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语用预设研究综述_孙茂玲

合集下载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在学术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词汇本体研究是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它关注的是词汇的形态、语义、语用以及与其他词汇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汉语词汇本体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语,同时也可以为语言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

本文将对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进展进行一些简要的述评,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在理论上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传统的词汇本体研究主要关注词语的语义和语法属性,近年来,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兴起,词汇本体研究也开始注重词汇与人类认知、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有学者通过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方法,探讨了汉语词汇的概念结构和认知加工机制,为词汇本体研究引入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这些理论上的突破,为汉语词汇本体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元的研究范式,也为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术关注和支持。

国内外的学术期刊和会议陆续出现了大量关于词汇本体研究的专题和论文,相关的学术机构和团体也相继成立,为词汇本体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和合作机会。

这些学术资源和平台的建设,有助于不同研究者之间的交流合作,推动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不断向前发展。

展望未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还面临着一些重要的挑战和机遇。

在理论上,需要进一步探讨词汇本体研究与语言认知、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关系,构建更加综合和系统的理论框架。

在方法上,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技术手段和工具,特别是要加强计算语言学、机器学习等领域的研究,为词汇本体研究提供更加强大的支撑和保障。

在学术交流和合作上,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地相关领域的前沿成果,推动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走向国际化。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重要的挑战。

我们期待未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在理论上不断深化,在方法上不断创新,在学术交流和合作上不断扩大,为研究者们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支持,推动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不断向前发展,为推动汉语言学的发展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近十年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热点综述

近十年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热点综述

近十年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热点综述摘要:近十年来,国内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本文就较有代表性的三个方面做了讨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语言类型研究、构式语法研究和韵律语法研究。

关键词:近十年;现代汉语;语法;热点1989年《马氏文通》的出版,标志着中国汉语语法学的建立。

自此之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基本处于中国语言学研究最活跃、最具前沿性、成果最丰富,同时也是争议最突出的领域。

改革开放以后,汉语语法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尤其在近十年的语法研究中出现了新的特点:多元化。

新的研究领域和理论层出不穷,共同推进着中国现代汉语语法的发展。

本文在认真研读相关论文的基础上,梳理了近十年现代汉语语法方面取得的成果,讨论了三种较为代表性的语法研究理论。

一、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语言类型学语言类型学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形态类型学,主要是给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

当代语言学中,语言类型学已不仅仅是指给语言进行分类的学科,更重要的是建立在以跨语言比较和归纳推理为基础的研究范式之上,可以理解为“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学”。

其根本理念就是刘丹青所说的:“致力于通过跨语言的观察比较来获得对人类语言共性的认识”。

当代语言类型学家认为单靠对一种语言的深入开掘无法洞悉人类语言的共性和本质,任何对某种具体语言的特点或规律的总结必须得到跨语言的验证,否则就不宜认为个别语言的某某特点或某某规律就是该语言独具的所谓“特点”。

当代真正意义上的语言类型学的建立,应该从格林伯格及其1963年发表的语言类型学经典论文《Some universals of grammar with parcular reference to the order of meaningful elements》算起。

国内最早的语言类型学的研究始于1984年陆丙甫与陆致极合作翻译的格林伯格上述的那篇经典论文,其后,1989年沈家煊翻译介绍了美国著名语言学家Oomrie的《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学》。

近十年国内二语词汇习得分析研究综述

近十年国内二语词汇习得分析研究综述

近十年国内二语词汇习得分析研究综述近十年来,国内的二语词汇习得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

本文将对这些研究进行综述,包括研究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其主要结果和发现。

一、研究基本理论在国内的二语词汇习得研究中,影响最大的理论包括构式语法理论、交互处理理论和心理语言学理论。

构式语法理论认为语言是通过短语和句子中的构式来组织的,研究者通过分析学习者对构式的掌握程度来研究词汇习得。

交互处理理论认为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学习语言,因此研究者通过观察学习者与母语者之间的交互来研究词汇习得。

心理语言学理论则认为学习者通过对语言进行认知、加工和记忆等过程来实现词汇习得。

二、研究方法在国内的二语词汇习得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语料库研究。

1.实验研究实验研究通常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通过对学习者进行语言测试来评估其词汇掌握情况。

这类研究中,通常使用反应时、正确率、语篇得分等指标来评估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例如,某些研究通过实验测试的结果发现,前语境、后语境以及词汇频率等因素对于学习者的词汇理解和记忆都有一定的影响。

2.调查研究调查研究通常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来了解学习者的词汇习得情况,以及他们对语言学习和使用的看法和态度。

这类研究中,研究者通常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区、学校、年级和学习者,以确保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例如,一些研究中发现,学生对于外教教学、语音教学、词汇量测试等方面的看法存在较大的差异,学习态度和兴趣则被认为是影响词汇习得的关键因素之一。

3.语料库研究语料库研究通过收集语言使用的实际数据来研究词汇习得。

这类研究中,研究者通过分析语言使用的频率、结构、语境等来研究词汇习得。

例如,一些研究通过语料库分析的方式发现,学习者在句法复杂度高的句子中更容易出错,同时,词汇困难程度和出错率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三、主要结果和发现在近十年来的国内词汇习得研究中,已经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结果和发现。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述评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成为了语言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进行述评。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基础工作得到了加强。

许多学者通过对词汇的大规模语料库的建立和整理,为词汇本体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材料。

这些语料库不仅包括了传统的文学作品、报纸杂志等文本,还包括了口语、网络语言等多样化的语言材料。

通过对这些语料的分析,学者们得以深入研究词汇的形态特征、语义关系、语用功能等方面的本体问题。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理论框架逐渐得到完善。

