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秀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六上3古诗词三首课件(共18张PPT)
![六上3古诗词三首课件(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04e8033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e7.png)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语文要素,联系 生活实际想开去。
词的下阕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着用优 美的语言进行描画。
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 昏暗了,慢慢地,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 雨的地方,说来也巧,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 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 与《宿建德江》比,都描写了月景,
回顾课文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苏轼
书》写的是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 风景,表现了西湖奇特的风景,
[宋]辛弃疾
黑云翻墨未遮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
心态。
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白雨跳珠乱入船。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卷地风来忽吹散,
聚焦语文要素,助力能力提升
望着一片丰茂的稻田,你听,青蛙好像在说:呱呱呱,丰收有我的功劳。呱呱呱,我要保护好庄稼! 哈哈!今年是个丰收年啊,我的食粮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农民 伯伯
聚焦语文要素,读写结合拓展思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结合本单元
题目
词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①别枝:横斜的树枝。
[宋]辛弃疾
②丰年:丰收的年景。
/
别
枝
/
惊
鹊①
,
què
清
风
/
半
夜
/
鸣
蝉
。
chán
稻
花 香 里 / 说 丰 年 ,②听 取 / 蛙 声 / 一 片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
时
茅
店
/
社
林
词的下阕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着用优 美的语言进行描画。
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 昏暗了,慢慢地,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 雨的地方,说来也巧,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 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 与《宿建德江》比,都描写了月景,
回顾课文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苏轼
书》写的是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 风景,表现了西湖奇特的风景,
[宋]辛弃疾
黑云翻墨未遮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
心态。
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白雨跳珠乱入船。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卷地风来忽吹散,
聚焦语文要素,助力能力提升
望着一片丰茂的稻田,你听,青蛙好像在说:呱呱呱,丰收有我的功劳。呱呱呱,我要保护好庄稼! 哈哈!今年是个丰收年啊,我的食粮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农民 伯伯
聚焦语文要素,读写结合拓展思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结合本单元
题目
词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①别枝:横斜的树枝。
[宋]辛弃疾
②丰年:丰收的年景。
/
别
枝
/
惊
鹊①
,
què
清
风
/
半
夜
/
鸣
蝉
。
chán
稻
花 香 里 / 说 丰 年 ,②听 取 / 蛙 声 / 一 片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
时
茅
店
/
社
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课件(共55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课件(共5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22fc563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7.png)
2.填空。
从视察顺序来看,诗人苏轼视察的地点先在_楼___上__,后 在__船__中__;从写作内容上来看,这首诗描画了西湖上的四幅 画面:__云__翻__、_雨___泻__、_风___卷__、__天__晴__。
3.结合注释,根据你的理解分别说说两联诗的意思。
(1)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一样,还没来得及把山给遮挡住, 白花花的雨点落在湖面像跳珠一样,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纭地跳进 了船舱。
2.“卷地风来忽吹散”中“忽”字体现了夏季怎样
的特点?
“忽”字显示了风的巨 大威力,体现了夏天天气 变化快的特点。
3.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点来描 写在楼上所见的雨景的?
诗人描写了云、雨、风、水、山、船、楼等景物。
“未遮山”“乱入船” “忽吹散”“水如天”
“翻”“遮”“跳” “入”“吹”
4.找出诗中的对偶句,并作赏析。
对偶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两句诗一方面抓住了日暮时分建德江畔的风景特点, 写出了自然之美:野旷、天低,写远景;江清、月近写近 景。另一方面,以野旷、江清之景烘托诗人羁旅的新愁旧 忧,情景交融:原野空旷,方显得远天低于树;江水清澈, 才见近人。旷野无限,乡关万里,诗人更觉寂寥凄凉;月 来相伴,平添安慰,却始终驱散不了那羁旅之人暮宿江舟 的种种愁绪。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 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 词人,是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 生坚决主张抗金,力图恢复中原。其词抒 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倾诉壮志难酬的悲 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也有不少吟咏祖国山河的作品。主要作品 有《清平乐·村居》《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等。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3 古诗词三首 课件(共32张PPT)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3 古诗词三首 课件(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99a3a27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7b.png)
惊鹊 鸣蝉
明月别枝③惊鹊,清风半夜
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
蛙声一片。
蝉
鸣
注释
③[别枝]横斜的树枝。
明月升上树梢惊飞 惊 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 鹊
风中传来蝉鸣声声。在 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 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 来阵阵蛙声。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 山前。旧时茅店④社林⑤边,路转 溪桥忽见⑥。
注释
3 课后小结
课 后 小 结
在学习这三首古诗的过程中,我收获颇丰。首先,我深入了解了古代文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感受到了 他们面对自然景观和人生境遇时的思考与感悟。其次,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对唐诗、宋词等中国古 代文学经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体会到了它们在历史长河中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此外,在学习过程中,我还意识到了自己在古诗鉴赏方面的不足之处。例如,在理解古诗含义、分析诗 歌主题等方面还需要加强,需要更加注重语言文字的表达和运用技巧。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Click to edit Master subtitle style
