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报文言文翻译2016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语文报·高考版》第19期参考译文(通用版)
《势略》
【参考译文】
孙子说:“勇怯,是‘形势’造成的;强弱,是由军事实力决定的。

”又说:“水性是非常柔弱的,却能冲走石块,这是由于水势强大的缘故。

”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前曹操征伐张鲁,平定汉中,刘晔曾建议说:“您以五千名步兵讨伐董卓,向北攻破袁绍,向南征服刘表。

天下的州郡,十有八九被兼并,因而威震天下,声扬海外。

现在占领汉中,蜀人闻风丧胆,城池失守,照这样向前推进,蜀地用一纸檄文就能平定。

刘备是人中之杰,虽有智慧,但是后来才来到这里,得到蜀地的时间短,蜀人尚未依附他。

现在攻破汉中,蜀人得知后非常震恐,形势对刘备非常不利。

以您的神明,如果乘着形势对刘备不佳而加紧攻伐,没有不能攻克的。

如果稍一松懈,有明察事理的诸葛亮为相,有勇冠三军的关羽、张飞为将,蜀人一旦安定了,据守险要,那就不能轻易侵犯了。

今日不攻取,一定会成为后患的。

”曹操不听从。

过了七天,投降魏的蜀人不断劝说刘备:“大势己去,蜀中人惧怕曹操,一日内惊恐数十次。

刘备连续斩杀劝降者,却不能禁止。

”这时,曹操叫来刘晔说:“现在是否还用进攻?”刘晔说:“现在蜀地已初步平定,不用进攻了。


后来,曹操征伐吕布,到了下邳。

吕布失败,坚守下邳城不出。

因为不能取胜,曹操准备回返,荀攸说:“吕布有勇而无谋。

现在他的各路军队都失败了,他的锐气大衰。

三军以将领为主帅,主帅锐气衰减,他的军队必然失去了战斗力。

吕布的谋士陈宫虽有智慧却是后来才来的,现在乘着吕布的元气尚未恢复,陈宫的计谋尚未商定,只要连续进攻,吕布可以除掉。

”曹操听了荀攸的建议,引来沂水、泗水灌下邳城,城池被大水冲得崩溃了,活捉了吕布。

由此来看,在那样的时候,就是有诸葛亮的智慧,陈宫的谋略,吕布的骁勇,关羽、张飞的劲健,也是没有用的。

这就是所谓“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所以说,用兵打仗有“三势”。

[用兵“三势”,一是“气势”,二是“地势”,三是“因势”。

如果将领勇猛轻蔑敌人,士卒奋力向前,三军上下,壮志激荡云天,豪气如同飘风,声音如同雷霆,这就是所说的“气势”。

如果关山苍茫,长路狭险,峰高涧深,如龙蛇一样弯曲,如羊肠一样狭窄的山路,还有狗洞一样的山门,一人据险把守,千人难以通过,这就是所说的“地势”。

要善于利用机会,因势进攻,如敌人疲倦迟缓,劳顿饥渴,被风波侵扰惊吓,将吏横暴,为所欲为,前面军队尚未扎营,后面的军队仍在涉水渡河,这就是所说的“因势”。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最会捕抓有利于自我的形势。

形势到来,郦食其劝说齐王田广,攻克了齐国七十余座城;谢安淝水一战,打垮了前秦百万大军。

如果大势已去,项羽纵有拔山之力,只能与虞姬相对而哭泣;田横有背负大海的壮志,最终还是被迫自杀。

所以说,有胜利带来的威势,斗志会增加百倍。

而败军的士卒,再难振奋。

[指长久遭受挫折。

元气已伤,即使有百万大军,也毫无用处。

]所以说,水性至柔至弱,却能冲走石块,这就是“势略”的要旨。

《松竹林记》
【参考译文】
松竹长成林子,高山上,平野间,在这些地方到处都有,而这些松竹我打算为它们作记,为什么呢?是因为曹炳(字幼文)建筑房舍,在它们下面读书的缘故啊!自古以来读书的人不会去选择地方,朝夕都可以来用功读书。

现在这是特地选取在松竹之间,又是为什么呢?(我)曾经疑惑并发问过。

大概是有仰慕韩昌黎的名言的缘故啊。

那松竹作为物,高耸矗立有劲节,高傲超出寻常,处于温暖和寒冷之中而不为之改变,凌于霜雪而不为之屈服,苍凉古朴之色,坚定无穷,不和那些纷披散乱的红花绿叶的众多花卉一样,早晨开花晚上就凋落,可以说是草木之中有恒心的了。

