自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以来,王蒙一直活跃在文坛,并且多次获得了诸多文学奖项。

本文将通过文学批评视野,探讨王蒙小说的独特之处,以及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提纲:一、王蒙小说的写作特点和风格1.描写人物的思想感情2.运用语言的艺术手法3.注重反思社会问题二、“文化大革命”对王蒙小说的影响1.身临其境的经历2.深入到人性的所在3.对生命的思考三、文化记忆再现的主题1.历史上的“大事”和史诗2.文革时期普通人的生活困难3.人性共同的面向和认识四、王蒙小说的艺术性价值1.人物形象的塑造2.情感的表达和抒发3.引人深思的社会问题五、王蒙小说的意义和价值1.文学批评视野下的历史评价2.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对文学发展的启示六、王蒙小说中的性别议题1.女性形象的刻画2.爱情与婚姻的探究3.女性生存状态的呈现七、王蒙小说的家国情怀1.对故乡的回忆与怀念2.对祖国的热爱与关注3.民族精神的体现与表达八、中国文学的全球化1.王蒙小说在全球文学市场上的影响2.中西文化对话的跨越3.中文小说在国际上的地位九、文学批评和王蒙小说的关系1.批评视野对王蒙小说的影响2.文学批评在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作用3.批评视角的多样性与交流互鉴通过以上几个提纲点,本文将深入王蒙的小说创作中,同时也会探究更多关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问题,为广大读者朋友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1.王蒙小说的写作特点和风格提纲一探讨王蒙小说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主要包括描写人物的思想感情、运用语言的艺术手法和注重反思社会问题等方面。

这些特点共同构建了王蒙小说的艺术形式和主题内容,是深入探讨王蒙小说的基础。

2. “文化大革命”对王蒙小说的影响提纲二讨论了“文化大革命”对王蒙小说的影响。

王蒙在这个特殊的时代中生活和写作,他的作品深受这段历史经历的影响。

因此,“文化大革命”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是理解和解析王蒙小说的重要环节。

王蒙《坚硬的稀粥》读书笔记

王蒙《坚硬的稀粥》读书笔记

王蒙《坚硬的稀粥》读书笔记《坚硬的稀粥》是王蒙的一部短篇小说,以一种独特而幽默的方式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变迁。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作者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所吸引,下面我将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读书笔记。

一、故事情节《坚硬的稀粥》的故事情节围绕着一家三口在煮粥过程中的互动展开。

主人公老陈和妻子小张以及女儿小慧,在煮粥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有趣而尴尬的事情。

老陈是一个固执的人,坚持要用传统的方法煮粥,而小张和小慧则更倾向于现代化的煮粥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展示了各自的性格特点,还引发了对传统与现代、保守与开放等问题的思考。

二、人物形象在《坚硬的稀粥》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老陈、小张和小慧三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老陈是一个传统保守的人,他坚信传统的煮粥方法是最好的,不愿意尝试新的煮粥方式。

他的性格倔强、固执,有时甚至显得有些可爱。

小张则是一个开放现代的人,她更喜欢尝试新的煮粥方式,对传统的煮粥方法并不太感冒。

她的性格直爽、泼辣,有时也有些霸道。

小慧则是一个可爱又聪明的女孩,她在故事中起到了连接老陈和小张的作用,通过她的言行和思想,展现了新一代年轻人的特点。

三、艺术手法1. 幽默讽刺王蒙在《坚硬的稀粥》中运用了幽默讽刺的艺术手法,通过老陈、小张和小慧在煮粥过程中的种种趣事和矛盾冲突,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变迁。

这种幽默讽刺的手法不仅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也使得读者更加容易产生共鸣。

2. 象征隐喻王蒙在《坚硬的稀粥》中运用了象征隐喻的艺术手法,通过煮粥这一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象征了社会变革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这种象征隐喻的手法不仅增加了小说的深度和厚度,也使得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3. 细腻描绘王蒙在《坚硬的稀粥》中运用了细腻描绘的艺术手法,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描绘,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这种描绘手法不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也使得读者更加容易产生共鸣。

反思文学:作家作品介绍

反思文学:作家作品介绍

其二、“右派”章永璘的原罪 心 理。 章永璘的形象: 悲苦地皱着眉头, 虔诚地弓着身子, 喃喃自语, 自卑、自责、自嘲、自艾。
章永璘是无罪的,在当时一个无罪都能意识到 自己无罪并不容易。为什么? →章永璘出于剥削阶级家庭,高祖、曾祖、外祖 父都是历史上有些名望的人,父亲是开过工厂的 资本家。他本人又写过“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诗。 新中国首先要求他为父辈的罪恶忏悔,父债子还, 天经地义。 →年轻的章永璘一开始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因 为他所受的是资产阶级“人生而平等”的人道主 义教育,他难以认可现实给定他的“罪”。他与 环境是冲突的。
2、自我的追寻

王蒙认为“写小说的人总是在追寻,又 总是没有得到。”他把小说视为作家心 灵的搏动与倾吐,以自我经历为基准, 不仅书写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心灵 史——创伤、残缺、修复、再生的精神 之旅,也传达出个体生命历程的信息, 留下一份可贵的精神档案。



80年代反思小说力作《蝴蝶》 王蒙以蝴蝶来象征作品主人公张思远对 自我本质和历史的思考,成为一个统摄 全篇的、虽然没有实体、却又无所不在 的意象。 在王蒙的小说中,怀旧与反省、真诚与 嘲讽,难分难解,就像难兄难弟。“少 共精神”可以说是他创作的整体精神的 “根”,其支系发达,四处蔓延。
心理历程生活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段,成为“自由人”境遇中的“灵与肉”冲 突
其一,“人”的意识,主要表现为饥饿的危胁。
A.①荒凉破败景的描写; ②主人公(1.78,44公斤)皮包骨头与几匹瘦 马相比照作为开头; ③车把式冷漠而略带悒郁的目光。这些都暗示 了人的动物性因素的增长。饥饿早已把同情与 怜悯之心从心里驱赶的一干二净。
多种结构方式



(1)放射线结构 如《春之声》, 岳之峰的心理活动。 (2)交叉式结构 ,情节和心理的 糅合, 如《相见时难》 翁式含——蓝佩玉——杜艳

当代文学考试重点

当代文学考试重点
影响:(1)拨正了文艺发展的方向。如,政治性大批判运动等没有了,作家具有较为宽松的写作环境。(2)解放了文艺创作生产力。右派作家复出。(3)带动了文艺界思想大解放。逐步恢复文学是“人学”的观念。清除过去的清规戒律,特别是“三突出”与“高大全”的错误创作模式。
3、如何理解新时期文学的多元共存格局?
第四次文代会后我国提出的文艺“二为”方向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少数民族小说:阿来、扎西达娃、霍达
1、 新时期历史语境给文学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这是因为:①在思想政治方面,粉碎四人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强调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标准等使国家政治生活正常化。②在经济方面,经济体制的推行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给新时期的文学带来了巨大影响。
12、先锋小说:中国当代文学中先锋精神的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文革中青年一代在诗歌与小说领域的探索,但是直到80年代中叶才形成了强大的阵容和声势。马原、莫言、残雪等人的崛起可以当作先锋小说的真正开端。稍晚于他们也被人们看作是先锋小说家的有格非、孙甘露、苏童、余华、洪峰、北村等人。到90年代初,当初被人们看作是先锋的作家们纷纷降低了探索的力度,而采取一种更能为一般读者接受的叙述风格,有的甚至和商业文化结合,这标志了80年代中期以来的先锋文学思潮的终结。所谓先锋精神,意味着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先锋小说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与生存探索这三个层次上的推进,对以后文学创作的影响大。
6、朦胧诗:崛起于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气闷的“朦胧”》,诗歌既有主题或内容上哲理的思考,又有写法上现代诗艺如象征手法的运用。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