《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 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 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
诗(词)
景物
宿建德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孤舟 烟渚 旷野树江月④[茅店]用茅草盖的旅舍。 ⑤[社林]社庙丛林。
社,社庙,土地庙。
天上的星星时隐时现, 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过 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 店,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 在眼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 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 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明月别枝③惊鹊,清风半夜
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
蛙声一片。
蝉
鸣
注释
③[别枝]横斜的树枝。
明月升上树梢惊飞 惊 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 鹊
风中传来蝉鸣声声。在 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 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 来阵阵蛙声。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 山前。旧时茅店④社林⑤边,路转 溪桥忽见⑥。
注释
3 课后小结
课 后 小 结
在学习这三首古诗的过程中,我收获颇丰。首先,我深入了解了古代文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感受到了 他们面对自然景观和人生境遇时的思考与感悟。其次,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对唐诗、宋词等中国古 代文学经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体会到了它们在历史长河中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此外,在学习过程中,我还意识到了自己在古诗鉴赏方面的不足之处。例如,在理解古诗含义、分析诗 歌主题等方面还需要加强,需要更加注重语言文字的表达和运用技巧。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Click to edit Master subtitle style
《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 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 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
诗(词)
景物
宿建德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孤舟 烟渚 旷野树江月④[茅店]用茅草盖的旅舍。 ⑤[社林]社庙丛林。
社,社庙,土地庙。
天上的星星时隐时现, 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过 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 店,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 在眼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 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 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秀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f80987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2c.png)
黑云翻墨未遮山,
云
黑
2024/5/23
白雨跳珠乱入船。
雨
急
2024/5/23
打翻的墨汁。这里形容 黑云翻滚,好像浓墨。
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
鲜明对比
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
跳动的珍珠。这里 形容雨点大,杂乱 无序。
2024/5/23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诗意: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色的 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
2024/5/23
朗读指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2024/5/23
妙解课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题解: 时间
地点 事件
2024/5/23
思考
诗中描写了 那些景物?这 些景物有什么 特点?
2024/5/23
宿
xiǔ (一宿)
例:妈妈昨天工作到很晚,只好在公司宿 ( )sù舍住了一宿( )。xiǔ
2024/5/23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2024/5/23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襄
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盛唐另一 山水诗人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 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 等内容,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 浩然集》三卷传世。
这首词写的 是什么季节的 景色?从哪里 可以看出来?
2024/5/23
鸣 蝉
2024/5/23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件(18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件(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0145230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6.png)
辛弃疾 (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历城)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 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 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会写的字
词语解释
建德江 别枝 茅店 渚 社林 望湖楼 西江月 见
词语解释
馥郁 摇曳 硕大无朋 琼浆 婆娑起舞 顾影自怜
书面词,形容香气浓厚。 轻轻地摇荡。 形容无比的大。 美酒。 形容盘旋跳起舞来飘速优美的样子。 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
佳句赏析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散开在绿茵中的花朵,就像 天上的星星一样繁多、耀眼,想象大胆而又奇丽,让人眼 前一亮。
赏析: 下片四句写得波涛变幻,林荫路曲。 前两句与上片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村野成趣 的乡土气息相吻合。后两句笔锋一转,小桥一过, 乡村树林边“茅店”的影子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 们的眼前。
《宿建德江》描写的是诗人停船夜宿建德江边时看到的景象, 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描写了骤雨急来急去的变 幻景象,表现了夏日西湖的气象万千,表达了诗人对西湖风景的 爱好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述了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所见到 的美好景象及所感受到的乐趣,展现了夏夜乡村田野的幽美风景, 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2.《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风 景,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
《宿建德江》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按照 由高到低的顺序写景,先写天空的广阔,再写高悬,映在水中 与人是那么近,此刻,人孤月单,互相安慰,更突出了诗人的 孤独、寂寞以及思亲之情。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所描写 的月夜风景以明快为主。上片中的“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 蝉”,月明以致惊醒鹊儿,夜半鸣蝉则更令人感到环境的清幽, 这两句中动中寓静,把月下风景描画得令人悠然神往。“稻花 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 由稻花香联想到来年的丰收景象,写出作者内心充满的喜悦。
会写的字
词语解释
建德江 别枝 茅店 渚 社林 望湖楼 西江月 见
词语解释
馥郁 摇曳 硕大无朋 琼浆 婆娑起舞 顾影自怜
