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浓度电解质化疗药物等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若使用不当或错误使用,可能对患者造成危害甚至危及生命的药物。
为了加强该类药品的管理,减少药物不良事件,保证用药安全,特制订本制度。
1.本院高危险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胰岛素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生物药品等,具体品种见附表。
2.高危药品应根据储存条件设置存放药架,尽量不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需冷藏的高危药品,分层集中放置于冰箱或冰柜中。
3.高危药品存放应设置红色警示标志,专用标签,提醒药剂人员注意。
4.临床使用高危药品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并按说明书的规定规范使用,超范围使用的,要签署知情同意书。
5.高危药品调配发放要严格查对,以确保准确无误。
6.加强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严格执行先进先出的原则,保证药品质量。
7.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8.引进高危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的相关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手术室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手术室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1、高危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胰岛素、注射用抗凝剂、及细胞毒性药品等。
2、高危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储存区域,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不同的高危药品分开放置,并设醒目的警示标识,有“高危药品”警示牌
3、加强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4、调剂高危药品时要使之与普通药品区分,并明确告知领药者该高危药品的名称、规格、存放等必要信息。
5、高危药品的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6、高危药品使用前要严格执行双人查对制度;使用过程中应加强观察,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上报值班医生和药房。
7、新引进高危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8、护理站除抢救车和当日使用的药品外,不得存放高危药品,特殊需要的需经护理部和药房批准。
高浓度电解质、化疗药物等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浓度电解质、化疗药物等高危药品管理制度高危药品是指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细胞毒化药品等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为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我院高危药品实行A、B、C分级管理。
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我院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具体包含如下几类(见表1)A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1。
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
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须使用高危药品专用袋,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专用领单上签字。
3. 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4. A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5。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表1 A级高危药品编号药品种类1注射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重去甲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间羟胺、多巴胺、多巴酚丁胺2注射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药酚妥拉明、美托洛尔、艾司洛尔3高浓度电解质制剂10%氯化钾、10%氯化钠、25%硫酸镁、高渗葡萄糖(20%或以上)4吸入或静脉麻醉药、镇静药丙泊酚、布比卡因、左布比卡因、利多卡因、罗哌卡因、罗哌卡因、七氟烷、依托咪酯、异氟烷等5强心药地高辛、米力农、去乙酰毛花苷6静脉用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普罗帕酮7血管扩张药硝普钠8其他100ml 以上的灭菌注射用水9胰岛素,皮下或静脉用胰岛素(普通)、重组甘精胰岛素、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30R)、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优泌林)、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优泌林70/30)、赖脯胰岛素(优泌乐)、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优泌乐 25)、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优泌乐50)、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门冬胰岛素(诺和锐笔芯)、精蛋白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30R)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具体有如下几类(见表2)B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1 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4)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一、高危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品种见目录。
