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预设在文学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语用预设理论在文学文本翻译中的应用

语用预设理论在文学文本翻译中的应用

2332019年45期总第485期ENGLISH ON CAMPUS语用预设理论在文学文本翻译中的应用文/王美懿面意义,或是预设触发语在出发语文化中的语用含义与其在目标语文化中的语用含义相同或相似的情形。

众所周知,巴伐利亚水晶杯,波兰茶杯,以及银器都是西方国家用来接待尊贵客人的器具,所以在这里采用直译,如例1所示。

例1:We were taken immediately to a small building inthe back garden, where two long tables had been set for 21 with matching china and silver, Bavarian crystal tumblers and teacups from Poland.我们被直接带到后花园的一幢小楼里,那里有两张可以款待二十一人用餐的长桌子,每一张桌面上都整齐摆放着相称的陶瓷器物和银器,还有巴伐利亚水晶的玻璃杯和来自波兰的茶杯。

直译法还得被广泛使用于这种情况:当原文的作者有意堆砌了一系列意向或是文中有着紧密的,难以分割的逻辑结构,而其内容也不存在跨文化理解的硬伤,我们选择使用直译法,不仅可以表达原汁原味,更有助于译入语国家读者品味作者行文时的心境,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如例2所示:例2:初一看文字只是工具,但中国这么大,组成这么复杂,各个方言系统这么强悍,地域观念、族群观念、门阀观念这么浓烈,连农具、器用、口音、饮食都统一不了,要统一文字又是何等艰难!With different dialect systems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strong regionalism, ethnic concept and the distinguishedfamily concept, China is so big and complicated that it can’t even unify agriculture implements, instruments, accents anddiets. How difficult it is for China to unify text!Georgia On My Mind一文按照情节发展顺序记录了作者一行人,从美国来到格鲁吉亚参加异常极具当地特色的晚宴的过程,其描写细腻,充满着字里行间的严密逻辑性。

语用预设在文学语篇中的功能探究

语用预设在文学语篇中的功能探究
第 1 第 2期 1卷
21 0 0年 4月
南华 大学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
Jun f n e i f ot C ia Sca S i c dt 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ora o i r t o uh hn ( oi ce eE io ) l U v sy S l n i
Vo. 1 No 2 I1 . Ap . 01 r2 0
语用预设在文学语篇中的功能探究
卢 佳 ,戈玲玲①
( 南华 大学 外 国语 学 院 ,湖南 衡 阳 4 10 ) 20 1
[ 摘 要] 语 用预设 策略 作为一种动 态的 、 不稳定的 、 杂的语 言现 象, 文学作 品 中常有运 用。文章主要 论述 了语 用 复 在
预设的经济性 、 衔接 性、 戏剧性及 多维性 , 并分析 证明 了预 设 能够帮助 读者理 解作 品 中人物 巧妙 交谈 、 言外之 意、 巧地传 递 技
信息 , 对于人物形 象的刻 画、 故事情节的发展 等方面的作用。 [ 关键 词] 文学语篇 ; 语 用预设 ; 经济性 ; 衔 接性 ; 戏剧性 ; 多维性 [ 中图分类 号] H 1 [ 3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17 0 5 (0 0 0 6 3— 7 5 2 1 )2—00 — 3 1 1 0 预 设在文学语篇 中的经济 性 语 言的经济原则 (h r c l o cnm ) t p ni e f oo y 又称语 言 的 e i p e
个重要 方面。语言和言语 中呈现 的简易现 象 , 研究 者们 习
的存 在。预设 的 可取 消 性 一 定 程 度 上还 在 于它 的 合适 性
( p r r t eso f it) apo i e s r e c y 和它 的共 知性 ( uulko lde p a n li m ta nweg

浅析语用预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语用预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语用预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并且由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世界开始了学习汉语的热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中国话。

可以说,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汉语的使用价值。

而在汉语的教学中,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语用预设。

标签:语用预设;对外汉语;汉语教学一、语用预设的概念预设也称为前提、前设、先设,是语言哲学、逻辑学、语言学等学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始于语言哲学与逻辑学,其分析可追溯到语言哲学对所指与指称结构的分析。

预设最早是德国哲学家弗雷格在区分意义与所指时所注意到的现象,他在1892年撰写的《意义与所指》一文中曾用预设来解释语义-逻辑现象。

[1]对预设的最初研究一直运用于逻辑语义学中,当时的语义预设可理解为:两句话A和B,当A为真时,B为真;当A为假时,B也为真,这样B就是A 的前提。

直到70年代,语言学家发现预设与语境之间的关系,这一现象涉及了预设的合适性及共知性。

由此到今,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预设是语用学研究不可分割的内容。

学者何自然曾提到,学界对于预设的兴趣是随着语言学分支和其它相关学科的发展而逐渐浓厚起来,尤其是语用学和翻译学的兴起。

最初只是局限在语义学方面,主要探讨命题的真值问题,然后,语言学家们认识到,由于语义预设有可取消性和语境依赖性,因此预设应该属于语用现象。

在笔者看来,语用预设是指交际双方所谈的内容是在某一背景下产生的,说话者所说的话或者预设基于一定的合适性和共知性。

语用预设同时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在说话者提前作出预设的情况下可能促使说话者接下来的活动更加顺畅,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结局。

其实最早提出语用预设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斯塔尔纳克,在他看来,如果一个命题是说话人在特定语境中的语用前提,这个命题就是说话人本人设想或相信的,它是说话人设想和相信他的说话对象能够清醒认定的。

也就是说,语用预设被理解为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都已经知道的信息,或者是通过他们的交际可以推理出的信息。

