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
中国抗日战争战争中的纪实文学与影视作品
中国抗日战争战争中的纪实文学与影视作品中国抗日战争是二战期间最重要的战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伟大历程。
在这场艰苦卓越的抗战中,涌现了众多纪实文学和影视作品,准确记录了抗日战争的惨烈和英勇。
这些作品通过不同的方式,向读者和观众传递着抗战的历史真相,激励人们弘扬民族精神。
本文将介绍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纪实文学和影视作品,并对它们的意义进行探讨。
一、纪实文学作品1.《西伯利亚的童年》这本由鲍鹏山撰写的纪实文学作品,以第一人称视角描绘了作者在沦为日本侵略军俘虏后被迫劳动的艰辛生活。
小说通过细腻生动的叙述,展现了抗日战争中普通人遭受的苦难。
这本作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记录了抗战期间的历史,为读者还原了当时人们生活的真实面貌。
2.《红岩》这部由陈忠实创作的长篇小说,通过讲述川府实施军事专区时的故事,展现了四川抗日战争的艰苦卓越。
小说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独特的叙事手法,深情地展现了抗战期间人们的顽强抵抗和民族精神的高扬。
这本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感人的情节,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纪实文学的经典之作。
二、影视作品1.《大路》这部电影是阪本善尚执导的,根据川原直人的小说改编而成。
影片以女演员徐筠为主角,讲述了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妇女的抗争和牺牲。
影片通过真实的场景和动人的表演,再现了那段残酷却充满希望的历史。
它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妇女在战争中的勇敢和坚强,成为了中国影视作品中的经典之一。
2.《集结号》这部由徐克执导的影片,通过讲述浙江部队在抗日战争中的事迹,展现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烈和英勇。
影片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采用真人真事的方式进行演绎。
它用炮火与烟尘勾勒出了战士们的英勇和民族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观众。
三、作品的意义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纪实文学和影视作品,不仅在艺术层面上具有重要意义,更在历史层面上对后来的研究和教育产生着积极影响。
首先,这些作品准确地记录了抗战期间的历史,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它们通过真实的人物和事件,再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为观众和读者还原了抗战时期的真实情景。
《到敌后方去》作品说明
《到敌后方去》作品说明【原创版】目录1.《到敌后方去》作品背景2.《到敌后方去》作品主题3.《到敌后方去》作品的艺术特点4.《到敌后方去》的影响和价值正文《到敌后方去》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于 1940 年创作的一篇抗日战争题材的小说。
该作品诞生于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到敌后方去》的背景。
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人民为了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巴金先生作为一名热爱祖国的作家,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的伟大事业中,创作了许多抗日题材的作品,《到敌后方去》便是其中之一。
其次,我们来探讨一下《到敌后方去》的主题。
这篇小说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年轻的抗日战士在敌占区进行游击战的故事。
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坚决与敌人进行斗争,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无畏和顽强拼搏精神。
通过这部作品,巴金先生传达出了抗日救亡、全民族团结的强烈呼声,激励了广大人民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再来看看《到敌后方去》的艺术特点。
巴金先生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争环境下人们的生活和斗争。
同时,他巧妙地运用了人物性格的刻画,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
这些特点使得《到敌后方去》成为了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抗日小说。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到敌后方去》的影响和价值。
自问世以来,这部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抗日战争时期文学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
它不仅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传承了伟大的抗日精神,还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到敌后方去》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抗日小说。
它不仅展现了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无畏精神,还传承了这份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抗日战 争中的文化遗产有哪些
抗日战争中的文化遗产有哪些《抗日战争中的文化遗产有哪些》抗日战争,是一段中华民族浴血奋战、抵御外侮的悲壮历史。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中,不仅留下了无数英勇的事迹和壮烈的牺牲,还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那段血与火的岁月,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坚韧与不屈,成为了我们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的重要载体。
首先,抗战时期的文学作品是极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众多文学家以笔为枪,抒发着对侵略者的愤怒,鼓舞着民众的斗志。
例如,巴金的《寒夜》、老舍的《四世同堂》等作品,深刻地描绘了战争背景下普通百姓的苦难与抗争,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丑恶。
这些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成为了抗战文学的经典之作。
再者,抗战时期的音乐作品也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像《义勇军进行曲》,这首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激昂的旋律和豪迈的歌词,激发了无数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成为了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象征。
此外,还有《黄河大合唱》,以其磅礴的气势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中国人民保卫祖国、反抗侵略的坚定决心。
这些音乐作品在当时极大地鼓舞了士气,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抗战时期的美术作品同样是不可忽视的文化遗产。
画家们用画笔记录下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英勇。
如徐悲鸿的《奔马图》,以骏马奔腾的形象寓意着中国人民勇往直前、不畏强敌的精神。
还有丰子恺的漫画,以简洁而生动的线条,讽刺了侵略者的罪行,唤起了民众的觉醒。
在建筑方面,一些抗战遗址和纪念性建筑成为了重要的文化遗产。
例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它是为铭记侵华日军攻占中国首都南京后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的暴行而筹建,是中国唯一一座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专史陈列馆及国家公祭日主办地。
这些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对侵略者罪行的无声控诉,时刻提醒着我们勿忘国耻。