二、高危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柜),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三、高危药品存放应标识清楚、醒目,设置红底黒字“高危药品”提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四、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五、高危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六、加强高危药品的有效期管理,保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七、新引进高危险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八、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临床科室在使用高危药品的过程应加强观察,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按规范要求予以处理并填表上报药学部。
九、细胞毒性药物损坏的应急处理:工作人员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将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放入指定的容器内,容器必需可封闭、防渗漏、防锐器穿透,外表面有明显警示标识,有“药物性废物”标贴,交由医院统一回收,依照卫生部颁发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
高危药品目录一、高浓度电解质(1)10%氯化钾注射液(2)10%氯化钠注射液(3)25%硫酸镁注射液(4)葡萄糖酸钙注射液(5)复合磷酸氢钾二、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1)肾上腺素(2)去甲肾上腺素(3)异丙肾上腺素(4)间羟胺(5)多巴胺(6)多巴酚丁胺三、静脉用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1)酚妥拉明(2)美托洛尔(3)乌拉地尔四、高渗葡萄糖注射液(1)50%葡萄糖注射液五、降糖药(1)各类胰岛素制剂(2)格列吡嗪(3)格列齐特(4)格列美脲(5)瑞格列奈(6)二甲双胍(7)阿卡波糖(8)伏格列波糖(9)吡格列酮六、强心药(1)去乙酰毛花苷(2)米力农(3)地高辛七、抗心律失常药(1)胺碘酮(2)利多卡因(3)地尔硫卓(4)盐酸氯普鲁卡因(5)门冬氨酸钾镁八、肌肉松弛剂(1)维库溴铵(2)阿曲库铵(3)琥珀胆碱九、化疗药物(1)环磷酰胺(2)异环磷酰胺(3)尼莫司汀(4)氟尿嘧啶(5)替加氟(6)亚叶酸钙(7)阿糖胞苷(8)卡莫氟(9)羟基脲(10)吉西他滨(11)放线菌素D (12)丝裂霉素(13)平阳霉素(14)柔红霉素(15)多柔比星(16)表柔比星(17)吡柔比星(18)长春新碱(19)长春瑞滨(20)依托泊苷(21)替尼泊苷(22)紫杉醇(23)多西他赛(24)顺铂(25)卡铂(26)奥沙利铂(27)达卡巴嗪(28)替尼泊苷(29)奈达铂(30)鸦胆子油乳(31)门冬酰胺酶(32)甲氨蝶呤(33)氟他胺(34)他莫昔芬(35)来曲唑(36)替吉奥(37)乌苯美司(38)甲羟孕酮十、抗凝剂(1)华法林(2)低分子肝素(3)肝素钠注射液(4)替罗非班(5)注射用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爱通力)十一、静脉用造影剂(1)复方泛影葡胺(2)钆喷酸葡胺(3)碘帕醇(4)碘化油十二、特殊类(1)硝普钠(2)倍他米松(3)脂肪乳注射液(4)凝血酶冻干粉(5)异丙嗪注射液(6)腹膜透析液1.5%2.5% (7)氨茶碱注射液(8)硝酸甘油(9)垂体后叶素(10)高三尖杉酯碱十三、中药注射剂(1)参附注射液(2)血必净注射液(3)丹红注射液(4)灯盏花素注射液(5)热毒宁注射液(6)血栓通注射液(7)舒血宁注射液(8)参麦注射液(9)醒脑静针(10)注射用血塞通(11)喜炎平注射液(12)痰热清(13)疏血通(14)清开灵(15)艾迪(16)黄芪注射液(17)丹参滴注液(18)康艾注射液(19)红花注射液(20)苦碟子注射液(21)肾康注射液(22)参芪扶正(23)补骨脂注射液。
护理安全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减少因高危药品使用不当造成的医疗事故,规范护理工作流程,提高护理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使用高危药品的护理人员。
三、高危药品的定义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临床使用不当或错误使用会致人死亡或严重伤害的药品。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1. 高浓度电解质制剂;2. 肌肉松弛剂;3. 细胞毒化药品;4. 抗生素;5. 抗凝剂;6. 强心剂;7. 降压药;8.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
四、管理制度1. 储存管理(1)高危药品应存放在专用的药柜或区域内,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2)药柜或区域应有醒目标识,并设置明显的警示牌。
(3)药品储存应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定期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及时清理过期药品。
2. 调配管理(1)护理人员调配高危药品时,应仔细核对药品名称、规格、剂量、给药途径等信息,确保准确无误。
(2)高危药品的调配应实行双人核对制度,确保药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调配高危药品时,应严格按照医嘱执行,不得擅自更改。
3. 使用管理(1)护理人员在使用高危药品时,应充分了解药品的药理作用、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等,确保正确使用。
