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国文学简史第十一章 Victorian period re 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代的小说一直以故乡多塞特郡和该郡附近的 农村地区作为背景,早期作品描写的是英国农 村的恬静景象和明朗的田园生活,后期作品明 显变得阴郁低沉,其主题思想是无法控制的外 部力量和内心冲动决定着个人命运,并造成悲 剧。他的《德伯家的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和《无名的裘德》(Jude the Obscure)讲述了英格兰南部农村青年男女 走投无路、陷于绝望的悲剧故事。 与此相对照, 以海外为题材的小说作为英国当时海外扩张的 折射,基调并不那样灰暗,如拉迪亚德·吉卜 林(Rudyard Kipling, 1865-1936)的《吉姆》 (Jim)宣扬了英雄主义的可能性,带有帝国主 义色彩。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的创作也 深受法国自然主义影响,他的长篇小说 《人性的枷锁》(Of Human Bondage)展 现了主人公摆脱精神枷锁的过程。 赫伯 特·乔治·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 1866-1946)创作的《时间机器》 (The Time Machine)等一批科幻小说, 将科学幻想与社会批评结合起来。 约 翰·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hy, 1867-1933)在《福尔赛世家》(The Forsyte Saga)中以批判的眼光揭示了资 产阶级的家庭、社会关系。
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Queen Victoria, 18191901)登基。在她统治时期,英国一度取得世界 贸易和工业的垄断地位,科学、文化、艺术出现 繁荣的局面。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诗歌表现出与浪 漫主义截然不同的诗风,诗人们不再沉湎于主观 感情的发泄,而是注重形式的典雅,对诗艺精益 求精。
罗伯特·布朗宁(Robert Browning, 1812-1889) 早年从事过戏剧创作,后来专门写戏剧独白。戏 剧独白是一种通过主人公的自白或议论来抒发情 感的无韵体诗。
Chapter 11 Victorian period (1837/1832-1901)
The Victorian Age
Victorian Age
(1832, 1st Reform Bill & death of Scott/ 1836-1901 Queen Victoria)
六、现实主义时期文学 (19世纪30年代-1918)
与此相对照,简·奥斯丁(Jane Austen, ) 则以女性作家特有的敏锐和细腻刻画英国 乡村中产阶级的生活和思想。她认为: “一个乡村中的三、四户人家是合适的写 作对象。”《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爱玛》(Emma)等作品涉 及婚姻、爱情、门第和财产,小说结构精 巧,人物对话机智,语言幽默含蓄,耐人 寻味。
English Literature of Critical Realism in England (the Victorian Age)
Historical Background
1.
The Time
the Reform Bill
(英国历史上1832年 议会选举法修正法案)
1)the early 30s of the 19th to the beginning years of the 20th century
E. M. 福斯特(E. M. Forster, 1879-1970) 的《霍华兹别墅》(Howards End)针对英国社 会经济与文化、富人与穷人、男性与女性之间 愈益尖锐的矛盾冲突,探索建立“联结”关系 的途径。在《印度之行》(A Passage to India )中,他将“联结”的思想运用于英帝 国与殖民地关系这一更大的国际范围。 柯南道 尔(Arthur Conan Doyle, 1859-1930)塑造了 智力超凡、逻辑严密、个性鲜明的福尔摩斯这 一著名侦探形象。在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中, 犯罪威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侦探的作用是通 过破案来恢复平衡和稳定。
约瑟夫·康拉德的小说展示了西方扩张主义转型 的历史过程,并对此进行反思。《黑暗的心》 (Heart of Darkness)表现出他对西方特别是比 利时帝国主义的扩张、对民族剥削和压迫的不满。 《吉姆老爷》(Lord Jim)的故事发生在东南亚 马来地区,主人公执著于道德理念,因自己的过 失常常遭受良心的谴责,为了赎罪,最后导致悲 剧性结局,作品包含着对具有殖民主义色彩的英 雄主义的批判。康拉德在小说布局、叙述角度及 象征手法等方面有意识地进行一系列革新,他的 小说成为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先声。题材范围进 一步扩大,是这个时期小说创作的特点。 阿诺 德·本涅特(Arnold Bennett, 1867-1931)的 《老妇谭》(Old Wives’ Tale)等自然主义小 说描绘了英格兰北部生产陶瓷的工业城镇生活。
在《皮帕走过了》(Pippa Passes)、 《指环与书》(The Ring and the Book) 等作品中,诗人带上“面具”,进入戏剧 人物内心世界,以其口吻娓娓而谈,语言 极为生动,说话者跃然纸上。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Alfred Tennyson, 1809-1892)在他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创作 了大量的抒情诗、哲理诗和叙事诗,诗风 凝重、典雅。丁尼生的剑桥挚友哈勒姆溺 水而死,对他诗歌创作产生深远影响。诗 人在挽诗《悼念》(In Memoriam A. H. H)中表达了真切的伤感和悲痛,同时反映 了对生活本质和人类命运的思索和忧虑, 成为时代的心声。
Boer War
2) the reign of Queen Victoria from 1832 to 1901
2.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
the passage of the Reform Bill in 1832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serious social problems
Baidu Nhomakorabea
