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元宵节风俗

合集下载

潮汕传统节日习俗

潮汕传统节日习俗

潮汕传统节日习俗澄海实验学校初一(14)班杜斯康在潮汕,一年中的岁时节日,各乡各里的游神赛会,各家各户还有祖宗的“忌日”,基本每月都有二三个祭拜节日。

这些节日,既有祭品美食的制作,又有娱神民间艺术的展示,可谓名目繁多,眼花缭乱,是一笔可经挖掘、改造的旅游文化资源。

所谓岁时节日,远不止元宵、清明、端午、中秋、冬节、春节等几个比较典型的传统节日。

从正月到腊月,可以说月月有节。

在春节即将来临之时,我不禁对潮汕的传统节日习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此,我决定对“潮汕传统节日习俗”这一专题进行社会实践。

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对潮汕的传统节日习俗有更深的了解,弘扬家乡的传统文化。

同时也培养自己的活动探究能力。

目录春节习俗 (4)立春风俗 (5)元宵节 (6)潮汕人过清明节 (9)潮汕端午习俗 (10)潮汕中元节 (12)中秋节的习俗 (17)冬至 (19)除夕 (21)实践总结 (23)目录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

春节一清早各家各户备齐菜到祠堂祭拜祖先,所以这一天早餐,便要全家吃素,以示对祖先虔诚尊敬。

各个宗祠都要挂灯笼,写明姓氏,显示其先人的官职或贤哲家风。

如姓李的为“陇西旧家”,表示他与唐朝的李世民同宗支;姓黄的写“江夏世家”,表示他们是孝子黄香的一脉,等等。

正月初一至初三,小辈应向长辈拜年,亲朋则互相祝贺,名为拜年或拜正。

当小孩一清早捧槟榔(或以橄榄代槟榔),向长辈请安拜年时,长者则赏些钱给他买糖果,俗称为赏面钱。

这一天外出,遇见熟人,应互相道贺,共祝新正万事如意。

交情较深的,则互相登门拜正。

故此家家户户都备有大柑和橄榄,以备客人拜正答礼之用。

正月初一,潮俗禁忌很多,人人都要说吉利话,甚至孩子失手打破碗,还要说成“碗开花”或“缶开嘴大富贵”。

如不慎点火烧了灯笼,则说是“灯火旺”。

这一天不能扫地,应把扫帚藏起来,让垃圾积下,说是堆金积玉。

据《录异记》说,藏扫帚的事,是商人区明过彭泽湖礼青洪君,得其侍女如愿,因而一切如愿发家。

元宵节踩高跷的习俗

元宵节踩高跷的习俗

元宵节踩高跷的习俗元宵节踩高跷的习俗元宵节踩高跷的习俗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

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

”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

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

据古籍中记载,古代的高跷皆属木制,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再用绳索缚于腿部。

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

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

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

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小丑皆有。

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

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潮汕元宵节习俗和食俗做丁桌在潮汕乡村,上年生过男孩的人家,元宵夜要在祠堂设宴请客,以庆“出丁”,俗称“做丁桌”。

吊喜灯元宵节潮汕家家户户有点灯、吊灯的习俗。

因潮语“灯”和“丁”同音,点灯和添丁是近音,故潮人认为点灯即为添丁的佳兆。

求喜物元宵此日,乡村中多有设坛拜神活动。

各神庙宗祠灯火齐明,烟雾弥漫,善男信女争先参拜,拥挤异常,热闹非凡。

度过桥元宵节,潮汕大都有度桥的习俗,这在旧方志中也有所记载,清顺治《潮州府志》和乾隆《揭阳县志》载:“(上元)妇女度桥投块,谓之‘度厄’”。

掷喜童元宵节乡村大都有人在祠堂大埕、街头巷尾的开阔处,搭起一个彩棚,里面用泥土塑成一尊巨型的弥勒佛,袒胸露乳、笑容可掬。

弥勒佛光秃秃的头、肩、肚脐、大腿等部位都摆设有男女“泥喜童”。

赏灯潮汕俗语曰:“一年一度元宵明。

潮汕地区的元宵习俗

潮汕地区的元宵习俗

潮汕地区的元宵习俗潮汕地区的元宵习俗潮汕地区元宵节习俗1、吊喜灯潮语“灯”和“丁”同音,点灯寓意添丁。

元宵夜潮汕家家户户门口都点灯、吊灯。

人们还要提灯笼、拿纸银香烛到乡中神庙接火,回来分别吊在家里的神龛和床头,这叫做“吊喜灯”。

2、赏灯元宵夜是月圆夜,如果天晴月明,潮人的花灯与圆月相印成趣,赏心悦目。

镇、县、市有搭灯棚做花灯展,乡村神庙和宗祠挂起大灯笼、大花灯,小孩子提着买来或者自制的小灯笼,成群穿街过巷“营灯”,饶有喜庆。

自农历十一日起,叫“起灯”(即“起丁”),当年有生男孩的人家要到乡里宗祠挂花灯,被视为新生男孩的入族议式,并每晚抱着孩子去祠堂点灯, 接受乡人祝贺,直到十八日收灯。

3、做丁桌在乡村,上一年有生男孩的人家,元宵夜要在祠堂设宴请客,以庆“出丁”,俗称“做丁桌”。

宴客席式有两种,一是用好多只方桌并在一起,形同龙船,邀请亲朋好友来吃饭,叫“龙船席”;二是无论乡里人、过路的都可以进来吃,吃完就走,下一批客人接连不断地上来吃,主人不断地续上菜肴,叫“走马席”。

