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转移训练

合集下载

转移训练

转移训练

3.轮椅与椅之间的转移 (1)由轮椅向椅的侧方转移 将轮椅与座椅成60°固定后,卸下 轮椅一侧扶手,患者一手支撑在座椅 远侧角,手足同时用力将臀部抬起并 移至座椅,期间不必完全站立,再将 双腿移到座椅正面(用手辅助或主 动),并调整坐姿。
3.轮椅与椅之间的转移 (2)由轮椅向椅的并列转移 除将轮椅与座椅并列放置外,其余均 与侧方转移相似。
4.由床边坐位到卧位 (3)辅助躺下 患者坐于床边,将患手放在大腿上, 健腿置于患腿后方;治疗师站在其患 侧,一手托住患者的颈部和肩部,另 一手置于患者的腿下,当患者从患侧 躺下时帮助其双腿抬到床上,调整好 姿势,取舒适的患侧卧位。
(二)脊髓损伤患者床上转移 1.脊髓损伤平面与体位转移 2.翻身 3.由卧位坐起 4.由坐位到仰卧位
1.床上坐位转移 (1)坐位前方移动
1.床上坐位转移 (2)坐位侧方移动(向右移动) 2.轮椅与床之间的转移(2)利用滑板由轮椅向床的侧方平移 患者驱动轮椅与床平行靠近,刹闸, 卸下轮椅靠床侧扶手,将双腿抬到床 上;滑板放在轮椅与床之间,一端插 入患者臀下;患者一手支撑于轮椅上 的滑板一端,另一手支撑于置于床上 的滑板一端,头和躯干屈曲,双手向 上撑起,将臀部通过滑板移至床上; 然后撤去滑板。
第十二章 转移训练
第二节 主动转移
一、床上转移活动 (一)偏瘫患者床上转移 1.翻身 2.卧位平移 3.由卧位坐起 4.由床边坐位到卧位
1.翻身 (1)从仰卧位到患侧卧位 (2)从仰卧位到健侧卧位
2.卧位平移
(1)左右平移(向左移):患者仰卧 位,先将健侧脚置于患脚下方, Bobath握手置于胸前,利用健侧下 肢将患下肢抬起向左移,用健足和肩 支起臀部,同时将下半身向左移,臀 部左移完成后再将头向左侧慢慢移。 右移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反复练习。

运动治疗第十二章体位转移训练

运动治疗第十二章体位转移训练
患者长坐位,双手紧靠髋关节置于床面,右手放在与左 手同一程度而离髋关节约30cm的地方,肘伸展,前臂旋 后或中立位;
躯干前倾使头超过膝部,上抬臀部,同时头和肩转向左 侧,带动右肩向前挪动、左肩向后挪动;
因背阔肌有神经支配,可拉动骨盆移向右手处。用上肢 将双腿位置摆正。
人民卫生出版社
2.轮椅与床之间的转移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偏瘫患者主动转移
〔一〕偏瘫患者床上转移患者 1.翻身
头转向患侧,患侧 上肢外展,健侧下 肢屈曲立起;健侧 肩上抬,健侧下肢 用力蹬床,身体完 成转向患侧
偏瘫患者从仰卧位到患侧卧位
人民卫生出版社
〔2〕从仰卧位到健侧卧位
健侧足从患侧腘窝处插入,并沿患侧小腿下滑至跟腱处, 使健足置于患足下方。Bobath握手,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 肢上举90°,然后向左、右两侧摆动,摆动幅度逐渐加大, 利用躯干的旋转和上肢摆动的惯性向健侧翻身
人民卫生出版社
〔2〕从患侧坐起
患侧卧位,双腿远端垂于床边,然后健侧上肢向前横过身 体,同时旋转躯干,健手在患侧推床以支撑上身,并摆动 双腿,完成床边坐位
人民卫生出版社
〔3〕辅助下从健侧坐起
仰卧位,将健侧下肢插到患侧下肢下面;治疗师将患者患 侧手放到自身肩上,扶住患者的双肩;将患侧肩抬起,同 时患者用健侧肘撑起上身,并且用健侧下肢带动患侧下肢 至床下,伸展肘关节,坐起
一般分为人工搬运和机械搬运。 人工搬运至少需要两人,机械搬运即借助各种器械(如升
降机)进展转移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人工搬运
1.标准式或椅式搬运法 此法在搬运的整个过程可观察到患者的表情和反响,适用 于胸部和上肢疼痛的患者
人民卫生出版社
〔1〕治疗师握腕法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运动疗法技术练习题5》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运动疗法技术练习题5》

