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理论视角下失地农民社区治理研究——以镇江平昌新城为例

合集下载

《2024年以社区为基础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研究》范文

《2024年以社区为基础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研究》范文

《以社区为基础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多以政府为主导,但往往存在效率不高、响应不迅速等问题。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以社区为基础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以提高农村环境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二、农村环境治理现状及挑战当前,农村环境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环境污染严重,包括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等;二是环境治理资金不足,政府投入有限,难以满足农村环境治理的需求;三是居民环保意识不强,缺乏环保行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以社区为基础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以社区为基础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是指通过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建立社区环境治理机制,实现农村环境的有效治理。

具体而言,该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社区环境治理组织。

成立由社区居民、村委会、环保组织等参与的环境治理组织,负责制定环境治理计划、监督环境治理过程、评估环境治理效果等。

2. 强化居民环保意识。

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教育、举办环保知识讲座、设立环保宣传栏等方式,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增强居民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实施环境治理项目。

根据社区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环境治理项目,如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绿化种植等,并由社区居民参与实施。

4. 建立环境治理激励机制。

通过制定奖励政策、设立环保基金等方式,激励居民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

四、实施效果及分析以社区为基础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首先,该模式充分发挥了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其次,该模式建立了有效的环境治理机制,实现了农村环境的有效治理。

最后,该模式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该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部分居民环保意识仍需提高,需要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同时,环境治理项目的实施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

《2024年赋权理论视角下城市社区的协商治理研究》范文

《2024年赋权理论视角下城市社区的协商治理研究》范文

《赋权理论视角下城市社区的协商治理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下社会治理体系中,城市社区作为基层治理单元,其治理模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和谐。

赋权理论作为一种强调个体与集体赋权、参与和协商的理论框架,为城市社区的协商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将从赋权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城市社区的协商治理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探讨其在实践中的运用及其对社区治理的积极影响。

二、赋权理论概述赋权理论强调个体与集体的赋权、参与和协商,主张通过增强个体的能力和集体的决策权,以实现更好的社会治理效果。

在社区治理中,赋权理论重视居民的参与和决策权,认为只有让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才能更好地实现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三、城市社区协商治理的现状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的治理模式正在从传统的行政化管理向协商治理转变。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居民参与度不高、决策过程不透明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社区治理的效果,也制约了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四、赋权理论在城市社区协商治理中的应用(一)增强居民的参与和决策权在赋权理论的指导下,城市社区应增强居民的参与和决策权。

通过建立居民参与平台、开展居民议事会等方式,让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社区应尊重居民的决策权,让居民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二)建立透明的决策过程为了确保决策的公正和透明,城市社区应建立透明的决策过程。

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包括居民、社区组织、政府等各方面的意见。

同时,决策过程应公开透明,让居民了解决策的依据和过程,增强决策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三)强化社区组织的角色社区组织在社区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赋权理论强调社区组织的参与和协作,认为只有强化社区组织的角色,才能更好地实现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因此,城市社区应加强与社区组织的合作与协作,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五、实践案例分析以某城市社区为例,该社区在协商治理中运用了赋权理论。

通过建立居民参与平台、开展居民议事会等方式,增强了居民的参与和决策权。

我国失地农民自治制度变迁——基于社区治理的视角

我国失地农民自治制度变迁——基于社区治理的视角
时 配套 实行 “ 行 分 离” 的 社 区 自治 运行 机 制 。 议
关键词 :失地农民 自治制度
社 区治理


引 言
地农 民管理问题 ,建立失 地农 民相对应 的城 市体 制是大势所
在我 国城乡二元发展极不 平衡的背景下 ,城 市化过程 中 趋 。我国农 民居 民一直 实行村 民自治管理制度 ,失地农 民则
这种现状在我国制度管理的早期,起到了 要 ,我 国经 济发展范 围不 断向乡镇和农村发展 ,农 民土地被 的社会管理现状 ,
不 断 占用 ,造成 了大 量 的农 民面 临失地 又无 收入 来源 的境 很大 的积极作用 ,但 是随着城乡二元制结构 的转化 ,失地农 地 。土地是广大农 民赖 以生存的根本资源, 也是他们与城市居 民社 区 自治 制度 的实行 ,必然要受 到这种 制度现状 的约束 。

