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
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
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一、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重要课文内容,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
这三首诗都是描绘秋天景色的古诗,但又各具特色。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诗中描绘了深秋时节山中的美丽景色,“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人通过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等意象,勾勒出一幅色彩绚烂的山林秋景图,表达了对秋天景色的喜爱之情。
《赠刘景文》是宋代苏轼的诗作,“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前两句描写了荷败菊残的景象,后两句则突出了橙黄橘绿的丰收景象,在对秋末冬初景色的描写中,寄寓了对友人的劝勉和支持,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夜书所见》为宋代叶绍翁所作,“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中描绘了秋风瑟瑟、梧叶飘落的秋夜之景,客居他乡的诗人因触景生情而思念家乡,同时又通过儿童挑促织的场景,更增添了一份思乡的愁绪。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他们能够背诵一些简单的古诗,对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有了初步的感知。
然而,对于古诗的意境理解、诗人情感的体会以及一些字词的深刻含义的把握,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例如,在学习《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时,学生可能会对“坐”字的理解产生偏差,以为是“坐下”的意思,而不能准确理解为“因为”。
在体会诗歌的意境方面,如《夜书所见》中那种客居他乡的思乡之情,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他们去感受。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
- 会写“径、霜、赠”等生字,理解“寒山、石径、坐、擎雨盖、促织”等重点字词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体会诗歌的意境。
- 借助注释、插图以及教师的讲解,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年级上册 语文 古诗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
不同的教材版本中,三年级上册的语文古诗可能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古诗,仅供参考:
1.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4.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以上仅为基本内容,实际的教学中可能会涉及更多或不同的古诗。
如需与当地版本教材完全匹配,请参照相应版本的语文课本。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
点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202X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林中的一朵奇葩。本课所选的三首古诗,描绘了长江波涛汹涌的壮观、西湖婀娜多姿的美妙、月光下洞庭山湖的空灵之美。让我们在品读古诗中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吧!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
李白:(701一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欢交朋友。 主要作品:《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后人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主要作品:《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西湖美景
春晓苏堤 断桥残雪 雷峰夕照 曲院风荷
洞庭湖:湖外有湖,湖中有山,风景迤逦,景色优美。 在古代曾被称为云梦、九江和重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三大湖,仅次于青海湖、鄱阳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yí
抹
组词:涂抹 抹黑 门庭若市
mǒ
会认字
未
组词:未来 未必 前所未有
wèi
庭
组词:洞庭 庭院 门庭若市
tínɡ
会认字
磨
组词:磨面 磨练 磨合
mó
盘
组词:盘子 算盘 托盘
pán
至此: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 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
02
初步感知2
03
望天门山 解译诗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 远远地看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1)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鸣:叫。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赏析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2)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6.坐:因为。
译文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赏析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3)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学文档1. 教材内容分析《古诗三首》选编了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宋代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和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这三首古诗都是描绘秋天景色的,但是又各有千秋。
1.1《山行》《山行》描绘的是深秋时节的山景。
诗人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看到几户人家。
停车是因为喜爱傍晚枫林的美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此诗通过描写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等景物,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深秋山林景色的喜爱之情。
诗中的“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更是成为千古名句,以鲜明的色彩对比,将秋天的枫叶之美推向极致。
1.2《赠刘景文》《赠刘景文》是苏轼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诗的前两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后两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则是诗人对友人的劝勉,虽然青春流逝、人生坎坷,但也要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
