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
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培养高尚品格
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培养高尚品格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培养高尚品格Ⅰ、教学目的:通过对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大学生认识和了解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
Ⅱ、主要内容:1.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2.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3.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4.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Ⅲ、教学重点:帮助大学生认识和了解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
Ⅳ、关键词: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Ⅴ、教学时间:4学时第一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公共生活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生活的秩序直接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质量,因此,公共生活需要道德和法律来约束和协调。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意识和道德选择,在人们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公共生活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扩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主要是指家庭生活和个人生活,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兴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等,特别是网络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
人们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现代通信工具介入社会公共生活。
2.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公众性生活,它能为社会全体成员所享有,不具有排他性,它涉及的内容是公开的,没有秘密可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8.4.1 个人品德的养成1
如此接近。我要回去想一想,什么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我要想如何 度过我的一生,我还要想我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祖国的未来无限美好,青年的前途无 限光明。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 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 国家和民族的问答事业才能闪闪发光。让 青春承担责任,让责任引领人生,让我们 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 奋斗,创造永恒的青春!
三、 个人品德与法律修养
※讲法律 ※讲证据 ※讲秩序 ※讲法理
案例一:
复旦投毒案
案例二:
辛普森杀妻案
课后作业:
1.校园调查:校园里最受欢迎和最不受欢迎的十 大行为。并以班级名义写《争做文明大学生倡议 书》,在全校宣传,发动。
2.我为校园公德建设献计策。 3.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国以才立 政以才治 业以才兴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
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
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 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 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 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 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
结束语
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选择职业是人生大事,因为职业决定了 一个人的未来。铁匠锤打铁砧,铁砧也锤打 铁匠;海蛤的壳在棕黑深遂的海洋里变成, 人的心灵也受到生命历程的染色,只是所受 的影响奥妙复杂,不易为人觉察而已。所以
说,选择职业,就是选择将来的自己。 ——罗素
“四有”: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青年一代要成长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就要 开拓视野、刻苦学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理 论,打下监视的知识和理论功底。
个人修养的道德与法律
【案例】让美德占据灵魂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弟子坐在郊外的一片旷野里。哲学家问身 边的弟子:“该如何除去周围长满的杂草?”弟子们十分惊谔, 没有想到一直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竟会问这么简单 的题。 于是,他们给出了各种答案,有的说:“用铲子就够了,有 的说用火烧,有的建议在草上撒上石灰”还有的说:“要斩草除 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哲学家听完后,站起身说: “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后,用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没 除掉的,一年后,再来除草。”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 生,而是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子地坐下, 等着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几十年后,哲学家 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书的最后补了一章:要 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
• 其次,加强个人礼仪有助于增进人际交往,营造和谐友善的气氛。 人称个人礼仪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作为社会的人,我们 每天都少不了与他人交往,假如你不能很好与人相处,那么在生活 中、事业上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俗话说:“礼多人不怪”。 人际交往,贵在有礼。加强个人礼仪修养,处处注重礼仪,恰能使 你在社会交往中左右逢源,无往不利;使你在尊敬他人的同时也赢 得他人对你的尊敬,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趋融洽,使人们的 生存环境更为宽松,使人们的交往气氛更加愉快。 第三,加强个人礼仪有助于促进社会文明,加快社会发展进程。 人与社会密不可分,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文明的社会需要文 明的成员一起共建,文明的成员则必须要用文明的思想来武装,要 靠文明的观念来教化。个人礼仪修养的加强,可以使每位社会成员 进一步强化文明意识,端正自身行为,从而促进整个国家和全民族 总体文明程度的提高,加快社会的发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之际,我们每一位社会公民都有理由以自觉加 强自身的品行修养(尤其是礼仪修养)为己任,一同投身于社会主 义的两个文明建设之中。