1 — 5
t 农民阊鼍 l
农业 经济
2 1/ 0 Z8
改革 ,通过 县级对乡级机构和体制 的合 并 ,减弱失地农 民体 政部 门起到 辅助作用 ;最后 ,培养社 区相关Fra bibliotek能组织和社 会
局部社会问题扩展为全国性的社会问题… 。由于在以农转非的 由社 区居民进行 自我 管理 。社区 自治管理 制度 关系着失地农 失地农 民为主体 、以城市社 区居 民自治制度 为规范实施的失 民的安置问题 ,社 区管理 体制的变迁 ,反 映了我国城市化过
地农 民社区 自治制度运行 的特殊性 ,要 求这 种制度供给要有 程中 ,居 民自治管理 的农 村化 向城市化 的转 化 。社区管理体 适 当的创新 性 。一些 地方政 府在面对 失地农 民社 区治理 时 , 制 的变迁将影响我 国失地 农民的有效安置 ,是社 区管理的重 都采取 了备种柔性化 、人性化和便 民化 的措施 ,但这些不足 要部分 。社 区治 理是近年 来国 内外学术界 关注 的一 个焦 点 , 是治理理论在社 区公 共管理领域的借鉴 与运用 。根据现代治 轻重 的补救仍然不能 改变 这种制度供给本 身创造性和适应性 不 足的 问题【】 目前 ,对于 如何 改善 失地 农 民的 生活状态 , 理理论 ,失地农 民社 区治理要求改变传 统的政府单 向答理 的 2。 国内学者 已做了大 量的研究 ,研 究的方 向和角度 不一 而足 。 模 式 ,在失地农 民合 作的基础上 ,形成一种 多方参与 、共 同

《赋权理论视角下城市社区的协商治理研究》范文

《赋权理论视角下城市社区的协商治理研究》范文

《赋权理论视角下城市社区的协商治理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下社会发展进程中,城市社区治理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伴随着社区治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和赋权理念的兴起,协商治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正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从赋权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城市社区的协商治理问题,分析其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

二、赋权理论与城市社区治理赋权理论强调个体或群体获得权力、资源、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以实现自我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城市社区治理中,赋权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居民参与、多元主体协同、社区自治等方面。

通过赋权,社区居民能够更好地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发挥自身的作用,实现自我价值。

同时,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也能促进社区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三、城市社区协商治理的现状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正在向协商治理模式转变。

在协商治理模式下,政府、社区组织、居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通过平等、公开、透明的协商过程,达成共识,推动社区治理的进行。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居民参与度不高、协商过程不透明、多元主体协同不够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协商治理的效果和效率,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四、赋权理论在协商治理中的应用在赋权理论的指导下,城市社区的协商治理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居民参与度。

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2. 推动多元主体协同。

建立多元主体协同机制,促进政府、社区组织、居民等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社区治理的进行。

3. 实现信息公开和透明。

通过建立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居民了解社区治理的相关信息,促进协商过程的公开和透明。

4. 强化社区自治。

通过赋权居民和社区组织,推动社区自治的实现,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案例分析以某城市社区为例,该社区在协商治理过程中,通过开展居民会议、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建立多元主体协同机制,政府、社区组织、居民等共同参与,推动社区治理的进行。

《2024年以社区为基础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研究》范文

《2024年以社区为基础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研究》范文

《以社区为基础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农村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面对这一挑战,传统的治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

因此,以社区为基础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应运而生,其通过调动农村社区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构建新型的农村环境治理体系。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以社区为基础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探讨其内涵、优势、实践以及未来发展路径。

二、社区基础农村环境治理模式的内涵以社区为基础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环境治理模式,其核心在于以社区为单位,通过政府引导、社区自治、村民参与的方式,共同参与农村环境治理。

该模式强调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形成政府、社区、村民三方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格局。

三、社区基础农村环境治理模式的优势(一)提高治理效率:以社区为基础的环境治理模式,通过政府、社区、村民三方共同参与,形成了多方协作的治理机制,有效提高了治理效率。

(二)强化社区责任感:该模式通过培养社区居民的环境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参与到环境治理中,强化了社区责任感。

(三)实现可持续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环境治理模式注重长远发展,通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社区基础农村环境治理模式的实践(一)政策引导: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环境治理。

如实施环保奖励制度,对积极参与环境治理的社区和个人给予奖励。

(二)社区自治:社区成立环保组织,负责制定环保计划、组织环保活动、监督环保工作等。

同时,通过开展环保知识宣传,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三)村民参与: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如参与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绿化植树等环保活动。

同时,通过村民大会等形式,让村民对环保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未来发展方向(一)强化科技支撑: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和水平。

失地农民社区治理问题与对策

失地农民社区治理问题与对策

失地农民社区治理问题与对策失地农民是指因为各种原因而失去土地的农民,他们通常面临着生活困难和社会融合问题。

在中国,失地农民的数量众多,他们的社区治理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就失地农民社区治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失地农民社区治理问题的表现一、社会融合问题。