此外,抗战时期的档案文献也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各级政府、军队和民间组织形成的大量文件、报告、信函等,记录了抗战的决策过程、战斗经历和社会状况。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抗战文学作品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抗战文学作品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段艰苦卓绝的历程,不仅检验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也催生了大量优秀的抗战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以真实的故事情节、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感人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和抗战精神,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
本文将以“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抗战文学作品”为题,探讨其中代表性的抗战文学作品,并分析其对中国抗战历史和文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明代文人陶渊明创作的一篇山水田园诗文,尽管不是直接描写抗战的作品,但与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抗战文学有着密切关联。
该作品描绘了一个与外部世界隔绝的幸福乌托邦,象征着人们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对战乱的逃避。
在抗日战争时期,人们对战争的伤痛和恐惧,更加渴望着回归桃花源的平静。
因此,《桃花源记》在抗战文学中代表着人们对和平世界的向往,为战争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丝慰藉。
二、《红岩》《红岩》是巴金的长篇小说,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独具风格的重要作品之一。
小说以四川省广元市红岩村为背景,通过叙述红岩村农民出身的大学生石光明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的经历,展现了人民群众的抗战热情和坚定意志。
小说语言朴实,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描写了红岩村人民英勇抗战的精神风貌,彰显了抗日战争时期农民知识分子的奋斗精神和抗日斗志。
《红岩》以其深入浅出、感人至深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中国抗战文学的经典之作。
三、《集结号》《集结号》是巴金的又一力作,描写了在中国抗日战争初期,淞沪会战前后,一支由中共地下党员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在淞沪地区坚持抗战的故事。
小说通过刻画游击队员的奋斗精神、坚韧毅力和视死如归的精神风貌,展现了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不屈斗争。
《集结号》以其激情澎湃的战斗场面和对人性的思考,成为中国抗战文学中的瑰宝之作。
四、《幸存者》《幸存者》是滕传祥的长篇小说,以乌鲁木齐战火纷飞的历史背景为基础,通过塞申山抗战英烈赵全生的故事进行叙述。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战文学与艺术作品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战文学与艺术作品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极为黑暗而艰苦的时期,然而,在这段历史中,中国人民以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奋起抵抗,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抗战文学与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艺术创作方式,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坚决抵抗和追求自由独立的渴望。
中国抗战文学作品多以小说、诗歌和戏剧形式存在。
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丁玲的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这部小说通过描写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战争时期的遭遇和抗争,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对老百姓生活的巨大冲击,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勇敢。
类似的还有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和巨浪的小说《死水微痕》,它们以不同的视角和角度,塑造了一批反映抗战时期社会状况的形象,文字流畅,情感真挚。
除了小说,抗战时期的诗歌也充满了激情和希望。
著名的抗战诗人郭沫若创作了许多催人奋进的诗歌,如《行军布告》和《木兰诗》等。
这些诗歌以铿锵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强烈愤怒和面对战争的坚定信念。
除了郭沫若,林则徐、艾青等诗人也通过他们的诗歌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和对敌人的坚决斗争。
在抗战期间,中国的戏剧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曹禺的抗战剧《雷雨》。
这部剧以一个富家女嫁给农民的故事为背景,通过对现实社会的讽刺和批判,揭示了社会不公和封建残酷的一面。
《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生动的艺术形象,成功地诠释了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抵抗精神。
除了文学作品外,中国抗战时期的艺术作品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中国抗战期间的美术作品着重表现了人物形象和战争场景,以英雄史诗为主题,追求真实和庄严的创作风格。
其中,张大千的《抗战图》是一幅著名的作品,它以极具震撼力的笔触和色彩,生动地再现了抗战场景,并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对抗战的坚强信念。
总之,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战文学与艺术作品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这些作品以其艺术的力量和激情的表达,赋予了中国人民力量和信心。
它们不仅让人们了解到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遭遇和抗争,更展现了中国精神的伟大和坚韧。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抗战文学作品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抗战文学作品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长时间以来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进行抵抗,而抗战文学作品则记录下了这段历史,传递了人民的心声和奋斗的精神。
本文将就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抗战文学作品进行探讨。
一、文学与战争的关系文学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方式,不仅可以展现人类的情感和心灵世界,也可以记录和承载历史。
在战争时期,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记录和承载战争的媒介,通过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更真实地了解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牺牲。
同时,文学作品也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之情和坚定对敌抗战的信念。
因此,抗战文学作品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著名抗战文学作品1. 《林则徐》这是郭沫若创作的一部抗战诗歌作品。
以林则徐为题材,表达了对抗日战争的坚定支持和对民族英雄的崇敬。
诗中写道:“霜刀未曾试,胆气犹轻冻。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强。
”2. 《小孩子的妈妈》这是抗战时期作家丁玲所写的短篇小说。
小说通过一个小女孩的视角,描绘了战争给普通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破碎。
小说以其真实细腻的描写打动了很多读者,成为了抗战文学的经典之作。
3. 《红岩》这是中国著名作家巴金所写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红岩烈士廖承志的故事为主线,通过他的一生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的英勇和牺牲。
小说以饱满的情感和充实的细节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形象,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誉。
三、抗战文学的特点1. 爱国主义情感抗战文学作品被赋予了明显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是因为在战争时期,人们对于自己国家的独立和解放有着强烈的渴望。
抗战文学作品通过鲜明的情感表达,传递出了人民坚定的爱国之情。
