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生平丨一个高贵、生动而深刻的灵魂
人生的极致
人生的极致:不争平静而博学的杨绛生动而深湛的灵魂: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
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
――杨绛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
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
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
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
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
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杨绛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
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杨绛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
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杨绛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看看杨绛90岁以后做了哪些事:写了两本书,翻译了一本书,口述了一本书。
把丈夫钱钟书7万页的笔记,整理成178册英文笔记和20卷中文笔记分别出版。
钱锺书去世后,杨绛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高达八百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
九十岁寿辰时,她专门躲进清华大学招待所住了几日“避寿”。
她借翻译英国诗人兰德那首著名的诗,写下自己无声的心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高贵、生动而深湛的灵魂——杨绛先生百岁回眸
公报 丛yJ \ lJ说选 》 l 。一 生享 受妻 子服
务 的钱 钟书 对妻 子 文才 的 “ 发现 ” 要
迟得 多 。. 1 后 , 钟书 看 到《 阳 O年 钱 小
春》 才肯 定杨 绛 “ 写 小说 ” 0年 后 能 。4
绝 。杨 老先 生对她 说 :你 不肯 , 别 “ 就 去 , 用借 爸爸 来挡 。” 你知 道林 肯 不 “
头脑 ” 9 4年 , 国留学 前 夕 , 。13 出 为了
到 清华读 文 学 。 因 为清华 大 学不 招 却
女 生 ,只 能读 东 吴大 学法 学预 科 , 后
赶时间, 老师 朱 自清 同意 杨绛 用一 篇
小 说 《 璐 , 用愁 !代替大 考 , 果 璐 不 》 结
读政 治学 专 业 :曾 有机 会 去 美 国 卫
说 的一句话 吗 ?Daet a o ( 敢 r s n !要 o y
说不)。 ”
看 了 杨 绛 写 的《 澡 》 , 钟 书 说 洗 后 钱
“ 能写 小说 , 你 你能 无 中生 有” 。
抗 战胜 利后 , 储安 平办 《 察 》 观 杂
志 约 杨 绛 写稿 ,杨 绛 把 自己 正在 看
高贵 、 生动 而深湛 的灵魂
杨 绛 先 生 百 岁 回 眸
口 钱 晓 呜
一
位 安静 、 优雅 、 学 的女 性 , 博 她
但 我 无此 经历 。” 杨绛 和 钱钟 书还 是
高贵 、 生动 而 深 刻 的 灵魂 , 动 着 从 扣
略 有 曲 折 经 过相 亲相 恋 才 走 到 一 起
知 识 界 到普 通 老 百 姓 的 心 。她 是 专 家学者 , 作家翻译家 , 女儿 , 是 是 是 姐妹 , 是妻 子 , 母 亲 。她 守 候 着 人 是 类最 小 的社 会 单 元 。为 人 生 创 造 了 美丽 的“ 一 秩 序 ” — 家 。 她 有 一 第 —
杨绛的人物事迹材料_描写作文
杨绛的人物事迹材料杨绛,钱钟书夫人,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
20xx年5月25日凌晨,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下面是橙子跟大家分享的杨绛人物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杨绛人物简介杨绛是杨荫杭之女,祖籍江苏无锡,生于1920xx 年7月17日,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并认识钱钟书,二人结成夫妇。
1935年至1938年与丈夫钱钟书一同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求学,后转往法国巴黎大学进修。
育有一女钱瑗(1937年-1997年)。
1938年,杨绛随钱钟书带着一岁的女儿回国。
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
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散文集《将饮茶》《干校六记》;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斯》、《堂·吉诃德》,杨绛本身通晓英、法两国语言,为使《堂吉诃德》翻译得更准确,她又学习了西班牙语,并最终在文革中将书稿保护下来。
杨绛《堂吉诃德》译本被公认为优秀的翻译佳作,迄今已累计发行70万册,是该书中译本当中发行量最多的译本。
1978年《堂吉1/ 5诃德》中译本出版时,正好西班牙国王访问中国,邓小平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西班牙国王。
八十年代以后的杨绛,没有再将精力放在大作品上,而是偶尔的写写散文,杂文,回忆短文一类的。
虽然都比较短小,但从平淡文字中透露出来的一种朴素而真挚的情感,从大白话中显现出的智慧,至今还被喜爱她的读者津津乐道。
90年代后因为先生钱钟书和钱媛相继生病去世,杨绛基本停止了各种工作。
在父女两人相继去世后,她更是隐入深居。
一直到她92岁高龄之时,才重新提笔,打开尘封多年的记忆,其中不仅仅用梦幻文学的方式讲述了钱钟书和钱媛生前最后一段时光,而且回忆了很多当年夫妇游学欧洲,以及建国后的种种往事。
杨绛: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杨绛: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作者:子墨杨绛先生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这一段文字看似平淡无奇,若是细细品味,不难发现文字里的那一种淡然从容之气,无声处存悲喜,绚烂中有从容。
这不仅仅是一句名人名言,而是杨绛先生用一生的历经和对人生的感悟,总结出来的通透的感悟,看似简单,实则不凡。
这也就不难看出,为何大家都尊称杨绛为“先生”。
或许更是因为她的个人修养,低调处世,和善真诚。