(2)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医嘱执行给药,不得擅自更改给药途径、剂量和给药时间。
(3)在使用高危药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4. 沟通与培训(1)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高危药品管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加强与临床医护人员的沟通,及时了解高危药品的使用情况,共同提高用药安全。
五、监督与考核1. 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对高危药品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2. 对违反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的护理人员,按照我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3. 将高危药品管理纳入护理人员年度考核,对表现优秀的护理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我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中医院高浓度电解质化疗药品等高危药品贮存规定及医院药事管理制度
中医院高浓度电解质化疗药品等高危药品贮存规定及医院药事管理制度一、中医院高浓度电解质化疗药品等高危药品的贮存规定1.药品贮存环境:中医院应建立符合GSP要求的药物储存条件。
高危药品应存放在温度适宜、通风良好、光线充足、干燥清洁、无异味及独立的专用药品储藏室和储柜中,并应在药柜上标明用药禁忌、单剂量容量、有效期等必要的信息。
2.药品标识:高危药品容器上应标注药名、生产厂商、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规格、数量、贮存条件,以便于药品管理人员使用和监管。
3.药品分类贮存:高危药品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及安全等级进行分类贮存。
不同药物之间应有明确的区分标志,避免混淆及使用错误。
4.药品防护措施:高危药品需在贮藏、装卸、运输等环节上加强防护,防止药品因外界因素受损。
同时将高危药品贮存位置限制在非公共区域,并配备相应的门禁、监控、安保等设施。
5.药品储存记录:对高危药品的贮存情况应及时进行记录,包括进货日期、药品批号、规格、数量、有效期等。
并按照药品的有效期进行定期复核,确保及时清理过期药物。
1.药事管理机构:中医院应设立药事管理部门或专职药事管理人员,负责药品管理、配药核对、库存管理、合理用药指导等工作。
2.药品管理流程:建立规范的药品管理流程,包括药品进货审批、入库验收、库存管理、药品配发、药品销售、药品分发、药品报损处理等环节,并明确责任人和操作流程。
3.药品的采购与供应:中医院应根据临床需要和药物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药品采购计划,确保药品的质量和供应稳定,同时建立供应商的档案,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
5.药品分发与管理:药房应根据医嘱要求配发药品,确保药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要建立合理的库存管理制度,包括药品分类、库存清点、理货审核等,避免因库存管理不善导致药物短缺或浪费。
6.药品使用记录与管理: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药品使用记录系统,对每一次的药品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包括患者姓名、药品名称、剂量、给药途径、使用时间等,及时准确地记录用药情况。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6篇】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6篇】【第1篇】高危药品管理制度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一.高危险药品包裹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品种见附录。
二.高危险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三.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黑色警示牌提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四.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五.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注射剂稀释和护士临床使用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准确无误。
六.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七.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八.新引进高危险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第2篇】附二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第三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着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为促进该类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1.高危险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品种见附录。
2.高危险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3.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黑色警示牌提示牌提醒药学和护理人员注意。
