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

合集下载

七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

七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

七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一、原文呈现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字词解释1. 内集:家庭聚会。

就像是一家人都凑到一块儿啦。

2. 儿女:这里指子侄辈,可不是光说儿子和女儿哦。

3. 文义:文章的义理,就是讲那些学问知识呢。

4. 俄而:不久,一会儿的功夫。

5. 骤:急,就是雪下得很急很大。

6. 欣然:高兴的样子。

7.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差不多;拟,相比。

8. 未若:不如。

三、句子翻译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们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

2. 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3. 撒盐空中差可拟。

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4. 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四、阅读理解1. 这篇短文里,谢太傅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白雪纷纷何所似?”这就像是我们在雪天的时候,突然突发奇想,看着雪就想问个究竟。

2. 兄子胡儿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他的想法很直接,觉得盐撒在空中那种颗粒感和雪有点像。

但是兄女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就更妙啦,柳絮在空中飘飘扬扬的,很轻柔,和雪花那种轻盈飞舞的姿态更接近,而且更有美感。

谢太傅大笑乐,说明他对兄女的回答很满意,觉得这个比喻更有诗意。

3. 从这里我们能看出古代文人家庭的文化氛围很浓厚,下雪天不只是看雪玩雪,还能一起讨论学问,玩这种文字游戏呢。

一、原文呈现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二、字词解释1. 期行:相约同行。

(完整word版)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完整word版)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word版)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word版)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抱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以下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1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七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一)《请君入瓮①》周兴与丘神勣(iì)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惊骇,叩首服罪.〔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自作自受的故事.〔注释〕:①瓮(wèng):大坛子.②鞫(jū ):审判罪人.③推事:研讨工作.④炙(zhì ):烧烤.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推:穷究,揭发.一.解释加点的词.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2.囚多不承()3.当为何法()4.因起谓兴曰()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1.太后命来俊臣鞫之()2.以炭四周炙之()三.翻译下列句子.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四.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取了的办法.(四)《欧阳公务迹》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前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阎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写.以至日夜忘寝食,惟念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浏览练习】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寄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雷同?()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逝世.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2.翻译句子.①欧阳修四岁而孤.译文:②惟念书是务.译文: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进修的精力是: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尽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jù)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骇,很是了不得.解释孩儿的明理愚蠢,也反应了封建社会中连累危害的罪行.〔注释〕:①孔融被收: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逝世刑).②中外惶怖:朝廷表里异常惊骇.中外,指朝廷表里.③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④罪止于身:罪恶仅限于本身一身.意思是不涉及家眷.⑤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不成以保全他们生命?⑥亦收至: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一.解释加点的词.1.孔融被收()2.冀罪止于身()3.二儿可得全不()4.寻亦收至()二.翻译下列句子.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它的比方义(三)《马价十倍》①有人卖骏马者,比②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注释:①选自《战国策·燕策》.《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校订编订.共三十三篇,记录了战国时代列国政治.军事.交际方面的一些运动,侧重记录了谋臣的计谋和谈吐.刘向,除编订《战国策》外,还编有《说苑》等书.②比:副词,接连地.③还:通“环”围绕.④朝:凌晨.⑤一旦:一天.浏览练习: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往见伯乐曰:(2)愿子还而视之:(3)去而顾之:(4)伯乐乃还而视之:2.与“去而顾之”中的“去”的意义不合的一项是( )A.去逝世肌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C..则有去国怀乡D.黄鹤一去不复返3.从下面选出与“去而顾之”中的“而”字用法雷同的一项是(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B.学而时习之C.峨冠而多髯者D.出淤泥而不染4.本不理解货品,而“名家”说好就以为好,吠形吠声,如许不加剖析地盲目地虚推.崇拜对吗?请谈谈你的意见.初一文言文浏览参考答案(一)《请君入瓮》周兴和丘神勣合股谋反,太后让来俊臣来审判他.来俊臣趁着跟周兴一边吃饭一边研讨工作的当口,对周兴说:“罪人大多不肯供认,应当采纳什么办法?”周兴说:“这很轻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四周烤,让罪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来俊臣于是找来一个大坛子,按周兴的办法四周升起炭火,站起来对周兴说:“宫内有人递出状辞揭发你谋反,请兄进到这大坛子里去吧!”周兴惊骇万状,急速叩首认罪.一.1.正在,合法 2.承认 3.应当 4.于是,就二.1.代词,代周兴 2.代词,代囚犯三.l.周兴说:“这很轻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四周烤,让罪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2.于是站起来对周兴说:“宫中有人递出状辞揭发你,请你进到这大坛子里去吧!”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逮捕,朝廷表里异常惊骇.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儿子还和本来一样在玩琢钉游戏,一点畏惧的样子都没有.孔融对使者说:“愿望罪恶仅限于本身一身,两个儿子可以保全生命吗?”他的儿子从容地进言说:“父亲岂非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全不碎的鸟蛋吗?”不一会儿逮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一.1.逮捕 2.愿望 3.同“否” 4.不久二.1.父亲岂非见到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全不碎的鸟蛋吗?2.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一点畏惧的样子都没有.三.覆巢无完卵.比方整体幸运,个别不克不及幸免.(三)《马价十倍》译文:有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马,成果没有一个识马的. 他前往拜会伯乐,说道:“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失落,可是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没有人来问一声,我愿望您去围着马转一圈看看,分开的时刻再回过火来看一看,我同意献给您一凌晨的费用.”伯乐于是去市场上围绕着马看了一圈,分开的时刻又回头来看了看,成果一天之中马的价格涨了十倍.1.(1).拜会(2).尊称对方,您(3).回头看(4).于是2.A3.B4.不合错误.应当有本身的独到意见.(四)《欧阳公务迹》【译文】欧阳修师长教师四岁时父亲就逝世了,家道清贫,没有钱供他念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很多前人的篇章.到他年纪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念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如许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念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程度,那样高了.1.D“写”的意思2.欧阳修四岁就成了孤儿.只把念书当成独一的工作.3.不因情况的困苦而低沉,反而耐劳奋发,与生涯抗争.4.欧阳修母亲的深明大义,即使前提艰难,也要把欧阳修造就成才.。