书面词,形容香气浓厚。 轻轻地摇荡。 形容无比的大。 美酒。 形容盘旋跳起舞来飘速优美的样子。 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
佳句赏析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散开在绿茵中的花朵,就像 天上的星星一样繁多、耀眼,想象大胆而又奇丽,让人眼 前一亮。
赏析: 下片四句写得波涛变幻,林荫路曲。 前两句与上片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村野成趣 的乡土气息相吻合。后两句笔锋一转,小桥一过, 乡村树林边“茅店”的影子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 们的眼前。
《宿建德江》描写的是诗人停船夜宿建德江边时看到的景象, 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描写了骤雨急来急去的变 幻景象,表现了夏日西湖的气象万千,表达了诗人对西湖风景的 爱好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述了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所见到 的美好景象及所感受到的乐趣,展现了夏夜乡村田野的幽美风景, 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2.《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风 景,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
《宿建德江》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按照 由高到低的顺序写景,先写天空的广阔,再写高悬,映在水中 与人是那么近,此刻,人孤月单,互相安慰,更突出了诗人的 孤独、寂寞以及思亲之情。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所描写 的月夜风景以明快为主。上片中的“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 蝉”,月明以致惊醒鹊儿,夜半鸣蝉则更令人感到环境的清幽, 这两句中动中寓静,把月下风景描画得令人悠然神往。“稻花 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 由稻花香联想到来年的丰收景象,写出作者内心充满的喜悦。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精美课件(共100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精美课件(共10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deb3dc625c52cc58ad6be43.png)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 是西湖盛夏时节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骤来骤去的奇丽景 色,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二课时
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西面。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词牌名
时间
地点 [宋]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豪 放派词人。在文学上,他与苏 轼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 称“济南二安”。作品有《清 平乐·村居》《青玉案》等。
点了诗题,而且点明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 点,为后面写景抒情做了准备。
日暮客愁新 诗眼
这句诗中的“客”指的是—— 诗人
这句诗中的关键字是—— 愁
你觉得诗中是怎样的一种“愁”呢?
羁旅之愁
孤独之愁
一种前途渺茫之愁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远
近
拟人
这两句诗写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
宁静 空旷 清远 孤寂
讨论:“江清月近人”一句中,“近”字 该如何理解?仅仅指实际距离的“近”吗?
说丰年 。 感受到的: 闲居乡村的宁静、喜悦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景物: 星星 雨滴 茅店 溪桥
流露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 明又一村”的惊喜之情。
对比阅读
《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 道中》这两首诗词中描绘的情景有何异同?
相同:都写了月夜的景色 不同:情感不同
《宿建德江》内心孤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喜悦欢快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月夜乡村美景 躲避即来山雨
声色兼备 感受细腻
丰静 收谧 的的 喜夏 悦夜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通过描写 作者夜行黄沙道中的所见所闻,写出了乡 村夏夜的宁静优美,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 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bcff484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15.png)
3、赏析“野旷天低树” 一句。
意思是: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第三 句写江边的远景。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旷野 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
4、赏析“江清月近人” 一句。
意思是: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第四 句写江中的近景。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 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一个“近”字,写出了江水 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了。
公元730年(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孟浩然离 开家离乡赶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 失意的郁闷。《宿建德江》应当就是在其漫游吴 越时写下的,与《问舟子》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移
词语解释:
移舟:划动小船。
舟
泊:停船靠岸。
泊
烟渚:指江中雾气
笼罩的小沙洲。
烟
渚,水中小块陆地。
渚 ,
诗的大意:
船停泊在烟雾迷蒙 的沙洲边。
4、请简析第二句中的“新”字。
以“新”说“愁”,别具一格。停船夜泊,本该 好好休息,谁知在这鸟儿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 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新”字写出了诗人的愁苦时 时而生。
5、你还读过孟浩然的其它古诗吗。
《春晓》
过故人庄
春眠不觉晓,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处处闻啼鸟。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 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 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 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 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离乡的 羁旅之思。
宿 触景生情 移舟泊烟渚
建
日暮客愁新
德
野旷天低树
江 托景抒情 江清月近人
淡而有味 耐人咀嚼
1、赏析“移舟泊烟渚” 一句。
1、这一首诗所描写的时间是﹙3﹚黄昏 ﹙1﹚早晨﹙2﹚中午﹙3﹚黄昏﹙4﹚深夜。 2、这一首诗押韵的字是 ﹙2﹚新、人 ﹙1﹚渚、新、人﹙2﹚新、人﹙3﹚渚、树 ﹙4﹚新、树、人。 3、这一首诗的哪两句对仗?﹙3﹚ ﹙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2﹚移舟 泊烟渚,野旷天低树﹙3﹚野旷天低树,江 清月近人﹙4﹚日暮客愁新,江清月近人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质课件(共100张PPT)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质课件(共10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b4f4ed56529647d272852a1.png)
指狂风席地卷来。
形容湖面像天空一 般开阔而平静。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意: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漫天的 乌云,此时从望湖楼向下看,一片汪洋,湖 水就像天空那样广阔。
有何表达效果?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突出天色变化之快, 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再读诗歌,回答问题: 1.诗中共写了哪些景物?