王蒙小说语言的讽刺艺术

王蒙小说语言的讽刺艺术

王蒙小说语言的讽刺艺术关键词:王蒙;小说语言;讽刺艺术王蒙小说中的讽刺语言运用自如,展示出了极高的艺术造诣,他不仅能够准确切合时代的脉搏,同时也能够充分运用讽刺语言描写人物、揭示社会现象,同时也表现出了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王蒙小说语言的讽刺艺术于讽刺语言的使用,借助反讽表达与本意相反的意思。

通过讽刺语言,我们能够看出王蒙对当时的社会以及自身在社会中的位置的思考和领悟。

只有深刻领悟小说背后的时代背景才能够真正理解王蒙小说的语言艺术,才能够真正理解其特殊的价值。

一、小说语言时代文化风味中的讽刺艺术文学的创作需要语言的大量运用,以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王蒙对小说语言的运用可以说是炉火纯青,他能够将自己小说中的语言融入到当时的时代文化中,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讽刺的艺术呈现给读者,这样就拉近了自身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小说的可读性和艺术性。

从一定程度看,小说语言是最能够映射文化氛围的一种文学形式,透过语言能够看到当时的社会背景。

从王蒙的多数小说中我们看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面对环境时所产生感悟。

王蒙小说语言的讽刺艺术能够将一些严肃的、政治类的话题进行调侃。

王蒙所选择的讽刺对象也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生动例子,这些讽刺对象也多认为他们从事着他们喜欢的工作,也是非常正常的工作。

王蒙通常对那些普通的、平凡的内容进行讽刺,显示出了王蒙独特的思想境界。

另外,王蒙小说语言的讽刺艺术往往能够渗透到当时文化的根基以及人们无法触及到的意识中。

王蒙通常将人们引入到普通人物的生活中去,而这生活对主人公来说再平常不过了,读者也会认可主人公的生活。

但王蒙却对一些现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通过讽刺性的语言进行渲染,使王蒙的小说显示出了富有时代性的文化氛围,使这些事物印上了自身的印迹,提升了小说的讽刺艺术。