运动疗法技术练习题一、绪论1. 运动治疗技术属于哪种康复治疗的范畴A. 物理治疗B. 作业康复C. 言语治疗D. 心理治疗E. 康复工程2. 世界物理治疗联盟成立于A.1943 年B.1947 年C.1951 年D.1969 年E.1983 年3.我国开展现代运动治疗实践大概在A.202230 年代B.202240 年代C.202250 年代D.202270 年代E.202280 年代4 功能恢复应包括心理、职业、教育、娱乐等多种渠道属于A.因人而异的原那末B.循序渐进的原那末C.持之以恒的原那末D.主动参预的原那末E.全面锻炼的原那末5 提高人体长期工作能力A.肌力训练B.耐力训练C.关节活动训练D.呼吸训练E.放松训练6 运动的潜在危(wei)险不包括A.运动损伤B.诱发心脑血管事件C.消耗体力D.早期功能过负荷E.脏器功能衰退7 运用各种促进技术控制异常运动并按照运动发育顺序促进正常运动功能的恢复称为A.Bobath 技术B.Rood 技术C.Brunnstrom 技术D.-20kg-40kg-60kg-80kg-90kgberg 检查法2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他动态平衡A 保持坐姿B 保持站立姿式C 站起D 坐下E 步行时被人撞了一下3 关于平衡功能的训练原那末,描述错误的选项是A 支撑面积由大到小B 重心由高到低C 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D 逐渐增加训练的复杂性E 从睁眼到闭眼4 关于平衡训练和协调训练,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两者彻底不同B 平衡训练侧重身体重心的控制C 协调训练侧重动作的灵便性、稳定性和准确性 D 平衡训练以粗大动作、整体动作训练为主 E 协调训练以肢体远端关节的精细动作、多关节共同运动的控制为主从以下备选中选出与考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A 大脑B 小脑C 丘脑D 脑干E 脊髓1 调节平衡与协调功能最重要的中枢2 平衡控制机制中,形成产生运动的方案最重要的中枢3 当平衡发生变化时,负责调节姿式性协同运动模式的中枢第八章有氧训练1 以下哪些不是典型的有氧运动A 走、慢跑B 跑、骑自行车C 骑自行车、上下台阶D 游泳、羽毛球E 快跑、举重2 普通不推荐其作为改良心肺耐力的手段方法的工程是A 骑自行车B 游泳C 走、慢跑D 循环力量训练E 健身操3 以下哪个是能量代谢当量4 运动心肺负荷测试,普通采用A 台阶B 功率车C 二级D 固定功率跑台E 跑道5 以下哪个是最大心律D HRma6 以下哪个是制定耐力运动处方的关键A 疾病B 强度C 方案D 禁忌症E 频率7 锻炼强度在估计心率范围内,持续一定的时间,才干保持和提高心肺耐力,普通康复训练,持续时间为每天分钟分钟分钟分钟分钟以上8 特殊适合老年人、没有运动习惯者、体弱者及冠心病康复期等慢性疾病患者使用提高全身耐力的训练方法是A 循环训练法B 间歇训练法C 持续训练法D 法特莱克速度游戏E 高强度训练法9 不宜于普通健身人群和康复患者使用提高全身耐力的训练方法是A 循环训练法B 间歇训练法C 持续训练法D 法特莱克速度游戏E 高强度训练法发生矛盾时,如运动中心率正常,但自觉吃力的程度提高,应当根据以下哪项指标调整运动强度A 心率 C HRma第九章呼吸训练1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平静呼吸时,呼气时主动的,吸气是被动的B 平静呼吸时,吸气的 1/3 由胸廓活动完成,其余通过横膈活动完成 C 肺气肿患者发生呼吸障碍,主要表现在吸气时相 D 哮喘患者发生呼吸障碍,在呼气时表现明显 E 呼吸限制性疾病常见于胸外科手术术后、胸廓畸形等2 呼吸训练的目标不包括A 重建生理呼吸模式B 逆转支气管和肺组织的病理伤害C 去除气道分泌物 D 改善体能活动 E 提高生存质量3 禁止进行呼吸训练的是A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B 慢性限制性肺疾病C 肺炎D 哮喘 E呼吸衰竭4 以下关于腹式呼吸训练有误的是A 患者应处于舒适放松体位B 治疗是引导呼吸时,其手可放置于患者肋弓下 C 步行训练时,吸气与呼气比例为 1:2 D 开始训练时,应让患者进行用力深呼吸 E ,腹式呼吸可与上肢活动配合使用5 吹笛式呼吸训练的目的是A 升高支气管内压,防止塌陷,减少肺残气量B 降低胸腔内压 C增加膈肌肌力 D 提高肺活量 E 促进排痰排出6 以下关于体位引流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餐后 15 分钟即可进行体位引流B 最正确排痰时机为午后时分C 手法叩击时,掌心应呈杯状D 普通每次引流时间可达 2—3小时 E 对患者肺上叶尖段前部引流时,最正确体位为俯卧位7 以下呼吸训练方法中,属于去除痰液的方法是A 横膈肌阻力训练B 吸气肌阻力训练C 诱发呼吸训练D 呼吸肌训练 E 哈气8 呼吸练习中控制呼吸的技术方法是A 腹式呼吸B 胸式呼吸C 浅而快的呼吸D 局部呼吸E 哈气第十章放松训练选择题1 关于放松训练,以下说法错误的A 是一种行为治疗B 需反复训练C 有肌肉松弛法、意念松弛法和机电生物反响松弛法 D 十二指肠溃疡不是其适应症 E 浮现异常感觉,以及失衡感、眩晕、幻觉、失眠等不良心身反响时,应住手练习2 以下哪项不是肌肉松弛法的常用方法A 渐进性松弛法B 交替法C 肌电生物反响松弛法D 放松体操E 振颤放松法3 放松功属于A 气功B 瑜伽C 坐禅D 静思冥想训练法E 自律训练法4 瑜伽起源于A B 印度 C 日本 D 泰国 E 美国5 关于肌电生物反响松弛法,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是肌肉松弛法中最常用的方法B 必须使用肌电生物反响仪进行自我训练C 不能将肌电活动转变成各种能看到或者听到的信号D 通过训练能够使肌肉松弛E 患者不能了解到肌肉松弛和紧张时的肌电活动在以下备选中选择一个与题目关系最密切的答案 ,每一个答案可选一次、屡次、或者不被选A 自我指导训练法B 肌电生物反响松弛法C 渐进性肌肉松弛法D 瑜伽放松术E 静思冥想放松训练1 属于肌肉松弛法的是2 起源于印度的意念松弛法是3 属于生物反响疗法的是A 放松术B 放松体操C 七支坐法D 瑜伽放松术E 自律训练法1 属于气功的是2 属于坐禅的是3 属于肌肉松弛法第十一章、轮椅训练1. 在选择轮椅时,患者坐在轮椅上,应保持大小腿之间的角度最正确为A.130°~150°B.70°~90°C.110°~130°D.90°~110°E.150°~170°2 床—轮椅转移时,床与轮椅的夹角普通为A.15°~2022B.30°~45°C.202230°D.45°~50°E.55°~60°3 为保证安全,患者上下轮椅时应特殊注意的事项是A.扶住患者B.扶住轮椅C.扶住车轮D.刹住刹车E.踩住踏板4 用轮椅下坡似的方向是A.正面行驶B.倒向行驶C.按使用者习惯D.随意E.按坡度大小而定5 为了符合驱动轮椅的要求,患者驱动轮椅手的力量与本人体重的比应该大于的比例是A.1/2022.1/30C.1/40D.1/50E.1/60脊髓损伤的患者适合选用的轮椅是A.声控轮椅B.电动高靠背轮椅C.手轮圈加水平推把轮椅D.手轮圈加粗推把轮椅E.普通普通轮椅7 手指运动严重受限而不益握拳的患者适合选用A.声控轮椅B.电动高靠背轮椅C.手轮圈加水平推把轮椅D.手轮圈加粗推把轮椅E.普通普通轮椅8 乘坐轮椅者,不属于承受压力主要部位的是A.坐骨关节B.大腿C.腘窝部D.肩胛区E.肘关节第十二章、体位转移训练1. 有关主动转移的根本原那末不正确的选项是A.选择最安全最容易的方法B.选择舒适的软垫和椅面C.选择适当的转移时机D.相互转移的两个平面之间应尽可能相等、相近、且稳定E.应注意患者安全,尽量防止被家居或者轮椅大伦、脚踏板等碰伤肢体2 有关转移训练的生物力学根抵,不正确的选项是A.人站立时,一定范围内双脚摆布分开可增加外侧的稳定性B.举起物体时身体应防止扭转C.治疗师尽量挨近患者,双脚分别向先后或者外侧分开、曲髋屈膝D.旋转时用腰旋转而不是足E.治疗师使用最有利的姿式3 有关辅助的根本原那末,不正确的选项是A.随着患者的功能恢复,应逐渐减少匡助B.辅助者应不厌其烦的解释清晰,口令可以适当长些C.辅助者准备好必要的设施与空间D.转移过程中,辅助者应留意患者不正常的动作,以防止发生意外E.辅助者必须必须清晰孳孳的体力与技能,有把握时才单独单独患者转移4 有关主动转移前的的准备训练,不正确的选项是A.翻身训练前要训练患者肩胛带肌群B.翻身训练前要训练患者腹肌肌力C.由卧位坐起的准备训练时腹肌及肱二头肌肌力训练D.由坐位站起的准备训练要训练腹肌,股四头肌、小腿肌群肌力训练E.由坐位站起的准备训练要进行平衡训练5 有关辅助转移前的训练准备,不正确的选项是A.治疗师可按照主动转移前的准备训练对患者进行平衡训练B.治疗师再转以前应向患者解释转移的目的、方向、方法等。

