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0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一般原理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02、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03、自然辩证法内容体系:⑴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⑵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科学技术的本质与结构、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⑶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方法、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科学技术活动方法;⑷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⑸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内容与特征、创新型国家建设。
04、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主要观点、特征: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近代自然哲学家们以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自然科学基础:哥白尼革命、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伽里略自由落体实验、哈维血液循环理论、波义尔元素说等,这一时期力学成为主导学科,分析方法成为主要方法。
前提与基础:⑴人与自然两分;⑵自然的数学设计;⑶物理世界的还原论说明;⑷自然与机器的类比。
主要观点:⑴物质观: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原子,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原子论);⑵时空观: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自然物和时间、空间都是不变的;⑶运动观:运动是物质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⑷因果观:用力学模型和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⑸相互作用观:粒子间或由其构成的物体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⑹人类统治自然: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和压迫,人类企图代替上帝的地位,充当宇宙的统治者和创造者。
自然辩证法第二讲系统论的自然观
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
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指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包括生物种群数量、物 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方面的平衡。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包括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资源等方面,旨在实现人类与 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04 系统论在社会科学中的应 用
社会系统的自组织与他组织
社会系统的自组织是指社会系统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 通过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化,形成一定的结构和功 能的过程。自组织是社会系统演化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社 会系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社会系统的他组织是指社会系统在外部干预和强制力的作用 下,形成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的过程。他组织通常是在一定的 政治和经济条件下,通过政府或其他组织的干预来实现的。
自然界的自组织与他组织
自然界的自组织
自然界中的系统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 能够通过内部机制自发地组织起来,形成有 序的结构和功能。
自然界的他组织
自然界中的系统也可以通过外部干预和强制手段来 组织起来,形成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自组织与他组织的相互作 用
在自然界中,自组织和它组织是相互作用的 ,它们共同作用,推动自然界的发展和演化 。
统等。
社会系统
03
社会系统中包括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组织,如经济系统、政治
系统等。
02 系统论的自然观
自然界的系统性
01
自然界是一个整体
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是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构成了一 个有机的整体。
02
系统层次结构
03
系统的动态平衡
自然界中的事物按照一定的层次 结构组成系统,每个层次都有其 特定的功能和作用。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名词解释1.辩证法:是关于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辩证法的三个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2.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科学技术为中介的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3.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4.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生产力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辨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5.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16-18世纪的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根据牛顿经典力学等自然科学成果,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形成的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思想渊源。
6.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19世纪的自然科学成果,批判的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7.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之一。
8.人工自然观:是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总的观点,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基础,对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创造与发展规律及其与天然自然界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之一。
9.生态自然观:是关于人与生态系统辨证关系的总的观点。
是在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依据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成果,对自然界及其人类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
10.反科学:违反科学发展规律的一种伪科学论点,表达的是一种怀着批判的高度直接反对、质疑科学的精神。
自然辩证法ppt课件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与价值
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培养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通过学习自然辩证法,可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认识自然界和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
自然辩证法对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义
自然辩证法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指导。
自然辩证法强调自然界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要求我们在可持续发展中注重经济、社 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自然辩证法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 的思想基础。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 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 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 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 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的方法
科学的方法是观察、实验、推理和 验证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获取科 学知识和解决科学问题的有效手段 。
科学的价值
科学具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推 动社会进步的价值,是人类文明发 展的重要动力。
自然观与科学观的关系
自然观对科学观的影响
01
自然观是科学观的基础和前提,不同的自然观会导致不同的科
学的思维方法,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02
