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答案解析]
诗歌鉴赏题(带答案解析)
诗歌鉴赏题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
春日五门西望①唐王建百官朝下五门②西,尘起春风过玉堤。
黄帕盖鞍呈了马③,红罗系项斗回鸡。
馆松枝重墙头出,御柳条长水面齐。
唯有教坊南草绿,古苔阴地冷凄凄。
(注)①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五门”,又称午门。
唐代长安城大明宫南墙有丹凤门、建福门、望仙门等五个门,故云。
③马,指舞马。
唐玄宗时,斗鸡、舞马、歌舞、百戏等成为宫廷不可或缺的享乐活动。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叙写百官退朝,侧身西望,但见春风阵阵,股股灰尘吹过御堤,使整个西内之地显得迷迷漾漾;第二句虽为写景,却暗含消逝的岁月无数史实已记忆不清印象模糊。
B.颔联很白然地就从首联的望西内而过渡到对玄宗往事的追忆,选取玄宗最喜欢的玩法舞马和斗鸡,不露声色地展示出来,而让知道这段历史的读者去想象更多诗外之境。
C.颈联描写在春风的拂动下,馆松茂密,御柳堆烟,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以今之物同昔之事类比,郁郁葱葱的馆松御柳,和已经逝去的玄宗的生活,相互映照,别有情致。
D.尾联中“教坊”已不再是歌舞繁华之地,其南则荒草古苔,一派阴暗凄冷之象。
诗中“阴”和“冷凄凄”数语,既是景语,又饱蘸作者浓烈之情,达到景和情相融。
8.本诗由“望”所引,望中有感。
请结合全诗,分析由望而感的具体内容。
【答案】7.C8.①“望”之景:首联由“望”所引,但见阵阵春风,股股灰尘吹过御堤,使整个西内显得迷迷漾漾;颈联和尾联则描写了在春风的拂动下,馆松茂密,御柳堆烟,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可“教坊”已不再是歌舞繁华之地,其南则荒草古苔,二者反衬,物是人非,一派阴暗凄冷之象。
②“感”之事:颔联虚笔叙事,想象当年唐玄宗在舞马和斗鸡的情形,突出玄宗荒嬉误国,这是由“望”而产生的遐思。
③“感”之情:采用虚实结合(或者借景抒情)的手法展现诗人抚今追昔的伤痛之情。
【分析】7.C.“以今之景同昔之事类比,郁郁葱葱的馆松御柳,同已经逝去的玄宗的生活,相互映照,别有情致”错,应该是“以今之景同昔之事对比,郁郁葱葱的馆松御柳,同已经逝去的玄宗的生活,形成巨大的反差”。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题弟侄书堂杜荀鹤【注】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叙侄子虽身处困境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
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行为反衬了战乱中社会的纷扰。
C.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辞,诗人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语重心长地鼓励了弟侄。
D.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2.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注】。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湘灵:湘水女神。
作为尧的女儿娥皇女英,二人均为舜妃,舜南巡时死于湘水,成为湘水女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凤凰”三句描写了诗人在湖上所见到的美景:雨后凤凰山下,水风清爽,晚霞明艳。
B.“一朵芙蕖”两句紧接其后,既实写水面荷花,又以芙蓉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
C.“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以白鹭有意倾慕来衬托演奏技术的高超。
D.“数峰青”一句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言有尽而味无穷。
2.本词下片是如何来描写音乐的?请作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次韵王定国马上见寄①苏轼昨夜霜风入夹衣,晓来病骨更支离。
疏狂似我人谁顾,坎轲怜君志未移。
但恨不携桃叶女,尚能来趁菊花时。
南台②二谢无人继,直恐君诗胜义熙③。
专题08:诗歌鉴赏-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考期末总复习(江苏苏州专用)解析版
专题08诗歌鉴赏(解析版)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过苏州[宋]苏舜钦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①区区暮亦行。
【注】①棹:指船。
①区区:即“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叙事,交待行踪和写景的观察点,以“刮眼明”突出景物给人清新明媚的感受;以“更”体现景色和光线的变化。
B.颈联两句看似各不相干,其实有着内在的联系,“天意在”隐含诗人的随缘自适的旷达,“俗人轻”流露出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无奈。
C.尾联“无穷好景”与“无缘住”形成反差,构成主客观矛盾;“区区”和“暮亦行”却具有映衬的意味,突出了诗人四方漂泊,不得安闲的艰辛。
D.评论家认为此诗“以清切闲淡为主”,写出了诗人经过苏州所看到的山明水秀、风物清雅的美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光景、无比愉悦的心情。
(2)游览沧浪亭时,会看到石柱上刻有一副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这副楹联与《过苏州》的颔联相比,你更喜欢哪一联?结合链接材料,说说你的理由。
【材料一】沧浪亭为宋代诗人苏舜钦所建。
他曾以四万贯钱买下荒废的古园,傍水造亭,栽竹点石,重加修葺,题名沧浪亭,作《沧浪亭记》,寄给好友欧阳修,邀请共作沧浪诗篇。
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
【材料二】沧浪亭石柱上的楹联是晚清楹联学家梁章钜所作。
当时他正任江苏巡抚,重修沧浪亭时,集句而成。
上联出自欧阳修《沧浪亭》诗中“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下联出自苏舜钦《过苏州》诗中“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答案】(1)A(2)示例:我喜欢“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这一联运用对偶修辞,使得韵致更谐美,画面更生动。
这联诗诗中有画,而且色彩鲜明,风光漪旎,生机盎然,韵味无穷。