转移训练PPT

转移训练PPT
第三类 独立转移就是指患者独立完成,不需 要他人帮助的转移方法。
一 向患侧翻身 患者仰卧位,健侧下肢先屈髋屈 膝,健手握住患手,Bobath握手法,双上肢伸直 肘,前伸90度,头转向患侧,健侧上肢带动患侧 上肢来回摆动两到三次,同时健侧下肢用力蹬床, 借着惯性翻向患侧。
二 向健侧翻身 患者仰卧位,健手握住患手,双 手Bobath握手法,双上肢伸直肘,前伸90度,将 健侧下肢插入患侧下肢下方,头转向健侧,健侧上 肢带动患侧上肢来回摆动,两到三次,依靠躯干的 扭转带动骨盆转向,同时,利用健侧下肢的力量带 动患侧翻向健侧。
而我们进行转移方法的训练,就是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提高患者自身或者在他人帮助下完成体位 转移的能力。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和社会参与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 量。
转移方法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 被动转移 即搬运,就是患者整体被 抬起转移的方法。
第二类 辅助转移,只指患者由治疗师、护理 人员或者家属协助转移的方法。
床到轮椅的转移
轮椅放在患者健侧,轮椅与床成45度角,轮椅应尽 可能靠近患者。制动,刹闸,收起踏板。然后患者 健侧下肢支撑,健手扶住轮椅远处扶手,患者向前 倾斜躯干,健手用力支撑,抬起臀部,以健侧下肢 为轴心转动躯干,臀部对准轮椅后坐下。
如果患者体力较差,那么治疗师可以面向患者站 立,用自己的膝盖在前面抵住患者患侧膝盖,然 后治疗师可以拽住患者的腰带或者裤腰,给予患 者助力,帮助患者转移。
转移训练—床轮椅之间的转移
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偏瘫患 者的人数也是越来越多。那么,偏瘫患者 的转移,如床上翻身,坐起,床椅的转移 就成为了困扰患者家属的难题。今天,我 和大家分享一下偏瘫患者转移训练的方法, 希望对大家的工作、生活有所帮助。

转移活动训练实验报告(3篇)

转移活动训练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脑卒中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加。

偏瘫作为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转移活动训练作为一种康复治疗方法,旨在提高患者的体位转移能力,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本实验旨在探讨转移活动训练对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转移活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探讨转移活动训练对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3. 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偏瘫患者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

实验组接受转移活动训练,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

2. 实验分组:- 实验组:进行床上翻身、卧坐转移、轮椅与椅之间的转移等转移活动训练,每周5次,每次30分钟,持续4周。

- 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每周5次,每次60分钟,持续4周。

3. 评价指标:-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进食、洗漱、穿衣、如厕、洗澡等。

- 肌力: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评估患者的肌力。

- 关节活动度:采用关节量角器测量患者的关节活动度。

4. 数据收集与分析:实验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

四、实验结果1.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实验组:实验前BI平均分为55.3分,实验后平均分为80.2分。

- 对照组:实验前BI平均分为54.8分,实验后平均分为68.5分。

- 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B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肌力:- 实验组:实验前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为2.3分,实验后评分为1.8分。

- 对照组:实验前评分为2.2分,实验后评分为2.0分。

- 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转移活动训练(作业治疗技术课件)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转移活动训练(作业治疗技术课件)
从轮椅回到床的转移过程与上述步骤相反,但患腿先转动且 要均匀负重,否则有跌倒的危险
叁 如厕
叁、如 厕
瘫痪者可选用三种方式完成该项活动:
便盆
座厕椅
如厕转移
叁、如 厕
如厕转移
1.基本要求
01
患者能够独立完成从卧位到坐位的转移,并能够独立或帮助下行走 至少5米
02 患 者 能 够 设 法 打 开 或 关 上 厕 所 的 门
贰、床 — 扶 手 椅 转 移
以45°角床-椅转移为例
01 轮 椅 应 该 放 在 患 者 的 健 侧 且 与 床 成 4 5 ° 角 放 置 02 移 开 靠 近 床 边 的 脚 踏 板 防 止 挡 住 转 移 通 路 , 转 移 前 确 定 要 刹 住 车 闸 03 用 以 前 学 过 的 方 法 沿 床 移 向 轮 椅 04 转 移 前 , 将 健 足 稍 前 、 患 足 稍 后 放 置 ( 有 助 于 转 移 ) 05 用 健 手 够 到 轮 椅 内 侧 的 扶 手 , 抓 住 以 提 供 支 撑
贰 床—扶手椅转移
贰、床 — 扶 手 椅 转 移
床—扶手椅转移活动适于从床到配有扶手的椅子之间的转移,也可用于高度相差 不大的床和椅之间的转移 以45°角床-椅转移为例
01 轮 椅 应 该 放 在 患 者 的 健 侧 且 与 床 成 4 5 ° 角 放 置 02 移 开 靠 近 床 边 的 脚 踏 板 防 止 挡 住 转 移 通 路 , 转 移 前 确 定 要 刹 住 车 闸 03 用 以 前 学 过 的 方 法 沿 床 移 向 轮 椅
03 厕 所 的 门 栏 高 度 可 以 让 患 者 安 全 进 入
04 必 要 时 , 厕 所 的 里 面 应 安 装 扶 手

