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文学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和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哪个不是古代汉语中的常用词?A. 之乎者也B. 窈窕淑女C. 青梅竹马D. 红袖添香答案:D2. “子曰诗云”中的“子”指的是谁?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庄子答案:A3.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哪部古代文献?A. 《诗经》B. 《楚辞》C. 《汉书》D. 《左传》答案:A4. “春秋”一词最早指的是什么?A. 一个历史时期B. 一部史书C. 一个季节D. 一种编年体史书答案:D5.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不包括以下哪一部?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史记》答案:D6. “赋”是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裁,以下哪个作品不是赋?A. 《离骚》B. 《子虚赋》C. 《洛神赋》D. 《滕王阁序》答案:D7. “六艺”指的是哪六种技艺?A. 礼、乐、射、御、书、数B. 诗、书、礼、乐、易、春秋C. 琴、棋、书、画、诗、酒D. 医、卜、星、相、山、水答案:A8. “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的是什么?A.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B. 仁、义、礼C. 智、信、勇D. 温、良、恭、俭、让答案:A9. “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其中“风”指的是什么?A. 民间歌谣B. 宫廷音乐C. 祭祀歌曲D. 史诗答案:A10. “诸子百家”中的“诸子”指的是什么?A. 各种书籍B. 各种学派的代表人物C. 各种学派D. 各种技艺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论语》是记录______言行的一部著作。
答案:孔子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中的______卦。
答案:乾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______的教育理念。
答案:孔子4. “庄生晓梦迷蝴蝶”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锦瑟》。
答案:李商隐5.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______篇。
答案:《郑风·子衿》6.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______。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一、汉字填空1.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木兰诗》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鹳雀楼》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登鹳雀楼》4.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山行》5.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木兰诗》答案:1. 兮、兮、悦、兮2. 凌、众3. 白、黄4. 燕、片5. 可、已二、古文阅读篇一:《悯农》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渔翁夫复何求,足食足衣足丰祥。
云山雾罩闲庭院,红棉绿绣满山乡。
答案:1. 《悯农》这篇文章描绘了农民生活的辛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文中提到的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是在形容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3. 作者表达了他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希望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上一层楼。
4. 后半段的渔翁夫复何求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对他们生活状况的关注。
5. 最后两句诗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意味着自然的丰饶和美好。
三、古代汉语翻译1. "白日依山尽"的意思是:在白天,太阳从山的尽头升起来。
2. "黄河入海流"的意思是:黄河的水流入海。
3. "欲穷千里目"的意思是:想要看清楚千里之外的景象。
4. "渔翁夫复何求"的意思是:渔翁又有什么别的追求呢?5. "足食足衣足丰祥"的意思是:拥有充足的食物、衣物和幸福的生活。
答案:1. The white sun sets behind the mountains during the day.2. The Yellow River flows into the sea.3. I desire to see the scenery thousands of miles away.4. What else does the fisherman desire?5. Having enough food, clothing, and a prosperous life.四、古代文言文填空曾(左右)谓(曰乃)!予(愚艘所)鄙人(峻疾以);珠璣(齐鲁之)玉石(吾封臣也)犹(矣忧似)质。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答案古代汉语练习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
学习古代汉语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经典著作,还可以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是一些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其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练习题一:1.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中的“飘飘”一词的意思是什么?答案:轻飘飘地飞翔。
2.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中的“幽草”一词的意思是什么?答案:生长在幽深的草地上的草。
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依山尽”一词的意思是什么?答案:太阳落山。
练习题二: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丹心”一词的意思是什么?答案:坚定的信念。
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的“天涯”一词的意思是什么?答案:边陲、远方。
3.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的“几多愁”一词的意思是什么?答案:多少忧愁。
练习题三: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暗”一词的意思是什么?答案:浓密。
2.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的“欲穷”一词的意思是什么?答案:想要看尽。
