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户用途的汽车耐久性试验规范研究

合集下载

车辆可靠性耐久性试验方案

车辆可靠性耐久性试验方案

车辆可靠性耐久性试验方案背景车辆是现代社会交通运输的主要工具之一,而车辆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直接关系到乘客的安全和交通运输的稳定性。

因此,车辆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测试是车辆生产企业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乘客和行人生命财产安全的必要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种车辆可靠性耐久性试验方案,以期提高车辆生产企业的生产质量和安全水平。

方案目标本文的车辆可靠性耐久性试验方案旨在提供一种可行的、科学的、严谨的、可复制的测试方案,以评估车辆在各种道路条件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并为生产企业提供相应的生产指导和技术支持,以便生产企业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方案内容本方案将车辆可靠性和耐久性分为三个方面进行测试:极端道路条件下的可靠性测试、常规道路条件下的耐久性测试和特殊环境条件下的材料测试。

具体内容如下:1.极端道路条件下的可靠性测试1.1 高温试验在高温环境下,对车辆的发动机、变速器、轮胎、制动系统等核心部件进行测试,并记录各个部件的工作温度、油温、水温等数据。

1.2 低温试验在低温环境下,对车辆的电池、发动机冷却系统、液压制动系统等核心部件进行测试,并记录各个部件的工作温度、油温、水温等数据。

1.3 高海拔试验在高海拔地区或者高山环境中,对车辆的发动机、电池、液压制动系统等核心部件进行测试,并记录各个部件的工作温度、油温、水温、氧气含量等数据。

2.常规道路条件下的耐久性测试2.1 全速测试在实际道路环境下,对车辆在全速行驶时各个部件的运行状态进行测试,并记录各个部件的工作温度、油温、水温、噪音等数据。

2.2 路况测试在实际道路环境中,包括平路、山路、沙漠等道路情况下,对车辆的各个部件进行测试,并记录各个部件的工作温度、油温、水温、噪音、油耗等数据。

3.特殊环境条件下的材料测试3.1 盐雾试验在盐雾环境下,对车辆外观件、液压管路、电气系统等材料进行测试,并记录各个材料的腐蚀程度等数据。

3.2 砂尘试验在砂尘环境下,对车辆外观件、液压管路、电气系统的密封性进行测试,并记录各个部件的污染程度等数据。

GB T 12679-90汽车耐久性行驶试验方法

GB T 12679-90汽车耐久性行驶试验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汽车耐久性行驶试验方法GB/T 12679—90代替GB 1334—77Motor vehicles—Durability running—Test method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耐久性行驶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汽车(矿用自卸汽车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GB/T 12534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GB/T 12545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GB/T 12548汽车速度表、里程表检验校正方法GB/T 12678汽车可靠性行驶试验方法JB 3743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3 术语3.1 汽车耐久性指汽车在规定的使用和维修条件下,达到某种技术或经济指标极限时,完成功能的能力。

3.2 汽车耐久度指汽车在规定的使用和维修条件下,能够达到预定的初次大修里程而又不发生耐久性损坏的概率。

3.3 汽车耐久性损坏指汽车构件的疲劳损坏已变得异常频繁;磨损超过限值;材料锈蚀老化;汽车主要技术性能下降,超过规定限值;维修费用不断增长,已达到继续使用时经济上不合理或安全不能保证的程度。

其结果是更换主要总成或大修汽车。

4 试验条件按GB/T 12678的规定。

5 试验车辆5.1 用于汽车耐久性行驶试验的汽车数量按表2确定。

5.2 本试验可用汽车使用试验、常规可靠性试验的同一组汽车。

5.3 整车、各总成及零部件的制造装配调整质量应符合该车技术条件的规定。

6 试验项目及方法6.1 试验程序试验程序按表1进行。

6.2 验收试验汽车6.2.1 应按GB/T 12534中第4章之规定,调整内容须纳入故障统计。

6.3 磨合行驶6.3.1 汽车磨合行驶里程及规范应按该车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出现故障须纳入故障统计。

6.3.2 在汽车磨合行驶最后1000 km时测量机油消耗量。

6.4 发动机性能初试按JB 3743中8.4之规定仅测量总功率。

注:在汽车耐久性行驶试验中,如果发动机大修,则在发动机大修前、后,均要按上述的规定各测量一次总功率。

车载测试中的车辆外观和材料耐久性测试

车载测试中的车辆外观和材料耐久性测试

车载测试中的车辆外观和材料耐久性测试车辆外观和材料耐久性测试在车载测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些测试可以评估车辆外观和材料的质量,探测潜在的问题并提供改进的建议。

本文将介绍车载测试中的车辆外观和材料耐久性测试的目的、方法和应用,以及其在汽车工业中的重要性。

一、试验目的车辆外观和材料耐久性测试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车辆外观和材料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能。

通过模拟实际使用条件下的外界环境,如高温、低温、潮湿等,可以检测车辆外观和材料是否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

此外,这些测试还可以发现潜在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问题,并提供相关的改进建议。

二、试验方法车辆外观和材料耐久性测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外观测试:外观测试旨在评估车辆外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能。

常见的测试项目包括耐候性测试、耐磨性测试、耐划伤性测试等。

这些测试通过模拟实际使用场景中的各种因素,如紫外线辐射、沙尘、酸雨等,来评估车辆外观的抗老化和维持性能。

2. 材料测试:材料测试主要涉及车辆使用的各种材料的耐久性能评估。

常见的测试项目包括耐热性测试、耐寒性测试、耐化学腐蚀性测试等。

这些测试通过模拟实际使用环境中的温度、化学物质等因素,检测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3. 结构测试:结构测试旨在评估车辆整体结构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能。

常见的测试项目包括振动测试、冲击测试、弯曲测试等。

这些测试通过模拟实际行驶过程中的振动、颠簸等力的作用,来评估车辆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三、应用与重要性车载测试中的车辆外观和材料耐久性测试对汽车工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首先,这些测试可以帮助制造商评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通过测试,制造商可以了解车辆外观和材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能,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

