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循环性能
锂离子电池的优化设计
锂离子电池的优化设计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重要的能量存储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电动车辆和储能系统等领域。
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优化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锂离子电池优化设计的关键方面,包括电极材料的选择、电解液的优化以及结构设计的改进。
首先,电极材料的选择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正极材料通常采用锂铁磷酸盐、锰酸锂或氧化钴等化合物,而负极材料主要有石墨和硅基材料。
优化设计的目标是选择具有高容量、长循环寿命和良好的工作电压范围的材料。
例如,采用锂铁磷酸盐作为正极材料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而硅基负极材料的使用可以显著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此外,利用新型材料如锡锗合金和硫化锆等也是提高电池性能的重要途径。
其次,电解液的优化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表现。
电解液一般由溶解锂盐、有机溶剂和添加剂组成。
其中,锂盐的选择要考虑到其溶解度、稳定性和电解液的导电性能。
有机溶剂的选择对电解液的性能也起到重要作用,高介电常数和低粘度的溶剂可以提高锂离子的迁移速率。
此外,添加剂的引入可以优化电池的界面形成和抑制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副反应,如电池的自放电和锂离子的析出。
最后,结构设计的改进也是锂离子电池优化设计的重要部分。
电池的结构设计涉及电极层厚度、电解液的充放电速率以及电池包装等方面。
例如,在电极层厚度的选择上,较厚的电极层可以提高电池的容量,但同时可能导致电荷传输和离子扩散的困难。
因此,结构设计需要权衡不同因素,以实现最佳的性能结果。
此外,充放电速率的改进可以通过设计更好的离子通道和更大的电极表面积来实现。
在电池包装方面,优化设计可以减少电池内部的压力和温度变化,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总之,锂离子电池的优化设计是提高其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措施。
通过选择合适的电极材料、优化电解液以及改进结构设计,可以显著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
然而,为了实现更好的效果,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不断创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存储需求。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这些设备的主要能源,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日益受到重视。
而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池的整体性能。
近年来,硅基负极材料因其高比容量、低放电平台等优点,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研究。
二、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一)原料选择与准备制备硅基负极材料,需要的主要原料包括硅源、导电剂和粘结剂等。
其中,硅源的选择对最终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硅源有微米硅、纳米硅等。
此外,还需选择导电性能良好的导电剂和具有良好粘结性的粘结剂。
(二)制备方法目前,制备硅基负极材料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气相沉积法、球磨法、溶胶凝胶法等。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进行制备。
该方法首先将硅源、导电剂和粘结剂混合均匀,形成溶胶状混合物,然后通过热处理使混合物凝胶化,最后进行烧结得到硅基负极材料。
三、硅基负极材料的性能研究(一)材料结构与形貌分析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制备的硅基负极材料进行结构与形貌分析。
XRD可以确定材料的晶体结构,SEM则可以观察材料的微观形貌和颗粒大小。
(二)电化学性能测试采用恒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法(CV)等手段对硅基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
恒流充放电测试可以了解材料的比容量、首次效率、库伦效率等;CV曲线则可以反映材料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及电极反应的可逆性。
(三)性能对比分析将所制备的硅基负极材料与商业石墨负极材料进行性能对比分析。
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充放电测试,比较两者的比容量、循环性能、倍率性能等。
同时,分析硅基负极材料的优势与不足,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一)实验结果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和性能测试手段,得到了硅基负极材料的结构与形貌数据、电化学性能数据以及性能对比分析结果。
(二)结果讨论结合实验结果和前人研究,对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过程、结构与性能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硅基负极材料
硅基负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着电池的容量、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
随着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硅基负极材料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性能的硅基负极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硅作为一种高容量负极材料,其理论比容量远高于传统的碳负极材料,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材料。
然而,硅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体积膨胀和收缩,导致电极材料的结构破坏,严重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
因此,如何解决硅的膨胀问题成为了研究的重点之一。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多种途径解决了硅的膨胀问题。
一种方法是将硅纳米颗粒包裹在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碳基材料中,形成复合负极材料。
这样可以有效地缓解硅的体积膨胀,提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另一种方法是设计多孔结构的硅负极材料,通过孔隙的存在来容纳硅的体积变化,减少对电极材料的破坏。
除了结构设计上的改进,表面包覆和合金化也是改善硅负极材料性能的重要途径。
通过表面包覆一层稳定的固体电解质膜或者高表面积的碳包覆层,可以有效地抑制硅与电解质的副反应,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