语用预设在文学语篇中的作用

语用预设在文学语篇中的作用


语 用预设 的语篇视 角
法 国 的语 言 学 家 D rt早 已指 出 , uo 预设 的基 本 功 能 就 是 为 语 篇 的进 一 步 发 展 建 立 一 个 框 架 。正 如
Venm n [所说的那样 , ne an 语篇中的预设限定着语篇的后续语句 的范围。也就是说 , 预设可以决定一个句 子或语段在某一特定语篇语境中的适宜性 。V n i [认为, a j 9 D k] 将预设概念引入哲学 、 逻辑学和语言学 的目的 在于解释传统 的句子语法所难以解决的语篇和语境特征 。C fL 也指 出, af1 i 叫 在预设研究中, 有必要将对单个
M a. 2 0 r 0 6
语 用 预设 在 文学语 篇 中的作 用
姜 旭
( 东华大学外语学院, 上海 20 5 ) 0 0 1
[ 摘
要] 从文学语 篇的角度对语用预设在作品 的作用做 了初步 的探讨 , 图为语用预设的研究提供一个新 的 试
视 角。本文论述 了语用预设在文学语篇 中的经济性 、 衔接 性以及戏剧性功能 。作 为语用学 的重要课题 之一 , 语 用预设 的研究成果不仅会对语用学界产生深远的影 响, 也会推动其他学科 , 如文学写作或 翻译 的发展。
句子 中 的谓 词 的分析转 向对语 篇结 构 的分 析 。
朱永生、 苗兴伟 对语用预设 的语篇功能作 了比较细致的论述。他们指出, 语用预设在语言交际的信
息流中 发挥着重妻的 作用, 因为发话者在发出 一个语段时往往同时表达了预设信息和断言信息。断言信息
构成了信息流中的新信息 , 预设信息则是信息结构 的起点 。从动态的角度看 , 语言交际是发话者和受话者 为进行信息的传递而磋商共有场(o m ngo n ) cm o ru d 的互动过程。在这一动态过程中, 交际双方共同构建一 个语篇世界 , 而语篇则是语篇世界的表征。在语篇的发展过程 中, 发话者根据 自己的假设将共有场 中的信

浅析语用预设的功用

浅析语用预设的功用

浅析语用预设的功用作者:胡英华付临恩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10期摘要:预设应用于很多学科的研究,例如:哲学、逻辑学、语言学等。

预设在语言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预设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

它一般分为语用预设和语义预设。

在本文中,笔者只谈语用预设。

第一章分析何为预设,然后,进一步分析语用预设是什么以及它的特点和性质。

预设表面上很好理解,在第一次接触预设的人中,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它指的是发话者和受话者都共知的事情,实际上却不只这些。

它有很多属性,并且也有很多用途,所以,第二章写语用预设的用途,分别从会话策略、文学作品等方面阐述,进而发现语用预设更具有实用性。

关键词:语用预设;会话策略;语境20世纪50年代,语言学家斯特劳森主张把预设引入语言学研究的范畴。

自1960年起,预设被语言学家重视了起来。

随着预设研究的深人,语言学家们从语义角度不能对预设概念作出强有力的解释,因此,语言学家便将预设作为语用现象进行研究。

一、关于语用预设1.1预设的概念最初,预设是一个哲学概念,是由德国哲学家、数学家德莱格提出的。

预设自20实际80年代以来,被学人们掀起了“预设热”。

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预设进行了分析。

1.2语用预设语用预设是由预设认识产生的,是语境敏感的、与说话人的信心、态度、企图有关的前提关系。

其推断通过说话人动态隐含认知语境的词语信息、百科信息和逻辑信息的系列假设,运用会话推理来实现,具有合适性、共知性、主观性、单向性、可取消性等特征,并且必须在语境中才能体现这些特征。

语用预设倡导者强调说话者、语境在预设推理中具有很大价值。

语用预设的特征包括主观性和隐蔽性等。

二、功能与用途语用预设受发话者和语境的影响,因为语用预设具有“单向性、主观性、隐蔽性、信息凸显性、认知多维性”,所以它无论是对现实生活还是学术研究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现实生活中,语用预设对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学术研究方面,它是重要的语用功能。

文学作品中语用预设的作用研究

文学作品中语用预设的作用研究

文学作品中语用预设的作用研究作者:阮芳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08期摘要:语用预设是写作者组织语言信息的一种策略。

作为一种语用现象,预设在文学语篇构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能提高语言组织的情景性,凸显重要信息,增强语篇衔接能力,同时还可以强化文体效果。

关键词:语用预设文学语篇引言“预设”亦称“前提、先设”,指的是说话者在说出某个话语或句子时所做的语言假设,即说话者为保证句子或语段的合适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

语用预设的上述特点可以用来分析或构建文学语篇。

文学语篇构建者往往巧用预设来构建一个语篇世界,并期望读者通过预设理解语篇中的虚拟世界,洞察微言大义。

因此,本文拟谈谈语用预设在文学语篇中的作用,希望能对此类研究做些补充。

一、文学语篇的情景性在语篇的产生过程中,可以进入语篇信息流的事实或事态是庞杂的,说写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信息统摄到语篇中来。

通常情况下,说话者把假定受话者已经了解或被认为是没有异议的信息作为预设信息,引而不发,从而提高语篇的情景性。

作家爱伦·坡在他的推理小说《毛格街血案》中首次推出大侦探杜宾时用的是典型的正向指称预设来提高文章的情景:……我在当地结识了一位名叫西·奥古斯特·杜宾的法国少爷。

这位公子哥出身富贵来自一个非常好———确实是名门子弟,不料命途多舛……!下文中还用了“这个人”“我的朋友”,最后才用“他”来指代。

其基本预设走向是:杜宾——法国少爷——我的朋友——他。

在文学创作中这种名称的转换自然而清晰,叙述者充当介绍人角色,使读者对这位侦探由陌生到熟悉进而感到亲切。

二、文章信息凸显语篇组织者组织语篇的目的是为了传达自己的意图,使其产生既定的效果。

在语篇中,有时一个文化信息的预设就能传达影响整个语篇效果的关键信息。

何自然在《语用学导论》中引用了这样一个例子: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

差池欲往,试入旧巢相并。

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语用预设及其应用研究

语用预设及其应用研究

语用预设及其应用研究语用预设是指在交际过程中,对语言使用的相关场景、目的、情境及社会共识等方面的预设。

它对于有效的沟通和理解他人的意图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人们往往会根据特定的预设背景,针对性的使用语言来传达信息。

