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2024年《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2024年《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47477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75.png)
2024年《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山坡羊潼关怀古》。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词的朗读与赏析,了解作者背景,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解读诗句,感悟历史沧桑和作者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地朗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并理解其诗意。
2. 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句的深入解读,历史背景的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重点:熟练朗读诗词,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感悟历史沧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潼关古战场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山坡羊潼关怀古》。
2. 朗读诗词:让学生自由朗读诗词,体会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作者背景: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4. 诗句解读:逐句讲解诗句,分析诗句中的意象、手法等,引导学生感悟历史沧桑。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句中的难点和重点,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
6. 例题讲解:针对诗句中的难点,进行例题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山坡羊潼关怀古》2. 作者:杜甫3. 诗句解读: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怅望千秋,问人生何处是长安?4. 重点词汇:潼关、山河、破碎、浮沉、长安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朗读并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2. 答案:作业一:学生自行完成,课堂上检查。
1) 诗句解读:分析诗句中的意象、手法等。
2) 作者思想感情:探讨作者在诗句中表达的历史沧桑和忧国忧民之情。
3) 个人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古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案设计精选5篇
![语文古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案设计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90ffa0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67.png)
语文古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案设计精选5篇《山坡羊·潼关怀古》篇一一、教学目标:1、反复吟咏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
2、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学会借景抒情感怀,提高写作能力。
二、重点难点1、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同时有效地积累诗词曲知识。
2、了解文章创作背景,通过抓住诗歌关键字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步骤: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在慷慨悲愤的音乐声中,给同学们营造一种历史沧桑之感,引出叹世、怀古这一散曲流行的题材,进而导出新课————《山坡羊潼关怀古》。
电脑课件出示“古潼关地形图”,要求学生介绍潼关的地理位置以及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
(设题目的:缩短学生与潼关的空间距离)明确: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西有长安,东有洛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课前热身(1)、自由读课文(使学生排除朗读疑难,为理解文意作铺垫。
)(2)、正音峦(luán) 踌(chóu )蹰(chú )阙(què)兴(xīng)(3)、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4)、听录音范读课文。
再通过教师示范朗读创设情境,使学生明确朗读时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等。
)2、初步感知课文,理解文意,让学生自主品读和翻译课文,并随机抽查提问。
华山的峰峦相连,如四面八方聚拢而来,黄河的波涛洪流如雄狮怒吼,震地撼天,凶险的潼关要道就在华山黄河之间。
遥望古都长安城,思绪万千,心绪纷乱。
经过秦汉遗址令人伤心万千,无数宫殿都化作了废墟和泥土。
一朝兴起,百姓要受苦。
一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张养浩赴陕西途中登临潼关古塞,怀古思今,写下了这一抒情名篇。
前三句写登临潼关所见,由远至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
“聚”和“怒”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精品教案(精选
![《山坡羊潼关怀古》精品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c0167d9f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29.png)
《山坡羊潼关怀古》精品教案 (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教学内容包括:全词的朗读与解析,详细解析诗句中的难点词汇及句式,对比分析作者同期作品,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理解并掌握词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 通过分析诗词内容,了解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句中难点词汇和句式的理解,以及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分析。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词,理解并掌握词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词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代战争图,让学生思考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山坡羊潼关怀古》。
2. 朗读:让学生集体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3. 解析:详细解析诗句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讲解诗句的意境和背景。
4. 例题讲解:分析诗词中的典型句子,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讲解句子结构和寓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诗句,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6. 分析:对比分析作者同期作品,探讨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板书设计1. 《山坡羊潼关怀古》2. 重点词汇:兴、亡、百姓、苦3. 重点句式:主谓结构、对仗句4. 诗词结构:起、承、转、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诗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并分析其寓意。
2. 答案:国家兴起时,百姓承受着沉重的负担;国家灭亡时,百姓依然承受着苦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练习等环节,使学生基本掌握了《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内容。
课后反思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拓展延伸可让学生选取其他历史题材的诗词进行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张养浩古诗《山坡羊·潼关怀古》公开课教案