第十二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第十二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
BrunnstormⅣ-Ⅴ级治疗方案
此期病人的特点:痉挛进一步降低,开始出 现分离运动。手指也能出现各种抓握。
训练的重点:抑制共同运动模式,促进分离 运动,使运动模式逐渐趋于正常。
.
改善肩臂功能的作业活动
.
改善肩臂的作业活动
.
BrunnstromⅥ级
进一步增强肩臂的控制能力
.
2.改善腕关节的活动
主要预防措施
早期应正确摆放肢体,给上肢适当的支撑,以 预防或减轻痉挛;
在活动肩部时动作应轻柔,避免产生疼痛 正确进行被动运动,保持正常的肩肱节律 注意保护肩关节,避免牵拉患肢等
.
肩部并发症作业治疗的主要手段
痉挛所致的僵硬和肩痛者可先进行肩胛骨的被 动活动,改善肩胛骨和肩关节活动度,恢复正 常肩肱节律
.
二、恢复期的作业治疗
以改善和加强残存功能,预防并发症,最 大限度地获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治疗目 的。
.
(一)改善上肢和手功能的作业活动
1.维持ROM的作业活动 ➢ 患者病情稳定,在脊柱外固定或不影响脊柱稳
定的条件下,尽早开始 ➢ C4、C5损伤者易出现肩关节外展、肘关节屈曲
、前臂旋前位的挛缩,应予以注意 ➢ 注意保持腕关节、近端指间关节、尤其是大拇
.
新疗技术的应用
运动再学习 强制使用 运动想象 神经肌肉电刺激
.
(三)ADL训练、生活辅助具及自助具使用
有关训练与使用方法见第四章、第九章
在临床上偏瘫患者跌倒较常见,首先要训练患 者在地面上移动,以便在跌倒后能够移动到安 全或有支撑物(沙发、家具等)的地方,并指 导患者安全站起来的方法。
要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辅助器具并指导其熟练应用 常用的有万能袖带、翻书器、定制键盘敲击器等

2023年专升本考试大纲 《康复治疗学综合》考试要求

2023年专升本考试大纲 《康复治疗学综合》考试要求

《康复治疗学综合》考试要求Ⅰ考试性质为遴选专科生中优秀的学生进入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学习,特举办此考试。

该考试所包含的内容由《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组成,试题难易适中,对学生掌握课程程度具有较强的识别、区分能力。

II考试范围与要求《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第一章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概论掌握: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基本概念、物理因子治疗处方。

熟悉:物理因子治疗的作用机制、物理因子对人体的作用。

了解: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发展及展望。

第二章直流电疗法与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掌握:直流电疗法、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的概念、治疗技术、适应证、禁忌证与注意事项。

熟悉:直流电疗法的治疗原理及作用、直流药物离子导入疗法的治疗原理及作用。

了解:直流电物理特性、直流电疗法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作用。

第三章低频电疗法掌握:低频电疗法的概念、分类、治疗技术、适应证、禁忌证与注意事项。

熟悉:低频电疗法的治疗原理及作用。

了解:低频电疗法的物理特性。

第四章中频电疗法掌握:中频电疗法的概念、适应证、禁忌证与注意事项;等幅中频电疗法/调制中频电疗法的治疗技术与临床应用。

熟悉:中频电疗法的治疗原理及作用;干扰电疗法/音乐电疗法的治疗技术与临床应用。

了解:中频电疗法的物理特性。

第五章高频电疗法掌握:高频电疗法的概念、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短波疗法/超短波疗法/微波疗法/高频电热疗法的治疗技术与临床应用。

熟悉:高频电疗法的治疗原理及作用;高频电疗的仪器设备和安全与防护。

了解:高频电疗法的物理特性。

第六章光疗法掌握:光疗法的概念、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红外线疗法/可见光疗法/紫外线疗法/激光疗法的治疗技术与临床应用。

熟悉:光疗法的治疗原理及作用。

了解:光的物理特性。

第七章超声波疗法掌握:超声波疗法的概念、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熟悉:超声波的治疗原理及作用。

了解:超声波的物理特性。

第八章磁疗法掌握:磁疗法的概念、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磁场的分类。

第十二章转移训练

第十二章转移训练

1.脊髓损伤平面与体位转移
(5)C8~T2 患者生活基本上能自理,能在 床上活动和进行各种转移活动,能在轮椅 上独立活动。患者上肢肘关节屈伸活动良 好,C8以下患者腕、手功能完好,但躯干 控制无力、下肢完全瘫痪、呼吸储备不足。
1.脊髓损伤平面与体位转移
(6)T3以下完全性脊髓损伤 患者生活能自 理,能够较为容易的独立完成床上翻身、 坐起、床椅转移等活动。患者上肢功能完 全正常,呼吸正常,身体耐力增强,躯干 部分麻痹或正常,下肢完全瘫痪或部分瘫 痪。
(二)影响平衡的因素 1.重心与基底面之间的关系 2.基底面的大小 3.重心的高度
(三)有效地利用运动生物力学的原则
转移时应遵循的运动生物力学的原则是物 体靠近身体重心; 较宽的支撑基底面;举 起物体时身体应避免扭转;足部的位置应 随运动方向而调整;转移者使用最有力姿 势。
提问:治疗师如何利用运动生物力学原则, 对患者进行搬移?
2.辅助者应先准备好必要的设施与空间。 3.辅助者的口令应简单、明确,以便患者能
正确理解和接收。
4.转移时辅助者的动力来自腿部的力量。
(二)辅助转移的基本原则
5.辅助者必须清楚自己的体力和技能,没有 把握时不要单独帮助患者转移。
6.转移时辅助者的衣着要适当。 7.转移过程中,辅助者应留意患者突然或不
4.由床边坐位到卧位
(3)辅助躺下
患者坐于床边,将患手放在大腿上,健腿 置于患腿后方;治疗师站在其患侧,一手 托住患者的颈部和肩部,另一手置于患者 的腿下,当患者从患侧躺下时帮助其双腿 抬到床上,调整好姿势,取舒适的患侧卧 位。
(二)脊髓损伤患者床上转移 1.脊髓损伤平面与体位转移 2.翻身 3.由卧位坐起 4.由坐位到仰卧位
4.由坐位到仰卧位

转移训练

转移训练
.
轮椅→地前方转移法
放松一只手,扭转身体出轮椅→双手撑在 扶手上,提起身体→放低臀部到地上→坐 在轮椅前面。
.
轮椅→地后方转移法
从坐垫上转身→向后移动臀部→双上肢支 撑双膝着地→一手着地→放下臀部
.
从轮椅向浴盆内转移
应用坚固的木椅两把,一把放在浴盆旁, 一把放在浴盆内。
病人必须有足够的体力,确信自己具有移 到18cm或13cm高的木椅上的能力或能转 移到浴盆中去时,才能使用这种方法。
.
轮椅(椅)-椅转移训练
是坐位下最典型的转移动作训练。 患者在此训练中不需要完全站起来,因此,
使用轮椅的患者一旦掌握了这一基本转移 技术后,即可完成,由此而提高日常生活 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
成角转移 训练
轮椅-椅 转移训练
侧方转移 训练
滑板转移 训练
侧方转移训练
.
滑板转移训练用具
.
从轮椅-床上转移训练
注意事项——2
在帮助转移前应就转移的的目的和程序向 患者作必要的解释。
.
注意事项——3
注意患者的体型、体重、瘫痪程度及其他 情况。
若患者具有一定的能力,则帮助移动的速 度须按患者的能力而定;
若患者存在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则要注意 避免发生病理性骨折。
.
注意事项——4
在帮助转移的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突然的 或不正常的动作(如脑血管意外患者的不 随意动作),以预防意外发生。
标准式(或椅式)抬 起法:
优点:整个过程中可 观察到患者表情和反 应;
对胸部和上肢疼痛的 患者特别适用。
.
抬起分类——2
穿臂抱抬法:
需要患者的双臂或至少一侧手臂或手掌具有一 定程度的肌力。