晕,听过外地的“喜宴”也有这么办的。

4、荡秋千荡秋千,口语叫“逡登秋”。

因潮地春来早,不似中原要到清明才适宜荡秋千。

当天有的乡村组织荡秋千竞赛或表演活动,也有不少村民自发绑挂秋千玩耍,甚至有的演化出奇特的风俗,例如揭阳市桃山乡正月里男女老幼都可荡秋千,但元宵那天,男人就禁忌登上秋千棚。

潮州的个别乡村,有元宵夜要在榕树下荡秋千,村人往年轻夫妻身上泼粪,以求当年生男孩。

5、猜灯谜以前,潮汕的猜谜游戏只有在元宵夜才举办,就是在花灯贴上有谜面的纸条,给观灯人围猜。

随着识字人逐渐增多和谜语知识的普及,猜谜活动在各个节日都盛行起来,但最为隆重、热闹的仍是元宵节,悬挂谜灯也变为谜笺竞猜。

建国后,潮汕各地的元宵灯谜更为盛行,其中澄海还是文化部颁授的“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灯谜)之乡”呢。

6、准情人节封建社会的未婚女子养在深闺无人识,是不允许自由出外的,唯有重大节日才可结伴出游,所以元宵节赏花灯往往是未婚男女见面或情人相会的机会。

潮汕的元宵节作文5篇

潮汕的元宵节作文5篇

潮汕的元宵节作文5篇篇一:潮汕元宵节的来历潮汕元宵节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传统节日,据说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这个节日最初起源于潮汕地区的一个小镇,后来逐渐传播到了整个潮汕地区、甚至整个中国。

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会吃元宵、放烟火、猜灯谜、赏花灯等等,来庆祝这个特别的节日。

然而,潮汕元宵节的来历并不是很清楚。

有一种说法是,这个节日与古代的民间英雄关羽有关。

据传闻,关羽善于使用刀枪,但在一个雨夜时,他遇到了意外袭击,所有的兵器都被雨水打湿了,无法使用。

关羽就想到了用元宵做成小灯笼,在夜色中偷袭敌人。

这一计策成功了,故事流传开来,成为了潮汕元宵节的传说。

另一种说法是,在汉武帝时期,有一个算术家叫做罗敷,他曾经给汉武帝算过一次简并之术,结果非常准确,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

故事中,罗敷用元宵串起数字,献给了汉武帝。

汉武帝非常喜欢这个礼物,就下令在每年的这个时候,都要吃元宵来庆祝这个节日。

无论是哪种说法,潮汕元宵节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代表着潮汕地区的文化和历史。

篇二:潮汕元宵节的习俗潮汕元宵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除了吃元宵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习俗。

1. 猜灯谜。

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会贴上灯谜,让别人来猜。

如果猜对了,就可以得到奖品。

灯谜可以是诗句、成语、俗语、谜语等等,要有趣、有难度,才能吸引人们的眼球。

2. 放烟火。

元宵节当天晚上,人们会在户外放烟火,以庆祝这个节日。

烟火在夜空中绽放,形成美丽的图案,非常令人兴奋。

3. 赏花灯。

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还会去赏花灯。

花灯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如龙、凤、鹿、虎、狮等等,非常精美。

4. 吃元宵。

元宵是这个节日的主食,在潮汕地区,元宵的制作非常讲究,可以有各种口味和馅料,如芝麻、豆沙、芋头、椰子、花生等等。

吃元宵的时候,还要喝上一碗甜汤,才能品尝出完美的味道。

潮汕元宵节的习俗非常有特色,代表着潮汕地区的文化和历史。

篇三:潮汕元宵节的美食潮汕是一个以美食著称的地区,在元宵节这个传统节日上,潮汕的美食也是非常丰富和多样化的。

潮汕地区的节日习俗

潮汕地区的节日习俗
拜月娘
潮汕地区有拜月娘的习俗,人们在庭院或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祈求平安吉祥、事业有成。
烧塔
烧塔是潮汕地区中秋节的另一项独特活动,人们用砖瓦搭建成塔状,里面塞满柴草,点燃后火光冲天,象征着红 红火火、蒸蒸日上。
06
其他重要节日习俗
重阳节敬老传统
登高远眺
潮汕地区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人们会选择山清水秀的地方,与 家人一同登高望远,寓意着步步
祭灶神
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 二十四日,人们会祭拜灶 神,祈求来年丰收和家庭 平安。
除夕夜活动
守岁
除夕夜,家人会围坐在一 起守岁,等待新年的到来 ,寓意珍惜时光和家庭团 聚。
吃团圆饭
除夕夜家家户户会吃一顿 丰盛的团圆饭,象征家庭 和睦、团结。
燃放烟花爆竹
人们会在除夕夜燃放烟花 爆竹,以驱赶邪恶、迎接 新的一年。
清明节食物特色
潮汕清明节食物丰富多样,其中最具 特色的是朴籽粿和鼠曲粿。
鼠曲粿则是用鼠曲草和糯米粉制作而 成的糕点,形状像小老鼠,口感香甜 可口,寓意着迎接春天的到来,祈求 家宅平安。
朴籽粿是用朴籽树的嫩叶和糯米粉制 作而成的糕点,口感软糯,清香扑鼻 ,是清明节期间潮汕地区特有的时令 美食。
潮汕地区独特风俗
康。
祭祖仪式
在冬至这一天,潮汕人会举行祭 祖仪式,向先人表达敬意和怀念 之情,并祈求祖先保佑家庭平安
吉祥。
家庭聚餐
冬至节也是家庭聚餐的好时机, 潮汕人会准备丰盛的节日美食,
与家人共度欢乐时光。
七夕节乞巧活动
1 2 3
乞巧仪式
潮汕地区七夕节有着独特的乞巧习俗。女孩子们 会在这一天向织女乞求智慧和技能,以求得心灵 手巧、技艺精湛。
赏月

