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指导课教学设计生命的奇迹——《一粒种子的旅行》读书指导课.docx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2篇)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2篇)](https://img.taocdn.com/s3/m/984704a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e.png)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活动目标:1.能仔细观察,知道多种植物种子的特点。
2.在观看视频、配对游戏中自主了解种子不同的旅行方式。
3.产生继续探究其它种子旅行方式的欲望。
活动准备:1.根据图画书内容制作的动画课件。
2.图画书《一粒种子的旅行》、种子实物若干、放大镜24个。
活动过程:一、聊一聊旅行,导入活动。
教师:孩子们,你们外出旅行过吗?是怎么去的?师小结:你们有的乘坐汽车、有的乘坐火车、还有的乘坐飞机去旅行。
(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旅行可以让我们看到不同地方的风景。
有一群植物的种子也想去远处旅行,它们是谁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
二、观察交流,知道植物种子的特点。
1.分组观察。
教师:请你们到后面的桌子上仔细认一认,有哪些植物的种子,这些种子长得怎么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交流观察。
教师:谁来介绍一下你认识的种子,它长得怎么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小结。
三、观看视频,自主了解种子的旅行方式。
1.观看视频,自主学习。
2.幼儿交流,播放视频。
师:你看到了哪些植物的种子,它们是怎么旅行的?3.教师小结:在植物世界中,种子们各有他们特殊的本领。
有的借助风力旅行,有的借助弹力旅行,有的借助动物出租车去旅行。
四、配对游戏,根据种子的特点选择旅行方式。
1.介绍操作要求。
2.操作评价。
五、观看视频,拓展经验。
1.观看水力旅行的视频。
教师:其实自然界的植物除了运用风力旅行、弹力旅行、借助动物旅行,还有些植物会用特殊的方法去旅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活动总结:教师:鸭腱藤是怎么旅行的?这些种子真聪明,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旅行。
那还有其它很多种子,它们又是怎么旅行的呢,这个秘密就藏在这本图画书里。
图画书的名称是《一粒种子的旅行》。
活动结束后,我们可以再读一读这本图画书,了解更多关于种子旅行的秘密。
活动延伸:1.区域活动:在科学区投放《一粒种子的旅行》等关于种子旅行的图画书,幼儿继续阅读了解植物种子的秘密。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https://img.taocdn.com/s3/m/92f1969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1d.png)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植物的生长》,详细内容为“一粒种子的旅行”。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传播方式以及种子的生长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种子的基本结构,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种子的传播方式及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传播方式及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种子模型、实物种子、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PPT。
学具:放大镜、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片美丽的森林,让学生观察森林中的植物,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它们从哪里来?”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展示种子模型,引导学生认识种子的结构。
(2)教师讲解种子的传播方式,如风力传播、动物传播、水传播等。
(3)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种子,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讲解种子从发芽到成熟的过程。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并回答相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实物种子,画出种子的结构。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种子传播的方式,并在画纸上展示。
六、板书设计1. 《一粒种子的旅行》2. 内容:(1)种子的结构(2)种子的传播方式(3)种子的生长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画种子的结构。
(2)举例说明种子传播的两种方式。
2. 答案:(1)画出种子的结构图。
(2)例:风力传播、动物传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不同种类的种子,观察它们的传播方式。
(2)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了解更多植物的生长过程。
大班《一粒种子的旅行》教案
![大班《一粒种子的旅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5c715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cc.png)
大班《一粒种子的旅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教材《探索自然》的第三章《植物的生长》,详细内容为“一粒种子的旅行”,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种子生长的过程,理解植物生命力的强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幼儿能够描述种子生长的过程,了解不同种子的传播方式。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种子的传播方式。
2. 教学重点:掌握种子生长的过程,感受植物生命力的强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种子生长过程的图片、实物种子、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画纸、彩笔、种子传播方式的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引导幼儿关注植物的生长。