因此,深入研究语用预设及其应用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针对语用预设及其应用的研究语用预设是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根据特定的情境进行的一种一般性的预设。

其背后包含着对语言使用的目的、场景和情境等的了解和认识。

如果在交际过程中,语用预设得不到准确地理解和应用,就会导致产生误解甚至出现交际故障。

因此,语用预设的准确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语用预设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用预设的描述和分类:语用预设的描述和分类是研究的重要方向,它包含对语用预设的不同分类方法和特点的分析。

2.语用预设的实践应用:语用预设的实际应用包括如何应用语用预设来解决交际故障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涉及到语言理解、文化差异、语音习惯等。

3.语用预设的发展和变化:语用预设的发展和变化是指语用预设逐渐随着社会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变化。

例如,网络社交的兴起,人们在传播信息和交流时,需要遵守新的语用规则等。

二、语用预设的应用下面将从五个方面来阐述语用预设的应用。

1. 礼貌用语的应用在日常交际中,人们通常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

这些用语的背后,包含了对语用预设的了解。

例如,在与长辈、老师、领导等互动时,人们通常需要使用尊敬称呼和礼貌用语,以示对彼此的尊重和文化的重视。

这些礼貌用语包含着对应的情境语境和社会习惯的预设。

2. 工作场景中的语用预设应用在工作场景中,不同的行业和职业领域有着不同的语用预设。

例如,在医疗领域中,医生和病人之间的交流都需要遵循严格的规范和预设。

医生在诊断、治疗病人的时候,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采用恰当的语言和措辞来传递诊断结果和治疗建议。

这些语言的使用,既需要符合专业化的术语规范,同时还要考虑到病人的心理状态,以避免病人的恐慌和不适。

语用预设与古典诗歌意境的展现-最新年精选文档

语用预设与古典诗歌意境的展现-最新年精选文档

语用预设与古典诗歌意境的展现预设这一概念是十九世纪初由德国著名逻辑学家弗雷格提出的,他认为“预设是指发话者在说出某个句子时所作出的假设” [1]。

预设又可以简单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语义预设是关于句子结构与世界的关系,它与句子本身有密切关系;而语用预设与语境及发话者有关,人们最初讨论语用预设往往关注其在日常交际中的重要作用,而对于文学作品中语用预设对作品意境的展现却几乎没有涉及,本文旨在分析语用预设对于古典诗歌意境展现的作用。

一、语用预设的概念(一)语用预设的一般概念关于语用预设,这里采用何兆熊的研究结论,他认为语用预设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理解和说法。

一是语用预设是指说话人对言语的语境所作的设想;二是实施一个言语行为所需要满足的恰当条件或是使一句话具有必要的社会合适性所满足的条件;三是: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或者说是背景知识[2]。

(二)语用预设与古典诗歌把预设的一般概念引用到古典诗歌中,即是两点:一种可以理解为把诗歌语言本身的意义作为触发语从而产生预设,并对意境的展现发生作用;另一种是诗歌语言本身作为整体,而作者就把读者对这些词语所具有的背景知识作为预设,从而对意境的展现发生作用。

下面用杜甫的两首诗作为实例进行说明。

1.个别词语意义的预设比如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诗我们运用语用预设的理论,可以看到最明显的一个预设是尾联,尤其是“会当”两字。

前面的三联都极尽能事地描写了泰山的壮阔雄奇,钟灵神秀。

最后一句的“会当”的意思是:总有那么一天一定会。

那连起来字面的意思就是:总有一天我一定会站在泰山之巅,俯首一览,群山都在脚下变得如此渺小。

那它预设了什么呢?从字面意境上说那就是此刻还并没有登上泰山巅峰,想象有一天登上山顶俯视群山。

而从作者情感来说就更为深刻,那就是作者想要走入仕途,为国家做贡献,但是此刻还没有登上理想的高度为国效力,傲视群雄。

预设及其在文学语篇建构中的作用

预设及其在文学语篇建构中的作用

预设及其在文学语篇建构中的作用预设是以隐含的方式内嵌于句子之中的命题或信息。

在语言学研究领域,预设可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预设在文学语篇的建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在建构文学语篇时,常常运用预设来确立虚拟的文本世界。

妙用预设可以推动语篇中情节的发展,使人物的性格特征在矛盾、冲突中展现。

文学语篇中的人和事都不是真实的,文学语篇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可以建构虚拟世界。

当文学语篇建构虚拟世界时,作者往往运用预设来表征虚拟事物的存在,并以此来确定一个虚拟的文本世界。

[11](P2)读者在理解文学语篇时,通过文本交际,与作者共同建立了一个虚拟文本(如图表1所示)。

例如,冰心小说《两个家庭》中的开头一段:“前两个月,有一位李博士到我们学校,演讲‘家庭与国家关系’”。

这段道白是《不可儿戏》中情节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Lady Bracknell得知Mr.Worthing的身世后,十分不愿意将女儿Gwendolen嫁给他,于是对Mr.Worthing 故意刁难。

