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教案第四课 认识空气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空气》教案

人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空气》教案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认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性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猜想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态度。

二、教学重点:能够感知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的物理性质。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感受到空气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杯子、塑料袋、扇子、盛有水的水槽、粉笔、气球、吸管、吹泡实验记录单等。

一:游戏引入:教师出示一个不透明的盒子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件重要的礼物,大家想不想知道有什么?(想)谁来摸一摸有什么礼物?(找学生上来摸)学生摸到一只铅笔。

师:铅笔是我们的学习用具,重要吗?(重要)。

师:你真勇敢,把它送给你,喜欢吗?谁还来摸一摸?找同学再摸。

什么也没摸到。

再找一名同学摸,也没摸到。

师:没有了吗?大家想不想知道到底有什么?(想)教师把盒子打开倒过来让学生看,什么也没有。

这时教师再加重语气问:真的没有了吗?学生如果没有回答出来有空气,教师引导:有一件被我们忽略的,时刻在我们身边的东西,想一想是什么?(空气)老师刚才说对我们很重要,为什么很重要呢?(我们离不开空气)(一切生命都离不开空气)师:是呀,空气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请你深深吸一口新鲜空气吧,让我们感受空气,认识空气。

(板书)活动一:找空气师:哪里有空气?到哪里可以找到空气呢?(学生回答我们身边处处有空气)可是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呀,你怎么证明周围有空气,怎么让大家用眼睛看见空气,用鼻子闻到空气,用耳朵听到空气,用手摸到空气,用皮肤感到空气的存在呢?师;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可以有哪些方法呢?学生讨论。

师:想到了哪些好方法呢?跟大家交流一下吧。

学生汇报。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尽情的感受空气的存在吧!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材料,就用这些材料一起来玩一个“我和空气的亲密接触“游戏怎么样?在玩之前请听游戏规则:1、四人一组,比一比哪个组能用最多的方法感受到空气的存在,或有空气。

冀人版科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空气》教案

冀人版科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空气》教案

冀人版科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空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认识空气的存在。

了解空气的基本特征。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3.探究实践:用不同的方法感受空气的存在。

观察空气的特征。

4.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空气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认识空气的存在和基本特征。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感受空气。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塑料袋、气球、扇子、水槽、水、粉笔、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科学活动手册。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感受空气的存在1.导入(5分钟)谜语导入:“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一时一刻离不了。

”引出空气的话题。

提问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谜语说的是什么吗?你们在哪里能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呢?2.新课学习(30分钟)用塑料袋找空气(10分钟)教师示范:教师拿出一个塑料袋,打开袋口,在空中快速挥动几下,然后扎紧袋口,让学生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学生操作:学生分成小组,每人拿一个塑料袋,用同样的方法感受空气的存在,并把塑料袋展示给其他同学看。

用气球找空气(10分钟)教师示范:教师拿出一个气球,把气球口对着自己的脸,然后松开气球口,让学生感受气流。

接着,教师把气球吹起来,让学生观察气球的变化。

学生操作:学生分成小组,每人拿一个气球,用同样的方法感受空气的存在,并把气球展示给其他同学看。

用扇子扇风感受空气(10分钟)教师示范:教师拿着扇子扇风,让学生感受风的存在,并提问学生风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风是怎么形成的,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3.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内容:回顾用塑料袋、气球、扇子感受空气存在的方法。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其他方法感受空气的存在,并告诉家人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4 认识空气》 冀人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4 认识空气》   冀人版

4、认识空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举例说出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2.能说出空气的基本特征。

3.能说出空气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科学探究1.能借助其他物体感知空气的存在。

2.能初步感受到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

3.能用多种感官观察空气的特征。

4.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空气的特征。

5.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1.能对找空气和观察空气的特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能如实描述空气的特征。

3.能从多个角度对空气和水进行比较。

4.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交流分享,能按教师要求进行科学、技水、社会与环境(STSE)认识到空气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难点:能够用多种感官和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认识空气的的特征。