二、小說语言对人们无意识的讽刺小说语言的组织对作者有较高的要求,语言材料、话语形式等也是构建的基础,通过语言能够看到小说的创作风格。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名词解释:1、伤痕小说:产生于70 年代末至80 年代初 . 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 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 , 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 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2、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 至 80 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说. 发轫之作: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 , 其他代表性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绿化树》等;长篇小说:《古船》等 . 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 , 是伤痕小说的深化 . 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 , 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 .3、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 , 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 又叫后新潮小说、“拟现代派”. 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 三大特点:( 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话语的颠覆与反抗. ( 2)形式的前卫性, 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 3)形态的多样性, 即现代派小说(余华、残雪)、后现代主义小说(马原)、解构主义小说(王朔)、新历史主义小说(苏童)等.4 、女性主义小说:指80 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 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 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5、朦胧诗:崛起于70 年代末期、 80 年代初期 , 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 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气闷的“朦胧”》, 诗歌既有主题或内容上哲理的思考, 又有写法上现代诗艺如象征手法的运用. 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7、寻根小说:对民族文化或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进行反思、审视与批判的小说, 其目的主要在于发掘民族文化传统的活用资源, 重铸民魂或民族精神, 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参预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所谓寻根 , 就是寻求民族文化之根. 代表作家有贾平凹、韩少功、阿城等. 其特点是:一超越政治视角, 走向文化视角 . 二是追寻民族文化之根, 参预与世界文学的对话.8、新写实小说:指(1)80 年代后期开始出现、( 2)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3)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 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等.二、知识点:反思小说:高晓声的反思小说, 从农民个体命运中反思历史的曲折. 如其作品《李顺大造屋》. 农民李顺大一生造屋的曲折经历. 1 )第一次:大跃进将造屋材料全部充公.2 )第二次:造屋之钱被文革被造反派头头骗走或抢走.3 )第三次:文革中买造屋材料处处碰壁.4 )第四次:改革即将来临的1977 年 , 终圆造屋梦 .王蒙反思小说的主题内涵与艺术特点:反思类的主题内涵:《坚硬的稀粥》——现实改革的讽刺寓言.早餐改革最终失败, 还是稀粥加馒头片及大头菜, 最后还是爷爷说了算. 长篇:《活动变人形》:从中西文化比较角度反思中国人的文化人格. 王蒙小说的艺术特点:1、自叙传色彩 .2 、意识流手法的使用(东方意识流) .3 、气势之美 . 排比句式的大量使用.4 、幽默、反讽等. 《坚硬的稀粥》:“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儿强”、“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主义”.3、张贤亮反思小说的主题内涵与艺术特点答:张贤亮的反思小说的主题内涵分别表现为:《肖尔布拉克》:苦难对人生的锤炼;《绿化树》:非常年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获救;《灵与肉》:永不割弃的民族之恋;《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知识分子的奇特情感历程;等 . 二 , 张贤亮小说的艺术特点:1、自叙传色彩;2、多样化的叙述方式与文体样式. 第一人称(潜对话)叙事 . 《肖尔布拉克》:司机自叙——向一个虚设的搭车的记者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 元小说叙事:《浪漫的黑炮》 . 注释体叙事 . 《我的菩提树》 .3 、哲理思辨 . 张贤亮:“没有思考和分辨, 作家就无法驾御他所要表现的内容 , 而思考和分辨能力 , 只能来自学习 .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与宋江的对话、与庄子对话、与马克思的对话 .1、《棋王》的文化意蕴答:阿城的《棋王》是对庄禅文化的精髓的推崇, 显示庄禅人生哲学的文化内涵. 王一生是其主人公 .王一生的下棋 , 又是有文化的深刻含义 . ( 1)以下棋对抗文革乱世 . “何以解忧 , 唯有下棋” . “虚无恬淡 ,乃合天德 . ”(《庄子·天运》)( 2)棋艺中深含道禅精神. 捡垃圾老头说 , 棋道中“柔不是弱, 是容 , 是收 , 是含” . 王一生同意与冠军老者握手言和, 也体现了一种平和宽容的文化精神. 还有无为的哲学精神. ( 3)庄子的道 . 即人有精神的追求, 精于某种技艺.2、《爸爸爸》中的丙崽形象答:丙崽是韩少功(民族文化的理发审视者)小说《爸爸爸》中的主人公. 丙崽形象:是个弱智、呆傻的侏儒 . 生下来只会说“爸爸爸”、“X妈妈”两句话.见人不分男女老幼, 一律说“爸爸爸”, 如果别人朝他瞪一眼 , 他就翻个白眼 , 咕噜一声“X 妈妈” , 除此之外一律不懂. 丙崽形象的象征含义:(1)弱智 , 意味着愚昧与落后 . ( 2)人们对丙崽的敬若神明 , 象征迷信与落后 , 表明现代精神或民族理性精神的缺失 . ( 3)丙崽历经劫难而不死 , 一方面表明民族虽然落后 , 却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 , 一方面由反映出愚昧、落后的古老民族文化的顽固性.3、寻根小说的“根”指什么, 这类小说的特点有哪些?寻根文学的根一是指寻中国文化历史之源, 如楚文化、吴越文化、秦文化、晋文化等;二是寻民族文化心理之源 ,如儒、释、道.主要作家作品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的《小鲍庄》等.寻根小说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于: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询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 , 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 .( 3)更新了小说观念 ,启动了当代作家的文体意识和语言感觉 ,使小说的审美功能得以回归 .(寻根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韩少功的楚文化系列——《爸爸爸》、《女女女》等 . 贾平凹的商州文化系列——“商州三录”《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商州再录》 . 李杭育的吴越文化系列——《沙灶遗风》等(“葛川江系列”)郑万隆的女真文化系列——《老棒子酒馆》等(“异乡异闻”)其他名家如阿城《棋王》、王安忆《小鲍庄》. )先锋小说 :a现代派小说(余华)1、余华小说的主题话语答:余华被认为是一个迷恋暴力和邪恶的人:对人的严酷存在境遇与生存状态的冷峻呈示.1、人性的残酷与存在的荒谬:《现实一种》;《十八岁去远行》写暴力倾向与人性的冷漠;《现实一种》:兄弟骨肉相残——人性中的暴力倾向;《一九八六年》:疯子自残;《古典爱情》:少女被肢解做人菜. 人性恶具有超时代性;《往事与刑罚》:刑罚的残忍与刑罚专家的宿命. 等 .2 、历史苦难的个体承受:《活着》 .(一)死亡与孤独:福贵一家人的历史苦难. ( 1)儿子有庆最先因为为县长老婆抽血而死, ( 2)女儿凤霞死于难产 . ( 3)妻子家珍死于饥饿造成的体质虚弱. ( 4)女婿二喜在城里做建筑工被水泥板夹死. ( 5)外孙苦根因吃豆子被撑死 . 活着的非本真存在. (二)造成个体历史苦难的因素:( 1)命运 . 《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 . (2)社会、历史的因素 . ( 3)人祸 .如大跃进、公社化对普通农民造成的惨重灾难 , 即家破人亡 . (三)抗拒命运与苦难 . 福贵还顽强地坚持“活着” . “活着”成为一种人生姿态.3 、活着的异化形式:《许三观卖血记》 . 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命脉来维持生存.b 新历史小说1、国内新历史主义文学潮流的基本特点答:概念:用新的历史观念或历史意识去解释历史的文学潮流——重说历史.