(2)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植物是从哪里来的吗?它们是怎样生长的呢?”2.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种子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
(2)讲解种子生长的四个阶段: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3.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实物种子,让幼儿观察并描述种子的特点。
(2)分组讨论,让幼儿合作探讨不同种子的传播方式。
六、板书设计1. 种子生长过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2. 不同种子的传播方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画出它们的生长过程。
2. 答案:幼儿需完成一幅关于植物生长过程的画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1)带领幼儿进行户外观察,了解更多植物的传播方式。
(2)开展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共同观察植物生长,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2)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2)](https://img.taocdn.com/s3/m/25fa9f9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a.png)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植物的生长》,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的《一粒种子的旅行》。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种子的结构、种子的传播方式以及种子在自然界中的生长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种子的结构,知道种子传播的途径。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种子传播的方式及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及传播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种子模型、实物种子、图片、视频。
学具:画纸、彩笔、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颗实物种子,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外观,激发幼儿兴趣。
2. 讲解种子的结构(10分钟)教师通过种子模型和实物,讲解种子的各部分结构,让幼儿了解种子的组成。
3. 种子的传播方式(10分钟)教师播放种子传播的视频,让幼儿了解种子在自然界中的传播方式。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图片形式展示不同种子的传播方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并表达。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种子传播方式。
7. 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周围的植物,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
六、板书设计1. 种子的结构:种皮、胚乳、胚轴、胚根、胚芽。
2. 种子的传播方式:风力传播、动物传播、弹射传播、水流传播。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一种自己喜欢的种子,观察种子的传播方式,并记录下来。
答案示例:我收集的是蒲公英种子,它的传播方式是风力传播。
当蒲公英成熟时,风一吹,种子就会飘到远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了种子的结构和传播方式。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幼儿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幼儿的认识。
同时,鼓励幼儿在家庭、学校、社区等环境中,关注植物的生长,培养幼儿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粒种子的旅行科普阅读教案
![一粒种子的旅行科普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a049d143323968001c9232.png)
呵护童心,激发童趣——《一粒种子的旅行》指导活动设计作品分析:(德)安妮·默勒著的《一粒种子的旅行》,这是一本关于植物的生命奇迹的精美绘本,讲述了种子是如何旅行的。
人类去远程或短途旅行时,能够乘坐火车、汽车乃至飞机,那么,植物是如何传播种子的,如何生长、繁衍,让绿色铺满大地的呢?《一粒种子的旅行》通过老鹤草的“小勺子”、田蓟的“小伞”、草莓的匍匐茎……向咱们展现了植物种子旅行的方法,展现自然的神奇力量。
依照2020版《语文课程标准》中低段小孩阅读目标:喜爱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养成爱惜图书的适应。
学习默读。
现代社会科技产品充满着咱们的生活,科学现象在小孩们的生活、学习中是触手可及的。
科学素养是每一个现代人必备的素养之一,可是科学知识和科学探讨能力的培育和积存是需要时刻的,不是能够一蹴而就,需要从小抓起。
科学绘本是将一些难以明白得的科学道理通过画面和文字的结合讲述科学道理的文学材料。
其中高质量的图与文,对培育小孩的认知能力、观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潜移默化的阻碍。
专门是科学绘本中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能强烈地吸引低段小孩的注意力,对他们自主探讨能力的培育有专门大的作用。
《一粒种子的旅行》是一本儿童科学绘本。
儿童科学绘本是儿童文学中的一种,它最大的特点确实是儿童性,不管是内容方面仍是形式方面。
因此在整个教学进程中应当维持它原有的儿童乐趣,对它的同意对象——低段小孩,也应给予空间让他们对绘本进行儿童式的解读。
指导阅读如此的一本科学绘本,既要考虑它的文学价值,又要考虑它的科学价值。
文学价值确实是让小孩在阅读当中取得审美体验,科学价值确实是从阅读中获取信息、熟悉世界、进展思维。
要想阅读的价值发挥其真正的意义,第一要让小孩有爱好、情愿主动去阅读。
爱好是最好的教师,小孩们对图文并茂的绘本本身就有专门大的爱好,而且《一粒种子的旅行》语言表述生动形象、略带幽默,富有儿童色彩,而且内容很切近小孩们的生活,书中很多例子在咱们平常生活中就能够够看到,如此让小孩很容易产生爱好。
一粒种子的旅行绘本导读
![一粒种子的旅行绘本导读](https://img.taocdn.com/s3/m/28c7b44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16.png)