失地农民由于失去土地,面临着严重的就业和生活困难,很难融入城市生活。

他们的社会融合问题主要体现在社会地位低下、文化素质低、社会保障不完善等方面。

二、社会治安问题。

失地农民聚集的社区通常治安环境较差,犯罪率较高,治安问题成为社区的一大隐患。

三、社区管理问题。

大多数失地农民社区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社区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混乱等问题。

针对失地农民社区治理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社会融合。

政府应该加大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力度,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文化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二、改善社会治安。

加强对失地农民社区的治安管理,增加警力投入,加强巡逻防范,提高社区安全感。

三、规范社区管理。

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区的管理机制,提高社区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程度,改善社区治理水平。

四、促进产业发展。

政府应该帮助失地农民发展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增加他们的收入来源,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五、加强社会服务。

增加对失地农民社区的社会服务投入,提高社区的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水平,促进社区的健康发展。

失地农民社区治理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够解决失地农民社区治理问题,帮助失地农民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国家治理视野下乡镇执法权的制度构建及路径

国家治理视野下乡镇执法权的制度构建及路径

国家治理视野下乡镇执法权的制度构建及路径
任峰
【期刊名称】《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年(卷),期】2024()3
【摘要】乡村治理要在国家治理的视野下,通过法治化的途径解决。

为了有效提高乡镇执法效率,打通行政执法最后一公里,全面提高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需要通过梳理我国行政执法权下放的政策,具体细化行政执法权下放的路径,以实现完善基层法治化建设的目标。

【总页数】3页(P0290-0292)
【作者】任峰
【作者单位】大连民族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0
【相关文献】
1.国家治理视野下的腐败治理制度化发展路径
2.国家治理视野下社会利益整合体系构建的中国路径
3.从“鉴证”到“问责”——全球视野下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路径分析
4.国家治理视野下的中国司法权构建
5.国家治理视野下的中国司法权构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郊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的研究——以镇江市为例的开题报告

城郊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的研究——以镇江市为例的开题报告

城郊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的研究——以镇江市为例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逐渐被城市所包围,这些地区的土地和资源也被逐渐收回,而这其中受到影响最大的一群人就是城郊失地农民,他们失去了自己生产和生活的土地,生活面临很大的困境。

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吸纳更多的劳动力,而城郊失地农民则是这个群体中最大的一部分,为了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有必要对城郊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进行研究,以寻找解决办法。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城郊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以镇江市为例,分析镇江市城郊失地农民的生存状况,以及政府的保障措施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三、研究内容概述本研究将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 镇江市城郊失地农民的生存状况调查及分析本部分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镇江市城郊失地农民进行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其收入来源、生活状况、住房情况等方面的数据。

2. 镇江市城郊失地农民保障政策分析本部分将对镇江市政府的城郊失地农民保障政策进行分析,了解政府对于城郊失地农民保障方面的政策规定、政策落实情况等。

3. 镇江市城郊失地农民保障政策的评价本部分将结合对城郊失地农民生存状况和政策落实情况的分析,对政府的城郊失地农民保障政策进行评价,同时探讨政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4. 针对性政策建议本部分将在对政策不足之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保障城郊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和权益。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案例分析、文献资料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以求全面、准确地了解城郊失地农民面临的问题和生存状况,从而提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政策建议。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 建立城郊失地农民的生存状况数据统计数据库2. 对镇江市城郊失地农民保障政策进行分析评价,揭示政策的缺陷和问题3. 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保障城郊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和权益。

失地农民社区治理问题与对策

失地农民社区治理问题与对策

失地农民社区治理问题与对策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民失地成为城市居民,形成了一大批失地农民社区。

失地农民社区的治理问题也随之而来。

失地农民社区治理问题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问题。

失地农民进城后,由于缺乏技能和经验,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丧失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导致经济困难。

二是社会问题。

失地农民社区人员纷杂,素质参差不齐,居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频发,社会秩序混乱。

三是环境问题。

失地农民社区缺乏有效管理和环境保护,存在垃圾乱堆、环境污染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以改善失地农民社区的治理情况。

要加强政府管理。

政府应加大对失地农民社区的关注和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完善社区管理机制。

政府可以提供失地农民社区相关的培训和就业机会,帮助失地农民解决经济问题;加大社区安全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社区安全体系,确保居民人身和财产安全。

要加强社区组织建设。

社区组织是失地农民社区治理的基础。

应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区居民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加强社区自治能力的培养。

社区居民委员会应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和决策,帮助居民解决日常问题,维护社区和谐稳定。

要加强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是提高失地农民素质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大对失地农民教育的扶持力度,提供免费的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帮助失地农民提升自身技能,增加就业机会。