潮汕“上灯节”和“出花园”

潮汕“上灯节”和“出花园”

潮汕“上灯节”和“出花园”上灯节:又名“添丁节”“上丁节”“吃上丁/灯”等,严格来讲不是一个节日,只是一种习俗,一般在正月十三进行,但是整个流程会更早发生,不是每个人都过,而是生了男丁的那一家过。

整个流程包括:祠堂上灯、礼分诸亲、请客吃上丁三步。

祠堂上灯:潮汕话“灯”“丁”同音,每家生了男丁都要在祠堂上点一盏灯笼(女生在传统里,是算将来婆家的人丁,所以传统婚俗中会在结婚时录入对方的族籍,具体区域还有分别,比如我们村,女孩上本家族谱不上灯,有的地方则女孩是不上本家族谱的),一般会伴有简单的祭祀,上面写着孩子的名字。

礼分诸亲:主要是会制作一些象征性的、可存放的食品,按照亲疏远近、社交关系以及自身经济实力,分发给亲友,以示同乐。

东西一般都需要自己制作,我们村是炒花生(带壳炒,也可以说是闷,很费体力的一种方法,是混在沙子里在大锅上炒),寓意就是添丁多子。

隔壁村则是发“丁糖”,就是一种糯米爆米后用砂糖凝固成菱形,又硬又甜,还有米香,牙口不好很容易崩牙(别问我为什么这么说!)。

还有分面的。

有的地方则不讲究,尤其是自己制作这一条,现在越来越不讲究了,分什么的都有,有一个村,据说发方便面发了十几年了。

分发的一般由近及远,经济不好的家庭,可以只分给最亲近的亲属就好,阔绰的家庭,全村分发甚至跨村分发,比如女方是外村的,直接两个村子一起发都行,全看你自己的经济实力。

接受分发的人,需要回礼,是直接回“钱礼”,不整花里胡哨的。

数额有规定,不是你阔绰就能回多,这样是被人记恨的!早年是一毛两毛,后来整体经济好了,就是一块两块,有一个发展过程。

一般按照盘子给,即发一盘给一块钱(一般来讲,是低于分发物品的实际价值的)。

所以每年正月初七、八开始,我们那家家户户都会兑换一些零钱,用来回礼(经济条件好了以后,每年收的花生经常吃大半年吃不完)。

请客吃上丁:其实和很多地方吃席的习俗很像,一般就是动土、婚丧,都有吃席的流程。

我们这是添丁了要请客吃席。

元宵节日历

元宵节日历

元宵节日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即上元节,古时又称元夜。

在潮州,元宵节是新年第一个“喜节”,既是灯节又是喜节,所以欢庆的气氛特别热闹。

在节前数天,家家户户门口挂彩灯。

孩子们最喜欢热闹,买了鲤鱼灯、瓜灯、柿灯、宫灯等各式各样的彩灯。

贫穷人家的孩子,则自己动手糊花灯,或者把萝卜镂空,外面彩绘上花纹图案,里面放一截蜡烛,也是一盏花灯。

有的孩子把南瓜、地瓜挖空,做成花灯。

傍晚时分,孩子们成群结队,提着各式各样的彩灯,唱着“正月营灯笼”的童谣,蹦蹦跳跳,穿街过巷。

花灯透出烛光,街巷里如流彩飞扬。

商铺门口张灯结彩,陈列着一屏又一屏的人物花灯、纱丁。

花灯和纱丁都是潮州民间工艺美术的门类,富有潮州民间工艺美术个性。

潮州旧时有诸多制作传统花灯的糊料铺和民间艺人,城里最出名的有林盛记和陈万顺二家。

潮州歌册《百屏灯》开头唱道:“活灯看完看纱丁”,“活灯”就是这种活人装扮成戏剧角色与花灯合景游行的场面。

“纱丁”则是一种表现人物形象的工艺美术品。

制作时,人物的骨架以铁丝扎成,裱成丝纸,穿上潮绣戏服,装上浮洋大吴泥塑彩色头偶“灯头”,配以靴帽头饰,如真人大小,生动形象。

三几个这样的“纱丁”,再配上彩灯、景物,组成一个戏剧情节如“凤仪亭”“郭子仪拜寿”等。

一个情节叫做“一屏灯”。

《百屏灯》唱的共有一百个传统戏剧情节故事。

可见旧时潮
州元宵节游花灯场面的盛大。

明代剧本《荔镜记》中有描写潮州元宵夜游花灯的热闹场面。

因此,潮州元宵节游花灯至少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汕头的传统节日风俗

汕头的传统节日风俗

汕头的传统节日风俗汕头作为广东省东部重要的沿海城市,拥有着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这些节日和风俗,代表着汕头人的文化传承和历史积淀,也是汕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花灯节花灯节是汕头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

花灯节主要是在夜间举行,人们在街上或公园里观赏各种精美的花灯,如灯笼、花炮、金鱼灯等。

花灯节不仅是展示汕头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同时还展示了汕头特别的文化传统和节日气氛。