同时,硅与锂形成合金的特性也被广泛研究,通过合金化可以减轻硅的体积膨胀,提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在硅基负极材料的研究中,材料的制备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常见的制备方法包括机械合成、溶胶凝胶法、物理气相沉积法等。
不同的制备方法会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需要针对具体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
总的来说,硅基负极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通过结构设计、表面包覆、合金化等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硅基负极材料的性能,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随着材料科学和电化学领域的不断进步,相信硅基负极材料会在未来的电池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展望分析
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展望分析目前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碳基材料、硅基材料、金属氧化物等方面。
这些材料在锂电池中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而且针对不同种类的锂电池,对负极材料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对这些负极材料的研究和发展,将有助于提高锂电池的性能和推动新一代电池技术的发展。
碳基材料一直是锂电池负极材料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石墨、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碳材料,因其导电性好、比表面积大、化学稳定性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锂电池负极材料中。
通过控制碳材料的结构和微观形貌,可以有效提高其对锂离子的嵌入/脱嵌能力,提高其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不过,碳材料在储锂过程中很难实现高容量储存,这一问题已成为碳基负极材料的研究难点之一。
硅基材料也是当前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
与碳材料相比,硅具有更高的理论储锂容量,因此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硅材料在锂离子嵌入/脱嵌过程中会发生体积膨胀,导致材料结构破坏,电化学活性和循环寿命大大降低。
为了解决硅材料的这一问题,研究者们通过合成纳米结构的硅材料、设计多孔结构、以及与碳等材料的复合等方法,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
在未来,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通过材料设计与合成新型的碳基材料,以提高其储锂容量,并且降低材料的制备成本。
研究者也将继续探索碳材料的微观结构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找出铁电影响碳材料电化学行为的机理。
将进一步发展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技术,通过纳米结构设计、表面涂层等方法,提高硅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也将探索硅基材料与其他材料的复合应用,以扩展硅材料在锂电池中的应用范围。
对金属氧化物的研究也将继续深入,以寻找新型金属氧化物材料,并且改进其结构与性能。
研究者也将进一步研究金属氧化物的嵌入/脱嵌机制,以解决其循环稳定性问题。
随着锂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对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也将持续深入。
硅基负极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相关演讲
硅基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随着电动车、可穿戴设备等电子产品的不断普及,对于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高性能的硅基负极材料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围绕硅基负极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展开相关演讲,深入探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挑战和前景。
一、硅基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目前,硅基负极材料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硅具有非常高的理论容量,但是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会发生体积膨胀、收缩的现象,导致电极材料的粉化、裂解,严重影响了电池的循环寿命。
硅基材料对于电解液中的锂离子有较强的化学反应性,会导致电解液的分解和固体电解质膜的破坏。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目前硅基负极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如何解决硅基负极材料的体积膨胀、化学反应等问题,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
二、解决硅基负极材料问题的研究方向针对硅基负极材料存在的问题,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纳米结构设计:通过纳米化技术,改变硅材料的微观结构,减缓体积膨胀速率,提高材料的循环寿命。
2. 多孔结构设计:设计合适的多孔结构,增加硅的机械稳定性,减小体积膨胀对电极材料的影响。
3. 包覆技术:采用包覆技术将硅材料包覆在碳、氧化物等包覆层中,减少其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降低化学反应性。
4. 合金化改性:将硅材料与其他材料进行合金化改性,改善硅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提高电池循环寿命。
三、硅基负极材料的应用前景随着上述研究方向的不断探索和实验研究,针对硅基负极材料的问题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些新型的硅基负极材料,在提高电池循环寿命、充放电性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改善。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硅基负极材料有望在电动车、储能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结语硅基负极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是一个充满挑战但又充满希望的领域。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硅基负极材料必将迎来新的突破,为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干货】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干货】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3.其它硅基复合材料(1)硅化合物型复合材料在硅-化合物型复合物的研究上,作为基体的主要有TiB2、TiN、TiC、SiC、TiO2、Si3N等物质。