一粒种子的旅行绘本导读一粒种子的旅行》绘本导读课XXX课题:《一粒种子的旅行》绘本导读课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我们常常会在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发现植物的影子,比如在石墙的缝隙里、高高的房顶上、广场的角落里……植物没有脚,也没有交通工具,它们究竟是怎样到达这些地方的呢?在这本书里,作者XXX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多种植物的种种“旅行”手段,例如老鹤草的“小勺子”、田蓟的“小伞”、草莓的匍匐茎……种种奇妙的方法,让人大开眼界。
本书的文字生动有趣,读起来朗朗上口,插图也精彩纷呈,作者在书中利用水彩和纸片,树叶的拼贴,巧妙地将各种绘画技巧融合在了一起,刻画出了植物优美的线条,使得画面既充满艺术感,又深具真实感。
让孩子们获得了科学知识和思想启迪,享受到了非同寻常的艺术享受,是一篇百读不厌的科普作品。
教学目标:1、拓展科普阅读空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2、理解科普读物内容,感受文本中结构和语言的特色,激发对科普读物的阅读兴趣。
3、研究相关的科普读物阅读方法,乐于交流阅读感受,养成良好的阅读惯。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喜爱绘本阅读,通过绘本阅读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2、让学生明白绘本阅读中细心观察、展开想象,能享受到更多的阅读乐趣,知道图也会说话。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属于小学低年级阶段,认知能力相对较差,这本绘本学生基本都看过,但是并不理解所要表达的意思,需要在本节课引导学生思考,体会绘本所要传达的情感。
教学举措:观赏法、对比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一粒种子的旅行》绘本、实物投影仪教学进程:一、读引言,引人入胜。
1、孩子们,当我们要去公园、植物园、游乐园时,我们可以怎样去?2、那如果我们想要到更远的地方呢?又可以怎样去?3、我们使用的这些出行的方法,植物都没有。
但是令人惊奇的是,高高的山顶上、悬崖峭壁的石头缝里、广场的角落里、河边、小路旁、甚至房顶,我们经常看到有树木、有小草。
绘本阅读指导课_一粒种子的旅行
![绘本阅读指导课_一粒种子的旅行](https://img.taocdn.com/s3/m/ebcac2ccba0d4a7302763a65.png)
《一粒种子的旅行》二年级绘本阅读推荐目标:1、定位于绘本推荐课。
着眼于学生的阅读期待,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2、绘本图画美,表现手法与众不同;文字美,作者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手法,使文字生动有趣;这是一本科普类的绘本,意在让学生学到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
过程:一、导入质疑1、课前老师和大家交流时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很爱读书,也读了不少书,故事书、科普书、历史传记、绘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读一本书,请你读读书名——《一粒种子的旅行》。
(指板书)看到这个书名,你有什么疑问?读过书就能解决这些问题拉!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种子,开始一段神奇的旅行吧!二、读腰封,感受价值1、看,这就是《一粒种子的旅行》,它是一本图画书,也叫绘本。
看到这本书,很多同学是不是偷偷地想:老师要带我们读绘本,是不是有点小儿科了?你知道吗?这本书可不简单!2、请你关注一下这里,这条浅绿色的封面,猜猜它会叫什么?它出现在封面的腰部——腰封。
(出示腰封)上面所写的,是各界对这本书的评价(实物投影)3、谁来读?(指名读)4、通过人们对这本书的评价,现在,你又了解了和这本书有关的哪些信息?(板书:科普绘本)这是一本十分有趣的绘本,将会带给我们奇妙的感受!现在,你最想做的就是——马上读书!三、读封面,感受基调1、读书啊,首先要从封面读起。
从封面上你看到了什么?2、表现手法。
同学们读过很多绘本。
封面上这幅画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不同在哪儿?表现手法和我们以前见到的不一样。
以前都是油画、水粉、印刷画,这里,作者运用了水彩和纸片,树叶的拼贴,巧妙地把各种绘画技巧融合在一起,刻画出了植物优美的线条,使得画面既充满艺术感,又感到很真实。
3、我们继续来看封面,你还了解了和这本书有关的什么内容?(作者、国籍、译者)(板书:安妮.莫勒)4、瞧,同学们多聪明,从绘本的封面读出了这么多的内容!好,现在我们就先来读一读吧!(发书)同学们先快速地翻一翻,快速地浏览一番。
大班《一粒种子的旅行》精品教案
![大班《一粒种子的旅行》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d1a27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9.png)
大班《一粒种子的旅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主题活动“奇妙的大自然”,教材为《一粒种子的旅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二章节“种子出发啦!”,详细讲述了种子在离开母体后,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传播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认识不同种子的传播途径。
2.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种子传播方式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践,让幼儿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种子样品、各种传播方式的图片。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带领幼儿去户外收集不同种类的种子。
(2)让幼儿观察种子,猜测种子是如何传播的。
2. 例题讲解(1)通过PPT课件展示种子的传播方式。
(2)讲解每种传播方式的原理。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讨论,每组选一种种子,讨论其传播方式。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实践活动(1)让幼儿动手制作种子传播的模型。
(2)展示作品,讲解制作过程。
(2)让幼儿分享实践活动中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1. 《一粒种子的旅行》2. 内容:(1)种子的传播方式(2)各种传播方式的图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最喜欢的种子传播方式。
2. 答案:根据幼儿画的传播方式,进行简单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种子传播方式的理解程度。
(2)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带领幼儿去户外实地观察种子的传播。
(2)开展“种子传播小实验”,让幼儿深入了解种子的传播过程。