![张养浩古诗《山坡羊·潼关怀古》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b2787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18.png)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2)理解诗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了解作者张养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角度审视诗歌,提高综合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朗读节奏。
(2)理解诗中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寓意。
(3)学会从多个角度赏析诗歌,提高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诗中历史背景和人物的理解。
(2)诗歌意象和哲理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张养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山坡羊·潼关怀古》,提问:“山坡羊”是什么?为何要以“潼关怀古”为题目?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认读和朗读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寓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赏析诗歌:从多个角度(如历史、文化、艺术等)审视诗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5. 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本诗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山坡羊·潼关怀古》。
2. 结合课内学习,课外选取一首类似风格的诗歌进行鉴赏。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潼关古迹的图片和相关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024年九语《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2024年九语《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6988b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95.png)
2024年九语《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2.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诗人的情感。
3.掌握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4.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元曲知识,如元曲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2.简要介绍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感知诗歌内容。
第三环节:课堂讲解1.讲解《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背景。
2.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3.讲解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第四环节:课堂讨论a.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哪些情感?b.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c.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有哪些?第五环节:诗歌鉴赏1.学生再次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尝试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阅读关汉卿的其他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四、作业布置1.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2.写一篇关于《山坡羊·潼关怀古》的鉴赏文章。
五、教学反思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关汉卿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通过对《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深入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感受到诗中蕴含的历史沧桑感和作者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2.引导学生识别并欣赏元曲的艺术特色,如曲牌的运用和语言的精炼。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元曲中的意象和象征,以及它们如何传达诗人的情感。
2.指导学生如何从文学批评的角度赏析诗歌,包括韵律、对仗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补充:第二环节: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
2024年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2024年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ad8c5d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fc.png)
2024年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山坡羊·潼关怀古》。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诗歌文本,以及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
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第12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全文,了解作者背景和创作意图。
2. 掌握古代诗歌的韵律、意象等表达手法,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3. 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诗歌中历史典故、意象的理解。
重点:掌握诗歌的韵律、表达手法,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古代历史氛围。
2. 诗词朗诵:邀请学生朗诵《山坡羊·潼关怀古》,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作者背景介绍:讲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4. 诗词解析:详细讲解诗歌中的历史典故、意象,分析表达手法。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的古诗词,进行解析,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首古诗词,进行课堂讨论。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山坡羊·潼关怀古》2. 内容:作者:杜甫诗句解析:重点字词、历史典故、意象表达手法:韵律、对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分析一首古诗词,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500字的分析文章。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诗作,了解其诗歌风格。
组织一次古诗词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词的韵律、对仗等表达手法。
2. 诗歌中的历史典故、意象的理解。
语文古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案设计
![语文古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2988ac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b8.png)
语文古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案设计《山坡羊·潼关怀古》篇一一、教学目的通过这首散曲的学习,使学生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裁,体会蕴涵在作品中的感情、思想和哲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本情怀。
二、教学要求1.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2.反复吟咏诵读,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三、作者简介张养浩(1270—一叁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
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隐居济南云庄,天历二年(一叁29年),征拜陕西行台中丞,到官四月病卒。
张养浩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
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