完整word版,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有答案)

完整word版,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有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说明:本练习共有 6 篇阅读,满分100 分, 60 分为合格。

整体的难度偏大,由于部分词语还没有累积,但文章的内容上练习较为密切,能够猜出词义。

此外,题目与实质的考试题难度相当,能够感觉一下初中文言文的难易程度。

(一)师旷论学(18 分)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勤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勤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勤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说文中加黑的词。

( 4 分)①恐已暮矣()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③臣闻之(2、以下句子中“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4 分)(A 、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驱之别院D、学而时习之)④善哉())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6 分)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 分)(二)欧阳修论作文(16 分)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云:“无它术,惟勤念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这样罕有至者。

疵病不用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1、解说文中加黑的字词。

(4分)①尝乘间以文字问之()②惟勤念书而多为之()③自工()④疵病不用待人指摘()2、请指出以下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4分)①学而时习之()②尝乘间以文字问之()③唯勤念书而多为之()④多作自能见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4、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窍门是什么?( 4 分)(三)自护其短(14 分)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进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解说文中加黑的字词。

(4分)①席上啖菱()②或曰()③啖菱须去壳()④ 欲以清热也()2、以下句子中加点的“以”作“由于”解说的一句是(4分)()A 、欲以清热也。

初一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初一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一)《请君入瓮①》周兴与丘神勣(iì)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①瓮(wèng):大坛子。

②鞫(jū ):审讯犯人。

③推事:研究事情。

④炙(zhì ):烧烤。

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

推:追究,检举。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2、囚多不承()3、当为何法()4、因起谓兴曰()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1、太后命来俊臣鞫之()2、以炭四周炙之()三、翻译下列句子。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四、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的方法。

(四)《欧阳公事迹》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阅读训练】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②惟读书是务。

译文: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jù)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文言文课外短文阅读训练(初一)

文言文课外短文阅读训练(初一)

文言文课外浅易短文阅读训练(初一)一.孔子犹江海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

”简子不说③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④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注释】①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名鞅。

②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③说:同“悦”。

④终业:完成学业。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孔子犹江海2.赐不能识也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

2.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3.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三、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谓语提前的倒装句:2.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四、下列对文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赞扬赵简子求贤若渴、不耻下问的作风。