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 1819-1880)是 玛丽·安·伊万斯(Mary Ann Evans)的笔名, 这位才女是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真正代表。 《弗罗斯河上的磨房》(The Mill on the Floss)、《织工马南》(Silas Marner)和 《米德尔马契》(Middlemarch)等作品以写实 手法展现英国的社会人生图画,对人物内心活动 和行为动机的刻画十分生动细致,艾略特因此被 誉为心理小说的先驱。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1870) 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其作品的深度和 广度超过了同时代的任何作家。
狄更斯的著名小说《雾都孤儿》(Oliver Twist)、《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等均以孤儿为主人公,这与作家 的不幸童年经历有关。《荒凉山庄》(Bleak House)揭露了英国司法制度的腐败与黑暗。 《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以法国大 革命为背景,生动再现了当时伦敦和巴黎的局势, 情节跌宕起伏。狄更斯在他的小说中展示了一幅 幅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生活的画卷,但他是一 位具有浪漫、幽默气质的作家,笔下经常出现性 格怪异的人物。
塞缪尔·勃特勒(Samuel Butler, 1835-1902) 的《埃瑞璜》是一部讽刺小说,“埃瑞璜”是英 文nowhere的倒写,通过一个游客在埃瑞璜的所 见所闻,记述了这个乌托邦国家的生活,以此抨 击和讽刺英国社会。他去世后出版的《众生之路》 (The Way of All Life)批评英国中产阶级的 价值观,矛头直指维多利亚时代的家庭、宗教、 道德。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不少小说家 创作出以“幻灭”为主题的小说,最为典型的是 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 1840-1928)。
勃朗特三姐妹在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占有独特地 位。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 1816-1855)的《简·爱》(Jane Eyre)是一部 关于女主人公克服男性统治社会对女性的种种压 制最后取得自主独立的成长小说,浪漫爱情故事 的背后包含着严肃的思想内容,受到20世纪女性 主义批评家的青睐。 艾米丽·勃朗特(Emily Bronte, 1818-1848)想象奇特,《呼啸山庄》 (Wuthering Heights)采用间接叙述手法讲述 一段彻骨铭心的恋情,小说中野性与文明、浪漫 与现实反差强烈,具有神秘恐怖色彩。 安妮·勃 朗特(Anne Bronte, 1820-1849)在《简·爱》 和《呼啸山庄》问世的1847年也发表了小说《阿 格尼斯·格雷》(Agnes Grey)。
19世纪末迎来英国戏剧的复兴。英国戏剧在18世 纪除了哥尔德斯密斯的《屈身求爱》(She Stoops to Conquer)与理查德·布林斯利·谢 里登(Richard Brinsley Sheridan, 1751-1816) 的讽刺喜剧《造谣学校》(The School for Scandal)之外,没有太多的建树。 在随后的一百年间,英国戏剧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到了19世纪90年代,在易卜生等欧洲大陆剧作家 的影响下,英国发生了新戏运动,戏剧才摆脱了 衰退、萎顿的状况,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威廉·麦克皮斯·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ray, 1811-1863)是19世纪另一位出色的 小说家,曾一度与狄更斯在文坛上平起平坐。 《名利场》(Vanity Fair)通过女主人公丽贝 卡·夏普不择手段跻身上流社会的故事,对势利 者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嘲讽。萨克雷的《亨 利·埃斯蒙德》(The History of Henry Esmond)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历史小说。 19世纪中下叶其他重要的小说家还有安东 尼·特罗洛普(Anthony Trollope, 18151882),他是一位多产作家,发表小说达47部之 多,主要作品是“巴塞特郡系列小说” (Barchester Series)。
喜剧天才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 1854-1900)的风俗喜剧对上层社会进行揶揄讽 刺,妙语连珠,充满似非而是的怪论、机智诙 谐的俏皮话。 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 1856-1950)以易卜生为榜样,倡导一种有思想 的“问题剧”,将社会问题引入剧坛,使戏剧 走向现实。萧伯纳一生写了许多优秀的剧本, 如《皮格马利翁》(Pygmalion)、《圣女贞德》 (Saint Joan )等。他擅长表现舞台对话,人 物语言锐利、简洁、风趣。 王尔德和萧伯纳是 戏剧复兴的里程碑,他们的戏剧创作活动使英 国剧坛发生根本的变化,一改英国戏剧百年不 振的局面。
与诗歌相比,19世纪英国小说成就更为辉煌。沃 尔特·司各特(Walter Scott, 1771-1832)的浪 漫主义历史小说为他赢得“西欧历史小说之父” 的声誉。《密得洛西恩监狱》(The Heart of Midlothian)、《艾凡赫》(Ivanhoe)等小说的 特点是讲述卷入重大历史事件的普通人物的故事, 并展示导致书中人物所作所为的那些社会力量和 历史力量。
19世纪中叶,英国经济发展迅速,物质丰富, 国力昌盛。但是资本主义制度所引起的各种社 会矛盾十分尖锐,社会主义思潮开始流行,作 为西方文明基石的基督教受到科学思想的挑战, 日益衰微,在繁荣景象的背后潜伏着焦虑不安 的暗流。 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 1822-1888)敏锐地捕捉到时代的脉搏,在《写 于雄伟的卡尔特寺院的诗章》(Stanzas from the Grande Chartreuse )中揭示了人们的处 境:“彷徨在两个世界之间,一个已经死去, 另一个无力诞生。”阿诺德是19世纪英国人文 主义文学批评的杰出代表,他有关文学与文化 的论述对后世影响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