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8【王世襄旧藏铜香炉鉴赏】

合集下载

王世襄经典家具欣赏(下)

王世襄经典家具欣赏(下)

王世襄经典家具欣赏(下)王世襄经典家具欣赏(下)尺寸:宽103.5厘米、深68厘米、高31厘米此炕桌应系宫作,桌面攒框镶整板,束腰,彭牙。

牙板洼堂肚,浮雕卷草纹与螭龙纹。

三弯腿,顶部转角螭龙头,腿足外翻,雕成龙爪装。

包浆熟老,全品相。

参阅: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第114页,并著录于2011年首都博物馆《物得其宜——黄花梨文化展》明黄花梨三弯腿炕桌尺寸:宽64厘米、深51厘米、高25厘米此炕桌为明朝之物,抹头可见明榫。

面攒框镶三板,下装穿带出梢支承。

束腰,下装壸门式牙板,浮雕卷草纹。

抱肩榫构造,三弯腿,足部向内弯曲兜转。

参阅: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第114页。

明黄花梨有束腰三弯腿卷草纹炕桌尺寸:高29.2厘米、宽92.6厘米、深58.2厘米此炕桌造型及雕饰均为明式,比例优美纤秀。

冰盘沿下接束腰,牙板上雕饰卷草纹,为晚明流行的家具装饰题材。

牙腿相交之处,浮雕对称的如意云纹,三弯腿足部做成如意云纹状,与肩部纹饰遥相呼应。

参阅: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第114页。

明黄花梨有束腰带矮老三弯腿炕桌尺寸:高28厘米、宽99厘米、深64厘米此炕桌桌面攒框镶面芯板,起拦水线,冰盘沿打漥,高束腰加矮老,壸门式牙板与腿足沿边造生动的卷草纹曲线,三弯腿,外翻马蹄足,底端支以方足。

炕桌选料精美,造型古朴,线条有力,实为佳作。

参阅: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文字卷乙第8页。

明黄花梨三弯腿螭龙纹炕几尺寸:73厘米、深40厘米、高23厘米此炕几既可在床榻上使用,又可席地单独使用。

几面攒框镶独板,冰盘沿下起阳线,线下束腰,三弯腿承外翻卷云足,牙板浮雕螭龙纹整器造型简约,曲线婉转,典雅古朴。

参阅: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第114页。

明黄花梨有束腰鼓腿彭牙炕桌尺寸:高29厘米此炕桌鼓腿牙极尽夸张,束腰外的肩、腿、内翻足几乎鼓成圆形。

牙条用铲地浮雕,草龙及其莲花纹样疏密有致。

参阅: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第115页。

清紫檀翘头供案尺寸:高20厘米、宽265厘米、深24厘米此案造型优美,案面攒边长条独板,冰盘沿,翘首,束腰镂雕条纹,牙板饰波浪构造,轮廊曲线自然与腿相接。

“王世襄旧藏”—拍卖场上的名家效应

“王世襄旧藏”—拍卖场上的名家效应

- 专栏 · 收藏与拍卖 -王世襄被民间称为“京城第一玩家”,尽管他本人生前对这一俗称颇有微词,但这一名号已成为对其平生收藏的最好概括。

王世襄以微薄的财力,探究出博大深厚的收藏文化,其藏品之丰富、涉猎范围之广都值得关注,而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尤其值得今天的藏家学习。

王世襄出身名门世家,高祖曾官至工部尚书,伯祖为光绪年间的状元,父亲曾任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长,但王世襄的家境并不是民国新贵,故生活虽无隐忧,但收藏珍贵文物,却非手头宽裕。

他曾经说:鄙藏不值钱,10块(钱)以上的是朱(朱家溍:戏曲研究家、文物及明清史专家)玩的,10块钱以下是我玩的。

有人将其与好友朱家溍的收藏品相比较,认为朱家溍旧藏文物,在故宫博物院当属于一级文物,而王世襄的精品也只能评个二级文物。

然而,虽然王世襄的收藏不算名贵,但趣味百出,尤其是他专心致志地将一辈子喜欢的东西都能研究出个子丑寅卯来,并且乐在其中。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王世襄推崇的鸽哨、葫芦等民俗文化亦受到追捧的原因。

在今天的艺术品市场上,“王世襄旧藏”已成为业界膜拜的名字,从2003年王世襄藏品出现在艺术品市场上以来,其藏品在拍卖场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在市场上,“王世襄旧藏”已成为藏界符号,每次出现王世襄旧藏藏品时,都会引发市场的热烈追捧,王世襄旧藏带来的品牌效应和市场效应便在情理之中。

在2003年的专场拍卖中,王世襄旧藏唐代“大圣遗音”伏羲式琴,以891万元的成交价开创当时古琴拍卖世界纪录;2011年,在中国嘉德“俪松最珍—唐琴大圣遗音”伏羲式琴专场中,“大圣遗音”最终以1.15亿元成交。

8年时间,这一把古琴的价格增长了近13倍。

同时,这一价位也彰显了古琴这一小众收藏品类的升值潜力。

2010年,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5周年秋拍推出“锦灰吉金—王世襄藏铜炉专场”,专场成交率为100%,成交额高达9844.8万元。

其中,明崇祯冲天耳金片三足炉在2003年中国嘉德拍卖中以166万元成交,2010年的成交价则高达1512万元,刷新了中国铜炉拍卖的世界最高纪录。

上海博物馆藏明清家具赏析(组图)

上海博物馆藏明清家具赏析(组图)

上海博物馆藏明清家具赏析(组图)自从98年成立家具专馆,囊括王世襄先生毕生所藏明式家具八十件,陈梦家先生遗物二十六件,以及原有馆藏家具,上海博物馆一跃成为国际上首屈一指的中国古典家具馆藏。

其明清家具藏品数量之众,品级规格之高,更是无数古家具发烧友心中无可替代的圣地。

而在此之前,王世襄先生及陈梦家先生所藏的明式家具,就已著录于中国古家具的经典著作《明式家具珍赏》中,以及被誉为圣经的《明式家具研究》,被广为人知,成为当今红木家具行业竞相模仿的对象。

然而,受学识及艺术造诣所限,再加上缺少对这些传世精品家具的细致观摩和研究,导致市场上出现的仿制品绝大多数是不成功的。

黄花梨双螭纹交椅陈梦家夫人旧藏座面长67.5厘米,宽53厘米,高94.8厘米黄花梨双螭纹交椅陈梦家夫人旧藏座面长67.5厘米,宽53厘米,高94.8厘米交椅优美圆顺的椅圈,被欧洲设计师诸如包豪斯们称为“马蹄形”圈,并被广泛运用到他们的家具设计中。