思想品德和法律知识点总结
思想品德和法律知识点总结思想品德和法律知识点总结思想品德和法律是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
思想品德关乎每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念,而法律则是社会规范和制度的具体化。
以下是对这两个方面的知识点总结。
一、思想品德知识点:1. 道德观念与行为准则:道德观念是人们对于善恶、美丑等价值判断的认识和评价,而行为准则是在一定价值评判基础上,规范个人行为的原则和规则。
2. 个人品德的培养:个人品德的培养是通过教育和自我修养来塑造的。
要提高自身品德,需要注重道德规范的遵守、道德情感的培养以及理性思维的发展。
3. 道德伦理:道德伦理是关于道德规范和价值理念的研究。
其中包括个体伦理(关注个人的道德规范)、社会伦理(关注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职业伦理(关注特定职业的道德规范)。
4. 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公德心是指个人具备为公众利益考虑的意识和行动,而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人对社会发展和进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5. 基本人权和公民义务:基本人权包括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等。
而公民义务则包括遵守法律法规、履行公民义务、保护国家利益等。
二、法律知识点:1. 法律的定义和作用:法律是由国家或政府依法制定和实施的有关行为规范和制度安排的总称,其作用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调控社会关系和促进社会进步。
2. 法律的体系和层级:法律体系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司法解释等层级。
在这些层级中,宪法具有最高的地位和权威。
3. 法律责任和法律意识:法律责任是对违反法律行为的一种强制力量,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认同和遵守的意识。
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对于社会和个人都是十分重要的。
4. 刑法和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行为和刑罚的法律,涉及到人身、财产等各方面的权益保护;而民法则是调整人民之间平等自愿的民事权益关系的法律。
5.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和道德都是人类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第七章 遵守法律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5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健康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 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潜规则破坏社会公共生活 在我国的公共生活领域,以商业贿赂为手段的潜规 则大行其道.如医药、建筑、政府采购、金融、教育、 影视.电信等行业。服务费、咨询费、赞助费及回扣在 幕后发力,还经常外加一些非实物的娱乐或服务.结果 将负担转嫁到普通百姓身上.
张云泉:“做人要像人, 做官不可像 官”
16
服 务 群 众
就是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 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奉 献 社 会
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 精神,并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自己为社会和他人贡献。 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 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
爱 岗 敬 业
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 奋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 本要求。
14
诚 实 守 信
既是做人的要求,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即从业者在职业 活动中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有道德的人才能撑起诚信社会
宜宾南岸一居民小区的3名清洁工在打扫小区 卫生时,无意中捡到50万元的巨额现金并立即交 给警方处理,此拾金不昧的举动在当地传为美谈! 她们,是进城务工的保洁工,她们,每月工资只有 几百元,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宽裕,就算干一辈子清 洁工,也挣不到五十万元。 张义芬:钱对我也很重要,但不是我的钱绝不要! 李中付:穷要穷得干净
25
【课堂讨论】
大学你会不会谈恋爱? 大学生恋爱是利大还是弊大? 大学生恋爱中存在哪些不良现象需要注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大纲
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6课时)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含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总学时数:5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4课时,占2/3。实践教学16课时,占1/3)。
学分:3学分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道路的课程,是一门适应于高校所有专业一年级学生学习的,理论性、应用性较强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2.参与志愿者活动,撰写心得体会
同学们可以参加各学院组织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办理志愿者证书,参加学院、学校、社区组织的一学期不少于两次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自拟题目写出不少于2000字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每人一份)。
要求:活动以5——8人的团队形式在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组织下进行。活动需得到服务对象在志愿者证书上的签字和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志愿者证书上的盖章认可。心得体会包括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感受及对志愿者活动的理性分析等。附活动照片。
三、实践教学大纲(16课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一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道路的课程,既要向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理论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又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此,实践教学是“基础”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规范“基础”课的实践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我们在征求任课教师和同学们意见的基础上,结合2013版教材的精神,对2012版实践教学大纲做了一定的修改,提出了新的实践教学要求。
2015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第四节讲解
•
面对德福矛盾的情景, 我们应该如何坚持自己的 道德操守?
如果你做了好事, 希望留名或索取回报吗?
