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PPT
合集下载
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课件
![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4d742a7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2.png)
象力和感染力,具 有浓郁的 浪漫
“诗仙”
的风骨
情怀
唐朝 反映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
杜甫
由 盛转
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 凄婉之情,有“ 诗史 ”之
诗风 淳朴厚重
“诗圣”
衰称
白居 易
唐朝 中期
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 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
平易近人,通俗易 懂
—
2.艺术 (1)书法: 颜真卿 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欧阳询 的字方折 峻丽,笔力劲健。 (2)绘画:题材和类型广泛,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宗教 画,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等。 阎立本 的人物画,人物 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吴道子 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3)乐舞:当时的音乐、舞蹈吸收了周边 民族 的艺术精华,多姿 多彩,还涌现出一批技艺超群的舞蹈家、歌唱家和乐器演奏家。
唐 蕃 交 往
和 亲
交 往
唐太宗 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 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等 方面的书籍
松赞干布派遣贵族子弟到 长安 学习,请求唐朝给予蚕种, 派遣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的工匠
影 响
促进了 吐蕃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1.精神风貌 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 开放 ,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 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衣食住行时尚 当时的社会风气 兼容并蓄 ,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 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 尚武 风气盛行一时。
【问题1】 盛唐时期为什么能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探究(1)唐朝的统治者认为少数民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所以 虚怀天下,恩威并施,营造了一个海纳百川的环境。 (2)唐朝国力鼎盛,对少数民族地区形成强大的吸引力,有利于各 民族共同发展;联姻、册封等方式使少数民族对中央政权更加尊重。 (3)在各民族的交往中,中原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都得到了发展。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_2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_2](https://img.taocdn.com/s3/m/d6cd9ed54b35eefdc9d33309.png)
较高、熟悉唐朝情况的一流人才。日本政府精选这些人组成遣唐使团主
要是为了
( C)
A.传播日本的先进文化
B.增进两国间的友好往来
C.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D.加强两国间的经贸往来
3.“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在我国抗击新冠疫情的艰难时刻,
来自日本的援助感动了很多人。据考证,该诗句与唐朝时东渡日本弘扬
佛法的高僧有关,他是 A.李白
()
B.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范围较广
原因:鉴真克服重重困难来到日本,不辞辛苦传播佛法和唐文化。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课堂 · 素养培育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校七年级的师生对“山川异域,风月 同天”这句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以线上形式开展了主题为“鉴古知 今话中日”的探究活动。
历史上的玄奘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物?他与小说
中的描述有什么不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进入
本课的学习。
《西游记》封面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重点难点 1.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2.理解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材料二 日本总共向唐朝派出使团 19 次,(2) 材 料 二 反 映 出 日 本 派
实际上到达唐朝的有 15 次,其余 4 次, 出 的 遣 唐 使 团 有 什 么 特
要么受命未行,要么到达了朝鲜半岛。遣 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虚 心
唐使的官员有正使、副使、判官、录事等, 其余成员有水手、工匠、留学生、留学僧 遣唐使到中国的目的是什 等,人数为 250 人左右到 800 人不等。 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共30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57e10f2b52acfc788ebc9a9.png)
……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忆昔开元全盛日, 材料二: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
49米,但碑中不见唐代所刻一字。
(1)哪位同学能简要说说材料一的意思?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扩大统治基础。
小邑犹藏万家室。 朕尝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宋璟(663年—737年),邢州南和(今河北邢台市南和县阎里乡宋台)人 。
公元705年11月,中国历史上执政21年的女皇帝 在唐朝皇帝的墓碑中,有一座“无字碑”,它是谁的呢?为什么没有文字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无字碑”,探究“无字之谜”。
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武则天病逝了。 宋璟(663年—737年),邢州南和(今河北邢台市南和县阎里乡宋台)人 。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