而这种经典造型,早在宋代就以完善成形,在当时的绘画中能见到非常写实的形象,与现存实物几无二致。

同款型的交椅,并非仅此一例。

故宫就藏有相同造型的一把黄花梨交椅,除却铜活之外其他特征基本相同。

而它另一个兄弟则远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美术馆。

这把更加接近本文的交椅,连铁錽银的部分都如出一辙。

这除了相互佐证他们有着较早的年代之外,更加说明当年的生产工坊,有可能是批量生产同样款型的家具,因此才能有数件同一器型、相同纹饰及工手的传世品存在。

与其他两件相比,上博的这件交椅,座面软屉编织较随意,显然不能供人坐卧。

而草率的编织,尺寸把握存在误差,造成交椅开合过大,椅背向后倾仰过多,两个足跗之间的距离被大大拉开,而通高则比其他两件降低了约十厘米。

然而,倘若开合角度不够的话,扶手则会过高,这与前文提到的其他两件交椅有着明显不同。

这一点,作为当今业者不可不察。

黄花梨透雕麒麟纹圈椅一对王世襄旧藏长60.7厘米,宽48.7厘米,高107厘米黄花梨透雕麒麟纹圈椅一对王世襄旧藏长60.7厘米,宽48.7厘米,高107厘米被襄老誉为艺术价值第一的圈椅,是典型的明代制作的明式。

千不存一!传世收藏之宣德炉

千不存一!传世收藏之宣德炉

千不存一!传世收藏之宣德炉传说明朝宣德年间,暹罗国进贡了一批“风磨铜”,宣德皇帝朱瞻基命工匠参照宋代瓷器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反复提炼8至12次后铸造出了3000件香炉,这一批香炉被称为宣德炉。

宣德炉被认为是明朝铜器的代表作,是明代技术与智慧的结晶。

但经历多次历史浩劫,已千不存一。

并且由于宣德炉缺乏实物、文献的佐证,明史中也不见记载,现今各大博物馆馆藏中也没有一件公认的真正的宣德炉。

这3000件宣德炉的真实性尚有待商榷。

现在大家所说的宣德炉通常是指流行在明清时期的铜香炉。

宣德炉的诞生公元1428年,初登皇位仅三年的朱瞻基承袭先祖之荫,永宣盛世已初露锋芒,其时国泰民安,万朝来拜,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这一年,暹逻国进奉的3.9万金“风磨铜”触动了皇帝萌生改善郊坛、太庙及内廷之鼎彝陈设的想法。

而在此前的几千年里,中国的鼎器多以青铜铸造,鲜有用铜料所制者。

于是,朱瞻基工部和礼部,用此铜制作一批用于供奉的铜器。

宣德皇帝在皇帝的授意下,两部官员翻查史籍记载、研究宫中所藏,最后选定出29种典雅样式,并由皇帝亲自审定了117种图谱,包括鼎、炉、鹤、鬲、簋等器物。

最后,在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等人的督办下,铸造了一批精美绝伦的鼎彝。

有记载称,其时所造宣德炉不过3000件。

由皇帝亲自督促,并采用进口风磨铜铸造的宣德炉已然成为铜香炉制作的顶峰。

整个制作过程,包括炼铜、造型必须自《宣和博古图》《考古图》等典籍及内府密藏的数百件宋元名窑中,精选出符合适用对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将之绘成图样,呈给皇上亲览,并说明图款的来源和典故的出处,经过筛选确定后,再铸成实物样品让宣宗过目,满意后方准开铸。

选料精,铸工精,“宣德炉”成为天下名器。

明嘉靖著名书法大家、文史学家南京应天府通判祝允明叹宣德铜器:“当与商彝周鼎共宝、金玉同价,金玉恒有而宣铜彝器传世颇稀。

”宣德款铜熏炉清代仿制故宫博物院藏宣德五年,宣德炉制作完成。

这批由域外精铜所制成,入藏皇家贵族的香炉,令当时的富商、官宦垂涎不已。

宣德炉中国文物界的一宗“悬案”

宣德炉中国文物界的一宗“悬案”

宣德炉中国文物界的一宗“悬案”﹁宣德炉﹂说到铜炉,最具传奇色彩的就是宣德炉。

王世襄早年收藏的明冲天耳三足炉宣德三年初,暹罗国进贡了几万斤风磨铜,这触发了宣德帝改善郊坛、太庙及内廷之鼎彝陈设的想法,遂于是决定用此铜铸炉。

为保证香炉的质量,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宣德皇帝监督了整个制作过程。

宣德款栗褐色铜炉,清代仿制故宫博物院藏这批红铜共铸造出三千鼎香炉,此后再也没有出品。

成品后的铜香炉色泽晶莹温润,为明代工艺品中的珍品。

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启了后世铸造铜炉的先河,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宣德炉成为铜香炉的通称。

宣德款铜熏炉,清故宫博物院藏其实,当时宣德炉除了供御用外,也用来分赐给诸王、臣下及京内各郊祭坛,甚至于各地的闻名寺院,分布范围非常广泛。

然而在改朝换代之际,众多宣德炉失散的失散,销毁的销毁,至今已成为可遇不可求的珍品。

台北故宫藏宣德炉现在存世的宣德炉,没有一只是得到大家公认的明宣德本朝铸造的标准器,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真宣”,甚至台北故宫里的那几只从紫禁城乾清宫带出去的流传有序的炉子,文博界对其年代都存有争议。

鉴别真假宣德炉,已成为中国文物界的一宗“悬案”。

明代风磨铜冲天耳炉观复博物馆藏此件为收藏于观复博物馆的明代风磨铜冲天耳炉,冲天耳造型简洁,铜色内敛,圆鼓腹,乳钉足,其清秀端庄之感,颇有宋代遗风,从此一炉,可窥见明代铜器制作的高超技艺。

流传于世的铜香炉私铸款113种款名

流传于世的铜香炉私铸款113种款名

明代宣德三年三月,因見郊壇太廟內廷所陳設之鼎彝式樣鄙陋,遂以暹羅所貢的風磨銅仿造古式大量鑄作香爐,自上用以外,並頒賜各王府兩京文武衙門使用,第一次製作數量計一百一十七款,三千三百六十五件。