3.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的“孤鹜”一词的意思是什么?答案:孤独的野鸭。
通过以上的练习题,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更加凝练、意境丰富。
学习古代汉语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经典著作,还可以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学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通过不断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古代汉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希望以上的练习题及其答案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古代汉语,掌握这一宝贵的语言遗产。
古代汉语文言文考试题目及答案
古代汉语文言文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哪个词的用法是名词用作状语?A. 风烟俱净B. 星汉灿烂C. 举头望明月D. 低头思故乡答案:A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位古代文学家之口?A. 司马迁B. 陶渊明C. 李白D. 杜甫答案:B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之”字的指代用法的是:A. 之乎者也B. 之子于归C. 之乎者也,可以休矣D.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答案:B4.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省”指的是:A. 早中晚三次反省B. 反省三次C. 反省自己的三个方面D. 反省三次不同的事情答案:C5.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一词,其含义是:A. 身材苗条B. 举止优雅C. 心灵手巧D. 容貌美丽答案:B6.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路自然形成B.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道路自然变得平坦C.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小路自然形成D.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小径自然形成答案:D7.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蒹葭》C. 《子衿》D. 《采薇》答案:C8.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的意思是:A. 不进入老虎的洞穴,怎么能捕获老虎的幼崽B. 不经历困难和危险,怎么能获得成功C. 不进入老虎的洞穴,就无法了解老虎的生活习性D. 不进入老虎的洞穴,就无法知道老虎的凶猛答案:B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A10.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A. 月亮B. 美丽的女子C. 明亮的星星D. 清澈的泉水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______,温故而知新”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强调了复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答案:学而时习之2. “______,可以为师矣”出自《论语》,意味着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古代汉语100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100题及答案古代汉语100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1、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 D图画说2、《周易·系辞》和《说文解字》认为?八卦?为()所作A神农氏 B伏牺氏 C仓颉 D郑樵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亦?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6、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吹?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 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采明北晶 B耳林从解 C治星炊信 D 自文蚕进9、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10、?辟?和?避?的关系是()A古今字 B通假字 C繁简字 D 异体字11、大汶口文化中发现有四个与早期汉字结构相似的图形符号,这几个符号属于大汶口文化早期,距今约()年至5000年A 2000B 3000C 40000D 450012、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保?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自?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星?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牟?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6、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亦街炎伐 B涉崔莫私 C安即和牧 D鸣步武益1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修约菜苗 B保禄私空 C寐融照哀 D问娶分笺18、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左形右声的一组是()A攻期江棋 B郊胡鸽邵 C河诂语超 D滑株鸠功19、?说——悦?这组古今字中,古字和今字的关系是()A改换意符 B增加意符 C读音相同 D意义同源20、《经传释词》的作者是()A王引之 B张玉书 C阮元 D 许慎2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止末行锦 B目曰戒哀 C又甘受朝 D皿亦眉疆2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是()A佗——他 B翦——剪 C说——悦 D反——返2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是()A陈——阵 B赴——讣 C矢——屎 D曾——增24、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 B《汉语大字典》 C《中华字海》D《词源》25、?北?是一个()字。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的词义是:A. 妻子B. 丈夫C. 行李D. 虽然答案:D2. 在古代汉语中,“走”的意思是:A. 跑B. 走失C. 散步D. 走路答案:A3. “之乎者也”在古代汉语中的作用是:A. 表示疑问B. 表示感叹C. 表示肯定D. 表示否定答案:A4.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的意思是:A. 说话B. 喜悦C. 说服D. 说明5. “君子不器”中的“器”指的是:A. 器具B. 才能C. 限制D. 容器答案:C6.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是指:A. 夭折B. 茂盛C. 夭折的桃树D. 夭折的花答案:B7.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指的是:A. 圆规和直尺B. 法律和道德C. 规则和准则D. 规矩的形状答案:C8.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的“驷马”是指:A. 四匹马B. 马车C. 马的速度D. 马的力量答案:C9.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知”指的是:B. 智慧C. 了解D. 认识答案:D10. “温故而知新”中的“温故”是指:A. 重温过去B. 温暖过去C. 温习旧知识D. 温暖旧知识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而不厌,______”出自《论语》。
