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液细菌学检验的标准化操作程序模板
痰检标准操作程序

痰检室标准操作程序一、进入实验室工作前,穿戴工作衣、口罩、帽子、手套。
二、痰标本分类:1、即时痰;2、夜间痰;3、次日晨痰。
三、痰标本性状分类:A、干酪痰;B、血痰;C、黏液痰;D、唾液痰。
标本量一般3—5ml。
四、标本采集:(一)初诊患者应收集3份痰液标本(1.即时痰;2.夜间痰;3.次日晨痰);(二)治疗中或者随访患者按期留取2份标本(1.晨痰;2.夜痰)。
注:若当日未能检查的标本,应放入4℃冰箱保存,避免干固或污染。
五、标本处理:(一)收集痰标本后,首先将病人姓名、编号(初诊病人门诊序号或随访病人登记号)、痰标本序号和性状作登记。
(二)用铅笔在有磨砂面的新玻片上注明实验序号及标本序号。
注:确保玻片上的编号与痰盒上的编号一致(三)小心打开痰标本容器,使用折断的竹签挑取痰标本中可疑部分,于玻片正面均匀涂抹成10㎜×20㎜的卵圆形痰膜。
注:取样、染色必须在通风柜中进行。
(四)待痰涂片自然干燥后,放置在染色架上,玻片间距离10㎜以上,酒精灯5秒钟内将玻片经过火焰加热4次固定。
(五)染色:1、滴加石炭酸复红初染液盖满玻片,加热出现蒸汽,染色5分钟。
2、用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沥干水,滴加脱色液,脱色1分钟。
3、用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沥干水,滴加亚甲蓝复染液,染色30秒。
4、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沥干水,待玻片干燥后镜检。
(六)镜检:1、取染色干燥的玻片,痰膜向上放置在显微镜台上并固定。
2、先用10倍目镜调节成像清晰后,在玻片上滴1—2滴专用镜油,使用100倍油镜进行细致观察。
六、结果判定:阅片时,从头开始,以“弓”形移动读片,在淡蓝色背景下,抗酸杆菌呈红色杆状,其他细胞呈现蓝色。
1、观察300视野未见抗酸杆菌为阴性;2、1-8条/300视野以条数报告;3、3-9条/100视野为1+;4、1-9条/10视野为2+;5、1-9条/每视野为3+;6、≥10条/每视野为4+。
七、使用完显微镜后,立即用镜头纸将油镜擦净,关闭显微镜电源。
痰检实验室操作规程

痰检实验室操作规程一、检查程序(一)痰标本收集:在三个痰标本盒上注明病人的姓名、编号、检查日期和容器序号。
病人首次留痰前应指导病人,留取“即时痰”、“夜间痰”、“晨痰”合格的痰标本,对所送不合格痰标本除常规检查外,应要求患者重新送检,合格的痰标本包括干酪痰、血痰、粘液痰。
唾液或口水用于病人确诊时为不合格痰标本,标本量一般在3~5 ml。
(二)痰涂片制作:1、检查前对新的玻片用95%的乙醇擦拭脱脂,经干燥、清洁、检查无油污、无划痕后作为合格的玻片备用。
在已经准备的痰玻片背面左端的1/3处注明编号,挑取痰标本中可疑部分约0.05~0.1 ml,于玻片正面右侧2/3处,均匀涂抹成10×20 mm的卵圆形痰膜。
2、痰膜朝上静置自然干燥后(一般约需要30分钟)进行染色镜检。
当气温低,痰膜不易干燥时,严禁将玻片直接在火焰上烘拷,以防产生气溶胶或痰膜脱落。
一张载玻片上只能涂抹一份痰标本,一张载玻片只能使用一次,不得清洗后再次用于痰涂片染色检查。
3、涂抹完毕后的痰标本,在检查结果报告前,应暂时保留。
以备涂片、染色不合格影响镜检结果时,重新涂片和染色之用。
4、萋-尼氏染色油镜检查.(三)实验室登记:按照年度病人序号和痰标本序号在实验室登记本上进行登记,并以同样的号码在痰涂片检查单上进行标记。
检验单的病人姓名应与实验室登记本一致。
(四)痰涂片检查结果登记与报告:及时在登记本上登记痰涂片检查结果。
当病人的三次痰涂片检查完成后,发现有阳性痰涂片,应在规定时间内报医院防保科,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再对痰涂片进行确认。
(六)痰涂片的保存:每个查痰点镜检后的全部痰涂片应按实验室登记本序号连续排列,分别存放在各点固定的玻片盒中,供上级实验室复核确认。
(七)痰检质量控制:每个痰涂片检查点均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质量保证手册》的要求,作为一个独立的被质控单位接受室间质量评估和检查工作。
二、萋-尼氏染色1、涂片自然干燥后,放置在染色架上,玻片间距保持在10 mm以上的距离;火焰固定(在5秒钟内将玻片置于火焰上来回烘烤4次)。
痰培养操作流程sop

痰培养操作流程sop
痰培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检测痰样本中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正确的痰培养操作流程(SOP)对于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关于痰培养操作流程的详细指南:
1. 准备工作:在进行痰培养之前,首先要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室
用品和设备,包括培养皿、试管、吸管、培养基、显微镜等。
2. 收集痰样本:患者在清晨醒来后深呼吸数次,然后用消毒液
清洁口腔,用力咳嗽将痰样本吐入干净的容器中。
3. 样本处理:将收集到的痰样本转移到试管中,并加入适量的
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使样本更易于处理。
4. 稀释和涂片制备:将痰样本进行适当的稀释,然后取少量样
本涂抹在玻片上,用炉灰染色或其他染色方法染色。
5. 培养:将涂片放入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培养基,然后放入
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培养基,如血
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等。
6. 培养条件: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和
湿度条件,通常在37摄氏度下培养24-48小时。
7. 结果观察:观察培养皿中的细菌、真菌或病毒的生长情况,根据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8. 进一步鉴定:对于生长的微生物,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生化试验或分子生物学检测,以确定其种属和抗生素敏感性。
9. 结果报告:根据实验结果,编制详细的检测报告,并及时通知临床医生,以指导患者的治疗方案。
