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百度热力图的中国多中心城市分析上海城市规划

合集下载

产品进化论一文读懂百度地图慧眼热力图服务

产品进化论一文读懂百度地图慧眼热力图服务

产品进化论⼀⽂读懂百度地图慧眼热⼒图服务百度地图热⼒图图层不陌⽣,打开该图层可以看到当前定位位置实时⼈群分布情况,图上的蓝⾊、绿⾊、黄经常使⽤百度地图的⽤户⼀定对下⾯百度地图热⼒图⾊、红⾊代表⼈群密度程度,从蓝到红代表⼈⼝密度越来越⼤。

缩⼩地图⾄城市级别可以看到整个城市⼈群分布情况,该功能对于地图⽤户来说,可以帮助⽤户了解周边区域⼈流量,辅助⽤户出⾏决策。

当然,也会有很多⽤户好奇这个图层数据是如何获取的呢?数据多久时间更新⼀次呢?这个数据还能有哪些应⽤场景等…针对以上问题,以下进⾏详细介绍。

百度地图智能定位服务⾸先,热⼒图图层的数据来源是百度地图开放平台定位服务数据,我们知道百度地图开放平台对开发者提供诸如定位、地图、出⾏、轨迹、数据更好解决『你在哪⾥』这个难题⽽开放的服务,⽀持GPS、WiFi、基站融合定位,和分析六⼤能⼒,其中的定位服务是为了帮助⼴⼤开发者更好解决『你在哪⾥』这个难题⽽开放的服务,⽀持完美⽀持各类应⽤开发者对位置获取的诉求。

⽬前百度地图开放平台定位服务是⼴⼤开发者定位⾸选服务,开发者市场占有率超过75%。

百度地图开放平台定位服务通过该服务的输出,⽬前⽇响应800亿次位置服务请求,这个位置请求数据就构成了热⼒图数据基础。

通过统计实时发起的位置服务请求(统计的数据为脱敏数据,处理各环节均不涉及个⼈隐私问题),便可实时获取到当前城市、区域设备定位位置分布,继⽽通过客户端前端渲染得到百度地图热⼒图图层。

城市规划、政府管理、零售选址、景除了为百度地图⽤户提供服务外,百度地图慧眼也基于该数据打造出了⼀款热⼒图产品,⼴泛应⽤与诸如城市规划、政府管理、零售选址、景区、商场等客流分析等⾏业领域,以下介绍⼏个重点应⽤场景:区、商场等客流分析等⾏业领域城市规划⾏业场景⼀:规划师从全城视⾓了解城市⼈群空间分布以北京市为例,取2018.7.5当⽇,上午8点、下午15点、晚上22点为例,看⼈群在空间分布的差异:通过热⼒图可以看出:1.上午8点⼈群沿城市道路、地铁线路等区域密集分布,部分地铁站点客流量较⼤,⽐如地铁2号线西直门、车公庄、⾩成门等、国贸周边地铁站、及以成崛起之势的西⼆旗地铁站等,这与早⾼峰⼈群集中出⾏密切相关;2.下午4点⼈群除了沿道路分布外,在中关村、⾦融街、国贸、西⼆旗等商圈也呈现密集之势,与这些区域是城市核⼼商务区有关;3.下午9点⼈群在城市空间分布趋于平缓,密集区域减少,与⼈群居住区域相对分散有关。

基于百度热力图的武汉市主城区城市人群聚集时空特征

基于百度热力图的武汉市主城区城市人群聚集时空特征

基于百度热力图的武汉市主城区城市人群聚集时空特征王录仓【摘要】伴随着LAD和LBS的发展及应用,用户的数字足迹为有效展现城市人口流动的轨迹和时空聚集状态提供了便利,弥补了传统城市调研和空间规划的缺陷.本文借助百度热力图,并结合ArcGIS,分析了武汉主城区人口在典型日期(工作日和休息日)流动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人口集聚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变化,工作日的波动性强于休息日;出行时间存在着相位差,休息日的滞后性和后延性更强.人群活动的时间节律主要受规则性和自由性活动的控制.在空间上,工作日与休息日高集聚的场所有一定差异,工作日以商业中心、交通枢纽和就业中心为主,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工作指向性;休息日则指向传统的购物中心、大型交通枢纽和新兴城市综合体.因此,需要对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部分"中心"进行优化.【期刊名称】《西部人居环境学刊》【年(卷),期】2018(033)002【总页数】5页(P52-56)【关键词】百度热力图;城市人群;时空特征;武汉市主城区【作者】王录仓【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1+30 引言城市转型带来了社会群体的异质化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通过研究城市人口时空行为特征来解构城市的物理空间、社会空间的形成机制,便可剖析空间对城市人口行为的制约及在这种制约下形成的行为决策,从而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配置城市公共服务提供前提条件。

传统的城市规划,主要根据规划师的经验判断和有限的社会调查支撑规划方案,远离城市的真正使用者——人口,导致城市成果的实践性受到一定伤害。

伴随着位置感知设备(location aware device,LAD)和位置服务技术(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的发展和应用,以及云(雾)计算技术的成熟,带有地理空间信息的数字足迹(digital footprint)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1-10]。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发展第一节大都市的辐射功能__以我国上海为例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发展第一节大都市的辐射功能__以我国上海为例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一节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下图为浙江省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与浙中城市群相比,环杭州湾城市群的区位优势有( )①地理位置优越,上海辐射带动强②海陆交通便利,协作条件良好③矿产资源丰富,第二产业发达④水系河网密布,水能资源丰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A解析:与浙中城市群相比,环杭州湾城市群的区位优势有地理位置优越,距大都市上海近,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强;位于沿海平原,临海,海陆交通便利,协作条件良好,①②对。

图示区域内矿产资源贫乏;水系河网密布,落差小,水能资源缺乏,③④错。

2.为缩小浙江省内部区域发展的差异,2021年应重点加快发展的城市群是( )A.环杭州湾城市群B.浙中城市群C.温台沿海城市群D.同步发展答案:B解析:缩小浙江省内部区域发展的差异,主要是缩小沿海城市与非沿海城市发展的差异,故2021年应重点加快发展的城市群是浙中城市群。

城市群空间晶体结构,是指城市群空间扩展过程中,城市群形成的节点网络结构类似于晶体结构,存在着分等级、分层级的有机组合规律,形成立面晶体结构组合图谱和平面晶体结构组合图谱。

下图为城市群空间结构组合类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图示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功能由大到小的是( )A.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B.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单中心组合城市群C.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单中心组合城市群D.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从图示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到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再到多中心组合城市群,核心城市逐渐增多,核心城市的腹地范围相互重叠,核心城市对节点城市的单一辐射程度逐渐降低。

4.下列城市群中核心城市等级最高的是( )A.京津冀城市群B.山东半岛城市群C.辽中南城市群D.长江中游城市群答案:A解析:京津冀城市群以北京为核心城市;山东半岛城市群以济南、青岛为核心城市;辽中南城市群以沈阳、大连为核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城市。