在我看来,她的一生就是就是高贵的,安于朴素生活,内心温润如玉,终其一生,不争不抢,虽然经历各种苦难,但是,依旧能把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有味道。
虽然,2016年5月25日,105岁的杨绛先生辞世。
但是,这位百岁老人的一些话,可以说警醒了很多人,让人受益无穷。
而她的这段话,也正如古人所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可谓是:不与人争长斗短,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同他争斗。
也进一步说明了人间之事,物极必反,不与人争,更是无人能够超越。
亦如杨绛先生的一辈子,做人做事,淡泊名利,从来不把金钱名利看的重要,只求问心无愧,即便是做了振华中学的校长,杨绛先生依旧不骄不躁,更不炫耀,而是尽力让自己守护内心的一片宁静。
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对于利欲的追捧,胜过对自己灵魂的拷问,也忽略了内心的美丽。
不过,美丽的终究不是那些浮华的东西,只有朴实的态度,真诚的对待世间所有,美好才能与你环环相扣。
或许,争抢能够让获得暂时的利益,但是,却得不到长久的美好,而那些高贵的美,都是富有内涵的,是灵魂的纯粹,是淡然从容的气质。
高贵的境界,更是通过沉淀生命,才能拥有。
若是一个人没有了灵魂的高贵,终究不过是一副皮囊而已。
记得王尔德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有这样一句话:“漂亮的脸蛋太多,有趣的灵魂太少”。
后来被人们引申出:“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但是,现实就是如此,人的一生无需过多追逐外在,重要的还是修行内在,内在的美才最高贵的,也唯有精神至上,即便世事繁华,依旧能孤芳自赏,如一株空谷幽兰,散发出生命的芬芳。
杨绛简介 著名女作家杨绛的生平简介
杨绛简介著名女作家杨绛的生平简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杨绛先生于2016年5月25日去世,这一消息引起了中国乃至世界上不少人的震惊。
这位年过百岁老人的一生非常值得人们尊敬。
通过杨绛简介可以知道她原名杨季康,是钱钟书先生的夫人。
杨绛简介杨绛先生出生于北京,她的祖籍是江苏无锡。
她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和翻译家,代表作品有《称心如意》、《我们仨》、《杨绛文集》,著名翻译作品有《堂·吉诃德》。
杨绛图片杨绛在1911年出生在北京,随后她在北京、上海和苏州等多个地方读书学习。
她的学习成绩很优秀,1932年从苏州东吴大学顺利毕业。
大学毕业的同一年,她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成为了一名研究生。
也是在这一年,杨绛认识了钱钟书。
1935年她和钱钟书结婚,当年夏季,这对新婚夫妇就先后去了英国和法国留学。
在英国的牛津和法国的巴黎,都留下了两个人美好的记忆。
1937年,他们的女儿出生了,他们给孩子取名为“钱瑗”。
三年后,钱钟书和杨绛带着一岁的女儿回到了祖国。
1938年,回到中国后,杨绛先后担任过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的教授。
1953年,她又担任了多所文学研究学院的研究员。
她先后创作了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风絮》等。
90年代,随着丈夫和爱女的相继去世,杨绛也曾终止过创作。
一直到她92岁的时候,她才重新创作了作品《我们仨》。
杨绛先生一般来说,“先生”是对男性的一种尊称。
杨绛女士是钱钟书先生的夫人,她为什么被人们叫做“杨绛先生”呢?杨绛图片事实上这里的“先生”是对有地位、或者有才华的人物的一种尊称。
在这种特殊的意义上,“先生”一次是没有性别之分的。
杨绛女士是我国非常著名的作家、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在文学创作和学术上称得上是大家,所以人们称呼她“杨绛先生”也是合情合理的。
杨绛先生于1911年出生在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1935年与钱钟书结婚,随后三年的时间两人留学英法。
杨绛百岁感言读后感5篇
杨绛百岁感言读后感5篇杨绛百岁感言读后感1杨绛被人们尊称为先生。
一位高知女性,被这样尊称,是因为人们由衷地敬仰她的学识、品德和修养。
偶然看到她的百岁感言,平实的文字,竟然带着那么强烈的一种穿透力,贯入我的胸膛,有什么被逼出了眼睛……我们平时总是遵从孔子对自己的总结来对照成长: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当青春渐行渐远,在诚恐诚惶中,在懊恼悔恨中,在被拍在沙滩的路上,扮着过来人,扮着无所不知的样子。
当你忽然看到活了一个世纪的杨绛先生淡定从容的样子,你会作何感想?说到杨绛先生,就不能不提钱钟书先生。
他们夫妻两个,我们最早知道的,是钱钟书,是他诙谐幽默的《围城》,是他那段围城理论。
他的渊博和聪颖光芒四射,以至于盖住了他的身后那个温柔敦厚的才女杨绛。
《干校六记》和《我们仨》沉定简洁的文字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这位淡定从容的学者。
活了一个多世纪的她,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那些惨烈和风暴,今天都落满尘埃,定格成画面。
她亲身经历的那一段段痛苦,今天都被她用诙谐幽默的文字表达出来,少了当时的凌厉和残酷。
在她玲珑瘦弱的身体里,有着怎样的胸怀?在她淡然微笑的眼睛背后,有着怎样的睿智?“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百岁感言读后感27月17日,是杨绛先生的105岁生日。
杨绛是著名作家钱钟书先生的夫人,称她为先生,是因为她老人家不仅仅是钱老的夫人,而且是著名的翻译家、戏剧家、学者,更是人生智者,她是一位安静、优雅、博学的女性,高贵、生动而深刻的灵魂,扣动着从知识界到普通老百姓的心。
她是一个从容优雅的精神贵族,却有着一个世纪令人感动的平民情怀,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楷模。
杨绛先生出生于1911年7月17日,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清朝的最后一年宣统三年出生的。
她在100岁时发表了自己的《一百岁感言》,并以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向世人道出了她的人生感受,让我们读来受益匪浅。
杨绛的人物事迹材料
杨绛的人物事迹材料杨绛,钱钟书夫人,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
2016年5月25日凌晨,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杨绛人物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杨绛人物简介杨绛是杨荫杭之女,祖籍江苏无锡,生于1911年7月17日,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并认识钱钟书,二人结成夫妇。