基于认知语义学、语用学、形式语言学等理论的启发,一系列关于词汇本体的分类、层级结构、语义范畴等方面的理论模型被提出。

有学者根据词汇的基本意义和引申意义,将词汇本体分为基本本体和引申本体。

还有学者提出了关于词汇的上位本体、下位本体、同位本体等概念,用于描述词汇之间的关系和层级结构。

这些理论模型使得词汇本体的研究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应用价值逐渐显现。

通过对词汇本体的研究,可以揭示出词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语言系统的运作机制。

这对于语言教学、语言技术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词汇本体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词汇的用法和搭配关系,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

词汇本体的研究也为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等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还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和待完善的方面。

目前的词汇本体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语义和语用等方面,对于词汇的音、字、词等层面的本体问题研究相对较少。

尽管有不少理论模型被提出,但对于这些模型的验证和应用还比较有限,需要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来验证其有效性。

词汇本体研究与其他领域如语料库学、计算语言学等的交叉融合还存在较少的研究成果,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共同推动词汇本体研究的深入发展。

近十年来汉语词汇本体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待解决的问题。

国内课堂语用教学研究综述——十年回顾与展望

国内课堂语用教学研究综述——十年回顾与展望
力的重要阵地 , 受到众多教师及研究者 的重视 。 但课堂语用
教学在 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 , 还未提 出较为系统 的语用教学
模式 ( 戴炜栋 ,杨仙菊 ,2 0 0 5 )[ 1 l o本文结合 2 0 0 3 — 2 0 1 3 年 十年来 各类核心 期刊上所发 表的课堂 语用教学 方面的篇论
语用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 结果表 明, 运用 幽默话语 能够使 得课堂更具动态性、感染力与 目的性 , 从而有效地提 高学生
国内课堂语用教学研究综述
十年 回顾 与展望
许 鹏
( 南通市广播 电视 大学,江苏 南通 2 2 6 0 0 0 )
[ 内容提要] 针对 R o s e& Ka s p e r 提 出的课 堂语用教学需解决的三大 问题,从三个方面回顾 了国内课堂语用
教学 的发展历程 ,结合近 期语用研 究成 果提出了今 后研 究展望和建议 ,以期对相关教学有所启示 。
个方面进行 总结。

法 。李清平 ( 2 0 0 9 )【 ’ 】 以英语初学者为对象 ,考察教学导 引
对社交语用 能力 的影 响, 结果表 明教学导引在外语环境 中有 利于语用能力 的发展 。国内相关研 究表明许多语用特征 , 如
言语行 为、 会 话含 义是可以教会 的,并且外语教学 中的语用
包括提供元语用信息、提 供真 实语境、提 供交际机会 、提供
及时反馈四个步骤 。郑秀梅、刘韶方 ( 2 0 1 0 )l 1 l I 整合 了隐性 教学与显性教学 ,提 出语用教学 的新模式 ,包括六个环 节:
语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识渗透不足, 并提 出国内语用教材编写要考虑语言材
料 的真 实性、 明确解 释对会话 规则 、强调语境 。莫爱屏等

二十一世纪初中国语用学研究和发展综述6页word文档

二十一世纪初中国语用学研究和发展综述6页word文档

二十一世纪初中国语用学研究和发展综述0 引言语用学作为语言学领域一门新兴的学科,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发展十分迅速,近年来,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研究者们发表和出版了不少语用学方面的论文和著作。

本文对近十年来语用学主要理论在我国的研究和发展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和集中介绍,以使广大读者全面了解语用学主要理论在我国的最新发展和应用,做好进一步的研究。

1 语用学主要理论在中国的研究及发展状况1.1 语言顺应论研究国内介绍和引进语言顺应论的先行者当属钱冠连教授,他在《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上发表了《语用学:统一连贯的理论框架―J.Verschueren〈如何理解语用学〉述评》一文,探讨并整理了顺应论的理论基础和整体理论框架。

国内一些研究者专注于介绍和评述顺应论,另有一些研究者将顺应论和关联论联系起来进行对比研究,还有的研究者试图将顺应论和关联论加以整合以克服两者的缺点。

杨平在《外国语》(2001)上发表了《关联―顺应模式》一文,首次提出把顺应论和关联论联系起来进行整合研究,成为国内对顺应论和关联论进行整合研究的第一人,他在综合上述理论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关联―顺应”模式。

近十年来顺应论在中国的研究经历了从引入、介绍、评论到应用的过程,实际应用多于理论探讨,理论创新多为顺应论和关联论的整合性研究。

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有:术语统一问题,有些术语需要统一,如“语言适应论”与“语言顺应论”;需要进一步探讨怎样用顺应论来指导英语听、说、读、写和译的各项技能的培养,及教师怎样以顺应论为指导进行教学程序的设计;国内研究者应该加强顺应论在文学、跨文化交际学、翻译等领域的应用研究;需要进一步用顺应论来解释汉语的语法和修辞等现象,同时用汉语作语料来验证顺应论。

1.2 语言模因论研究当前国内外学者对语言模因论的研究才刚刚开始,还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因此有很多亟待探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自《现代外语》2003 年第二期发表我国第一篇试图将模因论(memetics)与语言语用结合起来研究的论文(何自然、何雪林,2003)以来,短短几年间,模因(meme)的语言语用研究在国内越来越受到注意。

近十年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成果综述(2003-2012)