用它们来坚定他的志向,激励他的进步,大概能有益处吧,这是众人都知道的。

然而我对于这件事则有一些见解。

曹幼文的祖父贞素翁,曾经盖正屋取名为“求志”,亭子取名为“遂生”,都用修竹乔木将其环绕起来,而在其中读书论道。

最后因为品性被乡里称道,闻名于朝野。

他的父亲都博君在家中庭院里修行藏身,在林子下有个书斋叫“古节”,后来又能凭借事业显达,都是培养学识,积累文才,相继不断绝。

又得到牟、赵、虞、黄诸位先生先后所作文辞为记来铭记,至今流传在人们耳目之中。

屋室和书籍,依赖它们而久远相传。

现在曹幼文又能够追随前人的足迹,不废祖先的事业。

这件事情的由来,大概是自发的吧。

这些难道是众人都知道的吗?自幼文的祖先以来,为后人的善德考虑,没有不周到的,这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件事罢了。

曹幼文之所以来种植松竹作为书室,也是他继承遵循的一件事。

又曾经见云间之地,九山之间有个叫“读书堂”的,是晋代“二陆”的故居。

亭林的南面有叫“读书堆”的,是梁陈官员顾野王的遗址。

这是国家的希望,古今所称道的,唯有陆家和顾家。

千年已过,尚且能够指点顾望他们的地方并且嗟叹,不至于泯灭,难道不是因为他们读书有道而认为他们是贤人吗?现在曹氏所居住的地方与他们接近,三代相传承沿袭不坠落,还是不能够追逐前贤,而流芳后世吗?书室完成,松竹一天天地茂盛,曹幼文叮嘱我为它写记。

我也与他有这些赞许而适合记录。

后来的人们,又能有所感悟而奋起。

那么我的言论得以排列在牟、赵、虞、黄的后面,和它们一起不磨灭,这又是没有办法知道的啊!
《士容》
【参考译文】
士人不偏私不结党。

柔顺而又刚强,表面看似一无所知其实又很充实。

他们的外貌光明磊落而不刁滑乖巧,好像忘记了自身的存在。

他们藐视琐事而专心于远大目标,似乎没有胆气却又不可恐吓威胁,坚定勇悍而不可污辱伤害。

齐国有个擅长相狗的人,邻居委托他买一条捕鼠的狗。

他整整一年时间才买到,对邻居说;“这是一条出色的狗啊!”他的邻居喂养了好几年,狗却不捕鼠,邻居就把这种情况告诉了相狗的人。

相狗的人说;“这是一条出色的狗。

它的志向在猎取獐麇猪鹿,不在捕鼠。

想让它捕鼠就要把它绊住。

”邻居绊住了狗的后腿,狗这才捕鼠。

唐尚的同龄人有的做了史官,他的旧友以为他也希望这样,就把消息告诉给了唐尚。

唐尚说:“我并不是没有机会做史官,而是感到羞耻不去做。

”他的旧友并不相信。

到了魏国围困邯郸的时候,唐尚通过劝说魏惠王解了邯郸之围,赵国就把伯阳邑给了唐尚。

他的旧友这才相信他真的羞于做史官。

过了一些日子,这个旧友又为自己的哥哥请求官职。

唐尚说:“等卫国君主死了,我让你哥哥代替他。

”他的旧友起身离席,退避拜了两次,竟然信以为真。

这个人对可信的不相信,对不可信的反倒相信,这是蠢人的弊病。

知道别人贪求私利,自己却不能去掉这种欲望,靠这个做君主,即使据有天下,又有什么益处?所以没有比愚蠢再能坏事的了。

愚蠢的弊病,在于师心自用。

师心自用,憨直无知的人就会都跑来祝贺他。

像这样据有国家,就不如没有。

古代让贤的事情就是由此产生的。

让贤的人并不是憎恶自己的子孙,并不是追求和夸耀这个名声,而是基于实际情况才这样做的。

《岳忠武》
【参考译文】
(南宋时期的)杨幺(盘踞在洞庭湖)作乱。

岳飞所属的部队多半是西北人,不习惯水上作战。

岳飞说:“用兵没有一定之规,只是看其怎么样罢了!”先派人招降。

贼人党羽黄佐说:“岳节使号令如山,如果和岳节使为敌,最后必定会丧命,还不如投顺岳节使,他必定能善待重用我。

”于是就归降了岳飞。

岳飞只身一人骑马来到黄佐的营地探视他,并轻抚着他的后背说:“你是个识时务的人,如果能立下大功,日后何止是封侯拜爵而已啊!本帅想派你再回到洞庭湖,对所有的贼众头目,能有机可乘的就活捉,没有的就劝他们归降,怎么样?”黄佐被岳飞的信任和重用感动得痛哭流涕,发誓要以死相报。