4.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5.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6.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7.新引进高危险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附录:10%氯化钾注射液10%氯化钠注射液尼莫司汀胰岛素制剂25%硫酸镁注射液维库溴铵替加氟琥珀胆碱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甲氨喋呤顺铂氟尿嘧啶阿糖胞苷卡培他滨平阳霉素卡铂柔红霉素多柔比星表柔比星吡柔比星紫杉醇羟基喜树碱长春新碱依托泊苷他莫昔芬多西他赛来曲唑甲羟孕酮奥沙利铂亚叶酸钙【第3篇】调高医院高危药品管理试行制度第一人民医院高危药品管理试行制度一、高危药品定义高危药品的定义:由于使用错误而可能对病人造成严重伤害的药物。
高危药品的定义及管理制度是什么
高危药品的定义及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是指具有较高风险、易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或误用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
药品。
这类药品包括麻醉药品、放射性药品、化疗药品、抗生素、心脏毒性药品等,使用这些药品需要特别小心和谨慎。
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种类的高危药品,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
对高危药品进行分类管理,以便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和控制。
2.存储管理:高危药品的存储应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包括温度、湿
度等环境要求,避免与其他药品混淆,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3.配药管理:配药环节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流程进行,避免混淆、搞
错或误用,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使用管理:医务人员在使用高危药品时应严格按照医嘱和规范操作
程序进行,遵守用药规范,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5.监测管理:对高危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
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改进措施,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综上所述,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涉及到药品的分类管理、存储管理、配药管理、使用管理和监测管理等多个方面,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保障高危药品的安全使用,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医院手术室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室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1、高危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我们手术室常用的高危药品有:利多卡因、罗哌卡因、缩宫素、琥珀胆碱、丙泊酚、阿曲库铵、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咪达唑仑、艾司洛尔、多巴胺、付肾素、10%KCL、氟尿嘧啶等。
2、高危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柜,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3、高危药品存放药柜应标识醒目,设置灰底黑字的“高危药品”警示标识。
4、高危药品发放时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5、加强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6、加强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使用过程中应加强观察,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按规范要求予以处理并填表上报药学部、护理部、医务科。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制订如下管理制度:1、高危险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品种见附录。
2、高危险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3、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黑色警示牌提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4、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5、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6、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7、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8、新引进高危险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高危药品目录西药类目录1.10%KCL溶液2.10%NaCl溶液3.25%硫酸镁注射液4.氯化钙注射液5.胰岛素制剂6.维库溴铵注射液7.阿曲库铵注射液8.琥珀胆碱注射液9.环磷酰胺注射液10.异环磷酰胺注射液11.尼莫司汀注射液12甲氨喋呤注射液13.氟尿嘧啶注射液14.替加氟注射液15.替加氟尿嘧啶注射液16.阿糖胞苷注射液17.卡莫氟注射液18.羟基脲注射液19.吉西他滨注射液20.卡培他滨注射液21.放线菌素D注射液22.丝裂霉素注射液23.平阳霉素注射液24.柔红霉素注射液25.多柔比星注射液26.表柔比星注射液27.吡柔比星注射液28.羟基喜树碱注射液29.长春新碱注射液30.长春地辛注射液31.长春瑞滨注射液32.依托泊苷注射液33.替尼泊苷注射液34.紫杉醇注射液35.多西他赛注射液36.他莫昔芬注射液37.来曲唑注射液38.甲羟孕酮注射液39.