二、潮汕新年潮汕新年,是汕头地区汕、潮、揭三个地区的汕南文化共同传承的一个节日,也是汕头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新年传统。

潮汕新年的庆祝时间,一般在春节之后的第五十天左右。

潮汕新年的庆祝方式相当独特,以灯会、龙舞、舞狮和祭祀等为主要内容。

这些活动不仅富有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同时也能够保持汕头独特的风俗传统。

三、吃粿仔节吃粿仔节,是汕头地区过年的传统习俗之一。

据传说,吃粿仔能够让人温馨感到幸福。

每年的送粿仔的日子一般在农历正月初八日左右,人们在这天都会到亲戚好友家来献上粿仔,而后又一个个品尝粿仔。

吃粿仔节是汕头地区的重要节日,人们通过赠送粿仔来寄托自己的感情和祝福,表达对亲人、朋友们的关怀和敬意。

四、端午节端午节,也是汕头地区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五日,当天人们会吃粽子和龙舟竞渡,同时还会扎艾草,写“五毒”字,挂艾草、菖蒲和香囊以祈保平安。

这些活动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也是对汕头历史和文化传承的一种致敬。

五、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汕头地区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一般在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个晚上,人们会赏月、赏菊、吃月饼,同时还会点燃一些儿童和老人喜欢的小灯笼。

中秋节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温馨和节日的气氛,同时也是汕头地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总之,汕头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拥有着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这些独特的传统文化,为汕头人民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

我们要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汕头,认识汕头,并感受到汕头地区充满活力和文化气息的独特魅力。

潮汕文化之“走老爷”

潮汕文化之“走老爷”

潮汕文化之“老爷”传说(信仰习俗)走老爷民间游神习俗。

1949年前普宁、潮州一带,每逢元宵节夜,各村雇请青壮劳力,把庙宇中的神明偶像绑在担架上,每尊由四人抬举,前面有四人打鼓,后面有四人敲锣,从庙宇中快跑而出,沿着树前屋后跑12个圈(闰年跑13圈),一村跑完又到另一村去,俗称“走老爷”。

当“老爷”从各家门前经过时,各家要烧蔗壳或稻草,叫做“烧兴旺”。

绞老爷一种特殊的游神方式。

潮州卧石每年正月十一要“绞老爷”,所绞之神为“三山国王”以及各自的夫人。

正月初九要把神像抬出,放到敞棚里。

初十“老爷”受祭。

到了十一,气氛就不一样了,每个敞棚要推举一些年轻有力的小伙子,把王爷及其夫人送回庙里,他们有的把王爷夹在腋下,有的把王爷扛在肩上,大家互相追逐,让王爷们、夫人们互相顶牛、碰撞。

有的地方在结束时还要把神像集中在旷地上,轮流抱起神像往地上摔,俗称“舂老爷”;有的地方则索性用草绳套住偶像的脖子在地上“五马分尸”,俗称“绞老爷”,节日过后再修补重塑。

传说神像愈破,来年愈旺,俗谚谓:“卧石老爷愈食愈惊。

”拖老爷一种特殊的游神方式。

澄海区盐灶每年正月要“拖老爷”。

拖神这天,青壮男子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扮演护神的角色,他们要斋戒沐浴,出行前把神像牢牢地捆缚在神轿里,抬着游行;另一部分扮演拖神的角色,他们紧紧跟着护神的队伍,游到广场时,众人一声大喊,猛冲上去,要把神像拖下来。

在抢神的过程中,你争我夺,扭成一团,热闹非凡,围观群众人山人海。

最后神像被拖得脚断手折,体无完肤。

人们拖累了,还要把神像丢进池塘里面浸泡,这才尽兴而归。

拖神之后,村民们再择个吉日把它从池塘中捞出来,送回神庙,重塑金身。

风俗来源有个故事。

过去盐灶抬神出游费用很大,因此很多人都不愿牵头,于是大家决定抓阉。

有一年,中阄的渔民家里很穷,没钱应付,他很生气,认为是“老爷”没保佑他,乘夜把神像捆起来,拖到池塘边,把它浸入水中,自己逃离家乡,出洋谋生去了。

后来他在外面发了财,回乡探亲,恰巧家乡也是五谷丰登,鱼汛大旺。

潮汕风俗活动

潮汕风俗活动

潮汕风俗活动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部,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民风淳朴的地方。

潮汕人民热爱生活,崇尚自然,他们的风俗活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带您领略潮汕地区的风俗活动。

一、潮汕传统婚礼潮汕传统婚礼是潮汕人最为重视的一种风俗活动。

在潮汕地区,婚礼通常是由男方家族主持,女方家族则是客人。

婚礼前,男方家族要准备一些礼品,如茶叶、糖果、饼干等,送给女方家族。

女方家族则要准备一些嫁妆,如金银首饰、家具、被褥等,送给男方家族。

在婚礼当天,男方家族会派出一支队伍,穿着传统的潮汕服装,手持锣鼓和花炮,欢迎新娘到男方家中。

新娘要穿着传统的潮汕婚服,头戴花环,手持花篮,步入新家。

新娘步入新家后,男方家族要在门前点燃一堆红烛,象征着新娘带来的好运。

随后,男方家族会把新娘带到新房,进行拜堂仪式。

拜堂仪式结束后,男方家族会举行一场盛大的宴席,热情款待来宾。

二、潮州歌仔戏潮州歌仔戏是潮汕地区最具特色的文艺活动之一。

歌仔戏是一种传统的戏曲形式,以潮州方言演唱,配以弹拨乐器和打击乐器。

歌仔戏的剧情通常是以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为主题,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在潮州歌仔戏中,演员们要穿着传统的潮汕戏服,化浓妆,唱着悠扬的歌声,表演着精彩的动作。