这时张浚以都督军事来到潭州,参政席益对张浚说,他认为岳飞有轻敌之心,张浚说:“岳侯为人忠信诚正,再说军事机密,怎么可以轻易泄露呢?”席益听后,不禁为自己的鲁莽感到惭愧。

黄佐袭击贼寇周伦的营寨,杀死了周伦,擒获了统制陈贵等人。

这时,皇帝下召让张浚回朝商议防秋。

临行之前,岳飞从袖中取出战略图给张浚看(想和他商议讨平杨幺的计划)。

张浚认为不妨等到明年再讨贼,岳飞说:“王四厢是用正规军打水寇,因此难打。

末将是利用水寇来打水寇,就会容易多了。

打水仗不是我军的长项,用我军的弱势和水寇的长项对打,当然很容易失败。

如果利用杨幺身边的大将,借助他们来攻打贼兵,使杨幺孤立,然后官兵再进行围剿,八天之内一定能够擒获诸贼头目。

”张浚于是同意岳飞出兵。

岳飞到鼎州以后,黄佐已经说服杨钦归降。

岳飞高兴地说:“杨钦骁勇强悍,现在投降,贼寇众叛亲离了!”
于是上表请求授予杨钦武义大夫的官职,对他非常礼遇。

同样又让杨钦回到洞庭湖当内应。

两天之后,杨钦说服全琮、刘锐等人归降。

岳飞看到他们,故意骂道:“贼人没有全部投降,你们来这里做什么呢?”让人鞭打他们,又让他们再次回到洞庭湖。

这天晚上岳飞率领士兵偷袭贼营,俘虏了好几万名贼兵。

杨幺虽然败了但很不服气,他乘船从湖上逃跑。

由于杨幺所搭乘的战船装有转轮,因此船行的速度如同飞一般;又因为他的船边装置有撞竿,因此只要官船一靠近,就会被撞竿撞得粉碎。

岳飞让人砍伐巨大的树木做成木筏,堵在港口;又让人从上游抛置了大量的腐木杂草,让它们顺流而下;又挑选一些善于骂阵的士兵,在杨幺的船行进到水浅的航道时,让他们一边走一边骂。

结果杨幺怒气冲天,顾不上水浅就下令船只追击。

结果他们的船只被上游流放的杂草所阻碍,动弹不得,岳飞立即下令官兵攻击,贼兵纷纷窜逃入港,又受到港口的木筏的阻碍;官兵在木筏上架起牛皮,防备贼人用箭石攻击,一面用大木桩撞击贼船,把它们撞坏。

杨幺投水逃跑,被牛皋擒获斩首。

岳飞进入到贼营中,残余的贼兵头目惊呼:“怎么这样神奇?”全都投降了,岳飞亲自来到各个营寨中安抚众人,释放那些老弱的贼兵回家,而将那些年轻力壮的贼兵编入了正式部队,果然如他所说,八天之内平服了贼人。