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自然辩证法》课件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自然辩证法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 用,旨在探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 相互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科技手 段和政策措施来保护和改善环境
。
生态平衡
强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以及如 何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 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式来维护
生态平衡。
绿色发展
提倡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 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促进
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人对自然的影响
人类通过生产、生活等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如过度开采、 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等。
自然对人的反作用
自然环境的恶化会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如气候变 化、自然灾害等。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
04 自然辩证法的应 用与实践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应用,旨在探讨如何在满 足当代人类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自身需求的 能力。
资源利用
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 。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平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推动经济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
自然辩证法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应用,旨在探讨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 和自然界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来推动可持续发展。
技术伦理
关注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的道德风险和 伦理挑战。
科技政策
研究科技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如何平衡不同利益诉求,推动科技创 新与环境保护、社会公正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为指导,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问题,揭示 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探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
自然辩证法概论PPT
自然界的演化
总结词
自然界的演化是指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 象在时间上经历着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VS
详细描述
自然界的演化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内容之 一。它揭示了自然界中一切事物和现象都 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这些变化 和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表现为从低级到 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演化是 自然界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过程,也是 自然界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过程。
自然辩证法概论
contents
目录
• 自然观 • 科学观 • 技术观 •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01 自然观
自然界的物质性
总结词
自然界的物质性是指自然界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具有客观实在性。
详细描述
自然界的物质性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之一。它强调自然界的存在和变化是不 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具有客观实在性。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不 同表现形态,它们按照客观规律发展变化,不受人的主观意志影响。
感谢您的观看
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
科技与文化融合
科技的发展能够推动文化创新,丰富文化表现形 式和传播方式。
科技与教育融合
科技的应用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培养更多 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科技与艺术融合
科技的应用能够拓展艺术创作和表现形式,丰富 人们的审美体验和ING
科学知识的革命式发展
在某些情况下,科学知识的发展会出 现革命性的变化,新的理论或观念会 彻底颠覆原有的理论体系,推动科学 知识向前发展。
03 技术观
技术的发展
技术的起源
技术发展的动力
技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和改 造,是人们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 而创造的方法和工具。
技术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人类对生 产效率和生活品质的追求,同时科技 进步和社会需求也是推动技术发展的 重要因素。
自然辩证法概论篇
自然界的物质变换
物质循环
自然界中的物质通过循环不断地进行着变换和再生,这种循环过 程是自然界保持平衡和持续发展的基础。
能量流动
自然界中的能量通过流动不断地进行着转化和传递,这种流动过程 是自然界演化和发展的驱动力。
物质与能量的关系
物质和能量在自然界中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它们之间的关系 是自然界物质变换的重要内容。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自然辩证法概论篇
contents
目录
• 自然辩证法概述 • 自然界的辩证法 • 科学技术的辩证法 • 人类社会的辩证法 • 自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 结论:走向未来的辩证思考
01 自然辩证法概述
自然辩证法的定义
它既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在自然科学 中的运用和展开,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
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展开和深化。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交叉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的方法,对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历史与现实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它既是一门关于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科学,也是一门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的科学。
它既具有实证性又具有思辨性,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有现实性。
人类的权益,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绿色发展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旨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绿色发展的路径与实践
绿色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推广清洁能源、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加强 生态保护等。同时,还需要在政策、法律、技术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推动 绿色发展的全面实现。
自然辩证法科学与技术一体化
科学侧重于理论研究和知识积累,而技术则侧重于实践应用和创新发展。科学 追求的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深入认识,而技术则追求的是实用性和经济效 益。
联系
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科学的发展推动技术的进步,而技术的社会的进步。
科学与技术的互动发展
它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自然科学领域的社会 科学。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
自然辩证法在18世纪中叶产生,其标志是牛顿力学的建立和蒸汽机的广泛 使用。
19世纪中叶,自然辩证法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其标志是达尔文进化论和能 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
20世纪初,随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自然辩证法又获得了新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在科学与技术一体化中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
环境保护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在环境保护领域,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推动环境监测、污染 治理和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他们以实践为基础,不断进行技术试验和改进,以满足人类对美好生态环境 的需求。
案例二
