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八年级下册历史完美大纲
五、东汉:公元9年西汉灭亡。
公元25年西汉的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光武帝。
在他统治时期,减轻赋役负担,作用清廉官吏,社会安定,经济好转史称这一时期为“光武中兴”。
六、三国:赤壁之战奠定了在国鼎立的基础。
220年曹操之子曹丕废掉汉献帝称皇帝,国号魏,东汉结束。
221年齐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
七、北魏:鲜卑族拓拔部建立北魏政权,5世纪统一了黄河流域,北魏孝文帝进行了改革,废除鲜卑族的旧俗,主动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统一用汉语,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
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
八、隋唐: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结束了长达四百多年的民族纷争南北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南北统一。
618年李渊反隋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
2、唐太宗:①政治上: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户、礼、兵、刑、工),扩大科举选拔,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隋朝创立了科举考试的制度)②经济上:减免租赋和力役,重视农业生产。
③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促进民族关系的融合。
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称为“贞观之治”。
3、武则天:她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时期重视人才,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史称“贞观遗风”。
4、唐玄宗:在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唐玄宗后期,爆发了以边防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从此唐朝开由盛转衰。
5、农业:唐朝出现了的生产工具:筒车和曲辕犁。
手工业:丝织技巧高超,丝织品轻盈而精薄,瓷器业发达,有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还有世界艺术珍品唐三彩。
商业和城市:当时长安城内商人云集,长安成为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有人口百万。
历史八下提纲
历史八下提纲一、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1. 人类起源的地点和时期2. 古人类的狩猎生活3. 农业革命的发展和意义4. 文明的诞生和发展5. 文明和城市的关系二、古代中国的文化和政治1. 中国古代的初期文化和政治2.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3.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和思想家4.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5.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三、希腊古典文化的发展1. 希腊城邦的成立及影响2. 希腊文化的发展及其重要代表3. 希腊哲学的发展及其思想家4. 斯巴达和雅典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5. 希腊古典文化的遗产及其国际影响四、罗马文化和帝国的兴起和灭亡1. 罗马的起源和政治制度2. 罗马法的发展和内外经济情况3. 帝国的兴起和扩张4. 华丽的罗马文化及其影响5. 帝国的分裂和灭亡,影响和启示1. 罗马帝国的灭亡和欧洲中世纪的开始2. 封建制度的出现和变革3. 罗马天主教的发展及其在欧洲的统治地位4. 武士精神和骑士文化的形成5. 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变革和启蒙六、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的到来1. 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文学和科学成就3. 大航海时代的意义和开拓者4. 亚洲和美洲的发现和殖民地体系的建立5. 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的影响和启示七、宗教改革和欧洲国家的崛起1. 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发展2. 巴黎公约和宗教战争3. 欧洲国家的崛起和国家主义思想4. 欧洲君主制度的建立和变革5. 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和维新运动八、现代化的发展和世界大战的爆发1. 工业革命的背景和起点2.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3. 科技进步和文化变革4. 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影响5.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国际秩序的建立九、国际关系的演变和二战的爆发十、冷战的深化和国际合作的推进1. 冷战的发展和互不信任的恶性循环2. 世界核武器竞赛和东西方的矛盾3. 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和斗争4. 国际大事的变动和世界秩序的调整5. 国际合作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初二历史下册复习纲要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初二历史下册复习纲要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开国大典1、年月,第一届在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大会决定以为国旗,以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采用。
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建立一座,以表示。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定以前,它起到的作用。
3、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首次会议,会议决定以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4、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二、西藏和平解放5、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年,派出以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解放。
6、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2、最可爱的人1、年月,以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
,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附近。
2、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
3、年月,美国上将、“联合国军”总司令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成为美军历史上第一位在未战胜的协议书上签字的将领。
3、土地改革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1、土地改革的背景①封建土地制度;②,新解放区。
2、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规定:废除,实行。
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食其力。
年级历史与社会统编版八年级下册(2024)2024新版
明清时期,小说创作取得巨大成就。《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红楼梦》等四大名著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同时,京剧等戏曲艺术也在 这个时期形成并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军阀割据与混战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在长期的军阀混战中,曹操、孙权、 刘备逐渐崛起,分别建立了魏、吴、 蜀三个政权,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
各地军阀乘势而起,形成割据局面, 相互间进行长期的混战,使社会生产 遭到严重破坏。
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现象
北方民族的南迁
01
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文化、科 技等方面的发展及影响,如铁器 牛耕的推广、百家争鸣的出现等
03
秦汉大一统国家建立与巩固
秦朝政治制度及建设成就
政治制度
秦朝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下设三公九卿分管国家各项事务。同时推行郡县制,加强中 央对地方的控制。
建设成就
秦朝在统一六国后,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建设,如修建长 城、灵渠、都江堰等伟大工程,加强了国家的防御能力和水 利建设。同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促进了社会经济的 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科技著作
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涉及数学、天文历法、 地理、物理、化学等领域;元朝郭守敬主持编定 《授时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
书画艺术
宋元时期书画艺术成就斐然,如北宋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荣景象; 元朝赵孟頫的书法被誉为“赵体”,成为后世楷 模。