这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增强品牌竞争力。

其次,这些测试可以帮助制造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

消费者对于车辆外观和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希望车辆在各种恶劣条件下都能保持良好的外观和性能。

汽车整车耐久性的试验分析

汽车整车耐久性的试验分析

汽车整车耐久性的试验分析作者:刘亚欧梁东来源:《科学与技术》2018年第22期摘要:为了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汽车整车的耐久性,就需要针对汽车整车耐久性的试验方式展开研究与分析,从而为提高汽车整体耐久性。

基于此,在本篇文章中将会针对汽车整车耐久性的试验方法展开研究,进而针对汽车整车耐久性的试验步骤展开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帮助。

关键词:汽车;整车耐久性;试验分析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促使汽车生产领域的发展也在不断,这一因素使得汽车销售领域之间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增加,而在这一情况的影响下,就需要全面提高汽车整车的耐久性,从而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汽车在实际销售过程中的竞争力度。

基于此就需要针对汽车整车的耐久性展开试验,并且在生产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结合实际试验的结果,从而可以为该类汽车的销量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一、汽车整车耐久性的试验方法1、混合动力技术混合动力这种技术最先应用的汽车就是在1997年当中在日本所开售的丰田普锐斯,当时对外一共卖出了大约一万八千輛拥有混合动力系统的普锐斯,也是从1997年开始在汽车市场当中混合动力这种车辆才开始被人们所了解,随之就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对这种混合动力的车辆展开研究。

一直到目前为止混合动力这种技术大多数都是在客车、轿车等可以展开乘坐的车辆当中展开应用,尤其是对于城市当中的汽车也是主要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城市当中的汽车辆基本都有着相同的特点就是实际运行速度较慢、实际运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停车、启动、加速、刹车等,这种特点就会导致将汽车自身的功能无法展现出来耗油量和所排放的汽车尾气也会较大,特别是在停车后展开起车和加速的过程中所排放的尾气更是加大了不少。

而应用混合动力这种技术的汽车在速度较慢的行驶过程中会自动使用电力展开驱动,还拥有可以自动展开回收能量的功能这样就可以将城市当中以往传统的汽车在耗油量和自身所排放的尾气等方面的问题展开完善。

另外应用混合动力技术的汽车当中是打洞机和发动机相互综合展开驱动的,这样就可以使汽车当中的发动机一直处于较为平稳的状态下展开行驶,不仅能够将汽车发生故障的概率展开降低,还能够将检查维修的资金成本大幅度降低【1】。

车辆可靠性耐久性试验方案

车辆可靠性耐久性试验方案

车辆可靠性耐久性试验方案引言在汽车工业中,提高车辆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是非常重要的。

可靠性意味着车辆的各个部件在使用中不会出现故障或失灵;耐久性意味着车辆的各个部件在长期使用后仍能保持其功能和性能。

因此,车辆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非常必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车辆可靠性耐久性试验方案。

车辆可靠性试验方案车辆可靠性试验是检测车辆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发生故障的能力。

测试可以在道路上或测试场上进行。

该测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辅助设备测试根据车辆类型和车辆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对车辆的辅助设备进行多种测试,例如:•空调性能测试:对空调系统在炎热或寒冷的天气条件下进行测试,以确保其在任何天气下都能正常工作。

•倒车雷达测试:对倒车雷达系统进行测试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并能及时发出警告。

•带载性能测试:对车辆在重载或轻载情况下进行测试,以检测各种情况下的性能表现。

•系统电量测试:对电力系统进行测试,检查电池充电系统和车辆电子控制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通过对车辆辅助设备进行多种测试,可以确保车辆的正常使用。

2. 机械性能测试机械性能测试是车辆可靠性试验中最重要的部分。

该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制动系统测试:通过道路不同坡度和不同路面条件测试制动是否正常,并测试制动距离。

制动测试还可以包括紧急制动测试等。

•转向系统测试:测试转向系统在不同道路情况下的性能表现,包括高速和低速转弯测试。

•悬挂性能测试:通过对车辆在不同道路条件下的振动测试检测悬挂系统是否正常。

•车身刚度测试:通过对车架的弯曲、扭曲和拉伸等测试,检测车身的刚度和耐久性。

通过上述测试,可以确保车辆的机械性能达到标准要求,并能满足不同路面和道路条件下的驾驶需求。

车辆耐久性试验方案车辆的耐久性测试是确保车辆在长期使用后仍能保持其总体性能的测试。

它是车辆可靠性试验的继续和完善。

本测试涵盖以下内容:1. 引擎性能测试引擎性能测试是耐久性测试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通过对引擎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多次测试,可以检测其性能表现及其变化。

基于用户用途的汽车耐久性试验规范研究

基于用户用途的汽车耐久性试验规范研究
➢ 主要开展方式:
• 方式一:将测试仪器安装在典型用户车上,定时 收集用户实际使用数据; • 方式二:将仪器安装在专用数据采集样车上,由 公司驾驶员模拟典型用户行驶,实时采集数据; • 方式三:依托整车用户适应性试验,将测试仪器 安装在试验样车上,实时采集数据。
记录信息: 行驶路面分布比列 车速分布比列 发动机转速分布 每天行驶里程(使用周期) 行驶档位分布 制动次数 油门踏板工作次数 闭合件操作次数
使用环境条件
1. 道路状况
铺装、未铺装
标高、坡度、盐害
灰尘、冰冻
2. 行驶速度 速度 行驶工况
3. 载重量 超载
4. 操作载荷、频度
交通状况、身体
习惯
5. 气象状况
大气温度、湿度 雨量、降雪、风速
载荷/应力(stress)
名称
形态
路面载荷
• 前后、左右、上下弯 曲、扭曲、拉伸、压缩 等的载荷
基于用户用途的汽车耐久性试验规范 研究
目录
一、整车可靠性试验规范开发过程 二、汽车产品用户使用条件调研 三、汽车载荷数据采集 四、载荷数据处理 五、关联关系建立
2021/3/16
1、整车可靠性试验规范开发过程——用户关联过程工作框图
目标用户 使用情况
市场调研
用户道路
用户道路 数据采集
试验场 数据采集
好的试车规范应当:①与用户实际使用相关联、②符合自己的设计目标、③尽可能短 的试验周期。
2021/3/16
谢谢大家!
2021/3/16
重庆用户道路采集路线
2021/3/16
3、汽车载荷数据采集——试验场载荷
➢ 在规定的车速下,采集试验场所有耐久性路面和所有特殊事件(特殊制动、加速、转向、倒车等 操作工况)的载荷数据。