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新能源领域,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推动太阳能、风能、水能 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他们充分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 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科学与技术一体化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面临着环境污 染、生态破坏、伦理道德等问题,需 要科学和技术共同解决。
机遇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为人类带来了巨大 的机遇,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 能源等领域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前 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科学与技术一体化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将更加紧密,未来的发展将更加依赖于 科学技术的创新和突破。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贡献
提出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 阐述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到19世纪 揭示自然辩证法的方法论意义:指导科学研究和认识世界 强调自然辩证法的实践价值: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PART 02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
7
自然界的存在方式
物质世界的客 观实在性
06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影响 与启示
PART 01
恩格斯与自然辩证法
3
恩格斯的思想背景
19世纪末,资本主义社 会矛盾日益尖锐
马克思主义诞生,恩格斯 成为其主要创始人之一
恩格斯关注自然科学的发 展,特别是达尔文的进化
论
恩格斯通过对自然科学的 研究,提出了自然辩证法
的思想
自然辩证法的形成过程
恩格斯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研究 恩格斯与马克思的交流和合作 恩格斯对辩证法的理解和运用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强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哲学 基础。
该理论指出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规律,人类应遵循这些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 持续发展。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强调科学技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 了技术支持。
该理论提倡生态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2
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恩格斯认为, 人与自然的关 系是辩证的, 相互影响、相 互制约
0 1
人类通过实践 认识自然,改 造自然,同时 也受到自然的 限制和影响
0 2
恩格斯强调, 人类应该尊重 自然,遵循自 然规律,实现 人与自然的和 谐发展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2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2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现象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自然科学的哲学基础的一门学科。
以下是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第二讲的内容,包括对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自然规律与科学方法、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深入探讨。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1. 自然辩证法的定义与特点自然辩证法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
自然辩证法的特点包括:(1)整体性:自然辩证法强调自然界的整体性,认为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2)动态性:自然辩证法强调自然界的动态性,认为自然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3)矛盾性: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2.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联系: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2)发展:自然辩证法强调,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
(3)矛盾: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4)质与量: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质与量是相互关联的,量的积累会导致质的飞跃。
二、自然规律与科学方法1. 自然规律自然规律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
自然规律具有以下特点:(1)客观性: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人的意志为转移。
(2)普遍性:自然规律适用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
(3)必然性:自然规律在一定的条件下,必然发生作用。
2. 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指人们为了认识自然界,运用理性思维和实证手段,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实验、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科学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观察:观察是科学研究的起点,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发现问题和提出假设。
(2)实验:实验是检验科学假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3)理性思维:理性思维是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概括、抽象和推理的过程。
(4)数学方法:数学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数学描述,揭示自然规律。
自然辩证法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目录
CONTENTS
• 科学技术观概述 • 科学技术的本质 •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 科学技术的伦理问题 • 科学技术的前沿问题
01
CHAPTER
科学技术观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科学技术观是对科学技术本质、结构、 功能、发展规律的看法和观点,是人 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认知和评价。
可持续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考虑环境、经济和 社会的可持续性,避免对环境造成不 可逆的损害。
责任
科学技术的发展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对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采取预防和应 对措施。
科学技术的伦理问题分析
安全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安全问 题越来越突出,如人工智能、 生物技术等领域的潜在风险。
隐私问题
科技发展也带来了隐私问题, 如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可能 侵犯个人隐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01
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推动生产力的
发展。
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02
科技创新能够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科技改善生产方式
03
科技的应生产效率。
科学技术对文化的影响
科技推动文化传播
科技的发展使得文化传播更加迅速、广泛,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 与融合。
量子计算的挑战
量子计算技术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面临着技术难度大、稳 定性差、可扩展性不足等问题。同时,量子计算的算法和应 用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生物技术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生物技术的未来发展
生物技术是利用生物体系进行生产和研究的科学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 、酶工程等领域。未来生物技术有望在医疗、农业、环保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自然辩证法第二章系统自然观
目 录
• 系统自然观概述 • 系统的基本属性 • 系统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 系统自然观的应用领域 • 系统自然观的未来发展
01 系统自然观概述
系统概念与特征
01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所组成的 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02
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关联性和动态性等特征。
总结词
强调层次性
详细描述