07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 发展
经济繁荣
唐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 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 展;同时,手工业和商业 也十分繁荣。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第《8、9》课则重在让学生明确:在这近20年的探索历程中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仍在向前迈进:了解两弹一星、人民海军、空军建立的史实和“三位一体”核战略力量的组成。与此同时,通过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和外交事务中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学生认识:综合国力的增强,使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第五单元
1,通过分析暴力冲撞对文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认识到暴力冲撞虽然在客观上起到了传播文化、扩展文明的作用,但是它对社会和人类生命财产所造成的破坏和损失也很大。
2、帮助学生讨论暴力冲撞与和平往来这两种方式哪一种对文明的发展更有利及其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和平交往对文明发展能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它是历史上文明交往的重要方式。从未而培养学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思维能力。
2、知道阿基米德、欧几里德等世界古代科学家的科学发明,了解世界古代科学的辉煌成就。
3、实践活动:利用探究课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利用多种途径搜集、整理、加工以及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4、通过系统的整理复习加深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
习
主
题
活
动
安
排
一、学习主题:八年级下册
实施内容
课
程
目
标
第一单元主题目标:
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八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八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一、第十二章中国近代史概览
1. 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
2. 鸦片战争和中华民族的危机感
3. 甲午战争和清朝的衰落
4. 辛亥革命和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5. 中国的民主革命和早期政治斗争
二、第十三章辛亥革命和民主革命的挫折
1.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影响
2. 辛亥革命后的政治斗争和海陆(武昌)提案
3. 二次革命失败和孙中山的影响力
4. 袁世凯执政和共和国初期的政治发展
三、第十四章新文化运动与中国文化发展
1. 维新运动及其影响
2. 新文化运动及其主张与作用
3. 文化大革命和文化繁荣
4. 中国文化的复兴与国际地位的提升
四、第十五章中国的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
1. 中国经济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2. 改革开放的措施和成就
3. 经济改革的影响和问题
4. 中国经济的新发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五、第十六章中国的民间生活和社会变革
1.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生活
2. 社会变革与人民生活的改善
3. 医疗保健和教育的改革
4. 群众文化和高雅文化的融合
六、第十七章中国的科技创新和未来发展
1. 中国的科技创新历程
2. 现代化科技的发展和重要成果
3. 未来科技的发展走向和阶段
4. 科技创新与资源节约与环保的关系。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课程纲要(最新整理)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八年级历史(下)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授课时间:38 课时授课教师:上街实验初级中学何丽琴授课对象:上街实验初级中学八年级二部学生课程目标:1、掌握新中国成立和巩固的基本史实。
2、掌握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3、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知道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5、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6、科学教育与文化。
7、了解社会生活。
课程内容根据普通《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其课程内容包括: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共 3 课时)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 课时)2、最可爱的人(1 课时)3、土地改革(1 课时)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共4 课时)4.工业化的起步(1 课时)5.三大改造(1 课时)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 课时)7.“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 课时)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3 课时)8.伟大的历史转折(1 课时)9.改革开放(1 课时)10.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 课时)活动课一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1 课时)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共 3 课时)11.民族团结(1 课时)12.香港和澳门的回归(1 课时)13.海峡两岸的交往(1 课时)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共3 课时)14.钢铁长城(1 课时)15.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 课时)16.外交事业的发展(1 课时)活动课二历史纪室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1 课时)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共 4 课时)17.科学技术的成就(一)(1 课时)18.科学技术的成就(二)(1 课时)19.改革发展中的教育(1 课时)20.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 课时)活动课三 20 世纪歌曲中的“历史” (1 课时)第七单元社会生活(1 课时)21.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1 课时)活动课四家庭的照片(1 课时)课程实施一、课程资源1、教材:对教材进行校本的二度开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和调速。
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教学指南
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教学指南一、教学目标本教学指南旨在帮助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知识层面: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八年级下册的历史知识点及其背后的事件、人物和文化。
2. 思维层面: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理解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 方法层面:指导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如有效利用历史文献、图表、图像等进行资料分析和解读。
4. 文化层面:引导学生了解并尊重不同历史文化的多样性,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概述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国古代历史:包括秦朝、汉朝、三国时期、隋朝、唐朝、宋朝等历史时期的事件、人物和文化。
2. 世界古代历史:介绍了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兴衰和文化特点。
3. 中国古代文化:围绕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内容展开,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全面的认知。
4. 世界古代文化:介绍了古印度、古巴比伦等文化的发展和特点,扩大学生对世界历史文化的了解。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建议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展示历史事件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思考,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实地考察:安排历史遗址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增强对历史的体验和理解。
四、教材选择为了保障教学效果,我们推荐使用质量较高、内容完备的教材,如《中学历史》或其他符合教学要求的教材。
同时,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教材补充和拓展。