2. 英雄形象塑造抗战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多以普通人民为主,他们通过坚定的意志和对敌人的抵抗,展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英勇的品质。
这些英雄形象成为了人们崇敬和敬仰的对象,激励着人们在战争中勇往直前。
3. 现实主义描写抗战文学作品以现实主义的描写手法,力图展现出战争的真实面貌。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战争纪实文学作品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战争纪实文学作品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中国人民为了捍卫国家独立、民族尊严而进行的伟大斗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纪实文学作品如一面明镜,真实地记录下了当时人民的艰辛和顽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勇气。
这些作品通过文学的形式,向读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斗争精神、坚定意志和无畏牺牲的精神风貌。
中国抗日战争纪实文学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这些作品以真实、生动的语言,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抗战精神。
例如,当代作家贾平凹的《带灯》就是一部以乡村抗战为背景的小说,通过讲述普通农民曹白与日寇残暴斗争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农村百姓的抗战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除了小说,抗日战争纪实文学作品还包括许多诗歌、散文和戏剧等形式。
这些作品通过各种表达方式,展现了不同人物在战争中的命运和各类社会团体的抗击日寇的形象。
其中,著名诗人艾青的《诗动中国》就是一部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诗集,通过他的笔触,将当时战争中的血雨腥风与中国人民的顽强精神相结合,使读者深受感动。
抗日战争纪实文学作品的创作与发表对于激励民众的斗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作品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能够给予人们精神上的力量和启示。
在抗战年代,这些作品通过报纸、杂志和宣传画册等载体广泛传播,成为了引导民众斗志的有力武器。
如今,这些作品被编入课本,成为了我们了解历史、传承抗战精神的重要读物。
中国抗日战争纪实文学作品在表达方式上多样且丰富,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文学艺术的表达。
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这些作品能够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例如,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当时国人普遍的软弱心理,引导人们反思并提出自强不息的战斗意志。
抗日战争纪实文学作品的创作和发表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学在抗日战争中的巨大贡献。
这些作品展示了中国人民在困境中坚守信念,无论是赞美英雄,还是揭示社会问题,都以生动而鲜明的笔墨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记忆。
抗日战 争时期的中 国文学作品有哪些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文学作品有哪些在抗日战争那个充满血与火的年代,中国文学成为了民族精神的火炬,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激发了无数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和抗战决心。
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人民的苦难以及顽强的抗争精神。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巴金的《寒夜》。
这部小说以抗战时期的重庆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小公务员家庭的悲惨遭遇。
主人公汪文宣在贫病交加中挣扎,妻子曾树生则在困境中寻求个人的出路。
作品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给普通民众带来的无尽痛苦,以及在黑暗现实中人性的挣扎与坚守。
茅盾的《腐蚀》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
小说以日记体的形式,描写了一个女特务赵惠明的复杂内心世界。
通过赵惠明的堕落与觉醒,反映了国民党统治区的黑暗和腐败,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的迷茫与反抗。
在诗歌领域,艾青的诗作充满了对祖国大地的深情和对侵略者的愤怒。
他的《我爱这土地》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一诗句,成为了那个时代无数爱国人士的心声。
田间的《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呼吁民众奋起抵抗侵略者,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鼓动性。
戏剧方面,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具有重要意义。
该剧借古讽今,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不屈的斗争,鼓舞了当时民众的抗日斗志。
吴祖光的《风雪夜归人》,通过一个艺人的命运,展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对自由、尊严的渴望。
此外,还有老舍的《四世同堂》。
这部长篇小说以北京小羊圈胡同为背景,描写了祁家四代人的生活,展现了普通百姓在抗战中的不同表现和命运。
作品既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罪行,也歌颂了中国人民坚韧不拔的民族气节。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以农村土改为题材,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农民翻身解放的伟大斗争,展现了农村在抗战时期的巨大变革。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也是一部反映农村斗争的优秀作品。
它描写了东北地区一个村庄的土地改革运动,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农民形象,表现了农民在党的领导下与封建势力进行坚决斗争的精神。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文艺文学作品集结号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文艺文学作品集结号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段历史性的篇章,文艺作品在这个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是人们抒发情感、表达意识的媒介,更是激励民众抵御侵略的精神支柱。
本文旨在回顾并探讨抗日战争期间诞生的中国抗日文艺文学作品,展现那个时代的英雄气概和民族精神。
一、文学作品的背景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于1937年,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和文化摧残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心向往之的事业。
在这个背景下,文学作品应运而生,成为激励抗战士气、弘扬抗战精神的宣传工具。
这些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传达着人们对抗日战争的热爱和坚定信念。
二、主要文学作品1. 《井冈山》中国作家曾经说过,“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党的实验场,也是我作家的愚公移山之地。
”《井冈山》是毛泽东的作品,讲述了红军在井冈山所面临的艰难困苦和取得的伟大胜利。
这部作品具有极高的政治和文学价值,以独特的艺术手法讴歌了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和抗日情感。
2. 《火花》《火花》是徐悲鸿的长篇小说,它以描绘抗日战争为题材,展现了广大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英勇和坚强。
小说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刻画了一幅生动的抗日画卷,为抗日战争呈现了独特的视角。
3. 《死蛇》《死蛇》是作家白朗的代表作之一,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真实地再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壮丽场景。
小说以恢弘的叙事风格和细腻的人物描写,塑造了一批具有鲜明个性和坚定信仰的英雄人物。
4.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是毛泽东在1942年发表的演讲,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要求和指导。