基于百度热力图的南宁市人群集聚时空特征分析

基于百度热力图的南宁市人群集聚时空特征分析

2020年12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D e c.2020第37卷第4期㊀㊀㊀㊀㊀J o u r n a l o fN a n n i n g 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V o l.37N o.4D O I:10.16601/j.c n k i.i s s n2096G7330.2020.04.020文章编号:2096G7330(2020)04G0134G06基于百度热力图的南宁市人群集聚时空特征分析∗周小玲,毛蒋兴@,李青香,蒋丽娟(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西南宁530001)摘㊀要:以南宁市为例,利用百度热力图的相关功能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对人群的集聚程度㊁分布位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市人群集聚特征:工作日出行规律与通勤时间较为相符,休息日则略有不同,但无论工作日还是休息日,人群集聚最高热度时段主要集中在夜晚;空间上整体主要呈现出块状和串联式多核心以及单核式分布的空间集聚形态,结合时间维度分析后主要呈现出 多点集聚边缘消散多点重聚 的空间形态特征,且人群主要在朝阳商圈等城市的商务㊁休闲㊁居住等多功能区域集聚.通过对百度热力图的挖掘和分析后能够为城市规划工作提供参考和研究依据.关键词:百度热力图;大数据;南宁市;人群集聚;时空特征中图分类号:T U984.1;F299.2㊀㊀文献标志码:A0㊀引言人是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群的分布与城市活动空间的建设息息相关.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智能通讯工具的使用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同时人群活动也变得多元化,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工作㊁休闲娱乐㊁消费购物㊁旅游出行等都可通过手机等智能工具进行辅助实现,这也使得城市人群活动和时空间的关系不断地发生变化,这个变化给城市活动空间的规划与调整带来新的启示,也反映出了居民对城市活动空间的优化有了新的诉求.相对于传统数据如空间数据㊁统计数据等而言,大数据的时空动态性更能够快速㊁直观且真实地反映出人口集聚的时空特征,能够为进一步认识和探究城市活动空间组织提供新的参考依据.其中百度热力图的开发使用成为研究人群分布特征一种新的手段,百度热力图上展示的是人群在不同地点集聚的热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群集聚的规律以及城市活动空间被使用的情况.近年来许多学者也在利用百度热力图对全国不同城市如上海㊁杭州㊁武汉等城市的人群分布特征㊁城市活力㊁城市空间结构㊁城市职住平衡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也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如吴志强㊁叶锺楠[2]基于百度热力图从人群的集聚度㊁人口的集聚位置㊁人口重心等方面对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城市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张程远[4]等人结合百度热力图和P O I业态数据对杭州市中心城区的城市活力空间进行识别与分析;林勋媛[6]等人借助百度热力图㊁百度热力路况数据㊁P O I数据对广州的活动人口量㊁职住平衡指数进行分型,揭示广州市中心城区的职住平衡特征.热力图是以特殊高亮的形式显示用户A P P中的点击位置或用户所在界面位置的图示,针对点击位置不同的点击情况,会使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展示.打开百度地图中的热力图,可以看到这片区域的人流量㊁繁华程度.本研究用百度热力图采集基础数据,结合G I S工具对南宁市一周内人群的空间集聚程度以及时间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南宁市人群集聚特征,为南宁市城市活动空间建设以及城市发展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收稿日期:2020G07G24∗基金项目: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合14125008G2G27)第一作者:周小玲(1996-),广西平南人,硕士生,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方向.@通信作者:毛蒋兴(1976-),广西桂林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第4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周小玲,等:基于百度热力图的南宁市人群集聚时空特征分析 135㊀ 2㊀研究范围与数据获取2.1㊀研究范围考虑研究范围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将南宁市绕城高速㊁外环高速两条交通线作为界线以内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即南宁市的中心城区区域,不包括市域中各县和武鸣区,研究范围面积为905.7k m 2(如图1红线范围).中心城区是南宁市政治㊁文化㊁居住㊁商业等功能的主要集中区域,公共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且交通便利.中心城区的人口热度远高于周边各县区,具有典型性,更能有效探究人群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图1研究范围2.2数据获取及处理百度热力图是百度公司在2014年开发的一款大数据可视化产品,该产品以L B S 平台手机用户地理位置数据为基础,通过一定的空间表达处理,最终呈现给用户不同程度的人群集聚度,即通过叠加在网络地图上的不同色块来实时描述城市中人群的分布情况[2].本次研究数据主要为南宁市2017年4月26日(周三)和2017年5月1日(周一)7ʒ0023ʒ30,每30m i n 更新一次所获得的㊁经处理后的708幅热力图,主要选取2017年4月26日星期三以及2017年4月29日星期六的108幅热力图进行处理分析.百度热力图是本文重要的基础数据,主要用于人群分布特征变化的分析.本研究的数据主要用A r c G I S 10.2工具对百度热力图进行处理,取其中一张百度热力图与百度地图进行地理校准,而后基于百度地图的配准链接批量配准百度热力图.校准过后便可将百度热力图的B a n d4波段用于进行重分类以及平均值㊁标准差等内容的计算分析.3人群活动时间分布特征图2经矢量化及赋值的4月26日9时热力图数据㊀㊀为研究南宁市人口集聚区域面积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研究将对上述两天分级矢量化后的各级人口热力集聚区域面积进行比对.矢量化后的热力图在A r c g i s 中进行重分类为1~7类,将热力值为4~5的区域划分为次热区,热力值为6~7的区域划分为次热区.高热区和次热区在一定程度上分别代表了城市内人群高度集中的区域和较为集中的区域,他们的面积越大反映城市人群的集聚度越高,面积越小则说明城市人群的离散度越高[2].3.1工作日人群活动特征在工作日,次热区面积明显大于高热区,整体上呈现出 升降升 的变化规律,与一般通勤上下班规律相符.工作日的高热区与次热区面积变化规律相似,在7ʒ30后通勤人士从居住区域出发工作及学习等活动,出行活动增强,热力面积整体呈缓慢上升的趋势.从12ʒ30开始,热力值面积明显变大,13ʒ30出现热力面积最高峰,在12ʒ30-13ʒ30为人群中午下班出行时段,这个时间段内人们出行热度较为集中,百度产品的使用率较高.13ʒ136㊀ ㊀㊀㊀㊀㊀㊀㊀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7卷30后热力面积下降,大致在17ʒ30时有小幅度的上升,直到20ʒ30时呈现出明显的下降,在21ʒ30后热力面积回升,人们出行活动力度增强.由于南宁一直有 夜城 的称号,且南宁白天气温较高,夏天天气炎热,即在工作下班后,人们更乐于在夜晚出行,到城市的休闲娱乐中心等地进行购物㊁餐饮㊁锻炼等活动.则在21ʒ30后热度上升除了外出休息活动的原因,其中也可能包含商务人员结束工作返回居住休息区域的原因.3.2休息日人群活动特征在周末,高热区与次热区面积比重不同,高热区明显小于次热区,说明南宁市人群聚集的场所相对有限.休息日的高热区在7ʒ30过后至8ʒ30热力面积有轻微的上升,次热区则是在9ʒ30时达到一天中的第一个高峰,之后热力面积下降至10ʒ30,说明人们休息日出行活动具有不固定性,出行时间相对自由.在11ʒ30-13ʒ30这个时间段内,热力面积形成一个明显的高峰,说明人群活动热度在这个时间段中最高,与工作日相比,出现的时间提前一个小时.在14ʒ30-20ʒ30间,高热区热力面积保持稳定趋势,无明显变化趋势,次热区面积略呈波动性变化,在20ʒ30出现明显的上升.与工作日相同的是,休息日在21ʒ30后热力面积出现一天中第二次面积明显增加的趋势,说明休息日人们同样钟爱于夜晚出行,在20ʒ30后人群集聚程度不断上升,使得夜晚城市活动热度较高.图3工作日高热区/次热区面积变化图㊀㊀㊀㊀㊀㊀㊀图4休息日高热区/次热区面积变化图3.3人群时间变化规律对比结合这两天的图数据分析可知工作日出行轨迹较为有规律,周末人群出行活动较为自由.工作日人群出行第一次高峰在12ʒ30-13ʒ30间出现,休息日出行第一次高峰在11ʒ30-12ʒ30出现,两者出行高峰时间相差一个小时,说明工作日受一般正常12ʒ00下班时间的影响,出行时间延后,休息日则不受影响,遵循正常就餐习惯于11ʒ30后出行的人较多.工作日与休息日都具有相同的出行规律则是人群集聚程度均在夜晚21ʒ30后上升,人群出行活动增加,在14ʒ30之后及21ʒ30之前工作日与休息日的热力面积整体上均无太大的变化.究其原因除了通勤上下班时间限制外,主要是由于南宁城市本身的天气与南宁居民生活习惯的形成,南宁夏长冬短,夏天白天天气较为炎热,人们在夜晚出行活动相对下午时段来说更为频繁,使得晚上20ʒ30过后城市人群活动集聚度较高.4㊀人群活动空间特征分析利用G I S中栅格计算器分别将南宁市工作日与休息日的热力图数据进行叠加求取平均值,测算整日的平均热度,并结合时间维度分析南宁市人群活动的空间变化特征.第4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周小玲,等:基于百度热力图的南宁市人群集聚时空特征分析 137㊀ 4.1㊀人群活动的空间整体特征图54月26日(周三)整日热力度平均值㊀㊀㊀㊀㊀㊀㊀图64月29日(周六)整日热力度平均值㊀㊀分析图5㊁图6可知,工作日整天人群活动在空间上集聚状态主要呈块状多核心或串联式多核心类型.工作日整天的高热区及次热区主要集中在六个区域,其中这些区域基本上由商圈㊁学校㊁商务单位㊁休闲娱乐空间等组成.以邕江为界,位于邕江北面的包括朝阳商圈㊁东葛路沿线㊁广西大学及周边区域㊁南湖周边区域,位于邕江南面的为五象新区及周围区域,其余高热区域均呈单核式小范围集聚.呈块状多核心分布的区域一为朝阳商圈,朝阳商圈是南宁市的老城区且是集商业㊁办公㊁休闲㊁娱乐㊁餐饮等多功能中心区域,每天人流量大且人群活动强度较高,是城市中人群进行办公娱乐等活动的主要区域;二是广西大学周边区域,其高热区域主要包括广西大学㊁广西财经大学㊁秀厢小学等教育功能场所以及有着居住和商业功能的万秀村等地,由于学生较多,会对学校周边区域商业㊁休闲等功能发展具有带动作用,并对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会比较频繁;三则是位于江南区的五象新区及周围区域,包括南宁江南客运中心和大沙田客运站等交通枢纽㊁美丽城购物中心和阳光新城等购物中心㊁良庆区政府和良庆区地税局等政府单位以及广西崇左市民政医院㊁南宁第十四中学㊁金沙碧园小区等医疗教育居住场所.呈串联式状多核心分布的区域主要有:南湖周边区域主要有金湖广场等商业中心以及广西医科大学㊁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等高等院校以及南宁十四中㊁埌东小学等中小学.东葛路沿线生活设施配套较为齐全,拥有休闲娱乐设施(荣和中央公园㊁广西地质博物院㊁一系列酒店)㊁教育设施(广西教育学院㊁广西机电工业学校㊁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㊁广西艺术学院㊁广西检察官学院等)㊁生活设施(飞凤市场等).