Lady Bracknell话语的语用预设是:血缘关系是可以随便制造(produce)出来的。

而整句话语的言外之意是:如果从小被父母遗弃的Mr.Worthing如果不能马上找来亲生父母,他和Gwendolen就不能成为夫妻。

这句话的妙处不仅在于它非常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把Lady Bracknell尖酸刻薄的个性特点惟妙惟肖地写了出来,更重要的是暗渡陈仓式的语用预设的运用,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情节的转换:Mr.Worthing与Gwendolen结婚的事情遭遇“滑铁卢”,剧中故事情节逐渐开始围绕Mr.Worthing与Gwendolen婚事而展开。

[11](P3)巧用预设可曲径通幽,推进情节发展。

可见,文学语篇的建构离不开预设,它可以为文学语篇的情节发展提供背景信息。

在情节发展过程中,预设可以使文学语篇中的人物之间的交流进行顺利,对白简练,言辞含糊却内涵丰富,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曲折发展。

语用预设在句子中的作用

语用预设在句子中的作用

语用预设在句子中的作用预设是语言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了语用预设的基本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语用预设在句子中的作用。

标签:预设语用预设作用一、引言预设(пресуппозиция),也叫“前提”“先设”。

此术语来源于拉丁语,原意是“预先假设”。

德国哲学家Frege于1892年发表的《论涵义和指称》中,用预设来解释一些语义中的逻辑现象。

Frege认为,命题都存在着“一个理所当然的前提”,即充当命题主项的“简单或者复合的专有名词都必须具有指称现象”。

20世纪5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Strawson发展了Frege的这一思想,将这类现象看作是自然语言中的一种特殊的推理关系。

预设由此进入了语言学的研究范围。

随着语用学的发展,语言学家意识到了预设与语境的紧密联系,因此,预设成为了语用学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语用预设这一概念最早由Stalnaker(1975)提出。

此后,很多语言学家开始对语用预设进行研究。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讨论和分析语用预设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二、语用预设语言学家发现,仅仅从语义角度分析预设有一定的局限性。

预设更多地与语境有关,与说话者有关。

因此,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语用预设。

语用预设是说话人在说一句话时所假定的内容,这种预设来源于说话人所具有的信念,它可以在先前的话语中得到建立,也可以由说话人推想为对方认可。

语用预设不是语义表现的一部分,而是话语语境的反映,它与交谈的成功条件有关,并不绝对以真假条件来判断。

语用预设,是指那些对于语境敏感的与说话人(有时包括说话对象)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即预设)关系。

由此可见,语用预设与说话人和说话对象即受话人有着密切的关系,涉及说话人和受话人的态度、信念、意图等。

它传达的是说话者的知识状态的假设。

语用预设反映的是话语和语境的关系。

语境中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交际参加者的共同知识。

以此为基础,说话人可能对听话人说某句话,听话人也才能正确理解话语的内容。

语用预设在英语写作中的策略性应用

语用预设在英语写作中的策略性应用

语用预设在英语写作中的策略性应用引言语用预设是语言学上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在交际过程中,对话双方有关上下文和语境的一些共识和假设。

在英语写作中,语用预设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作者更好地理解读者的期望和需求,从而调整写作策略,以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本文将探讨语用预设在英语写作中的策略性应用,并分析其在不同类型的写作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一、语用预设的概念及特点语用预设是乌社会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在交际过程中,演讲双方对上下文和语境的一些共识和假设。

语用预设是基于语言使用者对特定语境下的共同理解和期望,因此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和灵活性。

语用预设的特点主要包括:一是与特定语境相关,即不同的语境下会产生不同的语用预设;二是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为语用预设是基于推理和假设的,不能完全确定对方的期望和理解。

二、语用预设在英语写作中的策略性应用1.在交际约定的遵循中的应用在英语写作中,作者需要遵循一定的交际约定,即与读者达成某些共识和假设,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达信息。

作者需要根据读者的语用预设,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以符合读者的期望和理解。

在正式的商业信函中,作者需要使用一定的礼貌用语和格式,以体现对读者的尊重和友好;而在非正式的个人信函或邮件中,则可以更为随意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2.在语境信息的引导中的应用语用预设在英语写作中还可以帮助作者引导读者理解语境信息,从而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意图。

作者可以通过暗示、提示等方式,激发读者的语用预设,从而引导其在特定语境下理解和解读文章。

在叙事性写作中,通过一些细节和背景描述,作者可以激发读者对特定场景和人物的语用预设,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情节和人物的动机。

3.在语言符号的选择中的应用在英语写作中,语用预设也会影响作者的语言符号选择。

作者需要在文中选择符合读者语用预设的语言符号,以便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意图。

在描述某种情感时,作者可以选择特定的形容词和动词,以激发读者的特定情感预设;在解释某个概念时,作者可以选择具体的例子和场景,以激发读者对概念的相关预设。

语用预设在英语写作中的策略性应用

语用预设在英语写作中的策略性应用

语用预设在英语写作中的策略性应用语用预设(pragmatic presupposition)是语言交际中的一种策略性应用,是作者在写作中借助语言特点,通过暗示和假设读者对某一事实或信息的了解,以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在英语写作中,语用预设常常被用于引起读者的兴趣、减少争议和误解、增强说服力等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语用预设在英语写作中的策略性应用。

语用预设在英语写作中常用于引起读者的兴趣。

作者可以使用某些词语或表达方式,暗示读者某一事实或信息的存在。

一篇科学论文的开头可以这样写:“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对地球的气候变化越来越关注。

”这句话中的“过去的几十年”和“人类越来越关注”预设了读者已经知道气候变化是一个热门话题,并且隐含有让读者继续阅读的呼唤。

语用预设在英语写作中可用于减少争议和误解。

作者可以通过语言的暗示和假设,插入一些前提条件,以避免直接陈述争议性观点或避免引起误解。

一个作者可以这样写:“尽管有些人持不同观点,但我们可以大致同意……”这句话中的“尽管有些人持不同观点”预设了读者已经意识到某个问题可能存在争议,而作者通过插入这句话可以表明自己的观点是基于某种共识的,从而避免直接陈述争议性观点。