氟他胺注射液40.曲普瑞林注射液41.顺铂注射液42.卡铂注射液43.奥沙利铂注射液44.亚砷酸注射液45.亚叶酸钙注射液46.肝素钠注射液47.胺碘酮注射液48.氨茶碱注射液49.注射用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爱通力)50.地高辛注射液51.亮菌甲素氯化钠注射液52.利福平注射液中药类目录1.鱼腥草注射液2. 清开灵注射液3. 茵栀黄注射液4.香丹注射液5.肿节风注射液6.参麦注射液7.黄芪注射液8.血塞通注射液9.清开灵注射液10.注射液双黄连11.柴胡注射液12.丹参注射液13.红花注射液14.血必净注射液15.复方风湿度宁注射液16.苦参碱注射液17.注射用灯盏花素18.热毒宁注射液19.穿心莲注射液20.元秦止痛注射液21.痛安注射液22.鱼金注射液23.生脉注射液24.参附注射液25.莲必治注射液26肾康注射液27.刺五加注射液28.脉络宁注射液29.苦碟子注射液30.丹香冠心注射液31.痰热清注射液32.穿琥宁注射液33.炎琥宁注射液34.莪术油注射液35.细辛脑注射液36.黄藤素注射液37.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38.银黄注射液39.驱虫斑鸠菊注射液40.鸦胆子油乳注射液41.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易混淆药目录1.乙琥胺与乙酰胺前为抗癫痫药;后为解毒剂,用于有机氟杀虫农药中毒的解毒剂。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高危药品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的采购、储存、配送、使用、监测和评价等环节的管理。
第三条高危药品管理应当遵循合法、合规、科学、安全、有效的原则。
第二章高危药品界定与目录第四条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细胞毒化物等。
第五条高危药品目录根据药品的药理作用、用药特点、不良反应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
目录包括具体品种、规格、生产厂家等信息。
第三章高危药品采购与管理第六条高危药品采购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择具有资质的供应商,并签订质量保证协议。
第七条高危药品应当储存于专用药库,实行分区、分类管理,设置明显标识。
第八条高危药品的配送应当采取安全、快速、准确的方式,确保药品质量。
第四章高危药品使用与监测第九条高危药品的使用应当遵循医嘱,严格执行用药规程,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第十条高危药品使用前,应当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第十一条高危药品的监测主要包括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品质量监测、用药适宜性监测等。
第五章高危药品评价与改进第十二条高危药品评价主要包括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等方面。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高危药品评价结果,及时调整药品目录,优化药品使用流程,提高用药安全水平。
第六章培训与教育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医务人员进行高危药品管理知识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
第七章违规处理第十五条违反本制度的,由医疗机构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直至依法追究责任。
第八章附则第十六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十七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疗机构。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旨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水平。
通过明确高危药品界定、采购管理、使用监测、评价改进等方面的要求,本制度为医疗机构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管理框架。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一、引言高危药品是指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和严重的风险、副作用的药物。
由于其特殊性和危险性,对高危药品的管理要求较为严格。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的提高,建立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高危药品的定义、分类,以及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等方面详细阐述。
二、高危药品的定义与分类高危药品是指对人体具有较高风险和副作用,需要特别注意使用的药物。
一般情况下,高危药品可根据其风险程度分为三类:1. 一类高危药品:具有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药物,如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等。
2. 二类高危药品:具有较高风险、但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来降低风险的药物,如抗凝剂、抗精神病药物等。
3. 三类高危药品:具有一定风险、但在正常使用情况下风险较低的药物,如镇痛药、抗生素等。
三、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为了确保高危药品的安全和有效使用,建立一套完善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以下将从制度建立、人员培训和设施设备保障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 制度建立:(1)明确责任:将高危药品管理纳入医院各级管理层责任范围,明确责任分工。
(2)药物目录:建立高危药品清单,详细列举出每类高危药品的使用指南、禁忌症、不良反应等信息。
(3)流程规范:制定高危药品使用、配制、存储、处置等流程,并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操作规范和流程控制。