教师准备1.为每组学生准备:透明的杯子、透明的塑料袋、小扇子、盛有水的水槽、粉笔、吸管、小砖块、海绵、。

2.与本课相关的图片。

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师:出示杯子问同学们看杯子里有什么呀?(没有)后(出示鼓的塑料袋)问:那塑料袋里有什么呀?(空气)那杯子里面真的是什么都没有吗?2、师:对,是空气,那同学们对空气有哪些认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空气吧!(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空气的认知情况,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顺势引出本课探究问题---认识空气。

二、探究与发现:活动一:找空气1、师:大家能看到玻璃杯里面的空气吗?生:不能。

2、师:是的,空气是看不到的,摸不着的它藏在我们周围的每个角落,那你用什么方法证明空气就在我们身边呢?(用塑料袋兜空气使塑料袋变鼓)看老师找到了空气,老师是用什么在哪里找到的?(用塑料袋在教室找到的)你们有什么办法?3、师、既然大家有这么多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试一试空气?(想)看一下老师都给你们准备的材料都是什么。

【教案】第九节课:认识空气

【教案】第九节课:认识空气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中心完全小学黄蜜【理论指导】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以及批判和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发现和提出生活实际中的简单科学问题,并尝试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予以解决,在实践中体验和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提高科学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学习与同伴的交流、交往与合作。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理解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方法。

注重学习内容与已有经验的结合、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书本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理解自然与解决问题的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语文、数学等课程相互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材简析】本课是河北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水和空气》第4课《认识空气》。

以空气为研究对象,让学生经历多种研究活动,在掌握用感官观察物体的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描述空气的颜色、气味、形状等的特征。

【学情分析】经过本单元前3课的学习,学生从关注“水”开始,逐渐学会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周围的事物,逐渐形成描述物体特征的能力,形成了对物体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已经学会了对水的特征、物质溶解的描述,在本单元对水这一物质的探究,掌握了通过比较认识物体特征的研究方法。

认识空气科学活动教案(通用3篇)

认识空气科学活动教案(通用3篇)

认识空气科学活动教案(通用3篇)认识空气科学活动教案(通用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空气科学活动教案(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空气教案1 活动目标:让幼儿初步感知空气的特性:看不见、摸不着;到处都有;空气能流动。

材料准备:透明塑料袋若干个、积木玩具、每人一组图标和一张记录卡、铅笔、牙签、小棍等。

活动过程:一、出示塑料袋,引出空气,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些小客人(出示塑料袋),提问:它有什么用呀?(装东西用)2、老师演示用袋子装苹果或玩具,让幼儿说出瘪袋子变鼓,并透过袋子可以看到里面装的东西是什么。

3、老师变魔术:不装东西,也能让袋子变鼓(装空气,不要让幼儿看见)4、幼儿尝试变魔术:不装东西,让袋子变鼓。

提问:什么原因?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引出”空气”这个概念)二、幼儿用塑料袋捉空气,证明空气到处都有。

1、幼儿在教室里捉到了空气,猜一猜,在幼儿园什么地方还有空气,你能捉住它吗。

幼儿边说,教师边展示图标贴在黑板上。

(如果幼儿说园以外地方,教师可引导幼儿下次去那些地方试试)2、幼儿拿着袋子去图标所代表的地方去捉空气,捉到后把图标贴在记录纸上,从而验证空气到处都有。

3、幼儿按图标逐一实验后,把幼儿的记录卡展示在黑板上,进行小结。

这个空气朋友真淘气,它到处都藏,可是小朋友们可聪明了,把它们从水房、厕所、楼道……都找出来了,空气到处都有,有的小朋友还说在公园里,在家里等许多地方都有空气,那小朋友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一找,看看能不能把空气朋友找到。

三、证明空气是流动的。

我们的好朋友空气说:”小朋友真聪明,我藏哪你们都能把我找到,你们把我装在袋子里,我可闷得慌了,我想出去亲亲你们的小脸蛋,还想和你们做游戏。

小朋友想想,你们不把袋子口打开,怎样才能让我(空气)流出来亲亲你们呀?”(让幼儿先猜用什么办法)提示:用准备好的牙签、铅笔、小棍等帮忙,在袋子上扎个眼,然后把眼对准脸,就可以感觉到空气流出来了。

