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高炉炼铁技术》项目7任务7.1CO、C、H2还原反应

《高炉炼铁技术》项目7任务7.1CO、C、H2还原反应
C02+C=2CO 将上述两步反应叠加起来即得反应式:
FeO+CO =Fe+C02
C02+C=2CO
FeO+C=Fe+C0
冶金系张丰红制作
13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冶金系张丰红制作
14
➢高炉所用的冶金焦一般在800℃才开始发生碳素气化反应
,到l100℃时则激烈进行,这时C02几乎100%与焦炭反应 而不能存在。所以,高炉中的直接还原是在800℃开始。
➢把高炉中低于800℃区域称为间接还原区;
➢800~l100℃区域为间接还原和直接还原同时进行的区域
➢大于1100℃区域为直接还原区。
冶金系张丰红制作
15
7.1.5用H2还原铁氧化物 高炉冶炼过程的还原剂除CO和固体碳外,还有 燃料带入以及鼓风水分分解等产生的氢气。在没 有喷吹燃料的高炉煤气中,一般含H2量只占1.8 %~2.5%,当高炉喷吹燃料后,煤气中H2的浓 度随喷吹燃料的种类及喷吹数量而变化。氢与氧 的亲和力很强。因此,H2作为还原剂的作用也 就愈来愈大了。
(3)除反应一外,都是可逆反应。
冶金系张丰红制作
8
2.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冶金系张丰红制作
9
7.1.4 用固定碳还原铁氧化物
焦炭从炉顶装入,直到风口始终以固体状态存在。到风口才 被鼓人的热风燃烧。生成煤气并产生大量的热,提供高炉冶 炼所需要的热量,所以焦炭既是还原剂,又是发热剂。矿石 中的铁氧化物不可能在高炉上部全部还原,总有一部分下到 高温区进行最后还原——直接还原。
《高炉炼铁技术》项目7任务7.1CO、C、H2还原反应
[学习任务]
1.了解高炉内氧化物还原的基本原理; 2.氧化物的标准自由能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3.铁氧化物的还原顺序以及与温度的关系。 4.高炉内CO还原铁氧化物的反应式及反应的特点; 5.高炉内C还原铁氧化物的反应式及反应的特点; 6.高炉内H2还原铁氧化物的反应式及反应的特点; 7.直接还原度的概念,降低焦比的措施,理想焦比冶炼

初三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初三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初三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氧化还原反应的例题解析:1 •碳、一氧化碳的还原性:(1) C 还原 CuO装置图:装置特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②反应需高温,用 酒精喷灯;③为检验氧化产物可连接检验装置。

操作步骤:①检查气密性;②装药品固定试管;③点 燃酒精灯;④移开导管,熄灭酒精灯。

实验现象:①黑色固体逐渐减少;②有光亮的红色固 体生成;③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林:产生。

(2) CC 还原氧化铜:装置图:装置特点:因CO 有毒,增加对尾气的处理装置(点 燃或收集),防止CO 污染空气。

操作步骤:同(1 )。

实验现象:①黑色CuO 变成光亮红色;②有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CO CuO Cu CO 2(3) CO 还原氧化铁:装置图:装置特点:同上操作步骤:同上 厂C实验现象:①红色粉末(-2°3)变成黑色粉末(Fe )。

咼温3CO Fe 2O 3 2Fe 3CO 22、写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2、反应现象:注意:①、在通入氢气之前一定要------- 防止发生②、实验时应当先通氢气一段时间后再加热,目的是 ③、当氧化铜完全变色后应先 同时继续通入氢气待试管 后,停 止通氢气。

这样做的目的是:A CO 气佯 BCDEXCO 气佯 BCD E(1) ----------------------------------------------------------- 装置c 中玻璃内产生的现象是 ; (2) ................................................................ 实验开始时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选填序例题「用下图所示装羔进行氧化铜的实验,请冋答:号A或B);A、先点燃酒精灯,后通往B、先通往,后点燃酒精灯(3)试比较实验过程中,装置B和D内出现的现象是----------------------------------------------------------------------------- 装置E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份析: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步骤有:①先通入一氧化碳;②再加热;③黑色变红色以后,停止加热;④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到试管冷却•注意先后顺序,避免发生爆炸•还要注意一定要有尾气处理装置,否则会造成污染.解答:解:(1)氧化铜是黑色,铜是红色•故答案为:黑色变红色(2) 先通入一氧化碳,可以排出整个装置内的空气,避免发生爆炸•故答案为:B(3) B装置是证明反应前没有二氧化碳,D装置是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故答案为: B 中无变化,D内变浑浊(4) 一氧化碳有毒,因此一定要有尾气处理装置,E装置是把一氧化碳收集起来,避免造成污染•故答案为:进行尾气处理,避免污染.巩固练习:1、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①加热盛有氧化铜粉末的试管②通入氢气③检验氢气的纯度④撤去酒精灯⑤继续通氢气到试管冷却正确的操作步骤是()A、③②傀⑤B、③②①⑤④C >③①②⑤④D、①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H 2在空气中燃烧的火焰为淡蓝色B.利用f的还原性可以进行金属冶炼C.氢气是一种新能源。