基本特点:(1)反叛旧有的历史观念——“一切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历史发展动力) .( 2)确立新的历史观念——“一切历史都是欲望的历史”(欲望、权力:历史发展动力). ( 3)(题材)告别“正史”走向“野史”. 新历史小说:吃、婚姻、两性、妻妾争斗.(备注代表作家与代表作品::莫言:《红高粱》;格非:《迷舟》、《敌人》、《青黄》;苏童:《妻妾成群》、《我的帝王生涯》、《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米》;余华:《鲜血梅花》、《活着》;张炜:《古船》、《家族》;刘震云:《故乡相处流传》、《温故一九四二》、《故乡天下黄花》;阿来:《尘埃落定》;陈忠实:《白鹿原》;莫言的《丰乳肥臀》、《檀香刑》 . )2、苏童新历史主义小说的话语模式答:一、《妻妾成群》:女性悲剧命运的“另类”书写:1、生存的选择:嫁人不要名分要生存.2 、女性欲望的压抑: 3、女人之间的争斗与暗害.4 、疯癫与死亡 . 女性悲剧命运 .5 、新一轮历史循环.6 、男性:权力、金钱、女人的拥有者与女性悲剧命运的制造者. 二、《红粉》:妓女命运书写及对权威叙事的反叛:反叛权威叙事之一:妓女改造给妓女带来了幸福吗?反叛权威叙事之二:妓女是妓女自己的选择, 而不是阶级压迫所致 . 三、《米》:欲望:人性与历史的永恒谜底:1、隐约的历史事件背景(如日寇入侵).2 、透视主人公五龙的人性演变 . 四、《我的帝王生涯》:帝王史——一部权力的血腥斗争史:1、燮国端白政权的内忧外患——权力中心的斗争 .2、杨夫人等七人之死——野蛮的殉葬制度.3 、太后与母后争权——后宫窝里斗.4 、燕郎净身当阉人——野蛮的宫刑.(备注:主要作品有《罂粟之家》、《妻妾成群》、《红粉》 , 长篇小说《米》、《我的帝王生涯》等)3、《白鹿原》中的白嘉轩形象答:《白鹿原》:对近代历史的阐释——超越阶级斗争模式. 对民族文化的解秘.1 、白嘉轩形象:仁义文化的载体 . ( 1)耕读传家——虽为地主, 有家产(有药房等) , 但从不放弃劳动 , 亲自犁田——与农民没有两样 . 要儿子进山背粮 , 体验劳动的艰辛. 注重子女的教育, 严格要求他们读书学习. ( 2)广行仁义——组织“交农”事件;周济不得不卖地的李寡妇;与长工鹿三以兄弟相称;建乡规民约;建学堂;( 3)慎独——批评鹿三从背后暗杀田小娥. 宣称“人行事不在旁人知道不知道, 而在自家知道不知道 . ”( 4)传统道德卫道士(负面因素)——拒小娥入祠堂;修塔镇“妖”等.4、莫言“红高梁家族”小说的艺术特点.( 1)标志着新历史小说的诞生, 开创了现代小说一种新的叙事模式. ( 2)关注的不是历史本真, 而是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人、人性、人道以及人的异化. 颠覆了抗战历史 , 民间草根阶层成为抗战的主力. ( 3)叙事上设置了双重视角 , 创造了多过程叙述方式 , 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的局限 .c 解构主义小说(王朔):简评王朔小说:( 1)商业性 . (2)叛逆性 . ( 3)反讽性 . ( 4)局限:缺乏深度, 人物雷同、结构散漫等 .新写实小说: 1、简述新写实小说的审美特征新写实小说的作者大多具有反英雄、反典型的意识 ,他们力图表现普通人物、下层人物的普遍卑微的生活 ,但拥有着原动的活泼的生命力.他们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普通人物都可能经历或遭遇的东西,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人情世故、喜怒哀乐、生老病死⋯⋯都在新写实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新写实小说与以往的写实小说的最大的一个区别是作家审美态度的客观化,追求生活的原色魅力 .新写实在叙事时多以非典型的、无必然联系的“生活流”的写作方式为主 ,让人物、事件、场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自然而然的展现、于是 ,在新写实小说中 , 既无骇人听闻的事件, 也无大义凛然的英雄,更无戏剧性的矛盾冲突,通常是用人物的心理体验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折射现实的存在.作家尽量将自己的倾向性和价值取向隐藏,力图避免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对生活原相的过度干预.于是 ,新写实小说往往不存在一个贯穿于故事始终的中心情节,而多半是由一些散落的琐碎故事拼合而成的.2、如何理解刘震云、刘恒的小说答:一 , 关于刘震云的小说:他的主题是书写权力等级结构中的人生世相. 如:《一地鸡毛》:小人物生存的窘迫和变形的抗争;《官人》:权力欲和人性的蜕变 . 揭示权力的社会本质及其异化;查水表老头经常说“他年轻时曾给某位死去的大领导喂过马. ”(备注:代表作:短篇:《塔铺》等;中篇:《新兵连》、《单位》、《官场》、《官人》等 . 长篇《故乡天下黄花》等 . )关于刘恒的小说:小说主题主要提示了食色的生存内涵.1 、对农民基本生存困境的关注:创作思想简析;2、粮食或吃:作为生存基本需求的内涵——《狗日的粮食》 .3 、性与伦理的剧烈冲突:《伏羲伏羲》 .4、以贫嘴消解生活的酸楚:《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4、如何理解池莉、方方的小说答:一 , 关于池莉的小说:总体上说 , 池莉是一个为市民生活代言的小说家. 其小说主要提示了如下观念: 1、市民烦恼人生的生存景观. 如她的小说《烦恼人生》、《太阳出生》、《不谈爱情》等.2 、市民的生存哲理之一: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执着、坚韧地活着 .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3、市民的生存哲理之二:世俗生活责任的承担 .4 、女权主义的典型文本 . 《小姐你早》:妻子戚润物与李开玲、艾月等联合起来斗负心丈夫王自力 . (姐妹情谊)《生活秀》《有了快感你就喊》. (备注:主要作品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 . )二 , 关于方方的小说:新写实早期代表的女作家.1、《风景》:低层市民的生活状态与的生存策略. ( 1)亡灵视角 . (第八子)( 2)低层市民的卑微生存状态.( 3)不择手段往上爬:七哥的生存哲学. ( 4)诗意的栖居的总体上不可能.女性主义小说:1、从林白女性小说看女性小说的话语模式答: 1、女性(身份)认同. 表现女性的独特生命体验和生存状态.2 、男权抗拒 .3 、姐妹情谊 . 同性之爱是纯粹的“友谊”, 它接近爱情 , 又超乎肉欲 . 林白女性小说的艺术特点:1 、自叙性 .2 、“回忆”——对女性自身经历的“重读”模式.3 、诗性语言 . 《“子弹穿过苹果》:“女人的美丽就像天上的气流, 高高飘扬 , 又像寂静的雪野上开放的玫瑰, 洁净、高级、无可换回. ”2、陈染女性小说的话语模式答: 1、女性成长与性萌动.2 、回归女性之爱的“精神家园”.3 、对异性爱与同性爱的双重失望.( 备注:20 岁发表作品 , 出版有小说集《纸片儿》、《与往事干杯》、《嘴唇里的阳光》、《无处告别》、《潜性逸事》、《站在无人的窗口》, 长篇小说《私人生活》及若干散文集,1998 年发版有《陈染文集》)3、王琦瑶人生悲剧命运的内涵答:王琦瑶是王安忆小说《长恨歌》里的主角.在小说中,从她解放前的小家碧玉到成为李主任的情妇,到解放后的与康明逊的爱情到被“长腿”杀死的人生轨迹来看. 其展现了一个女性悲剧的人生内涵:1、现代都市文化的牺牲品(因选为“上海小姐”, 才被李主任包养;被“长脚”杀死, 成为金钱主义文化的牺牲品) .2 、时代变迁带来的人生起伏(李主任的倒台;解放后的人生转折).3 、人生命运的捉弄(李主任飞机失事;被“长脚”失手杀死;唯一的女儿长大了却“飞走”了, 自己的死与女儿有间接关系).4 、女性自身的人性弱点(晚年浮华的生活;与老克腊的老少恋;纠缠“长脚”不放).知青小说:1、知青小说的主题模式答:主要有以下几种:1、伤痕的诉说:描写知青生活的苦难, 揭露文革非常历史岁月的黑暗, 凭吊流逝的青春岁月 . 叶辛《蹉跎岁月》.2 、神圣的迷恋:认同知青生活的经历, 表达“青春无悔”的理想情怀. 典型作品:梁晓生《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张承志的《黑骏马》.3 、理性的反思:反思知青生活中的历史倒退行为等 . 韩少功《西望茅草地》.4 、生存的观照:从存在哲学角度对知青生活进行描述, 揭示存在的荒诞性 . 王小波《黄金时代》.( 备注:知青作家群:梁晓声、韩少功、张承志、史铁生、王安忆、孔捷生、叶辛、王小波、张抗抗、张辛欣、铁凝、叶蔚林等 . 上山下乡的知青生活经历 .)2、如何看待知青小说的得失1、肯定性评价 .2 、否定性评价:如成坚:“作为集体不幸的知青, 对自己的罪孽又作何处置?逍遥:“千千万万知青付出青春、血汗和爱情从事的垦荒事业, 竟是将美丽的草原滥垦成沙漠的千古罪人的事业等等 .3 、正确的评价:理性地看待知青小说, 要用时代意识重新审视知青生活与知青文学.新时期诗歌散文与戏剧1、什么是朦胧诗答:朦胧诗:崛起于70 年代末期、 80年代初期 , 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 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气闷的“朦胧”》, 诗歌既有主题或内容上哲理的思考, 又有写法上现代诗艺如象征手法的运用. 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2、朦胧诗的诗歌主题答: 1 、对现实的质疑和抗争——包括对人生苦难的倾诉, 特别从个人角度对文化大革命表示出强烈不满.诗人们虽然年青 , 但却是民族的先觉者和思想的抗争者. 如北岛《回答》:写对文革的抗拒与批判.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2、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对整个民族的命运表示忧虑, 表现对民族的深沉之爱 . 如舒婷《祖国呵 , 我亲爱的祖国》(3)对民族文化精神的追寻. 如杨炼的《诺日朗》, 歌唱民族文化中的男神精神 .3、朦胧诗表现方法、诗风与诗歌地位:1、表现方法接受西方现代诗歌的手法——象征、隐喻、暗示等,显示主题的多义性. 象舒婷的《致橡树》, 写两株橡树根相连 , 枝叶相依相偎 , 既有爱情的主题 , 也有民族情感的主题 .2 、诗风:诗歌主题显示多义性, 诗风趋入深沉而凝重.3 、诗歌地位:新时期第一个现代诗歌浪潮 . 或新时期现代诗歌审美原则的崛起. )专业资料学习资料教育培训考试建筑装潢资料。