单核式集聚中心较为明显的则是仙葫大道沿线,位于高速交叉路口附近区域,分布的活动类型主要包括南宁市仙葫医院和诊所等医疗设施㊁东方广场和仙葫广场等商业中心以及丽景花园等居住区以及相关配套幼儿及中小学教育设施和生活设施等.休息日平均热度较高的分布区域除南湖周边区域热度消减外,其他基本与工作日相同,其中高热区的分布区域仅有朝阳商圈,其余区域均呈现为次热区.说明在休息日时,人群活动开展休闲娱乐等活动区域主要倾向流向于的城市的中心区 朝阳商圈,且广西大学等高校周围平均热度依旧很高,说明学生人群是城市活动的较为重要的主体,其周围的各类服务设施发展较为完善,所吸引人群较多.江南五象新区附近区域作为邕江南面唯一一个平均热度较高的区域,说明五象新区作为南宁现今其中一个重要开发区域对人群的吸引集聚能力也不弱.4.2㊀人群活动的空间动态变化研究结合时间维度,分析不同时段人群活动聚集的空间变化.为清楚反应人群活动聚集点的变化,筛选出每个时段的热力图数据的高热区与次热区,可看到工作日与休息日全天的人群活动集聚的空间集聚形态为多点集聚边缘消散多点重聚(图7).138㊀ ㊀㊀㊀㊀㊀㊀㊀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7卷图7南宁市人群活动高次热区空间位置变化图(7ʒ30-23ʒ30)(1)7ʒ30-13ʒ30 多点集聚,人群热力区域空间上由分散到多节点集聚.7ʒ30还是属于休息时段,空间上还未形成明显的大范围的高热区,较大范围的高热区主要集中在广西大学周边区域,其余零星点点分布.8ʒ30-12ʒ30这个时间段内,在朝阳商圈㊁东葛路沿线㊁广西大学周边区域㊁南湖附近区域㊁五象新区周边区域等人群集聚点逐渐增多,其中东葛路沿线继广西大学周边区域后最先呈现出较高的人群活动高热度,由于工作日人群有通勤上班的需要,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居民从居住区前往工作区域,空间上高热区相对于休息日增多的速度较快.13ʒ30时,工作日第一次到达了高次热区面积最大的时间,日间该时间人群活动最频繁的依旧是朝阳商圈㊁广西大学周边区域㊁东葛路沿线㊁南湖周边区域㊁五象新区,其中仙葫大道沿线区域热度也呈现出了高热区,从图上可看出,朝阳商圈㊁东葛路沿线㊁南湖周边区域高热区域均沿着民族大道分布,仙葫大道沿线则是分布在仙葫大道与高速交叉路口之间,五象新区周边区域也有客运站等交通枢纽,表明除了就业学习㊁消费购物外,主要交通干线也是人群主要集聚区域.休息日在11ʒ30则达到了一天中第一次高热区面积分布最广的时候,与工作日的主要集聚区域基本相同,但高热区面积较小;在11ʒ30过后,高热区的热度开始消散,比工作日的消散时间要提前.(2)14ʒ30-18ʒ30 边缘消散,高热区中心高热持续,边缘消散.经过中午的下班高峰以及外出休闲时间后,下午时段高热区整体上在高热区中心保持着高热状态,中心往外扩散的边缘地区热度开始慢慢消散.南湖周边区域热度基本消散,仅剩部分小范围的高热区,广西大学周边区域㊁朝阳商圈㊁东葛路沿线㊁五象新区周边区域人群聚集热度较高,其余地区没有出现明显的人群集聚高热区,则人群主要集聚区域在下午时段保持在商业空间或居住空间内,外出活动的人群减少.(3)19ʒ30-23ʒ30 多点重聚,高热区中心人群集聚,热度有所回升.下午18ʒ30过后,城市普遍进入夜晚的休闲娱乐时间,人们出行频率增加,人群集聚热度上升.19ʒ30-23ʒ30这个时间段内,工作日与休息日的高热区热度均有所回升,如广西大学周边区域㊁朝阳商圈等具有商业㊁休闲娱乐等功能的空间依然保持着一定的人群集聚热度.南宁是有名的 不夜城 ,从图中便可有所体现,在23ʒ30时,高热区的面积相对于前几个时段是增大的,人群出行没有减少反倒有所增加,说明夜晚是南宁人群活动的主要时间.5结论(1)研究发现南宁市的人群集聚特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人群集聚在时间上呈现的特征主要是工作日人群出行遵循一般通勤时间,较为规律,而休息日人群出行较为自由和随意,但工作日与休息日共同的规律则是在夜晚人群出行较为频繁,这与南宁市天气与生活习惯息息相关.(2)南宁市人群空间上的集聚特征主要分为两点,一是从空间上看工作日或休息日南宁市人群出行,全天平均热度整体反映出人群空间集聚形态为块状多核心㊁串联式多核心集中分布结合单核式散点式分布;结合时间维度分析,总体上人群集聚的空间形态主要呈现出 多点集聚 边缘消散 多点第4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周小玲,等:基于百度热力图的南宁市人群集聚时空特征分析 139㊀ 重聚 的分布特征.(3)南宁市人群空间集聚的主要核心区域分布于朝阳商圈㊁广西大学周边区域㊁东葛路沿线㊁南湖周边区域㊁五象新区周边区域㊁仙葫大道沿线等,均是城市中商务办公㊁居住㊁休闲等功能较为完善和集中的区域.值得肯定的是,使用大数据对城市进行研究和规划,这是对传统数据的有利补充,也是现今科学信息技术良好发展的动力和证明.本文从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对南宁市人口集聚时空特征进行分析,这与南宁市人群分布规律以及日常生活体验基本吻合,一定程度上能为南宁市城市规划研究和后期规划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空间,同时也可以在探究大数据分析对城市规划的意义和作用方面上做出一份努力.参考文献:[1]王鹏.大数据支持的城市规划方法初探[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 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4:21.[2]吴志强,叶锺楠.基于百度地图热力图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 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J].城市规划,2016,40(4):33G40.[3]宋沿.基于百度地图数据的武汉市主城区活动空间特征及结构优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8.[4]张程远,张淦,周海瑶.基于多元大数据的城市活力空间分析与影响机制研究 以杭中心城区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7,(9):183G187.[5]王录仓,常飞.基于百度热力图的银川市中心城区职住关系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9,42(4):923G932.[6]林勋媛,王广兴,胡月明.基于开放大数据的广州市中心城区职住平衡特征研究[J].热带地理,2020,40(2):254G265.[7]饶颖霞,李响.基于人口热力图和土地利用分类实现人流量空间分布的精确提取[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9,42(9):36G39.[8]唐海回.大数据视角下南宁市商业中心识别及活力特征研究[D].南宁:南宁师范大学,2019.[9]何雨淋.基于百度热力图下中国多中心城市的研究[J].居舍,2018(13):157G157.[10]李杨.基于多源数据的海口市城市空间形态结构识别与优化研究[D].南昌:江西理工大学,2019.S p a t i a lGt e m p o r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U r b a nP o p u l a t i o nA g g r e g a t i o nB a s e d o nB a i d uH e a tM a p i nN a n n i n gC i t yZ H O U X i a oGl i n g,MA OJ i a n gGx i n g,L IQ i n gGx i a n g,J I A N GL iGj u a n (N a n n i n g 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S c h o o l o fG e o g r a p h y a n dP l a n n i n g,N a n n i n g53000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O n t h e b a s i s o fB a i d uh e a tm a p,t a k i n g N a n n i n g c i t y a s a n e x a m p l e,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s a n d p r o b e s i n t o t h e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d e g r e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 p o s i t i o n f r o mt w oa s p e c t s:t i m ea n ds p a c ed iGm e n s i o n.I t i sf o u n dt h a to n w e e k d a y s,t h et r a v e l p a t t e r ni sc o n s i s t e n tw i t ht h ec o mm u t i n g t i m e, w h i l e t h e r e s t d a y s a r e s l i g h t l y d i f f e r e n t.H o w e v e r,w h e t h e r o nw e e k d a y s o r o n r e s t d a y s,t h e h i g h e s t h e a t o f c r o w d g a t h e r i n g i sm a i n l y a t t h e n i g h t.T h ew h o l e s p a c em a i n l y p r e s e n t s t h e s p a t i a l a g g l o m e r aGt i o n f o r mo f b l o c k a n d s e r i e sm u l t i c o r e a n dm o n o n u c l e a r d i s t r i b u t i o n.B a s e d o n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t i m e d iGm e n s i o n,t h es p a t i a l p a t t e r no f"m u l t i p o i n t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Ge d g ed i s s i p a t i o nGm u l t i p o i n tr e u n i o n"i s p r e s e n t 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a n d t h e c r o w d i sm a i n l y i nC h a o y a n g b u s i n e s s d i s t r i c t a n d o t h e r c i t i e s s u c h a s b u s i n e s s,l e i s u r e,r e s i d e n t i a l a n do t h e rm u l t i f u n c t i o n a l r e g i o n a l 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T h e p u r p o s eo f t h i s s t u d y i s t o p r o v i d e r e f e r e n c ea n dr e s e a r c hb a s i s f o r t h eu r b a n p l a n n i n g w o r kt h r o u g ht h ee x c a v a t i o n a n d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B a i d uh e a tm a p.K e y w o r d s:B a i d uh e a tm a p;b i g d a t a;N a n n i n g c i t y;s p a t i a lGt e m p o r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责任编辑:黄天放]。