近十年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成果综述(2003-2012)
[ 中 图 分 类号 】 H1 3 4 【 文 献 标 识 码】 A [ 文章 编 号 】 1 0 0 8 — 1 7 8 X ( 2 0 1 3 )0 1 — 0 0 5 0 — 0 3
近代 汉语 研 究是 汉语 发 展史 中一 个承 上启 下 的重要 时期 。近代 汉语 时 期 ,作 品 口语 逐渐 增 加 ,阅读 时 更容 易 被理 解 ,因此 在 很长 一段 时 间 内未 受 到众 多研 究者 的重 视 ,但 实际 上其 在语 音 、词汇 、语法 等方 面
代汉 语研 究 产生 了深远 的影 响 。本 文力求 依据 蒋 先生 的文 章来 分 析近代 汉 语研 究 中 “ 词 汇研 究 ” 的发 展 脉
络 ,并 进 一步对 近 十年来 近代 汉语 词 汇研 究 的成果 进行 梳理 。 近代 汉语 词 汇研 究从 何 时起 步?语 言 学家 吕叔 湘先 生 指 出 :从 唐宋 以后 就 有很 多学 者在 笔 记 文字 的 记
第3 2卷第 1 期
V( ) l 32 N0 . 1
长春 师范 学院 学报 ( 人文社 会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C h a n g c h u n N o i z n l a u n i v e r s i t y ( H u m 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l a S c i e n c e s )
之后 ,蒋 先 生在 《 近十年 间 近代汉 语研 究 的回顾与 前 瞻》 l I 一 文 中对 这一 时期 ( 1 9 8 5年 一 1 9 9 8年 ) 的 研究 成 果进 行 厂总结 ,指 出 : “ 过去 十多年 间近代 汉 语研 究 取得 了很 大进 展 。 ”这种 进 步 主要 表 现 在 以 下 几个 方 面 :专 书 同 语的研 究 方 面陆续 编 撰 了一 批 专书 辞典 ,如周 汝 昌主编 的 《 坌 工 楼 梦词 ;特 殊 词语 的 研 究 ,如汉 译佛 典 和禅 宗语 录 中的一 些俗 语词 和 特殊 词语 ;一 些 近代 词典 的 编撰 ,如 龙潜 庵 的 《 宋元语 言 词业) ) 等等 。 蒋 先生 还 指 出 ,近 代汉 语 词 汇 研究 不 能简 单 地 等 同 于 训诂 学 ,虽 然二 者 关 系 密 切涉入 名 物 和词 语 的考据 辩 证 ,其 中也 包括 近 代 汉 语词 汇 。而 到 清代 大多 以训 诂 释 义方 法 来 做词 汇研 究 ,如钱大昕的 《 匣言蜀 等做词汇推源 的工作 ,但对词语本身的研究仍显不足。其后词汇研究文章数量

语用预设与喜剧小品--以“今天的幸福”为个案研究

语用预设与喜剧小品--以“今天的幸福”为个案研究

语用预设与喜剧小品--以“今天的幸福”为个案研究刘瑞杰【期刊名称】《海外英语(上)》【年(卷),期】2014(000)001【摘要】幽默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语言,面部表情,身体移动等多种形式都能制造幽默。

但最常见的的表现形式则是言语幽默。

喜剧小品就是一种借助语言表达幽默的艺术形式。

许多语言学家从关联理论、言语行为理论等视角研究过小品中的言语幽默,但是以语用预设为理论框架的研究相对较少。

文章运用孙茂玲在《近十年语用预设研究综述》中归纳的语用预设的基本特征为理论框架,从共知性、合适性、主观性和单向性四个方面对小品“今天的幸福”中的言语幽默进行研究,发现语用预设可以对中国喜剧小品中的幽默发挥重要作用。

%Humor universally exists in people's daily life. Humor can be produced via language, facial expressions, body move-ments, etc, but the most common form is verbal humor. The comedy sketch is a kind of art form which expresses the humor with the help of a language. Many linguists study the verbal humor in comedy sketch from the views of relevance theory, speech act theory, etc, but les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This paper us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summarized by Sun Maoling in A General Survey on the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a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is paper anal sized the verbal humor in Chinese comedy sketch Jin tian de xing fu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m-mon ground, appropriateness, subjectivity andmonotones. The discovery indicates that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umor and amusement of comedy sketch.【总页数】3页(P223-224,243)【作者】刘瑞杰【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曲阜27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相关文献】1.语用预设与中国喜剧小品——以"不差钱"为个案研究 [J], 丛日珍2.语用预设与喜剧小品 [J], 周艳丽;陈莉莉3.论喜剧小品中误解手法的妙用——以《今天的幸福2》为例 [J], 朱德付;4.语用预设看喜剧小品语言行为幽默性的实现--以小品《大城小事》为例 [J], 许晓楠5.语用预设与喜剧小品——以“今天的幸福”为个案研究 [J], 刘瑞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十年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综述

近十年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综述

近十年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综述【摘要】这篇文章对近十年来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进行了综述。

首先分析了当前语音教学的现状,比较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的差异,探讨了语音教学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外国学习者汉语语音习得的难点。

接着讨论了语音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探索。

最后谈及了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发展趋势,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文的综述,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近年来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的进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教学方法、重要性、汉语语音习得、难点分析、应用、探索、发展趋势、未来研究方向、总结、反思。

1. 引言1.1 近十年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综述在过去的十年里,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语音教学一直是语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良好的语音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口语交流能力,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语言的规律和特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育者开始关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研究,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习者的语音水平。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旨在对近十年来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进行一次全面的综述,总结和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探讨语音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比较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探讨语音教学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外国学习者汉语语音习得的难点,并探讨语音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综合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所在,为未来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参考。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和总结,可以为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发展和改进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2. 正文2.1 语音教学研究现状分析近年来,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在语音学、教育学和语言学等领域,研究者们对外国学习者汉语语音习得的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探索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研究表明,外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语音时往往面临着很多挑战,比如声调的掌握、音节的区分、音变规律的理解等。

近十多年汉语语体语法研究述评

近十多年汉语语体语法研究述评

近十多年汉语语体语法研究述评随着汉语语言文化的不断发展,汉语语体语法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近十多年来,汉语语体语法研究的成果丰硕,许多学者对汉语语体语法和使用习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汉语语言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就近十多年汉语语体语法研究成果进行一个综述。

首先,请我们先来看一下近十多年来汉语语体语法研究的总体情况。

从近十多年来语体语法研究的论文来看,汉语语体语法在中文学科中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并取得了显著进展。