这类复合物常用的制备方法为高能球磨法,此类硅基材料循环稳定性比纯硅负极材料更好一些,但是由于基体不发生脱嵌锂反应,这类材料的可逆容量一般都很低。
(2)硅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导电聚合物由于自身具有良好导电性好、柔性度好以及易于进行结构设计等优点,不仅可以缓冲硅基材料的体积效应,还能够保持活性物质与集流体良好的电接触。
常用的导电高分子主要有聚吡咯、聚苯胺等。
电极制备工艺的优化1.电极的处理除了上文中提到的通过制备不同形态结构的硅及硅基复合材料电极来提高硅基负极材料的稳定性和可逆容量外,研究者还通过对电极进行热处理达到同样的目的。
科学家用聚偏二氟乙烯作黏合剂,发现热处理能够使黏合剂更加均匀分布在电极中,并增强硅与集流体的之间的黏合力。
另外,以PVDF为黏结剂,将其与纳米硅以一定比例涂在铜电极上,在900℃下快速热处理20min可以直接得到碳包覆硅电极,库伦效率高,充放电容量大,循环性能好。
2.集流体的选择硅巨大的体积变化造成自身粉碎,会使得活性物质从集流体上脱落,因而造成较差的循环稳定性。
通过增强集流体和硅之间的作用力,保持其良好的电接触也是改性的方法之一。
表面粗糙的集流体与硅之间的作用更好,因此使用多孔金属集流体是一种提高硅基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方法。
此外,制备薄膜状的硅及硅基复合材料可省去集流体,直接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从而避免了硅基材料因巨大体积效应从集流体脱落失去电接触的问题。
3.黏结剂的选择在制备一般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时,通常将活性物质、黏结剂及炭黑等导电剂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浆料再涂于集流体上。
由于巨大的体积效应,传统的黏结剂PVDF并不能较好的适应硅电极。
因此,通过使用能够适应硅巨大体积效应的黏结剂可以有效的改善硅基材料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硅基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改性
锂离子电池硅基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改性摘要:本论文主要讨论了硅基负极材料的合成和修饰方法,并对其优势和不足进行说明。
通过介绍目前常见的制备与改性技术,包括纳米硅、硅碳复合、硅氧复合等。
通过对上述方法优缺点的分析和比较,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做出合理展望,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制备;改性引言社会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能量存储设备,在行业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核心部件,对其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硅具有高比容量(4200 mAh/g)、低充放电平台等优点,是目前最有应用前景的负极材料。
但是,硅材料在充放电时会发生很大的体积膨胀(高达300%),这会引起电极的粉化、断裂,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
为此,本项目拟通过对硅基复合负极材料的合成与修饰,以改善其循环稳定性,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1.硅基负极材料的优缺点1.1优点1.1.1高的理论比容量硅是14个原子,有4个价电子,这赋予了硅超高的比容量。
目前,硅基材料的比容量已经达到4200 mAh/g,远远超过了常规石墨类负极(372 mAh/g)。
这就意味着,每单位质量的硅基负极材料,能够储存更多的容量,进而大幅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硅基正极材料因其高比能等特点,在新能源汽车和能源存储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1.1.2低的放电平台在电池放电过程中,硅的放电平台约为0.4V,低于石墨负极的0.5V。
较低的放电平台,在放电的时候,可以释放出更多的容量,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
同时,较低的放电平台也可降低蓄电池的荷电电压,以改善蓄电池的充电效能,可有效降低蓄电池发热,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1.1.3丰富的资源在地球上,硅是地球上最多的一种元素,占据整个地壳的27.7%,仅次于氧气。
在地球上,硅的储量很大,而且价格便宜,使硅基负极材料的成本相对较低,有利于实现大规模应用,为硅基负极材料在电池领域的推广提供了有力保障,并且有望在未来能源存储装置中占据重要地位。
硅基负极材料
硅基负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是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电动汽车、储能和便携电子产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比传统的石墨负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具有更高的理论容量、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低的成本,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材料。
硅基负极材料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容量:硅基负极材料的理论容量远高于传统的石墨负极材料。
石墨负极的理论容量为372mAh/g,而硅基负极材料的理论容量可以达到4200mAh/g。
这意味着使用硅基负极材料可以在相同体积和重量下存储更多的电荷,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2. 高充放电速率:硅基负极材料具有更高的充放电速率。
这是因为硅基材料具有更好的导电性和更快的离子扩散速率,可以更快地吸收和释放锂离子,实现更快的充电和放电速率。
3. 长循环寿命:硅基负极材料具有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和更长的循环寿命。
传统的石墨负极材料在长时间循环使用后容易发生容量衰减和结构破坏,而硅基负极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锂离子的体积膨胀和收缩,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4. 低成本:硅基负极材料的原材料丰富并且成本相对较低,可以通过简单的合成方法得到。
相比之下,石墨负极材料的原材料较少且成本较高,需要经过较复杂的制备工艺。
尽管硅基负极材料具有许多优势,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挑战需要克服。
首先,硅基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体积膨胀和收缩,导致电极失配和结构破坏。
其次,硅基材料的导电性较差,需要进行导电剂的添加以提高导电性。
此外,硅基材料还存在着与电解液中氟离子的反应,造成氟气的释放和电解液的降解的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正在不断进行材料的改性和结构设计,以提高硅基负极材料的性能。
例如,通过将硅基材料与碳纳米管、氧化物等进行复合,可以提高材料的电导率和结构稳定性。
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改变材料的形貌和结构,控制锂离子的扩散路径,进一步提高硅基负极材料的性能。
综上所述,硅基负极材料具有高容量、高充放电速率、长循环寿命和低成本等优势,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对负极材料的要求