(3)鼓励幼儿进行家庭实践,与家长一起观察、记录种子的传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的内容布局5. 作业设计的题目和答案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和难点解析:(1)教学难点:种子传播方式的理解和记忆。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精选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29e5f48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d.png)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探索大自然》的第三章《生命的奇迹》,详细内容围绕“一粒种子的旅行”,通过故事、观察和实验,介绍种子从离开母体到生根发芽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认识到生命的奇妙。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种子从离开母体到生根发芽的过程。
难点:理解种子生长过程中的生命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种子生长过程的视频、实物种子、放大镜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小铲子、花盆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粒种子的旅行》的故事,激发幼儿对种子生长过程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展示种子生长过程的PPT,引导幼儿观察种子各阶段的变化。
(2)播放种子生长过程的视频,让幼儿直观感受种子的生长。
3. 随堂练习:(1)分发实物种子,让幼儿观察并描述种子的外形特征。
(2)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观察到的种子生长过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一粒种子的旅行》2. 内容:(1)种子的结构:种皮、胚乳、胚芽、胚根(2)种子生长过程:离开母体、寻找适宜的环境、生根发芽、成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它们的生长过程。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植物,描述其从种子到成熟植株的生长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种子的生长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观察和表达能力仍需加强。
2. 拓展延伸:(1)开展户外活动,让幼儿亲自种植植物,观察并记录其生长过程。
(2)组织幼儿参观植物园,了解更多植物的生长特点。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板书设计。
5. 作业设计。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种子生长过程的四个阶段(离开母体、寻找适宜的环境、生根发芽、成长)是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需要幼儿掌握。
2024年大班《一粒种子的旅行》标准教案
![2024年大班《一粒种子的旅行》标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e35a17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04.png)
2024年大班《一粒种子旅行》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教材《一粒种子旅行》,主要围绕第二章“种子传播”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种子结构、种子传播方式、种子与环境互动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种子结构,掌握种子传播方式。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能力,激发对大自然好奇心。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种子传播方式,特别是风力、动物、水力等传播方式区别与联系。
2. 教学重点:种子结构认识,以及各种传播方式实践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种子模型、实物种子、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种子传播动画,引导学生观察种子是如何从一地传播到另一地。
2. 新课导入(10分钟)(1)介绍种子结构,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解种子组成部分。
(2)讲解种子传播方式,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各种传播方式。
3. 例题讲解(15分钟)出示例题:“请举例说明种子是如何通过风力、动物、水力等传播。
”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展示解答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填空题:种子传播方式有()、()、()等。
(2)简答题:请简述一种你最喜欢种子传播方式,并说明原因。
5. 实践操作(20分钟)(1)小组合作,用彩泥、画笔等学具制作种子传播模型。
(2)展示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
(2)提出问题:“除教材中提到传播方式,你还知道哪些种子传播方式?”激发学生思考,进行拓展延伸。
六、板书设计1. 《一粒种子旅行》2. 内容:(1)种子结构(2)种子传播方式(3)种子与环境互动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和家人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讲解种子传播方式。
(2)观察周围植物,尝试找出它们是通过哪种方式传播种子。
2. 答案:(1)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教学过程,思考哪些环节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精选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aa74837d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9a.png)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探索大自然》的第三章《植物的生长》,详细内容为“一粒种子的旅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种子的结构、种子的传播方式以及种子生长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种子的结构,知道种子传播的方式。
2.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幼儿掌握种子生长的基本过程。