总之,痰培养操作流程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这样,才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支持。
痰标本采集操作规程(标准版)

痰标本采集操作规程一、目的(1)常规痰标本:检查痰的一般形状,涂片检查细胞、细菌、虫卵,以及观察其性质、颜色、气味和量以协助诊断呼吸系统疾病。
(2)痰培养标本:检查痰中的致病菌,及确定病菌类型。
(3)24h痰标本:检查24h痰的量及性状,协助诊断。
二、评估(1)病人的一般情况,病人的理解能力及其合作能力。
(2)病人的临床诊断和目前的病情、治疗情况。
(3)检查目的。
三、计划(1)用物准备:①病人能自行留痰者:标本容器(痰培养标本被无菌容器及漱口溶液200ml,24h痰标本备广口集痰器)、检验单(标明科室、床号、姓名、住院号、检查目的、送检日期时间)。
②病人无法咳痰或不合作:集痰器,检验单(标明病室、床号、姓名)、吸痰用物(吸引器、吸痰管)、生理盐水、手套。
痰培养标本需备无菌用物。
(2)病人准备:核对并向病人解释收集痰液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环境准备:通风。
(4)护士准备:做好个人防护。
四、实施(1)操作步骤:①常规痰标本A、病人能自行留痰者:贴标签于标本容器上,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查对并做好解释→请病人于清晨醒来未进食前先漱口,数次深呼吸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盛于痰盒内,盖好痰盒→给予漱口或口腔护理→洗手、记录→送检B、无法咳痰或不合作者贴标签于标本容器上,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查对并做好解释)→协助病员取合适卧位,由下向上叩击病人背部→用集痰器和吸引器按照吸痰法将痰吸入集痰器内,加盖→给予漱口或口腔护理→洗手、记录→送检②痰培养标本A、病人能自行留取痰液贴标签于标本容器上,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查对并做好解释→病人清晨起床后,未进食前先用漱口溶液漱口,再用清水漱口,数次深呼吸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于无菌集痰器内,盖好瓶盖→给予漱口或口腔护理→洗手、记录→送检B、无法咳嗽或不合作病人贴标签于标本容器上,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查对并做好解释→取合适卧位,由下向上叩击病人背部→戴好无菌手套,用无菌集痰器和吸引器按吸痰法将痰吸入无菌集痰器内,加盖→给予漱口或口腔护理→洗手、记录→送检③24h 痰标本贴标签于标本容器上,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查对并做好解释→在广口集痰器内加少量清水→从7am 未进食前漱口后第一口痰开始留取,次日晨7am 未进食前第一漱口后第一口痰作为结束,将24h 的全部痰液吐入集痰器内→给予漱口或口腔护理→洗手、记录→送检(2)注意事项:①帮助病人排痰,如伤口疼痛无法咳嗽,可用软枕或手掌压迫伤口,减轻肌肉张力,减少咳嗽时的疼痛。
痰培养的报告模板

痰培养的报告模板检测信息•检测编号:•检测日期:•检测机构:•检测人员:•样本来源:样品信息•样品姓名:•样品年龄:•样品性别:•样品种类:实验方法本次实验采用标准的痰培养方法进行检测,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首先,将痰样液体细胞外部分基本清除干净。
2.取一个无菌平板,均匀涂抹痰样液体,摇晃使之均匀分布。
3.将涂有痰样液体的平板放入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3天。
4.观察痰样液体在培养箱中的生长情况,并记录其孔径、颜色、透明度等信息。
5.对生长出的菌落进行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检测,鉴定其属于何种细菌。
6.对细菌进行药敏试验,确定其敏感性和耐受性。
实验结果分析1.经过痰培养实验,检测出样品中含有如下细菌:(按数量从多到少列出)–细菌名称–孔径(mm)–颜色–透明度2.经过细菌的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检测以及药敏试验,确定细菌属于何种类型,以及其敏感性和耐受性,结果如下:–细菌名称:(填写)–形态学特征:(填写)–生理生化检测结果:(填写)–对常规抗菌药敏感性分析:(填写)•抗生素1:敏感,(抑菌直径 / 抗生素浓度)(填写)•抗生素2:敏感,(抑菌直径 / 抗生素浓度)(填写)•抗生素3:耐药,(抑菌直径 / 抗生素浓度)(填写)•抗生素4:耐药,(抑菌直径 / 抗生素浓度)(填写)•抗生素5:敏感,(抑菌直径 / 抗生素浓度)(填写)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检测样品中存在如下细菌:(按数量从多到少列出)2.分析细菌的药敏结果,制定对应的治疗方案,以期能够有效控制感染症状。
实验注意事项1.该实验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遵守严格的规范操作流程。
2.操作时应注意卫生与消毒,避免污染。
3.实验前,应清洗操作台和仪器设备,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各种试剂和装置。
4.实验后,应妥善处理实验产生的废弃物和危险品,善后工作应做到位。
痰液细菌培养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目的:通过痰液细菌培养实验,检测痰液中是否存在病原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实验材料:1. 标本:痰液2. 试剂:营养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革兰氏染色液、细菌鉴定试剂等3. 仪器:恒温培养箱、显微镜、无菌操作台等实验方法:1. 标本采集: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收集患者的痰液标本。
2. 标本处理:将痰液标本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取适量加入营养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涂布均匀。
3. 培养与观察:将涂布好的平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48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4. 细菌鉴定:根据细菌形态、染色性、培养特性等,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鉴定。