锂离子电池对负极材料的要求一、引言锂离子电池是当今最为常见的充电式电池之一,其应用范围广泛,从智能手机到电动汽车都有其身影。
而作为锂离子电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负极材料的性能对整个电池的性能和寿命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详细介绍锂离子电池对负极材料的要求。
二、负极材料的种类目前常见的负极材料主要包括石墨、硅、锡及其合金等。
其中,石墨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负极材料之一,它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循环寿命,并且成本低廉。
硅和锡及其合金具有更高的比容量,但循环寿命较短且价格较高。
三、对负极材料的要求1. 高比容量锂离子电池在储存和释放能量时需要通过正负两极之间流动离子来完成。
因此,在相同体积和重量下,具有更高比容量的负极材料可以存储更多的锂离子,从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因此,对于负极材料来说,高比容量是最为基本的要求之一。
2. 良好的循环寿命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充放电循环,因此负极材料需要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
这就要求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结构和性能,并且不会发生失效或损坏。
3. 优良的安全性能锂离子电池在过充、过放、高温等情况下容易发生安全问题,如爆炸、火灾等。
因此,负极材料需要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耐久性,以保证电池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够保持安全。
4. 良好的导电性和机械强度负极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机械强度,以确保其在充放电过程中不会出现断裂或变形等问题,并且能够快速地传递离子和电子。
5. 可持续性和低成本随着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负极材料的可持续性和成本也越来越重视。
因此,负极材料需要具有较低的生产成本,并且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负极材料的发展趋势目前,随着电动汽车等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对于锂离子电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未来负极材料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比容量通过改进材料结构和制备工艺等手段,提高负极材料的比容量。
2. 提高循环寿命通过改进材料结构和添加功能性添加剂等手段,提高负极材料的循环寿命。
硅基负极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
硅基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着电池的循环寿命、充放电速率和安全性能。
然而,硅基负极材料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包括膨胀率大、容量衰减快和电极与电解质界面稳定性差等。
针对这些问题,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法,如纳米结构设计、表面包覆和多相结构调控等。
通过深入分析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硅基负极材料的特点和挑战,并探索其潜在应用和发展方向。
一、硅基负极的主要问题1. 膨胀率大硅基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体积膨胀和收缩,导致电极结构破坏和电池性能下降。
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
2. 容量衰减快由于硅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但在实际循环过程中易发生体积膨胀导致结构破坏,从而使得电池的容量衰减速度加快。
3. 电极与电解质界面稳定性差硅基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固体电解质界面层,导致电极材料与电解质之间的界面稳定性变差,影响了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充放电速率。
二、解决方法1. 纳米结构设计对硅基负极材料进行纳米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减缓其体积膨胀和收缩速率,提高电极结构的稳定性和循环寿命。
2. 表面包覆通过表面包覆技术,可以在硅基负极材料表面形成保护层,提高其循环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
3. 多相结构调控通过多相结构调控技术,可以将硅基负极材料与其他材料复合,形成多相结构,从而提高电极的导电性和稳定性。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电动汽车、储能系统和便携式设备等领域,锂离子电池作为主要的储能设备,其性能和安全性备受关注。
硅基负极材料作为一种具有潜力的高容量材料,其解决膨胀率大、容量衰减快和电极与电解质界面稳定性差等问题至关重要。
通过纳米结构设计、表面包覆和多相结构调控等解决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硅基负极材料的性能,推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和应用。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对硅基负极材料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的探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硅基负极材料存在着膨胀率大、容量衰减快和电极与电解质界面稳定性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能。
锂硅合金材料在锂离子电池负极中的应用潜力分析
锂硅合金材料在锂离子电池负极中的应用潜力分析锂硅合金材料是近年来锂离子电池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
随着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高能量密度和高容量的锂离子电池需求日益增加。
锂硅合金材料作为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和较低的电位,被认为是替代传统石墨负极的有望候选材料。
本文将从锂硅合金材料的特性、制备方法以及应用前景三个方面,对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中的潜在应用进行分析。
一、锂硅合金材料的特性1.1 高容量:锂硅合金材料的理论容量远高于传统石墨负极。
以传统石墨负极为例,其容量约为372mAh/g,而锂硅合金材料的容量可达到4200mAh/g以上。
这一特点使得锂硅合金材料能够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为电池的应用提供更长的续航里程。
1.2 低电位:相较于石墨负极,锂硅合金材料的电位较低。
这意味着电池可以在更高的电压范围内工作,从而提供更高的电池输出功率。
此外,低电位还可以降低电池的过电位损失,提高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
1.3 高充放电速率:由于锂硅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子和离子导电性能,电池可以在较高的充放电速率下工作。
这使得电池可以在短时间内充电或放电,从而满足快充和快速放电的需求。