观众们则要坐在台前,欣赏演员们的表演,不时地为演员们喝彩。

潮州歌仔戏是潮汕地区的一项重要文化遗产,也是潮汕人民的精神寄托。

三、潮汕牛仔节潮汕牛仔节是潮汕地区的一项传统活动,也是中国境内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牛仔活动之一。

牛仔节通常在每年的11月份举行,为期四天。

活动期间,潮汕各地的牛仔们会穿着传统的牛仔服装,骑着马匹,进行各种竞技表演。

在牛仔节上,观众们可以欣赏到牛仔们的绝技表演,如马术、枪术、绳艺、牛仔舞等。

此外,还有各种娱乐活动,如文艺演出、美食节、摄影展等。

潮汕牛仔节是潮汕地区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也是潮汕人民的精神寄托。

四、潮汕饮茶文化潮汕饮茶文化是潮汕地区的一项传统文化,也是潮汕人民热爱生活的一种表现。

潮汕正月十五的风俗作文开头和结尾

潮汕正月十五的风俗作文开头和结尾

潮汕正月十五的风俗作文开头和结尾篇1开头:哇塞!正月十五了,这个日子可真棒啊!在潮汕,正月十五是个超级超级重要的节日,比春节还要嗨!我们一家人早就开始准备了,真期待今年的正月十五会玩些什么呢?爸爸说,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一天我们要吃汤圆、赏花灯、放孔明灯。

汤圆是用芝麻馅儿的,吃起来香香甜甜的,我最爱吃这个了!花灯可漂亮了,各种各样的造型,有兔子、蝴蝶、太阳等等,灯笼上挂满了彩色流苏,好像在跳舞一样。

妈妈说,正月十五晚上会有盂兰大伯公的游行,大伯公可是潮汕人最崇拜的神明呢!游行的队伍超级长,有舞龙舞狮、高跷、捧路锣鼓等,真是热闹非凡...... (中间省略)结尾:......正月十五结束了,我已经玩到精疲力尽,但心里超级高兴!今年的元宵节可太好玩儿了,和家人们团团围炉,吃着香喷喷的汤圆,看着五颜六色的花灯,实在太棒了!最高兴的是我亲自放了一盏孔明灯,看着它慢慢飞向天空,我对它说了心里话,希望它能把我的心愿带给上天爷爷。

妈妈说,只要我好好读书、做个乖孩子,心愿就一定能实现哦!我已经等不及明年的正月十五了,到时候一定再玩个痛快!潮汕的元宵节传统可太有意思了,我这个潮汕仔真是骄傲呀!篇2开头:新年啦新年啦!正月十五这天可是潮汕人过年的高潮时刻呢!那天全家人都要穿上最漂亮的新衣裳,女生还会戴上可爱的头花,男生们帅帅的打扮一番。

一大早就听到街上锣鼓喧天,那是潮州城里正在举行盛大的神明游行庆典!家里老人会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摆上香案和祭品,等着神明爷爷到家里巡视。

妈妈也会在厨房里忙碌个不停,炮制各种美味的年菜佳肴,等着一家人到时候热热闹闹地团圆吃年夜饭。

哥哥们会请朋友们一起玩"扑锭陀"游戏,看谁最有力气。

而我和妹妹就爱穿梭在热闹的街头游行队伍里,看看锣鼓舞龙舞狮表演,真是热热闹闹!结尾:就这样,在锣鼓喧天、彩旗飘扬的热闹气氛中,潮汕正月十五渐渐走向尾声。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大口大口地吃着妈妈亲手做的美味年菜,品尝着阿婆熬制的香浓莲子百合糖水,实在是太幸福啦!爸爸高兴地说:"孩子们,你们看今年的正月十五有多热闹啊,我们潮汕人过年就是要这样团团圆圆、其乐融融的。

潮州祭神文

潮州祭神文

潮州祭神文
潮州祭神文,是指潮州地区举行的一种祭祀仪式,用于向神灵祈福、感恩和祈求保佑。

潮州地区的祭神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潮州人会举行盛大的祭神活动。

这个时候,潮州的庙宇会张灯结彩,香火缭绕,人们穿着盛装,高举祭品,呈现出一派喜庆的氛围。

祭神文一般由特定的祭神团体组织,他们会沿着特定的道路,穿行于潮州的街巷之间。

在队伍的前方,会有一位祭神文的领头人,手持红色的祭神旗帜,带领着祭神团队向神灵进发。

队伍中的每个人,不论男女老少,都会佩戴红色的头巾,彰显自己的身份。

祭神文的队伍里,常常有一些人扮演舞狮和舞龙的角色。

他们身穿五彩斑斓的狮龙服饰,手持鲜艳的绸带,伴随着鼓乐和锣声,表演各种灵活多样的动作,给整个队伍增添了喜庆和活力。

在祭神的过程中,人们会向神灵献上各种祭品,如鲜花、水果、糕点等。

此外,还会进行烧香、燃放烟花等传统仪式。

人们虔诚地祈祷神灵能够保佑他们家庭平安、事业顺利、身体健康等。

潮州祭神文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潮州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通过祭神文的举行,人们能够感受到潮州地区独特的风俗和习惯,增强彼此间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此外,潮州祭神文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他们可以在这个节日里,亲身感受到潮州地区的独特魅力。