【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及答案解析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及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元日陈与义①五年元日只流离,楚俗今年事事非。
后饮屠苏②惊已老,长乘舴艋竟安归。
携家作客真无策,学道刳心③却自违。
汀草岸花知节序,一身千恨独沾衣④。
【注】①诗人曾在朝廷任职。
南宋建炎四年,金兵大举南侵,诗人避难湖湘间。
此诗作于建炎四年。
②屠苏:屠苏酒。
③刳(kū)心:道教语,谓摒弃杂念。
④独沾衣:传说战国时齐景公在牛山落泪,感慨人世无常。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扣题,回忆自昔至今五年来的辗转奔波的生活,每逢“元日”,只有“流离”,可见诗人的生活境况。
B.“惊”字写诗人饮屠苏酒时蓦然发觉自己垂老的惊惶之态,“竟安归”表达了对最终竟然安然归乡的欣喜。
C.“携家作客真无策”呼应首联上句,是说自己五年来漂泊辗转,客居他乡。
“真无策”透露出诗人的内心感受。
D.颈联第二句,写诗人原本决心学道以清除内心杂念,后来却违背了自己原本的意愿,步入仕途,自感追悔莫及。
(2)本诗尾联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阁夜①杜甫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①766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
该诗写于移居西阁时。
②击柝,敲梆子巡夜。
《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是说设置多道屋门,击柝巡夜,以防强盗。
③《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日暮景色,山雾缭绕;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雾”“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
C.诗歌善用修辞,比如“白雾昏”“月侵门”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
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依然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疾苦。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道标上人归南岳(唐)刘长卿悠然倚孤棹,却忆卧中林。
江草将归远,湘山独往深。
白云留不住,渌水去无心。
衡岳千峰乱,禅房何处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人即高僧;棹为划船工具,代指船;南岳衡山。
为五岳之一。
B. 首联写道标上人飘然远游之中怀想林中高卧。
暗示他即将归去。
C. 颔联点出道标上人归去之地,江岸青草如作者的离愁伴他远行。
D. 本诗前四句描写景物,后四句感时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D(2)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随意,挥洒酣畅。
即使是归到衡岳,群山绵延、千峰耸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将在何处栖迟。
作者借行云流水刻画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僧人形象,同时借千峰衡山流露出来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解析】【分析】(1)ABC赏析正确。
D错在“后四句感时抒怀”,应是表达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2)结合诗歌题目及内容分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送道标上人归南岳”,最后两联的意思是:道标商人要离开了,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随意,挥洒酣畅。
即使是归到衡岳,群山绵延、千峰耸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将在何处栖迟。
最后两句作者以一组流畅的林山云水镜头,写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上人,同时借千峰衡山流露出来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故答案为:⑴ D;⑵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随意,挥洒酣畅。
即使是归到衡岳,群山绵延、千峰耸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将在何处栖迟。
作者借行云流水刻画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僧人形象,同时借千峰衡山流露出来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诗歌的全面理解能力,涉及内容、主题、感情等方面。
需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⑵此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
中考语文专题7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解析版)
诗歌鉴赏专题(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思维导图习题训练一、(2022·河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新制布裘白居易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袭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④忽有念,抚袭起逡巡⑤。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袭,盖裹周四垠⑥。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①桂:地名。
②吴:地名。
③馀:同“余”。
④中夕:半夜。
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
⑥垠:边际。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_________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
2.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
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答案】1.茅屋为秋风所破(或“秋风破屋”)2.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心系天下寒士的济世情怀。