(4)临床路径: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制定高危药品的使用路径,明确各个临床科室使用高危药品的适应症、禁忌症等信息。
2. 人员培训:(1)培训计划:制定高危药品管理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时间等。
(2)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包括高危药品的分类、使用指南、副作用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应急处理等。
(3)培训方式:培训方式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包括讲座、案例分析、模拟操作等。
(4)培训考核: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培训效果和人员素质提升。
3. 设施设备保障:(1)设备要求:高危药品使用的设备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并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
医院病区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医院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防止因药品使用不当造成患者伤害,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病区内所有涉及高危药品的科室、工作人员及患者。
三、高危药品的定义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强烈、不良反应大、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药品。
主要包括:1. 高浓度电解质;2. 强效镇痛药;3. 抗凝药;4. 抗心律失常药;5. 抗癫痫药;6. 肌松药;7. 强心药;8. 肾上腺素类药物;9. 激素类药物;10. 抗生素;11. 放射性药物;12. 其他经临床认定的高危药品。
四、管理措施1. 专区专柜管理:高危药品应设置专柜存放,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2. 分类标识:在药架(或包装盒/瓶)上分类标识,明确标注药品名称、规格、批号、有效期等信息。
3. 警示牌标识:在存放高危药品的专柜及显著位置设置警示牌,提醒工作人员注意药品的潜在风险。
4. 严格按适应证用药:医师在开具高危药品处方时,应严格遵循药品说明书及临床指南,确保合理用药。
5. 双人查对制度:高危药品的领取、使用、归还等环节,必须实行双人查对制度,确保药品安全。
6. 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对使用高危药品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药品不良反应。
7. 高危药品先进先出:定期检查高危药品的有效期,确保药品先进先出,避免使用过期药品。
8. 及时更新高危药品目录和注意事项:根据药品临床应用情况和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更新高危药品目录及注意事项。
9. 完善标准操作流程:制定并完善高危药品的采购、储存、使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标准操作流程。
10. 完善病人识别方法:采用条形码、电子标签等先进技术,确保高危药品的使用准确无误。
五、责任与考核1. 科室主任负责本科室高危药品的管理工作,确保药品安全。
2. 药剂科负责高危药品的采购、储存、配送等工作,确保药品质量。
3. 医师、护士等医护人员负责高危药品的使用,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PIVAS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特制定本管理规范。
一、高危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品种见附录。
二、高危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三、高危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警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四、高危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五、高危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六、加强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安全有效.七、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八、新引进高危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附录:高危药品目录氯化钾针、10%氯化钠注射液、25%硫酸镁注射液、氯化钙注射液、胰岛素制剂、维库溴铵、阿曲库铵、琥珀胆碱、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尼莫司汀、甲氨喋呤、氟尿嘧啶、替加氟、替加氟尿嘧啶、阿糖胞苷、卡莫氟、羟基脲、吉西他滨、卡培他滨、放线菌素D、丝裂霉素、平阳霉素、柔红霉素、多柔比星、表柔比星、吡柔比星、羟基喜树碱、长春新碱、长春地辛、长春瑞滨、依托泊苷、替尼泊苷、紫杉醇、多西他赛、他莫昔芬、来曲唑、甲羟孕酮、氟他胺、曲普瑞林、顺铂、卡铂、奥沙利铂、亚砷酸、亚叶酸钙合理用药管理制度一、随着新药的迅猛发展,临床用药品种数不断增多,药物治疗的处方配伍复杂。
为提高药物疗效,避免不合理用药,临床药师要深入临床,加强医药合作,开展合理用药工作。
二、在医疗工作中积极推广《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
本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要根据本院及本地区药物资源的实际情况遴选出《本院基本用药目录》,定期制定和修订《本院基本用药目录》,组织临床用药的评价,不断引进效价比高的药品品种,并淘汰效价比低的药品。
三、药师在调配处方过程中应做到严格审查、准确调配,发现处方用药或用法有不妥当之处,应及时与经治医师联系,避免由于药物不良相互作用和其它不合理用药情况造成的药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1、高危险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品种见附录。