其中,重要的论文发表的论文数量大大增加,出版的专著也有所增加,有许多关于汉语语体语法的高级课程也得到了科学的研究。

此外,汉语语体语法也受到中国和国际社会的越来越多的重视,也成为学习汉语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我们再看一下近十多年来汉语语体语法的研究成果。

近十多年来,汉语语体语法的研究着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许多学者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其中包括:汉语语体及其相关的研究;汉语语体特征的变化规律;汉语语体的结构特点及其传播;汉语语体的文化特征;汉语语体的用法及其形式等等。

这些理论为汉语语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此外,近十多年来汉语语体语法的应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许多学者研究了汉语语体语法的实用性,让汉语语体语法的研究不仅限于学术研究领域,而是在实际应用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例如,汉语语体语法对汉语语言教学中的语言结构、文法描述和表达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汉语语体语法对翻译实践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可以根据汉语语体语法规则来判断汉语句法正确性和语篇流畅性;此外,汉语语体语法还可用于汉语文学鉴赏中,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汉语作品的语言特色和结构特点,从而提高汉语文学的鉴赏能力。

总之,近十多年来汉语语体语法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许多学者为汉语语言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未来,汉语语体语法还会有更多的研究与实践,而汉语语体语法研究就是推动汉语语言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现代汉语几类副词的语用预设研究【文献综述】

现代汉语几类副词的语用预设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现代汉语几类副词的语用预设研究专业班级:汉语言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语用预设”的概念最早由Robert Stalnaker(1970)提出,之后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阐释。

Stalnaker(1970)认为预设是接受某一事物为真的命题态度。

Fillmore(1971)认为语用预设是实施一个言语行为所要满足的恰当条件。

Keenan (1971)、Karttunen(1973、1974)等也分别阐述过语用预设的概念。

关于语用预设,学术界有不同解释和理解,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1)从说话人的态度出发,把预设定义为认为某事物自然为真的一种命题态度;(2)从言语交际功能出发,把预设看做交际双方的共有知识,或话语的背景信息;(3)从言语行为的角度出发,把预设看做实施有效言语行为的适切性条件。

语用学对预设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其一是语用预设的本质问题。

语用学界大致有三种看法:一是认为语用预设是一种语用推理,即预设是说话人在传递交际意图时对其意图的传递所做的设定;二是认为语用预设是有效实施言语行为必须满足的恰当性条件;三是认为语用预设指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

上述三种看法从不同的角度表明,语用预设是说话人假定听话人他知道的、能促成言语行为顺利实施的适切条件或知识。

其二是预设对语境的敏感性。

预设与语句结构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产生预设的词语或特定结构即是预设触发语。

预设具有可撤销性的特点,导致预设消失的语境因素大致有两种:一是语境中的语言因素;另一个是语境中的非语言因素。

导致预设消失的语言因素指的是话语因素,即一句话所处的话语环境。

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如果把一个句子嵌入到另一个句子中去,它的预设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消失,即被撤销;另一种是继续存在。

可见复合句的预设问题颇为复杂,这个问题被称为预设的映射问题。

“预设触发语” (presupposition trigger) 也称前提语、前提触发语、前提诱发语、预设引发项,是语句中可以标明预设的某些词语或结构形式。

语用预设研究综述

语用预设研究综述

语 用 预 设 的特 征 主 要 是 从 其 定 义 中抽 象 概 括 出来 的。
预设是发话者对受话者可能会 毫无疑义地接 受的 内容所 做 出的假设 ” ; … 菲尔莫 Fl oe im r 则从 言语 行为适宜 条件 的角 l
度 认 为 , 用 预 设 就 是 “ 过 一 句 话 来 有 效 地 实 施 某 一 个 言 语 通
我们把学者对语用预设特征的认识概括如下 :
12. 主 观 性 . 1
王扬《 语用预设的特征及 其认 知阐释》(0 5 认 为 “ 20 ) 语
用 预 设 是 说话 人 主 观认 为 的 , 用 预设 不 具 有 客 观 评 价 的 正 语
外行为所必须 满足 的条件 ” 。莱 文逊 L v sn将语 用 预 ei o n
文章从语用的角度出发就语用预设的定义特征选择策略及其功能等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和综合并且运用语用预设理论探讨具体的语言实际应用发现语用预设已被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在广告语言中被普遍使用
第2 5卷
第 6期
忻 州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RNA王 0U J 0F XI ZHOU N T CHE U VE I Y EA RS NI RS T
设 定 义 为共 同知 识 , 交 际 过 程 中交 际 双 方 共 有 的 知 识 , 在 是 进 行 成 功交 际 的必 要 条 件 J 。
确性 , 的主观性 在一 些评 价性 动词 的运用上 看得 更为 清 它 楚。 l 郑 国平 《 ”8 语用 预设及 其交 际功 能》(0 6 的观点是 20 )
胡泽洪 (9 6 在 《 19 ) 论语用 预设》中对语用预设进 行 了三
方 面 的解 释 : 语 用 预 设 是 一 种 命 题 态 度 ; 用 预 设 在 具 体 “ 语 的交 际环 境 中施 受 双 方 的 ‘ 同 知识 ’ 语 用 预 设 是 在 交 际 共 ; 过 程 中使 得 一个 语 句 具 有 恰 当性 的 条 件 。 何 自然 ( 97 ” 19 ) 提 出“ 用 预 设 是 指 那 些 对 于 语 境 敏 感 的 , 说 话 人 ( 时 语 与 有