【解析】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识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及情感主旨把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
这种感情,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2023届高考语文模拟专题汇编:古代诗歌鉴赏专题(附答案解析)
2023届高考语文模拟专题汇编:古代诗歌鉴赏专题(附答案解析)一、(2023·山东潍坊·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松元稹张璪①画古松,往往得神骨。
翠帚扫春风,枯龙戛②寒月。
流传③画师辈,奇态尽埋没。
纤枝无潇洒,顽干空突兀。
乃悟埃尘心,难状烟霄质④。
我去淅阳山,深山看真物。
[注]①张璪:唐代画家,工画树石山水。
②戛:敲击。
③流传:流俗,平庸。
④烟霄质:指松树高凌云霄烟霞的气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描述了画中松树的形象,翠绿的生枝和盘曲的枯干虽然形态各异,但都颇具神韵。
B.中间四句诗人由张璪的松画联想到世俗画师,并将其与张璪对比,继而引出下文的感慨。
C.诗中“烟霄质”遥承开头四句,诗人借此间接交代了张璪画作的格调,抒发对其赞美之情。
D.最后两句收束全篇诗意,以去淅阳山看松结尾,传达出观再好的画作也不如看真松的感受。
2.本诗通过谈画松,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绘画主张?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抓住事物特征,绘出事物神骨。
三、四句写出张璪抓住了松枝的“奇态”,凸显出松树的神韵。
②提高思想境界,加强艺术素养。
九、十句指出平庸的画师格调不高,修养不够,难以画出松树的气质。
③深入生活,善于观察体悟。
最后两句传达出画师应善千观察体悟,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的灵感。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传达出观再好的画作也不如看真松的感受”错,最后两句是说诗人因为仰慕画家的传神之笔要亲自再去深山欣赏一下真物。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涵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三、四句“翠帚扫春风,枯龙戛寒月”意思是:(张璪画的古松画的很好)枝叶茂盛看起来就像是翠色的笤帚在春风中扫动(或者是翠色的笤帚扫起了一阵春风),苍松的枝干盘曲如龙,仿佛在轻轻地敲打天上的那轮寒月。
其中,“翠帚”形容松树枝叶之颜色与形状。
高中诗歌鉴赏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高中诗歌鉴赏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李白《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反复出现,其作用是()A. 渲染烘托B. 照应开头C. 揭示主题D. 承上启下答案:A解析:“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反复出现,起到了渲染烘托蜀道艰险的作用。
2. 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A. 雄浑壮阔B. 清幽宁静C. 凄凉萧瑟D. 繁华热闹答案:C解析:落叶飘零,长江奔腾,描绘出一幅凄凉萧瑟的秋景图。
3. 王维《山居秋暝》“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达了诗人()A. 对春天美景的留恋B. 渴望归隐的心境C. 对官场的厌恶D. 思乡之情答案:B解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归隐的愿望。
4. 白居易《琵琶行》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描写的是()A. 歌女羞涩的神态B. 歌女高超的技艺C. 诗人急切的心情D. 听众期待的模样答案:A解析:描绘了歌女羞涩、迟疑的神态。
5.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景象()A. 营造了欢快的氛围B. 烘托了凄凉的心境C. 展现了美丽的景色D. 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答案:B解析:通过这样的景象烘托出词人离别后的凄凉心境。
6.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写的人物是()A. 诸葛亮B. 周瑜C. 曹操D. 孙权答案:B解析:此句描写的是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潇洒形象。
7.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 夸张B. 比喻C. 排比D. 拟人答案:C解析:连用七组叠词,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8.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中的“寄奴”指的是()A. 刘裕B. 刘义隆C. 拓跋焘D. 廉颇答案:A解析:“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
9.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蕴含的哲理是()A. 事物是永恒不变的B. 人生短暂,宇宙永恒C. 人类不断发展,自然一成不变D. 时光易逝,应及时行乐答案:B解析:体现了人生短暂而江月永恒的哲理。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诗词鉴赏:诗歌语言鉴赏(含答案解析)
诗词鉴赏:诗歌语言鉴赏(共20题)一、复合题(共20题)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 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
整首诗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
B.“跳珠”这个形象而富有动感的比喻,既写出雨来纷急的样子,又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C.这首诗歌,诗人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下雨时的景色。
D.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