《从上海到上海大都市圈:中国式现代化的都市圈规划探索》札记

《从上海到上海大都市圈:中国式现代化的都市圈规划探索》札记

《从上海到上海大都市圈:中国式现代化的都市圈规划探索》阅读随笔目录一、内容概述 (2)二、背景分析 (2)1. 城市发展与现代化背景 (3)2. 上海大都市圈概况 (5)3. 中国式现代化与都市圈规划关联 (6)三、上海大都市圈规划探索 (7)1. 规划目标与愿景 (8)2. 战略规划布局 (9)(1)经济布局 (11)(2)交通布局 (12)(3)生态环境布局 (13)3. 关键领域与举措 (15)(1)科技创新 (16)(2)人才培养与引进 (17)(3)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 (19)四、中国式都市圈规划特点分析 (20)1. 强调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相结合 (21)2. 注重区域协调与资源共享 (23)3. 坚持生态优先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24)4. 强调创新与科技引领 (25)五、上海大都市圈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 (27)1. 经济发展压力与转型升级挑战 (28)2. 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矛盾 (29)3. 人口规模与城市建设平衡问题 (31)4. 政策落实与执行效率提升途径 (32)六、结语与展望 (33)1. 总结心得与体会 (35)2. 对未来上海大都市圈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36)一、内容概述本书首先回顾了上海大都市圈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指出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其都市圈规划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从战略定位、空间布局、交通网络、产业协同、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的思路与举措。

在实践与探索部分,本书总结了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的实施成效与经验教训,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通过本书的阅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的丰富内涵与实践意义,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二、背景分析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都市圈作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其都市圈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中图版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2_导学案《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中图版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2_导学案《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第一节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以某大都市区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的辐射功能1.结合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理解大都市及其辐射功能。

(综合思维)2.结合相关资料,了解上海大都市区及其辐射功能。

(区域认知)3.结合相关资料,掌握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其他城市的辐射作用以及对长江经济带的影响。

(综合思维)一、大都市及其辐射功能1.大都市(1)概念:一般指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实力强大,并对特定区域有重要影响的城市。

(2)特点①具有一定的人口规模。

②具有较高的行政等级。

③具有较多的城市功能。

(3)大都市区:以大都市为核心,包括其周围与之联系紧密的外围区域。

2.大都市的辐射功能(1)概念:指大都市基于其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强大的资源优势,通过交通、通信、金融、贸易、人口流动等方式,实现对周围区域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人才、思想观念等的辐射带动。

(2)产生的影响: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的共同发展。

(3)功能构成(4)大都市经济辐射的主要方式:点辐射、线辐射、面辐射。

(5)大都市的辐射范围①以大都市为核心,其辐射范围的大小可以用其行政管理范围、商品服务范围以及其吸纳的劳动力范围等来确定。

②辐射范围一般较大,在地域上与其他城市的辐射范围有重叠。

③遵循距离衰减规律。

二、上海大都市及其辐射功能1.辐射源:上海市。

2.辐射内容:产业、金融、交通、科技、人才、文化等。

3.辐射载体(1)交通运输:上海是我国水陆交通中心,具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并举的综合交通运输网。

(2)人才:向周边地区乃至全国各地输出大量的人才;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区域,带动周边区域产业的技术创新发展。

(3)文化:多样的文化融合,带动了周边区域的文化传承、融合与发展。

三、上海大都市的辐射范围1.上海大都市区(1)核心城市:上海。

(2)辐射范围:交通出行圈在90分钟以内的地域组合,具体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和舟山。