5.当代文学史笔记考点

5.当代文学史笔记考点

【简答】八十年代的文学环境:一、政治环境——思想上自由解放:(一)文学解放的过程,分两个层面:1、政治批判阶段——批四人帮。

2、思想层面:思想反思阶段——批文革3、第四次文代会的召开,是文学彻底解放的标志。

(二)冲突:文学独立地位的获得并非一帆风顺。

其间还有冲突。

但是由于环境的变化,不可能发展成大规模的批判运动,二、经济环境:市场经济的确立-文学价值的重新确立。

:(一)市场经济带来两个直接后果,文学也受到了很大冲击:1、人际关系的改变,商品化。

2、消费型社会的形成。

(二)文学的变化:1、文学存在方式变化:文学成为商品,创作与阅读成为消费过程,文学期刊也市场化。

2、纯文学的边缘化,大众文学兴起。

3、作家身份地位的变化。

三、外来影响——西方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一)外来的影响资源:1、外国译著的再版和重新刊印。

2、对现代文学特别是20、30年代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作家、作品的重评。

(二)外来影响的特点。

这时期对外来文化、文学资源的吸取主要集中在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论和现代派文学上。

1、原因:这是由文学环境决定的。

2、内容:这一时期被译介的包含在现代派大旗下的文学流派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意识流、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等。

3、意义:促进了中国现代派小说实验的出现,和作家现代意识的觉醒。

在8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派文学创作:现代派小说实验、先锋小说、探索话剧、朦胧诗等。

并引起了中国现代派小说的讨论。

四、作家因素——作家的构成和创作意识。

:(一)八十年代作家构成。

1、复出作家(归来派作家):主要指五十年代反右和历次文艺批判运动中由于政治或艺术原因受到攻击的作家。

2、知青作家(和知青文学区分):60年代初开始的上山下乡的知青运动,在68年开始大盛。

这一运动产生了大批具有知青身份的作家。

80年代后期,在新的环境下,新的作家群体出现。

3、中年作家:文革结束后已届中年,才开始创作。

当代文学家王蒙的名词解释

当代文学家王蒙的名词解释

当代文学家王蒙的名词解释王蒙,一个名字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文学圈熟知的人物。

作为当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风格而备受赞誉。

然而,谈到王蒙,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他的名字所代表的含义。

名词一:反思王蒙的作品独特之处在于他对中国现实的深刻反思。

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审视,他试图揭示社会背后的矛盾和问题。

例如,《一九八八年》一书中,他通过一天之内发生的事情,折射出了中国社会的深层次变迁。

他用文字探索内心的真实,以追求对社会的真实认知。

名词二:担忧王蒙的作品常常表达了对社会的担忧。

他的笔触描绘了中国不同阶层人民的生活,通过对普通人的关注,他表达了对社会底层群体状况的担忧。

在他的笔下,我们看到了社会秩序崩溃、道德败坏的景象。

他的作品让我们深入思考社会的问题,引起我们对个体与集体命运的关注。

名词三:人权王蒙的作品也经常关注人权问题。

他的作品反映了在缺少言论自由和人权保障的环境下,人们生活的艰难。

他的小说中,有很多不同的职业人群,其中某些人的命运常常受到政治环境的控制。

他的作品让我们反思人权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呼吁社会对人权的尊重。

名词四:艺术王蒙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都具备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气质。

他以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和人物产生共鸣。

他的文字充满着感性的力量,赋予了作品更深层次的意义。

王蒙对于艺术的追求,使得他的作品成为当代文学中璀璨的一颗明珠。

名词五:探索王蒙一生都在探索文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他的作品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对于社会问题的探索与抗争。

他通过对历史、人性和社会的反思,试图找到一种更加深刻的理解。

王蒙的意义在于他所代表的文学家群体,他们以自己的作品试图塑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总结王蒙作为当代文学家,通过他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以及对社会的担忧,表达了对人权的呼吁。

他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让人们对社会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和关注。

他的作品像一面镜子,反射出中国当代社会的现状和问题。

反思小说

反思小说

2、理清结构线索
陈 奂 生 上 城
外在:上城
卖油绳
住招待所
返乡
感冒 内在:追求
物质生活 精神生活
奇遇
坐书记车
着因袭重负 走向新生活的小生产者
首先,陈奂生具有勤劳、善良、憨实、厚道、质朴等的美 好品格。 其次,他的身上还残存着极“左”路线的长期统治造成的 奴性、愚昧,自卑自贱,小生产者的自私狭隘、目光短浅和阿 Q式的自我欺骗,自我安慰等弱点。 付5元房钱前后的心理变化。 (1)付钱之前,自卑、纯朴、充满感激之情、受宠若惊。 (2)付钱后,破坏欲、糟蹋东西以泄愤的心理支配了他; 自我安慰:5元白花了,何妨再买个帽子。 “精神胜利法”:转念想,吴书记送去花5元住一晚是一 个不可多得的荣耀,于是“仅仅用五元钱就买到了精神上的满 足”。
知青小说: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王 安忆《本次列车终点》;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 土地》、《今夜有暴风雪》等 (七)文化反思
张炜《古船》、陈忠实《白鹿原》等。
3、女性美表现中混杂的性别态度。李秀芝、马 缨花、黄香久等。 4、 “落难公子”叙述模式的呈现 《灵与肉》:许灵均的选择 《启示录》:章永璘 《绿化树》写食欲,《男 人的一半是女人》写性欲 主题:苦难、生命和精神救赎
(五)现实社会反思 理想主义者的困惑
——《人到中年》分析 1、 警世——中年知识分子现状:陆文婷,病倒; 姜亚芬,出走。
第三节
反思小说
一、反思小说:指向历史、现实和人性的理性思 考
反思小说主要是指1979年开始出现的对中国20世 纪50年代中期至“文革”结束20年间的社会历史进程 进行回顾和反省的小说。一些现实社会生活题材的作 品,由于具有鲜明的历史反思的方向性也被视为反思 小说。反思小说是伤痕小说的延续和深化。

王蒙小说研究

王蒙小说研究

王蒙小说研究1、王蒙1955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小豆》,1956年以一篇干预生活的作品《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轰动文坛,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以1978年为界,小说创作分为两个阶段:青春+革命的作品:第一类以《青春万岁》为代表,其中包括短篇小说《小豆、春节》等作品;第二类作品以《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为代表,其中包括复出后创作的《最宝贵的、悠悠寸草心》等作品。

他认为自己创作的真正起步是从1979年发表了中篇小说《布礼》之后,《布礼》是王蒙探索小说的第一篇作品,80年代初期文坛出现王蒙热。

2、王蒙艺术主张变化:(1)关于文学的社会功能,青年时对文学干预生活说法是极力推崇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是这一理论的具体实践,后来认为文学的功能只能干预人的心灵,它的作用只有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过程之后才能显示出来。

(2)关于文学的描写对象,比较注重通过情节来表现深刻的社会内容、表现自己鲜明的倾向性,到注重写人的厂家、情绪、心理等,这是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拓展。

(3)关于文学的表现手法,反对将创作手法单一化、阶级化,文学表现手法应丰富多样。

3、王蒙小说的表现手法(1)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摒弃传统手法的呆板和简单,从西方现代派那里拿来了随意性和复杂性,如《杂色》曹千里与老与的对话;自由联想打破客观的时空界限,根据主人公心理活动重新组合,如《春之声》由主人公岳之峰的自由联想组合而成,全篇没有什么故事情节,坐在火车里随车身的晃动蜂拥而来的各种联想。