答案:诲人不倦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中的“焉”字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在其中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分别指的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愤:愤怒;悱:困惑4.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中的“乐”字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喜欢5.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中的“坦荡荡”和“长戚戚”分别形容的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坦荡荡:君子的胸怀;长戚戚:小人的心态6.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中的“跬步”指的是______。
答案:半步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答案古代汉语,又称古文,是中国古代书面语言的一种形式,它与现代汉语在语法、词汇、句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以下是一些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1. 请解释“之乎者也”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
2. 阅读以下古文段落,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 古代汉语中的“使动用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4. 请解释“宾语前置”在古代汉语中的特点,并给出例句。
5. 阅读以下句子,并指出其主谓宾结构:> 吾日三省吾身。
6. 古代汉语中的“意动用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7. 请解释“倒装句”在古代汉语中的作用,并给出例句。
8. 阅读以下古文段落,并指出其中的修辞手法:>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答案1. “之乎者也”是古代汉语中的虚词,用于句中起到停顿、连接或强调的作用。
“之”通常用来代指人或事物,“乎”、“者”、“也”多用于句末,表示疑问、判断或陈述。
2. 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又时常温习,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范吗?”3. “使动用法”是指动词用作使令的意思,使宾语做某事。
例如:“使”字,可以翻译为“让”或“使”。
4. “宾语前置”是指在古代汉语中,宾语有时会放在动词之前,起到强调的作用。
例如:“吾日三省吾身”中的“吾身”就是宾语前置。
5. 主谓宾结构为:“吾(主语)日三省(谓语)吾身(宾语)”。
6. “意动用法”是指动词表示一种意向或愿望。
例如:“欲”字,可以翻译为“想要”。
7. “倒装句”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句式,主语和谓语的位置互换,起到强调或修辞的作用。
例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桃之夭夭”就是倒装句。
8. 修辞手法包括排比和拟人。
“桃之夭夭”是排比,“灼灼其华”是拟人,将桃花比喻为有生命力的少女。
(完整版)古代汉语练习题(带答案版)
古代汉语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受”写作“授”不得分)2、偏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音词叫做偏义复词。
3、间接引申义:由直接引申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做间接引申义.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了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5、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6、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
7、通假字:本有其字,若古人临文时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它,那么这个用来暂代”本字"的字就叫做”通假字"。
如:赵王少,不能蚤起。
蚤,通”早",早早地.8、古今字:古时字少,常用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些意义,后世为理解书面语言时不产生歧义,常为这种兼职字所记录的某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
莫\暮其\箕要\腰昏\婚9、破读字:一个字因词性改变或意义转变而引起读音改变的字。
如:好学、王天下、衣褐等.10、联绵字:联绵字,又叫联绵词、连语,就是指双音节的单纯词,两个音节表示一个语素,这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
11、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12、指事(要求举三例):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
如:亦、本、末13、会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并成一个新字,它们的意义组合表示该新字意义的一种造字方法.例如,“信”字由“人”、“言"组合,表示人言真诚无欺,有“诚实"之意;“休"字由“人”、“木”组合,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有“休息”之意。
14、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古汉考试题及答案
古汉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字的本义是“手”?A. 又B. 寸C. 爪D. 手答案:A2. “君子”一词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的是:A. 有学问的人B. 有道德的人C. 有地位的人D. 有财富的人答案:B3. “之”字在古汉语中作为代词时,可以指代:A. 人B. 物C. 事D. 以上都可以答案:D4. “子曰”中的“子”指的是: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庄子答案:A5. “不亦说乎”中的“说”通假字是:A. 悦B. 阅C. 说D. 脱答案:A6.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的“有”的意思是:A. 拥有B. 又C. 存在D. 有的答案:B7. “学而时习之”中的“习”的意思是:A. 复习B. 学习C. 练习D. 习惯答案:C8. “温故而知新”中的“温”的意思是:A. 温暖B. 复习C. 温和D. 温度答案:B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焉”的意思是:A. 那里B. 于是C. 在这里D. 语气词答案:C10.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知”的意思是:A. 知识B. 知道C. 认识D. 智慧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________》。