运动治疗技术

运动治疗技术

运动治疗技术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第一章:绪论1.康复的核心是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评定为治疗服务,治疗是达成康复目标的的必要措施。

2.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两部分内容。

3.物理治疗是运用力、电、光、声、水及温度等物理因子来促进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改善功能的一门专业学科。

4.运动疗法是指以运动学、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本原理,采用主动和(或)被动的运动,通过改善、代偿和替代的途径,来矫正人体身体、心理、情感及社会功能障碍,提高健康水平的一类康复治疗措施。

5.运动治疗技术的特点:主动参与、局部和全身治疗相结合、防病和治病相结合。

6.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以力学和运动学原理为基础、神经发育疗法和运动再学习疗法、以代偿和替代原理为基础。

7.运动治疗技术的分类方法:根据肌肉收缩的形式是分类、按运动方式分类。

8.运动治疗技术的治疗原则: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主动参与、全面锻炼。

第二章:关节活动技术1.关节活动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方法来维持和恢复因组织粘连或肌肉痉挛等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关节功能障碍的运动治疗技术。

2.关节活动技术常用训练方法:主动运动、主力运动、被动运动、持续性被动活动、第三章:关节松动技术1.关节松动技术是指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基本技能之一,主要应用于治疗关节功能障碍,如关节活动受限、关节疼痛或关节僵硬等。

由于澳大利亚的麦特兰德对这一技术的发展贡献很大,故也称为“麦特兰德手法”“澳式手法”2.关节松动技术不同的松动速度产生的效应不同,小范围、快速松动可抑制疼痛;大范围、慢速松动可缓解紧张。

第四章:肌力训练1.肌力:肌力是肌肉在收缩或紧张是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肌肉发挥其生理功能的形式,肌肉主要是通过对外界做工。

2.按照不同肌力大小分类肌肉的运动方式分类可分为:被动运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抗阻运动、牵伸运动。

3.按照不同肌肉收缩的方式分类可分为等长训练、等张训练和等速训练。

《运动治疗技术》第十二章 转移训练(被动转移)

《运动治疗技术》第十二章  转移训练(被动转移)

(2)操作方法
1)患者尽量坐直,双臂向前外侧伸展。 2)两位治疗师面向患者背侧,面对面 站立,尽量靠近患者,双脚前后分开, 前脚向着预定方向移动,髋、膝微屈, 头与腰背伸直,靠近患者侧的肩降低, 抵住患者侧胸壁。
(2)操作方法
3)患者上肢落在治疗师后背上或绕着治 疗师的肩部,两治疗师的一手通过患者 股后部互相握腕,承托着大腿靠近臀部 部分。另一手置于患者背部,保持搬运 时患者的躯干正直。 4)根据一名治疗师的口令,两人同时用 下肢的力量站起将患者抬起。循着预定 的方向把患者的重量由后脚移至前脚, 到达目的地后缓缓放下
2.利用移动式升降机由轮椅到浴盆的转移
(1)治疗师将轮椅从侧面平行接近浴盆,杀闸, 移开脚踏板,卸下近坐厕侧轮椅扶手。然后将 浴盆注满水,帮助患者脱下衣裤,将升降机坐 套套于患者大腿下方,将吊带固定于升降机。 (2)治疗师操纵升降机,升起患者,然后移动 升降机直至患者到达浴盆正上方。 (3)治疗师操纵升降机降低患者,使其进入浴 盆内,当患者坐于盆底时注意头的支持。然后 解下吊带。
第十二章 转移训练
第三节 被动转移
被动转移即搬运,是指患者因瘫痪 程度较重而不能对抗重力完成独立转移 及辅助转移时,完全由外力将患者整个 抬起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一般分为人工搬运和机械搬运。 人工搬运至少需要两人,机械搬运 即借助各种器械(如升降机)进行转移。
(一)人工搬运
1.标准式或椅式搬运法 此法在搬运的整 个过程可观察到患者的表情和反应,适 用于胸部和上肢疼痛的患者。 (1)治疗师握腕法:有以下几种:单腕 握;双腕握;指握;双手握等方法。具 体搬运时由参与的两个人商定用何种握 腕搬运
机械搬运是指借助器械,如升降 机来提举并转运患者的一种搬运方法。 有移动式、落地式固定、上方固定式 之分。这种机械装置多用于严重残疾 而无法用人力进行长期转移的患者, 如高位截瘫、重度颅脑损伤患者。

人教版数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梳理及同步训练

人教版数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梳理及同步训练

人教版数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梳理及同步训练知识梳理一.全等三角形概念1.全等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2.全等形的性质:(1)形状相同.(2)大小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4.全等三角形的表示:(1)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时: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2)如图,和全等,记作.通常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相等.三.全等的变换1.全等变换:只改变位置,不改变形状和大小的图形变换.平移、翻折(对称)、旋转变换都是全等变换.2.全等三角形基本图形翻折法:找到中心线经此翻折后能互相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易发现其对应元素旋转法:两个三角形绕某一定点旋转一定角度能够重合时,易于找到对应元素平移法:将两个三角形沿某一直线推移能重合时也可找到对应元素四.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边边边公理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边边边”公理的实质:三角形的稳定性(用三根木条钉三角形木架).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边角边公理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3——角边角公理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角边角”或“ASA”.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4——角角边推论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角边”或“AAS”.5.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边直角边公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①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都适用;②斜边-直角边公理五.判定三角形全等方法的选择: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且至少要有一组边对应相等,因此在寻找全等的条件时,总是先寻找边相等的可能性。

