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在祖国的晋西北,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珍爱着他生活的那方水土。
你们想认识他吗?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来走近这位老人。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初读,概括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
(1)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人物是谁,他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检查,反馈。
奇迹: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高照小学=25亩几所高照小学=3700亩(148)我们一起朗读,读出“了不起”。
三、紧扣青山,感悟精神。
(一)希望的青山老人到底创造了一片怎样的青山?找出描写青山的地方,谈谈自己的体会。
(生自读,勾画,做批注)出示句子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美丽、充满生机、茂密)师:是啊,这是一片美丽、充满生机、绿意盎然的青山,让我们甜美的读一读。
师:这还是一片怎样的青山?出示句子2: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坚强、勇敢、生命力顽强)男生齐读,读出勇敢、坚强的语气。
是啊,这不仅是一片美丽的青山,更是守住这方水土的青山,守住人们生存希望的青山!(二)险恶的环境为什么说老人创造的这片青山是一个奇迹?(生默读思考、自由发言)在如此险恶的环境里创造出这一片青山,的确是一个奇迹!(板书环境险恶)(三)伟大的品性老人在创造青山的伟大奇迹中,你看到了老人身上的哪些品质和精神?(学生自由说)文章是如何赞美老人的?出示句子: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他自己的价值。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青山不老》教案设计
《青山不老》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青山绿水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描绘课文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环境保护意识。
2. 感受作者对青山绿水的赞美之情。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青山不老》。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课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字典,学习生字词,并记录下来。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针对课文中的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保护环境的意识。
4.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2)学生运用所学的生字词,进行口头作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青山绿水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6.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青山不老名师教学设计四篇
青山不老名师教学设计四篇青山不老名师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本文选自梁衡的“新闻四部曲”之一《没有新闻的角落》,以“我”进村采访的所见所闻为线索,聚焦大山深处的普通人。
文章叙述了一位山野老人,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沙漠,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的感人故事,由衷地赞美了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因此把学生学习重点放在阅读策略上,围绕略读导读关键问题“课文为什么要以青山不老为题”展开,在读找、讲、思、议的过程中,通过关键句,解读“青山不老”的两层意思。
(二)教学目标1、能借助鱼骨图,讲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通过抓关键句,评析语句内涵,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并能用事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展提升阅读力。
3、能体悟老人的"高大形象和高尚情怀。
(三)教学过程第一板块: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20XX年为了庆祝祖国60华诞,全国举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而出人意料的是,一位晋西北的山野老人,一个手端一杆旱烟的瘦小老头却得到了很多人的提名,推荐人是著名的新闻记者---梁衡。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梁衡写的人物报道:青山不老。
来,我们一起读课题。
第二板块:出示单元导读页,明确学习目标1、首先我们得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青山不老》这篇略读课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关键句,并画出来。
3、交流。
第三板块:抓关键句,把握主要观点1、作者是怎么一步步得出这个观点的呢?请你边读边找关键句,完成《语文作业本》第一大题。
2、校对作业本题目。
我们发现这张鱼骨图的上面一排讲的是老人15年来——克服的困难,下面一排讲的是老人15年来——创造的奇迹,他所创造的奇迹其实就是——这片青山。
3、现在你能借助这个鱼骨图简要地说说文章写了关于老汉的什么事?作者在讲好这个故事的时候,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青山是不会老的。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篇一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风雨同舟、肆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重点难点:领悟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一、导入:同学们,学习了第十五课,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我们知道了人类应该热爱和珍惜土地。
今天我们学习16*《青山不老》,你又将获得哪些启示呢?二、检查预习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是吗?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同学的字、词、句预习情况。
(1)字词检查1、土炕肆虐盘踞淤泥2、治理参天的杨柳归宿3、风吹沙起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如臂如股绿风荡漾第一组强调:炕与坑的区别;虐字的写法:踞的读音。
第二组注意:参和宿的读音并掌握其他的读音;区分治和制。
第三组要求: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掌握和他们意思相近的词语和类似结构的词语。
(2)句的检查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2、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第一句话掌握修辞手法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第二句话要求读准,特别注意断句,并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新授:1、过渡:字词句同学掌握的很扎实,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结合本单元的学习方法(出示学习方法)a、把握文章主要内容b、联系实际,深入思考。
把课文多读几遍,有人说读书就是煮书,煮书就是把课文读熟,熟烂于心,熟的像老师这样可以不看教材。
注意一边读一边结合阅读方法,把握主要内容,看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好,在老师刚才的这段话中,提出了几个具体的要求?(这一环节启在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自由读书过渡:读书有时要把薄文读厚,有时要把长文读短,概括主要内容,就要把长文读短,这是一种概括能力。
来,谁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概括主要内容过渡:是啊,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生命的价值。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青山不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组的第四篇课文,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
课文内容清晰,语言简练、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素养,同时也渗透环保教育。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综合阅读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
因为孩子们都是南方人,对晋西北恶劣的环境无法想象与体会。
因此,课前要安排学生认真收集资料,了解晋西北恶劣的环境及植树造林的好处。
课上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料做适当补充,使教学达到实效。