答案:论语1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一句名言,体现了他的________思想。
答案:仁爱13.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的“坦荡荡”形容的是君子的________。
答案:胸怀14.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分别指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愤:愤怒;悱:忧郁15.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省”的意思是________。
答案:反省1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焉”在这里用作________。
答案:语气词17. “温故而知新”中的“故”指的是________。
答案:旧知识18.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是”指的是________。
古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请填写下列古文名句的空缺部分。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______。
” - 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下一句是“______,感时花溅泪。
”答案:不亦乐乎;恨别鸟惊心2. 请根据古汉语的语法规则,填写下列句子中缺失的词。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______以养德。
-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______其筋骨。
答案:俭;劳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个词不是古汉语中的量词?A. 匹B. 石C. 头D. 个答案:D2.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诗经》B. 《楚辞》C. 《论语》D. 《孟子》答案:A三、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1. 解释“温故而知新”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复习旧知识可以带来新的理解和认识。
2.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的“坦荡荡”和“长戚戚”分别指什么?答案:“坦荡荡”形容君子心胸开阔,行为正直;“长戚戚”形容小人心胸狭窄,常常忧愁。
四、翻译题(每题10分,共20分)1. 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答案:天道运行不息,君子应当不断自我加强,永不停止。
2. 将下列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他非常勤奋,每天早起读书。
”答案:彼甚勤勉,日日早起诵书。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诗经》的艺术特色。
答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丰富,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二是形式多样,包括风、雅、颂等多种体裁;三是语言朴实自然,富有韵律美。
2. 论述孔子的“仁”学说。
答案:孔子的“仁”学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主张爱人、尊重人、帮助人。
孔子认为,仁是人的基本道德品质,是实现社会和谐与个人修养的基础。
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达到仁的境界。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的语言形式,其词汇、语法、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
由于其独特性和历史价值,学习古代汉语成为了许多人的兴趣和研究领域。
本文将为您带来一些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古代汉语。
一、选择题1. 下列古代诗词的作者是谁?春江花月夜 A. 杜甫 B. 李白 C. 苏轼 D. 白居易答案:C. 苏轼2. “神仙何日下凡尘,一念人间便现身”是哪位古代文人的名句?A. 王安石B. 范仲淹C. 文天祥D. 李清照答案:B. 范仲淹3. 古代文人常用的七律格式是几个字?A. 五言绝句B. 七言绝句C. 五言律诗D. 七言律诗答案:D. 七言律诗4. 下列哪位古代文人并非唐代诗人?A. 白居易B. 杜牧C. 杜甫D. 王之涣答案:D. 王之涣5. 古人常用“昔日门前流水人家,今日泱泱众人墓”来表达什么意思?A. 感叹时光荏苒B.寄托对往事的思念与怀念之情C. 不舍人间美好D. 对现实的无奈与不满答案:A. 感叹时光荏苒二、填空题1.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中的“子规”是指什么鸟?答案:夜鹭2. 宋代文学家苏轼自号为:答案:东坡居士3. 古代诗词中的“修短合度”是指什么意思?答案:诗句的构思要合乎逻辑,字数要适中4. 古代文人的纸笔工具中,常用的毛笔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答案:动物的毛发5. 古人用“五岳归来不看山”来表达什么意思?答案:经历过更大的风浪后,对一般的景物不再感到惊讶或惊奇三、简答题1. 简要描述古代中国诗歌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答案:古代中国诗歌多以五言或七言为基本结构,常常表达个体对于自然、思乡、友情等情感的抒发。
例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其中表现了登高时的壮丽景色和人们对于自然的情感抒发。
2. 简述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主要区别。
答案: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以及诗词体裁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古代汉语习题及参考答案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常见的量词是:A. 匹B. 头C. 只D. 个答案:A2. “之乎者也”在古代汉语中的作用是:A. 语气词B. 助词C. 连词D. 介词答案:B3. “子曰”中的“子”指的是: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A4.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A. 《诗经》B. 《楚辞》C. 《汉赋》D. 《唐诗》答案:A5. “君子不器”中的“器”指的是:A. 器皿B. 才能C. 工具D. 器物答案:B6.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逑”意为:A. 配偶B. 朋友C. 敌人D. 物品答案:A7.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子衿”指的是:A. 衣服B. 帽子C. 腰带D. 鞋子8.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指的是:A. 法律B. 工具C. 道德D. 制度答案:D9.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10. “温故而知新”中的“故”指的是:A. 过去B. 故事C. 故乡D. 事故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古代汉语中,“______”一词常用来指代国家或朝廷。