张浚叹服地说:“岳侯真是神算啊!”
《邓润甫传》
【参考译文】
邓润甫字温伯,建昌人。

曾经避高鲁王的讳,把字作为名,另字圣求,后来都恢复了原来的名字。

被举荐为贤良方正,召他考试他不参加。

熙宁年间,王安石让邓润甫任编书中书条例、检正中书户房事。

邓润甫被提升为御史中丞。

他上疏说:“过去陛下任用俊杰贤士,时常更改,士人对他们的所见所闻习以为常,被俗学蒙蔽,竞相集中非难,所以陛下不排斥不同议论,是为了治理国家。

然而言官谏官,反而被压抑;不仅只是抑制,有时甚至怀疑。

论述要体恤民力,就怀疑他违背正道求得名誉;论述要修补法度,就怀疑他和流俗相同;议论排斥人物,就怀疑他攻击别人的短处来表现自己的正直。

所以敢于发表言论的风气逐渐衰落,而
天下的事情发生变化,皇上不能全都知道。

在变法的最初,理应如此。

现在法度已经就绪,应该让天下人来讨论,至于那些恣意的话语和邪僻的行为,是有目的而发的,自当摒弃。

这样的话,好的言论不隐藏,就是真正的大治了。


升任翰林学士。

后因为议论上奏相州狱事,被蔡确陷害,贬职做抚州知州。

调到杭州,凭借龙图阁直学士身份任成都知府。

皇帝下诏恢复翰林学士兼掌皇子阁笺记,一时的制文,独靠邓润甫。

宋哲宗即位,只有邓润甫一个人在翰林院,一晚上起草了二十二篇制文。

后来进升为承旨,修撰《神宗实录》。

因为母亲去世而离职,服完丧,任吏部尚书。

梁焘评价他起草的蔡确制文,妄称他有拥立皇帝的功劳,凭借龙图阁直学士知亳州。

过了一年后,又以承旨被召。

几个月后,授官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

请求到州任职,得以知蔡州,移到永兴军。

元祐末年,以兵部尚书被召回。

章惇议论重贬吕大防、刘挚,邓润甫认为不对,说:“等到见了皇上,必当力争。

”不久,突然去世,年六十八岁。

皇上停止朝政两天。

因为他曾经掌均邸笺奏,优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安惠。

《范蠡》
【参考译文】
三年(前496),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士兵,将报复越国一箭之仇,便打算先发制人,在吴未发兵前去攻打吴。

范蠡进谏说:“不行,我听说兵器是凶器,攻战是背德,争先打是事情中最下等的。

阴谋去做背德的事,喜爱使用凶器,亲身参与下等事,定会遭到天帝的反对,这样做绝对不利。

”越王说:“我已经做出了决定。

”于是举兵进军吴国。

吴王听到消息后,动用全国精锐部队迎击越军,在夫椒大败越军。

越王只聚拢起五千多名残兵败将退守会稽。

吴王乘胜追击包围了会稽。

越王对范蠡说:“因为没听您的劝告才落到这个地步,该怎么办呢?”范蠡回答说:“能够完全保住功业的人,必定效法天道的盈而不溢;能够平定倾覆的人,一定懂得人道是崇尚谦卑的;能够节制事理的人,就会遵循地道而因地制宜。

现在,您对吴王要谦卑有礼,派人给吴王送去优厚的礼物,如果他不答应,您就亲自前往事奉他,把自身也抵押给吴国。

”勾践说:“好吧!”(《史记·越王句践世家》)
越王灭吴返回五湖时,范蠡向越王告辞说:“君王努力治国吧,我不回越国了。

”越王惊奇地问:“我不明白你这样说是为了什么?”范蠡答道:“我听说,做臣子的,君王忧虑,臣子就要为他操劳;君王受辱,臣子就要为他去死。

过去君王困守会稽受到兵败之辱时,我所以没有去死,为的是报仇。

如今仇已报,请让我补受在会稽时就应该受到的惩罚。

”越王说:“如果有不原谅你的过失、不称赞你的美德的人,我将让他在越国不得善终。

你听我的话,我要把国政分一部分给你主管。

你若不听,将被处死,妻子也一起杀了。

”范蠡回答说:“我听到您的命令了。

您可以执行您的法令,我按照我的意志行动。

”于是就乘着小船泛游于五湖之上,没有人知道他最后的去向。

(《国语·越语下》)
从前越王勾践被吴兵围困在会稽山上时,才任用范蠡、计然佐理国政。

计然说:“知道要打仗,就会整顿防务;知道何时使用何物,就真正懂得了东西的价值。

把时间变化与货物供求的关系搞清楚,那么,对于各种货物的行情就可以弄明白了。

所以,天旱时就预买船只以备涝,水灾时就预办车辆以备旱,这样做符合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越国奉行计然的政策,治国十年,国家大为富裕,用重金奖赏战士,终于向吴国报了仇,洗刷了会稽被围的耻辱。

范蠡感叹说:“计然的计策有十条,越王只用了五条就实现了自己的志愿。

既然能用来富国,我也想用来富家。

”于是他乘着一叶扁舟,漂泊江湖,改名换姓,到齐国叫鸱夷子皮,到陶邑叫朱公。

范蠡认为陶邑处在天下的中心,与诸侯各国四通八达,交易货物非常便利。

于是治理产业,囤积居奇,随机应变,运用智巧取利,择人放债,债务不须追讨即可收回。

所以善于生财致富的人,一要能够择人,二要善于把握时机。

朱公在十九年里,三次赚来千金,两次分给了那些穷朋友和远房兄弟。

后来年老体衰,听凭子孙们作主,子孙们都能继承家业并有所发展,终致家财万贯。

所以,后世人们谈论富翁时,没有不称誉陶朱公的。

(《汉书·货殖传》)
2016年《语文报·高考版》第17期参考译文(通用版)
第8版
【参考译文】
牛弘,字里仁,安定人。

长大后,容貌伟岸,生性宽厚,喜欢学习,学识渊博。

开皇初年,升任散骑常侍、秘书监的官职。

牛弘因为典籍大多遗失流散,上表朝廷,请采取措施鼓励民间献书,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开皇三年,担任礼部尚书。