【设计理念】本设计力求将引导阅读、诱发感悟和指导写练这三项教学策略结合起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注重以读促情,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利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就能有效的突破重难点,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
具体整合思路如下:在导入新课时,开课时,让深情优美的旋律拨动学生的心弦,同时以简介植树英雄马永顺来引入新课,并为课堂作了情感铺垫。
在感悟理解环节,教师依学生的汇报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品读深思,以读促情,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加强了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
学生在自主品味文字、汇报交流学习体会后,又在曲子的渲染下,进行课堂写话,让真情在凝注笔端;最后,配乐出示“呵护地球”图,教师布置一道作业,要求学生以“植树造林、保护地球”为己任,像晋西北的老农一样,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教学目标】1.认识“虐、踞、淤”,理解“肆虐、归宿、三番五次、风雨同舟、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第【1】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解语言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课题“青山不老”的含义,理解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引入。
导语:通过《只有一个地球》的学习,我们深深地领悟到: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也太容易破碎了。
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
巍巍青山,有多少默默守护的人。
今天,我们要随着作家梁衡去认识一位用自己的生命守护青山的山野老农。
1983年,梁衡采访这位老人后写下了这篇《青山不老》,当时老人已经81岁高龄了。
2、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质疑讨论。
质疑:青山是没有生命的,为什么说它“不老”?(带着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交流学习方法。
过渡:本文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略读课文。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略读课文了,那么学习略读课文一般从哪里入手?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生交流:阅读课文导语;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预设:这里让学生说说自己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既是对学习方法的一次整理,也是提示大家在这节课中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去自学、自悟。
2、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1)圈画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2)带着问题去读: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的?可以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还可以在课文的留白处做旁批。
3、检测预习情况,抽读词语。
肆虐盘踞险恶绿洲治理劲挺荡漾领悟宏伟归宿如臂如股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山川共存日月同辉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
2、说说课文各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13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13篇)青山不老篇1【课前准备】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初探课文,认识老人1、猜字激趣:课件出示“老”字。
这个字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谁来说说看。
《说文解字》中也是这样解释的:“七十曰老,言须发变白”,告诉了我们“老”的本义。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揭题读题。
2、自学课文:认真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检查自学情况:⑴认读生字词语。
⑵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预设交流点:①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板书:离世②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板书:过世③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④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
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板书:再也出不来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1、正是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预设交流点:⑴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课件展示林海,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
⑵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⑶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点拨: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2、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⑴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处见,能称之为是“了不起的奇迹”吗?⑵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①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干旱、霜冰、沙尘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⑶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过程与方法:⑴初读全文,探究“奇迹”是什么。
⑵再读课文,探究“奇迹”是怎样创造的。
⑶审读课题,探究“奇迹”的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位普通的山野老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
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培养植树造林等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16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青山”是什么样的山“不老”一般指人,这里为什么说“青山不老”呢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二、出示阅读问题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这位老农创造了什么“奇迹”3、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这“奇迹”4、老农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5、作者对他有什么看法6、为什么说“青山不老”7、你想对老农说什么三、学生自学四、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回答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的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2、在文中找出老农创造的“奇迹”。
出示: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⑴学生读文,找出哪些地方具体地描写了这奇迹。
⑵多种形式的读,然后谈谈感受。
教师:在我国这样的绿洲随处可见,作者为什么单单把这块绿洲称为“奇迹”3、交流资料。
4、教师播放多媒体:展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的与青葱林海的画面,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教师:是啊,老农所处的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可是,他还是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每天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我们对拉农仅只于惊叹吗请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范文(3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范文(3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案例1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叙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的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沙漠奇迹般的创造了一块绿洲的感人故事,由衷的赞美了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