B.称赞子贡谦虚好学、尊重老师的品德。

C.说明孔子的贤明犹如江海,深不可测。

D.闸述求学问必须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二.推敲《刘公嘉话》云:岛初赴举京师。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岛不觉冲至第三节。

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遂并辔而归。

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一、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遂于驴上吟哦(歌唱) B.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不时地)C.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 D.遂并辔而归(骑着马一同走)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始欲着“推”字( ) 2.炼之未定( )3.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 4.与为布衣之交( )三、下列朗读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岛/初赴举/京师B.岛初赴/举京师C.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D.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四、韩愈认为“作敲字佳”,请你说说理由。

五.翻译句子。

1.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凡先生①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所至厄塞②,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③;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④坊肆⑤中发书而对勘⑥之。

或径行⑦平原大野,无足⑧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⑨;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注释】①先生:指顾炎武。

②厄塞:险要的地方。

③曲折:详细情况。

④即:靠近,引申为走向。

⑤坊肆:街市中的客店。

⑥对勘:核对校正。

⑦行径:直接行走。

⑧无足:没有值得。

⑨诸经注疏: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凡.先生之游⑵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⑶或.与平日所闻不合⑷发.书而对勘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

⑵或行径平原大野。

3、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4、顾炎武在《日知录》里写道:“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后来这句话演变为哪句名言?宋有狙公①者,爱狙②,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③,充狙之欲。

俄而④匮⑤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⑥于己也。

先诳⑦之曰:“与若⑧芧⑨,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列子·黄帝》)【注释】①狙(jū)公:养猴子的老人。

②狙:称猴。

③口:口粮。

④俄而:一会儿,不久。

⑤匮:缺乏。

⑥驯( xùn):驯服,顺从,听从。

引申为服服帖帖。

⑦诳(kuáng ):欺骗,瞒哄。

⑧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⑨芧( xù):像树的果实,俗称“橡实”,一种粮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狙亦得公之心( ) (2)损其家口( )(3)充狙之欲( ) (4)与若芧(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爱狙,养之成群B. 能解狙之意C.先逛之D. 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掩耳盗铃范氏①之亡②也,百姓有得钟③者。

欲负而走,则④钟大不可负,以椎⑤毁之,钟况然⑥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⑦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⑧也! (选自《吕氏春秋·自知》)【注释】①范氏: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后被晋国的智氏、韩氏、魏氏等贵族联合攻灭,逃往齐国。

②亡:逃亡。

③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④则:但是。

⑤椎(chuí) 槌子或棒子。

⑥况(kuàng)然:拟声词,形容钟声。

⑦逮(jù):急速地。

⑧悖:违背道理,错误。

【阅读指津】“掩耳盗铃”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愚蠢可笑的行为。

他的可笑之处就在于以为自己听不到钟声,别人也就听不到了,其实这是徒劳的!文章的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暗示国君,不要害怕听到别人对自己过错的批评,因为过错是客观存在的。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欲负而走.( ) (2)则钟大不可负( )(3)以.椎毁之( ) (4) 恶.人闻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2)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3.“掩耳盗铃”的做法可笑在什么地方?我们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二)呆如木鸡纪渻子①为王养斗鸡②。

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十日又问。

曰:“未也,犹应响影③”。

十日又问。

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④。

”十日又问。

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选自《庄子·外篇·达生》)【注释】①纪渻子:人名。

姓纪,名渻,子是对其的尊称。

②斗鸡:是一种比赛,供人们娱乐。

中国是世界上驯养斗鸡的古老国家之一。

③响影(yǐng):响,声响。

影,影子。

这句话是说鸡听到声响,看到影子就回应。

④疾视而盛气:气势汹汹地看着对方。

【阅读指津】“呆如木鸡”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呆发愣的样子,或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是一个贬义词。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精选7篇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精选7篇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精选7篇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

主人请他吃饭,在饭菜里加了一点盐。

他觉得这饭菜变得无比鲜美。

这人心里就想啊:“这盐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只加了这么一点,味道就这么好。

”于是他回到家后,就抓了一大把盐直接吃。

结果呢?咸得他直翻白眼,难受得要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啥呢?就像做事情啊,要把握好一个度,过犹不及。