整车道路耐久性试验规范模块化研究与应用

整车道路耐久性试验规范模块化研究与应用

整车道路耐久性试验规范模块化研究与应用作者:文 / 程佳勇陈黎君来源:《时代汽车》 2020年第15期程佳勇1 陈黎君21.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广德分公司安徽省宣城市 2422272.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上海市 201201摘要:整车道路耐久性试验周期较长,试验规范内容多,并且各规范包含的子规范种类多,数量庞大。

子规范排布顺序不合理,会产生过多的无效里程,拉长开发周期。

本文对试验规范模块化进行研究分析,以提高试验效率,缩短试验周期,结果表明整车道路耐久性试验效率得到提高,周期缩短。

关键词:道路耐久性试验规范蚁群算法模块化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Modularization of Vehicle Road Durability Test SpecificationCheng Jiayong,Chen LijunAbstract:The vehicle road durability test has long period. The content of the test standard is complicated, and each standard contains a large number of sub-standards. If the order of sub-standard is not reasonable, it will produce too many invalid miles and prolong the development cycl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st efficiency and shorten the test period, modularization of test standard is studied and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is method has improved vehicle durability test and the test period has been shortened.Key words:road durability test, standard, ant colony algorithm, modularity1 引言整车道路耐久性试验是车辆在上市前对整车各项指标评估的最后一道检验,整车道路耐久性试验周期长短直接影响到整车开发周期。

汽车疲劳耐久性试验

汽车疲劳耐久性试验

ch1 ch2 ch3
...
...
ch1 ch2
ch3 ch3
...
...
27
加速结构耐久试验开发
数据采集和分析 (续)整车一般耐久性试验
雨流计算 -原始雨流
雨流计算 -似然估计
10000
ch1
1000
Count Cycles
10000 100
1000
10Count Cycles1 0
100 10
1
1
4
2 3
6 5
8
9
7
0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累积塑性/疲劳损伤是由循环载荷引起的。
18
道路相关技术
? 基于疲劳损伤等效的道路相关
假设车辆的某零件在其整个使用寿命里程的疲劳载荷 的 l 级单参数 (变 程—循环次数)雨流矩阵为:
Range (kN)
12
用户车辆使用测量-结果
承载结构-循环载荷
10000
1000
nt u o
C 100
s cle y
C 10
1
0 40 80 120 160
Strain(ue)
10000
1000
t
n
u
o C
100
s
ycle C
10
1
90% ile Estimate 90% Upper bound 90% Lower bound
60.0le Estimate
Cycles
0.1CyclesCount1
50.0le Estimate
100

车辆耐久载荷最新研究报告

车辆耐久载荷最新研究报告

车辆耐久载荷最新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车辆耐久性能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车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载荷影响,如何提高车辆在长期载荷作用下的耐久性能,成为汽车研发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报告聚焦于车辆耐久载荷的研究,旨在探讨车辆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耐久性能表现,以期为车辆设计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提高车辆耐久载荷性能有助于延长车辆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其次,研究车辆耐久载荷性能有助于优化车辆设计,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最后,此研究可以为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针对现有研究中对车辆耐久载荷性能关注不足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问题:车辆在不同载荷条件下耐久性能的表现如何?影响车辆耐久载荷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研究目的在于:系统分析车辆在不同载荷作用下的耐久性能,揭示影响耐久载荷性能的关键因素,为车辆设计和改进提供指导。

研究假设为:车辆耐久载荷性能与载荷大小、载荷频率、载荷作用位置等因素密切相关。

研究范围与限制:本研究主要针对乘用车进行研究,不考虑商用车等其他类型车辆;研究载荷范围为常规使用条件下的静态和动态载荷。

本报告将对研究过程、发现、分析及结论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车辆耐久载荷性能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学者在车辆耐久载荷研究领域已取得一系列成果。

在理论框架方面,研究者们主要运用力学、材料学、可靠性工程等理论分析车辆耐久性能。

早期研究侧重于单一载荷因素对车辆耐久性能的影响,如载荷大小、载荷作用时间等。

随着研究深入,多因素耦合作用对车辆耐久性能的影响逐渐成为关注焦点。

主要研究发现包括:车辆耐久性能与载荷大小、载荷频率、载荷作用位置等因素密切相关;不同材料、结构设计的车辆在耐久性能上存在显著差异;车辆在使用过程中,耐久性能会逐渐降低,且降低速度与载荷条件有关。

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一定争议和不足。

汽车整车耐久性的试验分析

汽车整车耐久性的试验分析

汽车整车耐久性的试验分析摘要:伴随汽车市场竞争不断激励,为降低汽车开发成本,积极响应汽车市场需求,应该强化汽车整车耐久性,可以在保证汽车质量的同时,做好整车耐久性试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以下本文就基于具体实例,进行汽车整车耐久性试验分析。

关键词:汽车耐久性;汽车;耐久性试验引言汽车耐久性试验,在汽车生产企业中对其产品质量至关重要,是提高汽车开发质量的重点。

以下本文对此做具体介绍。

1.汽车耐久性试验的意义汽车耐久性试验是指在汽车规定的使用以及维修条件下,为确保汽车整车可以达到某种技术以及经济指标极限时,对其完成的规定功能能力进行试验。

汽车整车耐久性试验,可以为汽车产品的研究、设计等多个部分提供有效可靠的数据资料,也可以有效分析失效样品,并找出失效原因与汽车整车开发中的薄弱环节,并对此能够采取相应的对策,有效避免汽车行驶中因道路强化问题而引起的故障失真。