5. 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
实验结果:1. 细菌生长情况:在营养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上,观察到明显的细菌生长。
2. 细菌鉴定结果:根据细菌形态、染色性、培养特性等,鉴定出以下细菌:- 肺炎链球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呈双球菌排列,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敏感。
- 流感嗜血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呈链状排列,对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等敏感。
- 铜绿假单胞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呈短链状排列,对庆大霉素、头孢他啶等敏感。
3. 药敏试验结果: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敏感;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等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头孢他啶等敏感。
实验结论:根据痰液细菌培养结果,患者痰液中存在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病原菌。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建议临床使用青霉素、头孢菌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
实验讨论:1. 痰液细菌培养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学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痰液中是否存在病原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 在本实验中,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病原菌的检出,可能与患者呼吸系统感染有关。
3. 药敏试验结果对于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痰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的详细流程

痰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的详细流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采集痰液标本。
在进行痰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前,首先需要采集痰液标本。
痰液标本细菌学检验(一)

痰液标本细菌学检验(一)关键词:细胞库菌株培养中心 atcc 北京标准物质网一、检验程序痰及呼吸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程序见图34—1。
二、检验方法(一)显微镜检查1.一般细菌涂片检查挑取标本中脓性或带血部分涂片进行革兰染色镜检,描述观察到的细菌的染色性、形态及排列等特征,可发出初步报告。
2.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挑取标本干酪样或脓性部分做抗酸染色和金胺“O”荧光染色,前者用油镜,后者用荧光显微镜检查。
具体操作详见第十五章分枝杆菌属检验。
3.放线菌及诺卡菌涂片检查将痰液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数次,挑取黄色颗粒(硫黄颗粒)或不透明着色斑点,置玻片上并覆以盖玻片,轻压后置高倍镜下观察。
如见中央为交织的菌丝,其末端粗杆呈放线状排列时揭去盖玻片,待干后做革兰染色及抗酸染色镜检。
4.下呼吸道其他标本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直接取自下呼吸道的标本,不易受上呼吸道杂菌的污染,涂片检菌的意义较大。
可取离心沉淀物进行革兰染色与抗酸染色检查。
(二)培养和鉴定1.痰培养标本的前处理于痰标本中加入一定量无菌生理盐水,剧烈振荡5~10秒后,将沉淀于管底的脓痰小片取出,置于另一试管中,同法再处理2次,可洗去痰中的正常菌群。
然后向洗涤过的痰液中加入等量pH 7. 6的1%胰酶溶液,放置35℃环境90分钟,使痰液均质化后备用。
2.培养基与培养环境(1)血琼脂平板:适用于分离多种细菌,需氧环境,可分离β-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置于5%CO环境培养,分离肺炎链球菌和β-溶血性链球菌。
根2据血琼脂平板生长的菌落特征及镜检形态,得出初步结果,再按各类细菌特性做进一步鉴定。
环境培养,常用于分离嗜血杆菌和脑膜(2)巧克力色琼脂平板:置于5%CO2炎奈瑟菌等有特殊营养需求的细菌。
(3)中国蓝琼脂平板/麦康凯平板:需氧环境培养,常用于分离肠杆菌科细菌。
(4)TTC-沙保弱培养基:需氧环境培养,用于分离白假丝酵母菌及其他酵母菌、诺卡菌、放线菌以及烟曲霉菌等。
痰液及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简易操作规程

.痰液及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标准操作流程1 观察标本合格后操作。
一般为晨痰,再留取痰之前刷牙、反复漱口,应从气管深部咳出痰,吐进无菌容器内送检。
涂片白细胞小于10,上皮细胞大于25为不合格痰,相反白细胞大于25,上皮细胞小于10-25为合格痰标本。
2 点燃酒精灯,尽量保证无菌中间。
3 接种环灭菌—待冷却后—取痰液—接种到血平板、中国兰平板(或麦康凯平板上)。
平板划线分离培养:(1)用接种环将标本涂布在平板第一区域并作数次划线,在第二三区依次用接种环划线。
(2)每划一区域应将接种环烧灼一次,冷却后再划下一区域,每一区域的划线应接触上一区域的接种线2-3次使菌量逐渐减少以形成单个菌落。
(3)划线完毕将平板加盖倒置(琼脂平板的底部向上)于35°C培养18-24小时。
4观察菌落特征涂片染色,确定阳性菌、阴性菌、球菌还是杆菌后鉴定种属。