二、锂硅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2.1 机械球磨法:机械球磨法是一种常用的锂硅合金材料制备方法。
该方法通过机械球磨将锂和硅粉末进行混合反应,形成合金材料。
这种方法制备的锂硅合金材料具有较小的颗粒大小和较高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反应速率和循环稳定性。
2.2 气相沉积法:气相沉积法是一种通过热蒸发和气相反应将金属锂和金属硅沉积在基底上的方法。
该方法制备的锂硅合金材料具有较均匀的结构和较好的结晶性,可以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容量保持率。
2.3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通过溶胶和凝胶的形式来制备材料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控制溶胶和凝胶的组成和反应条件,可以得到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和形貌可控性的锂硅合金材料。
三、锂硅合金材料的应用前景3.1 电动汽车领域:电动汽车作为替代传统燃油汽车的重要方向,对高能量密度和高容量的锂离子电池有着较高的需求。
锂电池正、负极材料性能要求
锂电池正、负极材料性能要求一、负极材料的选择要求锂电池有关负极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石墨化炭杖料、无定形炭材料、氮化物、硅基材料、锡基材料、新型合金、纳米氧化物和其他材料。
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要求具有以下性能∶1、锂离子在负极基体中的插入氧化还原电位尽可能低,接近金属锂的电位,从而使电池的输出电压高;2、在基体中大量的锂能够发生可逆插入和脱插,以得到高容量密度,即可逆的x值尽可能大;3、在整个插入/脱插过程中,锂的插入和脱插应可逆,且主体结构没有或很少发生变化,这样可确保良好的循环性能;4、氧化还原电位随x的变化应该尽可能小,这样电池的电压不会发生显著变化,可保持较平稳的充电和放电;5、插入化合物应有较好的电子电导率和离子电导率,这样可减少极化,并能进行大电流充放电;6、主体材料具有良好的表面结构,能够与液体电解质形成良好的SEI膜;7、插入化合物在整个电压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在形成SEI膜后不与电解质等发生反应;8、锂离子在主体材料中有较大的扩散系数,便于快速充放电;9、从实用角度而言,主体材料应该便宜,对环境无污染等。
二、正极材料的选择要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一般为嵌入化合物,作为理想的正极标料,锂嵌入化合物应具有以下性能∶1、金属离子M n+在嵌入化合物Lix MyXz中应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从而使电池的输出电压高;2、在嵌入化合物Lix MyXz中大量的锂能够发生可逆嵌入和脱嵌,以得到高容量,即x值尽可能大;3、在整个嵌入/脱嵌过程中,锂的嵌入和脱嵌应可逆,且主体结构没有或很少发生变化,这样可确保良好的循环性能;4、氧化还原电位随x的变化应该尽可能小,这样电池的电压不会发生显著变化,可保持较平稳的充电和放电;5、嵌入化合物应有较好的电子电导率和离子电导率,这样可减少极化,并能进行大电流充放电;6、嵌入化合物在整个电压范围内应化学稳定性好,不与电解质等发生反应;7、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有较大的扩散系数,便于快速充放电;8、从实用角度而言,嵌入化合物应该便宜,对环境无污染等。
硅基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要求与性能优化
硅基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要求与性能优化硅基锂离子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高容量电池材料体系,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和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然而,硅基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体积膨胀和收缩,导致电极微裂纹、粉末损伤等问题,从而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和能量密度。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硅基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进行一系列的要求和性能优化。
在正极材料方面,要求具备以下性能优势:1. 高容量:硅基正极材料的高容量是吸引人的特点之一。
硅的理论比容量远远高于传统的碳基材料,可以达到4200mAh/g,与目前商业化的钴酸锂等材料相比,容量提高了近10倍。
2. 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正极材料应具有较高的电化学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
因此,硅基材料需要具备较高的有序结晶度、较短的锂离子扩散路径和可逆的电化学反应。
3. 优异的导电性能:为了保证电池的高功率输出和充电速度,硅基正极材料需要具备优异的导电性能。
因此,合理选择导电剂以及考虑粒径和形貌的优化对于提高导电性是至关重要的。
而在负极材料方面,要求具备以下性能优势:1. 优异的容量保持性能:碳基材料的容量为372mAh/g,相比之下,硅基负极材料的容量近乎10倍,可达到3500mAh/g以上。
因此,对于硅基锂离子电池来说,负极材料需要具备较好的容量保持性能,以实现长循环寿命和较高的能量密度。
2. 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硅基负极材料容易发生体积膨胀和收缩,破坏电极结构,导致电池的容量衰减。
因此,负极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能够有效缓解体积膨胀带来的各种问题。
3. 高充放电速度:硅基负极材料的充放电速度较慢,影响了电池的输出功率和充电速度。
因此,优化硅基负极材料的导电性能和锂离子扩散性能,提高材料的充放电速度是优化负极材料的关键。
为了实现正负极材料的性能优化,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采用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短的离子扩散路径,有助于提高电极材料的电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循环稳定性。
如何提高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循环性能
如何提高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循环性能1. 引言硅具有最高的理论比容量(4200 mAh g-1 )和较低的脱锂电位(<0.5 V ),成为最有潜力取代石墨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
[1] 但是在充放电过程中,硅会发生巨大的体积变化,导致材料粉化、剥落、失去电接触,容量衰减很快。
[2] 为了减小硅材料的体积效应,人们尝试了多种方法,包括制备无定形硅薄膜、纳米硅、多孔硅、硅氧化物、含硅非金属化合物、含硅金属化合物、硅/ 碳复合材料、硅/ 金属(活性或惰性)复合材料等。
[3, 4] 这些方法或者抑制了硅材料的体积膨胀,或者改善了硅颗粒之间的电接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硅负极的循环稳定性和首次充放电效率。
除了硅基活性物质本身的改进,人们在电极制备工艺和电解液上也做了大量研究。
1.1 电极制备工艺的改进一般商业化的电极由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组成,导电剂分散在粘结剂中使其具有电子导电性,粘结剂则起到将活性物质颗粒紧密包裹的作用,避免活性物质颗粒在循环过程中粉化、松散而失去电接触。