答案:社稷2.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尊敬的语气词。
答案:也3. “______”在古代汉语中常用来指代书籍或文献。
答案:典籍4.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你”的敬称。
答案:君5.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我”的谦称。
答案:臣6.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他”的敬称。
7.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我们”的谦称。
答案:吾等8.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他们”的敬称。
答案:彼等9.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这里”的词。
答案:此地10.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那里”的词。
答案:彼处三、翻译题(每题10分,共20分)1. 将下列古代汉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古代汉语试题10套及解答
目录(打印版)古代汉语试题(1) (2)试题(1)参考答案 (3)古代汉语试题(2) (5)试题(2)参考答案 (6)古代汉语试题(3) (8)试题(3)参考答案 (8)古代汉语试题(4) (10)试题(4)参考答案 (10)古代汉语试题(5) (12)试题(5)参考答案 (13)古代汉语试题(6) (15)试题(6)参考答案 (16)古代汉语试题(7)及答案 (18)古代汉语试题(8)及答案 (21)古代汉语试题(9)及答案 (24)古代汉语试题(10)及答案 (26)古代汉语试题(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古代汉语文选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文选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孟子·离娄上》。
2.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诗经·周南·桃夭》。
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学而》。
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离骚》。
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论语·为政》。
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
7.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论语·述而》。
8.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易经·乾卦》。
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望岳》。
10.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出自《春江花月夜》。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诗经》中的篇章?A.《关雎》B.《离骚》C.《桃夭》D.《鹿鸣》答案:B2. “温故而知新”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孟子》B.《论语》C.《大学》D.《中庸》答案:B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A.《论语》B.《孟子》C.《大学》D.《中庸》答案:B4.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A.《左传》B.《史记》C.《资治通鉴》D.《战国策》答案:B5.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出自: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三国志》答案:A6.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A.《孟子》B.《论语》C.《大学》D.《中庸》答案:A7.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自:A.《诗经》B.《楚辞》C.《道德经》D.《庄子》答案:B8.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出自:A.《论语》B.《孟子》C.《大学》D.《中庸》答案:A9.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A.《诗经》B.《楚辞》C.《唐诗三百首》D.《宋词三百首》答案:C10.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三国志》答案: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离骚》中屈原表达的主要情感。
自考古汉语文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古汉语文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诗经》中的篇章?A.《离骚》B.《关雎》C.《滕王阁序》D.《将进酒》2.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论语》B.《孟子》C.《大学》D.《中庸》3.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曹操4.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诗经》中哪一篇的开篇?A.《关雎》B.《蒹葭》C.《采薇》D.《桃夭》5.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左传》的内容?A.《春秋》B.《左氏春秋》C.《史记》D.《国语》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_________,不亦君子乎?”出自《论语》。
7. 《诗经》分为“风”、“雅”、“_________”三部分。
8. “_________,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名句。
9. “_________,壮心不已”是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
10. “_________,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是杜甫赞美李白的诗句。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左传》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12. 描述《诗经》中“风”、“雅”、“颂”三部分的特点。