开展文化活动和宣传,加强失地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和文化素养。

要加强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改善失地农民社区治理情况的重要方面。

政府应加大对失地农民社区环境问题的整治力度,设立环境监测机构,对失地农民社区进行监督和管理,加强环境卫生,改善环境质量。

失地农民社区治理问题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社区和个人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提供就业机会和培训,加强管理和环境保护;社区要加强组织建设,推动社区自治,帮助居民解决问题;个人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社区治理理论视角下居民参与城市社区治理问题研究

社区治理理论视角下居民参与城市社区治理问题研究

社区治理理论视角下居民参与城市社区治理问题研究作者:其美巴吉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12期【摘要】:居民参与城市社区治理对于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的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单位人”逐渐转变为“社区人”,社区作为城市社会管理的基层单位,承担着调整和改革的重任。

伴随着治理理论的传入,社区管理逐渐被社区治理取代,全国各地开展了社区治理的创新尝试。

本文通过对重庆市渝中区新都港社区治理中的居民参与为例,通过分析新都港社区治理中居民参与现状,分析出新都港社区治理居民参与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社区治理理论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治理理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一.何为社区治理中居民参与及代表介绍(1)社区治理中居民参与定义社区治理是社区范围内的多个政府、非政府组织机构,依据正式的法律、法规以及非正式社区规范、公约、约定等,通过协商谈判、协调互动、协同行动等对涉及社区共同利益的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从而增强社区凝聚力,增进社区成员社会福利,推进社区发展进步的过程。

治理理论认为,政府并不是唯一的权力中心,各种社会组织、私营企业以及公民个人都可以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主体。

新都港社区的治理中参与的主体有社区党委、社区居委及社区的居民,明显体现出了治理理论所要求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社区治理还强调参与主体间的良性互动。

(2)我国社区治理中居民参与的主要代表介绍①费孝通费孝通先生认为,社区治理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尽可能集合多方面力量,让广大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事务的管理中去,使社区居民能够管理自己的社区,通过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处理社区的相关事务,建立起一个能够满足居民需求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王敬尧认为:居民参与从狭义上讲,是指居民行使投票权;从广义上讲,居民除行使投票权之外还通过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事务,推动社区的持续发展。

《2024年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范文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化成为推动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然而,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失地农民问题。

他们原本是土地的主人,因城镇化发展的需要,被迫离开自己长期耕作的土地。

这个问题的产生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对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农民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失地农民问题的现状失地农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地征收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二是失地农民的就业和收入问题;三是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由于征地补偿和安置措施不公平、不透明,常常引发农民的不满和抵触情绪,有时甚至会导致群体性事件。

而在就业和收入问题上,失地农民由于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相对较低,难以在城市化进程中快速适应新的就业环境,往往面临着就业难、收入低的困境。

同时,他们的社会保障也往往因各种原因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这使得他们的生活压力加大。

三、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策略首先,要加强对土地征收的政策制定和执行,确保公平、公正、透明。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土地征收程序和制度,确保征地补偿和安置措施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同时,应加强宣传教育,让农民了解和理解国家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矛盾和冲突。

其次,要积极推动失地农民的就业和创业。

政府应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支持措施,帮助失地农民提高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其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同时,要鼓励和支持他们参与城市建设和发展,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

再次,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确保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后仍能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四、案例分析以某城市为例,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失地农民。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土地征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确保征地补偿和安置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二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失地农民提高就业能力;三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

《2024年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范文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用,导致了大量的农民失去了土地。

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城镇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分析其现状、原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失地农民的现状失地农民是指在城镇化进程中,因土地被征用而失去土地的农民。

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面临着就业、生活、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问题。

目前,我国失地农民数量庞大,且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一)就业问题失地农民普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

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技能单一,很难适应城市化的就业需求。

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就业培训和指导,他们往往无法顺利融入城市劳动力市场。

(二)生活问题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他们失去了土地后,往往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福利待遇,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同时,由于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他们的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

(三)社会保障问题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他们在失去土地后,往往无法享受到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

这使得他们在面临生活困境时,无法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三、失地农民问题的原因失地农民问题的产生,既有政策性原因,也有社会性原因。

(一)政策性原因政策性原因是导致失地农民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城镇化进程中,政府为了实现城市扩张和经济发展,大量征用农村土地。

然而,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往往存在补偿标准不合理、补偿方式单一等问题,导致失地农民的权益受到损害。

(二)社会性原因社会性原因是导致失地农民问题的另一重要原因。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与城市的差距逐渐拉大,许多农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选择离开农村进入城市。