1935年至1938年与丈夫钱钟书一同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求学,后转往法国巴黎大学进修。
育有一女钱瑗(1937年-1997年)。
1938年,杨绛随钱钟书带着一岁的女儿回国。
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
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散文集《将饮茶》《干校六记》;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斯》、《堂·吉诃德》,杨绛本身通晓英、法两国语言,为使《堂吉诃德》翻译得更准确,她又学习了西班牙语,并最终在“”中将书稿保护下来。
杨绛《堂吉诃德》译本被公认为优秀的翻译佳作,迄今已累计发行70万册,是该书中译本当中发行量最多的译本。
1978年《堂吉诃德》中译本出版时,正好西班牙国王访问中国,邓小平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西班牙国王。
八十年代以后的杨绛,没有再将精力放在大作品上,而是偶尔的写写散文,杂文,回忆短文一类的。
虽然都比较短小,但从平淡文字中透露出来的一种朴素而真挚的情感,从大白话中显现出的智慧,至今还被喜爱她的读者津津乐道。
90年代后因为先生钱钟书和钱媛相继生病去世,杨绛基本停止了各种工作。
在父女两人相继去世后,她更是隐入深居。
一直到她92岁高龄之时,才重新提笔,打开尘封多年的记忆,其中不仅仅用梦幻文学的方式讲述了钱钟书和钱媛生前最后一段时光,而且回忆了很多当年夫妇游学欧洲,以及建国后的种种往事。
杨绛:文雅是女人最好的品行
杨绛:文雅是女人最好的品行如果说男人的最高境界是儒雅,那女人的最好品行就是文雅。
“温润如玉,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
夫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性情过于直率就显得粗鲁,礼仪过于恭敬就显得虚浮,恰当的性情与礼仪,才是成熟的人该有的样子。
这样的女人,即使他们有着满腹的诗书,却并非不识人间烟火,有着非同一般的品味和格调。
她们有着少女时代的活泼可爱,却少了一份年少时的骄横放肆。
她们没有凌人的傲气,只有智慧谦和。
和她们交往的人,总能感受到她们的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淡定从容,让人如沐春风,沉醉不已。
01、文雅的女人,能知书达礼。
要说起女人身上吸引人的品性有很多种,智慧、优雅、端庄、温柔、贤惠等等。
如果再诗意一点,还会有:女人如茶,韵味久远。
女人如书,百读不厌。
女人如花,淡雅脱俗。
何为文雅?清·候方域《谢安论》:顾其数十年以来,熟见夫江东之门地声名,以文雅为高,以风流为美。
所以文雅一定博学多闻。
《东方》第五部第十章:“她穿着有花边的葱绿色的裙子,态度十分文雅。
所以文雅定彬彬有礼,仪表端庄,不浅陋。
文雅就是,博学多闻、温文尔雅,讲守礼仪、不粗俗、不浅陋。
既是一个女人的气质,更是她对人生的态度。
杨绛就是这样一位安静、优雅、博学多才、知书达礼的女性。
她智慧而温厚,文字韵致淡雅,独具一格,杨先生高贵、生动而深刻的灵魂,影响无数现代女性。
钱钟书的好友陈子谦先生,曾告诉读者他一直难以忘记怀的一件小事。
他写道:“1984年5月我去拜访钱钟书先生,那天是杨先生开的门,她是那样温文尔雅,一副娇小文弱的样子。
当钱先生让我坐下后,杨先生从里屋用旧式茶盘端出两杯茶来,递一杯给我,递一杯给钱先生,然后双手托着茶盘一直背朝里屋退下。
直到我告别时,她才从里屋出来,满脸微笑送我到门口。
杨先生端茶的动作,特别是她的“却行”显然是一种旧式礼节,当时陈子谦先生觉得很不好理解,特别是对一位后生晚辈,何必如此“讲礼”这般气客?现在想想,这就叫文化,这就是杨先生身上特有的文雅内涵。
杨绛先生逝世:她的恬淡,亦成为这个喧嚣躁动时代的一抹清凉
杨绛先生逝世:她的恬淡,亦成为这个喧嚣躁动时代的一抹清凉作者: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6年第23期杨绛先生逝世:她的恬淡,亦成为这个喧嚣躁动时代的一抹清凉一颗高贵、深湛而生动的灵魂,如她所愿终于“回家了”。
5月25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病逝,享年105岁。
先生生前的同事说:请让杨先生安静地离开。
但无数普通人,读过她书的、感佩她人生的,都在以不同方式纪念这位经历过百年沧桑的中国学人。
这位淡出公众视线许久的老人再度唤起人们对文学、对民国、对逝去的大时代以及对家庭的种种错综复杂的情感。
大师西去,在我们的人生边上,留下一道长长的背影。
追思·我们为什么怀念杨绛先生?1.学养·怀念先生的才华横溢作为极富才情的文化大家,杨绛先生的创作履历贯穿了她的一生。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不仅是国学大师钱锺书心目中的妻子,也是世人眼中最真实的杨绛先生。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一部《堂吉诃德》译作足以让杨绛映照后来。
相较而言,她那追忆丈夫与女儿的散文随笔《我们仨》,则象征了中国散文史上一次别有深意的崛起。
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103岁出版自98岁时开始续写的《洗澡》续篇——《洗澡之后》。
杨绛先生作为“最后一位称呼先生的女性”,以百岁高龄,却达到创作生涯顶点。
她平凡的文字蕴含着巨大的张力,朴实的语言满浸着醉人的绚烂,在饱尝生活磨难之后,笔下仍保持着云淡风轻的态度,心中无怨亦无恨。
“哀而不怨,悲而不伤”,这就是杨绛。
杨绛在平静、恬淡、平凡中,有一种卓越的文化追求和文化信仰。
她曾说过:“声名日隆后,我的…向上之气‟来自信仰,对文化的信仰,对人性的信赖。
”杨绛先生的离去,洗尽铅华。
这位无名无位自在到老的文人,活得剔透,活得纯粹,每一位大家的离世都带着淡淡的哀伤和一抹释然。
文化的纯粹在当下浮躁的社会中变得弥足珍贵,专心学问是一种“通时达变”的洒脱,超然物外的释然。
杨绛先生生平事迹
杨绛先生生平事迹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钱钟书夫人。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杨绛生平事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不看书,“一星期都白活了”杨家世居无锡,是当地一个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学养深厚,早年留日,后成为江浙闻名的大律师,做过浙江省高等审判厅厅长。
辛亥革命前夕,杨荫杭于美国留学归来,到北京一所法政学校教书,就在这年7月17日,杨绛在北京出生,父亲为她取名季康,小名阿季。
父亲杨荫杭对杨绛特别钟爱,她排行老四,在前面三个姐姐中个头最矮,爱猫的父亲笑说:“猫以矮脚短身者为良。