冀人版(科学)小学一年级下册4 认识空气 教学设计

冀人版(科学)小学一年级下册4 认识空气 教学设计

4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认识空气一、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引领学生经历运用感官或借助其他介质观察与探究空气的过程,让他们充分感知空气。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积极的探究欲,并愿意把自己对空气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3、科学知识:知道空气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通过憋气活动,知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利用常见、常用的材料设计证明空气的存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概括出空气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

四、教学准备烧杯、水、吸管、塑料袋、粉笔、纸扇、实验探究单五、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创设情境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装了对我们很重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谁愿意上前来摸一摸?请一名学生到台前摸物品,从形状和感觉分别进行评价。

(铅笔)再请一名学生摸物品,学生什么都没摸到。

2、师: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吗?大家想不想仔细瞧瞧?(慢慢打开盒子,将盒子内部朝全班同学倾斜,让大家看清楚。

)3、师:加重语气追问: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吗?老师说有,盒子里有一种被我们经常忽略的东西,它就在谜语里面藏着呢?出示课件(看不见摸不到,来无影去无踪,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万物生存离不了。

)学生猜测空气。

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空气的乐园,和它来一次近距离的接触,一起来感受空气,认识空气。

(板书课题:认识空气)【设计意图:通过猜礼物、猜谜语等游戏活动,提升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同时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虽然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我们的周围到处充满空气。

】二、探究与发现(一)找空气1、师:空气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想一想,哪里有空气呢?引导学生说出空气是透明的,空气没有颜色,人类离不开空气……2、师:我们认为这么多的地方都有空气,那么口说无凭,科学不光要有猜想,我们还要通过实验证明确实有空气的存在。

3、出示实验材料:烧杯、水、吸管、塑料袋、粉笔、纸扇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有水、吸管、塑料袋、粉笔、纸扇。

《认识空气》科学教案

《认识空气》科学教案

《认识空气》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教材第三章“大气与气候”,具体内容为第一节“认识空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空气的组成、特性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比例。

2. 掌握空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空气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保护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空气中各成分的比例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空气成分演示仪、实验器材(如烧杯、酒精灯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空气成分演示仪,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2. 例题讲解教师讲解空气的组成,介绍空气中各成分的比例。

举例说明空气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 随堂练习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单,记录空气成分及作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互动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空气组成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学生回答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学生复述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六、板书设计1. 空气的组成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其他气体:0.03%2. 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混合物支持燃烧3. 空气的作用维持生命活动天然保护层气候调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空气中的三种成分,并说明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分析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提出保护空气质量的方法。

2. 答案参见课堂笔记和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出问题,加强课后学习。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了解空气质量的监测方法。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教学难点:空气中各成分的比例及其作用3. 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4. 课堂互动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使用空气成分演示仪时,教师应提前检查设备,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小学科学第4课:《空气有质量吗》(教案)

小学科学第4课:《空气有质量吗》(教案)

小学科学第4课:《空气有质量吗》(教案)标题:小学科学第4课:《空气有质量吗》(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生理解和掌握《空气有质量吗》这一科学概念,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空气质量的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空气的特性、认识空气对物体的压力和推动作用,培养科学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空气是有质量的,并能够说明其特性。

- 理解空气的压力及其对物体的作用。

2. 能力目标:- 观察并描述空气的特性和作用。

- 进行简单的实验,并能准确记录观测结果。

-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的欲望。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 空气球、吸管、水平规、瓶子、木块、铅笔、作实验用纸2. 实验材料:- 水、盛水容器、喷雾器、代表不同颜色的粉末等材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平时都见过哪些容器中有气体?空气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与学生一起探讨空气的质量问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空气球和吸管的实验,并帮助学生理解空气有质量的概念。

- 解释空气的成分和特性,以及它的存在形式。

3. 实验探究(20分钟)- 班级分成小组,每组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用吸管吸水- 将一根吸管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用手捏住吸管上端,然后将吸管抽出水。