汽车产品开发中,科学的耐久性试验,可以保证汽车耐久性质量,提高汽车产品可靠性。

2.浅析汽车整车耐久性试验方法汽车整车耐久性试验,可以根据其试验方式的不同分为道路耐久性、虚拟耐久性、台架道路模拟三种方法,主要内容如下:2.1道路耐久性试验在汽车整车耐久性试验中,对车轮上力以及扭矩、车辆关键零部件的应力与在道路上的应变。

其中,试车场道路耐久性中,根据样车在试车场内的耐久损伤,对于其在不同道路模拟试验台架上,可以根据特定试验规范驾驶汽车,对车轮疲劳损伤进行分析【1】;在试车场的耐久性试验中,其应用的主要道路保留高速路、石路、摇摆路、破损路、搓板路等,根据这些道路模拟车辆在使用中的最恶劣工况环境,采集实际使用数据,调整路面车速和循环数量,考核汽车整车的耐久性能。

对于公共道路的耐久性试验中,可以让车辆在公共道路上根据人们的开车习惯,针对以山路、乡村公里、国道、高速路、城市道路、以及省道等典型道路的耐久性测验,根据驾驶员驾驶习惯,让其在周围道路中选择合适的里程分配比例,进行耐久性试验。

基于用户用途与试验场关联的汽车结构可靠性试验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用户用途与试验场关联的汽车结构可靠性试验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用户用途与试验场关联的汽车结构可靠性试验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汽车工程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同时,对汽车结构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方面,汽车行驶过程中会遭受恶劣的环境因素、复杂的道路条件和各种不可预见的意外事故,这些都对汽车的结构可靠性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汽车不仅需要能够保证行车安全和性能稳定,还需要具备的良好的经济性和环保性能,这就要求汽车的结构要足够轻量化和高效化。

为了满足汽车工程不断提升的结构可靠性要求,需要进行相关的试验研究。

然而,传统的试验方法往往只能单独对某一种试验因素进行测试,而忽略了多种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作用。

这就造成了试验结果的不可靠性和试验成本的高昂。

因此,如何开展适用于实际工程应用的汽车结构可靠性试验方法研究,成为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二、研究内容本项目主要研究基于用户用途与试验场关联的汽车结构可靠性试验方法。

具体来说,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用户用途分析:通过对车辆使用的环境和路况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确定不同用户用途下的设计要求和试验需求。

2. 试验场关联分析:通过对不同试验场(包括自然环境场地和人工仿真场地)的特点和试验条件进行评估,确定不同试验场对不同用户用途的试验效果和适用性。

3. 结构可靠性试验方案设计:基于用户用途和试验场关联,开展针对不同结构部件的试验设计和试验方案设计,提出可靠性评估指标。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提供新的汽车结构可靠性试验方法:本研究采用用户用途和试验场关联的方法设计试验方案,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车辆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和可靠性。

这将有助于提升汽车结构可靠性试验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 降低试验成本和时间:传统的汽车结构可靠性试验耗费大量时间和资金。

本研究将通过对试验场的选择和优化试验方案的设计,降低试验成本和时间,提高试验效率。

3. 推动汽车工程技术发展:本研究将为汽车工程技术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推动汽车工程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车辆疲劳耐久性分析、试验与优化关键技术研究

车辆疲劳耐久性分析、试验与优化关键技术研究

车辆疲劳耐久性分析、试验与优化关键技术研究车辆疲劳耐久性分析、试验与优化关键技术研究摘要: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车辆疲劳耐久性成为车辆工程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车辆疲劳耐久性分析、试验与优化关键技术,以提高车辆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1. 引言随着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人们对车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车辆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成为车辆工程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疲劳耐久性是描述材料和结构在长期加载作用下抵抗疲劳破坏的能力,意味着车辆在使用寿命内能够承受各种复杂的工况和载荷,而不会出现疲劳破坏。

因此,疲劳耐久性分析、试验与优化关键技术的研究对车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2. 车辆疲劳耐久性分析技术车辆疲劳耐久性分析技术是在车辆设计初期对车辆结构、材料和关键部件进行疲劳分析,确定结构的疲劳寿命和强度。

该技术主要包括疲劳寿命预测、疲劳载荷分析和疲劳损伤评估。

疲劳寿命预测是根据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和疲劳损伤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多轴疲劳试验和试验数据的统计处理等方法,预测车辆结构的疲劳寿命。

疲劳载荷分析是通过动力学仿真,在预定的工况下计算结构和材料的疲劳载荷,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疲劳损伤评估是通过断裂力学理论和试验验证,对车辆结构的疲劳寿命进行评估。

3. 车辆疲劳耐久性试验技术车辆疲劳耐久性试验技术是通过对车辆的相关部件和整车进行疲劳试验,测试车辆在实际工况下的疲劳性能。

该技术主要包括载荷谱试验、整车寿命试验和关键部件寿命试验。

载荷谱试验是基于实际工况和使用环境对车辆进行载荷采集和谱分析,并根据疲劳寿命预测结果设计相应的试验工况。

整车寿命试验是在实际运行工况下对整车进行较长时间的循环加载,模拟车辆的寿命使用情况。

关键部件寿命试验是对车辆的关键部件进行疲劳试验,验证其在设计寿命范围内的可靠性。

4. 车辆疲劳耐久性优化技术车辆疲劳耐久性优化技术是通过分析、试验和模拟计算等方法,对车辆的结构、材料和工艺进行优化,提高车辆的疲劳寿命和可靠性。

汽车耐久性试验技术

汽车耐久性试验技术

Idle, 20%, 40%, 60%, 80%, WOT (Peak Tq-500) to (Peak Hp+10%)
Cycle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peed/load pts:
Percent of WOT Torque RPM N/L 20% 40% 60% 80% WOT Idle X Pk Tq - 500 X X X X X Pk Tq X X X X X 1/2(PkTq+PkPow) X X X X X Pk Pow X X X X X Pk Pow + 10% X X
客户1
客户2 客户3

客户???