以往报纸电台经常报道许多雷锋式的人 物,他们做了好事不留名,甚至故意隐名埋 姓。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做了好事 不仅留名,而且索取回报,如许多拾金不昧 者拿到失主自愿给出的酬金。这就带来一个 争论:做好事是否应当留名,或索取回报? 一些人认为,做好事不应留名,因为道 德行为是一种善举,如果你为了出名或者其 他目的做好事,你的行为本身的道德价值便 会大打折扣,有时即便是一个善举,也不值 得人们赞扬或效仿。
认识和把握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是进行道德修养的根 本途径。 ★学思并重 ★省察克治 ★慎独自律 ★积善成德
★知行统一
(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1、是要主动进行社会调查,了解 社会,认识社会,正确地看待社会; 2、是要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 生产劳动、发明创造等社会实践。
讨论:现实生活中的德福矛盾
三、 追求崇高道德境界
※自觉远离低级趣味,抵制歪风邪气 ※脚踏实地,敢于担当 ※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1)一个生意人因恪守诚信而亏本了;他的邻居却因 制假贩假拥有了灯红酒绿、香车美女的生活; (2)一个好心的司机在公路上将一个被车撞成重伤 的老人送进医院后,被老人的家属缠上了,从此背上 沉重的经济负担;而真正的肇事者逍遥于责任之外; (3)一个学习刻苦、追求真才实学的大学生成绩只 在中上;另一个大学生凭着临时突击、甚至舞弊却拿 了奖学金。
案例
而另一些人认为,要求做好事不留 名,或者不取任何回报,未免对好人太 苛刻,而且对全社会而言,这种要求也 没有必要,因为社会需要宣传这些好人 好事,如果好人不留姓名,或者没有吗?
初中思想品德道德与法律知识点总结
初中思想品德道德与法律知识点总结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时期。
通过学习思想品德和法律知识,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为将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总结初中阶段思想品德和法律知识的要点。
一、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1.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确的人生观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追求真理、善良和美好;正确的世界观是要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应该为社会贡献力量;正确的价值观是要明确什么是好的、正确的,以及如何去追求。
2. 健康与人格的培养健康是人生的基础,初中阶段应注重身心健康的培养,包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适当的作息时间,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足够的锻炼。
此外,锻炼自己的人格品质也非常重要,如诚实守信、友善和勇敢。
3. 自我认识与自我管理初中生应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并且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通过自我管理,初中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4. 社会诚信与公德心在社会中,诚信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初中生应该学会守信用,言行一致,讲信誉。
同时,培养公德心也是必要的,学生应该尊重他人,关心社会,参与公益活动。
5. 心理健康与抗压能力初中生经常面对学业和社交压力,因此心理健康和抗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并采取积极的心理调适方式,如锻炼、交流、寻求帮助等。
二、法律知识点总结1. 法律的概念与作用法律是指国家制定并实施的强制性规范,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学生应了解法律的作用,如保护公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等。
2. 法律与生活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需要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例如,法律规定的最低年龄限制、交通规则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3. 青少年权益与法律保护作为青少年,学生应该了解自己的权益,并且知道法律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刑事责任法等。
第四节-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
再次,个人品德修养是树立家庭美德的基础。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和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交往关系的行为规范。家庭关系涵盖了长幼、夫妻、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安宁与和谐,有利于形成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家庭的美满和谐有赖于每一个家庭成员的悉心维护和构建,要求尊老爱幼,孝敬老人,夫妻和睦,互相帮助。
第三,慎独自律。“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慎独作为修养方法,就是注意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行。
第四,积善成德。所谓“积善成德”是讲个体的道德品质是由其平时一个一个的善的行为长期不断积累的结果。《荀子·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所谓“成德至善”,是说个体的道德品质是一个由一种较低的境界到另一种较高的境界,不断前进而逐渐趋于“至善”的过程。个体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必须从现在当下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方能收到实效。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作为人们自我完善的过程和方法,一般包括外部教育(即家庭、学校、社会等所进行的教育)和自我修养(即自己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主动采取行动来培养自己的人格素质和品质),是两者相统一的过程。其中自我的人生修养是核心,是人在自己内心深处依据社会的要求不断地检查、反省和找出自己与社会要求不相符的思想等,并运用“内省”、“自讼”、“思过”等方法“整治”自己,又在实践中不断“养育”自己,使自己的人生发展与社会发展要求相融合、相一致。它不具有外在强制性,更多的是依靠人自己内心信起作用,而且以内心情感、倾向和行为习惯的形式表现出来。由此,自觉性是修养的第一性特征。修养的自觉性是修养动机最强烈的表现,一旦有了它,人就会迸发出修养的热情,形成修养的意志,把修养看成是一种人生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和压力,能在人生实践中,充分发展修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否则,没有自觉性,而是“奉命而修”,修养必然流于形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7章(4)