2.阅读下文,完成六道小题。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我是贫困,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啊!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侥、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979 年4 月(1) 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i 簇.新ii 绯.红iii 富饶.(2) 本诗中用“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这一意象表现了怎样的形象?和它具有类似作用的还有哪些意象?(3)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在修辞上属于,作用是。
(4) 此诗的主题是,主体是,客体是。
(5) 诗歌以第人称写成,以“ ”向“ ”的倾诉的形式,表达了。
(6) 试归纳一下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2025年11月模考专题选粹:古代诗歌鉴赏(附答案解析)
2025年11月模考专题选粹:古代诗歌鉴赏(附答案解析)1.(2025届湖北省部分高中11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送家叔季鸿先生游脽上谒后土祠【清】王又旦①绿杨连岸晓风斜,东渡汾阴泛客槎②。
天际两崖驰竹箭,春流三月涌桃花。
黄云宝鼎③沦衰草,绛气灵坛④落暮鸦。
旧事于今无可问,市楼酤酒是生涯。
【注释】①王又旦,明末清初人。
②槎,用竹木编成的筏,此处或指船。
③宝鼎,祠内祭祀用的器物。
④灵坛,祭坛。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叙写清晨时分,绿杨依依,微风徐徐,诗人送家叔前往汾阴,泛舟游览的情景。
B.颔联对仗工整,选取“竹箭”和“桃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早春三月生机勃勃的图景。
C.颈联写黄云笼罩下的宝鼎被衰草淹没,绛色仙气笼罩的灵坛栖满暮鸦,增添了寂寥之感。
D.这首诗综合运用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作者览古而伤怀,情感深沉内敛。
【答案】D【解析】没有使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2)同为以酒寄情,本诗尾联与李白《将进酒》中“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两句所寄托的情感却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本诗尾联意为旧朝之事从今往后不可说,余生且以酤酒了此残生,以酒消愁暂避新世,暗含对时移世易的无可奈何和对旧朝的怀念。
②而李诗“钟鼓馔玉”借代权贵生活,富贵“不足贵”而惟愿饮酒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长醉不愿醒”表面上饮酒沉酣,实则以酒消愁逃避现实,暗含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
2.(2025届陕西部分名校11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高令①苏轼满地春风扫落花,几番曾醉长官衙。
诗成锦绣开胸臆,论极冰霜绕齿牙②。
别后与谁同把酒,客中无日不思家。
田园知有儿孙委,早晚扁舟到海涯。
[注]①高令:苏轼的朋友,写此诗时,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
②绕齿牙:喻指文章写得好。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描述了落花满地的暮春景象,营造出感伤的氛围。
【暑假阅读】部编版五升六诗歌鉴赏衔接讲义 专题04 赏析诗歌中的名句(有答案解析)
【暑假阅读】诗歌鉴赏专题04 赏析诗歌中的名句【方法技巧】(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某一句)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
答题格式:通过写什么景色,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典型例题】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思吴江歌张翰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1)请结合全诗赏析“秋风起兮木叶飞”一句。
【答案】(1)该句通过对秋风、落叶的描写,交代了写作的时节,勾勒出一幅凄冷、萧条的画面,诗人触景生情,引出下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奠定了全诗伤感与落寞的感情基调。
【解析】(1)“秋风起兮木叶飞”,即见其思情的发动。
悲凉的秋风最易触动人们的节序之感和念远之情。
从时间上说,“秋”通常意味着岁暮的到来,使人觉着时光的流逝、流年的虚度。
从空间看,秋高气清,万木萧萧,视野一下空阔起来,不自觉中自有人在何方、家在何方之叹。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全诗的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对诗句的内容、蕴含的情感、运用的手法进行分析理解。
【专项练习】一、阅读《登幽州台歌》,回答问题。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请描绘“念大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请你将五,六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和愿望?三、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①此栖迟②,万古惟留楚客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④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⑤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①三年谪宦: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
②栖迟:停留,居留。
③楚客:这里指客居楚地的贾谊。
④汉文:指汉文帝刘恒。
⑤吊:凭吊。
贾谊在长沙曾写《吊屈原赋》凭吊屈原。
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存在,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作者借古言今在这首诗中无处不在。
首联,表写贾谊的一生,实则暗寓自己迁谪的悲苫命运。
颔联看似写是眼前所见,实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颈联表写文帝与贾谊,实写自己一贬再贬,沉沦坎坷,更是必然。
尾联更是由古及今表明自己和贾谊、甚至屈原都是无罪而遭受不公的处罚!【解析】【分析】结合诗歌内容和作者的遭遇分析,这是一首怀古诗,一般采用借古伤今的手法,分析作者情感时,要注意作者和“贾谊”之间的相似之处:遭诬陷被贬。