第二次於當年十一月間復應需要補鑄一萬五千六百八十四件,合計二萬零四十九件,件件著錄,是為有名的「宣德爐」。

宣德爐以其款式古雅、銅質精粹,百煉良金,寶色內涵、珠光外現、淡淡穆穆、玉毫金粟,隱躍膚理之間,若以冰消之晨,夜光晶瑩映徹,迴非他物可以比擬(註:明.項子京〈宣盧博論〉),因其質精物美,鑄造後仿鑄者眾,明末清初尤然。

清張潮在其〈宣爐歌註小引〉稱:「宣爐一種,則誠前無所師,後莫能繼,------所恨贗鼎紛陳,不可勝詰,非巨眼莫能辨之,良由愛之者多,則其值益貴,則贗者日繁」,所鑄銅爐盡以「大明宣德年製」銘款,蔚為香爐的另一番文化景觀。

宣德爐分廟堂之器與清玩之器兩大類,以方形及圓形為大宗,廟堂壯觀瞻,故尚大器如鼎彝之類,清玩以口徑三寸之乳爐為主,以便摩挲把玩。

今且就不同角度試看宣爐之特徵:(一)型式:初期造型以博古圖、考古圖中所載鼎、彝、鬲、敦各形及金烏、兔、象、麒麟、鳳首、獅首等為主,計八十八種,間以柴、汝、官、哥、鈞、定窯器及仿唐天寶局及元人郭守敬造型如:鼓墩、朝冠、丹爐、金猊、素腹、天雞、台几、爐盤、金鶴、辟邪、百摺、橘囊等,計二十九種,合計一一七種。

第二次補鑄之造型則以簠、簋、壺、尊、俎豆、鹵簿、獻瓦、斝、鐘、金猊、竹節等式,豐富多彩。

(二)耳:有五十餘種,以衝天耳、橋耳、魚耳、索耳、螭耳、如意耳、環耳、連珠耳、戟耳、蚰龍耳、夔耳,象耳、鋬耳、椒圖耳、連環耳、飛鳳貼耳等。

(三)足:有四十多種,如:三足、四足、圈足、乳足、馬蹄足、象鼻足、鳳足、環足、戈足、花足、尖足、雲頭足、如意足、竹節足等。

(四)口:有十餘種,如:平口、侈口、反唇口、折唇口、捲邊口、花唇口等。

(五)色:〈宣爐小誌〉稱:「煉爐者視爐之小大輕重,放火得法,其色或日漸以深,或日漸以淡,深有深妙、淡有淡妙。

王世襄

王世襄

紫苏希寄助理小编二级|消息(2)|我的百科|我的知道|百度首页| 退出我的百科我的贡献草稿箱我的任务为我推荐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百科文库窗体顶端窗体底端帮助设置首页自然文化地理历史生活社会艺术人物经济科技体育核心用户五周年NBA拆分词条王世襄百科名片王世襄“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于2009年11月28日与世长辞,享年95岁。

中文名: 王世襄民族: 汉族出生地: 中国出生日期: 1914年5月25日逝世日期: 2009年11月28日职业: 学者 文物鉴定家毕业院校: 燕京大学国文系主要成就: 第一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克劳斯亲王奖最高荣誉奖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代表作品: 《画学汇编》《竹刻艺术》《明式家具珍赏》《中国古代漆器》目录人物简介人物生平往事略集玩物成家“老运动员”梁思成的提携因祸得福妻精琴艺自称琴奴政治遭遇人鸽情缘人物交往治学精神著作书目诗词书法人物简介人物生平往事略集玩物成家“老运动员”梁思成的提携因祸得福妻精琴艺自称琴奴政治遭遇人鸽情缘人物交往治学精神著作书目诗词书法展开编辑本段人物简介王世襄(1914.5.25-2009.11.28)号畅安。

男,福建省福州市人,生于北京。

汉族,著名收藏家、文物鉴赏家、学者。

他使井市的“雕虫小技”登上了“大雅之堂”,他不但能玩,也能写,他玩物并研物,他玩出了文化,玩出了一门“世纪绝学”,他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

2003年12月3日,王世襄从专门来华的荷兰王国约翰·佛利苏王子手中,接过旨在鼓励全球艺术家和思想家进行交流的荷兰克劳斯亲王最高荣誉奖,从而成为获得该最高荣誉奖的第一位中国人。

王世襄出身书香门第,小学至高中,就读北京美国学校,同时家中聘请国学耆宿,讲授文史诗词。

1938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国文系,获学士学位。

王世襄收藏真谛在真情

王世襄收藏真谛在真情

王世襄收藏真谛在真情文物收藏界中提起王世襄先生几乎无人不晓,他的《髹饰录解说》、《明式家具研究》、《锦灰堆》等著作更是脍炙人口。

世间对王先生的评论更是五花八门,有人说他是当代第一大玩家,有人说他是聪颖刻苦、精力过人的大学者。

至于他学术上的成就更有得自于家学、勤奋、智能、自我以至歪打正着等多种说法,然而据我看来,最为重要的是王世襄先生在求学以及收藏活动中,对人对物的那份真情。

说起王世襄先生的收藏,人们往往只会想到现今展陈于上海博物馆的明式家具,其实王先生的收藏十分广泛,如古琴、铜炉、佛像、匏器等诸多门类的文物,先生都曾倾注过很大的热情与心血,其间真情令人心动之余颇多感悟。

王世襄先生铜炉的收藏,得益于老一辈铜炉收藏家赵沆年先生。

赵沆年先生曾与王世襄先生同居东城区芳嘉园胡同,两宅相距颇近。

幼年的王世襄常到赵先生家去玩,赵先生夫人庄岱云常摸着他的头,慈爱地拿果子给他吃。

赵沆年先生藏炉甚精,且颇有见地。

抗日战争时期,赵先生的独子与二女儿均投身抗日英勇牺牲,赵氏二老亦遭日寇拷打,坚贞不屈。

此间赵先生生活陷入困境,万般无奈,经陈剑秋介绍,将自己收藏的百余件铜炉出让给当时的伪卫生局局长庞敦敏。

成交之后,陈剑秋就势用自己的藏品换走了数件赵氏藏炉中的精品。

此后赵先生与王世襄先生多次谈起此事,眷眷难忘。

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王世襄先生赴美国参观博物馆,归国后为赵先生过生日,赵沆年即把自己收藏的十件铜炉送给王世襄,叮嘱他:“这些炉是我多年心爱之物,你一定要好好保存,切勿遗失。