近十年来国内教师语言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国内教师语言研究综述

有关教师语言特点的归纳 , 似乎大同小异 。张卫 华 ( 2 0 0 7 ) 认为教 师语 计结果来看 , 对教 师语言 的论述几乎 涉及到从基础 教育到高 等教育 的各 类 言艺术的魅力的展现需要教 师灵活运用 激励的语 言、 机智 的语 言和幽默 的 学 科 。 语言。同样的 , 元美芳 ( 2 0 0 9 ) 也提 出教 师的语言 要有亲切感 , 要有 幽默 感 , 要有时代感并且有艺术 性。陈剑锋 ( 2 0 0 9 ) 将教 师语言艺 术的特 点归纳 为
对 不 同 学科 教 师语 言 艺 术 、 语 言 运 用依 据 不 同 学科 的特 点 、 不 同需 求 进 行 论 述 ; ( 4 ) 依 据 不 同的 教 学 阶段 , 对各 个 教 育层 次 的 教 师语 言 的
论述; ( 5 ) 这一 类比较特殊 , 国内的研 究者们 因为 自身背景、 身份 、 研 究条件 的不 同, 寻找对 某一教师群体 的语言 问题 的探讨 ; ( 6 ) 探讨教
以及教 师语言运 用的原则等 。涉及 文章数量较 多 , 大 约有 1 5 0多 篇。研究 际语 水平提 升的重要环节 , 是祖国语言文字保持纯洁 、 健康的有效途径。
者主要从教 师语言 的概念 、 重要作 用、 特 点及提 高教 师语言 艺术 的途 径等
几 方 面 去 归纳 与 整合 。 1 . 教 师语 言 的含 义
政 法学 院的陈剑敏老 师在《 教 师的语 言艺术 刍议》 一 文 中对 教师语 言艺术 案和教学语言 : 四是加强语言修养 的盛
的涵义、 特点、 作用等均作了详细的介绍 。语 言 , 是人类 用 自身发 出的不 同 梅波 ( 2 0 0 7 ) 曾就课堂教 学语 言表达 中存在 的 问题 进行分 析并从微 观 角度 声音表达不同意思的符号系统 , 它 由语 音和 语义 构成 , 是 人类 用来 交流 思 提 出提高教 师语言素养 的途径 。 想、 传递信 息、 传授知识的工具 , 是人类交 际的工具 , 也是 人类思维 的工具 。 广义上讲 , 语言包括声音语、 书面语 、 体态语。 2 . 教师语 言的特 点

近十年国内二语词汇习得分析研究综述

近十年国内二语词汇习得分析研究综述

近十年国内二语词汇习得分析研究综述近十年来,国内对于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综述将回顾并分析近十年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探讨研究的主要方向和趋势。

近十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因素和策略上。

影响因素包括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学习环境和词汇特征等。

个体差异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年龄、语言背景、学习动机等因素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

学习环境方面的研究则关注课堂教学的效果、母语输入的影响等。

近年来还有一些研究关注词汇特征对词汇习得的影响,如词汇频率、词汇密度等。

在策略方面,近十年来的研究主要关注二语词汇学习的策略选择和使用,如记忆策略、语境学习策略等。

近十年来的研究方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传统的问卷调查和实验方法仍然被广泛使用,但是近年来还有一些研究开始运用眼动跟踪技术、脑成像技术等先进的方法来研究二语词汇习得。

这些新的研究方法可以更加精确地探究学习者在词汇习得过程中的认知和神经机制。

近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发现。

个体差异方面的研究发现,年龄对二语词汇习得有显著影响,儿童和青少年在词汇习得方面相对成熟和高效。

学习环境方面的研究发现,课堂教学和母语输入对词汇习得有积极影响,提供语言输入的多样性和频率可以促进词汇习得的效果。

词汇特征方面的研究发现,词汇的频率和密度对词汇习得有显著影响,高频和低密度的词汇更容易被学习者习得。

近十年来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和策略、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发现等方面。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究这些方面,同时也可以扩大研究的范围,比如将二语词汇习得与语法习得、听力理解等领域进行深入的联系和研究。

希望本综述可以为未来的二语词汇习得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近十年国内二语词汇习得分析研究综述

近十年国内二语词汇习得分析研究综述

近十年国内二语词汇习得分析研究综述近十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人们对于二语习得的关注逐渐增加。

国内学者们也开始着力研究二语词汇习得,希望能够为二语教学和学习提供更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对近十年来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其研究现状、主要方法和成果,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呈现出四个主要特点。

研究热点转向多样化。

过去,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词汇教学方法、影响词汇习得的因素等方面。

而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从认知心理学、语言心理学、语料库语言学等多个角度对二语词汇习得进行研究,关注的问题也更加细化和深入。

研究方法趋向多元化。

传统的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在研究二语词汇习得方面已经比较成熟,但在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尝试应用眼动追踪技术、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手段来研究二语词汇习得的过程和机制,为二语词汇习得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研究成果丰硕。

近年来,国内学者在二语词汇习得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涉及词汇习得的认知过程、影响习得的因素、教学方法等方面,这些成果丰富了国内对于二语词汇习得的理论认识,为二语教学实践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学术交流日益活跃。

近年来,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加强,国内学者不仅关注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也开始关注国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这有助于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的国际化和专业化发展。

二、研究方法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在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实验研究、问卷调查、语料库分析、眼动追踪技术、大数据分析等。

实验研究是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实验,研究者可以控制实验条件,确定变量,从而研究二语者在不同条件下的词汇习得过程和机制。

实验研究不仅能够检验理论假设,还能够挖掘新的影响因素,是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问卷调查是另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者可以了解二语者对于词汇习得的认识、态度和实际习得情况,为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素材。

近十年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综述

近十年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综述

近十年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综述【摘要】近十年来,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首先从语音教学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实践案例分析和技术应用探索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在总结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建议。

最后展望未来,探讨了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读者可以了解近十年来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理论、方法、实践、案例分析、技术应用、发展趋势、总结、存在问题、解决建议、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语音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提高语音教学的效果成为了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语音教学的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实践案例分析都在不断推进中,为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借鉴。

深入研究近十年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对于进一步提高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研究目的:近十年来,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对近十年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的综述,总结目前研究的主要趋势和成果,揭示存在的研究热点和盲点,提出改进方法和建议,为未来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具体目的包括:1.总结近十年来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和成果,梳理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