然而,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技能单一,很难适应城市化的就业需求。

同时,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使得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后无法享受到完善的社会保障。

《2024年以社区为基础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研究》范文

《2024年以社区为基础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研究》范文

《以社区为基础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研究》篇一一、引言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农村环境治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传统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往往以政府为主导,但这种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资源分配不均、治理效果不显著等。

因此,本文提出以社区为基础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旨在通过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实现农村环境的持续改善。

二、当前农村环境治理的现状与问题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农村地区环境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另一方面,农村地区人口分散,治理资源分配不均,导致治理效果不佳。

此外,传统的治理模式往往忽视社区居民的参与,使得治理工作难以得到持续推进。

三、以社区为基础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的必要性以社区为基础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强调社区居民的参与和自治。

这种模式有利于增强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主体作用。

同时,这种模式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治理效率,形成农村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

四、以社区为基础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的实施策略1. 建立健全社区环保组织。

通过成立环保协会、环保志愿者组织等,将社区居民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2.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环保知识讲座、环保主题活动等,提高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环保行为习惯。

3. 实施项目制治理。

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环保项目计划,明确责任主体、任务目标、实施步骤等,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4. 建立监督与反馈机制。

通过设立环保监督岗位、建立环保信息反馈平台等,及时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和意见,对治理工作进行持续改进。

五、以社区为基础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的实践案例以某农村地区为例,该地区通过实施以社区为基础的环境治理模式,成立了环保协会,定期开展环保知识讲座和主题活动,提高了居民的环保意识。

同时,该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环保项目计划,如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并建立了监督与反馈机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从江苏省Y市的一个调查看失地农民安置社区治理现状

从江苏省Y市的一个调查看失地农民安置社区治理现状

谐社会 与新农村建设 中一个至关重要 的现 实问题 。以实地调研 的江苏省Y市幸福 花苑社 区为例 ,探 讨失
地 农民安置社 区的社 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在 目前 的失地 农 民安 置祉 区发展 水平上 ,真正意义上 的多元主 体社 区治理并没有实现 ,祉 区治理今后很 长一段 时间 内仍 然需要依赖政府 的资金投 入与政 策支持 。

要 当今 中国正处于快速转型时期 ,伴随着城市化对土地 的 巨大需求,大量 农民离开赖 以生存 的土
地 。为失地 农民的生活安置而专门建设的安置型社 区作 为演替性边缘社 区既具有现代城 市社 区的相关特
征 ,又具有传统 农村社 区的典型特 点。对 失地农 民安 置社 区的研 究不仅扩展 了社 区研 究的外延 ,也是和
第7 卷第8 期
、 , 0 I . 7 No . 8
南 方 农 业
S o u t h Ch i n aAg r i c u l t u r e
2 0 1 3 年8 月
Au g . 2 0 1 3
从江苏省Y 市的一个调查看失地农民安置社区治理现状
季 钦
( 南京大 学社会 学院,江苏南京 2 1 0 0 2 3 )
( 3 )作 为城 市 用 土地通过 征收 、租用成 为工业用地 以及城市房地 产 上 也在 心理上 带来 前所未 有的冲 击 ;
开发用地 。在高 城市化率之 下实质上是农 村土地 向城 化的相应产物 ,失地农 民安 置社区 同时具有 农村 和城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6 — 0 6 作 者 简介 : 季钦 ( 1 9 8 8 一) ,男 ,江 苏 南通人 ,南 京 大学社 会 学 院社 会 学专业 2 0 1 l 级 在读 硕士 研 究生 ,研 究方 向为 农村社 会 学。