- 观察并讨论发生的现象,解释原理。

- 实验二:水平规的“奇迹”- 将一根竖直放置的水平规置于桌上,用力按下其中的一个臂,然后放开手。

- 观察并讨论发生的现象,解释原理。

- 实验三:木块举起铅笔- 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木块,用铅笔的一端在木块上施加力。

- 观察到木块的移动现象,并解释原因。

- 实验四:喷雾器的原理- 使用喷雾器向不同方向喷射水雾,并观察喷雾的方向和距离。

认识空气-青岛五·四学制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认识空气-青岛五·四学制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认识空气-青岛五·四学制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是什么,以及它的特点和作用;2.知道如何保护空气,让它更加清新和健康;3.养成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空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它的作用;2.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环境意识,减少污染,让空气更加清新健康。

三、教学准备1.课件;2.空气质量检测工具;3.实践类案例;4.化学实验器具。

四、教学过程1. 环节一:认识空气1.通过课件的展示和简短的讲解,让学生认识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2.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根据人类和动物需要呼吸空气等角度,让他们深入认识空气的重要性;3.小组竞赛,学生们用绘画的方式描绘空气,互相展示,以加深记忆。

2. 环节二:了解空气的成分1.带领学生去户外或是室内测量空气的气体成分;2.对比不同的环境空气,判断哪一个更适合人类居住;3.从成分分析的角度引导他们认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3. 环节三:空气的作用1.在给出实例的情况下,让学生掌握空气传递热量的过程;2.在化学实验的辅助下,让学生明白空气对燃烧的重要性;3.让学生体验空气的压强,进而让他们明白空气的重要性。

4. 环节四:保护清新空气1.引导学生了解危害环境和空气的行为;2.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应该如何保护周边环境和空气;3.引导学生让家庭和同学采取一些小措施,改善周边环境和空气。

五、教学方法1.知识点展示法;2.实验教学法;3.互动小组探讨法;4.知识巩固练习法。

六、教学反思通过实践教学,学生们对空气的概念和了解更加深入,加强了生态环境教育的培育。

能够引导他们从进行保护的角度思考自己的环境意识,以及用行动来改善环境,达到环境保护的实际目的。

冀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4 认识空气_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4 认识空气_教案

认识空气【教学目标】1.能用感官感知并描述空气的特点。

2.能用实验证明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猜想。

3.能具体说出空气具备的基本物理性质。

4.能认识到科学探究过程中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猜想的正确性。

5.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态度,渗透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能用感官感知并描述空气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用实验证明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教学准备】1.学生:小杯子、塑料袋、扇子、粉笔头、气球、吸管、报纸。

2.教师:食品盒、新铅笔、新铅笔盒、一大一小两个玻璃杯、两根蜡烛、火柴、报纸、6个盛满水的水槽、5张实验报告卡。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创设情境:1.同学们,今天是我第一次给咱们班上课,看大家脸上的表情就知道同学们对上好今天的课很有信心,对吗?今天老师特意给大家带来几件很重要的礼物,就装在这个神秘的盒子里,到底是什么礼物呢?谁愿意上前来摸摸看。

2.分别请两位学生台前摸物品。

前两位学生分别会摸到新铅笔盒或是新铅笔。

对于学生摸出的不同物品教师适时进行评价。

3.再请两位同学台前摸物品。

第一位同学会什么也摸不到。

第二位同学也会什么都摸不到。

4.真的没有了吗?大家想不想仔细瞧瞧?老师慢慢打开盒子,将盒子内部朝全班同学倾斜,让大家看清楚。

然后加重语气追问: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吗?老师说有!老师认为这盒子里还有一种被我们经常忽略的东西,它就在谜语里面藏着呢!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万物生存离不了。

5.学生猜:结果是空气。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空气的乐园,和它来一次近距离的接触,进一步全面了解它,好吗?(板书课题“认识空气”)。

(二)小组合作找空气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像刚才这样,对空气视而不见,这对空气是非常的不公平呀!现在就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材料找一找空气吧!2.个人找空气(教师指导)3.小组内交流4.全班交流展示(1)吹气球,鼓起来的气球里有空气。