基于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的上海新城交通优化思考

基于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的上海新城交通优化思考

新城规划 | 55Thoughts on Shanghai New Towns' Transportation Optimization Based on Positioning of Comprehensive Node City基于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的上海新城交通优化思考朱 洪 吉婉欣 朱俊宇 ZHU Hong, JI Wanxin, ZHU Junyu新城是上海寻求新增长极的重要战略空间,为了发挥交通的引领、支撑作用,结合上海市第六次综合交通大调查数据,分析现状新城城市功能、职住平衡、交通设施、居民出行的特征。

未来在新城建设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定位要求下,分析新城门户枢纽、节点城市,综合性、独立城市,绿色智慧、活力城市等定位下的交通需求发展趋势特征,以及对交通设施配置、交通体系构建、交通运输结构完善、交通服务供给的要求,并提出相应的交通系统优化策略。

The new towns are important strategy spaces for Shanghai to seek new growth poles. In order to make the full supporting roleof transportation, the article analyzes new towns' urban function, home-work relationship, transport facilities, and resident trip features based on Shanghai Sixth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urvey. Shanghai new towns' position in the future is the comprehensive node city. This paper analyzes future traffic demand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positioning of the portal hub, comprehensive node city, green wisdom, and lively city. The article also analyzes requests on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configuration, traffic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service supply.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corresponding transportation system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are proposed.新城;上海都市圈;综合节点城市;交通系统优化new town; Shanghai metropolitan area; comprehensive node city; transportation system optimization文章编号 1673-8985(2022)04-0055-06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11982/j.supr.20220410摘 要Abstract 关 键 词Key words 作者简介朱 洪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院长,硕士***************吉婉欣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工程师,硕士朱俊宇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工程师,硕士0 引言新城建设是超特大城市完善城市职能、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1],上海在历轮城市总体规划中一直在寻求通过新城建设培育功能完善、独立的新城市中心,不同阶段新城的内涵、交通系统构建、所承载的历史使命不尽相同,新城建设成效离规划预期均有一定差距。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版专题练: 乡村和城镇(含答案).doc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版专题练: 乡村和城镇(含答案).doc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版专题练:乡村和城镇一、单选题同城化指两市打破行政壁垒,进行区域一体化建设,旨在促进两地经济文化交流。

下图为广东省某两市职住空间分布格局及跨界地区职住空间模式。

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1.与A市相比,B市的职住空间格局整体呈现出( )A.就业多中心B.就业郊区化C.大分散小聚集D.职住分离明显2.A市职住空间格局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A.乡镇经济蓬勃发展B.新型城市化建设C.政府政策引导D.城市化快速发展3.图中的跨界地区承接AB城区的居住外溢,其最突出的优势是( )A.基础完善B.工业发达C.地价较低D.环境优美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该地早期形成城市的有利条件有( )①水源充足,水运便利②地形平坦,利于建城③土壤肥沃,便于农耕④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利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5.图中布局不合理的设施有( )A.工业区、批发市场B.批发市场、普通公路C.高速公路、工业区D.高速公路、普通公路中国的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城镇化也处于由低质量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关键转型期。

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人地和谐、高效低碳、生态环保、节约创新、智慧平安。

下图是“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四阶段规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 )A.城镇化与工业化呈现同步推进B.工业化初期城镇人口少质量高C.发展中国家已达到城镇化终期D.后工业化时期城镇化速度最快7.针对不同区域,推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A.粮食主产区转型发展工业,提高城镇化水平B.生态脆弱区加大城镇建设,提升环境的质量C.大城市持续扩大城市的规模,满足居住需求D.民族自治区城镇化过程中注意传承民族文化8.目前,我国各城市在规划时需要划定城镇建设开发边界,其目的是( )①避免城市无序扩张②限制城市产业发展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④促进空间结构优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逆城市化是人口从大城市和主要的大都市区,向小都市区、小城镇甚至非城市区迁移的分散化过程。

基于百度热力图的人口活动数量提取与规划应用

基于百度热力图的人口活动数量提取与规划应用

张海林基于百度热力图的人口活动数量提取与规划应用摘要:百度热力图是一种能动态反映城市人口聚集特征的互联网开源数据,用于交通规划设计能有效降低数据分析成本,弥补传统人口数据时效性和动态性不足的问题。

提出一种百度热力图人口活动数量提取方法:根据研究尺度对热力图范围进行网格划分,构建人口聚集密度重分类函数,计算网格内人口活动总数并转换为点要素。

对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网格大小影响数据的颗粒度,而地图缩放级别影响人口活动总数。

以广州市环城高速公路以内的区域为例进行不同方法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适用于规划设计的横向比较研究。

最后,以广州市临江大道景观带为例,将数据应用于公共停车场规划选址。

关键词:规划设计;互联网大数据;百度热力图;人口活动数量;地图缩放级别Extracting Active Population Data Based on Baidu Heat Maps for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ppli-cations Zhang Hailin(Guangzhou Urban Planning &Design Survey Research Institute,Guangzhou Guangdong 510060,China)Abstract :The Baidu heat map provides the open-source data on Internet,which can dynamically dis-pla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population aggregation.Utilizing such open-source informatio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ost of data analysis and make up for the lack of timeliness and dynamics of tradition-al population data i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 of extracting active population data through the Baidu heat maps to construct a population aggregation reclassifica-tion function that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total number of activities of the population in the grid de-fined by scope of research,which leads to the key activity points.The parameters 'sensitivity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grid size affects the data resolution,while the map zooming level affects the total num-ber of population activities.The results of a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Guangzhou Ring Expressway demonstrates the suitability of this method for horizontal comparative study of planning and design.Fi-nally,taking the Riverside Avenue landscape belt in Guangzhou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applies the data to the public parking lot planning and site selection.Keywords :planning and design;Internet big data;Baidu heat map;active population data;map zooming level收稿日期:2020-09-11作者简介:张海林(1987—),男,湖南衡阳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交通设计、交通规划。

上海大都市圈城市协同发展的定位与路径

上海大都市圈城市协同发展的定位与路径

上海大都市圈城市协同发展的定位与路径上海大都市圈是国家战略性重要区域,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都市圈内各城市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日益凸显,需要通过城市协同发展来解决。

制定上海大都市圈城市协同发展的定位与路径,对于推动大都市圈内各城市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定位:以上海为引领,形成“一核多极”协同发展格局上海大都市圈的城市协同发展应以上海为引领,以其在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地位的优势为依托,推动大都市圈内其他城市的发展。

各城市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形成“一核多极”的协同发展格局,实现城市之间资源、产业、人才等要素的有机结合,形成互补性发展。

2. 定位:推动城镇化、产业化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在城市协同发展中,要重视城镇化和产业化的协同发展,同时注重生态保护。

要充分发挥各城市的功能定位,推动不同城市间的产业协同发展,同时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要在城市化进程中注重解决城市内部的生态环境问题,保护好生态环境和城市绿地,使城市更加宜居宜业。

3. 定位: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协同发展上海大都市圈城市协同发展需要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协同发展。

要通过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实现城市间便捷的交通联通,同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城市内外的居民提供更优质的生活服务。

1. 优势互补,形成产业合作共赢上海大都市圈内的各城市在产业结构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要通过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增强合作竞争力,形成产业链条的完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各城市可根据自身的产业优势,加强产业转移和升级,形成产业合作共赢的新格局。

2. 强化交通互联,构建便捷的区域交通网络上海大都市圈内城市之间的交通互联十分重要。

要通过加强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网络的建设,实现城市之间更加便捷的交通互联,为各城市间的人员流动和物资流通提供更好的保障。

通过构建便捷的区域交通网络,进一步加强各城市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互通互联。

023.基于百度实时路况及热力图的道路拥堵分析研究——以哈尔滨主城区为例

023.基于百度实时路况及热力图的道路拥堵分析研究——以哈尔滨主城区为例

023.基于百度实时路况及热⼒图的道路拥堵分析研究——以哈尔滨主城区为例基于百度实时路况及热⼒图的道路拥堵分析研究——以哈尔滨主城区为例单博⽂摘要:为量化⽹络实时数据与道路交通拥堵之间的关系,以哈尔滨市三环路围合范围为研究区域,选取百度地图道路实时路况及百度地图热⼒图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作提及休息⽇期间的城市早晚⾼峰时段道路运⾏状态及交通吸引点的⼈⼝聚集度差异。