”杨绛八岁回无锡、上海读小学,十二岁,进入苏州振华女中,从小学习好,但也个性顽皮,上课时姓马的老师讲“白马非马”的典故,她调皮回说:“不通不通,假如我说,‘马先生,非人也’,行吗?”闹得同学一片哄笑。
在父亲的引导下,她开始迷恋书里的世界,中英文的都拿来啃,读书迅速成为她最大的爱好。
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
”“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说完父女会心对笑。
拒绝费孝通,与钱钟书“缘起一面”1928年,杨绛十七岁,她一心一意要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但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清华招收女生,但南方没有名额,杨绛只得转投苏州东吴大学。
费孝通与杨绛在中学和大学都同班,有男生追求杨绛,费孝通便对他们说:“我跟杨季康是老同学了,早就跟她认识,你们‘追’她,得走我的门路。
”杨绛念念不忘清华。
1932年初,东吴大学因学潮停课,21岁的她与朋友四人一起北上京华,当时大家都考上北平的燕京大学,准备一起入学,杨绛临时变卦,毅然去了清华当借读生。
母亲后来打趣说:“阿季的脚下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
悼念杨绛先生丨高贵的灵魂温润这个时代
悼念杨绛先生丨高贵的灵魂温润这个时代5月25日凌晨,杨绛先生走完了这一生。
一百年无情而漫长,而这位女性却始终一如既往,柔韧、清朗、独立。
——国馆君按说到被称为“先生”的女性,如今大约也只有杨绛一人。
民国时候,被称为“先生”的女人是不普通的,要有大学问、有风骨,是个真正的读书人。
杨绛出生的时候,还是还是清宣统三年,清王朝的尾声。
1岁时,是中华民国元年。
38岁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55岁时,文化大革命爆发。
她一个人见证了中国近现代的百年,平静淡然,于这个喧嚣的时代,是温润的慰藉。
今天,我们不仅失去了一位先生,更失去了一份珍贵的慰藉。
“我一生是钱钟书生命中的杨绛”杨绛与钱钟书的理想婚姻最为世人钦羡。
两人初遇,杨绛觉得钱钟书眉宇间“蔚然而深秀”,钱钟书形容她“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
更难的是他们惺惺相惜,没有让柴米油盐没有埋没爱情与才情。
钱钟书生活中笨手笨脚,杨绛全力保全他的赤子之心。
杨绛甘愿为丈夫退居二线,钱钟书则鼓励她创作,说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杨绛曾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把它念给钱钟书听,钱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杨绛答,“我也一样。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人世间最理想的婚姻,不代表没有苦难。
整个20世纪,外辱内乱、颠沛流离、亲人离散……知识分子该赶上的境遇他们都赶上了。
文革中,她坚信“人性并未泯灭,乌云镶着金边”,被剃了阴阳头,连夜赶制了假头套,第二天照常出去买菜。
年近九十,爱女钱瑗去世,又一年,钱钟书去世。
她说“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以92的高龄写《我们仨》。
步入百岁的杨绛,媒体拍摄的照片中,她总是银色的短发梳的光滑地背在脑后,面庞有些消瘦,爬满皱纹,一脸祥和。
这是一张有信念的脸,一个女人,活过一百年,人品、学问、婚姻都能留下了佳话,她的一生,绝不仅仅是靠才华、美貌、家世……更有信念——这大抵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缺乏的东西。
杨绛的资料简介
杨绛的资料简介杨绛是一位十分著名的人物,她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和戏剧家,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翻译家,她翻译过来的《堂吉诃德》被人们誉为是最好的一个版本。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杨绛的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杨绛的资料简介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荫杭之女。
1935年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求学,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她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创作的剧本有《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有《洗澡》等。
2004年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再版达一百多万册;2013年以102岁的高龄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2016年5月25日凌晨在北京病逝,享年105岁。
杨绛的感情生活婚姻爱情1932年春天,杨绛考入清华大学并与钱锺书相识。
第一次见面,钱锺书就说:“我没有订婚。
”“我也没有男朋友。
”杨绛回答。
世纪佳缘由此展开。
1935年,杨绛与钱锺书成婚,不久一同出国留学,无论在牛津或是巴黎,都留下了他们相亲相爱的足迹。
在牛津,杨绛与钱锺书曾在诗歌里追忆他见到杨绛的第一眼:“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
不知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杨绛的社会评价“她坚忍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她坚贞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她固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杨绛的内心是坚硬的,又是柔软的。
”(搜狐网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赠予杨季康(杨绛本名),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 钱锺书 )“你们捧钱锺书,我捧杨绛!”( 夏衍 )“杨绛的散文平淡、从容而又意味无穷。
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读她的散文更像是聆听一位哲人讲述些烟尘往事,在平静、平淡、平凡中有一种卓越的人生追求。
”(中国小说学会副秘书长卢翎评)“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作家杨绛的生平简介