你看,盐能让饭菜美味,可吃太多盐就坏事了。

就像我们学习,适当的努力能让我们进步,要是一天到晚只知道学习,不休息,那也会把自己累垮的呀。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的人。

这竿子可长了,他到了城门口,竖着拿,城门太矮,进不去;横着拿呢,城门又太窄,还是进不去。

这可把他给愁坏了。

这时候啊,有个老头过来了,说:“我虽然不是什么特别聪明的人,但我有个办法。

你把这竿子锯成两段,不就可以进去了吗?”这人一听,觉得有道理啊,就真的把竿子锯断了。

你说这人傻不傻?其实他就没有多动动脑子想别的办法。

他可以把竿子一头对着城门的一个角,然后慢慢顺着进城嘛。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啊,遇到问题要多思考,不能别人说啥就是啥,不然就会像这个人一样,做出傻事来。

有个人特别讨厌老鼠,就花了很多钱买了一只好猫。

这猫看着也很威风,感觉抓老鼠肯定是一把好手。

可是呢,这猫每天就知道吃鸡。

家里的老鼠还是越来越多。

这人很生气,就说:“我花这么多钱买你,你怎么不抓老鼠,光吃鸡呢?”可是他却不想想,他自己就很喜欢猫吃鸡,每天都给猫吃鸡,猫吃惯了鸡,哪里还想去抓老鼠呢?这个故事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情况。

比如说有些家长啊,总是抱怨孩子学习不好,可是他们却没有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还老是让孩子玩游戏或者做别的事情。

就像那个养猫的人一样,自己没做好,还怪别人。

王戎小时候啊,和小伙伴们出去玩。

他们看到路边有一棵李子树,树上的李子长得满满的,把树枝都压弯了。

小伙伴们都高兴极了,纷纷跑过去摘李子。

只有王戎站在那里不动。

小伙伴们就问他:“你怎么不来摘呀?这李子看起来可好吃了。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课外文言文训练(一)(一)陈万年教子万年尝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

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

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③(chǎn)也。

”注释:①咸:陈咸,陈成年之子。

②戒:同“诫”,教训。

③谄:奉承拍马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日夜恒鸣( ) ②然而不听( )③多言有益乎()④时夜而鸣()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伏食如故( )②不合其耳也( )③孤犊之鸣( ) ④即掉尾奋耳(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列说,到处游说;干,求见。

③沟洫,沟渠;甫,刚。

1、解释加点字:(1)会有土寇()几为所擒()古人岂欺我哉()惟此六字()1、解释下列加线字;(1)吾之患在鼠( ) (2)告其父曰:“盍去诸?”( )(3)是非若所知也( ) (4)不病于无鸡乎?( )2、选出与例句中的加点字用法相当的一项()例句:自鲁之齐(到,往。

动词)A、乌封人跪而食之(他,代管仲。

代词)B、如子之言(的,助词)C、我且贤之用(无义,宾语前置的标志)D、辍耕之垄上(到,往。

动词))注释:①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

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

②尤:格外,十分。

③罂: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

④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

⑤或:有时。

⑥已:止,停止。

⑦蒇(chǎn):完成。

⑧故:所以,因此。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翻译下列句子。

3、故笔法超绝与前文的哪些词句相照应?(原文回答)笔法超绝原因是什么?注释:①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

②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③长厚:为人忠厚。

④忤:触犯。

⑤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⑥十千:即一万铜钱。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翻译下列句子。

3、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文章揭示了什么现实意义?1、解释加点的斜体字2、翻译句子。

3.孟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试阐述理由。

注释:①平事,商量事情。

②咨嗟:叹息。

③侪:chái,同辈,同类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朝三暮四宋有狙公①者,爱狙②,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③,充狙之欲。

俄而④匮⑤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⑥于己也。

先诳⑦之曰:“与若⑧芧⑨,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列子·黄帝》)【注释】①狙(jū)公:养猴子的老人。

②狙:称猴。

③口:口粮。

④俄而:一会儿,不久。

⑤匮:缺乏。

⑥驯( xùn):驯服,顺从,听从。

引申为服服帖帖。

⑦诳(kuáng ):欺骗,瞒哄。

⑧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⑨芧( xù):像树的果实,俗称“橡实”,一种粮食。

【阅读指津】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揭露狙公愚弄猴子的骗术,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