3.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他们探索植物生长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种子传播的方式和种子生长的过程。
重点:种子结构、种子传播方式、种子生长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种子模型、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种子传播的视频。
2. 学具:放大镜、种子、泥土、花盆、水壶、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一粒种子旅行的故事,引发幼儿兴趣。
2. 讲解:(1)展示种子模型,让幼儿观察种子的结构,引导他们认识种子各部分名称。
(2)播放种子传播的视频,让幼儿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
(3)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幼儿了解种子生长的过程。
3. 实践:(1)分发种子、泥土、花盆等材料,带领幼儿动手种植,体验种子生长的过程。
(2)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种子,引导他们发现种子的小秘密。
4. 例题讲解:以“种子传播”为例,讲解不同种子传播方式的原理。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画出自己种植的种子,并描述其生长过程。
六、板书设计1. 《一粒种子的旅行》2. 内容:(1)种子的结构(2)种子的传播方式(3)种子生长的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自己种植的种子,描述其生长过程。
(2)收集不同种子的传播方式,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实践操作、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种子的结构、传播方式和生长过程。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植物园,观察不同种子的生长环境。
2024年大班《一粒种子的旅行》教案
![2024年大班《一粒种子的旅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b0d35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c1.png)
2024年大班《一粒种子的旅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教材《一粒种子的旅行》,涉及章节为第三章《种子的传播》。
详细内容包括:种子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种子传播的方式和机制、种子在自然界中的传播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种子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掌握种子传播的方式和机制。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命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种子传播的方式和机制。
教学重点:种子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以及种子在自然界中的传播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种子模型、图片、视频、实物(不同种类的种子)。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本、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颗种子,邀请学生观察并描述种子的外观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种子是如何传播的?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种子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引导学生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和机制。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和实物,讲解种子传播的四种方式:风力传播、水力传播、动物传播、自体传播。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种子,观察并记录其传播方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享观察结果,讨论种子传播的特点和意义。
7.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回家后,观察周围的植物,记录下种子的传播方式。
六、板书设计1. 种子的形态结构与功能2. 种子传播的方式和机制风力传播水力传播动物传播自体传播3. 种子在自然界中的传播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周围的植物,记录下种子的传播方式。
2. 答案示例:梧桐树:风力传播蒲公英:风力传播玫瑰:动物传播(如鸟类)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种子传播的方式和机制有了深入的了解,但在观察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种子的形态结构掌握不够准确。
《一粒种子的旅行》阅读设计
![《一粒种子的旅行》阅读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2c56763f61fb7360b4c659d.png)
《一粒种子的旅行》教学设计潘南小学北校区闫凤芹阅读目标:1、让学生喜爱绘本阅读,通过绘本阅读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2、初步了解植物的不同传播方式,产生探索植物种子的兴趣。
3、让学生明白绘本阅读中细心观察、展开想象,能享受到更多的阅读乐趣,知道图也会说话,培养学生对科普读物的浓厚兴趣。
阅读重点:1、让学生喜爱绘本阅读,通过绘本阅读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2、让学生明白绘本阅读中细心观察、展开想象,能享受到更多的阅读乐趣,知道图也会说话。
阅读难点:在绘本阅读中了解植物旅行的不同方法,产生探索植物种子的兴趣。
阅读指导:植物要生存,种子不会走路,也不能称作交通工具,那么种子这样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地方呢?要想揭开这个秘密,我们就一起走进《一粒种子的旅行》,赶快到书里寻找答案吧!一、泛读全文,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1、植物是从什么开始生长的?是怎样生长的呢?(植物是从种子开始生长起来的。
种子在土里发芽,向下长出根,向上长出茎和叶,有时还会开出五彩缤纷的花朵。
)2、谁在为植物传播花粉?(蜜蜂和蝴蝶这些勤劳的昆虫会给这些花儿授粉。
)3、花谢以后,会长出什么?(花谢以后,这些植物会长出含有种子的果实。
这些种子又掉花落到地上,长成新的植物。
)4、植物要旅行靠的是什么方法?(学生根据文本的内容自由回答。