作家杨绛的生平简介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
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作家杨绛的生平简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杨绛(jiàng),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2016年5月25日,据人民日报李舫、发改委周南等多方消息,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杨绛先生于25日凌晨逝世,终年105岁。
杨绛生平简历1911年7月17日,杨绛生于北京。
1923年,杨绛在启明上学,举家迁苏州。
1928年,杨绛一心一意要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但南方没有名额,杨绛只得转投苏州东吴大学。
1932年,从苏州东吴大学到清华大学借读,并认识钱锺书。
1935年,杨绛与钱锺书结婚,同年夏季与丈夫同赴英国、法国留学。
1938年,杨绛随钱锺书带着一岁的女儿回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
1943、1944年,杨绛的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游戏人间》等相继在上海公演。
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
1956年,作品《吉尔·布拉斯》经大修大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第一版。
1965年1月,《堂吉诃德》第一部翻译完毕。
1978年,《堂吉诃德》中译本出版。
1981年发表的《干校六记》,已有三种英语、两种法语和一种日本译本。
杨绛:“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杨绛:“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杨绛的一句名言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追求人生至高境界的道路:“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杨绛的一句名言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追求人生至高境界的道路: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需要我们细细品味,以实现个人内心的宁静与升华。
在当今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与消费水平的提高在为我们创造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沉迷物质、盲目追求的困境。
过度消费和奢侈品的追求让我们在物质与精神的平衡中失去了重心。
这时,杨绛的名言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简朴的生活。
简朴的生活并非意味着我们应降低生活品质,而是一种理智消费、适度消费的态度。
我们要学会在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避免盲目追求潮流与奢华。
通过理智消费,我们不仅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还能培养出一种良好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态度。
仅有简朴的生活并不足以实现人生的至高境界,我们还需要追求内心的丰富与高贵。
在杨绛的名言中,高贵的灵魂是对我们精神世界的深刻描述。
高贵的灵魂首先需要我们具备一颗感恩的心。
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一切,感激生活中的每一个恩赐。
同时,高贵的灵魂还需要我们具备一颗宽广的心。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公与挫折,我们要学会宽容与包容,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
更重要的是,高贵的灵魂需要我们具备一颗坚定的心。
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我们要有勇气坚持自我,有信念守住初心。
在简朴的生活和高贵的灵魂之间,我们需要在个人角度上不断追求和探索。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并实践杨绛的名言,实现自我提升和超越。
生活中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践这一思想。
首先,我们可以从自身的生活习惯入手,减少不必要的消费,让生活更加朴素。
不必要的物品或食品可以尽量避免购买,将节约下来的时间和金钱用于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如读书、旅行、学习等。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丰富内心世界,提高自我修养。
我们可以多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注重精神世界的培养。
《高贵、生动而深湛的灵魂》阅读练习及答案
2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高贵、生动而深湛的灵魂——杨绛百岁回眸一位安静、优雅、博学的女性,她高贵、生动而深湛的灵魂,扣动着从知识界到普通老百姓的心。
她是专家学者,是作家翻译家,是女儿,是姐妹,是妻子,是母亲。
她,就是如今迎来百岁生日的杨绛。
杨绛,字季康,1911年7 月17 日辛亥革命前百日出生于北京。
“钱钟书夫人”是杨绛的终身职务和最响亮的称号。
对于痴气十足的钱钟书,她体贴关爱,揽下生活里的一切担子。
台灯弄坏了,“不要紧”;墨水打翻了,“不要紧”,她的“不要紧”伴随了钱一生。
在杨绛的力促下,钱钟书编定了自己的《槐聚诗存》。
杨绛把全书抄完后,钱钟书拉起妻子的手说:“你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1949 年3‐4 月间,钱杨夫妇在任鸿隽家和胡适讨论去留问题,母校牛津大学、香港大学都来函高薪聘请。
但他们依然留下来了。
“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也许是他最基本的感情。
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
非但不唱,还不爱听。
但我们不逃跑,只是不愿去父母之邦。
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
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文化,爱祖国文字,爱祖国语言。