zhǔ
移 舟/泊/烟 渚 , 日 暮/客/愁 新 。
野 旷/天 低/树 , 江 清/月/近 人 。
诗句解读
停船靠岸。 黄昏时分。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指诗人自己。
诗意:把船停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边,茫茫暮 色给我新添了乡愁。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思考:这两句交代了什么? 时间
词意:很远的天空闪烁着七八个星星, 山前滴落两三点雨滴。旧时熟悉的旅社、 社庙丛林,过了小溪 上的石桥转个弯儿便 看见了。
这首词的前两句用了怎样的表现手 法?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这样的表现手 法有什么作用?
静
动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动静结合:它们与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 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词意:明亮的月亮升起来惊动喜鹊飞 离树枝,清爽的夜风伴随着蝉的鸣叫。 闻到稻花的香气,听到 青蛙的叫声,让人想象 出一派丰收的美景。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社庙丛林。社,社庙,土地庙。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用茅草盖的 旅舍。
同“现”。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 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 溪桥忽见。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课件(共34张PPT)
![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课件(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6ff9f1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17.png)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意: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 上顿时雨散云飞,凭栏而望,只见 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
明诗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 怎样的画面。
黑云翻墨图
白雨跳珠图
风吹云散图
雨后水光图
板书设计
黑云——翻墨 雨 急
六月二十七日 白雨——跳珠
望湖楼醉书
大意: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 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 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
你还知道哪些诗人对月亮抒发情感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主题概括
土地庙
下阙大意: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 稀疏的雨点。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拐 了个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
明词意
从下阙的内容中你体会到的诗人怎样的心情?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
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惊喜 放松 兴奋
对比阅读
《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感情一样吗? 请结合诗句说一说。
狂风——卷地 景 湖水——如天 奇
忽雨忽晴 景象壮观 变幻迅疾 令人惊叹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走进诗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别 号稼轩居士,历城(在今山东济南)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 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 并称“济南二安”。现存词六百多首, 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明词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妙解课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题解: 时间
地点 事件
思考
诗中描写 了那些景物? 这些景物有什 么特点?
黑云翻墨未遮山,
云
黑
白雨跳珠乱入船。
雨
急
打翻的墨汁。这里形容 黑云翻滚,好像浓墨。
移舟泊烟渚 ,
这句诗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地点, 为下文的写景作铺垫。
日暮客愁新。
诗眼
“愁”字是全诗的诗眼。诗人的小船停靠在 烟雾迷蒙的小洲边,眼见又是日落黄昏时,诗人 触景生情,一段新的忧愁油然而生。
思考
“日暮客 愁新”中的 “新”字有什 么特殊的内涵?