语用预设在英语写作中还可用于增强说服力。

作者可以通过预设读者持有某种观点或已经接受某种事实,进而在文中进行相关论述,以增加说服力。

一个作者可以这样写:“大多数人都知道,健康饮食和适度锻炼对于保持身体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这句话中的“大多数人都知道”预设了读者已经了解到这个普遍的健康观念,并通过这个预设从而进一步展开相关论述。

需要注意的是,语用预设的应用需要考虑读者的背景知识和观点,以确保预设的有效性。

没有充分了解读者的情况下,过度的预设可能会导致误解和沟通障碍。

作者在运用语用预设时应尽量客观和谨慎,以确保预设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语用预设在英语写作中的策略性应用

语用预设在英语写作中的策略性应用

语用预设在英语写作中的策略性应用1. 引言1.1 语用预设在英语写作中的重要性In English writing, the strategic use of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effectively conveying the intended message to the audience.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s are assumptions or expectations about what is known or believed by the speaker and the listener in a given context. These presuppositions help to guide the reader's interpretation of the text and enhance the overall coherence and clarity of the writing.2. 正文2.1 语用预设的定义与分类Language presupposition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in English writing, as it helps writers to convey meaning effectively and strategically. In this section, we will discuss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language presuppositions.2.2 策略性应用:修辞与表达在英语写作中,语用预设在修辞与表达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修辞手法是写作中常用的手段,通过运用语用预设,可以让修辞效果更加显著。

在描述一个风景时,通过选择适当的词语和句式,可以让读者感受到美丽的风景,产生共鸣。

语用预设在英语写作中的策略性应用

语用预设在英语写作中的策略性应用

语用预设在英语写作中的策略性应用
语用预设指的是在交际中,对于特定语境下的特定表达方式具有预设的理解和期待。

在英语写作中,语用预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写作者更好地与读者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意思。

本文将探讨语用预设在英语写作中的策略性应用。

语用预设在英语写作中的策略性应用体现在如何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来满足读者的预设期待。

在写作中,作者需要考虑读者的视角和背景知识,以便用最适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与他们进行有效的交流。

当描述一个普通的日常活动时,可以使用简单直接的语言来满足读者对于这类话题的预设期待,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语用预设还可以帮助作者创造与读者之间的交际氛围,促使读者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

在写作中,通过使用礼貌、友好的语言表达,可以增加读者对作者的好感,从而更愿意接受作者的观点。

作者还可以利用语用预设来创造一种互动的氛围,鼓励读者参与到文章中来,比如提出问题、留下思考空间等,以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参与度。

语用预设也可以帮助作者在写作中更好地处理语言的歧义和模糊性。

在英语写作中,有时候同样的语言表达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需要作者通过语用预设来引导读者对特定语言表达的理解和解释。

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作者可以利用语用预设来明确自己的表达意图,以避免读者的误解和歧义。

语用预设还可以帮助作者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语言功底和表达技巧。

在写作中,作者可以通过巧妙地运用语用预设来展现自己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比如运用一些幽默、夸张、反讽等修辞手法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语用预设在英语写作中的策略性应用

语用预设在英语写作中的策略性应用

语用预设在英语写作中的策略性应用语用预设(pragmatic presupposition)是指在说话过程中,说话者在使用某一表达时默认或者预设听话者对某一事实的了解和认同。

语用预设在英语写作中的策略性应用包括:1. 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注意力: 通过使用一些常见的语用预设,例如"我们都知道"、"毫无疑问"等来引起读者对某一观点的共鸣和注意力。

这些语句表明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立场是普遍认可和被接受的,从而鼓励读者更加认同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2. 免除解释的必要性: 语用预设可以帮助写作者避免重复解释或陈述一些显而易见的事实或观点。

作者可以通过使用一些语句,比如"众所周知"、"不言而喻"等来暗示读者应该已经知道这些信息,进而避免长篇累牍的解释,提高文章的流畅度和紧凑度。

3. 建立信任和权威性: 语用预设可以被用来建立作者的信任和权威性。

通过使用一些具有权威性的语句,例如"根据统计数据"、"众多研究表明"等来暗示作者对所表述的观点有充分的支持和证据,从而给读者留下一个信任和尊重作者观点的印象。

4. 引发思考和争议: 在某些情况下,作者可能希望引发读者的思考和争议,从而促进对作者观点的思考和讨论。

语用预设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被用来引起读者的质疑,例如使用一些陈述带有明确的主观色彩的语句,例如"显然"、"不可避免地"等,这些词语暗示了一种确定度和绝对性,但往往需要读者去思考是否存在其他解释或观点。

5. 减轻冲突和调解对立观点: 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可能会面临不同观点之间的冲突和对立。

语用预设可以被用来减轻冲突和调解对立意见,例如通过使用"可能"、"也许"等词语来表达一种相对的、不确定的观点,从而为不同的观点提供一种折衷的可能性。

语用预设在文学中的运用

语用预设在文学中的运用

语用预设在文学中的运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语用预设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以及其特殊作用。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引言;语用预设与文学话语理解;总结。

本文的目的是讨论语用预设这种语言现象如何为文学创作从构筑篇章结构、推动情节的曲折发展,到表现角色语言的含蓄并揭示人物性格,创造了无限的空间。

通过对文学作品中语用预设的分析和理解,有助于我们可以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和赏析。