基于地方分权的城市治理模式研究——以新城新区为例

基于地方分权的城市治理模式研究——以新城新区为例

心, 形成新 的 、 相 对 独 立 的社 会 ” ¨ 。 所 谓 城 市 新 区, 是 指在 旧城 的基 础 上 满 足 城 市 发 展 需 要 , 用 于 布局产 业 和安置 人 口 , 依 托 旧城 区规 划 和 建设 的新 的住 宅 、 产业、 公 共 服 务 设 施 的 空 间 地 域 单 元 。 毫无疑 问 , 传统 的城 市 新 区应 该 是 城 市 内生 的有 机 组成部 分 , 主要 是 满 足城 市 自身 发 展 的需 要 。与此
制 的束 缚 , 众多新 城 新 区 出现 了城 市 建设 资金 供 应
不足 、 新 城 新 区建 成 后 人 气 不 足 、 后 期 新 城 新 区管 理 不 到位等 普遍 现 象 , 有 的甚 至 达 到 了地 方政 府 债 务风险、 产能和房地产严 重过剩、 交 通 拥 堵 和 生 态 环 境危 机 等城 市 问题 。如 何 化 解 这 些矛 盾 和 问题 , 本 文从 城市 治理 的视 角进行 相关 的讨 论 和研究 。
境 危 机 等 城 市 问题 。 从 基 于地 方 分 权 的 城 市 治理 视 角 进 行 研 究 试 图 化 解 这 些 矛 盾 和 问题 。介 绍 了德 国 、 日本 和 我 国 义 乌 的 城市治理模式 , 提 出 了我 国新 城 新 区 治理 模 式 的创 新 思 考 , 包括 公 司 型 政 府 治 理 模 式 、 企 业 型 政 府 治 理 模 式 和 企 业 家政 府 治
【 摘要 】 回顾 了改革开放 以来我 国新城新 区发展过程 , 认 为中 国的新城新 区具有 非常独特 的 中国特 色, 存 在 市场化 、 开发 区和
行 政 区三 种 不 同 管理 模 式 。然 而 , 由于 行政 体 制 的 束 缚 , 众 多新 城 新 区 出 现 了城 市 建 设 资 金 供 应 不 足 、 新 城 新 区 建 成 后 人 气 不足、 后 期 新 城 新 区 管理 不 到位 等普 遍 现 象 , 有 的 甚 至 达 到 了地 方 政 府 债 务 风 险 、 产 能 和 房 地 产严 重 过 剩 、 交 通 拥 堵 和 生 态环

失地农民问题给地方政府治理带来的困境和挑战

失地农民问题给地方政府治理带来的困境和挑战

失地农民问题给地方政府治理带来的困境和挑战
孙治艳
【期刊名称】《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14)003
【摘要】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用耕地通过征收或征用变成城镇建设用地的数量不断增加,大量的农业人口失去土地,变成无地、无业、无居的特殊群体,由此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给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带来新的难题与挑战.作为社会管理的主导者,地方政府应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探索失地农民问题治理的新举措,切实解决失地农民问题.
【总页数】4页(P20-23)
【作者】孙治艳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21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16
【相关文献】
1.切实解决失地农民问题谱写和谐社会新篇章——对遵义市失地农民问题的思考[J], 袁小英
2.如何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源是土地征用制度存在重大缺陷 [J], 韩俊
3.甘肃省失地农民问题及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妥善解决甘肃失地农民问题 [J], 马玉成
4.解读"失地农民问题"——国内外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综述 [J], 沈关宝;王慧博
5.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卷入式"负博弈困境分析 [J], 杨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善治”视角下我国新型农村社区治理问题研究——以河北省邯郸市J社区为例

“善治”视角下我国新型农村社区治理问题研究——以河北省邯郸市J社区为例

“善治”视角下我国新型农村社区治理问题研究——以河北省邯郸市J社区为例申转萌【摘要】我国农村社会正在从传统的村落走向现代化的新型农村社区,社区的结构等各方面的变化使原有的治理方式、功能和作用不能有效的发挥,取而代之的是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治理的方法和挑战.本文在治理的视角下,对当前新型农村社区的现状进行总结,从而分析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以使新型农村社区得到更好地治理,促进城乡之间的统筹.【期刊名称】《邯郸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26)003【总页数】4页(P121-124)【关键词】治理;社区治理;新型农村社区【作者】申转萌【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69.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已开始推广和普及。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完整提出“社区建设”问题,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由此成为考虑的规划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区建设又为社区治理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载体,其治理工作不断深入,包括治理理念的更新、治理内容的丰富、治理能力的提高及治理主体的不断多元化。

本文以河北省邯郸市 J社区为例,总结其发展经验和问题,为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提供借鉴。

(一)“善治”理论“治理”是各种公共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他们共同事务的众多方式的总和。

它是政府、各级组织以及个人通过正式或者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为了实现基本的秩序去解决公共问题以形成的持续的互动管理过程。

治理最好的实现形式是达到“善治”,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使国家与社会形成一种新兴的良好关系[1]4-5。

“善治”模式无需依靠国家强制力量来实现,而更是强调国家和社会的合作,鼓励市场、社会组织等第三领域的介入。

此外,“善治”还意味着治理主体通过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以合作、协商的关系来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2]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理理论视角下的失地农民社区治理研究——以镇江平昌新城为例-行政管理治理理论视角下的失地农民社区治理研究——以镇江平昌新城为例周绿林①郭晨皎②陈浩(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江苏·镇江)摘要:近年来,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被征用。