演讲强调了文艺作品要紧密结合抗日战争的需要,要引导人民,鞭策人们更加努力地为抗战作出贡献。
三、作品意义与影响这些抗日战争时期产生的文艺作品不仅仅是单纯地反映现实,更成为了鼓舞人心、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象征。
它们激发了人们在艰苦环境下的斗志和勇气,成为了中国人民团结起来抵抗侵略者的象征。
这些文艺作品的影响长远而深远,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在当时激励和动员了全国人民。
中国抗战文学
中国抗战文学是指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所产生和发展的文学,其目的是为了宣传抗日、鼓舞士气、揭露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丑恶等。
中国抗战文学在战争时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为中国人民提供了精神食粮,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中国抗战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抗战初期,文学作品主要表现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民族精神的弘扬。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有《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
在抗战中期,文学作品的主题更加广泛,包括对战争的反思、对和平的渴望、对爱情的描写等。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巴金的《家》、老舍的《四世同堂》等。
在抗战后期,文学作品的主题更加深入,包括对人性的探讨、对生命的思考等。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有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春蚕》等。
中国抗战文学的影响深远。
它不仅在当时起到了宣传抗日、鼓舞士气的作用,还在后世成为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抗战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价值观念,它们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和人民的精神状态,也为我们今天了解历史、认识人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同时,中国抗战文学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和抗击侵略者的决心。
抗战期间的中国抗日文艺作品
抗战期间的中国抗日文艺作品抗战期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而充满挑战的时期,也是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文艺界不仅承担了抗战宣传的重任,更是通过各种文艺形式激励民众的抗战信心和士气。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中国抗日文艺作品。
1. 影视作品在抗战期间,电影成为广大民众获取信息和寻找安慰的主要途径之一。
《风云儿女》是中国首部宣传抗战的影片,通过展现英勇的抗日游击战士和普通百姓在战乱中的坚韧精神,激励了无数人投身到抗日斗争中。
另外,《铁道游击队》、《英雄儿女》、《孙中山与民国》等影片也在抗战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了中国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2. 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传播民族精神和战斗意志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抗战期间,许多作家以自己的笔触写下了一部部感人肺腑的作品。
例如,鲁迅的《阿Q正传》以其鲜明的写实主义风格揭示了民众的某些软弱和可悲,激起了人们的自省和反抗精神。
郁达夫的《热风》则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人民在抗战中所经历的磨难和坚持。
3. 诗歌作品抗战时期的诗歌以其简洁有力而令人难以忘怀。
郭沫若的《七律·人民大团结万岁》、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作品深入人心,直接表达了人们对抗战的热爱和对和平的追求。
诗歌作品通过简短的语言和抒情的笔调,使人们对抗战的认识更加深刻,激发了爱国情怀。
4. 话剧作品抗战战争剧在中国文艺界具有重要地位。
梁实秋的《宴席》讲述了一群志士为了国家献身的故事,通过戏剧冲突和对白反映了那个历史时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话剧作品和舞台演出以其直观的方式直接影响观众,传递了对民族独立和自由的呼唤。
5. 美术作品不少美术家通过他们的作品记录了抗战期间的动人场景和英雄形象。
李可染的《黄土高原》再现了祖国的烽火戏诸侯以及人民的勤劳与坚毅,成为经典的艺术作品。
此外,王宾桦的《黄河大合唱》等作品也以抗战为主题,表达了对抗战的礼赞。
总而言之,抗战期间的中国抗日文艺作品通过各种艺术形式传达出独特的思想和情感。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战文艺作品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战文艺作品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文艺创作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为了激励人民的抗战热情,宣传正义战争的斗争目标,中国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于创作抗战文艺作品,用他们的作品表达对侵略者的抗议和对祖国的热爱。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扎根于广大民众的心中,成为中国抗战的精神象征。
1. 文艺作品的种类在抗战期间,中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文艺作品。
其中,文学作品如《兵蚁》、《林则徐》等,通过描绘英勇的抗日战士和民族英雄,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和勇气。
影视作品如《风云儿女》、《智取威虎山》等则以饱满的叙事和精湛的制作技艺,深入挖掘了抗战期间的战斗场面和英雄人物的形象。
音乐作品如《义勇军进行曲》则以其激昂的旋律,成为整个抗战期间最具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之一。
2. 文艺作品的表现内容中国抗战文艺作品以揭示侵略者罪恶、歌颂抗战英雄和追溯民族志愿者历史为主要表现内容。
在文学作品中,作家通过细腻的描写,再现了侵略者的残暴和中国人民的痛苦,使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侵略者对中国造成的伤害。
同时,作家也通过塑造英雄人物,展现了他们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这些英雄形象激励了更多的人们投身于抗战斗争。
3. 文艺作品的影响力中国抗战文艺作品通过不同的传播途径,深入到广大人民中间,取得了巨大的影响力。
这些作品不仅在战前出版物和电影院上播放,还通过舞台剧、演唱会等不同形式展示给观众。
这种多元化的传播方式,使作品能够覆盖更广阔的人群,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的抗战信心,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侵略者的抗议和愤慨。
4. 文艺作品的意义中国抗战文艺作品不仅仅是为了表达战争的悲壮和人民的英勇,更重要的是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参与战斗的决心。
这些作品通过情感共鸣,使人们在挫折和艰难面前保持坚定的信念,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抗日战争中。
同时,这些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抵抗侵略的斗志和精神。
综上所述,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文艺作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战争艺术与文化产物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战争艺术与文化产物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这场艰苦卓越的战争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坚韧与勇敢。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战争艺术与文化产物迅速崛起,成为了国家团结与壮大的重要象征。
本文旨在探讨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战争艺术与文化产物,展现其在这段历史中的独特价值与影响。
一、电影与纪录片在抗日战争期间,电影与纪录片成为了中国人民了解战争真相、激发士气的重要媒介。
电影《风云儿女》、《智取威虎山》等作品展现了中国军民联合抵抗侵略的英勇事迹,激励着广大人民勇敢抗敌。
同时,纪录片如《华北抗日根据地》、《中国远征军》等详实记载了中国军队的作战过程,弘扬了抗日英雄主义精神。