电极的循环稳定性不仅与活性物质有关,而且受到粘结剂性质(强度、弹性、粘附性等)与分布状态的很大影响。
除了硅材料本身的体积效应和内部颗粒之间的电接触状态外,硅材料与集流体之间的接触状态对于负极的循环稳定性也有很大影响。
改善硅材料与集流体之间电接触状态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提高粘结剂的性能。
传统的聚偏氟乙烯(PVDF粘结剂易吸收电解液而发生溶胀,导致粘结性能下降。
一方面,探索新型的高性能粘结剂,如采用1%丁苯橡胶(SBR)/1%羧甲基纤维素钠(SCMC作为粘结剂制备碳包覆硅负极,其循环性能优于使用10%PVD粘结剂的电极,这是由于SBR^SCM(具有更大的延伸率和粘附力。
[5]另一方面,研究对传统的PVDF粘结剂进行改性以提高它的强度、弹性和粘性,起到抑制活性材料的体积变化,增强硅颗粒与集流体之间粘结力,改善电接触的作用。
锂离子电池中的硅基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中的硅基负极材料硅负极材料的缺点:硅负极材料的缺点也相当明显,主要有两大缺点:①硅在锂离子嵌入脱嵌过程中,会引起Si体积膨胀100%~300%,在材料内部产生较大的内应力,对材料结构造成破坏,电极材料在铜箔上脱落,同时硅表面的SEI膜不断重复形成-破裂-形成,共同降低了电极的导电性和循环稳定性;②硅为半导体,导电性比石墨差很多,导致锂离子脱嵌过程中不可逆程度大,进一步降低了其首次库伦效率。
因而,必须解决硅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体积膨胀和首次充放电效率低的问题。
三.硅在锂电池应用中的失效当Si与Li形成Li4.4Si结构时,理论比容量可以达到4200mAh/g,当然如此高的容量自然是要付出代价的,充电状态的Si负极体积膨胀可以达到300%,这成为了阻拦在Si负极应用路上最大的障碍。
为了克服这一困难人们也做了很多努力,Si纳米颗粒,石墨复合,薄膜电极,SiOx材料等,这些材料在体积膨胀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硅负极的失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硅嵌锂和脱锂的过程中巨大的体积膨胀造成Si颗粒产生裂纹和破裂造成的。
为了降低硅负极的体积膨胀,人们开发了SiOx材料,相比于纯Si材料,其体积膨胀明显降低,其与C复合材料是一种性能较好的硅负极材料,也是目前实际应用较多的一种硅材料,但是该材料在实际使用中仍然存在硅负极失效的问题,研究发现失效与Li+嵌入速度和电解液种类,更为关键的是与Si负极的微观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实际是我们所说的SiO并不是纯的SiO而是Si和Si的多种氧化物的复合物。
生产中SiO是利用Si和SiO2在真空中高温反应而成,但是SiO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在1000-1400℃下会发生歧化反应,生成Si和Si2O3,STEM观察也发现无定形SiOx中非均匀的分布着一些无定形纳米Si。
此外由于高温的作用,在SiOx中还存在着一些结晶Si,因此我们实际使用的Si具有多种Si的形态。
理论研究发现,SiOx嵌锂动力学特征与Si材料并不相同,Li嵌入到SiOx中,会形成多种化合物,例如Li2O,Li2Si2O5,Li2SiO3,Li4SiO4等,而且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这些锂硅化合物会成为Si负极体积膨胀的缓冲带,抑制硅负极的体积膨胀,但是这种缓冲作用是有限的,不能完全保证SiOx材料的循环性能。
硅碳负极 硅膨胀
硅碳负极硅膨胀硅碳负极的介绍硅碳负极是一种新型的负极材料,由硅和碳组成。
相比传统的碳负极材料,硅碳负极具有更高的容量和能量密度,可显著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硅膨胀问题的挑战在锂离子电池中使用硅碳负极面临着硅膨胀问题。
当锂离子嵌入硅负极材料中时,硅会发生体积膨胀,造成电极颗粒表面的应力集中。
这导致电极材料的结构破裂和容量退化,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寿命和循环性能。
硅膨胀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硅膨胀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下面将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1. 晶态硅纳米粒子包覆通过包覆晶态硅纳米粒子的方式可以减轻硅膨胀问题。
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硅纳米粒子可以自由膨胀和收缩,减少硅负极材料的应力集中程度。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硅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容量保持率。
2. 多孔硅结构设计通过控制硅负极材料的结构,可以有效缓解硅膨胀问题。
通过引入多孔结构,提高硅负极材料的柔韧性和容量。
多孔结构可以增加硅负极材料的表面积,增强锂离子的嵌入和释放能力,从而提高电池性能。
3. 硅基复合材料引入其他材料与硅组成复合材料是另一种解决硅膨胀问题的方法。
这种复合材料可以改善硅负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减少硅膨胀带来的问题。
常见的硅基复合材料包括硅/碳复合材料和硅/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等。
硅膨胀问题的研究进展随着对硅膨胀问题的深入研究,人们在解决硅膨胀问题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下面将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1. 成功制备硅纳米颗粒包覆材料研究人员成功制备了硅纳米颗粒包覆材料,通过包覆硅纳米颗粒,改善了硅负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
这种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表现出较高的循环稳定性和容量保持率。
2. 合成具有优异性能的硅基复合材料研究人员成功合成了具有优异性能的硅基复合材料,包括硅/碳复合材料和硅/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等。
这些复合材料在电池性能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提高,具有较高的循环寿命和容量保持率。
3. 开展硅膨胀机制的深入研究研究人员深入研究了硅膨胀的机制,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揭示了硅膨胀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魏飞流化床法硅基负极材料制备及单壁碳纳米管的作用
魏飞流化床法硅基负极材料制备及单壁碳纳米管的作用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引言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性能储能设备备受关注。
锂电池行业硅基负极专题报告
锂电池行业硅基负极专题报告1下一代负极材料,高比容量成核心优势负极材料升级在即,硅基材料为首选负极材料对电池性能影响大,成本占比约8%。
现有技术体系下锂离子电池四大关键原材料为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与电解液。
作为四大关键原材料之一,负极材料在三元动力电芯的成本中约占8%。
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脱嵌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性能对锂电池的安全性与寿命等影响很大:1)膨胀性能很大程度上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2)比容量、首次效率等对电池容量影响较大;3)压实密度、极片厚度等指标也影响电池的倍率性能等。