”1951年,王世襄先生终于得到机会,从庞敦敏家购回十余件赵沆年旧藏铜炉,兴冲冲地去告慰赵先生,赵先生正在病中,喘咳不止,当他手抚铜炉时,如见故人,情不自禁。

赵先生喘息着对王先生说:“我所收藏的最好的铜炉不在庞家而在陈家,如清顺治比丘造炉,堪称绝品,如果你有机缘得到它,一定要拿来让我看看,我会为你庆贺。

”临别时,庄岱云先生将多年放置案头焚香的“玉堂清玩”戟耳炉送到王先生手中,说:“你拿去摆在一起吧1王世襄先生不禁百感交集,一时竟无言以谢。

沉醉铜炉一缕香

沉醉铜炉一缕香

沉醉铜炉一缕香作者:雷虎来源:《旅游世界》2021年第11期汉代的青铜博山炉,唐宋的瓷炉,明清的宣德炉,各式香炉冒出的几缕轻烟,传承了一部至雅的中国香文化史。

然而自清末以来,不断出现的文化断层,使得香文化逐渐衰落,各式香炉制作技艺也随之凋零。

以至于王世襄感叹:“这种生活已经离我们很远,以至世人难以想象,但历史上确实有过。

”中断了传承的百年铜炉世家,试图以一家之力为中国香炉史写续集。

“古有宣德炉,今有巧生炉”,马未都对铜炉世家的盛赞,是言过其实还是实至名归呢}“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

”这是张爱玲的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的开篇。

相信很多人第一次听说沉香,都和我一样,是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在绝大多数人眼中,香要么是夏天熏蚊子用的大杀器,要么是寺庙中拜佛的道具,点一炉沉香屑听故事的场景已经如同那氤氲的轻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然而,接触的手艺人多了,特别是拜访风雅的苏州工时,无论是斫琴的琴师茅毅,还是制折扇的名家王健,他们在制好器物时,总是会在铜炉中焚一缕香,边焚香边把玩自己的作品。

“人生四雅,焚香、茗茶、插花、挂画!”在“怀袖雅物”折扇品鉴会上,王健和众人焚香品扇,我也跟着附庸风雅,但注意力完全不在鼻尖上的香味里,而在线香下的香炉上。

经了解,香炉是出自苏州的铜炉世家陈巧生。

自此,开启了我寻找香炉的故事。

车辆出苏州阊门,沿着山塘河一路向北而行,从苏州老城区相城出苏州城,车辆每行几分钟就要跨水过桥。

每到河流交汇处,就有熟悉而亲切的小镇袭面而来:陆墓、渭塘、黄桥、阳澄……这些地名,最熟悉的地方当数阳澄。

熟悉,是因为这里的阳澄湖大闸蟹。

而亲切,则是因为它们是苏州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相城十绝”发源地:陆墓泥盆、相城琴弓、渭塘珍珠、黄桥铜器、阳澄渔歌……今天要拜访的铜炉艺人,应该属于“相城十绝”中黄桥铜器的范畴。

但是车辆经过黄桥镇后没有停下的迹象。

王世襄旧藏铜香炉鉴赏

王世襄旧藏铜香炉鉴赏

近期引起藏友们关注和热烈讨论的王世襄旧藏铜炉将亮相于今年十二月匡时秋拍。

据悉,此次拍卖的20件王老旧藏皆著录于其《自珍集》中,《自珍集》原收录铜炉其中王老岳父赵李卿先生赠自藏炉十具,文革劫后,十存其九,其余逸散,实为可惜。

关于《自珍集》:《自珍集》副题为《俪松居长物志》,书首有黄苗子先生的题字。

世襄先生、荃猷女士贤伉俪小像之下,赫然是一幅竹帚图。

此为文革期间王老自作之并藉以自况。

敝帚可喻物,亦可喻人,其义不言自明。

在这一集名家、名炉于一身的饕餮大拍之前,盛世工作人员深入内部探访,获取了一手大家最关心的莫过于炉子问题,网上早有网友坦言,此次这批炉子一现身,定要看个十万八千遍,摸个”次生包浆“出来”。

记者记者::此次拍卖的20尊铜炉据说都出自03年嘉德拍卖,能给我们说下当年这些炉子拍卖的具体情况么? 匡时工作人员匡时工作人员::这批是由一个藏家一鼓作气全部拿下的,当时大家就发现他志在必得。

当年全场价格过千万,最贵的是其中的三个炉子:目前市场所见唯一的顺治款冲天耳三足炉、曾创造铜炉拍卖单品价格纪录166万的明崇祯;冲天耳金片三足炉以及明末清初的玉堂清玩;大鬲炉。

因为当时是天价拍下的,所以很多人都说买家套住了,要翻也翻不了(笑)。

看看传说中的166万明崇祯;冲天耳金片三足炉。

此炉当年在《自珍集》封面出现,想来王老对其也情有独钟。

记者记者::你们是如何征集到这些铜炉的呢?如何给藏家做的工作?匡时工作人员匡时工作人员::我们知道他有这批东西,刚开始和他谈的时候,他还不是很愿意出,也是经过了我们的大量工作,才使之忍痛割爱。

这批炉子器型都很规整,级别也较高,要出的话肯定是以专场形式拍出的,也正好跟我们这个五周年有一个结合。

我们从上半年2月份就开始和此批炉子的上一任藏家讨论此次合作,从上半年也开始给他出了个宣传规划。

春拍之后此事便敲定下来了。

(此批铜炉个别会发现内部有故宫标号,是为当年王世襄老人曾一度由于某些原因将部分铜炉捐于故宫,后又索回的标记)“造型谨严合法度,款字亦工整。

沉香清玩:北京匡时锦灰吉金-王世襄藏炉专扬

沉香清玩:北京匡时锦灰吉金-王世襄藏炉专扬

沉香清玩:北京匡时锦灰吉金-王世襄藏炉专扬作者:暂无来源:《收藏/拍卖》 2011年第2期锦灰吉金——王世襄藏炉专场这批王世襄藏炉曾经在2003年的拍卖场集体亮相并为同一藏家购得,而今再现拍场,引起了业内藏家的广泛关注,此专场100%的成交率和高达9844.8万元成交总额也让其实至名归,王世襄藏炉专场之所以会取得如此佳绩,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品相上佳和名家递藏这两方面因素。

铜炉是为古代文人专门订造的文房用物,做工精细,品位精、逸、妙、佳;或为宫廷官宦所属孤品,形制、铜质、皮色、款识都甚为讲究,这使得铜炉的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和市场价值不断攀升,成为国内收藏家竞相追逐的收藏门类之—。