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 1、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 推动作用
• 2、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 据
• 3、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 主体精神力量
二、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
• (一)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 (二)采取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 (三)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 • (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员最终制服了歹徒。正当公安人员押着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准备离开时,
甲对着众多记者和摄影机突然提出,要求公安人员赔偿被
损害的20多棵萝卜。此事经媒体报道后,社会舆论一遍哗
然,邻居谴责说:“公安人员是为了抓坏人,是为了大家,
甲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不应当要求赔偿20多棵萝卜。”当
事公安人员也表示不可理解,说:“当时我们一个同事身
三、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
1、讲法律
在处理法律问题时,应该首先以法律为准绳来 评价行为,是合法还是违法,是一般违法行为还 是犯罪行为。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法与理、法与情的冲突, 即合理不合法、合情不合法。此时,应以法为先。 即使某些法律规定不合理、不合情,也不能漠视、 违背法律。我们可以要求立法机关修改这些法规, 但是在修改之前,我们应该遵守和执行法律。
根据该规定第68条,偷录偷拍有两种限 制:一是不得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二是不得 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特别是窃听,即便作 为侦查机关、军事机关也需要审批,而媒体 和个人窃听一般是非法的。目前社会上雇私 人侦探,对所谓第三者进行拍照等行为在规 则出台后也不会合法。如果偷录、偷拍时没 有违反上述规定,即为取证手段合法,所取 得的视听资料就可以作为定案的证据。
• 所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2月颁 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 70条第3款的规定,被告取证虽未经原告许 可,但未侵犯原告合法权益,该证据符合 证据合法性的要求,可以作为认定案件实 事的依据,予以采信。本案后经法院主持 调解离婚席某在财产分割上对无过错方刘 某进行了适当补偿。
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大学生需学习的道德与法律规范
集会游行示威法
道路交通安全法
2.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2.1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诚实守信 Honest
爱岗敬业
办事公道
奉献社会
服务群众 Serve
2.2职业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劳动法
就业促 进法
劳动合 同法
劳动争议 调解仲裁
法
据“临时债权人委员会副主任”李某某介绍,目前已有约150名债权人登记,经粗略统计大致涉及金额逾10亿元人民币。
3.1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恋爱 Love
尊重人格平等 自觉承担责任 文明相亲相爱 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 不能措置爱情的地位 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 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不能因恋爱而迷失人生方向
婚姻 Marriage
尊老爱幼 男女平等
夫妻和睦
勤俭持家 邻里团结
3.2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据“临时债权人委员会副主任”李某某介绍,目前已有约150 名债权人登记,经粗略统计大致涉及金额逾10亿元人民币。19日, 临时债权人委员会将对债权进行进一步核查,并转交警方。
案例
Case
1995年,江苏县级城市张家港成为全国两个文明建设 协调发展的典范。2005,张家港再次入选全国首批文明城 市,也是入选城市中唯一一个县级市。在这些城市中,道 路通畅,没有占道运营的摊位,乱停乱放的自行车和乱七 八糟的街头小广告;公共场所听不到污言秽语,看不到打 架斗殴;街道上没有痰迹、烟头、纸屑和其他垃圾。这从 一个侧面说明,有序的公共生活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 区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街道上没有痰迹、烟头、纸屑和其他垃圾。
2职业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采取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苏州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第四节 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知识交流
第四节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6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7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8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9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8.4.1 个人品德的养成
个人品德与法律修养一个人能否真正做到遵纪守法,能否正确维护合法权益,能否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对个人品德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讲法律。
思考与处理涉及法律的社会问题,要以法律为准绳。
案例:2008年10月29日,中国政法大学43岁教授程春明被学生付成励用菜刀砍死。
被判死缓,认罪不后悔。
复旦投毒案2013年4月16日,上海,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同学经抢救无效黄洋的被害,令与他同专业的同学难以相信。
黄洋是四川自贡人,家境贫寒,但个人非常努力,成绩也很优异。
他是为了给母亲治病,才立志学医的。
平时在班级里,他勤奋好学,多次获得学校奖学金。
据了解,她母亲手术费都来自他的奖学金。
在他喝到有毒水时,感觉到异样特意倒掉了原有的水并清洗了饮水机。
以防同室其他同学喝到。
这也引发了网友关于“误杀”的猜测。
嫌疑人林某2010年,林某因成绩优异被中山大学推荐,免试进入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攻读研究生,并在中山医院见习。