正极材料突破较早,负极材料升级在即。
在影响锂电池性能的关键材料中,正极材料已经从早期的钴酸锂材料、锰酸锂材料升级为磷酸铁锂材料和三元材料,而负极材料升级较为缓慢。
近期硅碳材料技术进步较快,为负极材料升级提供了契机。
负极材料种类多元,碳基材料使用率领先。
锂电池负极材料主要分为碳基材料和非碳基材料。
碳基材料包括天然石墨负极、人造石墨负极、中间相碳微球(MCMB)、软炭(如焦炭)负极、硬炭负极、碳纳米管、石墨烯、碳纤维等,非碳基材料主要分为硅基及其复合材料、氮化物负极、锡基材料、钛酸锂、合金材料等。
硅基材料将成为高端市场首选。
目前,以人造石墨为代表的碳基材料是锂离子电池负极的主要使用材料,石墨类负极材料占据目前负极材料95%市场份额。
从产能规划看,行业多数企业在积极布局负极及石墨化产能的同时,也持续加大硅基负极研发力度,因此预计人造石墨在未来仍会是主流负极材料,但硅基负极也将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
目前硅基负极比容量优势明显,寿命与首充效率是短板硅的比容量可达4200mAh/g,且来源丰度极高。
硅是地壳中丰度极高的元素之一,来源广泛、价格较低。
此外,硅的理论储锂容量高达4200mAh/g,是石墨容量(372mAh/g)的10倍以上,是比容量最高的可用锂电池负极材料。
硅的电压平台略高于石墨,在充电时难以引起表面析锂的现象,安全性能优于石墨负极材料。
硅基负极载量对电极容量的影响
一、概述现代电池技术一直是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硅基负极材料因其高比容量和丰富的资源而备受关注。
然而,硅基负极材料存在着体积膨胀大、容量衰减快的缺点,这限制了其在电池领域的应用。
如何有效地提高硅基负极材料的电极容量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二、硅基负极材料的特性1.硅的高容量硅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3579 mAh/g),远远高于传统石墨的比容量(372 mAh/g),这使得其成为一种理想的负极材料。
2.体积膨胀硅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体积膨胀,这种膨胀会导致电极结构的破坏,从而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3.容量衰减由于体积膨胀的影响,硅材料在循环过程中容易发生破裂和失活,导致容量衰减较快。
三、硅基负极载量的影响1.影响电极容量硅基负极载量的增加可以提高电极的比容量,从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2.影响循环寿命但是,硅基负极载量的增加也会加剧体积膨胀的问题,导致电极结构的破坏,从而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
3.影响安全性过高的硅基负极载量还会增加电池的热失控风险,对电池的安全性构成威胁。
四、硅基负极载量的优化方向1.纳米结构设计通过纳米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减缓硅的体积膨胀,并提高其循环稳定性,从而实现更高的负极载量。
设计纳米孔洞结构的硅负极材料可以缓解体积膨胀问题,提高其循环稳定性。
2.复合材料设计将硅与其他材料进行复合,通过控制材料的形貌和比例,可以实现硅基负极载量的提高并减缓体积膨胀。
硅与碳材料的复合可以有效提高负极载量并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3.表面包覆改性通过表面包覆改性,可以有效提高硅基负极的电极容量并缓解体积膨胀问题。
在硅颗粒表面包覆一层稳定性好的材料,可以减少硅的体积膨胀并提高电极的循环寿命。
五、结论硅基负极载量对电极容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合理增加硅基负极载量可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但是也会加剧体积膨胀的问题,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在设计硅基负极材料时,需要综合考虑其载量、体积膨胀和电极性能的平衡,才能实现高性能的硅基负极材料的研发和应用。
三元和硅基负极
三元和硅基负极
三元和硅基负极是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由三元材料和硅材料混合组成。
三元材料通常是利用锰、镍和钴等金属元素,可以提供高比容量和较好的循环寿命,但容量衰减较快。
而硅材料具有极高的比容量,但容量衰减速度也非常快。
通过将三元材料和硅材料混合,可以取两者之长,弥补各自的短处。
硅材料的高比容量可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三元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可以延长电池的寿命。
此外,硅材料的体积膨胀问题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因此,三元和硅基负极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三元和硅基负极仍存在一些挑战。
硅材料的体积膨胀问题仍然存在,容易导致电极失稳、结构破裂等问题。
此外,硅材料的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态电解质界面(SEI)膜的
生成,影响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三元和硅基负极的性能,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循环性能1.引言硅具有最高的理论比容量(4200 mAh g-1)和较低的脱锂电位(<0.5 V),成为最有潜力取代石墨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
[1]但是在充放电过程中,硅会发生巨大的体积变化,导致材料粉化、剥落、失去电接触,容量衰减很快。
[2]为了减小硅材料的体积效应,人们尝试了多种方法,包括制备无定形硅薄膜、纳米硅、多孔硅、硅氧化物、含硅非金属化合物、含硅金属化合物、硅/碳复合材料、硅/金属(活性或惰性)复合材料等。
[3, 4]这些方法或者抑制了硅材料的体积膨胀,或者改善了硅颗粒之间的电接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硅负极的循环稳定性和首次充放电效率。
除了硅基活性物质本身的改进,人们在电极制备工艺和电解液上也做了大量研究。
1.1 电极制备工艺的改进一般商业化的电极由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组成,导电剂分散在粘结剂中使其具有电子导电性,粘结剂则起到将活性物质颗粒紧密包裹的作用,避免活性物质颗粒在循环过程中粉化、松散而失去电接触。
电极的循环稳定性不仅与活性物质有关,而且受到粘结剂性质(强度、弹性、粘附性等)与分布状态的很大影响。
除了硅材料本身的体积效应和内部颗粒之间的电接触状态外,硅材料与集流体之间的接触状态对于负极的循环稳定性也有很大影响。
改善硅材料与集流体之间电接触状态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提高粘结剂的性能。
传统的聚偏氟乙烯(PVDF)粘结剂易吸收电解液而发生溶胀,导致粘结性能下降。
一方面,探索新型的高性能粘结剂,如采用1%丁苯橡胶(SBR)/1%羧甲基纤维素钠(SCMC)作为粘结剂制备碳包覆硅负极,其循环性能优于使用10%PVDF粘结剂的电极,这是由于SBR+SCMC具有更大的延伸率和粘附力。
[5]另一方面,研究对传统的PVDF粘结剂进行改性以提高它的强度、弹性和粘性,起到抑制活性材料的体积变化,增强硅颗粒与集流体之间粘结力,改善电接触的作用。
改性方法主要有交联化和热处理两种途径。
[6]通过改进粘结剂的性能可以提高硅负极的充放电循环性能,但是这种改善十分有限,离商业化的要求距离较大。
二是改变集流体的表面形貌。
集流体的表面粗糙度越大,则活性物质与集流体的导电接触面积越大,粘附强度越高,在充放电过程中越不易剥离,从而具有更高的循环稳定性。
Kim Y. L.[7]采用相同的硅碳复合材料和粘结剂(PVDF),在不同表面形貌的集流体上制备硅基负极,其初始容量均在800mAh/g左右。