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经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本课的教学目标一共有两个: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能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能说出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这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经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但在阅读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如:我记得文章有这样一句话: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
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
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
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
其实人与自然又何尝不是如此高年级文章幅长,如何做到长文短教,找准重点句,引导学生品读是一种常见教法。
如何避免学生在阅读重点句子时流于表面,避免学生眼中仅有棵树而忽略整片林呢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时,引导学生一次次研读,一层层地推进,也是一种常见策路。
这样的策略能让文章构成一个整体,让一个问题牽一发而动全身。
例如: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学生的回答是:“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难道不是了不起的奇迹吗!"学生说出了他的理解:作者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了老人创造出了奇迹。
可是,我没有就此罢休,还继续“穷追猛,问:创造奇迹的是些什么人那里的环境是怎样的学生经过联系上文,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联想等方式读懂吧,明年过古稀之年的老人,在如此恶劣的晋西北地区植树造林的不容易,在反复朗读,中学生对于奇迹的理解就更加丰满了。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3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青山不老教学设计3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青山不老教学设计3篇,以供借鉴。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3.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4.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使其能够通过朗读传达课文的情感内涵。
(二)教学设想
1.针对生字词的教学,采用预习任务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前自主查找并学习,课堂上通过小组互动和游戏等方式进行巩固,提高记忆效果。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文章主题。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开头、发展和结尾,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通过对青山绿水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4.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技能。
-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如比喻、拟人等,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并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四)课堂练习
在本环节中,教师将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生字词和修辞手法。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如填空、改写句子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和修辞手法,提高语文素养。
2.创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教师给出一个写作主题,如“我心中的青山绿水”,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练习。
3.写作练习:以“我心中的青山绿水”为主题,运用本节课学到的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要求:结构清晰,语言生动,表达真情实感。
4.课后实践:开展“环保小卫士”活动,学生需在课后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如捡拾垃圾、节约用水等,将环保理念付诸实践。请学生记录下自己的环保行动,并在下节课分享自己的实践经历。
5.家庭作业:请家长协助学生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设想活动:生字词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词汇的记忆。
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及反思本文是关于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及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通过深入阅读,学生能比较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写出读文后的感受,联系他们认识课文的实际,体会作者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比较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解语言背后的深刻含义。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时间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我国晋西北地区的图片与青葱临海的画面,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二)让学生畅所欲言。
师: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个和他有关的奇迹。
(三)预习探究1检查预习(1)检查课前学生主动积累词句等情况.(2)指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合作交流(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回忆你在预习时自学到了哪些字词,选择一个你最想让大家积累的介绍给我们。
(要讲清楚、讲正确;还要讲清自己积累的方法和为什么要积累。
)(2)师:对于这篇文章来说,仅说出老人创造绿洲,就完整了吗?还缺点儿什么吗?看来把主要内容概括清楚、全面,还需要我们深入阅读啊。
”(3)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做一做简要批注。
(4)交流批注。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总结出什么情况?什么奇迹?概括出板书: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造福于人。
(5)看,我们深入阅读后,对于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不是又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同桌两个人再相互说说主要内容。
指名说。
(6)阅读记叙文时尽管我们都要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去概括主要内容,但我们还要注重事件存在的特殊性。
3品读感悟:引导学生写出读文后的感受,联系他们认识课文的实际,体会作者的感受:(1)作者说青山是不会老的,读过课文后,你又有什么感受呢?我们也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吧。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语 句和段落,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深入理解课文 内容,提高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的艰辛和决心,学习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02
教学内容分析
感谢观看
教学过程是否流畅,教学环节是 否紧凑?
教学过程中是否出现了意外情况 ,如何应对?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及时反馈学 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自我评估的反思
教师自我评估是否客观、全面? 教师自我评估是否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改进空间?