农民被安置在新建的社区,形成失地农民社区。

文章以镇江平昌新城为例,通过分析其社区治理的现状,发现社区治理中存在政府主导地位没有改变、社区组织发展不充分、失地农民在社区治理中参与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于失地农民社区治理缺少体制保证,社区居民受教育程度低和居民缺少归属感,认同感等原因造成的。

基于此本文运用治理理论,着重从政府、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个人三个层次提出一些积极对策建议。

关键词:治理理论;社区治理;新农民一、引言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规模和人口等不断地扩张,需要征用更多的农村土地,导致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预计到2030年我国失地农民将达到1.1亿人。

失地农民在政府的规划下被集中安置在城郊新建的社区里,形成新的农民社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从此深入到各级政府的行动之中。

而社区作为社会管理的基本单位,是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基层民主要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这表明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已经得到了政府的重视。

2013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中国第一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区域规划正式颁布实施。

《规划》指出“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实行城乡社区扁平化服务管理。

强化社区自治功能,鼓励社区居民,社区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管理”。

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失地农民社区治理问题十分必要。

当前国外没有针对失地农民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研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土地赔偿标准和安置等问题。

但是,针对失地农民的社区治理的研究却很少。

因而,本文以治理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失地农民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提高社区治理的水平。

二、治理理论和社区治理1治理理论治理(governance)这词源于拉丁文和古希腊文,原意是控制,引导和操纵,不过,治理在近代社会科学领域中却不常被使用到。

直到1989年,世界银行发布《撒哈拉以南:从危机到可持续发展》报告时,提到危机的治理,治理开始流行。

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认为,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组织共同管理社会事务的过程,它可以使不同的甚至相互冲突的利益得以缓和并采取联合行动,其目的就是在各种不同关系中运用权力去规范公共的或私人的组织的各项活动,最大程度的社会公共利益。

在国内,毛寿龙教授认为“治理既不是指统治,也不是指行政和管理,而是指政府对公共事务的治理。

它掌舵而非划桨,不直接参与公共事务,只介入负责统治的政治与负责具体事务的管理之间”。

我们可以把这些观点进行整合,结合中国国情得出关于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政府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时承担着掌舵的职责,但它不是唯一的主体。

治理提倡多方共同参与,包括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等。

治理并不是单向的管理,而是权利主体互动管理的过程。

通过合作、协调等方式管理社会事务。

2.社区治理随着治理理论的丰富和盛行,社区管理理论由侧重行政管理转变成侧重治理。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治理体系”,和之前所用的“管理”区别在于治理倾向于强调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参与公共事务,代表党的执政理念有所转变。

社区治理一般理解为政府、社区内的非政府组织和社区公民共同承担社区管理、发展、建设的责任,政府与公民以及社区组织在社区治理中都是同等重要的,共同构成社区治理的主体。

三、失地农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区别1.社区主体不同城市社区的主体是市民,而失地农民社区的主体是失地农民。

政府通过农转非和集中安置等政策,失地农民已经由村民转换成了“市民”。

但是,城郊失地农民的社会身份仅仅是实现了形式上的改变。

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他们的文化素质相对不高,缺乏谋生的职业技能,除了城市居民的户口之外,与普通城市居民存在本质差异。

2社区服务体系不同由于城市社区存在的时间长,所以社区服务载体多,服务方式多种多样,同时也得到社区住户的广泛参与、支持和理解。

而失地农民社区是由农村变迁而来,一方面社区在建造之初就缺乏相关服务体系的规划,另一方面社区居民没有这样的意识,不愿承担有偿服务的费用也不愿意为社区提供无偿志愿服务。

3.社区自治程度不同社区自治是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的核心。

所以,居委会成员是由社区居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

社区通过业主代表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来决策和执行社区事务,这样能够得到居民支持。

而失地农民社区的居委会成员大部分是由原来的镇、村干部组成,政府主导社区事务,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对社区的日常管理存在不支持态度。

很多失地农民社区也没有业主委员会。

所以失地农民社区现阶段并没有做到社区自治。

四、镇江平昌新城社区治理现状1.镇江平昌新城社区治理基本情况平昌新城是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典型的失地农民安置区之一,也是目前省内单体建设规模最大的拆迁安置社区。

它是江苏省镇江市新区“万顷良田”建设的配套工程。

平昌新城目前共有新润苑、新乐苑、新怡苑、新瑞苑、新茂苑等5个社区,现有3万多人居住。

2010年10月,镇江市新区成立平昌新城社区党工委、管委会,建立了“中心社区+基层社区”的管理新模式。

依托“三位一体+X”的社区管理体制,平昌新城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治理基本实现了有序管理。

一是注重干部队伍的建设。

依法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两委会班子成员,同时选拔与公开招聘一批人员参与社区工作;二是加强社区服务。