层次性方法论是指将自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从宏观到微观,从低级到高级进行研究。 这种方法论有助于揭示不同层次之间的联系 和差异,理解不同层次在自然系统中的作用 和地位。层次性方法论有助于深入理解自然 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促进对自然系统的
多维度认识。
动态性方法论
总结词
强调动态性
是系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重要手段。
自组织性
总结词
自组织性是指系统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 况下,能够通过内部要素的相互作用和 演化,自发地形成有序的结构和功能。
VS
详细描述
自组织性是系统的一个非常有趣的特性, 它表明系统具有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 力。这种能力使得系统能够在没有外部干 预的情况下,通过内部要素的相互作用和 演化,形成更加有序、更加复杂的结构和 功能。自组织性是系统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保持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系统自然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 解和应对气候变化、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等全球性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系统自然观的应用领域
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
生态系统保护
系统自然观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 相互依赖性,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保护 生态系统免受破坏和污染。这包括保 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和恢复 受损生态系统等。
自然辩证法(课堂演讲)
科学技术与自然界的互动关系
相互制约
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自然界规律的制约,如物理定律、化学反应规律等。同时,自然界也 对科技发展产生反作用,如自然灾害、生态平衡的破坏等。
相互促进
科技的发展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自然界,发现新的自然规律,同时自然界也为科技发 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和资源。
可持续发展
在科学技术与自然界的互动关系中,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在利用科技改造自然的同时,注 重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公共政策
03
自然辩证法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引导政府在环
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做出科学决策。
自然辩证法在个人成长中的应用
科学素养
自然辩证法培养人们的科学素养,提高人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 应用能力,增强人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道德伦理
自然辩证法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伦理观念,尊重自然、保护 环境,形成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
总结词
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创新需要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详细描述
自然辩证法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多个 领域,因此需要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各种理 论知识和研究手段,推动理论创新。
总结词
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创新需要关注当代科技发展和社会问题 。
详细描述
当代科技发展和社会问题对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创新提出了 新的挑战和机遇。例如,人工智能、气候变化、生物技术 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需要自然辩证法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 和探讨,以应对这些挑战并把握机遇。
人生观
自然辩证法启发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引导人们追求真理、 关注社会进步,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06
CHAPTER
自然辩证法课程介绍
02
CHAPTER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理论
自然界的辩证法
总结词
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详细描述
自然辩证法从自然界的角度出发,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探讨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方式,揭示自然界中的辩 证关系和矛盾运动。
科学技术的辩证法
总结词
揭示科学技术的本质和规律
详细描述
自然辩证法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出发,研究科学技术的本质和规律,探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方式, 揭示科学技术中的辩证关系和矛盾运动。
02
它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探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本质、规
律和演化过程。
自然辩证法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以及科学技术
03
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
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01
自然辩证法的思想起源于古代哲学,如亚里士多德 的自然哲学。
02
17世纪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对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产 生了重要影响。
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自然辩证法
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自然辩证法是指运用自然辩证法的理论 和方法,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探讨人类社会 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自然辩证法研究内容包括社会与自然的 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旨 在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综合评价与量化评分
本课程的考核注重综合评价和量化评分,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 、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讨论参与度、期末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
学生的成绩。
严格遵守评分标准与公平公正
在评分过程中,教师应严格遵守评分标准,确保评分公平 公正,同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表现进行合理调整。
THANKS
谢谢
本课程注重课堂讨论和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促进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
自然辩证法(清华版)
工程的社会功能
工程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量,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和产品, 满足人们的需求。
工程的社会责任
工程实践应考虑社会责任,遵守 法律法规,保障劳动者权益,推 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工程的伦理要求
工程实践中应遵循伦理原则,尊 重人权、公正和诚信,为社会创 造正面的价值。
05
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技与经济的关系
科学技术的价值在于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高人类 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促进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利用。
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
古代科学技术的起源
古代科学技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如农业、手工业、医学等领域的实践经验总结。
近代科学技术的形成
随着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发展,近代科学技术逐渐形成,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科学体系成 为近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标志。
总结词
自然界的层次结构是指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按照其内在本质和规律的层次关系构成了 一个有机的整体。
详细描述
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些联系和作 用形成了自然界中的层次结构,从微观的基本粒子到宏观的宇宙星系,从简单的无机物 到复杂的多细胞生物,形成了层次分明的有机整体。不同层次的事物和现象遵循着不同
技术的发展应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 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技术对自然的改造与保护
技术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利用和保护 自然资源,但过度开发可能导致生态 失衡。
技术的发展与进化