而在匡时亮相的这批铜炉几乎件件都是精品,更为其高价纪录推波助澜,引发了藏家的激烈竞争,其中包括7年前就已经以166万元创下铜炉拍卖单件纪录的明崇祯冲天耳金片三足炉,经年之后在2010年再次以1512万元的价格保持着它的纪录传奇;被王世襄誉为“此铜近永宣时之宣铜供器,可视为真传焉”的、目前市场所见唯一一件顺治款冲天耳三足炉也创下1176万元的高价纪录。

此专场的拍品为名家递藏精品,来源清晰,由“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所藏的铜炉源自于著名收藏家李卿丈(赵沆年先生),李卿丈先生对铜炉收藏与研究颇有见地,但在北平沦陷期间为生活所迫转让自己所藏铜炉,1950年王世襄赴美归国为李卿丈先生庆生之时获赠铜炉十具,1951年,王世襄先生经多方询探,再从他人手中购得李之旧藏十具,为病中的李卿丈了却一桩心愿,临别时,庄岱云先生也将多年放置案头焚香的“玉堂清玩”戟耳炉送到王先生手中,由此形成了这批王世襄藏炉的基础。

而王世襄对于铜炉的保养也颇有见地,他的精心养护大大提升了铜炉的价值。

这批铜炉虽在战乱以及“文革”时期历经波折,长久无人打理,但是铜炉的包浆皮色依旧自然饱满,可见铜质之精美以及当年焙烧之勤奋,对于入手的藏家来说,如果购得此类名家收藏的铜炉,只需在当前的基础之上小心擦拭即可,从其收藏价值到平时养护都极为省心。

铜炉收藏:就是要死盯宣德款

铜炉收藏:就是要死盯宣德款

铜炉收藏:就是要死盯宣德款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家聚乐部》说起现在市场上大热的宣德炉,不得不提一位大藏家跟两大拍卖专场。

这个藏家嘛,对,又是收藏界那位绕不开的大咖王世襄老人。

你能想到老人家玩过的一个炉子值多少米么?宣德炉收藏热的起因是王老所藏铜炉拍卖的巨大成功2003年,中国嘉德专场拍卖会上,王世襄老人所藏的31件宣德炉,共拍出1179.2万元,平均每件约56万元。

7年后,北京匡时2010年五周年秋拍,拿出这一批铜炉中的20座,举办了“锦灰吉金——王世襄藏铜炉”专场,当场100%成交,总成交额达9844.8万元,平均每件492万元。

一方小铜炉,7年间平均增值近9倍!话说这样的拍拍拍也是天下无敌了!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大纵横》事实上,玩炉的人,一提起宣德款,没有哪个肾上腺素不马上飙高滴!辣么,为什么同是青铜出品,一方小铜炉,能在黯淡无光的青铜市场里异军突起?这得说起明朝那些事儿~明宣宗大明黄金时代的缔造者明宣德三年(1428年),暹罗国使者为贫铜的大明送来了数万斤风磨铜,也就是黄铜。

当时云南的铜矿尚未开采,金灿灿的大量黄铜让明宣宗朱瞻基极为欣喜。

他命人将这数万斤风磨铜化为铜水,重新铸造成一万八千多件传统礼器,其中有三千件香炉,一说为五千件。

总之,不管是多少件吧,这批香炉就成了后世收藏家心心念念的宣德炉。

甚至包括明以后的帝王,都是它的铁粉。

清初“玉堂清玩”款蚰耳圈足炉王世襄先生旧藏点击名片快速关注:《藏家天下》在宣宗的亲自参与跟设计下,宣德炉以其臻于完美的造型跟皮色,成为一种足以垂范后世的铜炉,数百年来引得匠人争相模仿,以至于“宣炉”成为了铜炉的代名词。

更甚的是,就是宣炉的高仿款,都能成市场上的香饽饽!当然,这些光鲜业绩的背后,都是钱跟时间跟汗水烧出来的!清“献贤氏藏”款戟耳炉王世襄先生旧藏明末清初文学家冒襄有一方经典的领悟:宣炉最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正如好女子,肌肤柔腻可掐,爇火久,灿烂善变。

明清私款铜炉款识及鉴赏

明清私款铜炉款识及鉴赏

明清私款铜炉款识及鉴赏明清私款铜炉款识及鉴赏明清私款铜炉鉴赏,如何鉴定拍卖明清铜炉私款即指私家铸款,是当时官宦人家或富人自用的款识。

此种铜炉一般是孤品,亦有后仿。

流传于世的部分私款炉的款名有:1、琴书侣。

即吴邦佐,是宣德铸炉时的工部吏臣。

后来自行开铸仿宣,落款有八字款、十六字款,亦有题为“琴书侣”三字款。

2、宣德五年吴邦佐造。

在这里没有称为臣,且是宣德五年,应是他私人铸造的,其实御制的宣炉是在宣德三年,以后年份均是私铸;3、宣德五年高氏监制;4、宣德年且闲主人监制;5、玉堂清玩。

“玉堂”相传为严东楼的字号,严东楼是严嵩之子所建;6、大明宣德年仲师记;7、树德堂;8、品竹斋;9、宝鼎;10、赏心;11、清玩;12、王旭;13、杲竹山房;14、乾清宫造(不是御制,或为宫中之人私铸);15、琴诗侣。

此款少见,后仿的琴书侣多见;16、正德年制;17、松月侣;18、杏朴斋清正主人;19、戊辰米山堂制;20、儆吾斋;21、珍赏;22、玉堂珍玩;23、月友琴居;24、飞云阁;25、登月;26、永存珍玩;27、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工部官臣吴邦佐造;28、大明宣德六年工部尚书臣呈邦佐监造;29、工部员外臣李澄德监造;30、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工部官宦吴邦任造;吴邦佐误为吴邦任,这是清初一仿作款;31、宝云居;32、内用;33、其旋;34、阳春有脚;35、大清乾隆元年恭制;36、巴格仿宣;37、太极含元;38、大明正德年制(正德年没有御制,此款是官制,还是年份款不详);39、佃袅金猊弄水沉;40、明丁菊月闇生制;41、康熙辛亥庚生氏。

炉腹内底部施念峰制;42、康熙六十年制;43、明善堂冰玉主人制;44、大清乾隆年制;45有琴居用;46、大明李大观制;47、万历乙卯洪羽仪监制;48、诸葛亮铸亮铸。

诸葛亮称为孔明,孔就是大,孔明也就是大明的意思,而“铸”与“朱”的音相近,亮就是名字,最后一个“铸”字,就是铸炉的意思,所以这几个字是暗示“大明朱亮铸”的款名;49、崇祯庚辰瑞图制于庆云斋中;50、少年一段风流事,尽在瑶琴不语中。

王世襄一生最爱的香炉,都在这里了!