经过30次充放电循环后,采用平整集流体的a电极的可逆容量已衰减至300mAh/g,采用粗糙集流体的b电极的容量衰减至650 mAh/g,而集流体表面呈瘤状突起的c电极的可逆容量仍保持800mAh/g。
但是,制备这种具有瘤状突起表面的铜集流体需要经过两次电沉积,工艺较复杂,增加了生产成本。
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的硅基负极结构,采用柔性的乙炔黑涂层替代传统的铜箔作为集流体,将活性物质粘结在乙炔黑涂层和聚乙烯膜之间,提高活性物质与集流体之间的结合强度,并期望通过这种夹心结构缓冲硅基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
1.2 电解液成膜添加剂的研究导致硅基负极容量衰减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电解液中的LiPF6分解产生微量HF对硅造成腐蚀,见式(1)和(2)。
[8](1)(2)此外,由于硅在常规的LiPF6电解液中难以形成稳定的表面固体电解质(SEI)膜,伴随着电极结构的破坏,在暴露出的硅表面不断形成新的SEI膜,加剧了硅的腐蚀和容量衰减。
[9]电极表面SEI膜的形成是由于有机盐和溶剂的电化学还原,它的形貌和组成主要决定于电解液中的成分。
它不但影响着电极的嵌脱锂动力学,还影响着长时间循环过程中的表面稳定性。
[10, 11]然而对于硅表面SEI膜及成膜添加剂的研究仍然较少。
[12, 13]本文采用硅薄膜为电极,研究了4种电解液添加剂对电池循环性能的影响,为提高硅与电解液界面相容性做出了初步探索。
2.实验2.1 制备具有柔性集流体的硅基负极将0.85g碳包覆硅与0.05g导电碳黑、10g丁苯橡胶-羧甲基纤维素钠乳液(固含量1wt%)混合搅拌6小时,然后涂布到20微米厚的多孔聚乙烯膜表面,在40℃真空干燥8小时得到碳包覆硅层。
将0.9g乙炔黑和10g丁苯橡胶-羧甲基纤维素钠乳液(固含量1wt%)混合搅拌4小时,然后涂布到碳包覆硅层表面,在50℃真空干燥10小时,得到具有柔性集流体(即乙炔黑涂层)的硅基负极。
图1 具有柔性集流体的硅基负极结构示意图以铜箔为集流体的常规负极制备方法如下:将0.85g碳包覆硅与0.05g导电碳黑、10g丁苯橡胶-羧甲基纤维素钠乳液(固含量1 wt%)混合搅拌6小时,然后涂布到20微米厚的铜箔表面,在80℃真空干燥10小时,得到以铜箔为集流体的硅基负极。
2.2 制备薄膜硅负极薄膜硅负极由复旦大学激光化学研究所提供。
以铜箔为基底(表面预先用0.12 mol L-1的FeCl3溶液进行腐蚀处理),以硅片为靶,在真空环境中通过等离子体溅射制得无定形硅薄膜。
2.3 配制电解液常规电解液购自张家港国泰华荣有限公司,为1 mol?L-1 六氟磷酸锂的碳酸乙烯酯与碳酸二甲酯(体积比1:1)混合溶液。
分别加入4种添加剂,其名称及用量见表1。
表1 所用添加剂的全称、分子式及添加量2.4电池组装与测试将具有柔性集流体的硅负极用直径12mm的冲头冲成极片,放入真空烘箱中在40℃下干燥8小时,然后转移到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
以金属锂片为对电极,ET20-26为隔膜,采用常规电解液组装成CR2016扣式电池,20℃下在LAND电池测试系统(武汉蓝电电子有限公司提供)上进行恒流充放电性能测试,充放电截止电压相对于Li/Li+为0.01~1.5V,充放电电流密度为0.2 mA cm-2。
对于薄膜硅负极,采用含添加剂的电解液组装半电池,充放电电流密度为0.0381 mA cm-2,电压范围为0~1.5 V。
其它同上。
本研究中放电对应材料的嵌锂过程,充电对应脱锂过程。
2.5 电极表面形貌观察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JSM-7401F)观察20次循环后的硅薄膜电极表面形貌。
在手套箱中将处于全部脱锂状态下的电极从电池中取出,用DMC反复清洗后自然晾干,放置在充满氩气的密封玻璃瓶中,然后从手套箱中取出,迅速转移至扫描电镜的样品室。
3.结果与讨论3.1 具有柔性集流体的硅基负极采用乙炔黑涂层为柔性集流体的硅基负极前20次循环的充放电容量。
其首次充放电库仑效率为85%,20次循环后的可逆容量约为1100 mAh g-1。
而采用常规铜箔为集流体的硅基负极,首次充放电库仑效率为81%,12次循环后可逆容量即衰减到200 mAh g-1以下。
循环性能的提高得益于这种硅基负极的夹心结构。
活性物质碳包覆硅层紧密地夹在弹性的隔膜与柔性集流体层之间,柔性集流体层会随着碳包覆硅层的形变而相应变化,降低了二者之间的机械应力,从而改善了界面电接触状态,显著提高了硅基负极的循环稳定性。
图2 采用柔性集流体和常规集流体的硅基负极的循环性能3.2 电解液成膜添加剂含不同添加剂电池的首次充放电曲线,其储锂容量、首次充放电效率等数据详见表2。
各样品均在0.5V左右出现一个明显的平台,对应着硅薄膜表面SEI膜的形成。
0.5V以下主要进行无定形硅的嵌锂过程。
不含添加剂的电池首次充放电效率为60.6%,添加VC和ET后首次效率提高至66.6%和61.2%;而添加SO2Cl2和LiBOB后,首次效率分别降至51.7%和49.2%。
可见加入不同添加剂后形成SEI膜时消耗的不可逆容量不同。
图3 含不同添加剂硅薄膜电池的首次充放电曲线表2 含不同添加剂硅薄膜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比较各样品的脱锂容量-循环次数曲线。
在常规电解液中加入VC,SO2Cl2和LiBOB后,100次循环后硅薄膜电池的脱锂容量保持率从37.4%分别提高至83.3%, 51.2%和44.4%,但加入LiBOB 和SO2Cl2会使电池容量降低。
加入ET并没有起到改善循环性能的作用。
图4 含不同添加剂硅薄膜电池的循环性能为了寻找不同添加剂影响硅薄膜电池性能的原因,我们对20次循环后的硅薄膜做了扫描电镜观察,。
图5(a)为添加VC后的硅薄膜表面,其表面比较致密但粗糙不平,进一步放大还发现表面布满了瘤状的突起,这可能是由于含VC电解液形成的SEI膜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聚集所致。
添加VC后SEI膜成分发生变化,生成了聚烷基碳酸锂类的聚合物,使得SEI膜的柔韧性和黏附力更强。
[14]而常规电解液中形成的SEI膜主要成分是无机锂盐和少量烷基锂,柔韧性差,相比之下,VC基电解液形成的SEI膜更能够适应硅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而不发生破裂,从而提高了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图5(b)为添加SO2Cl2后的硅薄膜表面,可以看到电极表面存在较多孔洞,这可能是由于SO2Cl2在较高电位下分解放出SO2气体所致,见式(3)。
含SO2Cl2的硅薄膜电池循环性能仍不好,可能是SO2Cl2参与形成的SEI膜疏松多孔,机械强度不够高,容易破裂脱落的缘故。
(3)图5 含不同添加剂电池在20次循环后硅薄膜的表面形貌(插图为放大图像)(a)VC; (b) SO2Cl2; (c) LiBOB; (d) ET添加LiBOB和ET后的硅薄膜表面形貌分别。
从放大的电镜图片上可以看到,含LiBOB的样品表面较为平整,而加入ET的样品表面有破损侵蚀的痕迹。
这可能是由于含ET的电解液难以在硅表面形成完整的SEI膜,使裸露出来的硅受到电解液中微量的HF腐蚀,导致容量衰减很快。
LiBOB可以在有机溶剂还原分解过程中,在电极表面形成一层较为均匀的SEI膜,。
含有VC电解液的电池充放电效率最高(约99%),然后依次是不含添加剂的和含LiBOB、ET和SO2Cl2的样品。
前10次循环中,含LiBOB的电池充放电效率明显低于含VC的电池,可见含LiBOB 的电池不仅在首次循环形成SEI膜时消耗的不可逆容量很多(见表2),而且在每次循环中均损失较多的容量。
这可能是由于LiBOB形成的SEI膜机械强度不高,在硅的体积变化过程中发生破裂,需要不断地形成SEI膜进行修复。
这样会导致硅表面的SEI膜厚度增加,但是改善硅循环稳定性的效果有限。
添加ET和SO2Cl2的样品比不含任何添加剂的样品充放电效率还要低,可能是它们发生的副反应较多,不能形成结构致密、稳定可靠的SEI膜,因此没有对硅薄膜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结论(1)设计了一种夹心结构的硅基负极,采用柔性的乙炔黑涂层替代铜箔作为集流体,可将活性物质紧密地粘结在乙炔黑涂层和聚乙烯膜之间,缓冲了硅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从而提高了循环性能。
(2)在常规LiPF6电解液中添加VC可以在硅表面形成稳定的SEI膜,从而大幅提高硅薄膜的循环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