各基层社区均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严格按照“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的要求完善各类设施,同时各社区成立了30支各类社会组织和12支党员志愿者队伍,共同参与到社区管理与建设中来;三是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

按照“楼栋相邻、人员相熟、文化相近、构成相似、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的原则,每100户左右设置一名网格长,每500户左右设置1名片长,网格长、片长由居民共同推选产生。

2.问卷基本情况介绍本次调查主要采取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访谈对象主要有社区居民、社区管委会成员等。

调研时间为2014年3月到2014年4月,共发放问卷660份,最后回收604份,问卷回收率91.51%,有效问卷572份,问卷有效率达94.7%。

样本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男女比例基本平衡,中年人的比例较高,老年人比例较低。

社区居民大多才搬到平昌新城,居住时间1到3年。

社区居民整体学历水平不高,收入水平一般。

五、失地农民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1政府主导地位没有改变近几年来,在政治体制改革下,人们不断倡导政府要“放权于民、还政于社”,但是政府在社区治理中仍然处于主导的地位,过多地干预社区事务管理,影响了社区居民委员会自治职能的发挥。

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是由于缺乏人力、物力和财力,加上社区自治能力的不够,它不能像城市社区那样为社区居民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从而导致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

2.社区组织发展不完善(1)社区居委会工作难度大,职能弱化。

社区居委会工作难度大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失地农民社区的居民一般是从不同的行政村或乡镇拆迁安置而来。

镇江平昌新城的居民来自3个镇18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

由于来自不同的地方,生活习惯、宗族意识存在很大的差异,失地农民通常在一开始的时候容易发生邻里纠纷。

另外,政府安置的补偿标准在不同时间段存在差异,导致失地农民因为补偿款不同,与社区发生矛盾,居民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不配合居委会的工作。

其次,社区居委会人手不够,再加上居委会的成员薪金较低,因此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

镇江平昌新城社区领导兼职很多职位,导致每个人工作量大,但是待遇并没有增加,打击了社区居委会成员的积极性。

最后,政府拨给失地农民社区治理的经费十分有限,因此社区居委会很难开展工作。

2013年镇江平昌新城社区工作经费共25万元,每500人仅3000元。

除了勉强维持社区工作的正常运转外几乎没有钱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加强社区管理。

社区居民委员会最主要的职能就是自治职能。

但是失地农民社区居委会本身自治能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政府,所以渐渐变成了政府的执行者,拥有行政化色彩,远离了其作为自治组织的角色定位。

(2)社区缺乏中介组织和志愿者组织。

我国学者认为,社区中介组织主要指“社区内居民基于学习性、服务性、娱乐性、互助性而自发建立起来的组织,包括各类志愿者协会、互助小组及兴趣小组等”,分为:文娱类、权益类和服务类。

由于失地农民最关注的是自己失地后的利益保障,所以其中权益类的组织最重要。

而权益类的中介组织典型的代表是业主委员会。

镇江平昌新城5个社区并没有设立业主委员会,这也是失地农民社区普遍存在的问题。

另外,服务类的中介组织也很少,虽然物业公司属于服务类的组织,但是它是具有营利性的。

镇江平昌新城内设置了30支各类社会组织,但是相对于它的社区规模来说,中介组织的数量相对较少。

社区志愿者是帮助社区服务的主要力量,城市社区的志愿队伍已经趋于专业化和职业化,然而失地农民社区内,由于社区居民的志愿意识较弱,加上社区凝聚力不强,使得社区志愿者缺乏,社区内的专业志愿组织更是罕见。

镇江平昌新城有12支党员志愿者队伍,负责调解居民之间的矛盾,起到示范作用,这是一种很好的做法,动员党员带动群众,但是社区内并没有一些专业的志愿者队伍。

(3)失地农民在社区治理中参与不足。

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社区居民的参与可以更有效地管理社区事务,同时能够增强居民的参与意识。

但是大多数失地农民社区至今未形成很好的居民参与氛围。

由于失地农民社区居民素质较低,所以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不高。

针对镇江平昌新城的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学历高中或者高中以下占84.1%。

之后我们设计了“你参加过居委会的选举吗?”有61%的居民选择参加过,有39%的居民选择没有参加过,说明社区居民参与率还是较高的。

“若您参加过居委会的选举,是出于什么原因呢7”有25%的居民觉得这是自己的权利,有41.5%的居民选的是从众,有25.6%认为这是居委会要求的,剩下7.9%选择的是其他原因。

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虽然有一部分人觉得这是自己的权利,但是大多居民参与不是基于居民自身的责任感和权利意识,而是从众性和盲目性,是被动地参与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