但是后来,这个故事的意义有了些变化,“朝三暮四”这个成语被引申为反复无常,用来谴责那种说话办事经常变卦、不负责任的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狙亦得.公之心( ) (2)损.其家口( )(3)充.狙之欲( ) (4)与.若芧(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爱狙,养之成群B. 能解狙之意C.先逛之D. 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2)与若芋,朝三而暮四,足乎?4.你从狙“朝三暮四”而怒,“朝四暮三”而喜中得到什么启示?(二)老马识途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③,夏居山之阴④,蚁壤一寸而仞⑤有水。

”乃掘之,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⑥师⑦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管仲、隰( xí)朋:两人都是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霜业。

②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

③阳:山之南、水之北。

④阴:山之北、水之南。

⑤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⑥不难:不以……为耻辱。

难,耻辱,羞耻。

⑦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

师,学习.请教,以……为师,意动用法。

【阅读指津】文中故事正是成语“老马识途”的来历,现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引导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本文先叙后议,叙述简洁得当,议论紧扣中心。

结尾用反问句提示后人应学习前代圣贤的智慧,引人深思。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春往冬反.( ) (2)夏居.山之阴( )(3)遂.得道( ) (4)乃掘.地( )2. 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乃放老马而随之B. 蚁冬居山之阳C.以管仲之圣D.故时有物外之趣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2)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4. 这个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三)欧阳修论作文顷岁①孙莘老②识欧阳文忠公③,尝乘间④以文字问之。

云:“无它术。

帷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⑤;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⑥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⑦之。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选自《东坡志林》)【注释】①顷岁:近年来。

②孙莘老:人名,字复明,号莘老。

③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溢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④乘间:乘机,乘着间隙。

⑤工:精妙,巧妙。

⑥疵:瑕疵,引申为缺点。

⑦见:通“现”,发现。

【阅读指津】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论述了作文的诀窍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一是勤奋读书,二是多动笔。

写作的诀窍就是要勤奋读书,还要多练。

刻苦训练,学会寻找题材的能力,作文才能写得更好。

想做好一件事,没有捷径,唯有靠自己脚踏实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 (2)无它术.( )(3)世人患.作文字少( ) (4)即求过.人(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2)惟勤读书而多为之( )(3)多作自能见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2)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4.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四)疑人窃履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①以归,楚人不知也。

适使②其仆市履于肆③,仆私④其直而以窃履进⑤,楚人不知也。

他日,友人来过⑥,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遂与之绝⑦。

逾④年而事暴,友人踵⑨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⑩以疑子,吾之罪也。

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注释】①履:鞋子。

②使:命令,派遣。

③肆:店铺。

④私:私吞。

⑤进:交给。

⑥过:拜访,探访。

⑦绝:断绝。

⑧逾(yú):过了。

⑨踵(zhǒng):到,走到。

⑩缪(miù):通“谬”,错误,荒谬。

【阅读指津】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也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但如果我们能在了解真相后勇于承认错误,这是难能可贵的。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适.使其仆市履于肆( ) (2)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 )(3)吾固.疑之( ) (4)而悔谢.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

(2)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3.“友人”与楚人绝交的原因是什么?4.结合内容分析文中的“友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五)一行尊法初,一行①幼时家贫,邻有王姥②者,家甚殷富,奇③一行,不惜④金帛,常前后济⑤之,约数十万,一行常思报之。

至开元⑥中,一行承玄宗敬遇⑦,言无不可。

未几,会王姥儿犯杀人,狱未具⑧,姥诣⑨一行求救。

一行曰:“姥要金帛,当十倍酬也;君上⑩执法,难以情求⑪,如何?”王姥戟手⑫大骂曰:“何用识此僧!”一行从⑬而谢之,终不顾。

(选自《酉阳杂俎》)【注释】①一行:唐代天文学家、佛学家,原名张遂,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人。