朝代: 唐朝 建立者: 李渊 时间: 618年 都城: 长安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生于长安 。唐朝开国皇帝、 军事统帅。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因隋文帝独孤皇后
是其姨母,得隋文帝垂爱,历千牛备身,谯、陇、岐三州刺史。大业九年 (613年),迁卫尉少卿。 隋炀帝征高句丽,督运粮草于辽东。大业十一年(615年),率兵击破毋 端儿起义军于龙门。大业十二年(616年),率兵御突厥,屡捷。大业十 三年(617年),升任太原留守。时隋朝土崩瓦解,李渊与李世民等于五 月杀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起兵晋阳。建大将军府,与李建成、李世民等 率兵3万南下。攻克霍邑,斩宋老生;又招降关中孙华起义军。十一月, 攻取长安。立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改元义宁,
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
……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复习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复习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80b7306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91.png)
——《开元纪事》 (1)根据材料一,简述隋文帝杨坚的主要历史功绩。 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完成了全国统一。
(2)材料二中的“理想局面”是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理想局面”? 理想局面:贞观之治。原因:唐太宗任用贤能、虚心纳谏;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生 产,休养生息;完善科举制度等。 (3)材料三中的“开元”是唐朝哪位皇帝的年号?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推动唐朝进 入鼎盛时期? 皇帝:唐玄宗。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 修经籍等。
统治者
主要统治措施
唐朝兴盛的 (1)国家统一,政治稳定;(2)统治者善于用人,重视教育;
原因
(3)轻徭薄赋,发展生产;(4)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
融洽;(5)加强对外贸易,促进经济繁荣
启示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统治者要勤政爱民, 心存百姓,重用人才,重视教育等
知识点三 唐朝时期的民族交往与对外交流
D.鉴真东渡
10.隋唐时期一度出现了繁荣的盛世局面。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文帝主要的功绩,在于统一全国后,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使连续三百年的战争得以停止,全国安宁,南北民众获得休息,社会呈现空 前的繁荣。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唐太宗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自我克制,虚心纳谏;采取了以 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 安定的局面;对外则大力平定外患,尊重少数民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 大治的理想局面。 材料三 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安 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
类别 对外 交流
人物 玄奘
史实 唐太宗时期前往天竺取经;口述成书 《大唐西域记》
(2)材料二中的“理想局面”是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理想局面”? 理想局面:贞观之治。原因:唐太宗任用贤能、虚心纳谏;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生 产,休养生息;完善科举制度等。 (3)材料三中的“开元”是唐朝哪位皇帝的年号?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推动唐朝进 入鼎盛时期? 皇帝:唐玄宗。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 修经籍等。
统治者
主要统治措施
唐朝兴盛的 (1)国家统一,政治稳定;(2)统治者善于用人,重视教育;
原因
(3)轻徭薄赋,发展生产;(4)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
融洽;(5)加强对外贸易,促进经济繁荣
启示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统治者要勤政爱民, 心存百姓,重用人才,重视教育等
知识点三 唐朝时期的民族交往与对外交流
D.鉴真东渡
10.隋唐时期一度出现了繁荣的盛世局面。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文帝主要的功绩,在于统一全国后,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使连续三百年的战争得以停止,全国安宁,南北民众获得休息,社会呈现空 前的繁荣。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唐太宗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自我克制,虚心纳谏;采取了以 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 安定的局面;对外则大力平定外患,尊重少数民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 大治的理想局面。 材料三 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安 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
类别 对外 交流
人物 玄奘
史实 唐太宗时期前往天竺取经;口述成书 《大唐西域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38777d5910ef12d2af9e735.png)
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 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 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课堂小结 双向交流 开放包容
欧洲、印度
西
唐朝
东
日本、新罗
原因
影响
启示
1.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的原因( B )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玄奘西行 (唐太宗在位时期,西行至天竺) 脑洞时间 1.玄奘前往天竺
唐朝与天竺 (包括今印度、 巴基斯坦、孟加 拉等国)有频繁 的交往。 贞观初年,高 僧玄奘前往天竺 取经。
西行路上孙悟空 猪八戒等哪里去 了?