教师随机利用ppt呈现相关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提问,让学生了解植物的旅行靠的是种子,并在自由回答这一环节,结合PPT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受。
] 生1:我知道凤仙花的种子的旅行方法是把种子抛到空中(你看书很仔细,关注了内容,很会读文字)板书:读文字生2:我知道有些植物是靠出租车来旅行的(你真会读书)(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生3:我知道紫花地丁长什么样子?你从哪里知道的?是的,你还学会了看图片。
板书:看图片如果学生都不答封面,那么你们关注到封面了吗?读到了哪些信息?5、出示课件:有些植物根本不需要汽车和飞机。
它们想出了一个特别有趣的旅行方法:等到种子成熟以后,把种子抛到空中。
大班《一粒种子的旅行》教案
![大班《一粒种子的旅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59ba63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0d.png)
大班《一粒种子的旅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大班科学活动教材《一粒种子的旅行》。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一粒种子在生长过程中,如何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旅行,最终生长成为一颗植株的故事。
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和传播方式,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和传播方式,增长科学知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态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和传播方式。
难点:理解种子在不同环境下的传播方式和生长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种子样本、种植工具、观察记录表。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颗种子,提问:“你们知道这颗种子是如何生长的吗?它为什么会进行旅行?”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2. 种子生长过程讲解:教师通过PPT讲解种子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让学生了解种子生长的全过程。
3. 种子传播方式讲解:教师讲解种子在不同环境下的传播方式,如风力传播、水传播、动物传播等,让学生理解种子传播的多样性。
4. 观察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观察种子样本,记录种子的外观特征和生长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5. 种子旅行故事创作: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种子特征和生长环境,创作一个关于种子旅行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6. 故事分享与讨论:学生相互分享创作的故事,讨论种子的生长过程和传播方式,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7. 种植实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动手种植一颗种子,观察并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种子生长过程、种子传播方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描述一颗种子的生长过程。
(2)画出一种种子传播的方式。
2. 答案:(1)一颗种子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
一粒种子的旅行阅读课教学设计
![一粒种子的旅行阅读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4774b2981c758f5f71f6760.png)
一粒种子的旅行阅读课教学设计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一粒种子的旅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阅读目标:1、让学生喜爱绘本阅读,通过绘本阅读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2、初步了解植物的不同传播方式,产生探索植物种子的兴趣。
3、让学生明白绘本阅读中细心观察、展开想象,能享受到更多的阅读乐趣,知道图也会说话,培养学生对科普读物的浓厚兴趣。
阅读重点:1、让学生喜爱绘本阅读,通过绘本阅读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2、让学生明白绘本阅读中细心观察、展开想象,能享受到更多的阅读乐趣,知道图也会说话。
阅读难点:在绘本阅读中了解植物旅行的不同方法,产生探索植物种子的兴趣。
阅读过程:一、课前谈话,游戏连连看上课前,老师和你们做一个连连看的小游戏。
从刚才这个游戏中,我们也学到了不少有关于植物的知识,其实,这个星期,我们都在与植物交朋友。
二、导入,交流收获小朋友们都在阅读《一粒种子的旅行》这本书,说说你们都收获什么预设:1、这本书的书名是一粒种子的旅行,作者是安妮·默勒(是的,你从这本书的封面知道了许多信息,真会看书)那从封面上你们还读到了哪些信息出版社、定价、内容简介(所以我们看一本书要先学会看封面)板书:看封面2、这本书有图画也有文字(是的,像这样文字配上图画的书,我们把它绘本,又叫图画书)3、孩子们,当我们要去公园、动物园、游乐园时,我们可以怎样去生:步行、骑自行车、乘公交车4、那如果我们想要到更远的地方呢又可以怎样去生:坐火车、坐飞机5、孩子们,我们使用的这些出行的方法,植物都没有。
但是令人惊奇的是,高高的山顶上、悬崖峭壁的石头缝里、广场的角落里、河边、小路旁、甚至房顶,我们经常看到有树木、有小草。
这些花草树木,究竟是怎样到达这些地方的呢难道它们有隐形的翅膀,隐形的脚难道它们也会像我们人类一样旅行,也可以翻山越岭、漂洋过海6、孩子们,要想揭开这个秘密,我们就一起走进《一粒种子的旅行》,赶快到书里寻找答案吧![设计意图:激趣是课外阅读的前提条件和首要目标,对于科普读物尤其如此。
2024年大班《一粒种子的旅行》教案
![2024年大班《一粒种子的旅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ffbad5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e.png)
2024年大班《一粒种子的旅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教材《一粒种子的旅行》,涉及第一章“生命的奇迹”中的第三节“种子的旅行”。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种子在不同环境下的传播方式,探讨自然界中种子如何借助动物、风、水等力量进行传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认识自然界中常见的传播方式。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3.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种子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及适应环境的原理。