(2)用塑料袋装气,塑料袋鼓起来,里面有空气。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4《认识空气》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4《认识空气》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4《认识空气》第四课《认识空气》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引领学生经历运用感官或借助其他介质观察与探究空气的过程,让他们充分感知空气。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积极的探究欲,并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3、科学知识:初步知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知道空气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空气要占据空间。

重点:能说出空气的基本特征难点:探究空气的基本特征,并认识到空气能占据空间课前准备:矿泉水瓶、气球、塑料袋、烧杯、水、吸管、扇子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出示一个矿泉水瓶)同学们,看看这个瓶子里有什么?学生:回答(可能说:空瓶子或有空气)教师:到底是否这样,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吹气球。

教师在瓶口套一个新的气球,塞在瓶内。

教师:咱们班谁的力气大?学生:推荐一名同学来吹气球。

教师:怎么回事,气球为什么吹不大?学生:因为瓶子里有空气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空气。

(教师板书)二、探索与发现教师:同学们,哪里有空气?你们能有哪些方法让它现身么?可以借助老师准备的或你们身边的材料(烧杯、吸管、水、塑料袋、气球等),咱们比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学生:汇报(可能说到:向水中吹有气泡;塑料袋收集空气会鼓起来;用扇子扇有风等)教师:同学们,其实空气无处不在。

通过刚才的找空气活动,你们发现空气有什么特征?和你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吧!学生:小组讨论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固定形状的气体。

三、应用拓展教师:(出示一杯水和空气)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对于我们人来说最重要的两种物质水和空气,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空气和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有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学生汇报交流。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 认识空气》冀人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 认识空气》冀人版
预设生:水可以看得见摸不着,空气看不见摸不着。
(不做过多要求)
师:真棒,你们又发现了它们各自的特点。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
今天我们就学完了第一单元水和空气,它们都是我们身物质水和空气,想不想知道,现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水和空气目前的状况(数据和水污染、雾霾图片),大家现在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地球上没有了空气和水会变成什么样子?
小组交流并汇报
预设生:塑料袋、吹气球、扇纸扇。。。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棒,大家同意他们的方案吗?
预设生:同意
教师提示:同学们还要像我们平时实验一样分工明确,注意不要把水洒到桌面上,保持桌面清洁。
学生动手操作
找到空气的小组就快坐好啦!
师:这个小组第一个坐好的,你们来说说你们用什么方法找到了空气?
预设生:我们组也吹了气球找到了空气
预设生:眼睛、鼻子、手……
师:那现在就用我们的感官来观察空气,看看空气有哪些特征?我们刚用过的塑料袋现在有排上了用场。
动手实验,小组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组是怎样观察的?观察的结果是什么?
预设生:我们用眼睛发现了水是没有颜色的。
预设生:我们用鼻子发现了水是没有气味的。
预设生:……
师:真棒现在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初步感受到科学Leabharlann 究需要制定计划培养学生猜想预测的能力
认识到空气的无处不在
以水引入,为学生提供知识基础
顺势对比水和空气的相同点降低了难度
家庭作业
1、制作节约用水、绿色出行倡议书,小手拉大手一起保护环境。
2、和爸妈利用材料制作风车下节课我们进行展示,看看谁做的科学合理。
课后反思
1、本课从教学内容上多次进行思考与改进,在学生知识建构进行梯度建设,降低本节课难点,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认识空气-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认识空气-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认识空气-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概念2.知道空气存在的形式3.能够感知空气的重要性4.发现和探究空气的一些现象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的概念、存在形式、重要性难点:空气的一些现象的发现和探究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吗?”2. 正文(30分钟)1.空气的概念(10分钟)向学生介绍空气的概念,包括空气是一种气体,是构成地球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等。

2.空气的存在形式(10分钟)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空气存在的形式,包括氧气、氮气、水蒸气等。

3.空气的重要性(10分钟)让学生了解空气对于人类和自然界的重要性,包括人类需要空气呼吸、空气是自然界中的重要资源等。

3. 拓展(15分钟)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和探究空气的一些现象,比如空气的压力、空气的容积等。