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
唐与天竺的关系 玄奘西游 时间:唐太宗时期 经过: 1.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
学习新知
遣 唐 使 印
遣唐使船
1 含义: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由官员、医师、画师、乐师、译师、史师,各类工匠等组成。
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 时间长 前后十多批 次数多
少则两百人,多则五六百人
规模大
精挑细选的优秀人才
素质高
2.唐朝文化 给日本带来 的影响: 唐朝先 进的制度、 天文历法、 文字、典籍、 书法艺术、 建筑技术等 传回日本, 对日本社会 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 响。
2.“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这首诗反映了唐朝文化( A )
A.对日本的影响 B.对新罗的影响 C.对天竺的影响 D.对波斯的影响
3.有一部电视剧的简介说道:“本剧讲述了‘他’历经磨难、矢志不渝、东渡日本 的故事。六次东渡,五次失败,历尽坎坷,终于在第六次东渡成功……”剧中的“他” C 指的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件(共26张PPT)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3751fe81ed9ad51f01df2d7.png)
考点2:“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3. 中国古代有一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 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 B ) A.隋文帝 B. 唐太宗 C. 唐玄宗 D. 宋太祖
单元考点演练
4.在历代帝王中,唐太宗以其“雄才大略而从谏如流,位及人主兼听纳下” 的开明作风而闻名于世。这评价的依据是唐太宗(C ) A.奖励军功,按照功劳大小分封爵位 B.大力加强监察制度,监督地方官员 C.善于听取臣下建议,鼓励臣下直言 D.创立三省六部制,推行革新措施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单元考点演练
材料三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 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四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 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 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材料一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 的统治者是谁?这种盛世局面被称为什么?
黄巢起义:
唐朝灭亡:
①朝政腐败;②社会矛盾尖锐;③外重内轻
755年~763年,安禄山,史思明 唐朝由盛转衰,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给唐朝致命打击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
五代十国
实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单元考点演练
考点1:以大运河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
力
1. 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这样写道:“尽道隋亡为 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整顿吏治 2.发展经济 3.注重文教
治政 宏启 贞开 观元
, (开 鼎元 盛盛 )世
唐朝
经 1.农业:
单元考点演练
4.在历代帝王中,唐太宗以其“雄才大略而从谏如流,位及人主兼听纳下” 的开明作风而闻名于世。这评价的依据是唐太宗(C ) A.奖励军功,按照功劳大小分封爵位 B.大力加强监察制度,监督地方官员 C.善于听取臣下建议,鼓励臣下直言 D.创立三省六部制,推行革新措施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单元考点演练
材料三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 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四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 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 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材料一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 的统治者是谁?这种盛世局面被称为什么?
黄巢起义:
唐朝灭亡:
①朝政腐败;②社会矛盾尖锐;③外重内轻
755年~763年,安禄山,史思明 唐朝由盛转衰,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给唐朝致命打击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
五代十国
实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单元考点演练
考点1:以大运河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
力
1. 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这样写道:“尽道隋亡为 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整顿吏治 2.发展经济 3.注重文教
治政 宏启 贞开 观元
, (开 鼎元 盛盛 )世
唐朝
经 1.农业: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224703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8.png)
区域经济持续发展,为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
通过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的统治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讨 论唐朝灭亡的原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原因: 1、唐玄宗后期追求享乐、任用奸臣、导致朝政日趋腐败; 2、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 治; 3、黄巢起义给唐朝以致命的打击。 启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贤臣兴国,奸臣误国;成由 勤俭败由奢;得民心者得天下等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影响:积极-加强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消极-加重了百姓的劳役、赋税负担,加速了 隋朝的灭亡
6.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 段( ) ①通济渠 ②永济渠 ③邗沟 ④江南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7.“济宁人号小苏州,城面青山州枕流。”《竹枝词》把济宁 比作“江北小苏州”,赞美济宁因运河而兴。济宁真正的兴旺 发达源自元代京杭运河的重建,而重建的基础是隋朝运河 。那么隋朝大运河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开凿的?( )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隋太宗 D. 隋高祖
04
唐朝的繁荣
统治者
治国措施
效果
唐太宗 李世民