其作品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诗近400首,各类文近百篇。
四、散曲简介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有词的兴起。
到了元代,另一新兴的体裁就是曲。
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
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散套和小令。
散套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
小令以一支为跟,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
《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有标题的小令。
本篇“山坡羊”是小令的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标题。
五、写作背景《元史》载,文宗天历二年(一叁29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养浩陕西行台中丞。
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蹬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每一念至,即抚膺痛哭,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
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张养浩目击人民遭受的灾难,写下了七题九首怀古散曲《山坡羊》:《骊山怀古》(二首)、《沔池怀古》(二首)、《北邙山怀古》、《洛阳怀古》、《未央怀古》、《咸阳怀古》、《潼关怀古》等。
这是一组系列的怀古之作。
其吊古伤今,对壮丽山河的咏叹,对史事人情的感慨都表达了他对劳苦群众寒馁交加痛苦的心疼和体恤,对官僚当权者骄奢淫欲无耻行为的愤怒。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67e0b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fd.png)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诗意和历史背景。
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学生通过研究诗歌的结构和语言,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对于唤起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学生能够欣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山坡羊潼关怀古》诗文文本。
与诗歌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笔记本和文具。
3.2 教学环境教室设置舒适,光线充足,通风良好。
教学设备包括投影仪、电脑和音响。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诗歌学习,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背景和意义。
4.2 朗读与理解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4.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4 写作与表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可以选择写一篇关于《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读后感或者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5.2 作业完成检查学生完成的诗歌背诵和写作作业的质量。
5.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的比较教师可以选择其他描述潼关的古诗文,如杜甫的《潼关吏》等,与《山坡羊潼关怀古》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不同诗人对同一题材的不同表达方式。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8ab3ee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98.png)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咏史抒怀诗。
该诗通过描写潼关的古迹,叙述了悠久历史和沧桑岁月中的壮美景色,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文化自信。
本次教学旨在通过对《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诵读和赏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主旨和意义;(2)熟练朗读《山坡羊·潼关怀古》;(3)学习诗歌的基本韵脚和格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师生互动,整合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2)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感性理解诗歌;(3)让学生了解古代城关的历史,激发爱国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信和骄傲情感;(2)引导学生领略诗歌的美感和人文价值;(3)教育学生珍视历史文化遗产,积极追寻文化发展的足迹。
三、教学流程1.前期准备(10分钟)(1)呈现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次课的学习内容;(2)开展导入活动,介绍唐代潼关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潼关的重要性;(3)播放一段视频介绍潼关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历史,创设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
2.教学过程(35分钟)(1)韵律讲解:介绍五言绝句的韵律特点;(2)韵脚讲解:介绍《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平仄和押韵;(3)重要句式讲解:让学生掌握《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重要句式;(4)理解诗歌:自由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引导学生以情感和经验来理解诗歌。
3.思考探究(10分钟)(1)分组讨论《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主旨和特色,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推动情感交流和思考。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8c8b7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91.png)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诗歌。
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历史背景。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古文阅读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文学兴趣。
学会通过诗歌表达情感,提升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珍惜和平,努力奋斗。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诗歌的字词解释和意象分析。
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诗歌所表达的历史情感和哲理。
2.2 教学难点诗歌中涉及的古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
诗歌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把握。
诗歌的艺术魅力和人文精神的传承。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地图展示潼关的地理位置,引入诗歌主题。
简要介绍诗人杨炯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韵律和意境。
学生查找诗歌中不理解的词语,讨论交流。
3.3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字词解释和意象分析。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解读诗歌所表达的历史情感和哲理。
3.4 应用拓展学生进行诗歌翻译和创作,尝试运用similar metaphors 和symbols。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目标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古文阅读能力。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4.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
学生诗歌翻译和创作的质量。
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诗歌文本《山坡羊-潼关怀古》。
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字典、辞典等参考书籍。