这也为潮州的旅游业带来了一定的推动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总之,潮州祭神文是潮州人民举行的一种重要祭祀活动,不仅寄托了人们对神灵的敬仰和祈求,也展现了潮州独特的文化魅力。

通过这个传统仪式,人们能够深入了解潮州的风土人情,增强了地方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潮汕地区的节日习俗

潮汕地区的节日习俗

潮汕地区的节日习俗潮汕地区的节日习俗潮汕民俗繁多,而且,这也是潮汕人一直骄傲的地方。

除了传统的节日外,他们还保留着盂兰节,中秋烧塔,新年烧龙等等中原已消失的习俗。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潮汕地区的节日习俗,希望有所帮助!潮汕人过年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

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

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烫发整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

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

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

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

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

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

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

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

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以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或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

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

初二、初三日很多乡村圩镇组织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

潮汕传统节日

潮汕传统节日

潮汕传统节日潮汕地区有句话叫:“过日子,勿忘时年八节。

”潮汕地区“岁时节日”的各种活动,世代沿袭相传,蔚然为俗。

或纪念,或寓意,或祈福,富有民俗蕴义。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潮汕传统节日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潮汕传统节日春节农历正月初一称元日,为新岁之首,在潮汕地区,过年一般要热闹四、五天。

春节当晚,大街小巷,家家产户贴春联,张灯结彩。

吃团圆饭。

春节一早,大人携小孩子带上一对或二对生柑(称“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互敬如意。

春节的文娱活动有英歌舞、营大锣鼓、擎大标、布马舞、舞龙、狮、鲤鱼等。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古称“上元节”。

俗称“灯节”,潮汕人叫“正月半”,历来有“小初一,大十五”之说。

当天家家户户门楣上都要插上榕叶、竹枝,以保平安;庆元宵的节目主要有:营老爷、赏花灯、添灯、猜灯谜、抛钱掷弥勒佛等。

清明节清明节在潮汕各地上坟扫墓的习俗十分盛行,扫墓俗“过纸”。

旧时要到祖宗墓地上填土整坟,扫除沙尘杂草,用红漆油出新石碑号,并在墓碑及墓堆上挂黄白两色纸条,举行祭礼。

端午节潮汕人称端午节为“五月节”,潮汕赛龙舟分“真龙”和“假龙”两种。

在包粽方面则有“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的气象谚语,潮汕人家,端午要在门楣、门环以至屋檐下,悬挂一束束用“红头绳”系扎着的艾草、菖蒲、榴花、蒜头、龙船花共合为五种称“五瑞”。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

俗称“七月半”、“施孤”、“鬼节”,也叫“盂兰胜会”。

“施姑”当天,潮州人或以村为单位搭台“施孤”,或在自家门口摆上祭品、钱纸,祭毕烧钱纸、撒白米于地上,焚香祷祝,并把香插在房前屋后的地上。

中秋节俗称“八月半”,主要节目有:1.芋头祭祖。

潮汕有句俗谚:“河溪对嘴,芋食到畏。

”;2.拜月娘,多数人家会在中秋前一个月精心制作工艺品用以拜月,拜月当晚必不可少的物品还有如八仙桌、“(八仙)宝仔”、大香、各类水果、馅饼等,拜月者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所以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

广东元宵节的习俗

广东元宵节的习俗

广东元宵节的习俗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过去的广东,有许多闹元宵的独特习俗,展示出岭南文化的丰富多彩。

那你知道广东各地的元宵习俗是什么吗?广东各地元宵节习俗,你家乡的元宵习俗是什么?深圳/东莞;舞麒麟深圳坪山舞麒麟,远近闻名。

这项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客家民间传统文化,不仅传承着世代客家人“麒麟呈祥”的美好祝愿,而且在岁月的变迁中烙下了深深的坪山印记。

而在东莞,舞麒麟则以清溪镇、樟木头镇较为出色。

每年元宵节市政府均组织大型群狮贺元宵活动数百台醒狮、金龙、彩凤、麒麟参加万人空巷。

广州;广府庙会广府庙会是广东省汉族传统民俗文化,为期7天的庙会,涵盖了十余种主题活动,包含了祈福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商贸休闲文化等丰富的内容。

通过庙会的方式,打造独特的广府民俗文化特色活动品牌,营造浓厚的年节气氛,让老百姓了解广府文化,相约幸福广州。

佛山;行通济桥“行通济”是广东佛山地区在过年时传统的习俗之一,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行通济,无闭翳(即无烦恼)”的意思是说,在正月十六到通济桥上走走,就能消除疾病、烦恼,得到幸福、安康。

每年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会扶老带幼,自清晨到夜幕,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祈求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清远;舞火麒麟每年元宵夜,广东英德市大湾镇热闹非凡,火光四射。

由火麒麟、飘色和花灯组成的大湾传统元宵节目,当天就有光着上身的年轻人在火光中舞动着火麒麟,围观村民中传出阵阵欢呼声。

接着就沿街巡游、挨家舞拜,吸引了上万民众观赏,大湾镇人头涌动。

茂名;年例“年例”是广东省乃至中国少有的风俗习惯,为茂名全市和湛江少部分所特有,远近闻名。

年例是茂名农村的第一大节日,从最初的娱神祭祀,到娱人娱神的节日,发展到现今融交际和文娱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节日。

茂名人素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出门在外的人,春节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是一定要赶回来。