5 做药敏试验-------报告结果。
便培养标准操作流程1.收取有粘液或脓血、稀水粪便标本。
2.点燃酒精灯,尽量保证无菌中间。
3.接种环灭菌—待冷却后—取粪便—接种到血平板、SS平板、中国兰平板(或麦康凯平板上)。
平板划线分离培养:(1)用接种环将标本涂布在平板第一区域并作数次划线,在第二三区依次用接种环划线。
(2)每划一区域应将接种环烧灼一次,冷却后再划下一区域,每一区域的划线应接触上一区域的接种线2-3次使菌量逐渐减少以形成单个菌落。
(3)划线完毕将平板加盖倒置(琼脂平板的底部向上)于35°C培养。
4培养18-24小时后观察菌落特征涂片染色,确定阳性菌、阴性菌、球菌还是杆菌后鉴定种属。
5 做药敏试验-------报告结果。
尿培养标准操作流程1 收取晨尿第一泡清洁中段尿。
(把外阴用肥皂清洗一遍,再用清水清洗两遍,待干或用干净布擦干)用导尿管的病号需新换导尿管后取标本2 点燃酒精灯,尽量保证无菌中间。
3 接种环灭菌—待冷却后将标本混匀,用定量接种环取尿液1ul(大约一接种环)—接种到血平板,接种环灭菌---待冷后取标本接种到中国兰平板(或麦康凯平板上)。
痰标本细菌学检验

痰标本细菌学检验
细菌室
一、项目申请:
1、普通细菌培养:对于病房患者选择项目名称为“病房痰培养”,对于门急诊患者选择“门诊痰培养”。
如果临床怀疑奴卡菌等特殊病原体,需要在打印出的条码上注明目的病原菌,以便实验室延长培养时间和选择适当培养方法。
2、真菌培养:选择项目名称为“真菌培养”,标本种类选择“痰”。
3、不适于培养的病原菌:厌氧菌、军团菌、衣原体、支原体等,如果有疑问请与细菌室联系询问(电话2485)。
分枝杆菌培养为我院外送检验项目。
二、标本采集:
1、采集时间:尽量在抗生素使用前,以清晨留取的标本为更佳。
2、容器要求:螺旋口无菌塑料瓶。
3、采集方法:标本采集前应充分清洁患者口腔,如:漱口、刷牙等,有假牙的病人应取下假牙。
嘱附病人深咳,将痰液直接留到无菌瓶内。
容器瓶口旋紧勿泄漏。
4、将条码贴于标本瓶上,扫描记录采集时间。
三、送检要求:
1、标本采集后应及时(2小时内)送检。
标本若冷藏保存可能会影响对温度敏感细菌的检出。
2一天送检一次即可,不需同一天内连续送检多次,多余的送检标本视为不合格。
如遇特殊情况需多次送检时,请事先与细菌室联系。
3、常规送检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8点至16点30分,节假日顺延。
在常规时间以外如有送检要求,请事先与细菌室联系说明送检原因,经确认后再送检。
四、检验流程:
五、报告发放:
1、阴性报告:普通细菌培养2-3天,真菌培养1周,特殊病原菌延长相应时间。
2、阳性报告:4天,如遇细菌生长缓慢等特殊情况则延迟发放。
痰标本实验报告流程(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痰标本实验主要用于检查痰液中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以协助诊断呼吸系统疾病。
本实验报告流程旨在规范痰标本的采集、处理、检验及报告流程。
二、实验流程1. 标本采集(1)评估患者病情:采集痰标本前,评估患者的病情、年龄、治疗情况、排痰情况及配合程度。
(2)物品准备:备好痰标本采集容器、无菌手套、生理盐水、漱口液等。
(3)采集方法:a. 常规痰标本:嘱患者晨起后用清水漱口清洁口腔,然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盛于痰标本容器内。
b. 24小时痰标本:嘱患者将24小时内(晨7时至次晨7时)的痰液全部留于清洁广口瓶内。
c. 培养标本:嘱患者清晨起床后先用朵贝儿溶液漱口,再用清水漱口,深呼吸数次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盛于无菌培养瓶或盒内。
2. 标本处理(1)常规痰标本:将痰液置于生理盐水中,剧烈振荡5-10秒,然后用接种环将沉淀于管底的脓痰小片沾出,放入另一试管内,重复此过程两次。
(2)培养标本:将痰液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上,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
3. 检验(1)一般细菌涂片检查:挑选痰液中脓性或带血部分,涂成均匀薄片,行革兰氏染色,镜检。
(2)痰培养: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生长,并进行鉴定。
4. 结果报告(1)根据检验结果,报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等信息。
(2)若为细菌感染,报告敏感抗生素及耐药情况。
(3)若为病毒、真菌感染,报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
三、注意事项1. 采集痰标本时,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2. 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3. 检验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4. 对患者进行解释,取得患者的配合。
四、实验总结痰标本实验是呼吸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实验报告流程规范了痰标本的采集、处理、检验及报告流程,有助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支持。
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第2篇一、实验目的痰标本实验是对痰液进行微生物学、细胞学、病理学等方面的检测,以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
痰培养操作流程sop

痰培养操作流程sop痰培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方法,用于检测痰样本中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正确的痰培养操作流程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份关于痰培养操作流程的标准操作规程(SOP):1. 收集痰样本:首先,需要向患者解释痰培养的目的和过程,并告知患者如何正确收集痰样本。
患者应该在清晨醒来后进行痰样本的收集,以确保样本的新鲜度和准确性。
2. 标本处理:将患者收集的痰样本转移到干净、干燥的容器中,并密封好。
在标本处理过程中,操作人员应该佩戴手套和口罩,以避免交叉感染。
3. 样本传送:将标本送往实验室进行痰培养前,需要填写标本送检单,并确保标本的标识清晰准确。