10


市场调查
目的:确定特定市场的路面状况

高速公路比例 一般公路比例 坏路比例
乘客数量以及行李重量
各种典型道路

选定特定市场有代表性的车型 调查方法

电子邮件 电话 面谈

每个特定市场至少1000名客户
11


数据采集
通道选择

Car/Light Truck: 50 x 10 WOT engine cycles (100 x 106 WOT revs) Over 8500 GVW Truck: 75 x 106 WOT engine cycles (150 x 106 WOT revs) Determine RPM of highest crankshaft torsional vibration and run continuously at that RPM WOT. Measure and adjust RPM every 20 hours. 1) 17 min - Idle 2) 60 min - Power Peak WOT 3) 3 min - Max. Intermittent Spd WOT 4) 17 min - Power Peak WOT 5) 60 min - Max. Continuous Spd WOT Total cycle = 180 minutes All: 100 test hours All: 180 test hours (60 cycles) All: 100 test hours

轻型汽车耐久性试验的研究(doc 50页)

轻型汽车耐久性试验的研究(doc 50页)

汽车试验场轻型汽车耐久性试验的研究摘要汽车可靠性的耐久性试验及其研究对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世界上各大汽车制造企业都将汽车试验场的耐久性试验作为提高汽车产品开发质量的重要环节,并制订了比较完整的耐久性试验方法。

而汽车试验场内的快速可靠性、耐久性试验相对汽车实际使用的强化系数的研究和估算是制订汽车试验场可靠性、耐久性试验行驶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制订规范的重要依据。

本文分别从汽车零部件与整车的角度出发,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和深入的理论分析,用两种方法估算了汽车试验场道路相对湖北地区实际使用道路的强化系数。

即(1)测定计算法:基于疲劳积累损伤理论估算强化系数,该方法主要适用于零部件;(2)故障统计法:基于对汽车发生的故障进行统计分析估算强化系数,该方法既适用于整车,又适用于零部件,本文以整车为研究对象。

方法(2)充分利用了1030系列轻型载货汽车在汽车试验场内和在实际使用道路上进行可靠性、耐久性试验的数据,结果更具说服力。

对整车用故障统计法进行汽车试验场道路强化系数的研究在国内属首次应用。

在此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汽车试验场耐久性行驶试验规范的原则、分析评价方法,并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规范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可靠性,汽车,汽车试验场,试验规范THE RESEARCH OF LIGHT-AUTOMOBILE DURABILITY TESTIN THE PROVING GROUND OFABSTRACTThe reliability and durability experimental research is crucial for automakers product quality and development. All of world-known automakers treat durability tests in a vehicle proving ground as an important step in th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have drawn out a relatively integrated system for durability experiments.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and the important basis in drawing up the automobile proving ground reliability and durability test running standard, that studies and estimates the intensifying factor of fast reliability and durability test in automobile proving ground relative to the practical situation.Two ways have been adopted in this paper to estimate the intensifying factor of the road surface in proving ground relative to the practical road, respectively proceeding from components and motor vehicle, i.e. (1) calculating method: based on fatigue accumulation damage theory. This method applies mainly to components. (2) statistical method: based on counting and analyzing the failure of automobile tests. This method applies both motor vehicle and components. In this paper, motor vehicle has been taken for object of study .By the second method, the author has made full use of the test data which D.F.M had conducted 1030 serial light trucks reliability and durability tests in both proving ground and the practical road. It makes the result be of great persuasion.Based on the research, this paper confirms several principles to establish durability test regulations, and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ng methods to durability test. Through a validate test, proves this regulation has rationality and scientific characteristic.Key Words: reliability, vehicle, vehicle proving ground,test regulation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目录 (Ⅲ)第一章绪论 (1)1.1 课题研究意义 (1)1.2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2)1.3 课题研究内容 (3)第二章道路强化系数的理论依据和估算方法 (4)2.1 问题的提出 (4)2.2 理论研究基础 (5)2.3 测定计算法 (9)2.4 故障统计法 (17)2.5 Ford对我国汽车试验场道路强化系数的估算 (32)第三章耐久性行驶试验规范制订的若干问题 (34)3.1 耐久性试验的目标 (34)3.2 规范制订的基本原则 (34)3.3 耐久性行驶试验规范的制订 (36)3.4 耐久性试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36)3.5 按试行规范道路强化系数的估算 (37)第四章验证试验 (38)4.1 试验情况介绍 (38)4.2 试验结果 (43)4.3 验证结论及对规范的评价 (46)第五章结论 (47)5.1 研究工作的主要结论 (47)5.2 论文创新点 (47)5.3 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47)参考文献 (49)致谢 (5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2)论文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 课题研究意义在汽车整车开发中,为了提高汽车产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需要了解整车及其各总成系统的关系以及总成和零部件的失效情况,同时需要获得数据资料,因此有必要进行大量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对其试验结果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处理,从而为汽车产品的研究、设计提供准确有效的可靠性数据资料;与此同时,通过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对失效样品进行分析,找出其失效的原因和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对策,达到提高汽车产品可靠性的目的。

与用户相关的汽车可靠性试验新方法

与用户相关的汽车可靠性试验新方法

与用户相关的汽车可靠性试验新方法摘要:随着汽车制造工业的快速发展,在进行疲劳可靠性检测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以及新方法涌现出来,本文所研究的是一种以汽车试验场以及用户用途相关联的汽车可靠性试验方法。

在该方法下进行疲劳可靠性检测,能够将汽车使用工况和试验场强化试验进行有机结合,避免了在测试过程中所出现的盲目性。

通过这种方法来对汽车可靠性进行检验,能够极大程度提升检验质量,并且对汽车承载构件所存在的潜在安全威胁能够快速预报。

所以本文就将基于此,对和用户有关的汽车可靠性试验新方法进行论述。

关键词:汽车制造;耐久性;可靠性实验;新方法1前言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遵循的是,汽车设计需要在市场导向基础上来进行,在市场竞争环境下,汽车设计的寿命过大或者是不足,其竞争力都会降低,因此在进行设计过程中,需要以用户使用需求为基础来进行相应的设计以及开发。