在此期间,林某依然保持不错的成绩,并在研究生学生会担任干部。
在复旦的校外冠名奖学金名单中也有林某的名字。
林某曾在自己的书中写下“我热爱医学,立志献身医学事业,为祖国医学发展与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这样的誓言。
“林看起来挺阳光的,也挺开朗的。
”与林某一起组织过活动的段同学回忆,林某碰到熟人都会主动打招呼,对师兄师弟也比较客气。
不少见过林某的校友,对其的描述仍大多是“阳光、热情”。
(二)讲证据。
证据是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
思考与处理涉及法律的社会问题,要以证据为根据。
法律上的证据不同于一般的事实合法性客观性关联性证据主体、获取证据的程序和方证据必须客观真实,证据必须与案式、证据的形式、不能是主观推测、件有内在的、举证期限都必须臆想和捏造。
必然的联系。
合法。
思维空间:“世纪大案”——美国辛普森杀人案(三)讲程序。
程序是法律所规定的法律行为的方式和过程,程序问题在法律领域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个人品德是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
二、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
个人品德的养成既要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采取正确有效的修养方法,也要自觉的向道德模范学习。
(一)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1、道德修养指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作为人们自我完善的过程和方法,一般包括外部教育(即家庭、学校、社会等所进行的教育)和自我修养(即自己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主动采取行动来培养自己的人格素质和品质),是两者相统一的过程。其中自我的人生修养是核心,是人在自己内心深处依据社会的要求不断地检查、反省和找出自己与社会要求不相符的思想等,并运用“内省”、“自讼”、“思过”等方法“整治”自己,又在实践中不断“养育”自己,使自己的人生发展与社会发展要求相融合、相一致。它不具有外在强制性,更多的是依靠人自己内心信起作用,而且以内心情感、倾向和行为习惯的形式表现出来。由此,自觉性是修养的第一性特征。修养的自觉性是修养动机最强烈的表现,一旦有了它,人就会迸发出修养的热情,形成修养的意志,把修养看成是一种人生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和压力,能在人生实践中,充分发展修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否则,没有自觉性,而是“奉命而修”,修养必然流于形式。
【实践活动安排】日行一善
行善的方式有很多,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尝试:
每天对身边的人多微笑三次,把快乐传递下去;悄悄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人的事情;原谅一个伤害过你的人,人痛苦到此为止;想想已经拥有的,试着去感恩;给父母至少每周打一个电话,将关心与祝福传递……
日行一善,心里充满善良的阳光,照亮别人,也温暖自己。
首先,个人品德是社会公德的基础。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公民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秩序和人际关系而必须共同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它是调节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相互关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和社会共同利益,为社会普遍公认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社会公德作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道德规范,其本质是重视他人的存在,重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企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此协调人际关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相对稳定。社会公德教育的目的是保障人们日常生活和交往的正常进行,并且使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自觉养成尊重他人、关心社会、关心企业、保护环境的习惯,防止破坏和威胁社会公共生活的各种不良行为,从而确保良好的社会秩序、工作秩序、生态环境秩序。现代社会尊重每个人的人权,包括人的尊严。我们每个人首先要自尊、自重,加强个人品德的修养,自己尊重自己,才能获得别人和社会的尊重。强调个人品德建设,抓住了社会公德建设的根本,抓住了要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第二,综合性。个人道德品质不是零碎的个人生活片断,而是个人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的综合体现。这些要的方方面面。
第三,稳定性。个人品德不是临时的、短暂的道德现象,它一经形成,就会长时间地影响人的知、情、意、行各个方面,使人形成一定的道德思维或者评价“定势”、道德意志力和道德行为习惯。
第五,知行统一。只有在亲身参加道德活动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懂得加强道德品质修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才能深刻理解和自觉地接受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也只有在各种道德活动中通过具体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错综复杂的道德关系,才能最终分辨是非善恶,改过迁善并检验自我道德修养的实际效果,才能把外部的道德教育转化为内在的道德信念和道德品质。
第二,个人品德建设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
首先,个人品德是人才成长的内在动力。宋代的司马光对德与才的关系做了分析,他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他认为“德”不仅是人才构成的基本内容,而且在人才成长中具有统帅和导向的作用;其次,个人品德不仅是完美人格的构成要素,而且是塑造完美人格的必要条件。再次,个人品德是一个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建功立业的重要保证。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除了要具备真才实学和健康体魄之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其次,个人品德修养是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是一种更为具体化、职业化、个性化的社会道德,也是一个人性格、学识和职业修养的综合体现。它既是对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又是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个人不管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