[关键词]语用预设。

语境,前提触发语;对话1 引言预设(presupposition)也可以叫做“先设”、“前提”。

德国当代学者H Bussmann 在《语言与语言学词典》给了预设这样的定义:“(预设是)关于表达或话语的含意的一种不言自明的(含蓄而不言明的)设定。

”Ruben对预设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他指出,“The King of France is bald ”。

(现在的法国国王是秃头)这个句子断定了“有一个法国国王并且他是秃头”,所以,如果事实上并不存在这么一个国王,那么整个句子就是假的。

语言学家Leech则在其《语义学》一书中。

从语用的角度对预设所作的阐述为:“言者s在讲话语x时,认为Y是真实的。

”他指出预设与陈述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语句中的已知信息部分,而陈述则可以被看作是未知信息部分。

Strawson对Russell的观点提出了异议。

他认为。

说话者在使用“法国国王”这一指称词语时,是假定听话者能够理解或识别出所谈论着的所指对象,他并没有断言这一所指确实存在,而仅仅是“预设”了它的存在。

另外语义学学家认为预设往往由特定的词语触发出来,这些触发前提的词语称为前提触发语。

(何自然,1998)交际中,人们可以通过这些文学语句中的前提触发语来把握话语的预设。

“多”、”变”是“触发语”(tugger),类似这样的能表达相对概念的词还有“再、又、改正、开始”等等,这些词语一般是相对预设存在的词语标记,他们常常被运用在语句中来预设着事态的变化,重复,延续的结果。

关于语用预设作用探讨

关于语用预设作用探讨

关于语用预设作用探讨首先,语用预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语用预设通过暗示和预设信息,可以在信息传递中起到省略和简化的作用。

在交际中,信息传递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语用预设,发言者可以缩减句子的长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加高效。

其次,语用预设可以帮助建立或维持交际中的合作关系。

语用预设提供了一种间接的方式来达到交际双方的目的,有助于避免直接表达带来的紧张和冲突。

通过预设信息,发言者可以更加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从而更好地维系交际关系。

此外,语用预设还可以用于修辞和表达感情色彩。

在文学作品中,通过巧妙运用语用预设,可以创造出各种艺术效果,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语用预设可以暗示一些情感色彩,使得作品更具魅力和吸引力。

另外,语用预设在广告宣传、政治演讲等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

在广告宣传中,通过预设一些信息,可以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促使他们购买产品。

在政治演讲中,通过预设一些信息,可以引导听众对其中一观点或政策的认同和支持。

总的来说,语用预设在交际中起到了省略和简化、辅助建立合作关系、修辞和表达情感、以及广告宣传和政治演讲等多个方面的作用。

在应用语用预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此外,语用预设还需要考虑到语言的多样性和语境的多义性。

不同的语言和语境可能会对语用预设的运用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在使用语用预设时,需要注意语言和语境的多样性,以避免产生误解和歧义。

综上所述,语用预设在交际中起到了省略和简化、辅助建立合作关系、修辞和表达情感、以及广告宣传和政治演讲等多个方面的作用。

在应用语用预设时,需要考虑到语境背景和目标读者的认知情况,并注意语言的多样性和语境的多义性。

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更好地使用语用预设,使话语达到预期的效果。

预设在文学语篇建构中意义

预设在文学语篇建构中意义

预设在文学语篇建构中意义预设是以隐含的方式内嵌于句子之中的命题或信息。

在语言学研究领域,预设可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预设在文学语篇的建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在建构文学语篇时,常常运用预设来确立虚拟的文本世界。

妙用预设可以推动语篇中情节的发展,使人物的性格特征在矛盾、冲突中展现。

[关键词]预设;话语信息;文学语篇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

文学语言源自于日常语言,它以日常语言为基础,与日常语言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是日常语言的审美变异。

日常语言是文学语篇建构的现实依据。

[1](P32- 51)因此,我们有必要将研究日常语言及言语规律的普通语言学相关理论运用于文学语篇分析,努力挖掘文学语篇的内在价值和深层意义,从而揭示文学语言的本质。

本文试图分析预设在文学语篇建构中的作用, 尝试从语言学角度探讨文学语篇的文本意义,力图拓宽语言学研究和文学研究的接面,并努力在语言学和文学的多元化和跨学科研究方面作初步的思考。

一、预设理论概述德国著名分析哲学家、语言学家弗雷格于1892年在其发表的论文《含义和所指》一文中提出:预设是指发话人说出语句时预先假设成立的命题,其特点是在句子被否定后预设仍可保留。

[2](P56-78)弗雷格提出预设的概念,旨在用预设来解释一些语义中的逻辑现象。

20世纪5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斯特劳森将预设现象看做是日常语言中一种特殊的推理关系,是以语言结构意义为依据,靠逻辑概念等推断出来的话语意义的前提条件。

斯特劳森强调:日常语言中任何有意义的语句都能推导出一个背景假设(预设),该假设可以表现为另一个语句。

[3](P330-344)20世纪60年代,语义学得到进一步发展,预设这个概念引起了更多语言学家的重视,语言学家将其作为语义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

20世纪70年代,基南等语言学家的研究表明预设与语境的关系紧密,他们认为预设不仅仅是语义现象,同时也是一种语用现象,预设因此成为语用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2021《朝花夕拾》德译过程中语用预设的应用范文3

2021《朝花夕拾》德译过程中语用预设的应用范文3

2021《朝花夕拾》德译过程中语用预设的应用范文 摘要: 预设的存在给翻译带来了困难,原文中蕴含的语用预设信息如何在译语文本中得到传达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从语用预设角度研究翻译策略和方法,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视野。

本文以《朝花夕拾》(汉德对照)为语料,共收集其中127个含有语用预设信息的词、词组、句子及其德译,总结归纳了语用预设的七种翻译方法,其中解释性翻译、直译+文外补充式解释和近义替代是运用最多的三种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发现,对语用预设的合理评估和处理有助于对源语文本有更深的理解,并使译文更趋完善。