教师自我评估是否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THANKS
《青山不老》教学设 计
汇报人:
2023-12•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设计 • 作业与练习设计 • 教师自我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0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 容。
0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中老人的形象,感受 他的高尚情怀。
详细描述
通过总结全文、回顾重点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和成长 ,将文章主题升华到更高的层次 。
05
作业与练习设计
基础练习
总结词
巩固基础知识
详细描述
设计一些基础练习题,如填空、选择 、判断等,以帮助学生巩固课文中的 基础知识,如生字、词汇、语法等。
拓展练习
总结词
提升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详细描述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当地的环境保护项目或 生态保护区,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环境 保护的理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 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青山不老
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达到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围绕导学目标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通过有感情朗读,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是找出老人创造的奇迹以及老人创造奇迹的环境教学难点“是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教学准备:1.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一、激趣导入1、播放我国大西北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等视频。
2、播放改造大西北后的森林视频图片。
师师:瞧,同学们,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
这里昔日是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
15年后的今天,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
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
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
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
同学们,想认识他吗?那我们跟着作家梁衡去一起认识这位老人吧!4、那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青山不老》,请大家与老师一同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感受奇迹。
1、师: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
2、用一句话向大家形容一下今天我们要去认识的这位老人。
板书:老人81岁瘦小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
课文讲了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的事情。
课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板书:奇迹)师:什么样的事才称得上奇迹?你能举个例子吗?出示: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指读,理解,指导读,比赛读。
师:我们的学校大不大?一亩约667平方米,我们的学校大约占地20亩,3700亩约等于多少个珠光小学?180个。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青山不老》教学设计1(1830字)一、初探课文,认识老人1、谈话导入:同学们,老师想和大家交流一个话题:一个人到了七老八十的年龄,该怎样度过晚年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就绿化荒山,植树造林,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青山不老》,板书课题。
2、认真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检查自学情况:默读课文,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预设交流点:⑴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板书:离世⑵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板书:过世⑶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⑷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
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板书:再也出不来了二、再读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1、正是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预设交流点:⑴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让学生计算3700亩林网相当于多少个教室的面积。
⑵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读完这段话,你觉得这段话的内容怎么样?(优美、树木郁郁葱葱、绿意盎然)让我们带着这种美认真地读一读。
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
出示杨树、柳树课件欣赏,让学生感受林海的美观。
引导板书(美丽壮观)⑶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花滩小学张玉霞一、教材简析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积累精彩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握关键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强决心,进一步增强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把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准备
1.课件,西北地区土地少化和绿色山林的视频。
2.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状况的文字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
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教科书光盘)
师:瞧,同学们,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
这里昔日是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
15年后的今天,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
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
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
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
同学们,想认识他吗?那我们跟着作家梁衡去一起认识这位老人吧!
4、那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青山不老》,请大家与老师一同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课件出示:
(1)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2)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1)体会“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老农通过15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
(惊叹)
(2)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师引读:(15年啊,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180个月啊,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5476个日子啊,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②“小环境”──艰苦
要创造这样的奇迹,年轻力壮的人都不一定能坚持,而这位老人已经多少高龄了?(81岁)耄耋之年的老人。
那么这位老人又是在怎样的小环境下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呢?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说在你的生活环境中80多岁的老人应该是怎样生活的?那么这位晋西北的老人又在干什么呢?(引读中心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从结果在此体验奇迹:
一位年过80的老人,在环境如此恶劣的晋西北土地上坚持植树造林15年,并且还将继续下去。
难怪我们在黄土高原上能看到那样的景致。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配乐读。
)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
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
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③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升华,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同学们,这位老人15年如一日地植树造林,造福后代,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学到这里,相信大家又很多的话想对这位老爷爷说吧,赶快拿起笔写写吧!
我想轻轻地对这位爷爷说: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件出示:
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升华,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生齐读)
(五)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
16*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小环境──艰苦
奇迹
16*《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精神。
回顾课中比较有效的策略主要有这么几个:
一、“提示”引路,课堂结构求简。
这一课的提示是“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创造的;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教者利用这一课的提示开始了学习的流程,让略读课文的教学做到简约而丰满。
二、利用文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故在学习时,整个课堂以大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来统领,整节课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且层层深入。
先找找课文中描写青山的语段,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在15年如一日的植树中,老人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理解这一句时,我先与学生算了一笔帐,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这3700亩林网,足足有48100间我们的教室。
从直观上让理解了老人的不老的奇迹。
然后再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层层深入。
三、巧设铺垫,难点突破水到渠成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来体会老人“不老”的精神。
在课前理解“老”
的基础上,教者再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即老人在15年的种树岁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并以排比句的句式呈现,“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
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紧接着追问老人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种树,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此基础上,说说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四、存在不足
1、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较单一,过渡语的表述缺乏深情。
2、在理解大环境的险恶的时候,未设置相应的情境,要是能给学生出示一些相应的环境图片,会给学生很直观的印象,学生可以会更快地理解险恶的环境。
3、教师在课堂上的关注面太狭窄。
4、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不是很到位,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但是老师缺少有感情的读的引导,齐读的形式多样,但未让学生读出应有的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情况,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让学生以更多的时间亲历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今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上出更好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