13. 简述《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论语》中孔子的“仁”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5. 分析《庄子》中的“逍遥游”思想,并说明其对道家哲学的贡献。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2. D3. D4. B5. C二、填空题6. 学而时习之7. 颂8. 明月几时有9. 老当益壮10. 李白一斗诗百篇三、简答题11. 《左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一部史书,主要记述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是研究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2. 《诗经》中的“风”是民间歌谣,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和情感;“雅”是宫廷诗歌,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思想和文化;“颂”是祭祀用歌,表达了对祖先和神灵的崇敬。
古代汉语知识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精选题)
古代汉语知识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精选题)一、单选题1.是旁指代词的是A、他B、奚C、兹D、斯参考答案:A2.下列划线句子是被动句的是A、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B、知人之所不言,其罪大矣。
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焉用亡郑以陪邻?参考答案:A3.“虏魏太子申以归。
”以,的词性、词义分别是A、动词,认为B、介词,把、用C、介词,凭借D、连词,来参考答案:D4.下列划线句子是被动句的是A、妾请子母俱迁江南,毋为秦所鱼肉也。
B、攻之不可,达之所不及,C、亡国破家相随属。
D、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参考答案:A5.下列划线句子是被动句的是A、亡国破家相随属。
B、攻之不可,达之所不及,C、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D、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参考答案:C6.表示远指指示代词的是A、兹B、斯C、此D、彼参考答案:D7.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B、置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C、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D、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参考答案:B8.下列疑问代词中不是指处所的是哪一个?A、安B、谁C、焉D、恶参考答案:B9.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B、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C、置诸橐以与之。
D、威王问兵法。
参考答案:B10.下列是第二人称代词的是A、男B、女C、他D、余参考答案:B11.表示近指指示代词的是A、彼B、夫C、此D、然参考答案:C12.“何功之有哉”之,的词性、词义分别是A、动词、到B、代词、他C、助词、表示提宾标志D、代词、这参考答案:C13.“妾请子母俱迁江南,毋为秦所鱼肉也。
”鱼肉是A、名词作状语B、名词活用作动词C、形容词活用作名词D、动词活用作名词参考答案:B14.下列疑问代词中指人的是哪一个?A、安B、谁C、焉D、恶参考答案:B15.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齐威王欲将孙膑。
古代汉语考试题库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词不是古代汉语中的量词?A. 匹B. 头C. 支D. 个答案:C2. “之乎者也”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语气词,其中“者”通常用于:A. 提问B. 强调C. 列举D. 转折答案:C3. 古代汉语中,“子曰”中的“子”指的是: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庄子答案:A4.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左传》?A. 画蛇添足B. 刻舟求剑C. 掩耳盗铃D. 狐假虎威答案:A5.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桃夭》C. 《蒹葭》D. 《鹿鸣》答案:B6. “君子不器”中的“器”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A. 器皿B. 工具C. 才能D. 性格答案:B7.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A. 法律B. 道德C. 工具D. 制度答案:D8.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的“驷马”指的是:A. 四匹马B. 马车C. 马夫D. 马匹答案:A9.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里仁》D. 《述而》答案:A10. “温故而知新”中的“故”和“新”分别指的是:A. 过去和未来B. 旧知识与新知识C. 故乡和新居D. 故人和新人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古代汉语中,“______”指的是父母去世后子女守丧的时期。
答案:三年之丧2.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老师的尊称。
答案:夫子3.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年长者的尊称。
答案:丈人4.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朋友的称呼。
答案:君子5.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君主的尊称。
答案:陛下6.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皇帝的尊称。
答案:天子7.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父亲的称呼。
答案:阿翁8.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母亲的称呼。
答案:阿母9.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兄长的称呼。
古汉语文学习题及答案
古汉语⽂学习题及答案第⼀部分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个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专门解释唐宋元明清之间诗、词、曲中习⽤的特殊语词的词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的作者是()A.杨树达B.张相C.朱起凤D.符定⼀2.下⾯⼏个字中的省形字是()A.项B.狄C.娶D.考3.下⾯⼏个部⾸,可以表⽰房屋意义的是()A.⼧B.⼚C.⽰D.⾢4.下⾯⼏组汉字,全为合体字的⼀组是()A.奚何来B.戒尖⾈C.出⾛见D.即休飞5.古书中的专名“单于”、“可汗”读⾳全都正确的⼀组是()A.Dān yú;Kě hànB.Chán yú;Kě hànC.Chán yú;Kè hánD.Dān yú;Kè hán6.下⾯⼏组汉字,全为会意字的⼀组是()A.森相⾁B.屋前⾂C.向陟门A.垂陲B.难谁C.齐剂D.赴讣8.下⾯各句,有形容词⽤如意动的句⼦是()A.今先⽣俨然不远千⾥⽽庭教之。