2、高危险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3、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高危药品警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4、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5、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6、药房设专人管理高危药品,并定期检查药品数量、效期,对检查情况认真记录。
7、护理站备用的高危药品单独存放,设置高危药品警示牌,提醒护理人员注意。
8、护士在使用高危药品过程中,必须提高警惕。
在给药时,要严格执行5R原则:病人对(Right patient)、药品(Right drug)、剂量对(Right dose)、给药时间(Right time)、给药途径对(Right route);确保准确给药。
附录:高危药品目录病区急救备用药品管理和使用制度一、目的通过健全急救备用药品管理和使用制度,使检查制度落实到位,防止出现过期、变质药品;避免贮备药品数量过多影响成本控制;防止药物贮存瓶/盒选择不当而导致药品疗效下降;堵塞药品管理漏洞。
二、依据《药品管理法》三、适用范围临床科室配“备用药品”审核、检查和使用的管理工作四、内容(一)备药品种、基数审核。
建立合适药品贮存基数,由科室负责人提交备药计划,报医务科和药剂科共同审核。
各科根据疾病特点确定所需药品需求量,备药既要保证临床用药需要,又要避免积压,(二)备用药品的检查1、科室护士长为所在科室药品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监督科室管理药品,指定责任感强的护士专门管理科内药品,明确职责,定期全面检查科内药品。
检查频率:护士对科室所有药品数量进行交接检查,护士长不定期抽查,总护士长每月督查。
2、建立《药品质量检查记录表》,检查者对检查情况如实记录。
高浓度电解质化疗药物等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浓度电解质化疗药物等高危药品管理制度一、背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医学已经有了很多先进的治疗手段,其中包括了许多高危药品。
高危药品是指使用过程中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或误用时具有潜在严重后果的药品。
如高浓度电解质、化疗药物等。
对于高危药品的管理十分重要,因为它们的误用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二、制度建立的目的为了有效预防高危药品误用产生的不良后果,本制度旨在加强高危药品管理,确保其使用过程中安全有效,减少病人因误用高危药品而产生的风险。
三、应用范围医院内涉及高危药品的科室、临床药师等相关人员。
四、制度内容1.管理人员应以质量为核心,针对高危药品开展全面的评定,确保使用安全有效。
2.科室要设立专门的高危药品管理人员,负责对该科室药品进行详细记录,并建立相关的使用标准。
3.科室应购买标准化的高危药品,要严格限制使用期限与其它有关限制,所有药品集中存放,并确保有足够的安全存储工具。
相对应的,凝胶和溶液技能的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
4.在使用过程中,高危药品必须严格实施双人核对的标准,配药、复核、推注、泵入等操作必须由两人以上进行。
5.严格实施核实药品用途的规定,必须了解药物的性质、合适的使用途径、适用症、不适用症、不良反应的表现等等。
对于高危药品,必须进行详细的签名记录,确保患者的安全性。
6.使用过程中,必须执行各个环节的规定,任何违反规定的行为都不能发生。
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基础上,确保药品的正确使用和无浪费标准。
7.定期开展高危药品的监测工作,包括药品库房环境的检查、药品管理人员的表现检查、使用药品的检查、用药效果的比对等等,确保高危药品的正确使用和效果。
8.对于高危药品批次的问题,也要保持精心的管理,及时进行缺陷通报和回收处理,并全面调查处理产生原因,增强预防能力。
9.建立高危药品的不良事件报告机制,及时建立与处理药品不良反应,包括应对基础数据、评估措施、相关处治等。
10.医院内部还应该开展系统的培训、管理和审核机制,不断完善和更新制度。
医院高危药品目录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预防和减少用药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定义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临床使用不当或错误使用会致人死亡或严重伤害的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肌肉松弛剂、细胞毒化物等。
三、职责1. 医院药学部门负责制定、修订、实施和监督高危药品目录管理制度。
2. 临床科室负责按照高危药品目录管理制度使用和管理高危药品。
3. 护理部门负责高危药品的调配、发放和患者用药指导。
4. 医生负责高危药品的处方、医嘱和患者用药指导。
四、高危药品目录1. 高浓度电解质制剂:氯化钠注射液、氯化钾注射液、氯化钙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等。
2. 肌肉松弛剂:维库溴铵、阿曲库铵、琥珀胆碱等。
3. 细胞毒化物: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甲氨喋呤、氟尿嘧啶等。
4. 其他高危药品:胰岛素制剂、阿糖胞苷、卡莫氟、羟基脲、吉西他滨、卡培他滨、放线菌素D、丝裂霉素、平阳霉素、柔红霉素、多柔比星、表柔比星、吡柔比星、羟基喜树碱、长春新碱、长春地辛、长春瑞滨、依托泊苷、替尼泊苷、紫杉醇、多西他赛、他莫昔芬、来曲唑等。
五、管理措施1. 高危药品应设置专用药柜或专区存放,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 高危药品的调配、发放和使用,应严格执行双人核对制度。
3. 高危药品的处方、医嘱,应注明高危药品字样。
4. 高危药品的医嘱执行,应注明高危药品字样,并由两名护理人员双人核对后给药。
5. 高危药品的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执行。
6. 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应保持先进先出,确保药品安全有效。
7. 定期对高危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8. 加强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对发现的不良反应及时上报。