执业护士第十二章 练习题

执业护士第十二章 练习题

第十二章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病人的护理一、A11、下列有关骨质疏松症的说法,错误的是A.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自然衰老过程中,骨骼系统的邂行性改变B.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疾病或药物损害骨代跚所添发的骨质疏松C.骨质疏松会导致病理性骨折D.男女约在40岁时便开始出现与年龄有关的骨持续性丢失E.骨重建中,骨破坏多于骨新建,则导致骨质疏松2、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晚期特点是A.骨质破坏B.死骨形成C.形成局限性脓肿D.新骨形成和骨性死腔E.骨坏死并化脓3、以下能确诊为关节脱位的是A.关节疼痛B.骨擦音或骨擦感C.反常活动D.“方肩”畸形E.关节功能丧失4、Codman三角多见于A.脂肪肉瘤B.骨肉瘤C.皮质旁肉瘤D.骨髓瘤E.骨巨细胞瘤5、关于脱位的特殊表观是A.疼痛、畸形、活动障碍B.疼痛、活动障碍、关节空虚C.活动障碍、关节空虚、畸形D.弹性固定、疼痛.畸形E.畸形、弹性固定、关节空虚6、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常见于A.30~40岁妇女B.10岁以下儿童C.20~30岁青年男性D.60岁以上老人E.中年男性7、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护理中不妥的是A.患肢必须给予固定B.物理降温、预防惊厥C.高蛋白质、高糖、高维生素饮食D.体温正常后,还应继续用抗生素E.体温正常后可下床活动8、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最早病灶部位多在A.干骺端B.骨骺端C.骨髓腔D.骨皮质E.骨膜下9、关节脱臼复位后,一般需外固定时间为A.1周B.2~3周C.4~5周D.5~6周E.8周10、肘关节后脱位的特征表现是A.活动障碍B.疼痛C.肘后三点关系失常D.肿胀及淤血E.尺神经麻痹11、脊柱骨折急救搬运的基本原则是A.始终保持脊柱中立位B.始终卧硬板转运C.不可背驮运送D.不可抱持运送E.不可坐位检查和运送12、类风湿关节炎最基本的病理改变是A.关节滑膜炎B.血管炎C.周围神经病变D.骨质增生E.软骨增生13、类风湿关节炎病因不明,一般认为有关的因素是A.遗传、雌激素、阳光照射等因素B.感染、潮湿、寒冷及创伤等C.物理性损伤因素D.化学性损伤因素E.精神性损伤因素14、病变累及骨、关节及肌腱、滑囊、筋膜等周围软组织的一组疾病的是A.风湿性疾病B.类风湿关节炎C.骨关节炎D.骨质疏松症E.骨筋膜室综合征15、类风湿关节炎应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的机制是A.抑制滑膜炎B.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C.抑制T细胞功能D.抑制B细胞功能E.抑制细胞内二氢叶酸还原酶16、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皮肤损害最常见的部位是A.暴露部位B.口腔C.胸部E.下肢17、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皮肤护理哪项是错误的A.常用清水清洗B.忌用碱性皂液C.忌用化妆品D.避免阳光照射E.10℃冷水湿敷18、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皮肤护理哪项是错误的A.常用清水清洗B.忌用碱性皂液C.忌用化妆品D.避免阳光照射E.10℃冷水湿敷19、诱发骨质疏松的病因不包括A.膳食结构中缺乏钙、磷或维生素D等物质B.妇女在停经后缺乏雌激素的分泌C.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会大量流失钙D.长期大量的饮酒、咖啡、吸烟E.长期服用补充维生素的药物20、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营养障碍期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A.肢端发黑、干性坏疽B.间歇性跛行C.持续性静息痛D.游走性静脉炎E.患肢末端溃疡经久不愈21、间歇性跛行常见于A.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下肢外伤恢复期C.下肢静脉曲张早期D.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E.血栓性静脉炎1、患者女性,15岁。

第一节脑卒中患者的作业治疗

第一节脑卒中患者的作业治疗
• 4.团体协作
– 康复医生带领康复小组各成员(PT、OT、ST、康复护士等),制 定康复治疗计划,由康复小组各成员、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共同参 与各个时期的康复治疗。
• 5.健康教育
– 与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应贯穿于康复治疗全过程,这是实施有效 康复治疗的保证。
(三)治疗方法
• 1.急性期 –发病后1~3周,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Ⅰ~Ⅱ期,患 者从偏瘫肢体无自主活动到肌肉张力开始恢复,有弱 的屈肌和伸肌共同运动。 –包括原发病治疗、合并症治疗、控制血压(血糖或血 脂)等基础上,当患者病情稳定48h后开始进行康复治 疗。
•发病后3~4周,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Ⅱ-Ⅲ期,患者从偏瘫侧肢体弱的 屈肌与伸肌共同运动到痉挛明显,能主动活动偏瘫肢体,但肌肉活动均为 共同运动,病情稳定即进入恢复期。 •此期是康复治疗和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 目标:除预防常见并发症外,应抑制痉挛、促进分离运动恢复,加强偏瘫 侧肢体主动活动并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减轻偏瘫肢体肌痉挛程度,避 免加强异常运动模式,如上肢屈肌痉挛模式及下肢伸肌痉挛模式。
• 2.心脏病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如心功能 不全、高血压、低血压等。
• 3.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如血液 黏稠度增高、凝血机制异常等。
• 4.其他因素:栓子如空气、脂肪、癌细 胞和寄生虫等;代谢病如糖尿病、高血 脂;药物反应如过敏、中毒影响血液凝 固等。
二、脑卒中的功能障碍特点
(一)常见功能障碍特点
– 2)坐位动态平衡训练:通过重心(左、右、前、后)转移进行坐 位躯干运动控制能力训练。
– 3)患侧上肢负重训练:患者将双上肢伸直、外旋位放于体侧,用 手掌支撑于治疗床上,治疗师固定患肘关节保持伸直位,让其将 身体缓慢向两侧交替倾斜,使身体重心分别移到两侧上肢进行负 重训练。

转移训练

转移训练


2、下肢伸直的坐位转移 A 放置: B 转移 1、轮椅 1、撑起 2、双腿交叉 2、侧向移动 3、手位置 3、停放 4、头位置

3、滑板转移 A 屈膝坐位 B 直腿坐位 1 轮椅位置 1 轮椅位置 2 脚和身体的位置 2 下肢和体位 3 放滑板 3 滑板位置 4 手位置 4 手
斜向移乘
轮椅坐位转移至持双拐站立
轮椅与地面间的移乘训练
协助转移及准备


1、注意事项 A:详细诊断 B:有无其它损伤或疾病 C:疼痛关节?触患者/手放置的位置 D:骨质疏松?压力易引起骨折 E:每一个病人皆为独立个体 F:倾听患者的意见

2、转移位置:治疗师双手固定患者皮带,转
1、偏瘫患者的训练原则 加强无力肌群的力量训练 避开加重痉挛肌群的力量练习 以综合肌力练习为主 离心训练为主 过度疲劳或抗阻用力过大会诱发肌痉挛

2、脊髓损伤患者的训练原则 卧位、坐位时要注意肩带肌肌力训练 用低靠背轮椅者需进行腰背肌训练 针对改善步态的肌力训练
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
一侧上肢的伸展功能)C7损伤患者可以从仰 卧位直接坐起,C6患者需翻身至侧卧位或俯 卧位后再坐起。
1、四肢瘫患者从侧卧位坐起 2、 C7及以下的脊髓损伤患者的坐起 3、截瘫患者的坐起