结合百度地图热⼒图的空间分布,明确⼯作⽇中的城市早晚职住空间分布规律,为进⼀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形成规划决策提供数据⽀撑。

结合城市POI空间分布,研判⼯作⽇中不同时刻的城市道路拥堵状态及⼈⼝聚集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GIS中栅格⽂件的重分类功能,分析道路交通及⼈⼝随时间、空间变化的迁移规律,对城市存在的交通拥堵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缓堵策略。

关键词:百度地图实时路况,百度地图热⼒图,道路拥堵,POI,缓堵策略0.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三五”初期,哈尔滨市建城区道路总长约为2200余公⾥,机动车登记总数已达到150.7万台,机动车保有量的激增及出⾏时段周期性强、重点区域交通吸引⼒强、停车难及恶劣天⽓的时有发⽣等因素加剧了城市道路的拥堵。

因此,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道路建设规划及交通管控措施是治理道路拥堵的必要⼿段。

上⼀轮的哈尔滨市综合交通调查可以追溯到2009年,就⽬前交通数据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来说,交通数据资源碎⽚化严重缺少整合。

运⽤传统的城市交通调查来分析道路拥堵及指导道路⽹规划显得费时且时效性差。

对于。

由此可见,考虑⼈⼒、物⼒等外部因素限制,传统的⼤规模交通调查已越来越不能够满⾜如今快速多变的城市交通发展需求。

运⽤⽹络实时开源数据资源,开展针对道路交通拥堵的分析能够摆脱传统⽅法的束缚,也是⼤数据时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1.道路交通拥堵成因从城市宏观层⾯着眼,道路交通拥堵是由交通需求超过交通供给能⼒所引起的,⼟地混合开发也可能由于功能分区过⼤,诱发对⼩汽车的依赖[1];从中观层⾯考量,是交通需求与供给在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上的不匹配所造成的;从微观层⾯分析,是由于交叉⼝、交织段、交通事故等因素导致的交通量超过道路交通通⾏能⼒的现象[2]。

例析百度热图的城市居民空间分布特征

例析百度热图的城市居民空间分布特征

例析百度热图的城市居民空间分布特征0.引言目前,手机移动网络已实现城乡空间区域的全覆盖,手机持有量与使用量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比例。

手机数据作为大数据获取渠道之一,利用它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对其他数据而言,难以捕捉和记录复杂的居民活动变化过程,而手机大数据能有效的弥补这方面的缺失,它具有全样本、全时效且附带地域空间信息等优势,能全面、直接记录居民空间活动变化轨迹,为开展自下而上的城乡规划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新的技术研究途径。

本文借助基于手机大数据的百度热图,分析城市居民空间分布一般特征。

通过百度热图分析结论与城市真实环境以及远期规划目标比较。

总结基于手机大数据百度热图在城市规划编制与研究中应用以及补充现行城市规划编制中对开放数据的获取渠道。

1. 研究区域及数据源1.1 研究区域界定近年来,合肥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城市空间维度得到有力拓展。

随着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城市居民活动空间轨迹也在随着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而趋于一般规律性。

合肥市居民移动电话拥有率比例很高,也为开展基于手机数据的城乡规划研究提供了基础支撑。

本次以合肥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

1.2 数据源类型与获取本次研究数据来源于百度统计工具对百度地图移动客户端在这些地点活跃量统计。

在某一区域内,百度地图移动客户端发出的定位请求都可被记录下来,且以看作该时段该区域内的一个热点;使用这些点位数据制作该区域的热力图,并且通过百度地图可视化呈现。

百度热力图,是手机大数据的可视化表达以特殊高亮的形式显示访客热衷的页面区域和访客所在的地理区域热力图示例图。

它具有直观性,图形化展现,无需任何数理分析,应用简单等特点,同时,它还具有独特“框统计”能够有效反应城市某一区域的动态详情,如人口密度、交通拥堵等。

2. 基于百度热图的合肥市居民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及验证2.1 研究思路利用手机大数据描绘出城市居民空间分布特征。

我们可以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下的居民活动进行研判,即某种城市空间结构,呈现了相对应的居民活动特征;反过来,通过这种居民活动特征,也可以反映出现实的城市空间结构。

基于百度热力图数据的城市空间结构分析

基于百度热力图数据的城市空间结构分析

基于百度热力图数据的城市空间结构分析作者:梁家俊来源:《名城绘》2019年第03期摘要:本文利用百度热力图数据,结合arcgis技术,对中山市主城区工作日及周末人群的热力集聚度、集聚位置等数据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时间和空间上人口热度分布结论。

通过热力平均值与热力标准差的计算与分析,对城市各区域城市功能进行评价与识别,为城市空间研究与城市实际规划提供更为动态的方法和依据。

关键词:百度热力图;中山市主城区;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规划的重点研究对象。

基于被动收集的城市大数据能够克服传统研究方法成本高、时间长等缺点,成为了先进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新手段。

1、研究目的基于百度热力图可提取实时人口数据的特征,以中山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山市主城区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人口热度变化,发现人口分布的规律。

根据人群在不同时间点的空间位置规律识别城市商务办公中心、休闲娛乐中心等城市功能区。

2、研究对象与时间本次研究对象为中山市主城区,研究时间选取工作日和周末两个时间点。

3、数据处理本次研究采用的数据包括:从7点到23点以半小时为频率,2018年12月24日至12月26日共68张热力图;WGS1984坐标系的影像图数据;主城区范围的百度地图。

通过arcgis对热力图进行空间校准及波段提取,得到本次研究所需的34张热力图PNG文件。

4、工作日人口热力分布分析4.1 工作日热力高峰规律热力高峰出现在8点、11点、21—23点;热力低谷出现在下午16点。

4.2、工作日人口热力分布分析将热力图数据重分类为七类,类别越大,该区域集聚程度越高。

本次研究将4、5类定义为次热力区,6、7类定义为高热力区。

5、周末人口热力分布分析5.1周末热力高峰规律在周末,热力度高峰出现在13点、17—19点、22点。

市民出行较为分散,午后逐渐聚集成高峰。

5.2周末人口热力分布分析与工作日相同,将热力图数据重分类为七类,本次研究将4、5类定义为次热力区,6、7类定义为高热力区。

人口热力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人口的空间变化”一课为例

人口热力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人口的空间变化”一课为例

54 课堂教学人口热力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人口的空间变化”一课为例王天宇1胡引翠2(1.北京市大兴区新源学校,北京;2.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石家庄)摘要:以“人口的空间变化”为例,叙述了人口热力图的介绍和对比,重点分析了热力图在高中课堂的 教学案例,并设计了课后问题以供学生探究。

在授课的过程中通过地理技术与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 学习地理的热情。

关键词:热力图;人口热力图;地理教学一、人口热力图的介绍和对比随着数据挖掘、云计算和互联网技术等信息技术 的发展,网络大数据呈现出高速、实时、海量等特点,将网络大数据与地理教学结合起来能弥补传统教学 方法抽象的缺点。

网络大数据中的人口热力图就是 利用手机基站定位获取该区域的用户数量,通过用户 数量渲染地图颜色,展示该地区人口的密度,从而反 映出人流量差异。

人口热力图中不同的颜色灰度表 示该地区用户数量和人口密度的多少,由浅到深连续 变化,颜色起深代表该区域人口密度越高,人流量越 大,人口聚集程度越高;颜色越浅代表该区域的人口 密度越低,人流量越小,人口聚集程度越低。