整首诗借景抒情,既有对秋景的描写,又有对友人的激励,充满了哲理。
1.3《夜书所见》《夜书所见》写的是客居他乡的诗人在秋风瑟瑟的夜晚,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
诗中“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通过梧叶、秋风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抒发了游子思乡念亲的情感。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这两句,从对眼前之景的描写,转为对想象中儿童捉蟋蟀场景的描写,更增添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 教学目标2.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
- 认识并会写诗中的生字,如“径”“斜”“赠”“残”等,理解诗句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如“远上”“石径斜”“擎雨盖”“促织”等。
- 能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古诗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古诗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人教版)出版的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词及赏析(共9首)。
第1首《所见》所见袁枚〔清代〕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牧童骑着一头黄牛唱着歌,歌声嘹亮清脆,回荡在树林的上方。
他忽然想要捕捉那鸣叫的知了,便立即停止了歌声,一声不吭地站在树下。
【作者介绍】袁枚(1716年-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清朝乾嘉时期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此后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清廉颇有名声。
乾隆十四年(1749年)辞官隐居于南京随园,吟咏其中,广收弟子。
嘉庆三年(1798年),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
【赏析】这是诗人根据旅途见闻创作的一首清新可爱的田园诗。
一个小牧童骑在黄牛上唱着歌,“振”字写出了歌声的响亮清脆,仿佛整个树林中都回荡着优美的歌声,也写出了田园生活的悠然自得和孩童的活泼烂漫。
就在这个时候,牧童听见了蝉鸣,立刻想到了新花样,于是在最后一句,歌声戛然而止,全诗回归寂静,只剩下一个安静的小孩子站在树下,仿佛正在观察蝉的位置,跃跃欲试。
“闭口立”捕捉了小孩儿一瞬间的变化,孩童机智活泼的形象跃然纸上。
全诗用词浅显而生动,动静结合,在描写天真孩童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性和生活的赞美。
第2首《山行》山行杜牧〔唐代〕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在深秋时节的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
抬眼望去,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地有几户人家。
我实在太喜爱这傍晚枫树林中的美景了,于是停下车来慢慢欣赏,那染着秋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艳。
【作者介绍】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三年级上册语文20首古诗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20首古诗人教版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解析:你看这个小牧童,骑着大黄牛可神气啦。
他一边骑着牛,一边唱歌,那歌声响亮得很呢,在树林里回荡。
这小娃娃啊,突然看到树上有只正在鸣叫的蝉,心里就想着要去抓住它。
这时候啊,有趣的事儿发生了,他马上就不唱歌了,闭着嘴巴,站在那儿一动也不动,就怕把蝉给吓跑了。
你看这小牧童多机灵又多可爱呀。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刘诗雨。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解析:想象一下啊,有个人走在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上,这小路一直通到远远的、有点寒意的山里面。
在那白云飘起来的地方呢,居然还有人家住呢。
这个人走着走着,突然就停下车来不走啦,为啥呢?因为他太喜欢这傍晚时候的枫林景色了。
你看啊,那些被霜打过的枫叶,红得比二月里盛开的花朵还要鲜艳呢,就像一片红红的火焰在山上燃烧,实在是太美啦。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解析:荷花都已经凋谢了,荷叶也没有了,就像那遮雨的大伞没了一样。
但是你看那菊花,虽然花瓣都残了,可它的花枝还很骄傲地挺立在寒霜之中呢。
苏轼就对他的朋友刘景文说呀,一年当中有很多美好的景色,你可一定要记住哦。
什么时候最美呢?就是橙子变黄、橘子变绿的时候啦。
这个时候啊,既有成熟的果实,又有那菊花不畏寒霜的坚韧劲儿,可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呢。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解析:你听啊,那梧桐树叶被风吹得“沙沙”响,就好像在给人们送来了寒冷的消息。
江面上吹起了秋风,这风一吹啊,让那些在外地的人心里可不好受了,特别想家。
这时候呢,诗人看到有小孩子在挑弄蟋蟀玩呢。
夜深了,篱笆旁边还有一盏灯亮着。
你看,小孩子在那里无忧无虑地玩,而诗人却在秋风中思念家乡,这一对比,就更显出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啦。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译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写景的古诗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共选入9首古诗,包括第4课和第17课的《古诗三首》以及课后日积月累中的3首古诗。
这些诗歌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作品中都运用了较多笔墨去写景抒情。
下边按纯写景抒情、写景叙事抒情和写景写人抒情三大类型分别整理分享这些诗歌的原文和译文。
第一部分纯写景抒情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升腾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一个“深”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
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
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
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
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人教版稿子一: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三年级上册语文里那些超有趣的古诗词呀!你们还记得《所见》不?“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哇,那个小牧童骑在牛背上,欢快地唱着歌,那画面多有意思呀!感觉他可开心啦,都把树林里都震响了呢。
还有《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人停下马车,就因为太喜欢傍晚的枫林啦,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