5.2 教学设施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PPT或课件。
课堂录音设备(可选)。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堂活动诗歌朗读:学生齐读或个人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意象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和象征意义。
语文古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案设计
![语文古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d73c24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c7.png)
语文古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案设计语文古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的】根据本教材特点及学生特点,我确立本课教学目标为: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2.有感情读词,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4.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的熏陶。
【设计思路】本首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景,下片叙事。
作者描绘了一幅宁静清新、悠闲美好的乡村家庭生活画卷。
在教学时,教者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感知、感悟全词。
真切地领会词的意境美、情感美。
领会“醉”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能融入课文,感受村居生活的宁静祥和之美;理解“相媚好”,体会诗词意境。
【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辛弃疾的资料。
2、辅助本课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预设流程】1.开门见山,了解宋词。
2.初读课文,感知词韵。
3.精读课文,品悟词意。
4.赏读课文,体验词境。
5.吟唱课文,追溯词源。
6.拓展延伸,词韵袅袅。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了解宋词1.师:板书居,同学们,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生:家。
同学看到家会想到什么?居然之家,安居乐业2.居住在这样的地方,说着这样的话?板书吴音,想想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作者当时被贬居住在江苏上饶,当地的方言就叫吴音,是一种温柔绵软,婉转动听的语言。
大家对南方话有什么看法?或听到的南方话是怎么样的?3.师板书“村居”。
同学们,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预设)(就是“农村人家”的意思)生:(清)高鼎古诗《村居》以及田园生活画面。
师小结:同学们能联系生活浮想联翩,老师真佩服你们。
但今天我们学习的“村居”不是诗,而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
师板书“词”。
和“诗”一样,“词”也是一种文学体裁。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5c0578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38.png)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背景及意义。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介绍作者杨洪基及《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创作背景。
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意境。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全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
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意境,深入理解诗歌。
第二章:诗句解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的重要诗句。
引导学生通过诗句解析,感受诗歌中的情感。
2.2 教学内容解析《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重要诗句,如“黄河泛滥,江山已换旧颜容”等。
分析诗句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山坡羊-潼关怀古》的重要诗句。
学生通过诗句解析,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并背诵诗句。
第三章:历史背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历史背景,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3.2 教学内容介绍《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黄巢起义、李自成等。
分析历史背景对诗歌内容的影响。
3.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学生通过了解历史背景,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第四章:诗歌创作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创作技巧,并尝试创作类似诗歌。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创作技巧,如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等。
引导学生尝试创作类似诗歌。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创作技巧。
学生尝试创作类似诗歌,分享并互相评价。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主要内容和创作特色。
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深入了解杨洪基的诗歌作品。
5.2 教学内容学生总结《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主要内容和创作特色。
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教案
![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28a14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78.png)
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教案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教案 1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感情2、初步掌握元曲的体裁常识3、培养诵读的习惯,训练阅读的能力三、教材分析《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诗词曲无首》中的一首元曲。
这首萧小令是元曲中的一首名曲,流传广泛,脍炙人口。
张养浩是元朝官吏,曾做过礼部尚书,任职期间体恤百姓,赈济灾民,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
此文就是他任职陕西行台中丞时,路过历朝兵家必经之地“潼关”时,颇有感触,从而创作了流传千古的散曲。
四、教学方法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恨时局之险恶,哀民生之多艰,气势雄浑,感情强烈。
学此诗,重在诵读,但诵读不能停留在一个层面上,每一次都应该有新的体验。
因此,我采用听读、朗读、品读等多种阅读方式,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激发学生思维,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伊能静的歌曲《念奴娇赤壁怀古》,大家听完这首歌内心有着怎样的感受呢?同学们自由讨论,纷纷发表感想。
师:是的,每次听这歌总觉得它充满了一种历史沧桑之感,在沧桑中又透出几许人生空幻的色彩。
无论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英雄霸主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
但唯有青山与夕阳是不会改变,亘古悠长的,那份旷达与超脱正是出于对历史与人生的大彻大悟的理解。
同学们,这就是咏史怀古诗,读这样的诗能让我们忘记生活中种.种的烦恼,能让我们的心胸豁然开朗。
元代盛行一种文体,那就是散曲,怀古是散曲的流行题材,其中也有许多佳作,最为杰出的是张养浩所作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这首名曲?1.揭示主题:第一首歌是诗歌之外的另一部文学作品。
2.讲解体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
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