关键词: 语用预设;《朝花夕拾》及其德译; 翻译问题; 预设概念最早由德国哲学家弗雷格(Frege)于1892年提出。

弗雷格认为,说话者在说话前必然会对听者的信息接收情况进行预设,即表述中的某个词必定意有所指,且属于对话双方共有的认知范畴。

随着英国语言学家斯特劳森(Strawson,1973:193)提出的推理关系理论,预设进入语言哲学的研究范围。

语言学界对预设的研究开始于语义学,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预设不仅存在于语义层面,其语用意义也不容忽视。

不同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和价值观念等因素使各民族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和思维方式。

源语文本基于源语文化语境,原文作者及其读者处于共同的文化语境中,享有诸多共同的语用文化信息,此类信息蕴含在源语文本中不需明言,形成了语用预设。

要将源语文本翻译成目的语文本,译者不能回避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并不享有共同的文化语用信息这一事实,这些蕴含的预设信息如何在译文中得到传达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拟首先阐述语用预设及其翻译问题,然后以鲁迅先生《朝花夕拾》德译为例,探究语用预设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期为相关翻译和汉德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语用预设及其翻译问题 (一)预设与语用预设 《杜登词典》(1994:2610)对预设的定义是“默示的前设、先设”(stillschweigendeVoraussetzung)。

语用预设在英语写作中的策略性应用

语用预设在英语写作中的策略性应用

语用预设在英语写作中的策略性应用引言语用预设是指人们在语言交际中预设的特定语境和文化背景下,对语言表达内容的期待和偏好。

在英语写作中,语用预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写作的策略性应用。

本文将探讨语用预设在英语写作中的策略性应用,并分析如何根据语用预设来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写作的质量和效果。

一、了解目标受众的语用预设在英语写作中,了解目标受众的语用预设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受众可能有不同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和表达偏好,因此在写作时需要根据不同受众的语用预设来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如果写作的目标受众是英语为母语的人群,就需要使用地道的英语表达和习惯用语;如果目标受众是非英语为母语的人群,就要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句式,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

在写作之前,首先要了解目标受众的语用预设,然后根据这些预设来选择合适的写作策略。

二、根据语用预设选择合适的语言风格三、运用语用预设进行语言组织语用预设在英语写作中还可以用于语言组织,帮助作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和观点。

语用预设包括了受众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和表达偏好,在写作时可以根据这些预设来选择合适的词汇和句式,从而更好地与受众进行交流和沟通。

在描述事物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时间和空间词汇来进行语言组织,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所描述的内容;在阐述观点时,可以使用因果关系和比较对照来进行语言组织,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语用预设在语言组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作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和观点。

五、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策略性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语用预设在英语写作中的策略性应用,下面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案例一:学术论文写作在学术论文写作中,语用预设是非常重要的。

学术论文的目标受众一般是具有一定学术背景和专业知识的读者,因此要求使用正式、严谨的语言风格,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在写作时,可以根据受众的语用预设选择合适的学术性词汇和句式,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所描述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用预设在文学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语用预设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以及其特殊作用。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引言;语用预设与文学话语理解;总结。

本文的目的是讨论语用预设这种语言现象如何为文学创作从构筑篇章结构、推动情节的曲折发展,到表现角色语言的含蓄并揭示人物性格,创造了无限的空间。

通过对文学作品中语用预设的分析和理解,有助于我们可以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和赏析。

[关键词]语用预设。

语境,前提触发语;对话
1 引言
预设(presupposition)也可以叫做“先设”、“前提”。

德国当代学者H Bussmann 在《语言与语言学词典》给了预设这样的定义:“(预设是)关于表达或话语的含意的一种不言自明的(含蓄而不言明的)设定。

”Ruben对预设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他指出,“The King of France is bald ”。

(现在的法国国王是秃头)这个句子断定了“有一个法国国王并且他是秃头”,所以,如果事实上并不存在这么一个国王,那么整个句子就是假的。

语言学家Leech则在其《语义学》一书中。

从语用的角度对预设所作的阐述为:“言者s在讲话语x时,认为Y是真实的。

”他指出预设与陈述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语句中的已知信息部分,而陈述则可以被看作是未知信息部分。

Strawson对Russell的观点提出了异议。

他认为。

说话者在使用“法国国王”这一指称词语时,是假定听话者能够理解或识别出所谈论着的所指对象,他并没有断言这一所指确实存在,而仅仅是“预设”了它的存在。

另外语义学学家认为预设往往由特定的词语触发出来,这些触发前提的词语称为前提触发语。

(何自然,1998)交际中,人们可以通过这些文学语句中的前提触发语来把握话语的预设。

“多”、”变”是“触发语”(tugger),类似这样的能表达相对概念的词还有“再、又、改正、开始”等等,这些词语一般是相对预设存在的词语标记,他们常常被运用在语句中来预设着事态的变化,重复,延续的结果。

在类比意义上,我们可以把种文学表达。

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行为(speechact),并使它脱离特定语境,进入一个特定文类的话语环境。

利用语用预设的特性于文学创作中,可以制造笑料,传达潜在信息,揭示人物深层心理,营造矛盾冲突,展示人物的个性特征本文试从语用前提的定义出发,通过文学作品中的会话分析,具体说明语用预设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所产生的效果。

2,语用预设与文学话语理解
有学者认为预设常在文学作品中的会话中被使用,作为一种不稳定的、复杂的语言现像,文学作品中常常设置此类情景:当你在向对方提问的时候,要试图让对方进入你的语言诡计比如,问A君,你打过B君没少这样的问法显然不高明,聪明的辩手会问A君:“你今后还打不打B君?”,无论A回答是或者不,都已经中了A已经打过B的圈套中,在此通过以下的几例的来分析语用预设在文学中的运用。