五、评估与考核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历史学习情况,建议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估和考核:1. 课堂表现: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课堂讨论、问答等形式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标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标准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我国近代(1644-1911年)史的主要内容,如清朝的统治、辛亥革命,民国革命及其政治体制改革,以及那些整个社会与政治进程中的重大人物和实践。
2.了解我国民族统一的历史进程,重视中华民国的建立,了解其领土的变化以及其对国家主权的维护。
3.理解我国近代史中外国侵略合同及其实施过程,并介绍其影响。
4.弘扬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从他们的角度去了解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受到的影响。
5.认识中国近代历史概要与世界历史的相互关系,重视历史的连贯性和发展性。
二、过程与方法
1.实施指导性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运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有效导入新知识。
3.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快速学习,练习灵活运用基本知识。
4.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比较之中学习思考,运用创新性思维,回答历史问题。
5.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实践历史,加强对历史事实的理解。
(完整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三)实施对策
1、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要质量。
2、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电子白板教学,给学生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
课
程
评
价
(一)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课
程
目
标
1、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学堂中贯彻民主平等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课
程
内
容
课
程
实
施
实施内容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三单元
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七单元
社会生活
课时安排
3课时
4课时
4课时
3课时
4课时
5课时
2课时
(一)教学方式
史料分析法、讨论法、活动体验法、多媒体演示法、情境法、问题探究法、歌谣记忆法、调查法等。
2,回答课堂提问的情况:要求的领会、语言的表述等。
3,课堂笔记的情况:条理的清晰、重点的突出、字迹的端正、完整等。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历史八年级下册课程纲要案例
3、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学习主题/活动安排(请列出教学进度,包括日期、周次、内容、实施要求)
2、《学校教育学》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备注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中国历史下册》
适用年级
八年级
总课时
40课时
课程简介(200字内)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但是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现过“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出现过“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民主法治、科学技术、国防建设、民族团结、文化教育、对外交往各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评价活动/成绩评定
(一)学生历史学习过程的评价
(1)教师当堂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点评,点评以鼓励为主。
(2)学生对一阶段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价,可以是自我评语或简要的自评报告。
(3)学习小组对本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开展互评,形成简要的评价报告。
(4)在各项学习活动中临时组成的协作小组,在合作基础上展开相互评价。
背景分析
(500字内)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生,基本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同时也对历史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另外,八年级的中国历史距离学生的生活也越来越近,学生学起来也会事半功倍。课堂管理很重要,学习习惯的培养仍然很重要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范本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范本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学校的会议精神,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
二、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
1.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
2.部分学生求知欲强,思维灵活,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
3.有些学生有偏科现象。
4.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
5.综合分述史实的能力较差有待在方面提高三.教材分析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
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
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
本册共六个单元,共二十课。
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
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知识拓展等组成。
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
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四、教学目标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县内平均水平。
最新八下历史知识点提纲
最新八下历史知识点提纲在八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中,学生们将学习到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提纲内容:1. 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为了维护其在中国的鸦片贸易利益,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导致了《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被迫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赔款并丧失关税自主权。
2. 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
这场运动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矛盾和农民阶级的反抗。
3.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发动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进一步开放口岸,割让领土。
4.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中的一些官员提倡学习西方科技,以求自强,这被称为“师夷长技以自强”。
5. 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至1895年,清朝与日本因朝鲜问题发生战争,最终清朝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丧失了对朝鲜的控制权。
6. 戊戌变法:1898年,光绪皇帝试图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但因保守势力的反对而失败。
7. 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中国北方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反对外国势力和国内的腐败,最终导致了八国联军的干涉。
8. 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发动了推翻清朝统治的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9. 五四运动:1919年,由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国内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要求民主和科学,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10. 国共合作与分裂:1924年,国民党与共产党开始合作,共同反对军阀统治。
但到了1927年,两党关系破裂,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内战。
11. 抗日战争:1937年至1945年,中国全民族抗战,抵抗日本侵略,最终取得了胜利。
12. 解放战争:1946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政府军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战争,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转折点,对于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八年级历史下册整册学习计划纲要.doc