王世襄一生最爱的香炉,都在这里了!

王世襄一生最爱的香炉,都在这里了!王世襄,2003年他与巴金等十五位先生被评为杰出文化名人,是现代文化界一座令人仰慕的高峰。

他一生有40多部学术专著出版,特别是通过写作《明代家具研究》、《髹漆录解说》等专著,将那些本由匠人们世代口传身授、支离破碎、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术语,以科学严谨的方法整理,并创立了名词术语体系,使得这些研究终于有了清晰而统一的标准语言,形成世界通用学术体系。

王世襄先生在芳嘉园书房1950年初,襄自美国参观博物馆归来方数月,赵沆年选藏炉十具见赐,谨以节约旅美奖学金所得为寿。

拜领时,叮咛再三:“各炉乃多年性情所寄,皆铭心之物幸善护持勿失”。

劫后幸存9具分别是:“大明宣德年制”冲天耳三足炉,“玉堂清玩”大鬲炉,“玉堂清玩”天鸡炉,“明甫清玩”缶炉,“室生”冲天耳三足炉,“湛氏之路”马槽炉,“玩初家藏”鬲炉,“献贤氏藏”戟耳炉,“眉溪珍玩”蚰耳三足炉。

还有一具“玉堂清玩”戟耳炉,则是1951年,去看望病中二老时,赵母相授。

“徐冶公制”马槽炉北京沦陷时,李卿丈为居家所需,不得不以百十具炉,经陈剑秋介绍,转让于伪卫生局长庞敦敏。

交接后,精品数器,陈以所藏易去。

此后李卿丈每每道及,犹眷眷难忘。

50年代初,王世襄自庞家追购得十余具,自陈家追购回一具。

《自珍集》收录的分别是:“澹庵”冲天耳三足炉,“爇名香兮读楚辞”冲天耳三足炉,“莫臣氏”冲天耳三足炉,“赤(原字为:上赤下大)文氏”蚰耳圈足炉,“孟博氏”戟耳炉,“李曲江制”鬲炉,“思山”桥耳三足炉,“深柳书堂”冲天耳三足炉,“大清康熙年制燕台施氏精造”马槽炉,“大清乾隆年制”蚰耳圈足炉,以及“大清顺治辛丑邺中比丘超格虔造供佛”冲天耳三足炉,共11具。

以上共计私款炉21具,占其藏炉总数的三分之二。

除“大明宣德年制”冲天耳三足炉,和“大清乾隆年制”蚰耳圈足炉,其他19具皆为私款炉。

“启怀堂家藏”马槽炉书中著录的另外9具香炉,“崇祯壬午冬月来青监造” 冲天耳金片三足炉为《古玩指南》作者赵汝珍所赠,其他则为王世襄自己分别购于古玩店或户家。

宣德炉到底什么样?馆藏宣德炉真品赏析

宣德炉到底什么样?馆藏宣德炉真品赏析

宣德炉到底什么样?馆藏宣德炉真品赏析本文摘自大象视界,已与项先生授权辨别宣德炉的真伪主要看三个方面:1、看包浆。

真品包浆温润,宝气内蕴,长时间不变。

伪品包浆枯槁,有的象油漆,越放久越难看。

2、看铸工。

真品铸工质量平均,精品铸工相当精。

伪品铸工不平均,有地方好有地方差,或者铸工粗糙。

3、看磨损。

真品有自然均匀的磨损,特别是在足底。

伪品无磨损或人为打磨。

自从可爱的宣德皇帝让旗下创意公司改良了一把铜炉后,宣德炉便被后世不厌其烦的仿造,以至于真正的宣德造都让今天的我们有点傻傻分不清楚了。

而从明代到清代,每一个品种的宣德炉的样貌都经历了微妙的变化,本次天津博物馆的【吉金】特展将宣德炉按照品类展示,而每一类又按照年代顺序排开,观者能够清楚的看到历朝历代的微妙变化。

大象团队连续作战,将其中有代表性的品种来一个明清大PK,看完之后不知道是不是会让大家产生一种【反清复明】的冲动呢?冲耳炉冲耳又称朝天耳,寓“敬天法人”之意。

从明中早期到晚期再到清代,冲耳炉的炉身造型大致经历了从高到扁,再到高的演变。

而明清冲耳炉变化最为显著的当属耳朵,明代的耳朵往往比较薄,而清代的通常更加圆润。

尤其是耳孔,明代的往往是椭圆形,而到了清代,耳孔则呈现城门孔状,右图这只清早期冲耳三足炉便是城门形的耳孔了。

押经炉押经炉,据记载是宣德皇帝赐给寺庙的(押经书嘛),它的造型特点是耳朵上的那个凸起。

明代押经炉的耳朵往往是圆柱体,如这件明晚期的“玉堂清玩”押经炉,炉耳线条柔美;而到了清中期,押经炉耳朵的柱体就大多变成方的了,右图的押经带有长脚篆字款,属于典型清中期宫廷用炉的款识,年代大约在雍正/乾隆间,耳朵的柱体就是方方的,您喜欢哪一款呢?鬲炉明清铜炉中,鬲式炉的存世量仅次于蚰龙,鬲炉的基本造型是光素的,因此,就像明代家具一样,鬲炉的优劣完全取决于它的造型和线条。

左边这件明中期至晚期的“玉堂清玩”篆书款鬲式炉应该是最典型的明代制造,尤其是腿的线条很优美。

家藏珍宝款铜香炉赏析

家藏珍宝款铜香炉赏析

家藏珍宝款铜香炉赏析家藏珍宝款铜香炉赏析《古玩指南》中曾提示,宣炉“清雍正、乾隆两朝都极力摹制,只是都没有珍品产出。

”那么,家藏珍宝款铜香炉是哪个朝代的?下面是赏析,为大家提供参考。

数年前,笔者于重庆古玩市场偶得一铜香炉,落有“家藏珍宝”篆体方款。

现介绍如下:铜香炉,三足双耳鼎式。

高26。

5厘米,口径17。

3厘米,重4750克。

香炉主纹饰为开光錾花山水人物图。

绳纹双耳,足为三狮鼎立。

器型古朴大气,做工精美,可能是官宦或大富人家的家藏珍品。

“家藏珍宝”铜炉,普遍认为出于清代中期,按其优美的造型和精致的纹饰,估计为乾隆时期的艺术品。

在明清时代的铜炉中,明宣德时期铸造的炉一直被看成是炉中骄子,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材质上。