虚心纳谏,知人善用; 完善制度,制定法律,减省刑法; 减轻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武则天 大力发展科举制,重用人才;
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唐玄宗 发展经济,改革币制;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贞观之治”
9.武则天爱惜人才,破格提拔了许多有才能的人,如一代 名臣(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10.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用他们做 宰相,这表明唐太宗( ) A.重视发展生产 B.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注重任用贤才 D.提倡节俭
通过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的统治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讨 论唐朝灭亡的原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原因: 1、唐玄宗后期追求享乐、任用奸臣、导致朝政日趋腐败; 2、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 治; 3、黄巢起义给唐朝以致命的打击。 启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贤臣兴国,奸臣误国;成由 勤俭败由奢;得民心者得天下等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影响:积极-加强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消极-加重了百姓的劳役、赋税负担,加速了 隋朝的灭亡
6.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 段( ) ①通济渠 ②永济渠 ③邗沟 ④江南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7.“济宁人号小苏州,城面青山州枕流。”《竹枝词》把济宁 比作“江北小苏州”,赞美济宁因运河而兴。济宁真正的兴旺 发达源自元代京杭运河的重建,而重建的基础是隋朝运河 。那么隋朝大运河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开凿的?( )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隋太宗 D. 隋高祖
04
唐朝的繁荣
统治者
治国措施
效果
唐太宗 李世民
虚心纳谏,知人善用; 完善制度,制定法律,减省刑法; 减轻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武则天 大力发展科举制,重用人才;
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唐玄宗 发展经济,改革币制;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贞观之治”
9.武则天爱惜人才,破格提拔了许多有才能的人,如一代 名臣(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10.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用他们做 宰相,这表明唐太宗( ) A.重视发展生产 B.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注重任用贤才 D.提倡节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和开放的时代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8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和开放的时代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8](https://img.taocdn.com/s3/m/46a88793cc7931b764ce1556.png)
从 唐朝的建 贞观之治 (概念、原因)
贞 立与贞观
政治上:
观 之治 之 治
唐太宗的革 新措施
经济上:
军事上:
到 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的功绩
开
元 盛 世
开元 盛世
原因:励精图治、重用贤能、进行改革 影响: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主要措施: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具体措施:①任用贤能。任用贤相姚崇和宋 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②政治方面。整顿吏 治,裁减冗员。③经济方面。发展经济,改革 税制。④文化方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 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 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 上称为“开元盛世“
3.读教材,合作探究,在唐太宗时期, 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 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唐太宗广纳贤才,重 用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 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②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 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 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 政绩。③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 展农业生产。
虢 国 夫 人 游 春 图
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伟大的、开放的时代,生活在 这个时代的人们,既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有 “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还有“一览众山小”的凌云 壮志……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时代”,是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这样一个开放的、强盛的、 伟大的时代是由谁开创的?它又是怎样发展和繁荣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了解这段历史。
材料二: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 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 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主题05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部编版)
![主题05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08cd062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4b.png)
2.答案: 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 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试题精练
问答题:(2020年17题) 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怎样的政治、经济局面?他推行的革新措施有
哪些?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7分)
局面: 措施:
启示:
唐玄宗 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