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8ce45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ef.png)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能够背诵并默写《山坡羊·潼关怀古》。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运用诗词欣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讲述《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创作背景,介绍作者杨炯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讲解潼关的历史地位和关隘作用,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2 诗文内容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山坡羊”、“潼关”、“黄河”等,理解其象征意义。
解读诗中的典故和比喻,如“七雄”、“汉祖”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以图片或地图展示潼关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对潼关产生兴趣。
简要介绍作者杨炯和他的创作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理解诗文内容。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解决生词和难点。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共同总结诗文的特点和意义。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学生回答,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2 背诵与默写学生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检查记忆和发音。
学生默写诗文,检查理解和记忆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诗词欣赏学生选择一首与《山坡羊·潼关怀古》主题相关的诗词,进行欣赏和分析。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进行交流和讨论。
5.2 创作练习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潼关为背景的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堂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潼关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景象。
2024年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2024年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16e88a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c.png)
2024年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山坡羊·潼关怀古》一课,主要内容为诗歌的背景、诗句解析、诗人情感表达和历史价值。
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风流人物》第一课。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背景,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人的情感。
2. 掌握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句解析,诗人情感表达。
难点:诗歌背景的理解,历史价值的挖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潼关地形图,引导学生了解潼关的地理位置,引入本课。
2. 新课导入:介绍诗人杜甫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分析诗歌的韵律、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站在潼关古战场上,感受诗人的忧虑与感慨。
5.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习题为例,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1. 《山坡羊·潼关怀古》2. 诗人:杜甫3. 背景介绍:潼关古战场,安史之乱4. 诗句解析:重点诗句及其含义5. 诗人情感:忧虑、感慨、爱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意象,阐述诗人情感。
答案:意象包括“山”、“水”、“战场”等,诗人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民族英雄的敬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培养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传承文化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解析中的难点和重点。
2. 实践情景引入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2024年《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2024年《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72e65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6.png)
2024年《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山坡羊·潼关怀古》。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全文阅读、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学习怀古咏史的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诗中的景物描绘和寓意。
2. 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体会作者对历史的感慨。
3. 掌握怀古咏史的手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歌的情感,体会作者对历史的感慨。
重点: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绘,学习怀古咏史的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课文插图。
3.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意,了解诗歌背景。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诗歌的景物描绘、情感表达和怀古咏史手法。
4. 例题讲解:分析诗中的关键句子,如“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讲解其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诗中的描写手法,创作一句诗句。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情感,分享各自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山坡羊·潼关怀古》2. 诗歌背景:作者、时代、地理位置3. 景物描绘:峰峦如聚,波涛如怒4. 情感表达:对历史的感慨5. 怀古咏史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怀古咏史的手法,以“长城”为题材,创作一首诗。
2. 答案示例:长城蜿蜒峻岭间,烽火台上忆往昔。
千年征战化尘埃,今朝英雄何处觅?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诗歌的情感和怀古咏史手法。
但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仍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怀古咏史的诗歌,如杜甫的《登高》,加深对这一手法的理解。
同时,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情感理解和体会。
2. 怀古咏史手法的掌握和应用。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精选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4ac4bcb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8.png)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古代诗词三首》中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本诗描述了作者途径潼关时,怀古感慨,对历史上朝代的兴衰进行反思,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感悟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大江东去》歌曲,引导学生体会古人的豪情壮志。
(2)展示潼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诗句内容。
(2)学生查字典,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把握韵律美。
(2)教师讲解诗句意思,分析诗歌的意境。