教学重点:掌握常见种子的传播方式,理解种子传播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种子、放大镜、图片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种子传播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知道种子是如何旅行的吗?”2. 例题讲解(1)展示PPT,介绍种子传播的常见方式,如:动物传播、风传播、水传播等。
(2)讲解种子适应不同传播方式的原理。
3. 随堂练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种子传播方式。
(2)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4. 实践活动(1)观察实物种子,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形态。
(2)学生用画纸、画笔、彩泥等学具,创作一幅关于种子传播的画。
六、板书设计1. 大《一粒种子的旅行》2. 小(1)种子的传播方式(2)传播方式的适应原理3. 关键词:动物传播、风传播、水传播、适应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三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2)观察周围环境,找出一种种子传播的现象,并描述其过程。
2. 答案:(2)示例:苹果种子通过动物传播,当动物吃掉苹果后,种子随粪便排出,从而传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实地观察种子传播现象。
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
![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https://img.taocdn.com/s3/m/3001a3b0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12.png)
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一粒种子旅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大自然奥秘》第二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一粒种子旅行”。
通过讲解种子从离开母体到生根发芽过程,让幼儿解自然界中生命神奇。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解种子结构和种子生长基本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热爱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种子生长过程理解。
2. 教学重点:种子结构和生长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种子、放大镜、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种子、小花盆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观察一颗种子,引导他们思考:“你们知道这颗种子是怎来到我们身边?”2. 新课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讲解种子结构和生长过程。
3. 例题讲解:以一颗种子为例,详细讲解其从离开母体到生根发芽过程。
4. 随堂练习:让幼儿动手操作,观察种子结构和生长过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一粒种子旅行》2. 内容:(1)种子结构:种皮、胚乳、胚芽、胚根(2)种子生长过程:离开母体、随风飘散、落地生根、发芽生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画你最喜欢种子。
(2)描述一下种子生长过程。
2. 答案:(1)略(2)种子生长过程:离开母体、随风飘散、落地生根、发芽生长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表现,解他们对种子生长过程理解程度,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
2. 拓展延伸:(1)开展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自然界中种子和植物。
(2)组织幼儿进行种植实践,体验种子生长过程。
通过这堂课教学,我希望幼儿能够解种子结构和生长过程,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热爱和好奇心。
同时,注重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为他们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我深知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对幼儿学习兴趣和效果至关重要。
在讲解种子结构和生长过程时,我要确保内容既符合幼儿认知水平,又能激发他们好奇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指导课教学设计生命的奇迹——《一粒种子的旅行》读书指导课作品简介:
《一粒种子的旅行》是 2010 年海南出版社出版的绘本图书,作者是德国的
安妮·默勒。
在这本书里,安妮·默勒向我们介绍了植物的种种“旅行”手段,例如老鹤
草的“小勺子”、田蓟的“小伞”、草莓的匍匐茎 ,, 种种奇妙的方法,让人大开
眼界。
本书的文字生动有趣,插图精彩纷呈。
作者在书中大量运用拼贴手法,使得画面既充满艺术感,又深具真实感,让读者在了解知识的同时,获得非同寻常的艺术享受。
阅读目标:
1.学习读文字、看图画、展想象等绘本阅读的基本方法,学习默读。
2.通过欣赏富有儿童趣味的文字和精美图片,激发对科学绘本的阅读兴趣,
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3.通过对绘本内容的了解,激发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的兴趣,培养探究大
自然的科学精神。
4.学习记简单的读书笔记。
阅读重点难点:
1.通过绘本阅读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2.学习记简单的读书笔记。
课前准备:
1.学生提前了解《一粒种子的旅行》。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我们常常会在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发现植物的影子,比如在石墙的缝隙里、
高高的房顶上、广场的角落里 ,, 植物没有脚,也没有交通工具,它们究竟是怎样到达这些地方的呢 ?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探究其中的奥妙。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课前,同学们都自由阅读了《一粒种子的旅行》这本书,说说你们都收获了
什么?