2.分析当前语音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趋势,探讨新颖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提升语音教学效果和效率。

3.探讨语音教学实践案例,深入挖掘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4.探索语音教学技术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探讨新技术在语音教学中的潜在作用和价值。

通过上述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了解近十年来对外汉语语音教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为未来研究方向的探索和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近十年社会语言学研究热点述评

近十年社会语言学研究热点述评

近十年社会语言学研究热点述评
近十年来社会语言学研究热点可以分为三类:
一、语用学研究:其中,涉及语用学的研究热点包括话语交流、议论
技巧、话语社会角色、文本上下文分析以及话语变体分析等。

近年来,话语理论在社会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使得与之相关的
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词汇学研究:随着英语的发展,语言研究领域越来越多地面向词
汇学的研究和应用。

通过计算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视角,探索词汇、
表达情感和情绪的大脑机制,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三、交际理论学研究:语言交际理论主要探索人们互动语言的规律及
模式,围绕此,近年来引入多重编码模式、认知编码理论等,使得研
究的内容开始从语言本身的编码转向了不同语言编码间的互动模式,
开始注重语言交际过程中编码的综合运用。

总之,近十年来社会语言学研究热点一直都在不断发展,从语用学、
词汇学以及交际理论等多重视角探究语言,使得研究内容多样化,这
有利于我们客观理性地看待语言。

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英语口语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英语口语研究综述

库逐渐发展起来,所以基于语料库的口语相关研究也逐渐有增加。 这就填补了语料库理论出现相对较晚,且需要研究者占有语料库 资源,因而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的研究空白。所以笔者主要从口语 教学,口语测试,口语表达结果进行分析。
1. 口语教学 口语教学在口语研究中的焦点之一,也是提高学习者口语能 力的重要一步。从 37 篇文章中,笔者发现口语教学研究中有两 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基于国内外理论下的教学研究(12 篇,占 32.4%)。如基于国内外口语流利理论的英语教学研究(陈平文, 2008)与“需求分析”理论指导下口语教学设计。(李娜、胡伟 华,2014)第二部分为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教学研究(10 篇, 占 27.0%),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影响着教 学方式。有不同的技术都运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如语音博客(陈 素琴、朱吉梅,2010)CALL 软件(郑玉荣、欧阳铨,2008)另 外口语教学的任务设计,活动组织,特别是在课堂中教师如何对 学生的口语能力的评价都是近十年来口语教学研究者所重点关 注的。 英语口语教学研究也不仅仅关注教学活动,研究范围更宽 广,如关注英语口语教学与思辨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宋毅, 2012;林岩,2012)(殷银芳、苗兴伟,2008)。 2. 口语测试 口语测试的关注点仍在口语测试的评分标准、效度与信度、 题型的可行性、反拨作用且研究分析的都是大规模的口语测试如 四、六级、专业四、八级、PET 口语考试。但此次研究发现近 十年俩有不少学者关注测试的原理,和测试在什么理论的指导下 应用的,寻求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新突破。 3. 口语表达结果 口语表达结果的研究主要从口语的语言特征以及语篇特征 如语音、词汇、句法、时态、语用等进行分析。口语表达结果研 究中语音的研究逐渐上升,在 39 篇的口语表达中有 14 篇是关于 语音语调韵律的研究占总的 35.9%。说明研究者和学习者对于语 音的学习都给予极大的重视。另外词汇的研究主要在于对词块的 研究这与之前口语教学中也重视词块教学相对应。但对于句法 时态的研究仍较少,其中分析口语中的冠词使用情况分析较多, 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学者多研究口语中的句法现象。(李锡江, 2016)本研究发现在口语表达结果分析中,研究者更倾向分析口 语表达中某现象的标记语如流利与不流利的标记性语或者规律 (马冬梅、刘健刚,2013;马冬梅,2012;潘琪,2013)。 四、已取得的研究成果 1. 研究与教育技术相结合 英语口语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教学网络应用于课堂 教学,通过共享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增强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 在贯彻教学的直观性原则上能发挥其独特的优势。英语口语的提

近十年来国内英语课堂话语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国内英语课堂话语研究综述

l 近1 0年来国内英语课堂话语研究论文4 0 篇 I
r l — 竺 — — — 查 — — — — — — — — 苎l — . ]
r I — — 竺 — — — 兰 — — — — — — — 苎l — — ]

区 圈 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_ _ j L 医 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_ _ J

的师生互动 明显增 强 .教师更 多关 注在外 语学 习中对学生
认 知 思 维 的指 引 .而 且教 学 指 令 正 内英 语 课 堂 话 语 研 究 综 述
1 . 综 述 类 论 文 。 在 4篇 综 述 类 论 文 中 ,研 究 者 从 不 同 方 面 对 罔 内英 语 课 堂 话 语 研 究 进 行 综 述 ,如 李 华 指 明 了 目
认 为 英 语 课 堂 中教 师 话 语 过 多 ,学 生 参 与 度 不 高 ;教 师 本
况 .笔 者用 C N K I中国期 刊全 文数 据库 检 索 j 2 0 0 3年 到
2 0 1 3 年外语 类核心期刊上以 “ 英 语 课 堂 话 语 ”或 “ 教 师 话
身的 1 2 1 语 水平较 低 ,话语质量 不高 ;教 师忽视反馈 话语 的 重要性 。针对这些 问题 .他们提 出建立 “ 以教师为主导的 、 平衡话 语权 ”的课堂 ,教 师提高语言能 力 。优化课堂输入 ,
实证类研究 的 2 6篇论 文中,其 中有 7 篇论 文是 从语 言学理
篇采用 了定量 研究 ,即以统 汁数据 为基础 的研究 ,1 篇 采