而年例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游神、游灯、点灯、打醮、舞狮、舞龙、飘色、八音、武术表演、做大戏(粤剧)、木偶戏、燃放烟花炮竹等,一直闹至通宵达旦。

行头桥

行头桥

俗,即民众日常的风俗习惯,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先民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风格各异、意义深厚、丰富多彩的民俗。

潮汕先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也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其中包括了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等在内的“时年八节”,举行热烈的庆祝活动,形成了异彩纷呈、光彩迷人的节庆习俗。

元宵期间的“行彩桥”就是一种富有浓厚潮汕民俗文化特色的节庆活动。

本文在对潮汕元宵节前后“行彩桥”习俗作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对其文化意义做粗浅的探讨,意在抛砖引玉,愿乞教于同仁。

一、潮汕的“行彩桥”习俗潮汕地区的“行彩桥”习俗主要在两个地方流行,一是揭阳榕城,一是普宁洪阳(称为“行头桥”)。

一揭阳榕城的“行彩桥”风俗。

揭阳榕城“行彩桥”的风俗流传年代甚久。

按乾隆《揭阳县志·俗志》所载,乾隆时即有这种风俗。

据说从前有人梦见一位仙姑告诉他,某日洪水要暴发。

洪水到来之前,地上有一条五彩缤纷的桥连接天空,只要往桥上走,便可逃过灾难,人们照仙姑的话去做,果然免遭厄运。

从此以后,在这一天,人们便以“行彩桥”的形式渡厄,祈求平安。

古揭阳县治榕城是水城,榕江南北河夹城东流,城中河道交错,有“浮水莲花”的美誉。

自古以来,榕城的石狮桥一直被当地人视为中心桥,这是因为古时榕城称玉窖村,南北窖河称玉窖河,石狮桥在玉窖河的中段,这种地缘的中心观念一代传一代,一直流传至今。

现在,尽管城内搭的彩桥很多,“石狮桥”仍是人人必行的一条彩桥,从“行头桥”开始,这里便人山人海,即使被挤得汗流浃背,走过桥去也便心情舒畅,其乐无穷。

每年正月初十日,榕城老城区的各座桥梁都被打扮起来,挂上各式各样的彩灯,并在彩桥周围悬挂着成百上千幅绣有“合境平安”、“竹苞松茂”、“富贵吉祥”、“国泰民安”、“物阜民安”等字样的标旗彩幅,表达了人们对今天幸福生活的喝彩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桥的两侧扶手栏杆和桥头柱子上,扎满榕树枝和竹枝。

潮汕传统习俗

潮汕传统习俗

春节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最热闹、最隆重、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日。

春节为一年之首,古代亦称为“元旦”、“元日”、”等。

历史上各个朝代对春节的不同叫法,名异而实同。

辛亥革命后,将阳历一月一日定为新年,将农历正月初一改称春节,今仍沿此节俗。

在潮汕,春节这个节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是特指正月初一,故府县志也谓之为元旦、元日;广义是指从正月初一延续到初四这段时间。

潮人所说的春节通常指的是广义的春节。

一个地方的风俗是由其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因此潮汕地区有很多与中原地区相同或相异的民俗活动。

贴门神、春联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每当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毫,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

由于历代大力提倡,春联成为我国一种特殊的民间文艺形式,长盛不衰。

潮汕人对春联更是重视,买一副春联,往往要琢磨很久。

从各家各户所贴的春联看,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

其中较多的是反映出潮汕人勤劳上进、团结和睦的特点,像“和睦一家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勤生产五谷丰登,善治家六畜兴旺”等等。

潮汕对联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明朝潮州才子林大钦撰写的“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堂”。

在潮汕的春联中,经常还看到单扇门儿上或谷簟、福龛上贴着斗大的一个“春”字。

“春”字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层表示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一层巧借“春”与“存”潮音的相谐,表达年年有余的良好愿望。

送压岁钱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

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

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

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元宵节元宵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它始于二千多年前的西汉。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篡权,培植吕氏势力。

潮州民风民俗

潮州民风民俗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晚上称除夕, 潮汕习俗谓之“过年”。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 办 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 裳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贴门 神、春联。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每当除夕将至,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 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 户装点一新。送压岁钱。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 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 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 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着。 这俗称为“压腰”。。吃团 夺 锦
吃 棕 球
七月鬼节
“鬼节(民 间)”“中元节 (道教)” “盂兰盆会(佛 教)”传说,从 七月初鬼门关开 门,地府的孤魂 野鬼纷纷跑到人 间游荡。于是, 人们在中元节这 一天除祭祀先人 外,还要大规模 赈济孤魂野鬼。
中秋习俗
芋头祭祖先
拜 月
中 秋 夜 烧

冬至习俗
平之海山一带,则在清晨便祭祖,赶在渔 民出海捕鱼之前,意为请神明和祖先保佑 渔民出海捕鱼平安。
“吃 了 冬 节 圆 多 一 岁” 的 俗 谚
上坟扫墓:这是
冬至另一项活动。按潮 汕习俗,每年上坟扫墓 一般在清明和冬至,谓 之“过春纸”和“过冬 纸”。一般情况,人死 后前三年都应行“过春 纸”俗例,三年后才可 以行“过冬纸”。但人 们大多喜欢行“过冬 纸”,原因是清明时节, 经常下雨,道路难走; 冬至时则气候好,便于 上山野餐。冬至这个 “上坟扫墓”是纪念先 人艰苦创业和“吃甜丸” 是预示来年又获丰收的 习俗,自然就沿袭下来。
潮州 民风民俗
正月初 七,潮汕 人有吃 “七样羹” 习俗。这 风俗源远 流长,在 中国至少 有两千年 的悠久历 史。