9. 对新引进的高危药品,应进行充分论证,引进后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医院药学部门负责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1 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 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3. 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A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1. 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须使用高危药品专用袋,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专用领单上签字。
3.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4. A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6
静脉用催产素注射液
7
小儿口服用中度镇静药
水合氯醛
8
凝血酶冻干粉
C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具体有如下几类(见表3)。
C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1.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C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5.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表1 A级高危药品
编号
药品种类
1
注射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重去甲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间羟胺、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2
注射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药
酚妥拉明、美托洛尔、艾司洛尔
3
高浓度电解质制剂
10%氯化钾、10%氯化钠、25%硫酸镁、高渗葡萄糖(20% 或以上)
2. 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C级高危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表3 C级高危药品
编号
药品种类
1
口服降糖药
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格列齐特Ⅱ、瑞格列奈、西格列汀
2
脂质体药物
两性霉素B脂质体
3
神经肌肉阻断药
维库溴铵、阿曲库铵、氯化琥珀胆碱
4
一般管理抗肿瘤药
替吉奥、卡莫氟、阿那曲唑、乌苯美司、甲地孕酮、氟他胺、来曲唑、他莫昔芬、康艾、艾迪、消癌平、替加氟、羟基脲、氮芥、替莫唑胺、替加氟、甲氨蝶呤、曲普瑞林、亮丙瑞林、尿嘧啶/替加氟片
4
吸入或静脉麻醉药、镇静药
丙泊酚、布比卡因、左布比卡因、利多卡因、罗哌卡因、罗哌卡因、七氟烷、依托咪酯、异氟烷等
5强Biblioteka 药地高辛、米力农、去乙酰毛花苷
6
静脉用抗心律失常药
胺碘酮、普罗帕酮
7
血管扩张药
硝普钠
8
其他
100ml 以上的灭菌注射用水
9
胰岛素,皮下或静脉用
胰岛素(普通)、重组甘精胰岛素、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30R)、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优泌林)、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优泌林70/30)、赖脯胰岛素(优泌乐)、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优泌乐 25)、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优泌乐50)、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门冬胰岛素(诺和锐笔芯)、精蛋白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30R)
4
静脉用异丙嗪
5
特殊管理抗肿瘤药
异环磷酰胺、环磷酰胺、阿糖胞苷、卡铂、顺铂、奥沙利铂、达卡巴嗪、丝裂霉素、多柔吡星、吡柔比星、氟尿嘧啶、吉西他滨、卡培他滨、氟达拉滨、甲氨蝶呤针、长春新碱、长春地辛、平阳霉素、多西他赛、紫杉醇、依托泊苷、伊立替康、放线菌素D、米托蒽醌 柔红霉素、帕米膦酸二钠、唑来膦酸
高浓度电解质、化疗药物等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是指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细胞毒化药品等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为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我院高危药品实行A、B、C分级管理。
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我院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具体包含如下几类(见表1)
4.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B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表2 B级高危药品
编号
药品种类
1
抗血栓药(抗凝剂)
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量肝素钠、华法林钠、肝素钠、依诺肝素钠、尿激酶
2
硬膜外或鞘内注射药
氟哌利多、新斯的明、罗哌卡因
3
放射性静脉造影剂
碘海醇、碘帕醇、碘佛醇、碘化油、泛影葡胺、钆贝葡胺
5
腹膜和血液透析液
6
中药注射剂
丹参、疏血通、香丹、醒脑静、柴胡、复方苦参、喜炎平、舒血宁、参附、茵栀黄、清开灵、血栓通、血塞通、黄芪针、苦碟子、灯盏花素、冠心宁、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