一个“新”字,让人觉得原来诗人本 有无尽的旧愁,今日在此停泊,又生出更 浓的新愁。
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
鲜明对比
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
跳动的珍珠。这里 形容雨点大,杂乱 无序。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诗意: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色的 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运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这两句诗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诗句中 把骤起的“乌云”比喻成 翻墨 ,用乌云翻涌的 气势渲染暴雨即将来临的气氛。用“跳珠”形容 雨点,描绘出雨点飞溅的情态,有声有色。诗句 中一个“未” 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 快 ;一个 “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 大 , 雨点之 急 。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 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 西湖骤雨图 。
3 古诗词三首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新课导入
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 鱼……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本读 不完的“书”,今天我们将跟随几位诗人,走进 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我会写
dé
德
què
chán
鹊蝉
多音字
sù
宿
(宿舍)
xiǔ (一宿)
例:妈妈昨天工作到很晚,只好在公司宿 ( sù)舍住了一宿( xiǔ)。
卷地风来忽吹散,
风
大
望湖楼下水如天。
水
静
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 以及风的巨大威力
贴着地 面吹来
卷
地
风
来
忽
吹
散,
比喻:形 容湖面像
的风
望 湖 楼 下 水 如 天。 天空一般
开阔而且
诗意: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都平吹静散了,
此时从望湖楼上往下看,一片汪洋,湖水就像天空
那样广阔。
“望湖楼下水如天”一句中水和天有什么特点?
雨过天晴,风平浪静,湖面上天入水,水映 天,水色和天光相辉映,一样的明净,一样的蔚 蓝。
思考
诗人按照 什么顺序描写 西湖雨景的?
雨前
雨中
转变
雨后
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到烟消云散, 雨过天晴,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
赏析
本诗描绘了西湖的美丽雨景。 “黑云 翻墨”和“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 比,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 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比喻运用得灵活生 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 湖楼下水如天”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 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
宿
触景生情 日暮
建
德
野——旷
愁
江 借景抒情 天——低
江——清
月——近人
图解课文
主旨归纳
《宿建德江》通过描写夜宿江边沙洲, 旷野里孤月相伴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在旅途 中的忧愁及对故乡的思念。
六 月 二 十 七 日 望 湖 楼 醉 书
资料袋
望湖楼在今浙江
杭州西湖边,北宋乾德 二 年 ( 964 ) , 吴 越 王 钱弘俶所建,原在昭庆 寺前。今楼为1985年按 清代旧式择地重建。楼 台依山临湖,登楼纵览 西湖风光,颇富雅趣。
借景抒情
江清月近人。
“低”“近”用得极妙,烘托出了作者孤寂 的心情。
赏析
诗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先写羁旅 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旷野广 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 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 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 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层次梳理 Nhomakorabea烟渚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 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 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其词开豪放 一派。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 坡乐府》。
朗读指导
宿建德江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襄
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盛唐另一 山水诗人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 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 等内容,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 浩然集》三卷传世。
创作背景
开 元 十 六 年 ( 公 元 728) , 四 十 岁 的 孟 浩 然 “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他又逗留长安, 欲献赋上书以求荐引,仍无成。开元十七年冬, 他郁然归里。开元十八年,孟浩然离乡赶赴洛阳, 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郁闷。《宿建 德江》就是在其漫游吴越时写下的。
朗读指导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妙解课文
宿建德江
题解: 住,过夜 指新安江流经建德
(今属浙江省)的 一段。
划动小 船
傍晚
停船靠岸
移 舟 泊 烟 渚, 日 暮 客 愁 新。
江中雾气笼罩 的小洲
新的哀愁
诗人自 诗意:(我的)行船指停靠在江中一个烟雾朦胧的小 洲边,夕阳西下,(我)心里更增添了新的愁绪。
诗词小结
这首诗描绘的是望湖楼美 丽的雨景。本诗的灵感可谓突 现于一个“醉”字上,诗人醉 于酒,更醉于雨景之美,进而 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 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 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 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 雨图”。
层次梳理
六月二十七 日望湖楼醉 书
空旷远大
天幕低垂,好 像和树木相连
原
野 旷 天 低 树, 倒映在水中的
野
江 清 月 近 人。 月亮好像来靠
近人
诗意:放眼四望,原野是那么空旷,远处的天边显得 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矮;夜幕垂下,一轮明月倒映在 清澈的江水中,与舟中人离得那么近,好像就在身边。
远景 野旷天低树,
近景 江清月近人。
野旷天低树,
[宋]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妙解课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题解: 时间
地点 事件
思考
诗中描写 了那些景物? 这些景物有什 么特点?
黑云翻墨未遮山,
云
黑
白雨跳珠乱入船。
雨
急
打翻的墨汁。这里形容 黑云翻滚,好像浓墨。
移舟泊烟渚 ,
这句诗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地点, 为下文的写景作铺垫。
日暮客愁新。
诗眼
“愁”字是全诗的诗眼。诗人的小船停靠在 烟雾迷蒙的小洲边,眼见又是日落黄昏时,诗人 触景生情,一段新的忧愁油然而生。
思考
“日暮客 愁新”中的 “新”字有什 么特殊的内涵?