元宵节用甘蔗一起

元宵节用甘蔗一起

元宵节用甘蔗一起
在潮汕的元宵节,不少地方会拿一两个甘蔗,压在大门的后面,用甘蔗压门,在之后再一家人围坐一起,吃甘蔗话家常,据说元宵节吃甘蔗就不会蛀牙了,不知道是哪里来得风俗习惯,反正也算是挺有趣的一个习俗了。

在元宵前,甘蔗价格就会上升,但是大家也都会挑好吃的,黑色的“乌蔗”来参与这个节日。

延宁宫有搭设妈祖蔗塔,庆元宵的习俗。

蔗塔传统制作工艺,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延宁宫早年以甘蔗为供品,相传明嘉靖年间,倭寇大举入侵莆田,湄洲岛人携带妈祖神像到延宁避难,后来,为了纪念妈祖,每年元宵节,用甘蔗搭灯塔来祭祀妈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汕元宵节风俗
潮汕元宵节风俗吊喜灯
从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特别是元宵此日,潮汕家家户户有点灯、吊灯的习俗。

因潮语“灯”和“丁”同音,点灯和添丁是近音,故潮人认为点灯即为添丁的佳兆。

元宵此日,人们纷纷提着灯笼、备齐纸银香烛,到乡中神庙点火,回来分别吊在家里的神龛和床头,这叫做“吊喜灯”。

此外,如果去年元宵以后生了男孩子,农历正月十三起家人就必须挑起一对红灯笼,并在灯屏下贴着红纸写上姓名,欢天喜地挂到乡中宗族祠堂的灯架上,以此象征着家中添了丁。

每晚家人要抱着孩子到祠堂中,一面往自己的灯笼里点燃蜡烛,使灯笼通红,一面接受周围乡人的祝贺,元宵夜更是庄严、热闹。

做丁桌
在潮汕乡村,上年生过男孩的人家,元宵夜还要在祠堂设宴请客,以庆“出丁”,俗称“做丁桌”。

宴客时有两种席式,一种叫“龙船席”即用好多只方桌连结起来,客人围在两旁吃饭,形同划龙船;另一种叫“走马席”,即无论亲朋疏厚,认识不认识的人都可以进来吃,吃完就走,主人再重新摆上菜色,招待另一批客人的来临,接连不断。

解放后,由于时代的前进,思想在进步,潮人虽仍有元宵办丁桌的习俗,但多改为在自家里进行,且单限于宴请较亲的亲戚和较好的朋友,丰俭由人,无人计较。

赏灯
潮汕俗语曰:“一年一度元宵明。

”这一天,明月皎洁,高悬碧空,而人间万家灯火、金碧辉煌,真可谓天上人间,俱成灯火世界了。

元宵节在潮汕人眼里,地位只稍亚于春节。

故此,从十三日起,便已经开始准备过节了。

例如,海丰人在十三日便开始“搭灯棚”了。

这天,街头卖灯笼的,将各式各样的灯笼高高悬挂,供人观赏选购,而且神庙和宗祠里都挂着很多花灯。

小孩子更显得兴奋异常,在那里敲锣打鼓,叫做“开灯”。

普通人家要备很多茶点请亲戚来吃喝,这叫做“喝灯茶”。

即使没人邀请,但只要你有雅兴,随便走进一户人家,都会受到主人的热情款待。

潮汕元宵食俗卤鹅
在潮汕地区,元宵佳节需要举行祭祀先人等活动。

祭拜时准备的供品也相当丰富,其中“三牲”(三种肉类)则是必备的。

在大部分家庭中,“三牲”之一则是卤鹅。

粿肉
粿肉是潮汕地区最经典的小吃之一,制作过程稍微繁琐,蒸熟之后切成小段后入油锅稍煎炸,吃的时候沾上一点桔油,吃起来皮薄香脆,馅鲜饱满,余味无穷。

卷煎
制作好的卷煎蒸熟之后也需要切成小段后入油锅稍煎炸,吃的时候皮薄馅软,萝卜香甜味令味觉倍爽,吃再多也不会腻。

乒乓粿
历史悠久,闻名海内外。

一般为扁圆形,裸皮半透明,是用糯米浸泡后磨成浆,蒸熟,加入少量白糖搓揉,使粿皮柔软带有
稠度。

传统的乒乓粿馅内含黑芝麻、糖粉、碾碎的花生。

潮汕元宵好去处塔山风景区
塔山风景区位于澄海市涂城乡,山上胜景众多,塔山古寺“山无塔以塔名亦异,有石似塔,故名”,距今900多年历史;有十三亭观;有"云鸿戏海"、"天池夜月"、"龙泉古迹"、九路、四桥、七牌坊、三十二奇石景"晴岚滴翠"、"龙船载经"等妙景和名人手笔石刻。

还有新配套的索道、标志性石塔--大宝塔等。

汕头莲花山温泉度假村
汕头莲花山温泉度假村位于广东省澄海市莲花山南麓,地处汕头经济特区东北隅的金三角——澄海、潮州、饶平三地交界,莲花山温泉度假村占地面积300亩,距汕头市区 30 公里、潮州市区 22 公里、澄海市区 14 公里,地理位置优越。

度假村东临国道 324 线,南靠省道 1930 线,汕头国际机场、火车客运站、莱芜港码头出门可及,海陆空交通十分便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