第四册历史学习纲要(基础知识部分)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开始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史学界又称为中国现代史。
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一、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本册教材在这一历史时期共安排五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最可爱的人”、“土地革命”、“工业化的起步”、“三大改造”。
这五课分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两个单元中。
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到1966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到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
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从1976年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现代史上伟大的转折点。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知识梳理】一、开国大典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于1949年在北平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1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1大会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毛泽东;%1大会决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大会确定国旗是五星红旗;代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首都是北京(把北平改为北京);纪年方式是公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二、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与人民政府谈判,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学校:新郑市八千乡第二初级中学科目: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教材:人教版教材授课课时:32课时(正课课时20、复习课时6、测试5课时、课程纲要1课时)授课教师:王秋红董艳萍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课程目标:1、通过学习中国现代史教材能够熟练的说出重要历史人物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事迹,全面的列举他们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贡献。
2、能够准确的背诵单元标题、每一课课题和课后大事年表,在理解的归纳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并会复述从而整体把握和建构中国现代史的知识框架。
3、准确说出建国以来中共召开的历次会议及其重要决策,归纳其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概述出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历史轨迹。
4、在学习中国现代史的过程当中掌握阅读历史材料的技巧并能够学会有效的提取历史信息,体会“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观,学会运用已学知识解释历史现象解决现实问题,通过活动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现代史的兴趣,锻炼学生收集、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从而启发学生学会多角度、多渠道认知历史。
5、在学完本册书时是学生能够认知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充满曲折与艰辛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党能够及时总结经验,纠正错误、汲取教训在曲折中探索前进,最终取得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
6、发掘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历程中的优良品质和闪光点延伸至现实生活中的个人成才历程,感染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价值追求和取向,并培养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坚持到底的的良好品格。
7、坚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教学思路,继续升华坚持课堂改革,探所有效使用导学案的方法。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段是两级分化期、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过渡期;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优点是有活力、有创新意识、有一年半的历史学习经验的积累和沉淀,对中国历史有了一定的阶段性认知。
不足是容易分心,升学目标模糊,躁不能全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有些后进生甚至放弃的自己的学业。
教材分析: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中,整个八年级下册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也就是中国现代史的内容,有21课,还有4课活动课,共25课。
初二历史下册复习纲要
初二历史下册复习纲要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开国大典1、年月,第一届在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大会决定以为国旗,以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采用。
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建立一座,以表示。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定以前,它起到的作用。
3、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首次会议,会议决定以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4、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二、西藏和平解放5、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年,派出以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解放。
6、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2、最可爱的人1、年月,以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
,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附近。
2、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
3、年月,美国上将、“联合国军”总司令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成为美军历史上第一位在未战胜的协议书上签字的将领。
3、土地改革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1、土地改革的背景①封建土地制度;②,新解放区。
2、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规定:废除,实行。
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食其力。
3、到,除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4、这次土地改革,在政策上与过去的土改有所不同,注意,目的在于孤立,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①,彻底摧毁了,也被消灭了;②;③,为国家的准备了条件。
4、的起步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建立;相应的发展;相应的培养。
3、一五计划的时间:。
4、一五计划的成就:①工业方面ⅰ鞍山钢铁公司建成投产;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国产汽车——解放牌;ⅲ年,仿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ⅳ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②交通运输方面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年,大桥建成;ⅱ、、公路修道“世界屋脊”;ⅲ、铁路建成。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大纲下册(完整版)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大纲下册(完整版)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大纲要求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大纲要求如下:1.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和概念。
2.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掌握重要的历史时期和重要事件。