贞观遗风
安史之乱
武则天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
试题精练
2.古人评价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由此可见,
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 D )
A. 灌溉 B.泄洪 C.饮水 D.运输
基础过关
三:科举取士制度
概念
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背景 目的 创立 特点
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 注重才能。(九品中正制)
1.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隋朝历史特点的是( )
C
A.开通了大运河 B.隋朝统治者非常残暴 C.繁荣而短暂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南北统一。
基础过关
二、隋唐统治者的措施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政治
制
经济
三省六部
唐玄宗
文化
盛世
盛世 原因
*“开统皇治之者治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开明的“贞统观治之政治策”(统治者个人“贞素观养遗)风” *注重农业生产,轻徭薄赋。(以民为本) *选贤用能、善用人才
加强中央集权
隋文帝—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分科考试;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
政治: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试题精练
问答题:(2020年17题) 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怎样的政治、经济局面?他推行的革新措施有
哪些?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7分)
局面: 措施:
启示:
唐玄宗 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
贞观遗风
安史之乱
武则天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
试题精练
2.古人评价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由此可见,
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 D )
A. 灌溉 B.泄洪 C.饮水 D.运输
基础过关
三:科举取士制度
概念
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背景 目的 创立 特点
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 注重才能。(九品中正制)
1.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隋朝历史特点的是( )
C
A.开通了大运河 B.隋朝统治者非常残暴 C.繁荣而短暂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南北统一。
基础过关
二、隋唐统治者的措施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政治
制
经济
三省六部
唐玄宗
文化
盛世
盛世 原因
*“开统皇治之者治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开明的“贞统观治之政治策”(统治者个人“贞素观养遗)风” *注重农业生产,轻徭薄赋。(以民为本) *选贤用能、善用人才
加强中央集权
隋文帝—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分科考试;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
政治: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复习(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复习(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d1a0b14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bc.png)
二长: 全长两千多公里
(洛阳) 黄河
三地:以洛阳为中心 四段:分为四段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淮河
长江
3、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4、作用与评价 : 加强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
( 江南 )河 和文化交流
钱塘江 (余杭 )今( 杭州 )
【中考真题演练之抢答比赛】
1.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考点4: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
隋朝:
完善 唐朝:
581 隋 隋 618 唐
文炀
太
帝帝
宗
增加考试科
分科考试 标志: 目,进士科
办法选拔 正式设置 成为最重要
官员 进士科 的科目
武
唐 907
则玄
天宗
创立 将诗赋作 殿试 为进士科 武举 考试主要
内容
【中考真题演练之我来当老师】
1.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 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与“金 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什么时期
在 位
唐
皇高
唐 太 宗
武 则 天
唐 玄 宗
帝 祖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618
重唐
大朝
事 件
建 立
627 649
玄奘西行 文成公主入藏
713 741 755
鉴真东渡
763 907
唐 朝 灭 亡
【中考真题演练之抢答比赛】
1.张媛媛同学观看《百家讲坛》里的“太宗 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等系列 讲座。由此推知她在学习( )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秀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统治。
大臣3:我勒个去,运河会劳民伤财,耗费大量的人
力物力财力,现在修养生息是王道。
隋炀帝:来人呀,拖出去把他给朕灭了。
大臣4:真是有智慧,这真是功在当代,德载千秋。
二、开通大运河
1.开凿者及时间: 隋炀帝 605年
2.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 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苏伊士运河
1858年动工, 1869年通航。 长170公里 , 沟通地中海 和红海
巴拿马运河
1904年动工, 1914年通航。 长81.3公里 , 连接太平洋和 大西洋
大运河的“一、二、三、四、五、六”:
一个中心;二个端点; 三大城市;四个河段; 五大水系;六个省市
二、开通大运河
1.开凿者及时间: 隋炀帝 605年
治国措施:
•1、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 劳役 •2、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 欲望 •3、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 以比黎庶,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唐太宗
贞观重臣——魏征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征殂逝, 逐亡一镜矣。
——唐太宗
二、女皇帝武则天
1、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帝留给你们的印象如何?
2、武则天的统治期间,社会 出现一种什么景象?
女皇帝武则天
1.从皇后到皇帝
武则天是怎样成 为中国历史上唯 一的女皇帝的?