而在汽车使用过程中,耐久性是一个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对耐久性进行考核和评价是最主要的就是依靠可靠性实验来完成。

可靠性实验方法随着汽车制造产业发展也在不断进步,本文所论述的是与用户相关的可靠性试验新方法。

2可靠性测试新方法原理在汽车进行使用过程中,产生疲劳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载荷循环。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多次输入的再和是相同的,那么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疲劳损伤也应该是相同的,主要是因为在进行汽车制造过程中,各部件且载荷和输入信号之间关系为正比例。

所以在此基础上对汽车可靠性进行检测,可以对用户进行汽车使用过程中的载荷输入数据进行统计,后将这些数据在汽车试验场试验过程中与汽车使用过程中所面临的路况和事故来进行结合,实现全过程仿真载荷输入。

这个过程的实现非常迅速,所以能够使汽车可靠性试验加速。

2.1汽车构件的疲劳损伤用户在对汽车进行使用过程中,在使用时间变化过程中,汽车各部件会受到随机载荷,同时在随机载荷的作用下动态循环应力会出现。

对于汽车部件来讲,如果其所在区域为高应力区域,那么部件会产生疲劳损伤,在线性累积损伤理论下,如果疲劳累积损伤数值达到了1,那么高应力区域的汽车构件会出现裂纹,最终导致汽车构件疲劳破坏。

基于中国市场的汽车耐久性试验研究

基于中国市场的汽车耐久性试验研究

4 中国用户使用习惯调查
中国市场用户的使用习惯及道路环境信息包括路面环境、 用户使用车辆习惯、 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如图 2 所示。根据这四个方面的实地调查信息,统计出中国市场用户 实际操作车辆的习惯以及车辆走行路面的特征,这些特征构成耐久试验模式确立的依据。
图 2 用户使用习惯及道路环境的信息构成图
【关键词】耐久性试验、用户调查、载荷谱、损伤值
1 前言
整车耐久试验是评价汽车可靠性、 耐久性最直接有效的技术措施, 国内各大汽车企业在 新车型设计、试制阶段均要对整车展开耐久试验,以验证汽车的可靠性,减少投产后的市场 不良问题。 中国早期展开的耐久试验大多是为了保证在最极端工况下车辆构件不发生断裂、破损, 且能满足一定的商品性要求,这些试验模式的设立主要依赖于经验值[1]。国内大部分合资汽 车公司的耐久试验普遍依赖母公司在海外开展, 由于对中国市场情况缺乏掌握, 导致耐久试 验模式与中国用户关联不足。 尽管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但一直致力 于汽车耐久试验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通过对中国市场用户的使用习惯及道路环境的调查, 并 结合国内某国家级试车场的试验路面情况, 建立并不断完善适用于整车试制阶段的耐久试验 模式,用以提升整车可靠性品质及中国用户满意度。
图 4 采集载荷原始数据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直接采集的载荷为随时域变化连续数据,即载荷-时间历程、应变-时 间历程数据,由于随机载荷的不确定性,这种谱无法直接用于疲劳寿命估算,必须对它进行 统计处理。处理后的载荷-时间历程称为载荷谱,载荷谱是具有统计特性的图形,能本质的 反映零件的载荷变化情况。对于随机载荷,广泛使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为计数法。将载荷 -时间历程处理为一系列的全循环或半循环的过程叫作计数法[2]。国外提出的计数法已有十 几种, 现在使用最多的双参数计数法是雨流计数法。 该法认为塑性的存在是疲劳损伤的必要 条件,而且其塑性性质必须为应力-应变的迟滞回线。

汽车耐久性试验技术

汽车耐久性试验技术
7
什么是公共道路数据库
• 公共道路数据库是指通过一种或者几种基准载荷谱采集样车,对公共道路进行载荷谱采集,从而形成整车 结构强度基准数据库;
8
为什么要进行客户关联
R客e户qu需ir求ed 设T计e验st证
设计
客户需求 设计验证 设计验证
9
客户需求 设计验证 设计
客户需求 设计验证 设计验证

如何进行客户关联
采集样车
公共道路
客户需求
设计强度
验证方法
客户1 客户2 客户3
客户???
… …
10
如何进行客户关联—步骤一
• 市场调查 • 目的:确定特定市场的路面状况 • 高速公路比例 • 一般公路比例 • 坏路比例 • 乘客数量以及行李重量 • 各种典型道路 • 选定特定市场有代表性的车型 • 调查方法 • 电子邮件 • 电话 • 面谈
Total cycle = 60 minutes
140°C (284°F) max.
140°C (284°F) max.
140 °C Max (284°F Max) (but must be > coolant temp)
Cycles between 12 ±3°C (54 ±5°F) and 95 ±3°C (203 ±5°F)
Idle, No load and Full load Idle to Power Peak + 12%
34 5
6
2
1
Time
Car/Light Truck: 50 x 106 WOT engine cycles (100 x 106 WOT revs) Over 8500 GVW Truck: 75 x 106 WOT engine cycles (150 x 106 WOT revs)

新型电动汽车节能与耐久性检测技术研究

新型电动汽车节能与耐久性检测技术研究

新型电动汽车节能与耐久性检测技术研究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新型电动汽车成为了人们选购汽车的新选择。

然而,电动汽车的节能与耐久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新型电动汽车节能与耐久性检测技术的研究也就应运而生。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新型电动汽车。

新型电动汽车是采用电力驱动,能够在行驶中自动转换动力的车辆。

相较于传统汽车,电动汽车缺乏行驶中产生的尾气排放,因此更加环保。

但事实上,电动汽车的能耗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电动汽车采用的能量储存方式不同于传统汽车,其电池的寿命和维护成本成为电动汽车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因此,如何提高电动汽车的节能性能是电动汽车研究的重中之重。