01
02
03
技术发展的动力
技术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人 类不断满足自身需求和解 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技术进化的规律
技术发展呈现出由简单到 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规 律,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 的进步。
《自然辩证法》课件
人与自然关系
自然辩证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共生,引导我们重新审视和调整 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
对未来的展望与建议
持续研究与发展
自然辩证法需要持续的研究与发展,以应对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和新问题。
跨学科合作
鼓励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融合不同领域的观点和 方法,推动自然辩证法的创新发展。
公众参与与教育
详细描述
自然辩证法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它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供了 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通过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人们可以深入了解自然界的本质和 规律,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自然辩
证法也是培养创新思维和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自然辩证法的历史与发展
《自然辩证法》ppt课件
目录
• 自然辩证法概述 •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 自然辩证法的应用 • 自然辩证法的未来发展 • 结论
01
自然辩证法概述
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关系的科学,其特点在于综合运用哲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方 法,探究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详细描述
和。
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03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同时人类文明也为科学
技术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04
自然辩证法的未来发展
人工智能与自然辩证法
人工智能与自然辩证法
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
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自然辩证法 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自然辩证法指 导人工智能的伦理和规范发展。
探讨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 响,以及如何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思想 指导人类应对未来的挑战。
自然辩证法绪论PPT课件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总结词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和应用性 的学科。
详细描述
自然辩证法综合了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 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旨在揭示科学技术发 展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同时,它也关注科学 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为科学技术的发展 和应用提供哲学思考和指导。因此,自然辩 证法具有交叉性和应用性的特点,是推动科
自然辩证法绪论ppt课件
• 自然辩证法的定义与历史发展 • 自然辩证法的哲学基础 • 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 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技术观 • 自然辩证法的未来展望
01
自然辩证法的定义与历史发展
自然辩证法的定义
总结词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学科。
详细描述
自然辩证法主要探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它旨在揭 示科学技术发展的本质、动力和规律,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哲学思考和指导。
科学技术的文化功能
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推动文化进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 文化素养。
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证法的未来展望
科学技术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化等严峻问题,需 要寻求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近代科学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02
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近代科学技术逐渐形成并得到了
迅速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趋势
03
现代科学技术呈现出高度综合和交叉的特点,涉及到多个领域
和学科的融合。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与价值
科学技术的经济功能
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 产业升级和转型。
自然辩证法
4)运动的规律性 4.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异同
自四然、辩什证么法是自自然然辩辩证证法法自然辩证法自然
(三)自然辩证法的结构
1、自然
——自然存在状态和运动规律 2、从自然到人
自然观
——自然的进化
3、人 ——人的认识能力
方法论
自一然、辩作证为法出自发然点辩和归证宿法点自的然自辩然证法自然
(三)作为归宿点的自然 人工自然——“第二自然”。
1.第二自然的内容 1)作为生活资料的物质产品。 2)构成生产力的生产资料。 3)表现为物化形态的科学技术。
自(然三辩)证作法为自归然宿辩点证的法自然自然辩证法自然
2.第二自然的特点 1)都深深地打上人的印记。 2)将为人们逐渐占有。 3)成为社会进步的要素。
线
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自然
1、对待文献的态度 •学习文献的危险性:
而摆脱陈规戒律和解决这个问 题本身一样费劲。
•怎样学习? 要有新鲜的观点和独创精神,
阅读时必须抱批评、思考的态度。
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自然
2、对待技术手段的态度
“跛足而不迷路能赶过虽健步 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 ——培根
自二然、辩科证学法与自技然术辩的证基法本特自征然辩证法自然
(三)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 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1)从目的和任务看 2)从活动过程看 3)从形态上看 4)从评价标准看 5)从与社会的相关程度上看 6)从性质上看 7)从工作主体看 8)从意义上看
自(然三辩)证科法学自与技然术辩的证相法互自关然系辩证法自然
3.自然的分类 人类干预程度的大小是分类的依据。 1)天然自然 2)人工自然
自然辩证法第一讲:自然辩证法导论
环境保护与修复
科技可以用于环境保护和修复,如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
预测与应对自然灾害
科技可以帮助人类预测自然灾害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科学技术与自然界的互动关系
相互依存
科学技术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科技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供 给,同时科技也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旨在探索自 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规律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技术哲学的基础 学科之一。
历史发展
自然辩证法的思想可以追溯 到古代哲学家对自然的思考
和探索。
17世纪科学革命以来,随着 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自 然辩证法的思想逐渐形成和
演化模式
自然界中的物种和生态系统遵循 一定的演化模式,如物种的适应、 进化和生态系统的演替等,这些 模式反映了自然界的演化规律和 机制。
自然界的规律与矛盾
01
自然规律
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规律,如天体运动规律、化学反应规律、生物种群
增长规律等,这些规律描述了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的运动和变化。
02
矛盾关系
科技伦理建设
自然辩证法强调科技伦理的重要性,引导科技工作者在创新过程中 遵循伦理规范,确保科技成果的正当使用。
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自然辩证法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各个领域的融合发展,推动社会生 产力的提高和社会进步。
提高人类社会的生态文明水平
生态文明理念
自然辩证法倡导生态文 明理念,引导人们树立 绿色发展观,推动形成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 生产生活方式。
绪论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性质
A.科学实验是构成科学理论的基础:
科学实验是检验科学理论的客观标准
科学实验是发展科学理论的主要动力
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的直接源泉
01
02
03
04
05
06
二、自然科学发展的内在机制
B.科学理论一旦形成,就成为科学实验的灵魂,为科学实验提供方向和指导.