想想那一片火红的枫叶林,得多美呀!《赠刘景文》也很棒哦!“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告诉咱们要记住这一年中最美的景色,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候。
好像在提醒我们,别错过身边的美好。
《夜书所见》里“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秋风吹着梧桐叶的声音,让在外的旅人心里充满了思乡之情。
这种感觉是不是有时候咱们也会有呢?这些古诗词是不是都特别有意思呀?每次读起来,就像走进了一个个美丽的小世界。
小伙伴们,你们最喜欢哪一首呢?稿子二:亲爱的小伙伴们,咱们一起来聊聊三年级上册语文的古诗词吧!先说《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哇哦,那天门山被长江水劈开,江水奔腾向东又折回,这气势太壮观啦!“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里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多形象呀!感觉一下子就看到了那美丽的景色。
还有《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早上从白帝城出发,一天就到了江陵,这速度,简直快得让人惊叹!《采莲曲》也不错哟,“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采莲的姑娘穿着和荷叶一样颜色的裙子,脸和荷花相互映衬,真是太美啦!每次读这些古诗词,就好像穿越了时空,和古代的诗人一起欣赏美景,感受他们的心情。
小伙伴们,你们读这些诗词的时候,是不是也有这样奇妙的感觉呢?。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4首古诗
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xi āo 萧xi āo 梧w ú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ti āo 促c ù织z h ī,夜深篱落一灯明。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 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想起自己的家乡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因为夜深了,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注释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z h ū萸y ú少一人。
译文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
我想远方的弟兄们一定登上了高处,他们身上都佩带了茱萸,只是少了一个人注释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忆:想念。
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⑵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⑶佳节:美好的节日。
⑷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⑸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
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望天门山唐代: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高高的天门山中间断开成为东西两山,是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的,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注释⑴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
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⑵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⑶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⑷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下册语文古诗+日积月累
第一单元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所见》清袁牧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第二单元《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风习习洗,一叶知秋,金桂飘香,层林尽染,五谷丰登,果实累累,春华秋实第三单元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第四单元百发百中,百战百胜,百依百顺四面八方,四通八达,四平八稳七上八下,七嘴八舌,七手八脚人心齐,山移。
二人同心,利断金。
三个臭皮匠,个诸葛亮。
一个篱笆三个桩,个好汉三个帮。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第七单元《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第八单元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爱人若爱其身。
——《墨子》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仁者爱人,有理者敬人。
——《孟子》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第一单元《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所有古诗,日积月累,文言文
一、《蝶恋花》1. 作者:欧阳修2. 诗意:描述蝴蝶与花的相思之情,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3. 诗句: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4. 主要特点:描写细腻,富有意境。
二、《小池》1. 作者:杨万里2. 诗意:写小池塘中的景象,描述了清新自然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3. 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三、《赋得古原草送别》1. 作者:白居易2. 诗意:描绘了古原草色的美丽景象,以此表达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3. 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4. 主要特点:温婉叙事,情感深沉。
四、《题西林壁》1. 作者:苏轼2. 诗意:描绘了西林壁上的美景和自己的情怀,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3. 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 主要特点:直接真实,意境深远。
五、《登鹳雀楼》1. 作者:王之涣2. 诗意:描绘了登高远眺的景象,展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色和远大的抱负。
3. 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主要特点:气势恢宏,意境宏大。
以上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所有古诗,这些古诗在中文课堂上被广泛传颂,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和推崇。