偏瘫患者的坐起训练
1、辅助下坐起 2、独立坐起动作(主要训练健侧起床法)
四、坐位平衡训练
1、靠支持物辅助坐起 防止长期卧床后坐起会
转移训练的主要适用患者




脊髓损伤患者(主要训练对象),尤以T12、 L1节段及以下平面损伤的患者需强化训练, 争取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获得完全独立转移 的能力。 儿麻后遗症类似于脊髓损伤后遗症所致的肢体 功能障碍。 各种原因所致的偏瘫患者 其它

运动治疗技术课程标准

运动治疗技术课程标准

《运动治疗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康复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新兴学科发展迅速,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共同构成现代医学体系。

康复治疗学是康复医学的基本内容之一,《运动治疗技术》详细介绍了运动疗法技术的基本理论、常用的各种治疗技术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运动治疗技术是临床康复治疗中运用最多、最普遍的技术,是促进人体运动功能提高和恢复的主要技术。

《运动治疗技术》课程是中医康复专业的核心课和必修课,也是该专业学生毕业后考取康复治疗士(师)资格证的必修课程。

(二)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基本理论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掌握操作技术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医学素质的养成。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1.具有必需的生物力学知识、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相关的临床医学知识、康复医学知识、运动疗法技术基本理论知识。

2.通过学习本课程,了解当前国内康复机构所采用的运动疗法技术种类,理解、熟悉常用运动疗法技术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常用运动疗法技术并能综合运用运动疗法技术帮助有功能障碍的病、伤、残者提高或恢复运动功能。

(二) 能力目标1.具有运动功能评定能力2.运动疗法技术操作能力3.运动疗法技术综合运用能力(三) 素质目标1.将素质教育贯穿到教学过程当中。

2.强化业务素质的养成。

3.培养科学方法和求真的科学态度。

4.培养爱护生命的理念;培养爱伤、爱患的人文思想。

5.培养和谐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理念。

三、参考学时80 学时四、课程学分4.5 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教学内容学时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第一章绪论1.概述2.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及分类3.运动治疗的机制4.运动治疗常用的器材和设备2掌握:1. 运动治疗技术的有关基本概念。