(2)多重的结构形态:1978年之前王蒙的小说基本上使用的是单线型结构,复出后《布礼》打破客观时空界限,按照主人公心理时间重新组合,使过去、现在、内心、外界、欢乐、悲伤、阳光、黑夜相互迭替交错而又呈姿色,产生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这是一种多线型的结构(心理结构或任意结构)。

《杂色》是双层次的复线结构:一条是对主人公曹千里革命历程的现实主义的描写,一条是对那匹杂色老马壮心不已的象征主义的渲染。

试论王蒙《青春万岁》的艺术特色

试论王蒙《青春万岁》的艺术特色

试论王蒙《青春万岁》的艺术特色内容摘要:王蒙的《青春万岁》,真实再现了建国初期青年一代的理想、情操和生活,作品抓住建国初期中学生特有的青春美,细致入微地向人物内心活动的纵深开拓、挖掘,形成隽永、淡雅的艺术风格,创造出一种富有浓郁生活气息和时代风貌的意境,自然和谐的抒情氛围。

写出了一群不同思想性格、充满青春活力的女学生的神态风采,谱写了一曲社会主义的青春之歌。

本文主要从作品主题、人物形象和语言、抒情笔法三方面阐述其艺术特色。

关键词:王蒙;青春万岁;抒情笔法;中国;艺术特色《青春万岁》是王蒙19岁写的,充满激情和欢乐,这部长篇小说,虽经过了半个世纪,但从来没有停止印刷过。

每隔一两年就要印一回。

由此可见王蒙的《青春万岁》在读者心里,特别是在广大青少年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共鸣。

全国书评时被评为中学生“最爱读的书”。

不少热心读者和外国朋友,激情地将《青春万岁》新版本争相请作家王蒙签名留念。

那场面真叫人十分感动。

一、热爱生活,积极入世的心态使他的作品充满激情,主旋律催人奋进,引人向上,丰富的生活阅历构成了他文学作品的厚重感。

王蒙的成长经过了日本从侵华到投降、国民党统治中国的时期以及新中国的成立,这些诸多的经历本身就是一笔财富。

生活的磨砺使他的作品和社会关系比较密切,时代感也比较强。

正是怀着对生活的的热爱,对社会时事敏感,常常能够接触动这个社会的脉搏。

1938年,不满14岁的王蒙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五星红旗飘扬在北京天安门的时候,年仅15岁的王蒙,被沸腾火热的生活所感召,还没念完高一,便结束了学生时代,成了青年团的干部。

火热的生活使他感到幸运的同时又使他陶醉。

在《王蒙自传》中,“1952年的深秋与初冬的夜晚在我阅读巴尔扎中度过。

我佩服与感动的是描写的准确性,一切都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人生有太多的精彩,而一切精彩只有在成为文学作品之后才能流传下来,比生命更光辉,比生命更永久。

”1953年冬,已是团区委副书记的19岁的王蒙,深情地怀念着革命运动中的慷慨激越,神圣庄严;怀念地下党斗争时那许许多多可敬可爱的同志;也怀念那热情迎接解放又热情地投入建设新生活的青年人。

王蒙小说中语言的讽刺艺术探析

王蒙小说中语言的讽刺艺术探析

王蒙小说中语言的讽刺艺术探析作者:许立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03期摘要:我国当代文学界的巨匠王蒙先生进行小说创作的时间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王蒙小说的讽刺艺术是一种渗透了时代文化氛围的讽刺艺术,是对人们无意识的深层讽刺,是一种倾注了生活气息的讽刺艺术。

笔者主要就王蒙小说中语言的讽刺艺术进行探析,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小说所要表达的真实的内容所在。

关键词:王蒙小说语言讽刺艺术反讽王蒙是一个语言手法运用娴熟,具有极高造诣的当代作家,他不仅可以随着时代的脉动,充分运用讽刺语言艺术性地描述人物,揭示各种充满喜剧的社会现实现象,同时王蒙在进行文学作品创作的时候往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乐观向上、激情充沛的形象。

王蒙的小说语言侧重于讽刺语言的使用,包括反讽,经常是指一种语言的表意与作者要表达的本意的错位和逆反。

透过这些带有讽刺性语言的使用可以清楚地看到,作家王蒙在面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自身所处的社会位置的一种思考和文化的领悟,如果能够从王蒙小说背后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背景来对王蒙小说的语言艺术进行探析,将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和价值。

一、小说语言渗透了时代文化氛围的讽刺艺术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特别是在小说这种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语言往往是思想最直接也是最迅速的一种表现形式。

王蒙是在小说语言的创作过程中将语言应用得最好的作家之一。

王蒙在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一直都是将自身的小说语言渗透到时代文化的氛围当中,而在渗透文化氛围的过程中往往又将对于那个时代的一些感悟,通过讽刺的艺术展示到读者的面前,通过这样的一种语言艺术的使用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就拉近了,提升了王蒙小说的可读性。

众所周知,小说语言是最能够反映文化氛围的一种特质,通过语言的表述和小说语言的使用,可以看到当时时代的社会背景。

从王蒙的大部分小说作品中可以看出他面对当时的社会环境时,内心所产生的对那个时代所发生的社会变化变革的理解。

《伤痕反思(王蒙高晓声蒋子龙)》

《伤痕反思(王蒙高晓声蒋子龙)》

《伤痕反思(王蒙高晓声蒋子龙)》第一篇:伤痕反思(王蒙高晓声蒋子龙)(二)伤痕小说1:概况伤痕文学最直接地深入到文革这一历史事件之中。

文革对于当时国人来说,是痛苦之源,是无法回避的事,也是当时作家思考、表达的焦点,伤痕文学便由此而生。

伤痕文学因卢新华的小说《伤痕》得名。

发端之作是刘心武的《班主任》(1977年11月发表于《人民文学》)。

《班主任》是新时期文学作品第一次用文学的方法将批判的笔触指向文革,揭露文革对青年一代的精神伤害,从而发出了“救救孩子”的急切呼声(同鲁迅《狂人日记》中“救救孩子”)。

作品一发表,就以其内容的新颖、思想的大胆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随后出现了一大批可以归入伤痕文学的作品,有:宗璞《我是谁》,冯骥才《铺花的歧路》,张贤亮《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等。

它们共同揭露了文革对于人性的压抑和尊严的践踏。

陈国凯《我该怎么办》、孔捷生《在小河那边》、郑义《枫》表现了文革中惊心动魄的运动斗争。

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莫应丰《将军吟》,王亚平《神圣的使命》等表现了老一辈革命者的受难故事。

以及长篇小说古华《芙蓉镇》,周克芹《徐茂和他的女儿们》。

2:评价(1)。

伤痕小说是在启蒙主义思想下出现的一个小说流派,启蒙的人道主义思想是其思想主线,它最大的功绩在于将文革的错误与悲剧性灾难暴露给人看,引起人们疗救的注意。

(2)。

但由于情绪激烈的原因,以及作家缺乏必要的文学准备,作品大多采取情感宣泄式的创作模式,笔调粗砺,语言缺少锤炼,只重视问题的提出(与五四问题小说同),而忽视作品本身的文学性,叙述方式过于单一。