六年,被任命为太常卿。

当时杨素依恃才能和地位,轻视侮辱朝廷大臣,唯独见了牛弘总是改变态度,变得恭敬起来。

杨素准备带兵去攻打突厥,临行前到太常府与牛弘道别。

牛弘送杨素到中门就不再继续送,杨素说:“我作为大将马上要出征了,特地前来叙别,为何送这么近就停止了呢?”牛弘作揖并往后退。

杨素笑着说:“奇章公可以说你的智力别人比得上,而你的愚蠢别人却比不上。

”牛弘也不放在心上。

不久,朝廷授予牛弘大将军的职位,并任命他为吏部尚书。

当时隋高祖又让牛弘同杨素、苏威、薛道衡、许善心、虞世基、崔子发等人一起召集各位儒生,讨论新的礼法等级差别和轻重程度。

牛弘的观点,得到了大家的推崇佩服。

仁寿二年,献皇后驾崩,自三公以下的人都不能确定丧礼的仪式和规模,杨素对牛弘说:“你学识渊博,现在有才能的人都仰慕你,今天的事情,由你来决断。

”牛弘一点也不推辞,在很短的时间内,丧礼的仪式都定好了,都有旧例。

杨素感慨道:“衣冠礼乐都在这里了,不是我所能及的。

”牛弘在吏部,他选拔和推举人才,以品德修行为第一位,然后才是文章才能,要务在于慎重。

虽然致于迟延停滞,他所选拔推举的人,很多都很称职。

吏部侍郎高孝基,目光敏锐机敏聪慧,清廉谨慎超过了
一般的人,然而爽朗英俊有余,行为有些放荡不羁,当时的官员因此而怀疑他。

只有牛弘了解他的本质,竭尽全力重用他,隋朝选拔推举的官员中,他是最突出的一个。

当时的舆论都佩服牛弘见识深远。

大业六年,跟从皇帝到江郡,那年十一月死于江都郡,时年六十六岁。

皇上悲伤怜惜他,恩赐丰厚。

归葬安定,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光禄大夫、文安侯,谥号叫“宪”。

史臣说:牛弘深好古代典籍,凭学问出众而出任官职,有淡泊高雅的风范,怀有宽厚高远的胸襟,采纳古代帝王的优点和缺点,编成了当时称颂的典章,就连汉代的叔孙也不能超过他。

《发启》
【参考译文】
文王在丰邑召见太公望,他说:“唉!商纣王现在十分残暴,杀害了许多无辜的百姓,你协助我考虑如何救助天下的百姓,你看怎样?”
太公回答说:“君王首先要修养德操,礼贤下士,恩惠百姓,来观察天道吉凶。

如果天道没有降下祸殃,不能先去征伐暴行;人事没有灾变,不能先谋划出动军队。

如果看见了上天降下祸殃的征兆,又看见下民发生灾变的行为,才能进一步筹谋。

既看到他公开的言行,又看到秘密的活动,才知道他的企图;一定看到外在的一面,又看到内在的一面,才能知道人的意图;一定看到疏远什么人,又亲近什么人,才知道人的感情。

“按照一定的程序推行治国治军的方案,这些方案可以在国内实施;遵照一定的途径寻找实现理想的大门,这个门可以进去;按一定的秩序建立礼制,礼制可以确立;照一定的方法争强,强大到可以取胜。

不通过战斗而取得全胜,我军士卒没有伤残,队伍完好无缺,这种不战而胜,精微莫测的智慧,有鬼斧神工的奥妙。

很微妙啊!如果人与人之间能够同病相救援,同情而互相帮助,共同厌恶的全力除去,共同喜好的互相追求,所以没有军队也能战胜敌人,没有冲击城墙的战车也能攻击敌人,没有沟堑也能坚守。