在传送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样本的温度变化和震动。
4. 样本处理:实验室接收到痰样本后,首先需要进行样本的离心处理,以分离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然后将样本接种到不同的培养基上,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5. 培养条件: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种类,需要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
通常情况下,细菌需要在37摄氏度的培养箱中培养,而真菌和病毒则需要在不同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6. 结果解读:培养后的样本会形成不同形状和颜色的菌落,实验室技术人员需要根据菌落的形态和生长特性来鉴定微生物的种类。
最终,会生成一份痰培养报告,告知医生检测结果。
7. 结果分析:医生根据痰培养报告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细菌、真菌或病毒,并根据检测结果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痰培养结果对于选择抗生素和其他治疗药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的来说,痰培养操作流程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来进行,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通过正确的操作流程和专业的实验室技术人员,才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帮助患者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
微生物痰标本处理标准操作程序

痰标本处理标准操作程序1呼吸道标本细菌培养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2深部痰标本或下呼吸道分泌物。
3无菌痰杯或咽拭子。
4BD Phoenix 100 全自动细菌分析仪。
55.1 标本采集5.1.1 采样时机:在抗生素药物使用之前采集清晨第一次痰液送检。
a) 痰标本:最好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
以晨痰为最好。
对支气管扩张症或与支气管相通的空洞患者,清晨起床后进行体位引流,可采集大量痰液。
b)下呼吸道分泌物、支气管纤维镜刷片:也宜早晨空腹采集为佳。
5.1.2 采集方法a) 痰液标本采集患者清晨起床后,用清水反复漱口后用力自气管咳出第一口痰于灭菌容器内,立即送检。
对于痰量少或无痰的患者可采用雾化吸入加温至 45℃的10%NaCl 水溶液,使痰液易于排出。
对咳痰量少的幼儿,可轻轻压迫胸骨上部的气管,使其咳嗽,将痰收集于灭菌容器内送检。
b) 环甲膜穿刺吸痰对于一些疑难、病情危重或免疫受损患者继发肺部感染可用一些侵入性诊断技术采集下呼吸道标本。
若采用环甲膜穿刺吸痰法取痰液标本,藉套管针自环甲膜插入消毒塑料管吸取分泌物,作病原体培养,不受口腔、咽部病原体的污染,可较准确地反映下呼吸道及肺部感染的病原菌。
本方法简便实用,阳性率高,结合定量培养可能区别假阳性。
但本检查有轻微创伤性,并发症包括皮下气肿、气管内出血等。
有出血倾向、严重心血管疾病者禁用。
c)纤维支气管镜采集法经(纤支镜)直接吸引下呼吸道分泌物,由于纤支镜通过口咽部时同样受到污染,因此认为也不比咳出的痰更好。
经纤支镜以附刷的双层套导管方式直接采集肺部分泌物,进行细菌、真菌、厌氧菌培养和免疫荧光等检查,往往能可靠地找到感染病原体。
由于其效果尚无法达到完全不受污染的情形,所以应进行定量培养,其细菌浓度>103cfu/ml 则有意义。
经过临床评估,此种采样方式临床应用价值颇高。
采样时防污染标本刷取样应深入,且应多方向旋转及上下移动,这样取痰可提高痰培养的敏感性。
痰培养标准操作程序

SOP_15-9 痰培养标准操作程序一、痰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见本手册《病原微生物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原则》。
二、标本验收1.申请单验收:要求痰培养申请单除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外还应包括标本收集时间、收集方式、是否已使用抗生素等,验收时应检查申请单是否填写完整。
2.标本验收:(1)制成涂片行革兰染色;(2)于显微镜低倍镜下检查(10×10),观察WBC及扁平上皮细胞存在情况,下表作为参考。
痰标本显微镜检查的分类分类※分类中1~3类不做培养,要求重新留取标本;4、5类为合格标本;第6类为气管穿刺液,※如未见到白细胞,而扁平上皮细胞>10/低倍视野,亦应重新留取标本。
(3)特殊要求则作特殊处理,如做抗酸染色查找抗酸菌等。
3.不合格标本处理:(1)对申请单信息不全者应设法与临床医师取得联系;(2)对标识不符、送检容器不合格,送检时间超过规定时间的标本应注明原因,退回,要求重新留取标本,并做记录。
三、实验室检查标本预处理:采用先用20ml生理盐水洗涤两次,经过10ml生理盐水稀释后,加入1%的PH7.6的胰蛋白酶溶液消化90min后接种。
并同时在洗涤后制作原始痰涂片,进行染色镜检。
分离培养:痰标本接种3种培养基,即血琼脂培养基、巧克力琼脂培养基(嗜血杆菌专用)、麦康凯平板。
培养条件:置烛缸普通培养18-24h如无病菌生长时,应将所有培养基继续培养24h。
四、结果观察和报告1.结果观察和评价:2.阴性培养结果报告:无致病菌生长/上呼吸道正常菌群生长。
3.阳性培养结果报告:有意义的阳性培养结果报告:细菌种属名称及标准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痰液检验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

3.浓缩法找抗酸杆菌应留24h痰(量不少于5ml),细菌检验应避免口腔,鼻咽分泌物污染。
4.幼儿痰液收集困难时,可用消毒棉拭子刺激喉引起咳嗽反射,用棉拭子采取标本。
5.观察每日痰排出量和分层时,须将痰放入广口瓶内。
6.检验完毕后的标本及容器应煮沸30-40min消毒,痰纸盒可烧毁,不能煮沸的容器可用5%苯酚或明或2%来苏儿溶液消毒后才能用水冲洗。
[操作步骤]
1.一般性状检查
观察颜色,性状,有无血液,异常物质。
2.显微镜检查
选取脓样,干酪样或带脓样血液部分,取一小块置玻片上,直接与生理盐水混和,涂成薄片,加盖后轻压之,用低倍镜及高倍镜检查.