(3)。

伤痕小说紧贴社会现实,恢复了十七年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同时,敢于直面现实、表现出极大的批判勇气和精神,有力地扭转了文革期间“瞒和骗”的文学。

(三):反思文学1:概况经历过伤痕小说对文革伤痛的宣泄后,人们和作家们都冷静下来开始思考:文革作为一个历史现象是偶然发生的吗。

如果是必然的话,它爆发的根源是什么。

王蒙

王蒙

王蒙小说的艺术特点:1、自叙传色彩。2、意识流手法的使用(东方意识流)。3、气势之美。排比句式的大量使用。4、幽默、反讽等。《坚硬的稀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儿强”、“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主义”。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形式问题。在小说创作中,如何在语言艺术的运用方面来翻新求变,已经成为创作家们深深关注的热门焦点。在这一方面,王蒙的艺术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榜样;王蒙的丰富的艺术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范例。在我国新时期文坛上,王蒙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作品充满了活力和新鲜感,给广大读者以丰富的艺术享受。就语言艺术而言,在王蒙作品中存在着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表现出不同的技法。这些具体技法,有的是对传统技法的继承,有的是一种在继承基础上的改革,还有的则是一种从所未有的崭新创造。本文甘冒浅陋,愿从修辞的角度出发,对王蒙的语言特色谈些不成熟的看法。
姜静珍是倪吾诚的妻姐,是《活动变人形》中塑造最为成功的一个女性形象,她冷酷、凶恶,性格心理变形扭曲,是一个封建伦理道德的牲牺品,唐代诗人金昌绪《春怨》诗表现她痛苦的内心世界,她是一个被同情的吃人者却不自觉地加入到吃人者行列。
以王蒙的一篇小说为例简单分析王蒙对西方意识流小说的改良
[ 标签:小说 意识流,王蒙,小说 ] (1)对社会现实的反映的焦点人物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在人物间形成多种对比。对比突出了各自的性格特征,显示了丰富多样的性格,加深和扩大了作品的主题意蕴。林震和刘世吾正反典型构成了性格对比。林震、赵慧文、刘世吾构成了连锁对比。刘世吾和韩常新、李宗秦及王清泉也构成了对比。
作品叙述结构特征:从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林震的角度,通过他的眼光,他到组织部后的经历,描写了组织部的情况与问题,塑造了刘世吾等官僚主义者的形象。因此,林震这一个人物,既有思想、性格上的意义,也有结构上的作用。小说以组织部处理麻袋厂党支部的问题为中心情节展开叙述,线索单纯而清晰,结构严谨。

人物·意境·幽默——王蒙散文体小说的艺术特色

人物·意境·幽默——王蒙散文体小说的艺术特色

人物#意境#幽默)))王蒙散文体小说的艺术特色贾蔓摘要王蒙的小说具有独特的散文倾向,由此形成三个方面的艺术特色:一是王蒙的散文体小说在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上的特点;二是王蒙散文体小说在创作典型意境上的特色;三是王蒙在现代文坛中独绝的讽刺与幽默的艺术特色。

本文从这三个方面探讨了王蒙散文体小说艺术特色的内涵及艺术效果。

关键词典型人物意境幽默诗魂王蒙的小说具有独特的散文倾向,这在处女作5青春万岁6中已表现得很突出了。

60年代,邵荃麟看了5青春万岁6后,对王蒙说:/你写得真切,你很会写散文。

0这简洁的口头评语,说明这位著名评论家对王蒙文体的感觉是多么准确。

在漫长的岁月中,王蒙小说的散文风格几经变化,历经沧桑,含英咀华,愈益多样和精熟。

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形散而神不散,轻灵清峻、通脱壮大、美丽隽永的基本面目是愈来愈清晰了。

王蒙是一位非常富有思想性的作家,这在小说中体现无遗,无论是5青春万岁6还是5活动变人形6都具有丰富的思想。

但从他飘逸洒脱的气质来看,与其说王蒙是偏重于思考型的作家,不如说他是偏重于感觉型的作家。

他也常宣称自己/坚信艺术的直觉、艺术的感觉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0并说:/我喜欢小说中反映的那种活泼泼、鲜亮而又流动的生活,我喜欢小说反映生活的时候象是用手捧出一掬海水,水还从指缝里往外滴滴哒哒呢。

0他的作品中时时流动着、旋转着、迸溅着生活的海水。

纵观王蒙在驾驭小说这种文体来描绘当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人生世相时,所表现出的独特的艺术特色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王蒙的散文体小说在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上的特色;二是王蒙的散文体小说在创作典型意境上的特色;三是王蒙在当代文坛中独绝的讽刺与幽默艺术特色。

下面分别论述。

王蒙的散文体小说在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时有它独特的方法。

那是一种充分地、雄恣地展开人物的心灵世界,让人物的灵魂象波涛澎湃的大海,让一切与人物相关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以及别的人物,一起碰撞激荡,人物自身的命运变迁等等,也织入这人物灵魂的大海之中,以强大的气势涌入读者心灵。

第四章-反思小说

第四章-反思小说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1985)
主要内容:右派分子章永璘在压抑禁欲的年 代中,丧失掉性功能,成为半个男人。在他 所遇见的女子、后来成为他妻子的黄香久的 悉心照料下,性功能逐渐恢复,最终成为一 个真正的男人。章永璘通过不断地读《资本 论》确证自我,而黄香久则是一个离过几次 婚在性关系方面有污点的普通女子。她心地 善良,颇具女性风韵,却无法弥补与章永璘 之间的距离。最终,二者离婚。女方满腔柔 情,男方则满怀愧疚。这是一个女性拯救男 性,男性对女性始乱终弃的现代故事。
3、理想主义精神和历史理性主义态度。他既 执着于对自己青年时代革命理想信仰的坚定 追求,又不断地对这种理想主义及其实践过 程进行反思,指出它在实现上的艰难和前途 的光明,表现出对历史理性主义的认同。
4、历史感和沧桑感。“故国八千里,风云三 十年”,他的经历形成了其作品的风格。
2、张贤亮
1)作者简介:张贤亮,(1936—),男,祖籍江 苏盱眙,生于南京,成长于宁夏。1957年因发表长 诗《大风歌》而被列为右派,遂遭受劳教、管制、 监禁,其间曾外逃流浪,讨饭度日。1979年9月获 平反复出,先后发表了短篇小说《邢老汉和狗的故 事》、《灵与肉》、《肖尔布拉克》、《初吻》等; 中篇小说《土牢情话》、《龙种》、《河的子孙》、 《绿化树》、《浪漫的黑炮》、《男人的一半是女 人》;长篇小说《男人的风格》、《习惯死亡》、 《我的菩提树》等,作品集多种。作品多次获奖并 被改编成电影。
这部小说承续了一个重要的主题,即现代中 国的知识分子叙事,他将一般性的政治化反 思小说,上升到了文化反思与批判的主题, 使长篇小说创作获得了更广阔的视野,更大 的思想深度。但遗憾的是,这部小说在艺术 结构与叙述方式上还显得粗糙,历史与人的 命运的描写并没有获得应有的戏剧性效果, 与《围城》等前代作家的作品比较起来,还 是略显逊色。但显示了王蒙文化反思的力度。