“大智的人,无形之中运用智慧,所以人们看不见运用智慧;大谋的人,运用筹谋于行动之前,人们看不见在谋划;大勇的人,消耗敌人有生力量。

所以在刚刚接触之际,人们看不见他表现出的勇敢。

谋大利的人,看不见他获得的利益,因为他把利益分给了天下人,天下人就举手欢迎;危害天下的人,天下人自然拒绝。

天下,并不是一个人私有的天下,乃是天下人共有的天下。

获得天下的人,好像逐杀奔跑的野兽,天下人都希望能分到肉吃;又好像坐在一条船上共同横渡江河,能渡过去大家都能享受到利益,渡不过去大家都会受害。

这样与天下人利害相关,天下人自然都开诚相接,不会拒绝了。

人君没有从民众那儿取利,实际上是拿取了。

不夺取百姓利益的,可以取得百姓的拥护;不夺取诸侯国利益的,可以取得诸侯国的拥护,不夺取天下人利益的,可以取得天下人的拥护。

所以道的神妙之处,是在于众人无法发现,事情秘密得让众人看不见,巧妙又让众人不知道。

很微妙啊!凶猛的鸟儿将要攻击猎物之前,必定先低空飞行,收敛双翼;凶猛的野兽将要与对手搏击之前,必定先伏下身子,垂下双耳;圣人将要行动之前,也要先显示出愚笨的样子,借以迷惑敌人。

“现在商纣王听信奸佞惑乱的言论,朝政紊乱,国内十分混乱,他贪得无厌,好色的欲望没有止境:这是国家要灭亡的征兆。

我看他们的田野,野草多于五谷;我观察他们的民众,奸邪多于忠直;我看他们的官吏,暴虐无端,残害百姓,破坏法治,乱施酷刑,而上下却都没有认识到这种危害。

这是到了亡国的时候了。

太阳普照大地,万物都沐浴着光辉;伸张大义,万物都蒙受它的恩泽;大军出发,万物都服从它的威德。

这些都是圣人仁德的行为,有人看不见,而圣人独自享受着这种欢乐!”
第6版参考答案
《隋高祖》
【参考译文】
隋高祖性情严肃认真,容貌威严,外表质朴木讷而心地聪明敏捷,有远大的谋略。

执政之初,民心不向,众子幼弱,朝内有六王谋反,朝外有三方之乱。

掌握精兵、盘据重镇的都是北周的旧臣。

隋高祖推心置腹,使他们个个都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不过一月,平定三方之乱。

不到十年,统一四海。

隋高祖又减轻赋税,放宽刑罚,对内修明法度,对外安抚四夷。

每日早朝,日西还不觉得疲倦。

起居和服饰器用玩好之物,一定保持节俭,令行禁止,上下使之成为风化。

开皇、仁寿年间,男人不穿花绫罗绮,也没有金玉作为装饰,常穿的大多是粗麻布衣,装带也不过用铜铁骨角罢了。

隋高祖吝惜财物,但对于赏赐有功之臣,却从不吝啬。

乘车外出,路逢上表之人,他就令停车亲自询问。

或者暗中派遣官员了解各地风俗,官吏政绩的得失,民间的疾苦,无不留意。

曾遇上关中饥荒,(隋高祖)派近臣考察百姓饮食,听说他们吃豆末和糠时,竟在群臣面前流泪,深深自责,因为这事他整整一个月没有用酒肉。

等到东拜泰山,关中百姓到洛阳就食的,沿路不绝。

他命令侦察兵,不得擅自威逼驱赶(百姓)。

男女百姓参差错落地走在他的仪仗保卫队伍之间,碰上扶老携幼的,高祖就引马让开,对其表示勉励后离去。

到艰险之处,发现挑担的,就令左右侍从帮助。

对阵亡将士的家属,一定进行优抚,并命令使者到烈士家中慰问。

(隋高祖)自强不息,孜孜不倦,人口兴旺,国家殷富。

虽未达到盛世的程度,但也足以称得上近世的贤君。

但隋高祖天性好猜忌,向来没有专门的本领,又喜欢打小算盘,不识大体,所以忠义之臣没有能够竭忠尽义的。

那草创之初的元勋及有功的众将,要么被杀身灭族,要么因罪被免职,要么被迫隐退,很少有幸存的。

隋高祖又不喜爱诗书,废除了学校,只听从妇人之言,废免众子。

隋高祖到晚年,执法更酷,而且喜怒无常,杀戮过当。

隋高祖曾令侍从护送西域来朝上贡的使者出玉门关,侍从所到之处,有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