二、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在抗日战争期间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了记录战争真相、宣扬抗日精神的重要工具。
《茶馆》、《红岩》等剧本的上演,揭示了战争背景下普通人的苦难与坚持;鲁迅的《战争》、沈从文的《边城》等小说,通过对抗战背景下人性的思考,使人们对抗战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三、美术与摄影作品抗战期间的美术与摄影作品以其真实感人的表现方式,深刻地展示了中国战争的残酷与英勇。
以王充贞的《白求恩像》为代表的美术作品,让人们铭记了白求恩医生为中国人民的无私奉献。
摄影家赵悦然的作品《里海上的火》等,则展现了中国军队的英勇和牺牲精神。
四、战争歌曲与舞蹈抗日战争中的战争歌曲与舞蹈通过动听的旋律和华美的舞蹈形式,唤起了人们的斗志和坚持。
《义勇军进行曲》以其激昂豪迈的旋律,成为了整个抗战期间的代表曲目,激发了无数人们的爱国情怀。
舞蹈作品如《村庄之舞》、《八路军舞蹈》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敌人的抵抗,展现了中国军民的顽强意志。
五、战争文化纪念品抗日战争中产生了众多的战争文化纪念品,如海报、标语、徽章等。
这些纪念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寓意,传达了中国人民对战争的态度和决心,成为了激励士气、融合国家情感的重要象征。
综上所述,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战争艺术与文化产物对于维护民族尊严、激发士气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地文学与艺术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地文学与艺术中国抗日战争是20世纪中期中国对抗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抗战,这场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和牺牲,同时也催生了众多优秀的战地文学与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以真实的战地生活为素材,通过文字、绘画、音乐等形式,深情讴歌了抗日战争中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精神和爱国情怀。
一、战地文学战地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以抗战为背景,以战地生活为主题,真实地再现了抗日战争的残酷与艰辛。
抗战期间,众多作家走上战场,亲身体验了战争的惨烈,他们将这些经历融入他们的作品中,使作品更加真实生动。
其中,鲁迅的《狂人日记》以及《阿Q正传》等作品,无疑是中国抗日战争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之一。
这些作品揭示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挣扎与抗争,同时抨击了国内封建社会的黑暗与愚昧。
他们以鲜明的社会意识和批判精神,呼唤国民的觉醒和政治的改革。
除了鲁迅,还有徐干云、贾平凹、莫言等一系列作家也通过他们的作品,将抗战的悲壮和勇敢展现在世人面前。
他们的作品中充斥着对敌人的仇恨和痛击,同时也含有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这些作家们的努力,使得战地文学在抗战期间发挥了巨大的宣传作用,激励了更多的人参加到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行列。
二、战地艺术战地艺术以绘画、音乐、戏剧等形式,通过艺术的手法将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呈现给观众,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许多艺术家投身到创作中,他们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塑造了一批气势磅礴的英雄形象,使人们对抗日战争产生了更强烈的认同感和情感共鸣。
战地绘画是中国抗日战争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方面。
许多画家以战地为背景,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如张廷硕的《重庆万航渡长江》等。
这些作品以大胆的笔触和独特的构图,生动地描绘了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的英勇形象,让观众感受到他们的勇气和坚强。
此外,还有许多音乐作品和戏剧作品也在抗战期间涌现出来。
例如,刘天华的《黄河大合唱》以及霍加尔的《义勇军进行曲》等音乐作品,通过动听的乐曲和激情四溢的歌词,唤起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抗日战争的向往。
战争题材文学作品
战争题材文学作品作家黎化的长篇小说《江海祭》《江海祭》通过家族史折射了国家民族的命运,通过几个主要人物在不平凡年代的经历和遭遇,对革命、战争、人性、亲情与爱情等等进行了独特而深刻的思考。
小说描写的是1930年至解放战争结束这段历史期间,张木匠一家三代人的传奇命运。
张木匠参加红军闹革命,失败后撤退至南黄海滩涂。
随后他的几个儿女卷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洪流,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表现出各自迥异的性格,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
作家都梁的长篇小说《亮剑》《亮剑》是一部战争艺术和传奇色彩融会贯通的主旋律作品。
剧中,爱国精神与英雄主义、铁血丹心与人世常情、斗智与斗勇、友情与爱情交相辉映。
故事内容是讲述我军优秀将领李云龙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从他任八路军某独立团团长率部在晋西北英勇抗击日寇开始,直到他在1955年授予将军为止。
“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
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这句话就是李云龙,这位“草莽英雄”式的将军的一生写照。
(李云龙是一位叱咤风云、百战沙场的职业军人,是一个一生都在血与火中搏斗的名将。
他的人生信条是: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
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在战争与和平的时空转换中他的命运注定要充满悲欢离合——无论是政治生涯还是婚姻、爱情……作者用冷静凝重的笔触,刻画了李云龙和他的战友们极其鲜明的性格和十分传奇的故事,读来令你手不释卷,掩卷不能不深思、落泪。
)《历史的天空》——作者徐贵祥《历史的天空》这是一个既起伏跌宕,又错综复杂的漫长故事,贯穿了从抗日战争到拨乱反正时期长达四十年的历史。
梁大牙和陈墨涵是凹凸山区蓝桥埠镇的同乡,因为出身不同,参加革命的方式和所走的道路也不同。
同是为了抗日,陈墨涵提议去找共产党的游击队,而梁必达主张投奔国民党的正规军。
在互相不能说服的情况下,他们各带一人分道扬镳。
但是命运却阴差阳错,想投奔国军的梁必达却碰上了八路军游击队,受到司令员杨庭辉人格的感召和女八路东方闻音气质的吸引,留在了游击队里,开始了他有声有色的战斗生涯,也开始了从一个匪气很重的流氓无产者向一个自觉自愿的真正革命者的艰难转变。
中国抗日战争的战时文学作品
中国抗日战争的战时文学作品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也是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入侵者进行的艰苦卓越的斗争。
在这场战争中,战时文学作品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激励着中国军民坚定信念,勇敢抵抗外敌入侵。
本文将围绕中国抗日战争的战时文学作品展开论述,分别从诗歌、小说和戏剧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诗歌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诗歌是表达抗战情怀的重要媒介。
许多著名的中国诗人如丁玲、艾青、朱自清等都通过他们的作品表达了国家繁荣和人民抗争的情感。
例如,丁玲的《夜行秋歌》描绘了夜间执行任务的中国游击队员壮烈的形象,表达了对日本侵略者的坚决抵抗。
而朱自清的《世界和平》则呼吁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抵御侵略。
二、小说小说在传播抗战精神和揭露日本侵略行径方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抗日战争期间,许多作家纷纷创作了一系列的抗战小说,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巴金的《家》和丁玲的《四世同堂》。
这些小说通过真实的写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普通人民在战争中的生活和抗争,使读者深入感受到了抗战的艰辛和决心。
三、戏剧戏剧是另一种重要的战时文学形式,通过表演艺术形式与观众互动,有效地传达了抗战精神。
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吴师谟的话剧《烽火里的尘埃》以及郭沫若的《沂蒙山》等作品广为传播,激励着广大观众奋起抗战。
这些戏剧通过剧情和角色塑造,展现了人民抗战的英雄形象,唤起了观众的民族自豪感和抗战热情。
总结中国抗日战争的战时文学作品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仅有效地传达了抗战精神,激励着人民的斗志,还揭示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行径。