一个“新”字,让人觉得原来诗人本 有无尽的旧愁,今日在此停泊,又生出更 浓的新愁。
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
鲜明对比
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
跳动的珍珠。这里 形容雨点大,杂乱 无序。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诗意: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色的 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运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这两句诗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诗句中 把骤起的“乌云”比喻成 翻墨 ,用乌云翻涌的 气势渲染暴雨即将来临的气氛。用“跳珠”形容 雨点,描绘出雨点飞溅的情态,有声有色。诗句 中一个“未” 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 快 ;一个 “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 大 , 雨点之 急 。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 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 西湖骤雨图 。
3 古诗词三首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新课导入
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 鱼……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本读 不完的“书”,今天我们将跟随几位诗人,走进 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我会写
dé
德
què
chán
鹊蝉
多音字
sù
宿
(宿舍)
xiǔ (一宿)
例:妈妈昨天工作到很晚,只好在公司宿 ( sù)舍住了一宿( xiǔ)。
卷地风来忽吹散,
风
大
望湖楼下水如天。
水
静
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 以及风的巨大威力
贴着地 面吹来
卷
地
风
来
忽
吹
散,
比喻:形 容湖面像
的风
望 湖 楼 下 水 如 天。 天空一般
开阔而且
诗意: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都平吹静散了,
此时从望湖楼上往下看,一片汪洋,湖水就像天空
那样广阔。
“望湖楼下水如天”一句中水和天有什么特点?
雨过天晴,风平浪静,湖面上天入水,水映 天,水色和天光相辉映,一样的明净,一样的蔚 蓝。
思考
诗人按照 什么顺序描写 西湖雨景的?
雨前
雨中
转变
雨后
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到烟消云散, 雨过天晴,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
赏析
本诗描绘了西湖的美丽雨景。 “黑云 翻墨”和“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 比,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 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比喻运用得灵活生 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 湖楼下水如天”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 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
宿
触景生情 日暮
建
德
野——旷
愁
江 借景抒情 天——低
江——清
月——近人
图解课文
主旨归纳
《宿建德江》通过描写夜宿江边沙洲, 旷野里孤月相伴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在旅途 中的忧愁及对故乡的思念。
六 月 二 十 七 日 望 湖 楼 醉 书
资料袋
望湖楼在今浙江
杭州西湖边,北宋乾德 二 年 ( 964 ) , 吴 越 王 钱弘俶所建,原在昭庆 寺前。今楼为1985年按 清代旧式择地重建。楼 台依山临湖,登楼纵览 西湖风光,颇富雅趣。
借景抒情
江清月近人。
“低”“近”用得极妙,烘托出了作者孤寂 的心情。
赏析
诗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先写羁旅 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旷野广 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 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 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 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层次梳理 Nhomakorabea烟渚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 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 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其词开豪放 一派。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 坡乐府》。
朗读指导
宿建德江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襄
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盛唐另一 山水诗人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 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 等内容,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 浩然集》三卷传世。
创作背景
开 元 十 六 年 ( 公 元 728) , 四 十 岁 的 孟 浩 然 “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他又逗留长安, 欲献赋上书以求荐引,仍无成。开元十七年冬, 他郁然归里。开元十八年,孟浩然离乡赶赴洛阳, 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郁闷。《宿建 德江》就是在其漫游吴越时写下的。
朗读指导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妙解课文
宿建德江
题解: 住,过夜 指新安江流经建德
(今属浙江省)的 一段。
划动小 船
傍晚
停船靠岸
移 舟 泊 烟 渚, 日 暮 客 愁 新。
江中雾气笼罩 的小洲
新的哀愁
诗人自 诗意:(我的)行船指停靠在江中一个烟雾朦胧的小 洲边,夕阳西下,(我)心里更增添了新的愁绪。
诗词小结
这首诗描绘的是望湖楼美 丽的雨景。本诗的灵感可谓突 现于一个“醉”字上,诗人醉 于酒,更醉于雨景之美,进而 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 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 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 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 雨图”。
层次梳理
六月二十七 日望湖楼醉 书
空旷远大
天幕低垂,好 像和树木相连
原
野 旷 天 低 树, 倒映在水中的
野
江 清 月 近 人。 月亮好像来靠
近人
诗意:放眼四望,原野是那么空旷,远处的天边显得 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矮;夜幕垂下,一轮明月倒映在 清澈的江水中,与舟中人离得那么近,好像就在身边。
远景 野旷天低树,
近景 江清月近人。
野旷天低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