4.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句中的意象。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5. 例题讲解(1)分析诗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修辞手法。
(2)解释“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意义。
6. 随堂练习(1)默写诗句。
(2)分析诗句中的意象。
7. 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山坡羊潼关怀古》2. 板书生字词和诗句。
3. 板书诗歌的结构和意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诗句。
(2)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写出自己的感悟。
2. 答案:(1)熟读课文,背诵诗句。
(2)示例:诗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描绘了潼关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教案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25748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00.png)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张养浩及其作品《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作者张养浩简介2. 诗歌《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创作背景3. 诗歌的主题与情感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作者张养浩及其作品背景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主题与情感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是否了解古代诗歌,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魅力。
2. 介绍作者:讲解张养浩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 解析背景:阐述《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4. 分析诗歌: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与情感,解读诗句中的意象。
5. 总结发言:强调诗歌的情感表达及历史文化价值。
第二章:诗歌解析教学目标:通过深入解析《山坡羊·潼关怀古》,使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及主题。
教学内容:1. 诗歌的结构与韵律2. 诗句中的意象与象征3. 诗歌情感的把握教学方法:1. 解析法:对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意象与象征2. 体验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情感,想象历史场景教学步骤:1. 回顾诗歌:让学生复述《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内容,巩固记忆。
2. 分析结构:讲解诗歌的韵律、节奏,引导学生关注诗句的排列。
3. 解析意象:详细讲解诗句中的意象与象征,如“山坡羊”、“潼关”等。
4. 把握情感:引导学生体验诗歌情感,想象作者创作时的历史场景。
5. 总结发言:强调诗歌意象与情感的关系,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第三章:诗歌创作手法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创作手法,提高写作技巧。
教学内容:1. 诗歌的夸张与对比2. 诗歌的寓情于景3. 诗歌的拟人手法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创作手法及其在诗歌中的应用2. 练习法:引导学生运用创作手法进行写作实践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是否了解诗歌创作手法,引导学生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坡羊•潼关怀古
教学目标:
1、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了解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反复吟咏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学会借景抒情感怀,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
重点•难点
1、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同时有效地积累诗词曲知识。
2、了解文章创作背景,通过抓住诗歌关键字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1、导入
通过介绍体裁——曲,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
重要的里程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元曲————《山坡羊潼关怀古》。
2、教师泛读
正音峦(luán)踌(chóu )蹰(chú)阙(qu è)兴(xīng)
使学生明确朗读时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等。
3、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
(1)、初步感知课文,理解文意,让学生自主品读和翻译课文。
①峦:小而尖的山。
②山河:“山”指华山;“河”指黄河。
与现在说的“山河”,泛指国土,不一样。
③表里:表,外边;里,里边。
古时称潼关之西为关内,以东为关外。
④潼关路:这里的“路”,作“要地”“重地”讲。
⑤宫阙:帝王居住的宫殿,这里指秦汉的皇宫建筑。
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兴、亡这里都是泛指某个王朝的兴起(建立)或灭亡。
华山的峰峦相连,如四面八方聚拢而来,黄河的波涛洪流如雄狮怒吼,震地撼天,凶险的潼关要道就在华山黄河之间。
遥望古都长安城,思绪万千,心绪纷乱。
经过秦汉遗址令人伤心万千,无数宫殿都化作了废墟和泥土。
一朝兴起,百姓要受苦。
一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预设提问:“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作用是什么?这里“聚”有什么含义?这里“怒”又有什么含义?
明确: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潼关的雄伟壮观、地势险要;暗示潼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自然引出下文。
聚”:汇聚。
一个“聚”字就把静止的山峦写动了,山峦仿佛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让我们感到了山之动势。
怒”,发怒。
一个“怒”字把自然界无生命的流水人格化了,河水咆哮不息,具有强烈的气势,就像是作者震荡的胸臆又仿佛就是为人间不平而大声呐喊。
拟人手法、以动写静,“如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
“如怒”形容黄河之水汹涌澎湃。
评析写作特点——语言精练,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4、讨论
1、请问这篇课文如果按内容分层,可以分为几层?
第一层(1-3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的雄伟气势。
第二层(4-7句)“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写作者途径潼关时的所见所感。
第三层(8-9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总写作者的感慨。
2、这首散曲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张养浩赴陕西途中登临潼关古塞,怀古思今,写下了这一抒情名篇。
前三句写登临潼关所见,由远至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
“聚”和“怒”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
“望西都”四句点题怀古,面对昔日帝都的遗址,作者展开充分的想像,突出了历史的变迁。
最后两句一语道破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
从历史的变革中,从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揭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五、小结
这首散曲意蕴深邃,感情悲愤沉郁,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使得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借凭吊潼关古迹,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现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也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不顾人民死活的统治者的愤慨。
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