祖父张公谨是唐代开国功臣,被封为郯国公。

父亲张擅为武功县令。

张氏家族在武则天时代已经衰微。

一行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经史,为逃避武三思的拉拢,21岁出家为僧。

取法名一行。

②姥(mǔ):年老的妇人。

③奇:认为……奇特。

④惜:不舍得。

⑤济:接济。

⑥开元:唐玄宗年号。

⑦敬遇:礼遇。

⑧具:备、办。

⑨诣:到,往。

⑩君上:皇上。

⑪情求:以私清相求。

情,私情。

⑫戟(jǐ):戟原为一种兵器。

文中形容手指像戟一样笔直地指着。

⑬从:跟从,跟随。

【阅读指津】文中的一行,受老妇的恩惠,却没有报答恩人,似乎有违于中华民族“有恩必报”的传统美德。

这是为什么?当国法与私情摆在面前让他选择的时候,他选择了国法,宁愿做一个“负心人”,使他的恩人“戟手大骂”。

国法与私情,孰轻孰重,他摆正了位子;公与私,孰取孰舍,他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这在封建社会是难能可贵的。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一行常思报.之( ) (2)会.王姥儿犯杀人( )(3)狱.未具( ) (4)一行从而谢.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未几,会王姥儿犯杀人,狱未具,姥诣一行求救。

(2)姥要金帛,当十倍酬也;君上执法,难以情求,如何?3.本文用什么方法写一行的“尊法”?4.作者描写人物,寥寥几笔,神貌情态毕现。

请各找出描写一行、王姥的句子。

(六)寇准雅量初①,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②,谓其僚属③曰:“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

”及④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⑤,准严⑥供帐,大为具待⑦。

咏将去。

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⑧不可不得也。

”准莫谕⑨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亡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注释】①初:当初。

②入相:当了宰相。

③僚属:下属的官。

④及:到了……的时候。

⑤罢还:免去官职归来。

罢,被免官,停职。

⑥严:这里作尊敬解。

⑦大为具待:盛情款待。

具,备办。

待,接待。

⑧《霍光传》:载于班固《汉书》。

《霍光传》中有“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之语。

霍光,西汉大臣,是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异母之弟。

⑨莫谕:不明白。

谕,了解,明白。

【阅读指津】寇准,字平仲,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

寇准与张咏友情深厚,寇准出任宋真宗的宰相时,张咏任益州刺史。

寇准是“奇才”,但“学术不足”,他当了宰相仍虚心请教,值得称颂。

张咏示意他读一读《霍光传》,起初寇准不解其意,回到家里一翻书,读到“不学亡术”时,方恍然大悟:张咏这是在说我啊!于是欣然接受。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谓.其僚属曰( ) (2)咏适.自成都罢还( )(3)准送之.郊( ) (4)咏徐.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

(2)准严供帐,大为具待。

3.张咏示意寇准读一读《霍光传》的弦外之音是什么?4.本文表现了寇准的什么品质?(七)汉世老人汉世有人,年老无子。

家富,性俭吝啬。

恶衣蔬食①。

侵②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

或人③从之求丐④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

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

寻⑤复嘱云:“我倾家赡君,慎⑥勿他说,复相效⑦而来。

”老人俄⑧死,田宅没官⑨,货财充于内帑⑩矣。

(选自《笑林》)【注释】①恶衣蔬食:衣食粗劣。

②侵:接近。

③或人:有人。

④丐:施予,给予。

⑤寻:不久,过了一会儿。

⑥慎:千万,切切。

⑦效:仿效。

⑧俄:不久,一会儿(表示时间短暂)。

⑨没官:被动语态,此意为被官府没收。

⑩内帑(tǎng):旧时指国库。

【阅读指津】本文以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为我们再现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

尤其是后半部分面对丐者的乞讨,老人“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随步辄减”,字字千钧,把每一步中老人的心理活动都囊括在内。

其点睛之笔是“闭目以授乞者”一句,“闭目”二字把老人痛苦难舍的真实心理写得活灵活现。

而且这一笔又与前面“随步辄减”遥相呼应,一气呵成,把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

最精彩的妙笔是“倾家赡君”四字,把一个富有而吝啬的伪君子写到了极处。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聚敛无厌( ) (2)或人从之求丐者( )(3)比至于外( ) (4)我倾家赡君(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侵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

(2)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

3.文中说老人“性俭啬”,请从文中找出一例。

4.根据文意,我们得知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八)于中丞捕盗于中丞成龙①按部②至高邮。

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③甚富,夜被穿窬④席卷而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