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
我们并不敢为自己乐观,可是我们安静留在上海,等待解放”。
所以杨绛说“是自己的选择,而且不是盲目的选择”。
上世纪50 年代末下乡时,年近五十的杨绛居然学会了掌握平衡难度很大的推独轮车,装载着比人还高的秫秸秆上坡下坡;“文革”中被打倒,住大杂院,“造反派”给她剃了阴阳头,以打扫厕所羞辱她,杨绛把污垢厚结的厕所擦得焕然一新,毫无秽气,进来的女同志都大吃一惊。
“造反派”有人把钱钟书早已查清楚的“黑材料”贴出了大字报,杨绛贴了一张小字报来说明真相。
红卫兵小将拉她上台批斗,她跺着脚申辩“就不是事实”。
身为“牛鬼蛇神”,还敢如此申辩!她立刻被揪到千人大会上批斗示众。
李文俊说:“运动中被人家整的人,杨先生是很同情的,就像郑土生,当时过得很差,他想自杀,她就劝他想开点,还帮他写文章,解决他的困难。
高贵的灵魂
龙源期刊网
高贵的灵魂
作者:闻名
来源:《高中生·作文》2019年第02期
2016年,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与世长辞。
她的离开平静而自然,就像她翻译的英国诗人
兰德的作品《生与死》:“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
此前,杨绛就向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表达她的想法:“我去世后,喪事从简,不开追悼会,不受赙仪,至多七八亲友送送。
”杨绛曾亲笔撰写遗嘱,再次对后事办理明确嘱咐:“我去世后,不设灵堂,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留骨灰。
”
杨绛和丈夫钱钟书有很多著作,晚年,她将两人的72万元稿费和随后出版作品获得的财产收益捐赠给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好读书奖学金”,用以奖励家庭经济困难而好学上进的优秀学生,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地完成学业。
10多年来,出版社每年都会直接把稿费寄给
清华大学基金会,目前已经累计2000余万元。
杨绛家里有不少珍贵的文物字画,生前,她已经将文物字画无偿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
书籍、手稿等其他财产,她也对相关人员作出安排和交代,捐赠给国家有关单位。
逝世后的第三天清晨,杨绛的遗体从北京协和医院启程,前往八宝山公墓。
丧事的过程极其简单,没有举行仪式,没有设立灵堂,也没有花圈挽联,大家都按照杨绛的遗嘱,安静地送她走完最后的路程。
杨绛把财产捐赠给国家,而要求自己的后事从简,抹去她在世界上的最后痕迹。
从她的慷慨与节俭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高尚人格。
杨绛对人生的看法,与兰德的观点不谋而合:“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
纯净而高贵的灵魂
纯净而高贵的灵魂作者:荆墨来源:《上海企业》2015年第08期7月17日是杨绛先生104岁生日,我写这篇小文,为这位百岁老人送上一份衷心的祝福。
杨绛先生是文学家、戏剧家、翻译家,也是女儿、妻子、母亲。
在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她因剧本《称心如意》一炮走红,继因《弄真成假》、《风絮》而声名大噪;一度搞得夫君钱钟书先生很紧张,生怕风头都叫她抢去。
直到钱先生写出《围城》,这一局面才得到根本改观。
而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邓小平作为国礼送给西班牙国王,至今印了70多次。
杨绛先生小时,父亲有一次问她:“阿季(杨绛小名),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
”“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说:“一星期都白活了。
”后来,她求学于振华女校,而后就读于东吴大学、清华大学,并随钱钟书先生留学英伦。
十数年时光中,与之打交道的尽是吴宓、朱自清、叶公超、钱穆、李四光、费孝通这样的人物,一代民国学人的风华尽数展现在了她的生活记忆中。
这一时期的杨绛先生最是享受。
从女校到大学,无一不为之提供了宽松自由的氛围,其活泼的天性得遇此境,自会生出快乐的情致,为人生留下诸多美好回忆。
杨绛先生的个性一如她的文笔,机智、俏皮,永远带着一份求知的好奇和讽世的幽默,这种品质即使在最艰苦的岁月也没有泯灭。
她八年后从干校回来,动笔写了《干校六记》,朴素而深情地写道:“尽管亿万‘咱们’或‘我们’中人素不相识,终归同属一体,痛痒相关,息息相连,都是甩不开的自己的一部分。
”她无一句呼天抢地的控诉,无一句阴郁深重的怨恨,就这么淡淡地道来一个年代的荒谬与残酷,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赤子之心。
女儿钱瑗一语道破:“妈妈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还是芳香沁人。
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浓烈、刺激,喝完就完了。
”杨绛先生的守静功力始终令人敬佩。
她和钱钟书先生春节时一样专注学问,面对前来拜年的客人,只透过门缝寒暄几句,没有让客人进屋,有些不近人情。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超常守静的功力,才铸成大美之作。
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杨绛
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杨绛杨绛,作为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女性。
她以其才华横溢的文学作品、清晰独立的思想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在文化界和社会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本文将从杨绛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以及她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三个方面探讨并展示其极富价值的特质。
一、生平事迹杨绛,1911年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知识世家。
早年接受良好的教育和人文熏陶,为她日后成为一代文化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杨绛的教育反映在她浑然天成的文学素养中,也展现在她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之中。
在她的人生旅程中,杨绛经历了动荡的时局和种种困难。
然而,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并为之努力奋斗。