据有关资料,宣炉所用铜,一是杂质少,铜的冶炼次数在6~12次之多,其铜质极为精细;二是在精细的铜中再掺入少许黄金、白银,即为含有贵金属的合金铜。

正因如此,宣炉才有“宝色内涵,珠光外现”的美妙效果和富贵气质。

能与宣炉媲美的莫过于“家藏珍宝”炉(以下简称“珍炉”),这可以从宣炉与珍炉的价格上证实。

在古玩收藏领域,大小相同的这两种炉在价格上也不相上下。

为如此,仍在于珍炉的材质上。

笔者收藏的珍炉有极强的压手感,其比重不会低于8。

6,铜质特别细腻,犹如赵汝珍先生《古玩指南》中所说的宣炉,“看上去像一件柔软得可以掐捏的物体”。

这首先表明珍炉铜质极纯,按当时冶炼水平,其冶炼次数至少不会低于六次。

珍炉上的錾花山水人物图细致入微,就连人物的丝丝毛发和胡须亦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在铜质上反映出其延展性极好。

纵观明清以来的铜质艺术品,錾刻极其细微的纹饰还是甚为少见,多出现在金银器上,同时山水人物图中的珍珠地亦是唐至明清金器上一种特有的传统纹饰。

由于其延展性大,所以笔者认为,珍炉除铜质纯正外,还似宣炉掺有少量金银等贵重金属。

值得一提的是,此炉还有一个特殊现象是其几乎不见绿锈,即使是在水中浸泡后仍未产生绿锈。

众所周知,含锡铅合金的.青铜,含锌的黄铜以至纯的紫铜,一定条件下均不可避免会生成绿锈。

明清铜炉行情上扬

明清铜炉行情上扬

明清铜炉行情上扬7月中旬,北京匡时对外发布:12月初即将举办的五周年庆典拍卖会上,20座著名学者王世襄先生旧藏的明清铜炉将重上拍场。

这批铜炉藏品自2003年易手后沉寂至今,因而,立即引起业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2003年11月26日,在中国嘉德“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酞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中,21座铜炉悉数成交,成交额1179.2万元,成交均价超过56万元,“崇祯壬午冬月青来监造”行楷款冲天耳金片三足炉以5万元起拍,第一口价就被叫到了60万元,激烈竞争后,以166.1万元被内地藏家竞得;“大清顺治辛丑邺中比丘超格虔造供佛”款冲天耳三足炉也拍至166.1万元。

这两炉创造了明清铜炉拍卖的最好成绩,为铜炉市场定价确立了参照系。

此前,铜炉仅仅是文房清玩中很不起眼的一项。

被铜炉玩家推崇的“宣德炉”,在海内外博物馆及私人收藏中,至今难识?真。

尽管明清两代大量铸造铜炉,真止的“宣德炉”什么样,我们只能从相关文献和现存铜炉中想象。

铜炉研究学者、收藏者多是从这些铜炉的样式、铜质、颜色、款识出发,探寻“宣德炉”之谜。

据著名铜器研究和修复专家、中国农业展览馆研究部主任据贾文忠介绍,首都博物馆收藏有一座“大明宣德年制”两行六字楷款冲天耳三足炉,受到了大多数明清铜器专家的认可,较为接近真“宣德炉”,款识中的“德”字右部分“心”上缺“一”。

而贾文忠认为,此炉虽然在造型、铜质、色泽、款识方面争议不大,但是在重量方面则有些偏轻。

虽然没有真“宣德炉”,明清文人以至现代收藏者对铜炉的痴迷与钟情,五百余年来情缘不断。

除收藏者的文化情结外,与明清各朝所铸铜炉不乏上品有关。

毕竟,皇室所铸“宣德炉”,即便是在当时,官宦人家、富商巨豪以及文人士子还是难以得到的。

因此,从仿铸品里寻求精品,就成了大多数人的现实追求。

真品不见,仿品大行其道,这可能是明清古玩唯一一则饶有趣味的真实案例。

与其他门类的文物艺术品相比,鉴赏铜炉门槛较低。

人手份量的轻重、造型样式的美观与否、外表颜色的润泽程度、款识的精美度以及铜炉整体品位的高下等等是鉴赏要点,稍有鉴赏能力的收藏者都可以从上述几个方面做出基本判断。

留耕堂制铜炉简介

留耕堂制铜炉简介

留耕堂制铜炉简介
清铜双狮耳竹纹四足炉(《留耕堂制》款)(重1009g)此炉造型别致,款识少见。

竹节式铜炉多为文人喜爱,一取其高风亮节之品格,二取节节高升之美意。

明清时期常见炉式多光素简洁之器,而竹节式炉则将竹形融入器身,颇为精妙。

炉身近四方形,平坦宽阔,腹部鼓出,口及平底均饰以竹枝,转折自然顺畅。

竹节苍劲有力,惟妙惟肖。

腹部两侧装饰以狮耳,狮首威严,雕刻生动精到。

底承四兽足,孔武有力。

底部中心陷地阳刻《留耕堂制》款,款识工整,清晰有力。

整体炉身皮色熟栗偏红,深沉素雅,一缕青烟,可伴诗兴清华。

养炉是一门学问,也是一个乐趣。

备齐工具:炭,烛,香,裹帕,鹿皮,支架,托盘,锤钳,铜棒,竹皮刀,象牙剔。

王世襄先生曾经写过一篇铜炉随笔: "历来藏炉家欣赏的就是其简练造型和幽雅铜色,尤其以不着纤尘、润泽如处女肌肤、精光内含、静而不器为贵。

这是经过长年炭擊烧熬,徐徐火养而成的。

铜色也会在火养的过程中出现变化,越变越耐看,直到完美的程度。

烧炉者正是在长期的添炭培灰、巾围帕裹、把玩摩挲中得到享受和满足。

宝色宣德炉 收藏价值高

宝色宣德炉 收藏价值高

宝色宣德炉收藏价值高
潇湘
【期刊名称】《经济视野》
【年(卷),期】2015(0)5
【摘要】宣德炉是明代宣德年问所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是我国古代工匠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总页数】2页(P74-75)
【关键词】宣德炉;收藏价值;中国历史;铜器;明代
【作者】潇湘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
【相关文献】
1.理财·收藏:清仿宣德炉价值仅千元 [J],
2.聚散俪松居(二)——王世襄收藏宣德炉的来龙去脉 [J], 窦忠如
3.宣德炉收藏火起来 [J], 王家年
4.铜炉收藏:从宣德炉到巧生炉 [J], 雷虎;阮传菊;
5.宣德炉收藏火起来 [J], 何朝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期引起藏友们关注和热烈讨论的王世襄旧藏铜炉将亮相于今年十二月匡时秋拍。