初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教案

初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教案

初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

2. 从化合价升降、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偏移角度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3. 培养由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探究意识。

4.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教学准备:教案、PPT、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提问:回忆一下初中学过的知识,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还原反应,能不能举出几个具体的实例呢?2. 学生回答:氧化反应:碳与氧气、铁与氧气;还原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碳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二、新课讲授1.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提出问题:能不能举出其他的氧化还原反应?学生回答:碳与氢气的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

提出问题:观察一下所列举的几个化学方程式,除了得失氧的角度,还有什么共同特征呢?学生回答: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升降。

教师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升降。

2.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提出问题:那么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偏移。

教师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三、实例分析1. CO2 + 2NaOH → Na2CO3 + H2O 和CO + CuO → Cu + CO2 两个反应,哪个是氧化还原反应?判断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CO + CuO → Cu + CO2 是氧化还原反应,因为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

2. Zn + H2SO4 → ZnSO4 + H2↑ 反应中,什么元素被氧化?哪种物质为还原产物?学生回答:Zn被氧化,H2为还原产物。

3. 2KClO3 → MnO2 + 2KCl + 3O2↑ 反应中,哪种元素被还原?哪种物质是氧化产物?学生回答:氯元素被还原,O2为氧化产物。

四、课堂小结1.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升降。

2.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的氧化物第二课时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的氧化物第二课时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 碳的氧化物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二氧化碳之后,继续学习碳的第二种氧化物,起着承接和对比的作用,认识到一氧化碳虽与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差异大,本节课在理论上是对化学概念的完全提升。

一氧化碳的可燃性、还原性、毒性与生活密切相关,引发学生兴趣,培养安全意识和环保理念。

二、课标分析本课题是本课题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2碳的氧化物第2课时的内容,新课标对本课时的要求是:了解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可以从物质的存在、组成、变化和用途等视角认识一氧化碳。

通过对CO和CO2的性质和用途的对比分析,体会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建立宏观物质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联,知道结构决定性质。

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够帮助人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基于以上课标要求,我们可以开展以下教学活动:①观看视频或者查阅资料,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和危害。

②思考讨论:煤气厂为什么要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果发生煤气泄漏应该怎么办?三、学情分析1. 学生已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有所掌握,为学习一氧化碳奠定了基础。

2.以“多媒体图片、视频展示,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的实验探究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目标1.通过对一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掌握CO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并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通过对CO和CO2的性质和用途的对比分析,体会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建立宏观物质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联,知道结构决定性质。

3.通过对一氧化碳毒性的学习,增强对可燃气体、有害气体使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CO 的可燃性、毒性、还原性。

教学难点:CO 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注意事项。

六、教法学法教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助学法、谈话法、情景教学法学法:探究学习法、自主学习法、多种感官协同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课件以及超链接视频素材等)八、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冬季取暖中的隐形杀手”—一氧化碳中毒【讲解】我们已知道碳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而在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如果没有排烟管可能会一氧化碳中毒。

6.2.2一氧化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6.2.2一氧化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2.教学方法:部分学生可能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感到枯燥,需要通过更多的实际案例和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评价方式:目前的评价方式可能过于侧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改进措施
1.加强课堂管理:通过制定明确的课堂纪律和实验操作规范,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确保课堂秩序井然。
6.2.2一氧化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6.2.2一氧化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自于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的第6.2.2节,即“一氧化碳”。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一氧化碳”内容,强调“一氧化碳”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一氧化碳”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理解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包括其分子结构、化学式以及它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他们还能够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以及它如何影响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此外,学生将学会一氧化碳的检测和防护措施,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2.技能提升: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提高了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学会了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如何分析实验结果,并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023年一氧化碳的教案

2023年一氧化碳的教案

2023年一氧化碳的教案2023年一氧化碳的教案1一、教学理念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在学习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并培养学生探索的兴趣。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常识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使得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去认识和感知化学学习的奥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1.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稳定性。