4.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认为空气还有哪些重要的作用?”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实验观察等多种方法,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发现探究。

五、教学用具实验器材、幻灯片投影仪等。

六、教学评估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口头提问、实验观察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空气的概念、存在形式、重要性等方面有了基本认识,也发现和探究了空气的一些现象,但是在实验方面,需要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观察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科学活动:认识空气教案

小学生科学活动:认识空气教案

小学生科学活动:认识空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定义和组成。

2.了解空气的性质和作用。

3.认识空气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定义和组成。

2.空气的性质和作用。

三、教学准备1.空气模型:装满汽水瓶、盖子和吸管。

2.空气压缩模型:一个玻璃茶杯和一张纸。

3.用毛巾盖住嘴巴,从嘴里吹气,此时手放在嘴巴前面感觉气流的温度变化。

4.通过水蒸气实验模拟云的形成。

5.通过绘制人体模型,展示空气对人体生命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过程1.引入1.1.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空气,空气有什么作用?1.2.通过所见所闻,引导学生谈谈有哪些物体是需要空气的?2.认识空气2.1.空气的组成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了解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等气体组成的。

2.2.空气的性质和作用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性质和作用。

2.3.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通过展示人体模型,引导学生了解空气对人类生命的重要作用。

3.实验操作3.1.利用空气模型,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特点。

3.2.利用空气压缩模型,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随压缩而变形和回弹。

3.3.利用吹气实验,引导学生了解空气散发热量的特点。

3.4.利用水蒸气实验,引导学生了解水蒸气是如何形成云的。

4.总结在教学结束时,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发放练习,统计成绩,以检验教学效果。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案以实验为主体,通过操作和体验,展示了空气的存在和特性,让学生加深了对空气的认识和了解。

实验操作的方式可适当调整,以适应不同年级的学生。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讲解要点,清晰表达,保证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力求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认识空气-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认识空气-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认识空气-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描述空气的存在形态和物理性质;2.能够理解空气的作用和重要性;3.能够进行简单有关空气的实验,观察、记录和总结实验现象。

二、教学内容1.空气的存在形态和物理性质;2.空气的作用和重要性;3.有关空气的实验。

三、教学重点1.空气的作用和重要性;2.有关空气的实验。

四、教学难点1.阐述空气对生命的作用;2.进行实验并进行观察和总结。

五、教学方法1.示范法;2.实验法;3.讨论法;4.演示法。

六、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大气层,让学生能够简要回答以下问题:•大气层是什么?•大气层有什么作用?2. 展示空气存在的形态和物理性质通过演示示范法,向学生展示空气存在的形态和物理性质。

这里,教师可以用吸管、气球等物品进行示范,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空气是什么?空气怎么存在?空气有什么性质?3. 阐述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当空气不存在时,我们将会遭受什么样的痛苦?如果人类再也无法呼吸空气,将会怎样?通过向学生提问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空气对人类和动物生命的重要性。

4. 进行有关空气的实验让学生参与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空气。

比如,利用气球、吸管等工具演示空气的物理性质,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总结实验现象。

5. 结论在实验结束后,通过讨论法等方法,让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结论。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空气的认识,了解空气的重要性和实验,同时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结合实验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了解空气的特性和作用。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提高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学科综合素质,增强对知识的兴趣,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和重点在于对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性的阐述和实验的操作,对于学生来说,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发挥空间想象力、发挥实验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要点。

科学实验课《认识空气》教案

科学实验课《认识空气》教案

《认识空气》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它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能独立用正确的方法收集空气。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引导学生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实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科学的欲望,感受科学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动手,用不同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教学难点:认识空气占用空间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1.情景导入法 2观察实验法 3小组合作讨论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法: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教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见见吗?这个时候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子兴奋了起来,当他们四处寻找时,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快速的兜住空气并扎紧袋口,然后告诉学生,你们的朋友在这里。

它就是“空气”,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就在你的眼前,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来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二).实验探究,认识新知:活动一:纸的奇遇1.出示问题:出示幻灯片中的盛着水的透明玻璃容器,然后将塞有纸巾的玻璃杯倒扣入容器中。