为科学实验的结果分析给予指导.
学术论争—继承与创新的重要形式
创新:科学的突变,飞跃,发展
01
02
03
3,继承与创新
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
01
技术手段内部的矛盾
02
技术门类之间的矛盾
03
(二)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
归纳主义和证伪主义科学发展模式
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发展模式
逻辑实证主义是20世纪初以维也纳学派为代表的科学哲学学派。它提出了科学发展的直线式积累模式,即认为科学知识的增长是不断归纳的结果。在这个模式中,科学知识的增长被看成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它否认科学发展中的质变和飞跃。
01
自然科学是一种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对自然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的反映。
02
自然科学是一种知识生产实践活动。
03
01
1,客观真理性
02
2,普遍性
03
3,系统性
04
4,逻辑性
自然科学作为系统的知识体系
1,普遍主义
01.
2,公有主义
01.
3,不谋私利
01.
4,怀疑精神
01.
作为知识生产的社会实践活动—精神气质
(三)科学发展的模式
(2)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科学模式
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反对归纳主义,把自己的思想称为“证伪主义”。其代表作是《科学发现的逻辑》和《猜想与反驳》。他认为,科学发展的特性不在于证实,而在于证伪,不可反驳不是理论的优点而是缺点。“证伪”概念是核心范畴。任何科学都可能隐含着错误,都可能被反驳、被取代。因此,科学的任务是努力发现已知理论的错误,去反驳它、取代它、证伪它,用新的理论去代替它。即以猜想和反驳为手段来促进科学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循环经济
答案一
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答案二
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即物质循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循环经济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其原则是资源使用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再循环。
其生产的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
2环境友好型社会
答案一
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答案二
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
反过来,良好的环境也会促进生产、改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目标则是将生产和消费活动规制在生态承载力、环境容量限度之内,通过生态环境要素的质态变化形成对生产和消费活动进入有效调控的关键性反馈机制,特别是通过分析代谢废物流的产生和排放机理与途径,对生产和消费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并采取多种措施降低污染产生量、实现污染无害化,最终降低社会经济系统对生态环境系统的不利影响。
3资源节约型社会
答案一
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答案二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之一。
指通过对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和循环利用、有效保护和替代,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使污染物产生量最小化并使废弃物得到无害化处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
4可持续发展
答案一
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该建立在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
追求的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答案二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战略。
最早出现于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1981年,美国布朗(Lester R. Brown)出版《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
会》,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992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
随后,中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
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
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个在不同发展阶段包含有高低不同的实现程度的历史过程,又是一个在社会主义社会就要努力争取,到共产主义社会最终实现的价值目标。
所以,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
中我们始终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
2简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答案一
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突出体现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答案二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论述题(每题不少于300字,每题25分,共50分)
1试论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的内涵。
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1.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与农村发展,东中西部发展,人与自然界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改革发展稳定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
2.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统筹安排和处理好消费与投资、供给与需求,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科技进步与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等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3.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坚持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
2试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1.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人们树立起崇高理想和信念,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主人翁的创造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3.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4.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
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
文化创作的最深厚的源泉,存在于亿万人民的生活实践之中。
国家兴办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群众艺术馆、美术馆等,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实行事业体制。
要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基本要求推进改革。
进一步完善投入政策,逐步增加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投入,改善投入方式,提
高资金使用效益;继续深化单位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确定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功能定位,明确服务目标、任务和责任,制定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健全以群众满意度为重要标准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