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讲古典家具之——榫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名片>>>

王世襄(1914.5.25-2009.11.28)号畅安,男,福建省福州市人,生于北京。汉族,著名收藏家、文物鉴赏家、学者。

王世襄作为研究明式家具的大家,他撰写了两部我国前所未有的古代家具书(《明式家具珍赏》和《明式家具研究》),填补了此门学问过去只有外国人才专著、中国人却没有这一令人遗憾的空白。王老对古典家具的线脚有过精辟的论述,本刊特别节选部分榫销内容,以飨读者。

【另加的榫销之一栽榫和穿销】

在构件本身上留做榫头,因会受木材性能的限制,只能在木纹纵直的一端做榫,横纹一触及即断,故不能做榫,这是木工常识。如果两个构件需要联结,由于木纹的关系,都无法造榫,那么只有另取木料造榫,用“栽榫” 或“穿销”的办法将它们联结起来。

明式家具常在下述的情况下使用栽榫:

一、厚板拼合,在拼口内栽榫、凿眼粘合。

二、某些翘头案或闷户橱的翘头,用栽榫与抹头结合。

三、某些卡子花,如双套环,用栽榫与上下构件结合。

四、桌几的锼花角牙,或攒框的牙子,衣架或面盆搭脑下的挂牙等,多一边栽榫,一边留榫与相邻的构件结合。

五、床围子、透格柜门上的各种用攒接斗簇的方法造成的图案装饰,如四簇云纹、十字套方等,常用栽榫加以组合。

六、桌案牙条的上皮,裹腿做或一腿三牙式桌面垛边的上皮,有的用栽榫与边抹的底面联结。

七、“两上”,即束腰与牙条两木分做的桌几,“三上”,即束腰、牙条与托腮三木分做的桌几,束腰与牙条二者之间及束腰、托腮、牙条三者之间常用栽榫来结合,以防分离生缝,闪错不齐。

八、官皮箱两帮和后背的下缘,用栽榫与下面的底座结合[图1、2、3]。

[图1]

[图2]

[图3]

穿销不同于栽榫。栽榫一般比较短而且是隐藏不露的,穿销较长,明显外露,故多用于构件的里皮,在家具的表面是看不见的。曾见条桌、条案及床榻的牙条,在其背面正当跨度正中的地方开剔槽口,用断面为半个银锭的长销像穿带似的穿过去,上端出榫,纳入大边底面的榫眼中,使牙条固定贴紧[图4]。

[图4]

栽榫和穿销在联结、固定家具构件上能起作用,有时是非用不可的。但从精制的明及清前期家具上可以看出,古代匠师高手,决不滥用,需要时方用,才算合理,否则只能说明手艺不高或选料不精。以上列的“七’’来说,考究的家具束腰多与牙条一木连做,并将束腰的上皮嵌装在边抹底面的槽口内。这样造便用不着栽榫。又如桌案或床榻的牙条,倘用料较厚,就用不着加穿销防它走动弯翘。往往一件家具,是由于结构不良,或用料单薄,在不得已盼隋况下才求救于栽榫和穿销的。

【另加的榫销之二走马销】

“走马销”,或写作“走马榫”,南方匠师则称之日“扎榫”,可以说是一种特制的栽榫。它一般用在可装可拆的两个构件之间,榫卯在拍合后需推一下栽有走马销的构件,它才能就位并销牢;拆卸时又需把它退回来,才能拔榫出眼,把两个构件分开。因此它有“走马”之名,而“扎榫”则寓有扎牢难脱之意。它的构造是榫子下头大、上头小,榫眼的开口半边大、半边小。榫子由榫眼开口大的半边纳入,推向开口小的半边,这样就扣紧销牢了。如要拆卸,还需退到开口大的半边才能拔出。这是一项很巧妙的设计,用意与霸王枨的勾挂垫榫大致相同,只是没有木楔垫塞而已。

在明式家具中,翘头案的活翘头与抹头的结合,罗汉床围子与床身边抹的结合,屏风式罗汉床围子扇与扇之间的结合,屏风式宝座靠背与扶手之间的结合等,都常用走马销[图5]。

[图5]

【另加的榫销之三关门钉】

极少数明式家具在榫卯拍合后,用钻打眼,销入一枚木钉或竹钉,目的在使榫卯固定不动。北京匠师称之为“关门钉”,意思是门已关上,不再开了。修理古旧家具,遇此情况,仍需用钻将钉钻碎,方能拆卸,否则会把榫卯拆坏。良工制榫,实无再加销钉的必要,故疑此乃一般工匠所为,或因当时定制者有此要求,故工匠不得不这样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