3.形成对历史的基本认知、观念和看法,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4.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基本历史和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5.掌握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能够自主学习和探究。
6.培养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7.培养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国际视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8.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掌握基本的史学技能。
9.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对历史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10.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希望以上信息对回答您的问题有帮助。
初中生历史教学大纲下册初中生历史教学大纲下册是指教育部2018年发布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教学大纲(实验)》(以下简称“旧大纲”),以及2017年发布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教学大纲(2017年修订)》(以下简称“新大纲”)的下册部分。
旧大纲的下册部分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世界史。
下册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其中中国现代史包括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和20世纪的中国;世界现代史则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发展等。
新大纲的下册部分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世界史。
下册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其中中国现代史包括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和20世纪的中国;世界现代史则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发展等。
此外,新大纲还增加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和“近代以来世界重大改革回眸”两个专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知识纲要
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知识纲要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知道西藏和平解放;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开国大典(1949.10.1)(国庆节):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①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和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②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二、西藏和平解放1、中国历代中央政府加强对西藏联系和管辖(1)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又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8世纪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2)元政府在中央设立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3)清朝前期确立了对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
1727年设立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2、和平解放西藏: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1、背景:①两千多年以来的封建土地制度仍然存在,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②新解放区三亿多的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2、开始标志: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3、主要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同时,地主也分得一份,自食其力。
4、完成:到1952年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5、土地改革的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了解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学校:中牟县黄店镇第一初级中学科目: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师: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教材:人教版教材授课课时:32课时(正课课时20、复习课时6、测试5课时、课程纲要1课时)授课教师: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课程目标:1、通过学习中国现代史教材能够熟练的说出重要历史人物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事迹,全面的列举他们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贡献。
2、能够准确的背诵单元标题、每一课课题和课后大事年表,在理解的归纳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并会复述从而整体把握和建构中国现代史的知识框架。
3、准确说出建国以来中共召开的历次会议及其重要决策,归纳其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概述出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历史轨迹。
4、在学习中国现代史的过程当中掌握阅读历史材料的技巧并能够学会有效的提取历史信息,体会“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观,学会运用已学知识解释历史现象解决现实问题,通过活动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现代史的兴趣,锻炼学生收集、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从而启发学生学会多角度、多渠道认知历史。
5、在学完本册书时是学生能够认知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充满曲折与艰辛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党能够及时总结经验,纠正错误、汲取教训在曲折中探索前进,最终取得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
6、发掘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历程中的优良品质和闪光点延伸至现实生活中的个人成才历程,感染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价值追求和取向,并培养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坚持到底的的良好品格。
7、坚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教学思路,继续升华坚持课堂改革,探所有效使用导学案的方法。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段是两级分化期、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过渡期;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优点是有活力、有创新意识、有一年半的历史学习经验的积累和沉淀,对中国历史有了一定的阶段性认知。
不足是容易分心,升学目标模糊,躁不能全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有些后进生甚至放弃的自己的学业。
教材分析: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中,整个八年级下册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也就是中国现代史的内容,有21课,还有4课活动课,共25课。
它开始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是一部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史,在史学界又称为中国现代史。
在这6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建设成就,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
所以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也就成为了本册书的灵魂和编写的主线。
七个单元的章节设置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建国—改造—十年探索—文革(遇挫折)—纠错提出改革开放(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这一主线下又穿插入了五个小专题:民族专题国家统一专题外交事业发展专题科技文化成就专题社会生活变迁专题这样的布局既突出了探索的主线,有补充了血肉。
使整册书更加鲜活,单容量也增加了不少。
从时间和编写的内容上来说距离学生的生活更近了,有些内容是学生能够亲身体会到的或者通过老人可以间接了解到。
但是要拨开历史的现象,理性的去分析看待这段历史对于初二的学生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课程内容:课程框架体系简介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国度时期(1949年——1956年)共有五课书,包括第一单元全部和第二单元的前两课书。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或者是十年探索时期(1956年——1966年)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或者改革开放时期(1978至今)其中1976年——1978年为两年徘徊纠错正问个错误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新时期中又分两个阶段:1978年——1992年,1992年以后。