通过诗歌、小说和戏剧等不同的文学形式,中国作家在战争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意。
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历史,更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激励着我们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英雄精神。
长征胜利万岁抗日战争时期文学作品
长征胜利万岁抗日战争时期文学作品伟大的抗日战争,以其博大的气势和深刻的内涵,彪炳于世界民族解放斗争的史册.在这次战争中,数不尽的文艺工作者忠实地履行了表现中华民族新崛起的天职。
他们从各种角度,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史诗般地记录下中国民族解放的恢弘一页,从而使世入h加深了对肩载着民族解放与社会解放双重使命的抗日战争之认识与理解。
九一八事变爆发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爱国的文学家艺术.家情不自禁地运用起感情交流的工具,抒发全国民众的同仇敌忾。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文学艺术作品揭解与控诉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反映和描写沦陷区人民奴隶般苦难生活。
这些作品强烈要求国民党改变对日屈膝妥协政策,呼吁停止内战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迎接民族解放战争早日到来。
左翼戏剧家联盟所属的上海“大道剧社”,在九一八事变次日,便决定创作一部反映青年学生抗日要求的独幕剧。
他们把剧名定作《乱钟》.为了及时演出.执笔者田汉来不及打草稿,而把剧本直接写上蜡纸。
抗日战 争中的文化作品有哪些
抗日战争中的文化作品有哪些《抗日战争中的文化作品有哪些》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充满血与火的岁月,在这场全民族的抗战中,不仅有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有无数鼓舞人心、激发民族斗志的文化作品。
这些作品犹如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成为了抗战时期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力量。
文学作品方面,众多作家以笔为武器,投身到抗战的洪流之中。
老舍的《四世同堂》就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这部长篇小说通过对北平小羊圈胡同里几户人家的生活描写,展现了普通百姓在战争中的苦难与抗争,深刻地反映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和中国人民的不屈精神。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祁瑞宣的矛盾与挣扎,钱默吟的坚贞不屈,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让人们看到了战争对人性的考验,也看到了中国人在困境中坚守的民族气节。
还有巴金的《寒夜》,以抗战后期的重庆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小公务员汪文宣在贫困、疾病和压抑的家庭环境中挣扎的悲剧命运。
作品揭示了战争时期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同时也展现了人们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希望和对正义的追求。
诗歌也是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田间的《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用简洁有力的语言,发出了“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的呐喊,强烈地唤起了民众的抗日决心。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愤怒。
这些诗歌情感真挚,节奏明快,在民众中广泛传播,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
在戏剧领域,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该剧以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为主人公,通过他的遭遇,抨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表达了广大人民对光明和正义的渴望。
在演出时,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极大地鼓舞了民众的抗日士气。
此外,电影也在抗战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风云儿女》这部电影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歌曲以激昂的旋律和豪迈的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的新长城!”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中。
抗日胜利纪念日的文艺作品有哪些
抗日胜利纪念日的文艺作品有哪些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这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时刻,诞生了众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它们以各种形式铭记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缅怀英勇无畏的先烈,激发着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在电影领域,《地道战》堪称经典之作。
这部影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巧妙地利用地道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故事。
影片通过生动的情节和精彩的战斗场面,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地道作为一种独特的防御和进攻手段,在影片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们在欣赏影片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巨大力量。
《铁道游击队》也是一部备受赞誉的抗日题材电影。
影片描绘了一群活跃在铁路线上的抗日英雄,他们机智勇敢地破坏敌人的铁路运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电影中的游击队员们身手矫健、英勇善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紧张刺激的情节和激昂的音乐,让人们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电视剧方面,《亮剑》无疑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该剧以主人公李云龙的传奇经历为主线,展现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军人的英勇与坚韧。
李云龙性格鲜明,他的果敢、坚毅以及对战友的深情厚谊,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
剧中的战争场面逼真,人物形象丰满,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中国军人的牺牲精神。
《我的团长我的团》则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另一面。
这部剧没有过多地渲染英雄主义,而是着重刻画了战争中普通士兵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
它让人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同时也展现了在极端环境下,中国军人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文学作品中,《野火春风斗古城》以抗日战争时期的保定为背景,讲述了地下工作者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紧张的斗争局势,展现了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不惜牺牲一切的高尚情怀。
《敌后武工队》则以冀中地区的抗日斗争为蓝本,塑造了一群英勇善战的武工队员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事变后,曹属曾在一假轮船上听到逃难的男女老幼齐唱"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歌声相着大海的波涛汹涌,使每一个在场 的人都坚信:中国是不可征服的! ② 民族情绪是 一 种看不见的洪流,它能冲破任何障碍,爆发出意 想不到的力量 f 华北五省自治"甚嚣尘上时,阳翰笙针 对 性地创作
了四幕话剧 4 前夜 ) ,作品叙述爱国青年的 反 抗 活 动及所遭遇的磨
::1:'
肇野, 1 关于 〈 五月的鲜花 > 1. 原载 1 937 年 5 月 28 日《北平新报机转引 自刘可到
编《先来然研究资料 1.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269 页 .