2.显微镜检查有无异常物质或致病细菌,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显微镜检查选取脓样干酪样或带脓样血液部分取一小块置玻片上直接与生理盐水混和涂成薄片加盖后轻压之用低倍镜及高倍镜检查
XXXX医院
临床检验实验室
文件编号:
ABCD-SOP-07-31痰液检验版序:ABD页码:第1页,共1页
[标本的收集]
1.痰液的一般检查应收集新鲜痰,患者起床后刷牙,漱口(用3%H2O2及清水漱三次),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真正呼吸道分泌物,而勿混入唾液及鼻咽分泌物。
3.嗜酸性粒细胞检查
取痰液做直接涂片,干燥后用瑞氏或伊红-美蓝染色液染色,油镜下计数100个白细胞,报告嗜酸性粒细胞百份数。
4.细菌检查
取痰液涂成薄片,干燥后做革兰氏染色油镜查找细菌,或做抗酸染色找抗酸杆菌。
[参考范围]
通常呈无色或灰白色。
[临床意义]
1.化脓感染时,可呈黄绿色;明显绿色见于绿脓杆菌感染;大叶性肺炎时可呈铁锈色;阿米巴肺脓疡时呈咖啡色;呼吸系统有病变时痰可呈粘液性,浆液性,脓性,粘液脓性,浆液脓性,血性等。
痰培养标本检验流程

痰培养标本检验流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在临床医学领域中,痰培养标本检验流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对痰标本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原体的种类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从而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细标准化操作程序痰液细菌学检验的标准化操作程序卢先雷1 前言众所周知, 传统习惯程序的痰标本细菌学检验其临床符合率并不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除了痰标本采集不规范导致的不合格标本带来的培养结果与病人感染不相符外, 还因为微生物和人体的相关性本身就具有复杂性: 源自细菌的致病与条件致病的辨证性, 如致病菌可能为正常携带,而细菌在肺通气功能异常病人的下呼吸道的能够发生单纯定植或感染, 要证明培养结果与感染的相关性是医学微生物学所面临的难题, 这也使得一直以来在对于痰培养的标准化进展十分缓慢, 以至在各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上也未提出相应详细可行的令全国同行公认的统一规范的标准化操作程序( SOP) 和完整的痰液培养的质量控制办法。
习惯程序的痰标本细菌学检验的缓慢也很不适应临床诊断治疗的迫切性[1]。
故而, 建立规范而快速的痰液细菌学检验的SOP 对于提高呼吸系统感染病的诊治水平和控制抗生素的滥用等问题均有重要的作用痰培养阳性率普遍教低, 临床符合率差的关键因素是痰标本采集不规范, 不合格痰标本将直接导致病原菌被分离的机会降低, 大量正常菌群也会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或干扰病原菌的检出, 降低了临床符合率; 再有就是操作程序的不规范, 不重视直接涂片, 检验过程SOP 控制的不严密也是导致临床符合率低的重要原因。
我们经过的临床应用情况的分析, 痰培养阳性率和临床符合率均可能被提高而且细菌分布统计结果显示本文与国外文献所报道的情况基本一致[2]。
对于直接涂片的意义, 在于判断标本中微生物有无、类型、染色特性、形态特征, 标本的污染情况, 还可对痰标本中可能的病原菌初步诊断(依据人体被病原菌感染后的炎性渗出包裹和白细胞吞噬反应), 判断是否存在复数菌感染, 动态观察处于治疗过程中不同时期所送检的标本中病原菌情况的变化(如同种病原菌数量的增减机体的免疫反应, 菌群的交替)。
甚至能够推断临床治疗疗效和病人病情的变化和转归, 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等, 具有重要意义[3]。
为了满足高质量需求, 对首代分离培养基应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4]。
另外, 对首代分离培养基的选用和搭配的合理化也需要进行探讨。
为了缩短鉴定时间, 在细菌鉴定中可采用酶法鉴定: 所谓酶法鉴定: 国外八十年代中一些微生物学家在研究中发现由于细菌在生长分裂过程中细胞内集聚了大量的与物质代谢相关的各种酶类, 可在短时间内释放到胞外(称胞外酶)可迅速分解相应底物。