武后行从图
1.从皇后到皇帝
2.武则天的统治 ①发展生产 ②重用人才 ③其他重要政事
3.对武则天的评价
第1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一、隋的统一
东魏—北齐
北朝:北魏
南 北
西魏—北周
朝
南朝:宋——齐——梁——陈
一、隋的统一
东魏—北齐
北朝:北魏
4,作用:大大促进 南北经济文化 的交流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时间 618年 都城 长安 建立者 李渊
•唐太宗 • 李世民
治国思想:吸取隋亡教训, 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 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皇帝要勤于政事,善于听正 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 统治才能巩固。
南 北
西魏—北周
581
————
隋
朝
589
南朝:宋——齐——梁——陈
一、隋的统一
东魏—北齐
北朝:北魏
南 北
西魏—北周
581 ——
隋
朝
589
南朝:宋——齐——梁——陈
1.隋朝的建立
581年,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
陈 589年,隋朝灭 ,统一南北。
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
时间 项目
隋初
隋盛世 结论
三、开元盛世
唐玄宗(685~762Fra bibliotek年)唐玄宗名李隆基, 712 ~ 756年在位。
1.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什么是开元盛世?唐 玄宗前期为什么能出 现开元盛世的局面?
2.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和选拔贤才 的政策.
3.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武则天 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 对唐朝稳定持续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因此我们对武则天的统治应予以肯定。
(589年) (606年)
人口 垦田 粮仓
3000多万 人
4600多万 人
人口激增
1900多万 顷
5500多万 顷
垦田扩大
长安太仓
嘉仓兴洛 仓等250个
粮仓丰实
原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因 2.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3.人民的辛勤劳动
“开皇之治”(统一、繁荣、安定)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3.开凿 概况:
一个中心;二个端点; 三大地点;四个河段; 五大水系;六大省市
4.作用: 促进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 发展
5.评价: 一分为二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朝科举制度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科举制的建立 公元587年,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并 于开皇八年设立“志行修谨”(德)和 “清平干济”(才)两科,以选拔人才。
2.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3.开凿 概况:
一个中心;二个端点; 三大地点;四个河段; 五大水系;六大省市
4.作用: 促进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 发展
百变大咖秀
变
辩
角色 影响
辨 是非
水利部长
隋炀帝
农民
商人
二、开通大运河
1.开凿者及时间: 隋炀帝 605年
2.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炀帝:朕有一个想法,想问问大家的意见。如今
江南真是一个好地方,风景优美,So many漂亮妹妹,
But从洛阳去一趟太不方便了,如果从水上开通,那
百 变
多方便,南北交流更方便,也阔以体察民情,何等 逍遥自在! 大臣1:简直了,北方本来就不稳定,需要运兵,此
大 运河一通,可满足军事需求。
咖 大臣2:臣也灰常赞同,这样以来不仅可以运输物资,
武则天重 用人才采取了 哪些措施?
为什么历史上称武则 天的统治有“贞观遗风”?
重用酷吏
你知道 “请君入 瓮”的故 事吗?
大修佛寺
龙门石窟
乾陵——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合葬墓
武则天墓前 无字碑
分析讨论
为什么武则天墓前立的 是无字碑?说说你的推 测。你认为应怎样评价 武则天?
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是唐高宗的皇 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公元605年,隋炀帝又在众多科目中设 “进士科’,以考试策问取人。这就是 科举制的真正开始。
四、隋朝的灭亡
1.好大喜功 2.不恤民力 3.纵情享乐
618年,隋炀帝被部下在江都杀死,隋朝灭亡。
四、隋朝的灭亡
荒淫无度的宫廷生活
巡游江都
618年,隋炀帝被部下在江都杀死,隋朝灭亡。
建 隋统一
隋 南北
立
1,时间:公元_5_8_1年
2,人物:__杨__坚__. 3,都城:__长__安___.
朝
统一:公元_5_8_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的
1,目的:为加强南__北_交通,巩固_全_国__统_治.
统
2,规模:以_洛_阳_为中心,北达 _涿__郡,
一
大运河
南至_余_杭__.
开凿
3,历史地位:是_古世_代界_最长的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