②
靠 E 回本相薯, 1. 属 f奇 1 . 北京 十 月文艺出版吐 1 9 8 8 年版.lI! 22 2 jj .
军歌 队 与 《 毕业歌 》 、 《 开路先锋 队《 新中华进行曲 》 等救亡歌曲 一
样,顿时在祖国的山山水水唱了起来.光未然在剧本 《 阿银姑娘 》 中
写的序曲 《 五月的鲜花 队 后经东北大学音乐教员阎述诗谱曲.很快
从华北传遍全国,以至"每个救亡团体的因子里.每个救亡的角落
里 "都能听到它的歌声 。① 田汉作词、运耳谱曲的 《 义勇军进行曲 扎
等著 A 武仅抗战立艺 姐:俑) ,证江茸茸出版社 1988 年版.;n 1 25- 126 页 .
J;际上剧本里井技高 达句 话,不过剧情事达的是同 - 古且 .
③
《从〈都舍的 一角 〉 到 〈断地 >1 ,转引自告林.细武薯 , (厦衍传),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109 页 .
• 251 '
砌工程"、"近 2000 万立方尺的土 方 "等 一 连串数字.说明了一个人
问奇迹的创造,为了修筑滇缅公路
- 条几乎是中国当时通往
世界的唯一动脉,从花裤角的闺女到自须垂胸的老者与没有了牙 的老躯.全都动员了起来 。 成千累万的人死于饥饿,死于炸药,死于
-疾病,但他们默默劳作,没齿无怨,只肯进取不肯退缩,终于用生命 和血肉使一座"蜿蜒山脊的万里长城"拔地而起.
全国抗战的爆发,为文学艺术提供了花分抒发民族情感的机 遇.文艺的作用 一 开始就受到高度重视 。 正如 《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
放协会发起旨趣 》 中所说..想要彻底打击武器兵力优势的敌人,唯
有广大的激励人民的敌何.发动大众的游力 ··.l而..文艺正是激励人 民、发动大众的有力武器"。 ψ 民族战争净化了人们的灵魂.不同创作背景和不同艺术追求 的文艺家,纷纷集合在抗日民族统 一 战线旗帜下 . 在上海.救亡歌 曲代替了靡靡之音,广场、弄堂、学校、难民收容所、伤兵医院,到处
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的地位越来越显著 。" 民族的精神,
① 鑫且刘开 ..c.. 艺幸生活雷tz.(二 η. 圭国政协主史资料研究委员告编 t 立 it~ 料丛刊)....丈史资料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194 页.
的场面 。 萧乾的报告 文 学 《 刘粹刚之死 队 记录了这 位 国民党空军 少 尉为配合 八 路 军反 攻旧关毅然率机夜航‘归途中油料燃尽.他放出
仅有的 → 颗照明弹帮助友机迫降,自己为了保住飞机不肯跳伞,最
后 不 幸 牺牲 。 在滕县保卫战中捐躯的王铭章.是全面抗战爆发后是
早牺牲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之 一。 刘开渠在成都为他塑造了 三 米多 高的铜像.像座下左右两边浮雕为将士们和敌寇英勇战斗的情景.
《第七连 ) ,通过 一 位身负重伤连长的谈话,记载了这 支 仓促拼凑并 且装备不良的连队,在上海战役中不畏牺牲,英勇杀敌.亦门以 "S
• M" 为笔名的 《 从攻击到防御 >> .引用 一 个士兵呼喊..抗了日我死
① 《立艺月刊》事 9 期 .19 3 8 年 4 月}日 .
@
郭沫若《 三 年辈的文 lt 战1. 1 9 4 0 年 7 月 16 '1. 17 日重庆 《 大 公 报 > .
子 》。 这些剧无需固定舞台,形式短小却思想深刻,表演时演员夹杂
在群众中,高潮时出来做画龙点睛的讲演.因而很容易引起观众的 强烈共鸣. → 些偏远地区的下层民众 , 正是从这些演出中醒悟到民
族危难已迫在眼前.类似这种抒发抗日之志的作品不胜枚举,文艺 在这里已成为民众抗日情绪的风雨表 .