B.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C.强本⽽节⽤,则天不能贫。
D.其达⼠,洁其居,美其服,饱其⾷。
9.下⾯各句,有名词⽤如使动的句⼦是()A.孔⼦之作《春秋》也,诸侯⽤夷礼,则夷之。
B.范增数⽬项王。
C.今欲并天下……制海内,⼦元元,⾂诸侯,⾮兵不可。
D.黎丘之⿁效其⼦之状,扶⽽道苦之。
10.下⾯各句,⽤有表⽰⼯具的名词状语的句⼦是()A.天下⽀集⽽响应,赢粮⽽景从。
B.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C.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D.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
11.下⾯各句,“莫”为否定副词的⼀句是()A.君有急病见于⾯,莫多饮酒。
B.吾有⽼⽗,⾝死莫之养也。
C.保民⽽王,莫之能御也。
D.中⼈莫敢⾔,道路以⽬。
12.下列句中的“是”字,作判断句主语的是()A.其是之谓乎?B.是皆秦之罪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专门解释唐宋元明清之间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语词的词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的作者是()A.杨树达B.张相C.朱起凤D.符定一2.下面几个字中的省形字是()A.项B.狄C.娶D.考3.下面几个部首,可以表示房屋意义的是()A.宀B.厂C.示D.邑4.下面几组汉字,全为合体字的一组是()A.奚何来B.戒尖舟C.出走见D.即休飞5.古书中的专名“单于”、“可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Dān yú;Kě hànB.Chán yú;Kě hànC.Chán yú;Kè hánD.Dān yú;Kè hán6.下面几组汉字,全为会意字的一组是()A.森相肉B.屋前臣C.向陟门D.美家库7.下面几组字,不属于古今字关系的一组是()A.垂陲B.难谁C.齐剂D.赴讣8.下面各句,有形容词用如意动的句子是()A.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
B.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C.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D.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9.下面各句,有名词用如使动的句子是()A.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
B.范增数目项王。
C.今欲并天下……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D.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10.下面各句,用有表示工具的名词状语的句子是()A.天下支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B.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C.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D.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
11.下面各句,“莫”为否定副词的一句是()A.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
B.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C.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D.中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12.下列句中的“是”字,作判断句主语的是()A.其是之谓乎?B.是皆秦之罪也。
C.是?元和四年也。
D.是以後世?13.下面各句,“之”是连词且用于主谓之间的是()A.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B.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C.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
D.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14.下面各句,属于判断句的是()A.命与仁,夫子之所罕言也。
B.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C.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
D.且事本末未易明也。
15.下面各句,不属于被动句的是()A.先即制人,后即为人所制。
B.下施万民,万民被其利。
C.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D.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者,何也?16.“干”的本义是()A.触犯B.战争C.冲撞D.盾牌17.下面各句,“济”用本义的是()A.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B.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
C.杀黑龙以济冀州。
D.(公子重耳)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
18.下面各句,“诛”用本义的是()A.诛屦于徒人费,弗得。
B.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
C.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
D.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19.“相”的本义是()A.扶助B.辅佐C.仔细看D.相貌20.下面各句,“启”用本义的是()A.齐桓公并国二十,启地千里。
B.(共叔段)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C.适启其口,匕首已陷于匈矣。
D.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
来21.下面各句,“乘”用本义的是()A.(田单)使老弱女子乘城。
B.乘今之时,因天之助。
C.陈文子有马十乘。
D.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22.下面各句,没有使用共用这一修辞方式的是()A.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B.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C.今君有区区之薛,而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D.宫中符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这句话出自()A.《论语。
子路从而后》B.《论语。
阳货欲见孔子》C.《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D.《论语。
颜渊季路侍》24.“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此句出自()A.《左传。
公孙无知之乱》B.《左传。
子产说范宣子轻币》C.《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D.《左传。
齐桓公伐楚》25.“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此句出自()A.《战国策。