目前国内提供人口热力图服务的主要有百度和 腾讯两家公司(见表1),其中“百度热力图”是百度公 司2014年推出的大数据产品,每隔15分钟刷新一 次,该产品基于智能手机使用者访问百度产品(如百 度搜索、百度地图、百度文库和百度音乐等)时所携带 的位置信息,按照位置聚类,计算各地区内聚类的人 群密度和人流速度,百度热力图一共用7个颜色等级 来进行人群密度的划分。

“微信宜出行”是2015年腾 讯公司推出的产品,该产品通过在智能手机使用者访 问微信和QQ聊天软件时记录用户位置,最终呈现不 同程度的人群集聚度,用4个颜色等级来进行人群密 度的划分。

由于腾讯公司产品的用户群体比百度公 司庞大,所以“微信宜出行”呈现的数据更为精准,且具有显示历史拥堵情况的功能。

但是“微信宜出行”最大显示范围只有3平方千米,而百度地图最大显示 范围可达到6500平方千米。

04_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2022年)

04_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2022年)

图5-1:上海大都市圈知识集群分布图注:数据来源为教育部、中科院网站,统计时间截至2020年第二节 共建世界级高端制造集群体系集聚化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都市圈将以共同建设世界级高端制造集群体系为目标,对以高新技术企业为带动的先进制造业的集群发展进行针对性引导。

1、加速提升四大技术成长型产业集群体系(1)生物医药产业加强优势要素叠加,以张江、苏州工业园区为核心,联动各级各类中小集群,全面探索跨界创新,全力推进生物制品和高端医疗器械制造,探索临床研究与转化能力,实现国际影响力的研发外包,同时推行异地监管、 VIC 8新药孵化模式等。

(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按照苏沪引领、无锡、宁波、南通为辅、多集群布局的发展思路,形成上海、苏州两大产业链体系,发挥无锡、宁波、南通中端制造优势,集中力量做好芯片设计及高端生产。

在苏沪锡通以外,鼓励多地同步发展具有关键技术的中小企业集群,共同完善产业链条。

(3)高端智能装备产业按照常苏甬三核、沪通为辅、多集群布局的发展思路,全面加强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的整体实力。

常州围绕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的核心技术及生产环节重点发力,同时突出轨道交通制造业技术和生产的全面自主,形成出口优势产品;苏州聚焦机器人本体、智能装备集成、工厂数字化发展;宁波围绕工业互联网、关键基础件、高端装备,努力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上海发展高端数控机床;南通重点发展智能专用设备与增材制造设备等,同时在海工装备方面,加强与舟山错位互补,提高生产工艺与生产组织水平。

湖州以智能物流装备等为重点,加大与苏州吴江等地联动发展,加快培育长三角智能物流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

此外,嘉兴等将加强与周边联动,强化工业互联网等方面的特色。

(4)新能源产业规划提出合理推进新能源产业,逐步推进都市圈能源转型。

形成以上海、南通、湖州为核心的三大基地,重点发展风电氢能装备、储能产业集群,实现绿色循环产业的全面提升。

基于百度地图大数据的城市人口特征分析

基于百度地图大数据的城市人口特征分析

link appraisement
张博航
1.合肥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2.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
图1 集聚点1公里范围内的公共服务设施数量统计图
地图热力图上则形成了人口集聚热点地区。

显然,这些区域将能成为城市的各级中心区。

结语
本文通过应用百度地图热力图大数据,分析了合肥市中心城区的人口分布特征,表明工作日和非工作日期间的人口分布具有差异性,同时,人口分布特征与工作状态和公共设施配套是否完善具有高度相关性。

本文是大数据技术在城市问题研究。

上海大都市圈城市协同发展的定位与路径

上海大都市圈城市协同发展的定位与路径

上海大都市圈城市协同发展的定位与路径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上海大都市圈是中国最具发展活力和吸引力的城市群之一,由上海市和周边若干城市组成。

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上海大都市圈的城市协同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各个城市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竞争和合作关系,如何实现上海大都市圈城市协同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研究背景中,首先需要分析上海大都市圈城市发展的现状,了解各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状况。

还需探讨上海大都市圈城市协同发展的定位,明确各城市在整个大都市圈中的位置和角色。

需要对上海大都市圈城市协同发展的路径进行探讨,提出可行的发展策略和措施,以推动各城市间的合作和共同发展。

通过对上海大都市圈城市协同发展的研究,可以为城市间的合作和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促进整个大都市圈的综合发展和提升。

1.2 研究目的上海大都市圈作为国家重要的城市群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本文旨在通过对上海大都市圈城市协同发展的定位与路径进行探讨,明确研究目的是为了引导上海大都市圈各城市在协同发展中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定位,并探索可行的发展路径,推动整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深入分析上海大都市圈城市协同发展的现状,为制定发展策略提供依据;明确上海大都市圈城市协同发展的定位,为各城市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指导;探讨上海大都市圈城市协同发展的路径,提出发展建议,为上海大都市圈城市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促进上海大都市圈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地区整体发展。

2. 正文2.1 上海大都市圈城市协同发展的现状分析上海大都市圈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等省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上海大都市圈的城市协同发展已成为当前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上海大都市圈的城市协同发展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集聚效应。

基于大数据的城市交通流量热力图构建与分析

基于大数据的城市交通流量热力图构建与分析

基于大数据的城市交通流量热力图构建与分

近年来,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不便和负面影响。

那么,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呢?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着交通拥堵,例如交通路线、车速、车流量等,如何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来优化城市交通呢?基于大数据的城市交通流量热力图构建与分析,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大数据为城市交通流量热力图带来了无限可能
大数据在城市交通流量热力图的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据来源可以是各式各样的传感器和设备,包括车载GPS、路边监控摄像头、车辆控制器等等。

通过对这些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聚合和分析,可以绘制出精确地反映城市交通流量和状况的热力图。

二、城市交通热力图与交通拥堵优化
城市交通热力图能够反映出城市中每一条道路的通行情况以及拥堵情况,通过对热力图的分析,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更好地了解交通状况,派遣交警和路况维护人员,制定路线调整和交通管理策略,以降低或减少拥堵,从而提升城市的交通和居住品质。

三、城市交通热力图与大数据时代的发展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城市交通热力图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限于交通管理和规划,还可应用于交通软件的开发、城市景观的美化以及智慧城市的建设等领域。

在未来,城市交通热力图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应用,为城市交通管理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四、结语
基于大数据的城市交通流量热力图构建与分析能更好地了解城市交通状况,帮助规划和交通管理部门更好地制定交通策略和积极应对交通问题,使城市交通更加优化、高效、安全和环保,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百度热力图的中国多中心城市分析上海城市规划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国的城市空间结构有朝向多中心发展的趋势。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城市发展进入转型期,以多中心城市发展为目标的规划和政策也逐渐增多。

本文试图弥补当前多中心性研究中缺少规律性和缺乏定量分析的不足。

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研究对象的广度和研究方法的深度上改进研究思路,创新研究范式。

利用大数据和开放数据,借鉴大模型的基本理念,将研究范围扩大至整个中国,研究粒度精细到人,回避了单个城市研究的局限性,对全国城市同时展开研究,探究中国城市多中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城市中心新定义在传统理解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城市的中心,无论是单中心、双核心还是多极核、多中心,往往基于其功能分布和规模两大因素考虑。

本文基于大数据通过自下而上的方法分析识别城市中心,使用的大数据为百度热力图(Heatmap),它是基于智能手机使用者访问百度产品(如搜索、地图、天气和音乐等)时所携带的位置信息,按照位置聚类,计算各个地区内聚类的人群密度和人流速度,综合计算出聚类地点的热度,计算结果用不同的颜色和亮度反映人流量的空间差异。

区别于传统城市中心的定义,我们认为人的活动才能够最真实地反映城市中的活力点。

因此,基于人的活动我们对城市中心重新定义,即一个城市中在特定时间段人群相对聚集的地方即为城市的(潜在)中心节点。

2研究数据与方法2.1 数据本研究以全国658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主要关注城市市辖区。