她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断创造和追逐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文学成就杨绛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而闻名,她的作品充满了智慧和对人生的思考。
她的散文作品《洗澡》、《我们仨》等,以真实细腻的笔触,展示了普通人生活的真实与美好。
她用朴实而不失深度的语言,描绘了那些看似平凡却饱含温情的日常细节,触动了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
此外,杨绛还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
她引进了许多经典作品,为中国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文学的窗口。
她对于翻译工作的认真态度和精湛技艺,使得她的翻译作品能够忠实地传达原著的精髓,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国外优秀文学作品。
三、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杨绛以其积极的思想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首先,她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融入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如中国古诗词、经典童谣等,使得她的作品在情感与价值上更贴近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
她通过自身的创作实践,将传统文化注入当代作品中,使得这些文化宝藏能够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其次,杨绛还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她通过讲座、演讲等形式,向公众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呼吁人们要尊重和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她的言行为人们树立了正确的文化自信,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事业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绛生平丨一个高贵、生动而深刻的灵魂2014-07-17更多新闻请点第一收藏1cang近年来,每到7月17日,人们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一位无官无职亦非明星的世纪老人,为什么?只因为,在她身上,人们品味出了家的温馨、人性的温暖、书香的安宁。
一位安静、优雅、博学的女性,她高贵、生动而深刻的灵魂,扣动着从知识界到普通老百姓的心。
她是专家学者,是作家翻译家,是女儿,是姐妹,是妻子,是母亲。
她守候着人类最小的社会单元,为人生创造了美丽的“第一秩序”——家。
她有一个被时代熟知的称号“钱钟书夫人”,她是一个从容优雅的精神贵族,却有着一个世纪令人感动的平民情怀。
▌无锡老家——人生的第一课堂杨绛先生,字季康,1911年7月17日辛亥革命前百日出生于北京。
出生时爱笑,家里人给她喂冰淇淋,她甜得很开心,小嘴却冻成“绛”紫色,不过她的命名却是因为排行老四,“季康”被兄弟姐妹们嘴懒叫得吞了音,变成了减缩版的“绛”,这也是她剧本上演时自己取的笔名。
杨绛父亲杨荫杭是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志士,是美国大学的法学硕士。
父亲最著名的事迹是在浙江当高等审判厅厅长时,坚持原则判决了督军的恶霸亲戚;任京师高等检察长时,坚持司法独立,毅然传讯交通总长并搜查其寓所,在因此被停职后,竟公开发表了长篇《申辩书》,申明自己的合法与司法总长的偏袒之嫌。
此案成为民国一桩著名公案。
杨家父母关系融洽,给每个孩子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特别是对女孩,不要说是上世纪之初,即便是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让人赞叹不已。
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杨绛说,我们姐妹个个都对自己的丈夫很好,但我们都不如母亲对父亲那样细致耐心。
杨绛初嫁入钱家时,钱钟书父亲主张杨绛待在家里学学家务,不要出去工作,杨绛的父亲说:“钱家倒很奢侈,我花这么多心血培养的女儿就给你们钱家当不要工钱的老妈子!”三岁的杨绛从出生地北京回到故乡无锡时,充满自信和调皮,竟然对初次见面的三姐说:“叫声季康官嘛。
”在教会学校读小学时,杨绛俨然是孩子王。
她是被姆姆老师称为淘气的“小魔鬼”,她学会了两手抓着绳子双脚缠绕着一直爬到秋千架的顶端;上课讲话被老师罚站,她觉得冤,可以一直不停地大哭到班主任姆姆来哄她;她会当面顶撞老师姆姆,而奋不顾身地去救护陷在泥塘里的小同学;她也是功课好而两次跳级被宠爱地称为老师的“大零”(Darling,心爱的人)的学习尖子;同学中闹两派,她不愿学人家讨好两派说“都帮”,宁愿得罪人说“都不帮”;老师让她送没封口的信,尽管她很想看,但还是克制住了好奇心。
杨绛认为,学会自我克制,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很重要。
她童年想着的是“每天要为圣母做一件好事”。
▌对祖国——“我们是倔强的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人们总是对钱钟书杨绛夫妇留学时沉溺于牛津总图书馆“饱蠹楼”津津乐道。
在国外,甚至连他们两三岁的女儿都在埋头读书,用杨绛的话说:“圆圆坐在高凳上,也学我们读书。
我们买了一大册丁尼生全集,专供圆圆学样。
她拿了一支铅笔,面前摊开大书,像模像样地一面看,一面在书上乱画,不闹,很乖。
”然而,他们并未忘记多难的祖国。
本来钱钟书的庚款奖学金还能再延长一年,但他们决定按期回国。
在沦陷的上海,一次杨绛乘公交车遇到日本兵检查,愤怒的杨绛低头侧视,一位日本兵竟然伸手猛地把杨绛低着的头抬起来,杨绛忍无可忍,一字一顿地地大声呵斥:“岂有此理!”一下把日本兵镇住了。
在那个杀人如草芥的岁月里,这需要多大勇气啊!当时,钱钟书杨绛宁愿忍受贫寒,拒绝为敌伪机构工作。
钱钟书写于抗战、定稿在胜利后的古典文学论集《谈艺录》序言中说“虽赏析之作,而实忧患之书也”。
1949年3-4月间,钱杨夫妇在任鸿隽家和胡适讨论去留问题,母校牛津大学、香港大学都来函高薪聘请。
但他们依然留下来了。
“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也许是他最基本的感情。
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
非但不唱,还不爱听。
但我们不逃跑,只是不愿去父母之邦。