在这方面,新型电动汽车节能与耐久性检测技术的研究,可以为电动汽车的节能性能提供有效的评估方法与参考标准。

目前,新型电动汽车节能与耐久性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电池储存能量检测、电池散热效率检测、电池维护成本检测。

一方面,电池的储存能量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检测其储存能量的性能将对电动汽车的节能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电池的储存能量检测可以通过对电池的电压、电流、内阻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来评估电池的储存能量性能,从而有效提高电动汽车的节能性能。

另一方面,电池散热效率对电池的寿命和维护成本具有重要影响。

在电池运行中,电池内部产生的热量会对电池的寿命产生影响。

因此,电池散热效率检测可以通过对电池的散热效果进行测试和分析,来评估电池的散热性能,从而提高电池的寿命和减少电池维护成本。

最后,电池的维护成本也是电动汽车的主要成本之一。

电池的寿命与其使用寿命有密切关系,因此,提高电池的维护成本效益也是电动汽车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这方面,电动汽车的维护成本检测可以通过对电池的使用寿命、保养维护等指标进行评估和分析,提高电池的维护成本效益,从而有效降低电动汽车的维护成本。

综上所述,新型电动汽车节能与耐久性检测技术的研究,对电动汽车的节能性能提高和维护成本降低具有重要意义。

用户关联的驱动桥试验场耐久性试验规范研究

用户关联的驱动桥试验场耐久性试验规范研究

用户关联的驱动桥试验场耐久性试验规范研究邹喜红;凌龙;陈静;王超;苟林林;蒋明聪;袁冬梅【期刊名称】《中国机械工程》【年(卷),期】2022(33)14【摘要】为实现驱动桥用户与试验场耐久性之间的关联,提出了基于用户和试验场道路实测数据制定试验场耐久性试验规范的方法。

以采集的用户扭矩载荷为基础,结合挡位和转速等信号,基于旋转雨流计数和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预测了用户在不同挡位下驱动桥Total(包含轴载荷和齿载荷)载荷分布模型。

关联试验场各个特征工况的系数损伤矩阵,建立了“用户试验场”多目标优化模型。

运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以试验场实际使用情况为依据设置约束条件,求解了多目标优化模型并选取出了最优解。

从载荷相对损伤和载荷分布角度,验证了优化模型解的有效性。

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定的试验场试验规范其总里程约为46133.3 km等效于用户实际行驶200000 km,路面强化系数为4.34。

本研究为更加有效地制定驱动桥试验场耐久性试验规范、合理评价整车及其零部件耐久性与可靠性提供了参考及依据。

【总页数】10页(P1670-1679)【作者】邹喜红;凌龙;陈静;王超;苟林林;蒋明聪;袁冬梅【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7.3【相关文献】1.车辆用户载荷谱试验场关联强化试验方法2.关关联用户的汽车试验场耐久性评价路况循环确定方法研究3.基于用户道路载荷谱采集的试验场关联研究4.基于损伤等效的车辆结构耐久性试验场关联研究5.基于载荷频率的用户道路与试验场车辆部件损伤关联模型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汽车产品用户使用条件调研——行驶工况记录
主要记录信号:
• 车辆总线数据——CAN线信号 • 车辆运行路线——GPS信号 • 路面状况——车辆轴头加速度信号 • 车辆起停、加减速情况——纵向加速度 • 车辆转向信息——转向拉杆应变
• 车身扭转情况——前、后稳定杆(扭杆)应变
• 车辆关键点应变信号
铺装、未铺装 标高、坡度、盐害 灰尘、冰冻
2. 行驶速度
驱动载荷
速度 行驶工况
3. 载重量 超载 4. 操作载荷、频度
制动载荷
操作载荷
热载荷 物理性 环境载荷 科学性 环境载荷
交通状况、身体 习惯
5. 气象状况
大气温度、湿度 雨量、降雪、风速
3、汽车载荷数据采集——采集信号要求
载荷数据采集总体要求:在用户道路和试验场合理的采集数据是本工作成功的关键,数据采集的 目的不是为了得到具体零部件承受的精确载荷,而是为了得到车辆的整体输入载荷;
为建立全面的关联关系,需要采集不同装载条件下的数据;
用户使用载荷数据采集时,应考虑不同用户的驾驶习惯; 主要采集信号为:
记录信息: 行驶路面分布比列 车速分布比列 发动机转速分布 每天行驶里程(使用周期) 行驶档位分布 制动次数 油门踏板工作次数 闭合件操作次数 节气门开度分布 瞬时油耗 环境温度 海拔高度 电器元件使用次数(前后大灯、 雨刮、空调、转向灯、雾灯、 玻璃升降器等) „„
主要开展方式:
• 方式一:将测试仪器安装在典型用户车上,定时 收集用户实际使用数据; • 方式二:将仪器安装在专用数据采集样车上,由 公司驾驶员模拟典型用户行驶,实时采集数据; • 方式三:依托整车用户适应性试验,将测试仪器 安装在试验样车上,实时采集数据。
2011年7月前, 长安轿车销量 Top10城市信息
特殊用户地区(特殊使用条件原则):运营车使用区域、极端路面条件区域、极端环境条件区域
2、汽车产品用户使用条件调研——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内容:
• 目标用户的主要用途情况,各种用途的比例; • 驾驶员的驾龄、性别、职业、驾驶习惯等,各种情况所占的比例; • 期望使用年限、里程,年(月)行驶里程,各种情况所占的比例; • 在各种路面上(高速公路、一般公路、城郊道路、城市道路、坏路、山路、非铺装路等)的行驶比例,在各种 道路上的主要行驶车速以及不同车速所占比例,在各种道路上的装载情况以及不同装载情况所占的比例; • 每月使用频次,副驾位置每月坐人次数,后排座椅使用频次(双排情况),各中情况所占比例; • 空调、收音机等其他附件的使用频次、习惯,各中情况所占比例;
根据相对损伤强度和三维雨流数据(幅值-均值直方图)建立试验场与用户道路之间的关联关系, 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将各种试验场路面进行合理的排列范。
道路组合
Rain Flow Matrix
用户使用目标