2.运动治疗的原则。

3.运动治疗技术的分类方法。

熟悉:1.运动治疗技术的发展简史及现状。

2.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卫生出版社
2.轮椅与床之间的转移 (2)由床向轮椅的侧方转移
人民卫生出版社
2.轮椅与床之间的转移间的转移 转移方法同轮椅与床之间的转移。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脊髓损伤患者坐位转移 1.床上坐位转移 2.轮椅与床之间的转移 3.轮椅与椅之间的转移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影响平衡的因素 1.重心与基底面之间的关系 2.基底面的大小 3.重心的高度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有效地利用运动生物力学的原则 转移时应遵循的运动生物力学的原则是物 体靠近身体重心; 较宽的支撑基底面;举 起物体时身体应避免扭转;足部的位置应 随运动方向而调整;转移者使用最有力姿 势。 提问:治疗师如何利用运动生物力学原则, 对患者进行搬移?
人民卫生出版社
3.轮椅与椅之间的转移 (4)由轮椅向椅的正面转移
将轮椅与座椅正面错位对置,轮椅的右角 对座椅的右角,使两椅前沿平行,患者双 手分别支撑于两椅上,躯干略前倾,手足 同时用力将臀抬起移向座椅,转身,将双 腿移至座椅正面,并调整坐姿。
人民卫生出版社
3.由卧位坐起 (1)肘支撑俯卧位(肘膝卧位)
患者俯卧位,双上肢肘关节屈曲90°,前 臂支撑,上臂与地面垂直,头抬起;双侧 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90°;对完成有困难 的患者,治疗师可以对其患侧予以辅助。
人民卫生出版社
3.由卧位坐起 (2)手膝卧位
在肘膝卧位训练的基础上,让患者双手指 伸展、外展平放在地面上,双手距离与肩 同宽,肘关节伸展;双侧髋关节和膝关节 屈曲90°;双手和膝关节分别在肩和髋关 节的正下方支撑体重,上肢与大腿始终与 地面保持垂直。
的辅助转移方式。 2.辅助者应先准备好必要的设施与空间。 3.辅助者的口令应简单、明确,以便患者能
正确理解和接收。 4.转移时辅助者的动力来自腿部的力量。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辅助转移的基本原则 5.辅助者必须清楚自己的体力和技能,没有
把握时不要单独帮助患者转移。 6.转移时辅助者的衣着要适当。 7.转移过程中,辅助者应留意患者突然或不
人民卫生出版社
4.由坐位到仰卧位 (2)胸、腰段脊髓损伤的截瘫患者由坐位到
仰卧位与由仰卧位坐起的顺序相反。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坐位转移 (一)偏瘫患者坐位转移 1.床上坐位转移 2.轮椅与床之间的转移 3.轮椅与椅之间的转移
人民卫生出版社
1.床上坐位转移
人民卫生出版社
2.轮椅与床之间的转移 (1)由轮椅向床的侧方转移
都必须清楚地了解整个转移的过程及方法, 并由其中一位负责喊口号。 5.利用机械搬运时,转移前应检查器械是否 完全完好,准备并固定好,并保证转移空 间通畅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转移前的准备训练 (一)主动转移前的准备训练 1.肌力及平衡能力的训练 (1)翻身训练的准备训练 (2)由卧位坐起的准备训练 (3)由坐位站起的准备训练 (4)床与轮椅(椅)之间转移的准备训练 2.教会患者利用技巧转移
正常的动作,以避免发生意外。 8.随着患者功能的恢复,应逐渐减少帮助。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被动转移的基本原则 1.搬运时不能增加患者的痛苦,不能影响或
加重病情。 2.搬运过程中患者应当保持开始转移的姿势,
不再改变。 3.搬运时患者应向前看。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被动转移的基本原则 4.搬运过程需要两个以上治疗师,则每一位
2.轮椅与床之间的转移 (4)辅助下由轮椅向床的转移
人民卫生出版社
3.轮椅与椅之间的转移 (1)由轮椅向椅的侧方转移
将轮椅与座椅成60°固定后,卸下轮椅一 侧扶手,患者一手支撑在座椅远侧角,手 足同时用力将臀部抬起并移至座椅,期间 不必完全站立,再将双腿移到座椅正面 (用手辅助或主动),并调整坐姿。
人民卫生出版社
3.由卧位坐起 (4) 胸、腰段脊髓损伤的截瘫患者坐起
(从右侧坐起)
人民卫生出版社
4.由坐位到仰卧位 (1)C6完全性损伤患者由坐位到仰卧位
患者坐位,头、肩向前屈曲,双手在髋后 支撑;身体向右(左)后侧倾倒,用右 (左)肘承重。屈曲左(右)上肢,将一 半体重转移至左(右)肘;保持头、肩屈 曲,交替伸直上肢直到躺平。
人民卫生出版社
2.轮椅与床之间的转移 (3)利用上方吊环由轮椅向床的转移
患者驱动轮椅与床平行靠近(以右侧身体 靠近床为例),刹闸,卸下轮椅靠床侧扶 手;先将双腿抬到床上,再将右手伸入上 方吊环,左支撑于轮椅扶手;左手用力撑 起的同时,右手腕或前臂向下拉住吊环, 抬起臀部,向床上转移。
人民卫生出版社
(向右侧翻身)
人民卫生出版社
2.翻身 (3)胸、腰段脊髓损伤的截瘫患者的翻身
同 C6损伤患者的翻身方法或直接利用肘和 手的支撑向一侧翻身。
人民卫生出版社
3.由卧位坐起 (1)C6完全性损伤患者从卧位坐起
人民卫生出版社
3.由卧位坐起 (2)C6完全性损伤患者利用上方吊带坐起
人民卫生出版社
3.由卧位坐起 (3)C7~C8完全性损伤患者坐起
人民卫生出版社
1.脊髓损伤平面与体位转移 (5)C8~T2 患者生活基本上能自理,能在
床上活动和进行各种转移活动,能在轮椅 上独立活动。患者上肢肘关节屈伸活动良 好,C8以下患者腕、手功能完好,但躯干 控制无力、下肢完全瘫痪、呼吸储备不足。
人民卫生出版社
1.脊髓损伤平面与体位转移 (6)T3以下完全性脊髓损伤 患者生活能自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节 主动转移
一、床上转移活动 (一)偏瘫患者床上转移 1.翻身 2.卧位平移 3.由卧位坐起 4.由床边坐位到卧位
人民卫生出版社
1.翻身 (1)从仰卧位到患侧卧位
人民卫生出版社
1.翻身 (2)从仰卧位到健侧卧位
人民卫生出版社
2.卧位平移 (1)左右平移(向左移):患者仰卧位,先
理,可训练其床上翻身,利用上肢屈肘勾 住系于头上方的吊环可以坐起。患者肋间 肌受累,呼吸储备下降。上肢可屈肘、伸 腕,但伸肘功能不良,不能屈腕、屈指和 抓握,手功能丧失,躯干和下肢完全瘫痪。
人民卫生出版社
1.脊髓损伤平面与体位转移 (4)C7完全性脊髓损伤 患者生活基本能自
理,在床上能独立完成翻身、坐起和移动, 在轮椅上基本能独立。呼吸功能较差,上 肢功能基本正常,但手的抓握、释放和灵 巧度有一定障碍,不能捏,躯干和下肢瘫 痪。
人民卫生出版社
4.由床边坐位到卧位 (2)从患侧躺下
患者坐于床边,将患手放在大腿上,健腿 置于患腿后方;健手从前方横过身体,置 于患侧髋部旁边的床面上,患者逐渐将患 侧身体放低,呈侧卧位躺下,再用健腿帮 助患腿上抬到床上;当双腿放在床上后 (双腿一直保持屈曲),再调整躺平;在 躺下的过程中注意保持躯干屈曲,以对抗 向后倒的趋势。
将健侧脚置于患脚下方,Bobath握手置于 胸前,利用健侧下肢将患下肢抬起向左移, 用健足和肩支起臀部,同时将下半身向左 移,臀部左移完成后再将头向左侧慢慢移。 右移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反复练习。
人民卫生出版社
2.卧位平移 (2)上下平移(向上移):患者仰卧位,健
侧下肢屈髋屈膝,健肘稍微屈曲,以足、 肘为支撑点,健足蹬床,抬起臀部同时向 上移动身体,下移动作类似,但不如上移 动作易完成。
人民卫生出版社
4.由床边坐位到卧位 (3)辅助躺下
患者坐于床边,将患手放在大腿上,健腿 置于患腿后方;治疗师站在其患侧,一手 托住患者的颈部和肩部,另一手置于患者 的腿下,当患者从患侧躺下时帮助其双腿 抬到床上,调整好姿势,取舒适的患侧卧 位。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脊髓损伤患者床上转移 1.脊髓损伤平面与体位转移 2.翻身 3.由卧位坐起 4.由坐位到仰卧位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基本原则 (一)主动转移的基本原则 1.选择适当的转移的时机。 2.选择最安全、最容易的方法。 3.选择有一定硬度床垫和椅面。 4.相互转移的两个平面之间的高度应尽可能相等。 5.相互转移的两个平面应尽可能靠近,且稳定。 6.应注意患者安全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辅助转移的基本原则 1.辅助者应根据患者功能障碍情况选择合适
人民卫生出版社
3.轮椅与椅之间的转移 (2)由轮椅向椅的并列转移
除将轮椅与座椅并列放置外,其余均与侧 方转移相似。
人民卫生出版社
3.轮椅与椅之间的转移 (3)利用滑板的由轮椅向椅的转移
适用于两座椅高度不同,或两椅间有一定 距离。两椅并排放着,如果使用轮椅,拆 除一侧的扶手;滑板放在轮椅与座椅之间, 患者坐在其中一端;将板和椅子固定住, 患者横过滑板;移到目标椅子后,调整两 腿,然后去掉滑板。
第十二章 转移训练
马金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概述
一、生物力学基础 转移的完成应具备良好的平衡、稳定的基底 面,同时转移者及被转移者能合理有效地利 用人体力学的原则。
(一)重心与基底面含义 1.重心 重心是指身体各部位受到地球引力合
力的作用点。人体的重心位于L2,是身体最 大肌力所在,是产生大力量的原点。 2.基底面 基底面是身体和支撑表面之间所围 成的面积。
人民卫生出版社
1.床上坐位转移 (1)坐位前方移动
人民卫生出版社
1.床上坐位转移 (2)坐位侧方移动(向右移动)
人民卫生出版社
2.轮椅与床之间的转移 (1)由轮椅向床的正面转移
人民卫生出版社
2.轮椅与床之间的转移 (2)利用滑板由轮椅向床的侧方平移
患者驱动轮椅与床平行靠近,刹闸,卸下 轮椅靠床侧扶手,将双腿抬到床上;滑板 放在轮椅与床之间,一端插入患者臀下; 患者一手支撑于轮椅上的滑板一端,另一 手支撑于置于床上的滑板一端,头和躯干 屈曲,双手向上撑起,将臀部通过滑板移 至床上;然后撤去滑板。
理,能够较为容易的独立完成床上翻身、 坐起、床椅转移等活动。患者上肢功能完 全正常,呼吸正常,身体耐力增强,躯干 部分麻痹或正常,下肢完全瘫痪或部分瘫 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