再次,个人品德修养是树立家庭美德的基础。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和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交往关系的行为规范。家庭关系涵盖了长幼、夫妻、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安宁与和谐,有利于形成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家庭的美满和谐有赖于每一个家庭成员的悉心维护和构建,要求尊老爱幼,孝敬老人,夫妻和睦,互相帮助。
一个道德模范,就是社会上竖起的一个标杆、一面旗帜,就是在群众中提倡的一种导向、一种追求。道德模范以自身的道德行为真实、具体地再现了优秀的道德品质,给人以鲜活、直观的印象,深化了人们对道德力量的理解和认同,构成了个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的标准与参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模范的典型形象带给人极大的精神鼓舞与心理感染,对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无数模范人物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和先进事迹鼓舞和鞭策了一代又一代人。他们有的用自己的平凡举动,扶贫助困,让许多人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用爱和付出奏响了社会和谐的主旋律;有的在死神和灾害面前大义凛然,知险而上,把平安和生机留给他人,用鲜血和生命将灾难和危机化解,展现出了人民至上、他人至上的英雄壮举;有的把困苦留给自己,把幸福送给他人,无怨无悔,彰显了中华文明代代相传的高尚品格。他们虽然事迹不同,但都以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诠释了我们社会的主流价值,以对亲人的爱、对国家的忠、对事业的诚来践行和见证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伟大中华文明,印证社会主义道德的丰富内涵,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范。
2、个人品德的功能、作用主要表现为:
第一,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社会道德和法律要求只有内化为个人品德,才能成为现实的规范力量。。同时,个人品格的提升过程也是能动的作用于社会道德与法律的过程。,能够为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发展进步创造条件、提供动力。
个人品德建设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个人品德建设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的基础,是弘扬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
个人品德一旦形成,就表现为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的强烈认同,对道德情感的充分表达,对社会道德规范的执着践履。
(二)个人品德的特点及其功能、作用
1、个人品德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实践性。个人品德不是个人的某种先天禀赋,而是个人在社会实践中锤炼而成的一种特殊品性,它是社会道德要求的内化或体现,反映着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的内容,展示着现实社会的道德风尚。
第三,慎独自律。“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慎独作为修养方法,就是注意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行。
第四,积善成德。所谓“积善成德”是讲个体的道德品质是由其平时一个一个的善的行为长期不断积累的结果。《荀子·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所谓“成德至善”,是说个体的道德品质是一个由一种较低的境界到另一种较高的境界,不断前进而逐渐趋于“至善”的过程。个体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必须从现在当下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方能收到实效。
(2)加强道德修养,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
号召全社会向道德模范人物学习,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有利于促进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有利于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加强道德修养,自觉向道德模范人物学习,可以帮助我们认清自己身上在道德品质培养方面的不足,可以使我们(1)树立责任意识,自觉承担责任;(2)发扬奉献精神,不言代价与回报;(3)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创新,大胆实践;(4)热爱祖国,关心集体,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第四节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
遵守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锤炼高尚品格,最终要落实到个人品格的养成上。
【案例】让美德占据灵魂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弟子坐在郊外的一片旷野里。哲学家问身边的弟子该如何除去周围长满的杂草。弟子们十分惊谔,没有想到一直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竟会问这么简单的问题。于是,他们给出了各种答案,有的说用铲子就够了,有的说用火烧,有的建议在草上撒上石灰,还有的说要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哲学家听完后,站起身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后,用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除草。”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而是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子地坐下,等着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书的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对于年轻大学生而言,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必须加强个人的品德修养。
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一)个人品德
所谓个人品德,是指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个人品德是稳定的道德行为与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掌握的稳定行为方式的统一体,是个人在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自我完善、自觉提高的表象。个人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因素所构成。
(三)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