通过欣赏古诗,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的深沉情感和文学造诣,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这些古诗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这些古诗,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认真品味这些古诗,领略其中的人文情怀,培养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它们凝炼了古代诗人的智慧和情感,蕴含着深远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欧阳修的《蝶恋花》以小巧玲珑的语言描绘了蝴蝶与花的相思情缘,表现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以下是一些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书中常见的古诗:
1.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夜宿山寺》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5.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 《悯农(其二)》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7. 《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8. 《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9.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以上只是部分古诗,并不包含所有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书中出现的古诗。
如果您想了解更详细的内容,建议查阅相关的教辅练习或直接查阅教材。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在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材中,古诗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这些古诗不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让我们先来欣赏《所见》这首诗。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诗人袁枚用简洁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天真活泼的牧童形象。
骑在黄牛背上的牧童,欢快地唱着歌,那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
当他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蝉时,突然闭上了嘴巴,静静地站在那里。
整首诗充满了童真童趣,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可爱的小牧童就在眼前。
《山行》也是本册中的一首佳作。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在诗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景图。
沿着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登上深秋的山峰,在那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几户人家。
诗人因为喜爱这傍晚的枫林美景,停下马车观赏。
那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鲜艳。
这首诗把秋天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赠刘景文》则是苏轼写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诗中通过对荷花凋谢、菊花残败的描写,衬托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坚韧。
苏轼告诉好友,虽然现在已到深秋,但也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橙子金黄、橘子青绿,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这既是对秋天景色的赞美,也是对友人的鼓励,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对生活的热爱。
还有《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叶绍翁在这首诗中,借景抒情。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漂泊在外的诗人不禁涌起了思乡之情。
当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一幕更加深了他对家乡的思念。
这些古诗,有的描绘自然美景,有的抒发真挚情感,有的蕴含深刻哲理。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三年级的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才情,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有节奏的朗读古诗《望天门山》;2、会认4个生字;3、背诵古诗《望天门山》并会默写。
4、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以前我们学习过很多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一首他的诗《望天门山》,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有3个学习目标,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这节课我们就来比比,看谁把学习目标完成得最好。
三、有感情的朗读古诗1、自学指导:先自由读古诗,并找出自己不会认的字(用横线划出来,能够借助字典查询)。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节奏,3分钟后比读古诗。
2、指名朗读古诗,适时纠误。
3、有节奏的朗读古诗。
4、比读古诗。
分组指名来读。
四、理解古诗内容1、自学指导:朗读诗句,借助插图,联想古诗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可以和同学相互说一说,5分钟后比一比哪一组理解的最接近古诗大意。
2、分组汇报讨论情况,其他小组补充。
3、师生共同描述古诗大意。
4、品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学习会写字1、自学指导:(1)、认读这4个生字(2)、分别给生字口头组词1-2个(3)、观察生字结构,同桌互说记字方法。
2、提出难写的生字,共同识记。
4、练写生字。
六、当堂训练1、背诵古诗2、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节奏的朗读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2、背诵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3、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出示学习目标齐读学习目标,上节课同学们表现非常好,这节课我相信你们能做得更好。
有没信心达到这些目标,我们来比比谁做得最棒。
三、有感情的朗读古诗1、自学指导:先自由读古诗,并找出自己不会认的字(用横线划出来,能够借助字典查询)。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节奏,3分钟后比读古诗。
2、指名朗读古诗,适时纠误。
3、有节奏的朗读古诗。
4、比读古诗。
分组指名来读四、理解古诗大意1、自学指导:朗读诗句,借助插图,联想古诗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可以和同学相互说一说,5分钟后比一比哪一组理解的最接近古诗大意。
2、分组汇报讨论情况,其他小组补充。
3、师生共同描述古诗大意。
4、品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五、当堂训练1、背诵古诗2、完成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