例1:
探春、湘云都坐在床头,一头一个。

看了黛玉这船光景,也暗自伤感。

探春便道“姐姐怎么身上又不舒服了? ”
言者s(探春)在讲话语x(“姐姐怎么身上又不舒服了”)的时候,先预设了信息Y(黛玉之前身体就总不舒服),话语x中包含了标志着预设的前提触发词“又”,而“又”本身是一个表不频率的副词,而Y就是x中预设的信息。

通过推导可知,言者在使用“又”这一词语时,是知道听话人身体总是会不舒服。

这个预设用在这里,起到了暗示情节的作用,说明了黛玉体弱多病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探春对黛玉的关心,通过预设即透露了一定的信息,又使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

例2:
A(方鸿断)下船不过六七个钟点。

(《围城》)
B上中学的时候,陈淑彦的作文并不是最好的。

((穆斯林的葬礼))
听到A,B两句,听话人马上会对例A做出推断A:方鸿渐下船后经历的时间很短,按常理来说很短的时间内,事物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

而对例B做出推断B:陈淑彦的写作水平一般。

然而,在实际中,常常有一些情况与人们的推断不相符合。

也就是:
A1(方鸿渐)下船不过六七个钟点,可是船上的一切已如隔世。

B1上中学的时候,陈淑彦的作文并不是最好的可是这封信却写得让人动心,那是因为她有真情实感。

上面两句都是转折复句,其转折关系都是以特定的预设为前提的。

A1的预设是:A2:下船后经历的时间很短。

不会有什么大变化发生;
B1的预设是:B2:陈淑彦作文不是最好的,所以写文章的水平也应该平平。

转折复句A1和B1是A2和B2为真为假的先决条件。

因为此处说话人在给
出陈述句A,B时并没有断言A2、B2中描述后果的存在,只是给听话人预设了“方鸿渐下船后经历的时间很短,不会有什么大变化发生”“陈淑彦的写东西水平一般。

”的这种情况存在可能性。

因此当A1、B1的上半句给出预设信息后,又使读者接收到了转折部分的信息。

从而产生了语义上转折的作用,使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

产生在意料之外。

又在情理之中的感觉,更在文学的故事情节上超到了迂回曲折,层层迭进的效果,让文学作品更加具有生趣。

例3:
红楼梦中有一段:薛宝钗在屋外无意中偷听到了小红和坠儿关于贾芸的密谈,其中透露了小红对贾芸有意的心思。

于是:
……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蘸!”(《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曹雪芹)
在例1中。

言者s(宝钗)在讲话语x(“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时,认为先预设,Y是真实的,话语x在此处被当做已知信息来处理,其中更有包含了触发这一预设的词语标志“藏”。

而Y就是x中预设的信息,通过推导可知,说话者在使用“藏”这一词语时,假定有人是藏着的,进而企图使听话人理解出“有人在这个屋子附近”的含义,他并没有断言这一所指确实存在,而仅仅是“预设”了它的存在。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A陈述句x:“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预设着另一陈述句
B陈述句Y:颦儿就在屋子附近
从对预设的分析我们更可以看出其文学功用,薛宝钗巧妙的使用语用预设使听话人根据她的话推知林黛玉可能在屋外将他们的谈话听了去,她使用‘金蝉脱壳’的法子使自己免去被怀疑的可能,并嫁祸黛玉。

可见语用预设在文学中揭示人物深层性格的巧妙作用,因为不同性格的人物有不同的言语表达方式,在文学中把语用预设运用进对话可以反映人物的心理和特点。

例4:
周朴园:(冷笑)这么说,我自己的骨肉在矿上鼓动罢工,反对我!
鲁侍萍:你不要以为他会认你做父亲。

从例3中言者s周朴园的话语x(“这么说,我自己的骨内在矿上鼓动罢工,反对我!”)存在语用预设,因为根据Strawson的观点,言者周朴园在使用“我自己的骨肉”这一指称词语时,是假定听话者能够理解或识别出所谈论着的所指对象。

即存在如下预设关系:
A自己的骨肉在矿上鼓动罢工,预设了以下信息:
B存在这样一个是他的骨肉的人
又根据我们对雷雨作品的了解,可知言者周朴园口中的骨肉是指鲁大海,进一步推断其预设的内容为:
B1,鲁大海是自己的骨肉
由于预设的已知信息是听者H与言者s的共有知识,所以听者H(鲁侍萍)能够识别出言者s的所指对象是“鲁大海”。

这里的语用预设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制造矛盾冲突的作用,因为在话语里最有力的反驳就是对预设的否定。

根据对话可见当言者s(周朴园)在话里的预设自己是鲁大海的父亲,其预设被鲁侍萍的否定拒绝。

这里面预设的运用可以通过人物之间的话语冲突冲突体现内心的冲突,也反映出了人物的不屈不挠的个性以及暗示过去的矛盾。

3总结
在以上实例中,我们对文学作品中部分对话或一些场景和语句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实际在一定程度上,文学作品既肩负着向读者公平地展示各种线索的任务又面临着如何不露痕迹地对读者隐瞒重要情节或诱导读者注意不重要情节的困境。

可以说一部生动的文学作品正是建立在精致的对话和细节描写的基础上,通过使用语用预设。

作者一方面向营造潜在信息。

或暗示矛盾,或暗示背景事件,又或误导读者。

另一方面,通过对话体现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对语用预设的驾御能力,从而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总之语用预设于作品中人物而言,可以达到巧妙交谈,理解言外之意,技巧地传递信息的作用,于作者而言,语用预设策略的使用,可以帮助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使作品更加具有文学魅力。

因此通过对文学作品中语用预设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好的把握一部作品,并提高我们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