1.这本书的书名是一粒种子的旅行,作者是安妮·默勒(是的,你从这本书的封面知道了许多信息,真会看书,那从封面上你们还读到了哪些信息?)出版
社、定价、内容简介(所以我们看一本书要先学会看封面)板书:看封面2.这本书有图画也有文字(是的,像这样文字配上图画的书,我们叫它绘
本,又叫图画书)
3.我知道凤仙花的种子的旅行方法是把种子抛到空中(你看书很仔细,关
注了内容,很会读文字)板书:读文字
4.我知道紫花地丁长什么样子?(你从哪里知道的?)从书中的插图上知道的(是的,你还学会了看图片。
)板书:看图片
师小结:这本书充满了知识和乐趣,收获太多了,但是怎样把这些知识深深地记在我们的脑海里呢?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
(抄下来,背下来,可以做笔记。
)
对,做读书笔记是很好的读书方法,下面我们就进行练习。
三、阅读欣赏,同作记录卡。
1.通过刚才的交流,老师发现我们班同学可真会读书,现在老师想与你们
一起来读读看。
出示课件:
有些植物根本不需要汽车和飞机。
它们想出了一个特别有趣的旅行方法:等到种子成熟以后,把种子抛到空中。
凤仙花的种子舒舒服服地躺在一个蒴果里。
蒴果由几瓣组成,只要轻轻一碰就快速收缩并弹开。
这时,所有的种子自然会沿着高高的弧形轨道飞出去。
因此,凤仙花也被称为“别摸我” 。
先自由读一读,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在平时的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该这么办呢?对啊,查字典也是帮助我们阅读的好办法。
现在请同学们边读这部分边做记录卡。
2.出示记录卡模板,学生练习做记录卡。
《一粒种子的旅行》
作者:(德)安妮·默勒
(1)我知道()种子的传播方法是(
方法一样的植物还有()()( 2)读了这种植物的旅行方法,我知道了几个新词语(),和它传播
)
()
(3)这些句子中,我最喜欢的句子是(
(4)我的收获还有(也可以简单画一画)
)
3.小组交流:做好的同学把记录卡上的内容读给小组成员听一听,相互学
习。
四、放手阅读,独做记录卡。
1.刚刚我们已经学到了做读书笔记的基本方法,现在我们来实践一下吧!
同学们拿出准备的读书笔记本,从书中挑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传播方式,学着做记录卡,可以照上面的来写,也可以自己有创意的设计。
2.学生再次阅读故事,独立练习做记录卡。
3.生做好后,小组内交流。
4.各组选出优秀的进行全班交流。
小结:像这种做记录的方法,科普文可以用,阅读其他的书也可以用这。
五、布置作业,加深巩固。
这堂课,我们阅读交流了《一粒种子的旅行》,了解到植物旅行的有趣方法,
也学会了阅读的好方法。
你们想知道动物们的有趣故事吗?课下用本节课学到的
读书方法阅读安妮·默勒的《世界上最最温馨的家》,看看昆虫宝宝们的有趣故
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