据悉,此次拍卖的20件王老旧藏皆著录于其《自珍集》中,《自珍集》原收录铜炉
其中王老岳父赵李卿先生赠自藏炉十具,文革劫后,十存其九,其余逸散,实为可惜。

关于《自珍集》:《自珍集》副题为《俪松居长物志》,书首有黄苗子先生的题字。

世襄先生、荃猷女士贤伉俪小像之下,赫然是一幅竹帚图。

此为文革期间王老自作之
并藉以自况。

敝帚可喻物,亦可喻人,其义不言自明。

在这一集名家、名炉于一身的饕餮大拍之前,盛世工作人员深入内部探访,获取了一手
大家最关心的莫过于炉子问题,网上早有网友坦言,此次这批炉子一现身,定要看个十万八千遍,摸个”次生包浆“出来”。

记者记者::此次拍卖的20尊铜炉据说都出自03年嘉德拍卖,能给我们说下当年这些炉子拍卖的具体情况么? 匡时工作人员匡时工作人员::这批是由一个藏家一鼓作气全部拿下的,当时大家就发现他志在必得。

当年全场价格过千万,最贵的是其中的三个炉子:目前市场所见唯一的顺治款冲天耳三足炉、曾创造铜炉拍卖单品价格纪录166万的明崇祯;冲天耳金片三足炉以及明末清初的玉堂清玩;大鬲炉。

因为当时是天价拍下的,所以很多人都说买家套住了,要翻也翻不了(笑)。

看看传说中的166万明崇祯;冲天耳金片三足炉。

此炉当年在《自珍集》封面出现,想来王老对其也情有独钟。

记者记者::你们是如何征集到这些铜炉的呢?如何给藏家做的工作?
匡时工作人员匡时工作人员::我们知道他有这批东西,刚开始和他谈的时候,他还不是很愿意出,也是经过了我们的大量工作,才使之忍痛割爱。

这批炉子器型都很规整,级别也较高,要出的话肯定是以专场形式拍出的,也正好跟我们这个五周年有一个结合。

我们从上半年2月份就开始和此批炉子的上一任藏家讨论此次合作,从上半年也开始给他出了个宣传规划。

春拍之后此事便敲定下来了。

(此批铜炉个别会发现内部有故宫标号,是为当年王世襄老人曾一度由于某些原因将部分铜炉捐于故宫,后又索回的标记)
“造型谨严合法度,款字亦工整。

色深黄,隐隐泛金星。

丁未为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

行有恒堂为清宗室载铨室名。

载铨,弘历四代孙,道光十六年袭定郡王,咸丰四年(1854年)卒。

平生耽好文玩陈设,传世器物,皆典雅可喜,盖为精鉴赏,工设计之艺术家。

琉璃厂估每在旧工艺品端加定府伪款,以求善价,蕉叶山房尤优为之。

但此炉必真无疑,民初以来,炉值不高,晚清制者,更无人问津,何劳作伪?”——《自珍集》
记者:有人说此次铜炉拍卖,对行业内有标杆性的指导意义,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匡时工作人员:恩,可以这样说吧。

因为像王世襄这类大家的旧藏,大家肯定是很在意的,他的东西也是同类中非常不错的。

我们消息一出来,就引起了各方关注,首先就是他的名人效应。

有人也说了,如果这些炉子不是王世襄的,那么价格也会相应少很多。

现在有一些藏家也是专门收藏王世襄的东西,成系列收藏了。

所以此次拍卖肯定对于铜炉市场有个推动的作用,我相信也将会是同类器物中拍得最好的一批东西吧。

(这些铜炉不知如何养护得如此完美:包浆精润醇厚,光可鉴人)
记者记者::我们网上很多藏友也很关注此批铜炉上一位藏家的情况,那么对于这位神秘人,是否能做稍许透露呢?
匡时工作人员匡时工作人员::贵网站我也经常上去浏览,人气不错,有时凌晨三点还能看到很多网友在版面活动,对于盛世网友们的关注我表示感谢,我现在能透露的就是该批铜炉的所有者是一个上海比较有名的藏家。

当问及对此次拍卖结果的预计时,匡时工作人员道匡时工作人员道::
尽力就好 —— 看来此批铜炉拍卖值得期待,最终是何结果让我们拭目以待!
传说中的顺治款冲天耳三足炉传说中的顺治款冲天耳三足炉。

“玉堂清玩”款,“李卿丈所赐十炉,皆其铭心之物,而对此鬲更视为重器。

造型之硕大浑厚,色质之静穆精纯,诚属仅见。

紫檀整挖炉座,明制,材美工良,包浆润泽,亦弥足珍贵。

玉堂款炉,传世颇多,品格高下,大有差异,定有真伪之别。

其真者何人所造,尚待考。

邵茗生《宣炉汇释》谓铸者为严分宜。

未能提出确证,难置信。

予藏炉四十多具,均有檀、梨木座。

十年浩劫,全部被抄。

发还时炉失约三之一,炉座竟无存者,惟此鬲明紫檀座无恙,亦云幸矣。

今之炉座,皆友好于潘家园代为觅得,勉强配合,宜其无一相适也。

”——据“自珍集”
此戟耳炉虽小,但包浆甚为莹润,分量十足。

其实上手这些炉子后就会发觉一个共性:手头极好。

据说是因为当年使用的是精铜,千锤百炼,密度极高。

王老善于养炉,每遇皮壳包浆不甚理想的者便将其放于火中灼烧,直至养出极美包浆为止。

就如何养炉问题,本版朋友也经常讨论切磋,若当年王老在世时能与之讨教一二,想必定会有所收益。

定为元明的炉子,底无款。

此炉纹饰甚为复杂,龙纹具元明风格,看其底纹个人更偏向明。

制作工艺一般,部分边缘“围裙”处有小缺。

在众多素炉中分外显眼。

看过此炉,方知何为“大象无形”、“大素至美”。

“玉堂清玩”蚰耳圈足炉,炉经多年火养,精光内含。

1951年5月购自大烟筒胡同何玉堂家。

何好饮酒,性诙谐,不论长幼,常与谑笑。

人或称之曰“何山药”,遂无人更呼其名。

经营瓷器杂项,颇有眼力,鉴别清官瓷尤精。

故宫收购之乾隆彩绘白燕双耳尊成对,即由何售出。

——《自珍集》
最后一马槽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