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西方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与发展(改)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西方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与发展
第一节:建筑艺术的奠基--古希腊与罗马
如果把世界上的文化分为东西两大块,那么西方文化就以古代希腊文化为主体。在古代希腊文化中,建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至今仍在影响着西方建筑。在现在许多西方古典建筑中,我们仍能找寻出古希腊建筑的影子。
希腊建筑艺术中最富有魅力的是注重人与建筑之间最微妙的联系,从建筑可以看出当时的人文形态。最突出的便是波塞冬神庙中沉静庄严,富有雄伟有力的男性美的陶立克柱式与伊利克先神庙中优雅纤细的女性美的爱奥尼柱式。其次希腊建筑重视建筑整体的和谐。任何一个建筑,无论从哪个角度上看比例都十分匀称、恰当。哪怕只是台阶上的柱子,都精细的雕刻着精美的浮雕,甚至连柱的高度也经过了精密的设计,充分考虑柱与柱之间的间隔,注重整体比例的和谐,使得柱子与整个建筑相得益彰。
古罗马建筑的许多特点都是由希腊发展而来,许多细节都大同小异,但是由于罗马与希腊的社会形态不尽相同,在建筑中仍有许多地方有所差异。
古罗马建筑数量众多,种类繁杂,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具有公共建筑性质的浴场、斗兽场。典型的是罗马城的卡拉卡拉浴场,在一定意义上,它不仅仅是浴场那么简单,它包含了音乐厅,图书室等可以进行文娱活动的场所,规模巨大,并且非常先进的采用了墙体保温隔热的技术,地下构造精致,保证冷热水交替顺利。不得不说的还有闻名至今的罗马斗兽场,这个斗兽场的规模相当大,椭圆型的四层建筑由三层拱券柱廊托起,最上是带有倚柱的石墙,可以同时容纳观众五万人。
由于古罗马逐步强大富足,不断征战扩大自己的领土,因此便出现了一批凯旋门、纪功柱一类歌功颂德的建筑。凯旋门上刻录了象征胜利军队凯旋归来,气势恢宏,十分壮观。罗马人认为浮雕纹饰越复杂,越能代表功绩的崇高,因此凯旋门上往往都布满了繁杂的浮雕和倚柱。与此功能大同小异的是纪功柱,大多采用典型的罗马陶立克柱式,柱身刻满环绕华丽的浮雕,记录着君主远征的丰功伟绩。
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建筑艺术深深影响着后世建筑的发展,接下来的中世纪的建筑在早期也只是在此基础上重复沿用,如此,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建筑艺术成就可见一斑。
第二节:拜占庭与中世纪的建筑艺术与发展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然而,东罗马帝国远比西罗马帝国经济繁荣的多。东罗马帝国首府在拜占庭,因此也称为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典型的中世纪封建国家,由于经济的繁盛,以及汲取古希腊、古罗马、西亚的文化使得拜占庭在建筑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创立了伊斯兰建筑,对东欧和西亚的建筑产生巨大影响。
拜占庭,给人的印象是奢华、精美、壮观的带有伊斯兰教华丽特色的宗教建筑。每个建筑的构造都如同众星拱月把主要建筑(如:教堂)围绕,而且建筑常用大圆穹顶。例如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整个建筑规模巨大,庄严而肃穆。
拜占庭的装饰风格深受推崇,成为罗马帝国与中世纪之间的转折点。“中世纪”意味着罗马式的开始与哥特式的消亡。从公元9世纪开始,人们开始追寻罗马式的建筑,许多建筑都仿照罗马式建筑建造。直到11世纪人们开始对虚幻世界的追求,对上帝的向往,拉近与上帝的距离的要求,使得建筑建造的越来越高耸、削瘦,完成了由“罗马式”向“哥特式”的转换。哥特式建筑最直观的特征便是高耸,笔直,如同一个直立的十字架。无论是外形还
是壁柱、门窗,甚至于内部结构都力求与空灵而细瘦,追求超凡脱俗的效果。
第三节:文艺复兴的建筑
十三世纪的欧洲是一个无论地方的、地区的还是国际性的商业贸易都很活跃的时代,而文艺复兴对于整个西方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转变时期。文艺复兴就是起源于这个时期的意大利,前后大约有400多年的时间。十三世纪末,在商业飞速发展的意大利,出现了一批通过研究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宣传人文精神的知识分子,他们的思想开始渗透到意大利周边的城市,并逐渐扩展到西欧各国,在此期间欧洲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人为中心。至此文艺复兴开始发挥它独特的魅力,使得人们渐渐摆脱了封建礼教和宗教的束缚,重新开始认识俗世间的事物,对自然美产生由衷的向往,并一直延续到了十六世纪末。
我们可以认为文艺复兴是对于古希腊、罗马文化等的一种重塑和再现,它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革新和改造,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而文艺复兴的建筑与环境艺术方面这种风格更是体现的尤为鲜明,在此我们重点谈文艺复兴的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可以说是在欧洲建筑史上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又一种建筑风格,是世界建筑史上一个大发展和大提高的时期。它产生于15世纪的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因此可以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在整个文艺复兴建筑中都占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后来这种建筑形式和风格被传播到了欧洲其他地方,从而形成了具有各国特色的文艺复兴建筑,这种建筑风格在15-19世纪流行于欧洲各地,有时它也包括产生于17、18世纪的巴洛克建筑以及古典主义建筑。这种风格大致上保持了古希腊和罗马建筑的一般特征,并对其加以了弘扬,广泛应用欧几里德的几何学以及三维透视学。
这一时期的许多杰出的建筑师们以圆形、正方形、黄金分割定律等模型创造了大量的单体建筑和广场等设计,可以说这一时期的设计理念对于整个欧洲的建筑都产生了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文艺复兴建筑在理论上来说是以文艺复兴思潮和人文主义精神为基础的,它在造型上对于之前的象征神权至上的哥特建筑风格进行了否定和颠覆,提倡复兴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形式、风格,尤其是古罗马建筑中的古典柱式比例,半圆形拱券,以穹隆为中心的建筑形体等。建筑师们认为古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是非基督教的,而古典柱式构图体现着和谐与理性,如同人体的美,这一观点与文艺复兴运动所提倡的人文主义不谋而合,因而使得这一风格立刻受到人们的认可和推崇,在当时大受青睐。而且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建筑师们并非机械的模仿古希腊和罗马建筑的柱式构图,而是一面运用这种古典的柱式,令一方面又灵活的运用许多科学技术上的成果,力学、透视、新的施工工具等等,他们大胆创新,善于与各地建筑风格融合,创造了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优秀作品。其中,伯鲁乃列斯基和他设计并建造的佛罗伦萨大教堂无疑可以称得上是这一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建筑,它标志着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整个穹顶完美的融合了古罗马和哥特式建筑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古典美学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大气磅礴中又不失古典的美感。它抛弃了哥特式建筑的肋拱和尖形穹顶(尖券)技术,而在宗教和普通建筑上重新采用古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和桶形拱顶要素。八瓣形状的穹顶使得整个佛罗伦萨大教堂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和体量感呈现在世人面前,成为整个城市轮廓线的中心。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与环境艺术在设计观念以及理念、技术方法等等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中世纪有着一种不可忽略的延续,因此我们无法将之与中世纪完全的割裂开来。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早期的意大利处于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交界,世界观的对立,教会之间的争斗,各阶级之间的矛盾导致早期的文艺复兴建筑中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