2.提出猜想预测:杯中的纸巾会不会湿?3.实验论证:出示实验要求:1.将纸巾揉成团,塞到杯子底部,不能掉下来;2.将杯子轻轻的竖直倒扣下去一直到底,不能松手,再轻轻的将杯子从水中拿出来,杯口朝下;(垂直)3.用桌子上的纸巾将杯子擦干后,取出纸巾看看有没有湿。

4.小组汇报,得出结论:(纸没有湿,说明杯子里进水了没有?水为什么进不去?杯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了杯中的空间,水就进不去了)不成功的小组反思:为什么纸湿了(倾斜,有气泡,水被赶出来了)小结:这种现象说明空气可以占据空间。

(三).师生互动,巩固提高活动二;吹气球直接提出问题,引出答案:因为空气占据了气球的内部空间,所以气球鼓起来了。

(四).学以致用,拓展延伸活动三:出示我自己利用废料创新自制的教具,进行实物的展示,并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实验论证,得出结论(只有把密封的瓶子里的空气赶出来,水才能流进下面的瓶子里去。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认识空气丨冀人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认识空气丨冀人版

认识空气【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确信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学会动用多种感官观察空气,能用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等特征描述空气。

2、会借助其他物体通过类比感知空气的存在和物质性质,认识到空气占据空间,会流动。

3、经历类比的思维过程,并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和同学们交流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空气占据着空间【教学过程】一,学会观察(奠定基础)老师带来了两个礼物,用布给盖住了。

谁想上来摸一摸,向大家描述一下它是什么样的?活动一:摸一摸用布盖住的礼物,描述一下它是什么样的。

学生上台摸物体,并描述物体问题1:除了摸,我们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观察?摸(软硬,光滑粗糙....)、看(形状颜色)、闻(气味)、听(声音)二、发现空气,提出问题,比较观察老师在你们抽屉中也藏了一个橘子,请拿出来现在我们把橘子装入袋子中,这个袋子还能不能装东西?是啊,还能装很多呢,可是我们现在什么也没有,袋子瘪瘪的,你有没有办法让它鼓起来?活动二:将橘子装入袋子,开动脑筋,让袋子装的更满,变得鼓鼓的。

学生小组活动问题1:你是怎样让袋子鼓起来的?吹气、往里灌气……(注意引导或抓住学生说的关于空间的内容)(鼓鼓的)占据空间问题2:我们装入的神秘物质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将这个神秘物质和橘子对比观察,描述一下它是什么样的?学生观察学生进行描述,教师板书(板书:斜体加粗字,无表格)看不见、摸不到、无色、无气味、透明、到处都是…..它是什么?原来占据袋子空间,让它鼓起来的是空气。

(板书:认识空气)三、进一步认识空气活动三:尝试只用空气将两个袋子装的鼓鼓的将装橘子的袋子上交,并领取两个袋子(其中一个有破洞)。

请同学们试试看,能不能只用空气将两个袋子装的鼓鼓的。

学生小组活动问题1:你用空气装满两个袋子了吗?为什么?有个袋子漏气,空气跑掉了……(装水的气球扎个洞,水也会跑掉,这说明什么?) 板书:会流动四、拓展延伸空气到处都是,可却看不见摸不到,你有没有办法让我们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学生交流呼吸、吹气、扇风、放入水中、风车……板书:认识空气摸摸不到、软看看不见、无色、透明闻无气味听其他发现占据空间、会流动(加粗必写)。

冀人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4认识空气》教案

冀人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4认识空气》教案

冀人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4认识空气》教案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 空气是可以占据空间的。

2. 空气会流动,空气占据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过程与方法:经历一个完整的观察、比较和动手实验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生活中的空气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观察、比较和动手实验的过程,探究空气是什么样的物体,知道空气是可以占据空间的。

三、教学难点探究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四、教学准备每个学生一只气球,一把塑料尺,一块手绢。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个游戏。