所使用的基础数据包括:① 百度热力图,获取时刻为2014年11月12日(周三)15时15分,范围包括全国658个城市。

数据特点是粒度精细到个人,规模覆盖到全国。

②全国658个城市的市辖区范围,包括城市名称和行政等级。

③全国658个城市的城市建设用地。

④2014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基于ArcGIS平台对获取的百度热力图数据进行预处理,将热图信息标识为人群聚集程度,划分不同密度等级,并结合城市市辖区范围识别出热图所对应的城市。

百度热力图处理流程2.2 方法2.2.1 基于百度热力图的城市中心节点(人群聚集区)识别百度热力图用不同的颜色和亮度反映人流量的空间差异,其中颜色越趋近于红色表示人群密度相对越高,越趋近于蓝色表示人群密度相对越低,从红到蓝连续变化。

百度热力图示意将百度热力图划分为7个等级,并赋值以表征不同的人群密度等级(赋值以Value 表示),密度等级最高的区域Value 值为7,最低的区域Value值为1。

经过预处理后得到了不同密度等级的人群聚集区。

通过分析发现,任一聚集区(特指密度等级最少有两个等级的聚集区)都呈现同心圆分布模式,即人群密度由中心向外围逐渐降低。

基于本研究对城市中心的定义,取Value值大于1的片区集合作为人群聚集区(如一个聚集区包含了Value值从1到5五层等级,则取Value>1 的其他四层等级作为人群聚集区),并基于ArcGIS平台求得聚集区的质心点作为最终的城市中心。

城市中心识别当识别了所有城市的中心之后,经过统计,百度热力图所反映的中心出现在152个城市中,依据热力图识别的中心将城市划分为无中心城市、单中心城市和多中心城市。

按照中心个数的城市分类2.2.2 基础指标计算(1)多中心城市中心之间平均距离计算在ArcGIS中首先应用PointDistance工具求得两两中心之间的距离,然后统计得到所有中心之间的平均距离。

(2)城市中心面积计算由于每一个人群聚集区都呈同心圆状分布,因此在计算中心面积时,将密度等级即Value值大于1的部分融合为一个面,作为面积统计的基准面。

(3)城市活动强度计算城市活动强度计算以城市中心面积占城市建成区的比例来表示。

3结果分析3.1 多中心城市分类3.1.1 按照行政等级分类基于百度热力图分析,全国658个城市中,多中心城市数量为69个,占比10.5%。

中国多中心城市的比例较低,而已有的多中心城市,几乎都属于地级以上行政等级。

因此就多中心而言,中国大城市表现出较明显的多中心性,而小城市(尤其是县级市)的中心发育极其滞后。

多中心城市按照行政等级划分占比3.1.2 按照中心数量分类在全国69个多中心城市中,各城市的中心数量表现出明显的长尾分布,说明只有少数城市的中心数量较多,多数城市虽然是多中心但中心数量很少。

进一步细分发现,有接近一半的城市为双中心,24个城市的城市中心数量为3—10个,12个城市的中心数量超过10个,其中北京、深圳、广州的城市中心数量位居前三,均超过30个。

各城市中心数量的位序分布多中心城市按中心数量分类多中心城市分布基于中心数量将城市划分为3类:起步型多中心城市、成长型多中心城市以及成熟型多中心城市。

在12个成熟型多中心城市中有3个直辖市,6个副省级城市及3个省会城市。

成长型多中心城市以地级市和部分副省级城市为主,而大部分的地级市和全部县级市都属于起步型多中心城市。

可以看到行政等级高低与中心数量有一定的相关性,行政级别越高,中心数量越多。

3.2 多中心性分析3.2.1 多中心城市中心面积分析(1)多中心城市中心面积分布规律多中心城市中心面积(总和)和中心数量显著相关,且中心面积也表现出明显的长尾分布。

一般情况下中心数量越多,中心总和面积越大。

同类型的城市间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在成熟型多中心城市中,差距更为悬殊,说明各城市之间发展实力十分不均衡,当跃入成熟阶段后分化程度更严重。

而在33个起步型多中心城市中,虽然差距相对较小,但这类城市的中心十分微小,处于起步的边缘,后续的成长动力十分关键,否则很容易退回单中心甚至无中心状态。

各城市中心面积的位序分布(2)多中心城市的中心差异分析计算每个多中心城市的中心面积之间的标准差,以此反映城市各中心之间的差异。

总体来看,城市中心发育程度越趋向于成熟,中心之间的差异越大,而起步型多中心城市的中心普遍比较均质。

说明在中心逐渐成长的过程中,出于各种外部因素如区位、职能、政策导向等,中心的发展会逐渐分异,即形成城市空间结构中的主中心、次中心,因而城市空间结构的层级化发展是主要趋势。

多中心城市中心面积之间的标准差3.2.2 中心之间平均距离以各中心之间的平均距离间接代表中心之间的联系,以此来考察多中心城市的中心网络效率。

基于计算结果,将中心之间的平均距离划分为5档:0—5 km、5—10 km、10—20 km、20—30 km、40 km以上,并按照城市类型分别统计。

多中心城市从起步到成熟的过程中,城市中心之间的平均距离绝对值基本上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

参照城市通勤研究中对长距离通勤的界定(10—15 km为长距离通勤),多中心城市越趋向于成熟型,其中心间的沟通距离越长,说明城市中心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外向分散的特点,与当前中国扩张式的城市规划模式相契合。

中心之间的平均距离划分3.2.3 中心活动强度分析本研究中,城市活动强度以城市中心面积(多中心城市,取多个中心面积的总和)占城市建成区的比例来表示。

相对而言,成熟型多中心城市的活动强度较高,成长型和起步型城市中城市活动强度比较分散,高强度和低强度城市都存在(以成熟型多中心城市的最低活动强度为参照)。

总体上看,城市活动强度有随着中心发育程度加深而增强的趋势,说明城市中心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能够增强城市活力、提高城市吸引力。

城市活动强度3.3 中心数量影响因素分析通过《2014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选取了年末总人口、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人口密度、建成区面积、人均GDP、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等6项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以上指标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从业人员总数、人均GDP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与城市中心数量的形成和发展有较大相关性。

回归分析的结果说明,人群聚集的中心与城市就业中心具有一定的重合性,人们大量聚集的原因之一是为了满足就业需求,这对职能中心的规划和调整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中心数量影响因素回归分析4相关建议(1)城市中心的培育是必要的城市发展要有节奏地逐步推进,大跨度的扩张往往会遭遇后续动力不足的困境,因此中心的培育十分重要,而这既需要时间也需要社会资源的倾斜。

当城市实力不足以支撑快速扩张时,不妨由点及面地从培育城市中心开始着手,一个有着持续发展动力的中心,对城市的带动作用往往更大。

(2)多中心城市要关注中心网络的效率中心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城市发展有一定的承载力,过多的中心也会过多地分散城市的资源,使城市中心陷入此消彼长的恶性循环中。

因而,要有意识地引导城市中心的层级化发展,功能互补才能充分发挥中心网络的效益。

通过对多中心城市中心平均距离的分析发现,成熟型多中心城市在拥有较多中心的同时,中心沟通成本较高。

因此建议城市在培育新的中心时尽可能地紧凑布局,并充分考虑现状城市的潜力,发现潜在的中心节点,不轻易扩大城市建设用地。

(3)将人的聚集与功能的集聚相结合共同确定新的城市中心本文在全国尺度上识别城市中心,其方法在城市尺度中同样适用。

当城市需要规划新的或者调整已有的城市空间结构时,基于数据增强设计(DAD)的思路,应用大数据将人的活动纳入影响因子中,与功能分布和集聚等因素一起作为规划依据,真正地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

详情请关注《上海城市规划》2016年第3期《基于百度热力图的中国多中心城市分析》,作者:李娟、龙瀛、党安荣,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李苗裔,日本金泽大学环境设计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