单元课程内容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目标:通过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通过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学习认知巩固政权的措施单元概述:1949年到1956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并取得社会主义改造的决定性胜利,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
这一时期共七年,可分为两个阶段:1949年——1952年,主要是西藏和平解放促进祖国大陆的统一,进行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继续完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巩固新生政权。
本单元共安排三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最可爱的人”、“土地革命”。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单元目标:通过一五计划的实施初步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同时掌握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
通过过三大改造的完成,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内涵。
通过对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学习了解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当中遭遇的挫折和失误,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探索”的理解。
单元概述:1953——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到1956年,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建立起以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要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正式确立。
围绕这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之一知识点有“工业化的起步”、“三大改造”两课书。
围绕社会主义道路十年探索,教材中安排一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讲叙本课,应抓住三个特点,把握准这段历史。
第一、有探索。
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提出和实行,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有曲折。
本课主要讲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这失误造成严重的后果,使社会主义建设受到挫折。
这部分内容,理解透教材即可,不必过多发挥。
第三、有发展。
(十年探索成果)“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用了一节课,虽然时间长但是内容并不是很重要。
1966年到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使整个中国陷入空前的浩劫之中,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学生对文革的原因要了解。
(左的错误长期发展)知道周恩来、邓小平和广大群众、干部对“左”的错误的抵制,经济建设还是取得了一定成绩。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单元目标:认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历史意义,了解农村和城市改革的内容、方式。
了解对外开放的格局和形式图。
了解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大成就。
复述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单元概述:从1976年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现代史上伟大的转折点。
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正确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主要是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使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接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使城市经济生活出现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在对外开放方针的指导下,我国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学习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建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有了新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历史,教科书安排了三课,即“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通过本单元学习给学生这样的认识:中共从建国到取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但没有被挫折打到而是在挫折中找到了新的出路改革开放,在新的世纪里,祖国的前途更光明,未来更美好,作为一名中学生更应该为自己的理想而坚持奋斗到底。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单元目标:认知新中国的民族政策和方针。
通过港澳回归的学习,准确的理解一国两制的内涵。
通过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学习达成一种共识:两岸统一是历史潮流符合民心和民族的利益。
并能列举大陆对台政策的调整和两岸交流具体事例。
联系世界历史与美国对比,认识到国家统一的方式和手段可以有多中。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单元目标:了解人民空军、人民海军和战略导弹部队建设和发展的史实。
说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通过万隆会议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巨大国际影响力。
通过新旧中国外交的对比认识到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
通过学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日建交和中美关系的改善与发展,理解综合国力决定国际地位的高低,国家政策的制定从于国家利益出发。
准确的列举和区分不同时期我国取得的辉煌的外交成果。
归纳中美关系发展特点及认识。
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单元目标: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科技成果、教育发展、文化成果,知道863计划和科教新国战略。
加深学生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
通过活动课认识到历史学习的多种方式和角度。
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的变化单元目标:通过对比学习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社会全方位的变化,体会改革开放的巨大优越性,从而理解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必须坚持。
通过活动课锻炼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联系现实,学生能够举出中共在改善和关注民生方面的新举措。
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方面1、充分利用班班通、教学视频、网络等多媒体资源。
2、利用导学案教学,对导学案要及时批改反馈。
3、通过精选习题检测训练,精讲精评提高学生做题、审题能力。
4、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分组合作、大胆展示。
教师做好课堂的组织工作。
5、通过加强课堂常规管理,提高学生听课效果,培育学生创新意识。
6、课前默写重要知识。
(二)课时安排方面(见进度表)1、利用活动课,让学生课下收集整理资料。
2、学生观看视频资料拓展视野。
3、走上社会对改革开放后家乡的变化做一个调查展示。
课程评价(一)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1、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状态(课堂上的纪律表现、注意力是否集中,参与活动和回答问题是否积极主动),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鼓励学生。
2、学生整理课堂笔记、学案预习(导学案预习情况基础知识必须全部做对。
拓展性问题不空白,有自己的见解)。
、订正情况进行检查点评。
3、课前默写是否达标最低标准基础知识默写必须全对。
在此基础上实验班重点知识必须会背。
4、布置临时性或者课下学习任务完成情况。
5、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发现问题,并且主动找老师解决问题。
(二)组长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1、课堂笔记是否记录准确清晰,小组长定期收课本检查。
2、基础知识读背,组长检查背诵情况并记录。
(三)学习结果评价通过阶段性测试和期末测试,考察学生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归纳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