对外汉语中介语语用研究综述

对外汉语中介语语用研究综述

对外汉语中介语语用研究综述本文从汉语语用理解、汉语语用表达和对外汉语语用教学策略三个方面介绍中介语语用研究的内容,回顾了国内对外汉语中介语语用的研究现状,发现需要进一步拓宽国内对外汉语中介语语用的研究范围,建立更加完善的汉语中介语语用理论体系。

对外汉语语用教学尤其是语用教学中输出训练和测试评价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需要学界给予更多的关注,以便为对外汉语语用教学中学习者汉语语用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加高效的方法、途径。

标签:中介语语用言语行为语用能力对外汉语教学一、引言赵杨(2015)认为,中介语语用是非本族语者对言語行为的理解与产出以及与二语相关的语用知识的习得。

掌握汉语语用知识、具备汉语语用能力才会减少或避免汉语学习者的语用失误,顺利进行交际;而掌握学习者习得汉语语用规则的特点及其汉语语用能力的发展规律会使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更加合理、有效;而且,唯有全面掌握并分析、研究汉语的语用需求与运用规律,才能使对外汉语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更加科学、实用。

(李军、薛秋宁,2005)二、中介语语用研究的内容中介语语用研究大多在言语行为框架内开展,言语行为是语言所共有的,不同语言的言语行为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赵杨,2015)。

对外汉语中介语语用研究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汉语语用理解、汉语语用表达和对外汉语语用教学策略。

(一)汉语语用理解汉语语用理解包括对语言形式中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理解和对语境中言语行为(话语意图)、间接言语行为(言外之意)的理解。

1.学习者如何理解语用意图母语、年龄、文化程度、生活阅历各不相同的学习者中普遍存在从话语形式去理解言语行为的现象(Carrel,1981)。

对话语意图尤其是言外之意的理解在日常交际中很重要(李军、薛秋宁,2005)。

大多数汉语学习者在从语言形式去理解话语意图的逐步推进中因汉语语用知识的不足而不得不借助于母语。

2.影响语用意图和言外之意理解的因素影响学习者对汉语语用理解的因素有汉语表达形式和语境、学习环境和在目的语环境中的居住时间以及学习者现有的相关知识系统、思维方式和习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十年语用预设研究综述孙茂玲(徐州师范大学,江苏徐州221116)摘 要:从语用预设的定义及其与语义预设的区别、语用预设的基本特征、功能等方面对近10年语用预设研究成果做一番综合的梳理和概述,便于人们对语用预设最新研究成果有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并从中得到启发,进而推进语用预设研究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关键词:语用预设; 语义预设; 基本特征; 功能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10)08-0090-02A General Survey on the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SUN Mao -ling(Xuzhou Normal University ,Xu zhou ,Jiangsu 221116)A bstract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 ubjects of pragmatics .And studies about it are very abundant .This article mainl y su 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related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the recent 10years from points of definitions ,basic features ,functions of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and its differences between Semantic Presupposition .Key words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 semantic presupposition ; fundamental features ; functions收稿日期:2010-08-05作者简介:孙茂玲(1978-),女,江苏徐州人,徐州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生。

一、引言预设又称前提、先设,由德国哲学家弗雷格(Frege )率先提出,他认为任何命题都存在着“一个理所当然的预设”。

后经英国语言哲学家斯特劳森(Strawson )发展,将预设看做是自然语言中一种特殊的推理现象。

自20世纪60年代起,预设这一术语频繁出现在语言学论著中,逐渐成为语言学家和哲学家们研究和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预设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们发现:单纯从语义学的角度来研究预设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命题间的语义关系,但由于预设具有可取消性和语境依赖性的特点,无法对预设概念作出充分合理的解释。

许多语言学家将预设作为一种语用现象而非语义现象进行研究,于是有了语义预设与语用预设的区别。

语用预设逐渐成为热门话题,备受学者关注。

本文将重点围绕语用预设的最新研究成果展开论述。

二、语用预设的定义及其与语义预设的区别1.语用预设的定义语用预设这一概念最先由Stalnake 提出,他认为,预设不但与语境有关,而且与发话者有关,是发话者与语段之间的关系,而非句子和命题之间的关系。

是发话者为保证语段信息流的畅通,根据自己对受话者的知识状态做出的无需断言的假设。

而且发话者会根据自己的假设将受话者已经了解或被认为是已经了解的信息处理为预设信息。

因此,预设既与具体语境有关,又与发话者有关。

2.语用预设与语义预设的区别唐红芳《论语用预设的话语交际功能》[1]认为,语义预设从命题的真值条件出发研究预设,语用预设则主要研究预设在语言使用中的各种情况。

张倩《语用预设与会话策略》[2]指出语用预设是说话人的预设,而语义预设是句子本身具有的一层现象。

王嗣海《语义预设与语用预设及其关联性》[3]认为语义预设是从语句的意义或命题的真假值来考察和定义的。

语用预设是关于交际言语活动的预设,是将预设看成是交际双方预先设定的已知信息。

因此,语用预设跟说话者、话语、命题及语境密切相关。

我们认为语义预设忽略语境的角色,只强调两者之间的真值条件和语义关系是片面的,事实上,预设不总是真实的,在某种语境下预设可以是不真实的或者被取消。

同时我们赞成语用预设的界定与语境有关、与说话人以及语言的使用有关的观点。

三、语用预设的基本特征关于语用预设的基本特征,学术界有不同的解释和理解,例如杨红在《语用预设的文体特征及功能》[4]中谈到语用预设的单向性、共知性、主观性以及合适性等;张倩《语用预设与会话策略》将其概括为隐蔽性、单向性等五个方面;而王扬《语用预设的特征及其认知阐释》[5]则细致地从六个角度谈到语用预设的基本特征;其他的如田苗(2009)[6]、李晋瑜(2009)[7]、阎丽君(2004)[8]等都分别从不同侧重点对此展开讨论。

我们归纳一下,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合适性合适性是指预设要与语境紧密结合,是言语行为的先决条件,或者说是话语的社会合适性所要求满足的条件。