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
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文化,爱祖国文字,爱祖国语言。
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
我们并不敢为自己乐观,可是我们安静留在上海,等待解放。
”所以杨绛说“是自己的选择,而且不是盲目的选择”。
▌对人民——“我在上层是个零,和下层关系密切”振华中学上海分校校长,是杨绛一辈子当的最大的“官”,尽管她为学校中兴付出了巨大努力,她却说:“我做小小一个校长,得到一个重要经验,影响我一生。
我自知年轻无识,留心在同事间没半分架子,大家相处得很融洽。
但是他们和我之间,总有一条不可逾越的界线,我无法融入群众之中。
我懂了做‘领导’的与群众的‘间隔’,下决心:我一辈子在群众中,一辈子是老百姓之一。
”“我在上层是个零,和下层关系密切。
”“我生平做过各种职业,家庭教师、代课先生、中学教员、小学教员、灶下婢(大家庭儿媳妇也是一项)、大学教授、研究员。
经验只有一条,我永远在群众中。
”“我永远在群众中”,说白了就是对身边的普通人都平等相待。
辞去振华校长后,为生计她去当了上海北区工部局小学教员,当时有个一年级班都是淘气孩子,杨绛硬是几堂课下来就能准确叫出每个孩子的姓名,把小调皮们给镇住了,一年下来把这个班调教得很顺。
留学归来,杨绛作为大家闺秀、留学生,已然成为家族的“灶下婢”;上世纪50年代末下乡时,年近五十的杨绛居然学会了掌握平衡难度很大的推独轮车,装载着比人还高的秫秸秆上坡下坡;“文革”中被打倒,住大杂院,“造反派”以打扫厕所羞辱她,杨绛能把污垢厚结的厕所打扫得照得见人;在乡下劳动,杨绛说,“我并未可以和老乡打成一片,只是老乡喜欢接近我。
”杨绛以92岁的高龄挤公共汽车去看望已离开她家的老保姆。
当她听说一个老朋友的侄女在外地开了家小书店进不到她的书时,她会把留的样书寄过去。
▌钱钟书说:“最贤的妻,最才的女”“钱钟书夫人”是杨绛的终身职务和最响亮的称号。
但杨绛之于钱钟书的重要性,用一位评论家的话说是“不写杨绛,钱钟书的形象就不全面的”。
1994年,在杨绛的力促下,钱钟书编定了自己的《槐聚诗存》,杨绛把全书抄完后,钱钟书拉起妻子的手说:“你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在钱杨的人生结合中,杨绛是一直站在钱钟书身后的。
1949年5月,按清华的旧规,夫妻不能同时在本校任正教授,杨绛只能做兼职教授。
50年代中期,钱钟书参加《毛泽东选集》翻译不在文学所,他的《宋诗选注》出版后即遭“拔白旗”运动,所领导让代领传达,杨绛每天带着本子去记录众人的批判发言。
“文革”开始后,有人又把钱钟书早已查清楚的“黑材料”贴出了大字报,杨绛贴了一张小字报来说明真相。
红卫兵小将拉她上台批斗,她跺脚说“就是不是事实!”结果被游街批斗。
杨绛说,“文革”中“牛鬼蛇神”敢和革命群众大发脾气的,整个外文所就我一个。
她的学生认为她“无事,决不去惹事;有事,绝不怕事”。
她在“文革”中的检讨得了“披着羊皮的狼”的批语。
《堂吉诃德》是1973年5月出版的。
定稿时,钱钟书的《管锥编》也正好校订,钱钟书希望能和杨绛交换题写书名。
杨绛打趣说:“我的字那么糟,你不怕吃亏吗?”钱钟书道:“留个纪念,好玩!”以后,他们两人出版作品都互相题签。
1946年,抗战胜利后,钱钟书杨绛夫妇和全国人民一样,一下子有了“扬眉吐气的感觉”。
这年4月,钱钟书出版了短篇小说集《人·兽·鬼》,这书能保存出版是因为“此稿本曾由杨绛女士在兵火仓皇中录副,分藏两处”,书出版后钱钟书用英文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名言:“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钱钟书”。
60年后,杨绛对此说道:“我认为三者应该是统一的。
夫妻该是终身的朋友,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是知心朋友,至少也该是能做伴侣的朋友或相互尊重的伴侣。
情人而非朋友的关系是不能持久的。
夫妻而不够朋友,只好分手。
”▌钱穆说:“你是个有决断力的人”杨绛的人生决断力似乎是与生俱来的。
她在小学时,有低年级的小朋友陷在泥塘里,她不顾别人的反对,依然跑去为解救小伙伴们想办法。
所以她从小就有“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的雅誉。
她和钱钟书订婚后,与钱家远亲、著名学者钱穆先生结伴从南方北上清华,钱穆给她的评价是“你是个有决断力的人”。
这种决断力也源于家教。
杨绛上中学时,一次不想做学校要求的事,回家和父亲商量,想借父亲名义拒绝。
杨老先生对她说:“你不肯,就别去,不用借爸爸来挡。
”“你知道林肯说的一句话吗?Daretosayno!(要敢说不)”杨绛一生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她对事业和家庭的决断。
杨绛一心想到清华读文学,却因为清华大学不招女生,只能读东吴大学法学预科,后读政治学专业;曾有机会去美国卫斯利学院(宋庆龄姐妹的母校),但因不愿给老父亲增加负担,也不喜欢政治学专业,从而拒绝了。
由于她的坚持,终于如愿以偿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读了外国文学专业。
而一入清华,杨绛就戏剧性地碰到了钱钟书,并确定了恋爱关系。
后来母亲常和杨绛逗笑说:“阿季脚上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
”与多数人理解不同,他们并非感性地一见钟情。
70多年以后,杨绛谈起这一段说:“人间也许有一见倾心的事,但我无此经历。
”杨绛和钱钟书还是略有曲折经过相亲相恋才走到一起的。
这也符合杨绛理性的人生态度。
杨绛回忆道:“钱钟书曾和我说他‘志气不大,只想贡献一生,做做学问’。
我觉得这点和我的志趣比较相投。
”杨绛就是这么决断地“选对专业嫁对郎”的。
摄于1962年,时正由西班牙原文翻译《堂吉诃德》▌才情女性——“钱钟书是谁?”“他是杨绛的丈夫”常言道:“机会总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1934年,出国留学前夕,为了赶时间,老师朱自清同意杨绛用一篇小说《璐璐,不用愁!》代替大考,结果这篇小说被朱先生投给《大公报·文艺副刊》,成了杨绛第一篇创作并公开发表的小说,还被林徽因编入《大公报丛刊小说选》。
一生享受妻子服务的钱钟书对妻子文才的“发现”要迟得多。
10年后,钱钟书看到《小阳春》才肯定杨绛“能写小说”。
40年后看了杨绛写的《洗澡》后,钱钟书说“你能写小说,你能无中生有”。
抗战胜利后,储安平办《观察》杂志约杨绛写稿,杨绛把自己正在看的散文《世界公民》翻译了一段投稿,居然得到了大翻译家傅雷的好评。
为了这个称赞,杨绛还受了傅雷的责怪。
杨绛回忆道:“有一次他称赞我的翻译……我只当傅雷是照例敷衍,也照例谦逊了一句,傅雷怫然忍耐了一分钟,然后沉着脸发作道:杨绛,你知道吗?我的称赞是不容易的。
”1958年,她47岁,开始学习西班牙语,翻译西班牙不朽名著《堂吉诃德》。
在20世纪50年代,著名美学家、翻译家朱光潜在回答学生提问时说,中国的散文、小说翻译“杨绛最好”。
从《小赖子》、《吉尔·布拉斯》到《堂吉诃德》,杨绛的翻译被誉为是在忠于原作基础上用中文的重新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