诗人联系与贾谊遭贬的共同的遭遇,心理上更使眼中的景色充满凄凉寥落之情。
满腹牢骚,对历来有才人多遭不幸感慨系之,更是将自己和贾谊融为一体。
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故答案为:作者借古言今在这首诗中无处不在。
首联,表写贾谊的一生,实则暗寓自己迁谪的悲苫命运。
颔联看似写是眼前所见,实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颈联表写文帝与贾谊,实写自己一贬再贬,沉沦坎坷,更是必然。
尾联更是由古及今表明自己和贾谊、甚至屈原都是无罪而遭受不公的处罚!【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及思想感情的能力。
理解诗句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
而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专题讲义一、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它有四言、五言、七言。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③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单调只有一段。
词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
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二、诗、词、曲的有关知识①古体诗·近体诗近体诗是唐初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诗,古体诗则不讲格律,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②律诗·绝句(又叫截句)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句数上。
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
律诗共八句,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
八句以上的律诗为排律。
③歌·行·引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
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④乐府·新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
新乐府创于初唐。
⑤题目·词牌题目和词牌的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古诗题材面面观1、山水田园诗(1)代表人物:陶渊明(东晋)、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王维、孟浩然(唐代)。
(2)情感:热爱自然;对宁静、淡泊的归隐生活的向往;闲适自得的心情;对现实的不满。
(3)常见手法:远近高低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反衬等。
例: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1)有声有色;(2)情景交融,用了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时间特征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画。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2、边塞军旅诗(1)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2)意象:(物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等;(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云、雪山、孤城、雁飞、鹰扬、剑飞、马走;(地名)碛西、轮台、龟兹(qiū‘cí)、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等;(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等。
(人物有汉代情节)霍去病、卫青、李广、班超、马援等。
(3)主要情感:慷慨从戎、久戍思乡、建功立业、生活艰苦、痛恨庸将、献身精神等。
例: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请简析这首诗所包含的情感。
答:此诗写出了将士杀敌、战斗激烈、伤亡惨重的情景,并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亲人对将士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同情。
3、托物言志(1)内容:借事物来象征、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2)方法:抓住物象的颜色、气味、声音、动作、形态等特征,挖掘物象的精神品质;(3)写作技巧:(修辞)拟人、比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描写)正面、侧面。
(1)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
(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花【唐】元稹(七中实验13-14学年1月考)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秋丛,即丛丛的秋菊。
(1)第一句“绕”字写出了菊花_美丽盛开的景象,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流连忘返的情态。
(2分)(2)说说诗人“偏爱菊”的原因。
(2分)菊花有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4、送别怀人诗(1)常见意象:杨柳、长亭、短亭、劳劳亭、灞桥、酒、阳关;(2)情感:依依不舍;思念牵挂;安慰勉励;抒发人生感慨。
(3)常用手法:借景抒情;想象、虚实相生;衬托、烘托。
秋夜曲(唐)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诗的最后一句可以推知诗中主人公的身份及感情。
主人公是个什么人,有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
(2分)答:诗中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闺中女子”)。
(1分)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
(1分)2、“秋逼暗虫通夕响”在整首诗中有哪些作用?(2分)答:照应诗题;表现秋虫呜叫时间之长(1分);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衬托思妇(主人公)离情和难耐的寂寞(1分)。