随着国土不断沦丧.国民党的"攘外必先安内"国策遭到全国
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
闯黎明
伟大的抗日战争,以其博大的气势和深刻的内涵,彪炳于甘t 界
民族解放斗争的史册.在这次战争中,数不尽的文艺 工 作者忠实地
履行了表现中华民族新崛起的天职.他们从各种角度,通过各种艺
术形式.史诗般地记录下中国民族解放的恢弘 一 页,从而使世人 M
f草了对肩载着民族解放与社会解放双重使命的抗日战争之认识与
的作用。 1936 年 6 月.上海进步团体"星期实验小剧场"演出夏衍
的独幕剧《都会的→角 >> ,开演不久英租界老|明捕房借口剧中有"东
北是我们的"台词勒 令停演。观众了 解到演出中$茧的原因后 立 即沸
腾起来,全场齐声高呼"东北是我们的""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②事后."东北是我们的"这句简单的台词竟成为口号响遍全市.
人的新地! "@
文学与艺术从来都不回避时代的负荷.尤其在民族矛盾日益
尖锐的时刻,它忠实地履行了反映社会变动与民众情绪的职责.奏 出了时代的主旋律.而文艺本身,也迅速成为波澜壮阔民族解放斗
争中的一支生力军 @
(j)
~
.且庸纳 J 芙于"李需成之死..).~ 、戴《抗战戏剧 》第 z 岳第 4 、 5 酬.转引自章细嗣
二 萧也因之成为文艺界的两颗新星。
如果说以新文艺形式创作的作品,主要对象还是知识分子的
话,那么街头剧则面向平民百姓。当时通称为"好 一 计鞭子"的街
①
.w.候枫,(回忆大道社).文化部中共党史贾辑征集 1 作委员去蝙《中国在回戏剧 事联盟史料集).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206 ~ 207
等等一队复一队地走向军队,走入乡村"不仅"兵营、战壤、原野都
成了课堂",而且"抗战话剧、抗战电影特籍、救亡歌曲成为武装同
志与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每
在军事压倒一切的非常时期,文艺的首要角色是配合战争进
程.及时传播战况,以歌颂英雄人物与英雄业绩来弘扬爱国主义精 神,加强人民的斗争信心 .
抗战初期,反映正面战场的作品比重较大 . 丘 东 平的战地报告
等 i日作结集为《岳飞及其他》出版,欲以中国历史上的爱国主义精
神鼓舞当前士气. @ 丁玲的童话《给孩子们>> .以母亲讲故字的口
吻,为侵略者作了 一 个画像"他是太平洋里的第一个强盗" .两个
铜铃一样的眼睛里放出绿光,血盆大嘴里伸出三颗长牙……"这实
际上是将复仇的种子传递给寄以中国希望的第 二 代.老舍的短篇 小说《哀启讥讲述了 一 个不堪凌辱的洋车夫刀劈 三 个东洋鬼子替
便决定创作 一 部反映青年学生抗日要求的独幕剧 . 他们把剧名定
作 4 乱钟 >> .为了及时演出.执笔者田汉来不及打草梢,而把剧本直
接"写"上蜡纸 .① 1932 年 1 月 28 日晚上. ( 乱钟 》在暨南大学演出. 当演到日本侵占沈阳的炮声响起时,恰逢日军进攻闸北的枪声也
垂见张向华编,(回汉年请 )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2 年版.串 1 59 草 160 ~.
• 252 •
也就甘心了.总算 当 兵也 当 出了这样 … 个好 结果 来 1" 一 个排长在 日记里自豪地写道.. 今 天我们应战了,攻击了.震动了闸北.震动
了 全中国 , 不.震 动 着 全 世界的呀"闸北四 行 仓库保卫战 、 女童 子 军在枪林弹雨中 iJ[iiij 献旗等,均通过艺术形 式 传播到全国月至全 世界 。 宋之的的独幕剧 《 旧关之战 >> .再现了陆军 三 十八军教寺团 3000 健儿在阻止日军从东线进入山西战斗中浴血奋战、夺回阵地
演出着 4 往哪里逃 》 、 《 大家一条心 》 、 《 保卫大上海 》 、 4 再上前线 l.等
富有鼓动性的小型剧 . 长沙城内.沿街箱上绘着 大 幅 宣 传画.书摊
上的 《 毛泽东传 》 、《 朱德传 》销路甚好 . 武汉 三 镇活跃着歌咏队、宣 传队、演剧队, 气 氛犹如 1927 年初的大革命时代 .当 时,大批文艺 工作者涌上前线,"工作队、宣传队、漫画队、孩子剧团、慰劳服务队
f!,
• 248 •
响了起来.刹时.舞台上东北大学同学冲出寝室到操场集会的情康 再现于现实牛活 .2000 多睡大学生齐集操场.高唱起救亡歌曲。 d
"一 二八 "第 二天 ,中央大学顾毓雳教授欢送十九路军开赴战场.归
来后翻阅旧作《剂和1>>.犹闻"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的击节歌声,遂将剧本付印.不久,他又将《岳飞队《项羽 》 、 4 苏武 》
理解 .
九一 八事变爆发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爱国的文学家艺术
家情不自繁地运用起感情交流的工具,抒发全国民众的同仇敌何.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文学艺术作品揭饿与控诉日本侵略
者的暴行.反映和描写沦陷区人民奴隶般苦难生活.这些作品强烈 要求国民党改变对日屈膝妥协政策,呼吁停止内战和建立抗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