请你们一起把眼睛闭上,现在我们来到了一个黑屋子里,(音乐声起,老师拍气球发出不同的声音。

)你能说出你拍的是什么吗?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说一说,你摸到的是什么?你能闻到什么气味吗?你能感觉到它是什么样子吗?你能把它装到杯子里吗?说说你是怎么把它装到杯子里去的?现在请你们打开手电筒,再把它拿出来看看,它还是原来的那个气球吗?现在你知道它变成了什么了吗?为什么气球会变成这样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空气是什么样的物体)(二)实验探究,理解概念1. 小组实验器材:塑料尺、气球皮在杯子里塞满纸片(用胶带固定),每个学生一只气球,塑料尺,一块手绢。

在实验前,学生们需要思考以下问题: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空气?如何证明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通过用手绢和塑料尺进行实验,观察它们在空间中的流动情况,如果发生了流动,可以说明什么问题?接着,学生们可以把手绢展开在空中挥舞一下,观察上面的水珠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2. 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并汇报实验结果。

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将实验结果归纳成表格,以便更好地记录和分析。

3. 汇报交流环节,引导学生们分析空气与其他物体的不同之处。

学生们了解到空气是透明的,占据空间,会流动。

这些特点使得空气与其他物质有所区别。

一年级科学下册《认识空气》教案

一年级科学下册《认识空气》教案
教学反思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引领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活动,不一定要按部就班地严肃地进行。我们现在面对的只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教学中,我“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根据儿童“好玩”的心理特点,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在充分明确活动规则和要求后,让学生自主地亲历探究。
2、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提醒学生绿化树木 能净化空气。
3、培养学生积极去探索、发现和观察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是让学生知道空气的特征和重要性。
难点是培养学生积极去探索、发现和观察的能力。
教学准备
塑料袋,空玻璃瓶,两只蜡烛,火柴,气球等
课时安排
1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1、探索发现空气的存在:
(1)请学生想办法把桌上的塑料袋、气球都鼓起来。
(不能装东西)
(2)提问:它们是怎样鼓起来的?里面装的是什么?
(3)请学生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空气,有什么感觉? 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 味道的气体。
实验:将空瓶子瓶口朝下,垂直按到水底,然后慢慢将瓶子 倾倒,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2、认识空气
(1) 让学生闭上嘴巴, 捏住鼻子, 说出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小结: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否则会因缺氧而死。
实验:空气助燃
把两只点燃的蜡烛粘在平板玻璃上,将大小不同的两个玻璃 瓶同时到扣在两只蜡烛上,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
小结:空气能帮助燃烧,大瓶里的空气多,蜡烛燃烧时间长, 小瓶里的空气少,蜡烛燃烧时间短。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认识空气
【教学目标】
1、能举例说明空气存在我们周围。

2、能说明空气特征。

3、能说出空气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4、能用多种感官观察空气。

5、能借助其他物体感知空气的存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固定形状的固体。

难点:理解空气没有固定性状。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透明的杯子、透明的塑料袋、小扇子、吸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学情预设
一、导入师:同学们想生:空气,乒一想,为什么篮球乓球,瓶子里。

和塑料袋都是鼓鼓的谁知道哪里还有空气那我们这节课就来找一找空气。

二、探究与应对策略适时评价补充与修改
生:塑料瓶,鼓励学生注发现塑料袋,气球,扇意倾听,敢于提出
1、实验前的子自己的问题和想准备师:你想用法。

什么材料怎样找到空气
2、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材料,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找到空气。

生:用塑料鼓励学生如
3、表达交流袋,吹起塑料鼓起实描述对大胆提师:你用的是来了。

出新奇想法的人什么材料怎么提出表扬。

找到的在哪里找到的
4、观察出空气师:同学们看一看、闻一闻、捏一捏的方法进行观察。

记录在《科学活动手册》。

三、结论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气味,没有固定形状的气体。

四、应用与拓展师:空气和水还有哪些相同或不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我们应该怎么样
生:水看得见,空气看不见,水摸得着,空气摸不着保护环境,保护空气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气味,没有固定形状的气体。

板书:认识空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