故而, 当在高灵敏微量生化反应培养基中加入大量浓厚的菌液时, 则无须细菌繁殖就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反应。
根据这一理论采用高灵敏微量生化反应单元与数值分类法相结合而成的酶法生化编码鉴定系统可对细菌进行快速鉴定(如API rapid20E/NH 11n 、Sensititre AP80、MicroScan Rapid Neg ID3 、Vitek GNI+ 、RapID onE 、超声波辅助快速酶法革兰阴性杆菌鉴定系统[5~14]) , 鉴定时间可缩短至4~6 小时。
但链球菌因为首代分离生长慢, 菌落细小, 不能收集充分菌量, 暂不能采用酶法鉴定, 其鉴定仍沿用常规生化反应鉴定或免疫学方法鉴定.2 标准化操作程序2.1 标本接收筛选方案:目测: 黄色、灰色、血性、铁锈色, 浑浊、稠厚, 呈现团块状的标本为合格标本;而无色透明、有灰白片状物或黑色小点, 有明显食物渣滓、纸屑灰尘的为不合格标本。
显微镜下筛选: 对经过目测筛选的标本, 在洗涤前还须再经过显微镜下筛选:取约0.1ml痰液(黄豆大小)用接种环均匀涂布成2X 2cm2大小的涂膜,在显微镜下,凡脓细胞>25/LP且鳞状上皮<10/LP 的标本为合格标本, 可进入下一步程序; 而脓细胞<10/LP 但细菌数量>+++或鳞状上皮>25/LP 的标本为不合格标本, 应拒收。
2. 2 标本预处理: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 2 版)[15]相关章节, 采用先用20ml 生理盐水洗涤两次, 经过10ml 生理盐水稀释后, 加入1%的PH7.6 的胰蛋白酶溶液消化90min 后接种。
并同时在洗涤后制作原始痰涂片, 进行染色镜检。
2. 3 读片:根据人体对细菌/真菌感染在早期主要以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免疫为主的特点, 结合呼吸系统生理病理特点, 阐述痰液形成过程和排出过程, 我们能够得知, 在下呼吸道中感染中形成的炎性渗出、包裹物中存在与感染直接相关的病原菌, 在自然排痰的过程中会被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所污染, 但污染菌位于炎性包裹物之外, 且人体对正常菌群具有共生性保护因而不会产生吞噬现象, 借此理论, 我们将选择痰标本中脓细胞成团块状分布, 集中而不稠密, 且周围无鳞状上皮细胞或无大量成团状分布的细菌球的区域为读片区, 认真收寻20~30 个视野中脓细胞聚集处的脓细胞胞浆中有无吞噬的细菌及细菌的染色排列特征, 菌体特征(如粗细、长短、扭曲)并作记录, 将此作为确定病原菌的理论依据。
2.4 标本的接种培养: 一般情况接种BA 、Choc(含万古霉素50mg/L)、麦康凯/MecK(即” 分科琼脂” NBIIA [16])、CHROMagar, BA、Choc置5%CO2、35C潮湿环境培养,麦康凯/MecK、CHROMagar置普通环境35C培养;怀疑为军团菌的加种BCYE- a培养基,怀疑为百日咳的加种Boudet-Gengou培养基,怀疑为肺结核的加种罗-琼氏培养基或采用商品化专门的分枝杆菌培养基培养;怀疑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加种Hayflick 双相培养基或采用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 肺炎衣原体须用免疫学或分子生物学方法。
2.5 读碟: (经过18~24h 隔夜培养, 但孪生球菌、营养缺陷链球菌以及分枝杆菌则需延长培养时间)2.5.1 G+菌:BA生长、Choc不生长、MecK不生长,----- Gram染色: 分G+co(革兰阳性球菌) ,G+ b(革兰阳性杆菌)2.5.1.1 G+co —依靠溶血特征, 菌落形态、菌落颜色、菌体形态区分:葡萄球菌:淡黄色/白色,中等大小,较凸,规则圆形,B/溶血,较湿润, 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外, 一般不具有临床意义;微球菌:黄色/白色/橙色, 中等大小, 较凸, 规则圆形, 不溶血, 较干燥, 不易乳化较葡萄球菌生长缓慢, 该菌一般无临床意义;链球菌:白色/灰白色、凸起小菌落,B溶血为溶血型链球菌;灰白隆起中心扁平或凹陷,1.0-1.5mm大小的宽大a溶血为肺炎链球菌,该菌是最常见的肺部感染病原菌, 在社区获得性感染中有重要的地位;细如针尖,白色凸起a溶血的为草绿色链球菌,自然咯痰标本中的草绿色链球菌一般不具有临床意义;肠球菌:灰白,低凸,2.0mm左右之a溶血菌落,较湿润,但一般不具有临床意义;口腔球菌:白色凸起较大菌落, 不溶血, 黏着, 接种针挑之则整个菌落挑起, 琼脂上不留痕迹。