语用预设使听话人正确理解说话人的言语行为。

例如当年美国总统在参观西安秦始皇兵马俑时曾对其威武的“兵阵”赞叹不已,离开时竟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解散”的口令:Dis miss !其实这是总统的一个幽默说法,人们听到这话往往第29卷第8期 怀化学院学报 Vol .29.No .82010年8月 JOURNAL OF HU AIHUA UN IVERSITY Aug .2010DOI :10.16074/j .cn ki .cn43-1394/z .2010.08.045会会心一笑,因为这个言语行为“实施”的对象是被参观的秦俑,该语句与其所处的语境是合适的,因此,该语用预设也是恰当的。

这说明语用预设的合适性有助于正确表达言语行为。

2.共知性共知性指会话双方所共有的知识或信息,包括交际双方所共有的背景知识、交际场合的背景和交际双方的相互关系等。

从交际双方认知背景出发,预设是交际双方没有必要明确讲出来的那部分信息,这充分体现出语言使用的经济原则。

例如,A:What do you think of Profess Wang s lecture?B: Wanderful!这句话表明,说话人A和听话人B事先都知道王教授所开的讲座,否则,他们的交谈将无法继续。

它同时也说明,语用预设的共知性有助于交际的成功。

3.主观性语用预设是说话人的主观想法,它不具有客观评价的正确性。

从与发话人关系出发,语用预设有时只是发话人的预设,即只要是发话人所相信的事实也可以成为预设。

语用预设本身并没有必然的真实性或正确性,它不涉及真值问题,而是在特定语境中被发话人设想或相信的。

语用预设的主观性在一些评价性动词的运用上表现得比较清楚。

如批评、控告、责备、驳斥等。

4.单向性单向性是指语用预设是由说话人单方面做出的。

共同性是相对于话语理解而言的,是话语理解的基础:语用预设必须为交际双方所共知,至少要为双方所接受,说话人的意思和意图才能为听话人所获得。

相反,单向性是针对语用预设本身而言的,在被听话人处理之前,它只是相对于说话人而存在。

5.隐蔽性它是指语用预设的部分是隐含的,如果不留神就会把说话人预设的“断言”看作是真实的而加以接受。

例如: A:你有没有打过人?B:没有。

A:那你偷人家的东西有没有被人抓住过?B:没有。

不对,我压根儿就没有偷过人家的东西。

对话中,A的第二次发问“巧妙”地含有一个预设:B 偷过人家的东西。

B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答“没有”其实等于认可了A的预设,幸亏第二反应还算快,立即对A的“蓄意”的指控予以否定。

四、语用预设的功能关于语用预设的功能,研究成果颇为丰硕,不一而足。

研究的角度和侧重点各有千秋,不尽相同。

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语篇功能朱永生、苗兴伟《语用预设的语篇功能》[9]以及倪海燕、唐德根《语用预设的语篇功能体现》[10]都从语篇的角度探讨预设在超句结构中的功能,认为从语篇的层面上对预设进行研究不但可以揭示预设在超句结构中的运作机制,而且可以阐释语篇组织的特征和语篇的连贯性。

阎丽君《简析语用预设对语篇效果的影响》则从语用学及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语用预设的内涵及其语篇效果,认为语用预设制约着语篇的生成和语义的选择,制约着语篇的语义关联性,制约着发论人语言的明示程度,语言表达的方式和信息流的数量。

陆丹云、祝良《试析语用预设的非规约性功能》[11]从语用学的角度详细阐述了预设的组篇功能和经验功能。

2.信息功能孙慧、韩巍《语用预设与信息焦点》[12]分别对以三种不同方式突出的信息焦点和语用预设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和举例说明,并最终证实了语用预设随着焦点的改变而改变。

继之杨红《语用预设的文体特征及功能》概括性地提出了语用预设具有经济性、连贯性以及信息的凸显性的功能。

刘清玉、王扬在《语用预设选择的认知机制及其选择策略》[13]谈到说话者就可以利用信息焦点的转移而做出不同的预设选择。

3.话语交际功能唐红芳指出语用预设的话语交际功能产生于语用预设本身的特点,并认为利用语用预设特点形成的交际策略有助于提高语言质量,保证话语交际的顺利进行和实现交际者的交际意图。

田苗总结了语用预设在采访中的重要作用:利用语用预设传达更多信息,表达言外之意;改变预设,使会话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节省提问时间,使提问简明扼要,直入主题;巧用预设,有利于实现原本难于达到的交际目的。

五、结语语用预设是一个复杂的语言现象,存在于各种语言交际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交际作用,有很高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价值。

本文试图为近十年语用预设的研究现状及成果提供一个直观清晰的展示平台,便于人们对语用预设的最新研究成果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在详细地拜读新近研究成果之余,我们也发现一些重要问题,例如关于语用预设的研究,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的层面上来讲都还不够精确到位,要谈的问题还有很多,因此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1]唐红芳.论语用预设的话语交际功能[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1).[2]张倩.语用预设与会话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5).[3]王嗣海.语义预设与语用预设及其关联性[J].考试周刊,2009,(40).[4]杨红.语用预设的文体特征及功能[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5]王扬.语用预设的特征及其认知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2).[6]田苗.对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的分析[J].学术交流,2009,(4).[7]李晋瑜.论广告语中的语用预设[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2).[8]阎丽君.简析语用预设对语篇效果的影响[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24).[9]朱永生,苗兴伟.语用预设的语篇功能[J].外国语,2000,(3).[10]倪海燕,唐德根.语用预设的语篇功能体现[J].求索,2005,(11).[11]陆丹云,祝良.试析语用预设的非规约性功能[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7).[12]孙慧,韩巍.语用预设与信息焦点[J].外语教学研究,2006,(7).[13]刘清玉,王扬.语用预设选择的认知机制及其选择策略[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6).·91·第29卷第8期 孙茂玲:近十年语用预设研究综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