5、羁旅思乡诗(1)意象:月、雁、危楼、书信;(2)情感:羁旅孤寂、恋家怀人、怀才不遇、厌战思家。
(3)手法:借景抒情;即事写情;虚实相生等。
乡思(李觏gòu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1)诗的三四句中,哪两个字前后呼应?在表达上有何作用?答:“已”“还”写出了障碍重叠,思归不得的怨恨之情。
(2)该诗在构思上采用了什么方法?此法有何妙处?答:层层推进,表现乡思之情的强烈。
6、咏史怀古(1)题目往往有“咏史”“怀古”“览古”字样;(2)结构一般是:临故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3)内容:(国家)国运衰微,(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4)手法:用典、对比、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
金陵驿二首·其一(七中育才12-13年度12月考)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本诗写于1279年的深秋,此时,南宋政权覆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今南京)被元军攻破四年之久。
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经过金陵时作。
1、这首诗的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夕阳落照之下,当年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天边孤云飘浮,不知飘向哪里。
蕴含了作者的亡国之痛和孤苦无依之情。
2、“旧家燕子傍谁飞?”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傍”字的妙处。
(2分)傍:依傍,以前的燕子现在依靠谁家栖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燕子的无依无靠,表达了作者孤独无依之情。
三、欣赏诗歌的形象(考点一)(1)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形象(作者)。
(2)常见人物形象:不慕权贵、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友人送别、思念故乡。
(3)意象:寄托作者情感的物象名词(景、物、事、人);意境:意象组合达到的境界或氛围。
真题链接:(1)采莲曲王昌龄(树德2014届中考模拟)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结合全诗,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
(2分)(人物形象)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
注意:联系诗句作答。
1.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
(2分)2.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
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
(2)竹(郑板桥)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新绿。
1、本诗写了竹怎样的形象?(四字词概括)傲然风雪、坚韧不拔,虽经历风雪,仍然带给人间新绿。
(3)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树德2014届一诊模拟)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
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途坎坷。
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2分)(物象)答:1)姿态巧:花瓣如蝶翅般轻盈;2)颜色巧:花朵虽小,猩红如染,鲜艳美丽。
2.你认为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答:写对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表达了作者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凄楚、愁苦。
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六、鉴赏诗歌的语言(考点二)(1)注意实词、虚词:动词(“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巴尔扎克)注意活用(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形容词的活用(雨肥梅子);色彩词的画面感和鲜明节奏(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叠词的音韵美(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数量词的妙用(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副词与连词(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2)炼字题答题要点与步骤解释本字(表层、深层)——分析此字描写的景象——手法(是否叠词、色彩词、活用)——营造的意境——情感(3)赏析句子的要点与步骤弄懂意思、情感——语言特点(倒装、对仗、互文)——表达技巧(修辞、表现手法)——句子的位置(首句点题、奠定基调;中间句承上启下;尾句卒章显志、以景结情、含蓄隽永)(4)诗眼:最能表现作者思想情感的生动性、概括性词句。
怎么找?强烈情感词、妙用修辞处、动词频率高。
(3)村夜白居易(七中实验)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炼字)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3分)a.叠词,音韵美(节奏美),朗朗上口;b.“苍苍”点明季节,写出秋色浓重;c.“切切”写出了虫声细密,渲染夜的凄清。
(4)秋浦途中(1)杜牧(七中中考模拟)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2)无?(1)秋浦,唐时池州,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2)杜陵,诗人家乡所在地。
1、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前两句诗中的“萧萧”和“淅淅”两个拟声词?(2分)(1)叠词,音韵美;(2)写出了秋风、秋雨交织的凄清的情景,渲染了秋天的萧索,表达自己被贬异地、羁旅在外的悲凉。
(5)北陂杏花王安石(树德13-14上半学期半期考试)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