Rain Flow a a2 1 Matrix curve be lg ian
使用环境条件
1. 道路状况
载荷/应力(stress) 名 称 形 态
路面载荷 • 前后、左右、上下弯 曲、扭曲、拉伸、压缩 等的载荷 • 扭矩峰值及变动 • 前后载荷 • 制动扭矩变动 • 操作次数、速度、时 间、力 • 热循环 • 受热时间、位移 • 泥、灰尘、温度、坡 度、雪、水、飞溅泥 石、石块 • 盐害、臭氧、温度、 湿度
特殊事件:主要为在典型路面上正常行驶进行载荷数据采集时很难发生的操作工况,如紧急制动、 紧急转弯、高速过坎、倒车入库等,对于特殊事件一般进行短时间的载荷数据采集,主要是测量在 典型路面上一般不出现的载荷峰值。
重庆用户道路采集路线
3、汽车载荷数据采集——试验场载荷
在规定的车速下,采集试验场所有耐久性路面和所有特殊事件(特殊制动、加速、转向、倒车等 操作工况)的载荷数据。
信 息
用户道路
试验场
90%用户 使用目标 谱分析 雨流计数
谱分析 雨流计数
分 析
设计强度
Structural strength
用户道路 损伤强度
关联分析
试验损伤强度
试验载荷of durability test cycle Load spectrum
优化、制定 试车方案
Load spectrum in the field (customer)
Rain Flow Rain Flow Matrix an Matrix skew 2 E 005km
好的试车规范应当:①与用户实际使用相关联、②符合自己的设计目标、③尽可能短 的试验周期。
谢谢大家!
基于用户用途的汽车耐久性规范研究
长安汽车 王万英 2012年11月12日


一、整车可靠性试验规范开发过程 二、汽车产品用户使用条件调研
三、汽车载荷数据采集
四、载荷数据处理 五、关联关系建立
1、整车可靠性试验规范开发过程——用户关联过程工作框图
目标用户 使用情况 用户道路 数据采集 市场调研 试验场 数据采集
需要全面深入了解车辆的使用条件、期望寿命、全部载荷循环,以确定车辆的设计寿 命或使用目标,制定合理的试验规范。
2、汽车产品用户使用条件调研——调研区域的选择
典型用户地区(市场分布原则):大多数用户使用区域,通常为销量较多、用户密集的地区
城市 奔奔 长安CX20 长安CX30 长安CX30 成都市 15342 563 203 74 重庆市 4380 981 458 86 北京市 5873 282 195 16 潍坊市 3085 112 71 3 临沂市 3400 104 19 3 沧州市 3692 91 41 18 石家庄市 2398 129 41 12 邯郸市 3048 129 49 9 德阳市 2112 174 25 10 天津市 1302 205 34 11 悦翔 15232 12650 8911 4694 2966 2318 2034 1184 1989 2752 志翔 1008 1811 385 69 40 41 35 21 64 44 总计 32422 20366 15662 8034 6532 6201 4649 4440 4374 4348
襄阳试验场
4、载荷数据处理——测试数据预处理
测试中也将不可避免的出现某些通道 的异常现象,如应变通道的零漂、高频干 扰、加速度通道的毛刺等,研究用户关联 关系之前需要对异常信号进行识别并处理 修复,使之尽可能的表征真实工况; 右图所示为应变信号的漂移,数据预 处理前后的对比情况; 下图所示为应变信号的高频干扰,数 据预处理前后的对比情况。
输入
4、载荷数据处理——用户使用目标建立
根据用户调研结论(期望行驶里程、各典型路面比例等),将采集到的用户载荷数据经过外推和 叠加,得到车辆整个寿命周期内所承受的载荷,即用户使用目标。 倒车 紧急转向 紧急制动 高速过坎
坏路 城市道路 高速公路
用户使用目标 /耐久性目标
一般路
5、关联关系建立(制定/优化道路试验规范)
结果 I 驾驶员 A 200 000 km 驾驶员 B 200 000 km 驾驶员 C 200 000 km
外推至 更长里程
外推至更恶劣 的驾驶员
结果---90%驾驶员
结果 II---用户目标 “90% 驾驶员” 200 000 km
利用较短里程的道路测试数据, 进一步外推得到在类似道路条件 和工况下在距离更长的道路上所 得到的数据信息; 利用较少驾驶员采集得到数据, 进一步外推到更多驾驶员采集得 到的数据。
使用载荷
?
?
工作目标:建立考核强度适 中的试验规范
2、汽车产品用户使用条件调研——使用环境条件和工作载荷
客户实际使用条件是一切产品的设计输入,也是所有试验规范的设计基础。因此,欲精确的进 行汽车可靠性、耐久性试验,在试验室或试验场中对车辆实际运行条件(路面状况、温度变化、 化学腐蚀条件等)进行模拟,就必须全面了解汽车产品的用户使用条件,即工作载荷。
4、载荷数据处理——雨流计数技术
通过雨流计数法的计算就可以得到局部应力 应变的循环次数,并用雨流矩阵的形式表示出 来。在疲劳分析中,由于雨流计数法与应力应 变迟滞环直接相关(如右图所示),作为双参 数法,又在计数原则上有一定的力学依据,是 目前最为重要和先进的计数方法。
用户数据 驾驶员 A 1300 km 驾驶员 B 5200 km 驾驶员 C 3700 km
• 车辆车轮输入力(车轮六分力); • 车轮与车身之间的位移(减振器位移); • 轴头加速度; • 稳定杆扭转载荷(应变); • 转向拉杆轴向载荷; • 车身、底盘关键点应变; 车轮六分力 减振器位移
轴头加速度
转向拉杆轴向载荷
底盘关键点应变
3、汽车载荷数据采集——用户使用载荷
典型路面:主要为大多数用户经常行驶的路面,如一般路、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坏路、山路等, 在典型路面上一般进行长时间的载荷数据采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