王蒙反思小说的主题内涵与艺术特点

王蒙反思小说的主题内涵与艺术特点

王蒙反思小说的主题内涵与艺术特点
答:反思类的主题内涵:《坚硬的稀粥》——现实改革的讽刺寓言。

早餐改革最终失败,还是稀粥加馒头片及大头菜,最后还是爷爷说了算。

《冬天的话题》:荒诞与中国问题透视。

沐浴学权威朱慎独与海(加拿大)归派赵小强的争论。

长篇:《活动变人形》:从中西文化比较角度反思中国人的文化人格。

静珍:守寡与性压抑;受虐与施虐。

倪吾诚形象。

《恋爱的季节》:理想时代的爱情故事。

所谓少女情怀。

《失态的季节》:反右斗争中知识分子的人生塌陷。

是钱文(有作者自己影子)等青年革命知识分子人生经历的变奏。

《踌躇的季节》:失态的季节的续篇。

写62年后阶级斗争扩大化以后钱文等的人生经历或国家形势。

《狂欢的季节》:文革叙事。

对文革的书写,钱文远走新疆。

改革类:《春之声》:改革的春之讯息。

王蒙小说的艺术特点:1、自叙传色彩。

2、意识流手法的使用(东方意识流)。

3、气势之美。

排比句式的大量使用。

4、幽默、反讽等。

《坚硬的稀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儿强”、“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主义”。

王蒙小说的文化精神别论

王蒙小说的文化精神别论

王蒙小说的文化精神别论王蒙小说的文化精神别论摘要:当文坛极力推崇王蒙小说所表述的那种忠诚的精神、豁达的人生态度时,本文力图从另一角度透视王蒙小说别样的精神内涵:小说以“王蒙式的忠诚”传承着儒家至道—不愠不怒,无怨无悔,苦中作乐,忠贞不二。

他的对荒谬、灾难的命运的默认,妥协无疑是对人的精神的扭曲,是传统文化的社会心理积淀,是历史在种族记忆中的投影。

形成了一种“忠恕”到沉重而酸涩的文化精神。

关键词:王蒙小说精神内涵中图分类号:I206.7文学史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小说的意义在于它的意向———文化精神。

王蒙小说所表现的文化精神对我们来说是何等熟悉!它再现了一个存在过的历史形态,表现出特定时代的生活意蕴和社会人性内容。

如果说刘心武的《班主任》呼唤“救救孩子”,那么王蒙小说是全方位的呼救:救救右派,救救干部,救救知识分子、救救国家。

他的小说推动了新时期党的文化思想建设,是反思文学的先声。

同时,王蒙小说的文化精神对我们来说又是何等陌生!它以鲜明的时代感———反思社会弊端,呼唤人性、人情的回归,追求改革时代的意识流,掩饰着深层心理:对同一块土地的理解而产生的“默契”。

作家深信“存在就是合理的”,既然这是合理的存在,即使不可理喻也要深入理解,以达到心灵的沟通,展示作家内心深处的“雍容大度”和“王蒙式的忠诚”。

然而这一切令人心存困惑、油然而升一种负重感;沉重、酸涩的忠恕、无奈、沉沦的达观,由此构成了王蒙小说别样的精神!一王蒙小说的文化精神表现在“王蒙式的忠恕之道上”。

这种忠恕就是无论遭受怎样的灾难毫无个人恩怨,历尽沧桑九死而不悔。

作为政治品格是无可挑剔的。

作为文化精神,它只是千年不变的思想至道的绵延:忠贞不二。

传承着古老的道理: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由此王蒙小说的主人公无论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如何尖锐,面对理想乐园失落内心如何痛苦和失望,却仍虔诚不已:“很有可能我们的爱中包含着痴呆,我们的忠诚也有麻木,我们的信任过于天真,我们的追求不切实际,我们的热情带有虚惘,我们的崇敬埋下了被愚弃的种子,然而我们还有信任、忠诚、爱戴和热情”。

王蒙《说客盈门》读书笔记

王蒙《说客盈门》读书笔记

王蒙《说客盈门》读书笔记《说客盈门》是王蒙的一部短篇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深地吸引了我。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王蒙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于社会现实的敏锐把握。

一、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说客盈门》的故事情节紧凑、引人入胜。

主人公杨柳是一名文化馆的馆长,他正直善良,却因为不善于交际而被人误解。

在这个故事中,杨柳面对着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压力,他不断地努力去适应和改变自己,最终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信任。

在人物形象方面,王蒙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杨柳内心的挣扎和成长。

杨柳的善良和正直,让他在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然而,正是这种内心的挣扎和成长,让杨柳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同时,小说中还通过其他人物形象的描写,展现了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样性。

二、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王蒙在《说客盈门》中运用了多种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使得这部小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王蒙运用了幽默讽刺的手法,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情节的安排,让读者在笑声中反思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

这种幽默讽刺的手法,使得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其次,王蒙善于运用象征手法。

在《说客盈门》中,杨柳的形象就象征着正直善良的力量。

尽管他面临着各种困难和压力,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最终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信任。

这种象征手法,使得小说的主题更加鲜明和深刻。

此外,王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

通过对不同人物形象的对比,展现出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种对比手法,使得小说更加生动和形象。

三、思想内涵与社会意义《说客盈门》所展现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非常深刻。

首先,小说通过杨柳的形象,表达了对于正直善良的追求和坚守。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而放弃了原则和信念,成为了所谓的“说客”。

然而,杨柳的形象告诉我们,只有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其次,小说通过对于人际关系的描写,揭示了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蒙反思小说的主题内涵与艺术特点
答:反思类的主题内涵:《坚硬的稀粥》——现实改革的讽刺寓言。

早餐改革最终失败,还是稀粥加馒头片及大头菜,最后还是爷爷说了算。

《冬天的话题》:荒诞与中国问题透视。

沐浴学权威朱慎独与海(加拿大)归派赵小强的争论。

长篇:《活动变人形》:从中西文化比较角度反思中国人的文化人格。

静珍:守寡与性压抑;受虐与施虐。

倪吾诚形象。

《恋爱的季节》:理想时代的爱情故事。

所谓少女情怀。

《失态的季节》:反右斗争中知识分子的人生塌陷。

是钱文(有作者自己影子)等青年革命知识分子人生经历的变奏。

《踌躇的季节》:失态的季节的续篇。

写62年后阶级斗争扩大化以后钱文等的人生经历或国家形势。

《狂欢的季节》:文革叙事。

对文革的书写,钱文远走新疆。

改革类:《春之声》:改革的春之讯息。

王蒙小说的艺术特点:1、自叙传色彩。

2、意识流手法的使用(东方意识流)。

3、气势之美。

排比句式的大量使用。

4、幽默、反讽等。

《坚硬的稀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儿强”、“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