该菌偶然可引起肺部的严重感染, 一般好发生于COPD 病人和肺气肿病人;孪生球菌:白色、凸起细小菌落,溶血,生长慢48h仅0.2~0.4mm,在含羊血的MH 琼脂上不生长。
该菌是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组成之一, 一般不导致肺部感染;2.5.1.2 G+ b—依靠溶血特征,菌落形态、菌落大小、菌体形态区分:棒状杆菌:白色1.0-1.5mm左右大小,较干燥,不溶血/狭窄B溶血的为白喉或一般棒状杆菌; 小而湿润, 灰白/无色, 半透明的为J-K 棒状杆菌;灰白细小,溶血的可能为假结核、化脓放线菌、溶血分泌杆菌; 除白喉杆菌外, 假结核、化脓放线菌、溶血分泌杆菌是罕见的咽喉部病源菌, 棒状杆菌一般不导致肺部感染;乳杆菌:细小,白色凸起a溶血菌落,有特殊的酸臭味,口腔正常菌群, 无临床意义;芽孢杆菌:灰白大菌落, 表面粗糙如毛玻璃状、蜡状、边缘不规则不同种类菌落形态差异巨大,宽大B溶血。
延长培养时间,菌落从湿润变得干燥, 边缘呈放射状扩散, 形成叶状、掌状、雪花状、齿轮状等, 常常为痰培养的污染菌;BA生长、Choc生长、MecK不生长,------ G ram染色:G+co平面球菌、藻球菌:血琼脂上为a溶血,0.5-1.0mm大小,在Choc 上呈现金属色泽, 无临床意义。
2.5.2 G-菌:根据形态分为G- b(革兰阴性杆菌)、G-co(革兰阴性球菌) 、以及根据对特殊营养的需求对苛养性G- b 进一步分类, 常见的如嗜血杆菌, 军团菌等:2.521 BA生长、Choc生长、MecK生长,—— Gram染色:G- b —氧化酶、分科琼脂颜色肠杆菌:氧化酶( -) , 分科琼脂上黄色湿润大菌落;弧菌:氧化酶( +) , 分科琼脂上淡黄色扁平大菌落;非发酵菌:氧化酶( +/-) , 分科琼脂上蓝色/无色透明小菌落—鲍曼不动杆菌为中等大小, 菌落聚集处产不扩散黄色色素, 分离菌落为兰色;2.5.2.2 BA 生长、Choc 生长、MecK 不生长, ——Gram 染色: G- CO—氧化酶(+)、触酶(+)奈瑟菌: 白色/黄色中等大小菌落, 该类细菌为口腔常见正常菌群, 该菌在痰培养中含量的高低反应了标本采集状态的合格程度, 大量出现提示培养结果将是不可信的;卡她莫拉菌: 白色小菌落( 24h 内) , 菌落有脆性, 用接种环推之可移是儿科和老年病人常见的下呼吸道病原菌;2.5.2.3 BA 不生长/细小、ChOC 生长、MeCK 不生长, ——Gram 染色: G-b、菌体细小或呈扭曲之长丝状嗜血杆菌: 灰色/无色, 半透明, 1.5-2.0mm 的多为流感嗜血杆菌[17], 该菌为最常见的肺部感染病原菌, 可发生于各个年龄层次, 其高携带与COPD 发病有较强的相关性; 灰色略黄, 不透明, 1.0-1.5mm 的多为副流感嗜血杆菌。
一般副流感嗜血杆菌不导致肺部感染, 大量出现提示培养结果将是不可信的;2.524 BA不生长、Choc不生长、MecK不生长、BCYE- a生长/或在含有L-半胱氨酸、铁离子、复合抗生素选择剂的强化血琼脂上生长一Gram染色:G-b、菌体细、长丝状提示可能为军团菌:该菌在BCYE- a上48~72 h为中等大小扁平菌落, 灰白色, 较粘着; 该菌具有较强的生物危险性, 其中嗜肺军团菌可传染;2.5.3真菌及奴卡菌: BA、Choc、分科琼脂、CHROMagar 均生长—Gram 染色形态、生长速度真菌: 酵母样真菌, 菌落中等大小, 生长快, 多数可在CHROMagar 上显色; 大多为口腔咽喉正常菌群, 一般不导致肺部感染, 但免疫缺陷、糖皮质激素、长期大剂量的抗生素使用可增加该类微生物机会感染的可能性;烟曲霉菌,丝状真菌菌落,35 C培养24~48h时菌落为白色泛绿, 72h 后菌落迅速转为褐色, 中心粉末状背面为黄褐色如烟熏状, 该菌为肺部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感染时患者症状重, 预后非常差; 奴卡菌: 小菌落, 生长慢, 菌落皱褶, 呈颗粒状, 有时产生褐色、黄色、黑色等色素, 该类细菌可导致肺脓肿, 标本脓性, 有硫磺颗粒者应高度怀疑该菌;2.5.4 肺炎支原体: 固体培养基上, 低倍镜或解剖显微镜下为典型” 荷包蛋”样菌落, 在Hayflick 双相培养基的液体中使培养基变黄, 该类微生物是最常见的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 在社区获得性感染中有着很高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