苏秦连横约从》B.《战国策。
冯谖客孟尝君》C.《国语。
邵公谏厉王弭谤》D.《战国策。
郭隗说燕王求士》26.下面的古注术语中,可以用于声训的是()A.如字B.之言C.之貌D.谓之27.下面各句,没用复合偏义修辞方式的有()A.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到成败B.土功不兴,大夫不得造车马C.是鞭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D.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28.下列工具书,主要用于解释虚词的有()A.《古汉语常用字字典》B.《辞源》C.《汉语大词典》D.《词诠》29.下列各组字,形符全相同的有()A.神视福禄B.恭慢思慕C.然燕烹焉D.郎都陵阳30.下面各组字,含有指事字的有()A.牛相看亦B.山向伐牢C.水文漏从D.即字目取来源:考试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下面各组字,全为会意字的有()A.步戒走比B.得见新符C.众示保监D.徙固阿分E.冠莫删析32.下面的形符,表示的意义与行走有关的有()A.辶B.行C.彳D.走E.足33.下面各句,用有通假字的有()A.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B.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C.齐王怪之,因不敢饮,阳醉去。
D.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E.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34.一联诗句对句的平仄为“平平仄仄仄平平”,那么出句的平仄可以是()A.仄仄平平平仄仄B.平仄平平平仄仄C.平仄仄平平仄仄D.仄仄平平仄平仄E.平仄仄平仄平仄35.以下工具书,专门查检古代汉语虚词的是()A.词诠B.康熙字典C.助字辨略D.经传释词E.经籍纂诂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三、释词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
36.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堪:37.僖公之母弟夷仲年,生公孙无知,有宠于僖公,衣服礼秩如适,襄公绌之。
绌:38.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
慢:39.孙桓子还于新筑,不入,遂如晋乞师。
如:40.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
令:(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
41.《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其:来源:考试大-自考42.或五十步而后止,或百步而后止。
或:43.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相:44.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
于:45.古之民朴以厚,今之民巧以伪。
以: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46.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有哪几种识别方法?(4分)47.具有什么关系的一对或一组字才是古今字?(3分)48.指出下列各组汉字哪些是严格意义的异体字(用△标出),并说明判断其他几组不是异体字的理由及严格意义异体字必须具备的条件。
(3分)修—杯——野??—率??—烟雕—??帷?巍?[村—御—驭五、古文翻译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把下列短文中带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文。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1)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则资皮,冬则资,(2)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3)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4)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5)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国语。
越语》)49.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译文:50.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译文:51.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译文:52.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求谋臣,无乃后乎?译文:53.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译文:来源:考试大-自考六、古文标点题(本大题1小题,共10分)54.给下面一段古文加上新式标点。
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者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贵士而贱妾也臣不幸有罢癃之病而君之后宫临而笑臣臣愿得笑臣者头平原君笑应曰诺者去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而杀吾美人不亦甚乎终不杀居岁余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平原君怪之曰胜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去者何多也门下一人前对曰以君之不杀笑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于是平原君乃斩笑者美人头自造门进者因谢焉其后门下乃复稍稍来(《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七、古文阅读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王曰:“否。
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仁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于王,其如是,孰能御之?”(《孟子。
梁惠王上》)(一)解释下列各句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3分)55.朝秦楚,莅中国莅:56.殆有甚焉殆:57.欲辟土地辟:(二)指出各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用法和意义:(2分)58.朝秦楚,莅中国朝:59.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服:(三)找出各句中的通假字、异体字或古字,指出其相应的本字、正体字和今字:(5分)60.轻不足于体与61.采色不足视于目与62.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63.盖亦反其本矣64.皆欲赴于王(四)把下面几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65.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译文:66.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