四、教学策略1.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多次接触和了解过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因此教师在引入时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样,除了可以培养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以外,还可以避免重复与罗嗦。

2.教材首先介绍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然后讲二氧化碳的性质,这就使得教师不得不把二氧化碳的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和可溶于水)在讲解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就直接告诉学生。

而在课题3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为了使这一教学重点得以突出,教师配合课本120页的习题4设计了一个学生探究活动──让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和可溶于水”的性质进行实验设计。

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

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

碳、氢气、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考点过关】1.化学反应方程式:(四高温二加热)(1)碳和氧化铁反应:2Fe2O3+3C=4Fe+3CO2(高温)(2)碳和氧化铜反应: C+2CuO=2Cu+CO2(高温)(3)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3CO+Fe2O3===2Fe+3CO2(高温)(4)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CuO+CO= Cu+CO2(加热)(5)氢气和氧化铁反应:Fe2O3+H2=2Fe+3H2O(高温)(6)氢气和氧化铜反应:H2+CuO==Cu+H2O(加热)2.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化学方程式C+2CuO=2Cu+CO2CuO+CO= Cu+CO2H2+CuO==Cu+H2O 反应条件高温加热加热实验现象试管中的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亮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玻璃管中的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亮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并且有气泡从中不断地溢出。

(酒精灯有蓝色火焰生成)试管中的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亮红色,同时管口有水滴生成.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要把刚烘干的碳粉和氧化铜粉末要均匀混合后,平铺在试管底部,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有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其炸裂),在酒精灯的灯焰上最好加一个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或者使用酒精喷灯来加热);实验结束时,要先撤出导气管,再移走并熄灭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内的粉末倒在纸上(防止石灰水倒吸到试管里,炸裂试管;也为了使粉末冷却,防止还原出来的铜再次被氧化)反应前,先通一段时间一氧化碳,然后再加热(目的是为了尽可能的排净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与其中的空气混合后,被点燃发生爆炸);反应后,先撤走并熄灭酒精灯,等固体冷却后再停止通一氧化碳(目的是防止石灰水倒吸到玻璃管内,使其炸裂;也为了使固体冷却,防止刚还原出来的铜再次被氧化);并且,由于一氧化碳有毒,如果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污染,所以还要用点燃或收集的方法等来处理尾气.反应前,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有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其炸裂;同时,也有利于氢气在试管底部聚集参与反应),将氢气验纯后先通一段时间氢气,然后再加热(目的是为了尽可能的排净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氢气与其中的空气混合后,被点燃发生爆炸);反应后,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及其中的固体冷却后,再停止通氢气(目的是为了使固体冷却,防止刚还原出来的铜再次被氧化).3.实验固态物质的重要物理性质:(1)铜:红色固体(2)氧化铜:黑色固体(3)铁:黑色固体(4)氧化铁:红色固体(5)碳:黑色固体4.实验气态物质的除杂与检验:气体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检验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气体燃烧生成淡蓝色火焰且烧杯内壁有水珠证明气体为氢气让待检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小烧杯,烧杯上无水珠生成,然后将产物与澄清的石灰水接触,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燃烧气体为CO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通入的气体是CO2。

6.3.2一氧化碳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6.3.2一氧化碳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2)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是否能够正确地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3)评估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能够在一氧化碳知识方面进行拓展和应用。
(4)检查学生对一氧化碳安全知识的了解程度,是否能够自觉地遵守实验室规程和环保意识。
在作业反馈中,教师应尽量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学生,指出他们的优点和进步,同时也明确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4)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发生和处理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1)PPT:教师利用PPT展示一氧化碳的知识点、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程内容。
(2)视频:播放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一氧化碳的危害,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4)实验室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药品,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的机会。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一氧化碳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一氧化碳内容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可以采用图形、颜色和动画等元素,使板书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同时,板书应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通过这样的板书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课后作业
1.请根据课堂所学知识,总结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毒性,并列举一氧化碳的应用实例。
4.毒性: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缺氧。

氢气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条件

氢气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条件

氢气、碳和一氧化碳都是常见的还原剂,可以用于还原氧化铁。

氢气、碳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条件各不相同。

首先,氢气还原氧化铁的条件最为苛刻。

氢气需要先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将氧化铁还原成铁单质,同时还需要加热(通常使用酒精灯)来提供足够的热量。

这个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氢气的纯度,如果纯度不够,就可能会发生爆炸等危险情况。

因此,在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铁的操作时,需要格外小心。

其次,碳还原氧化铁的条件相对容易控制。

通常是在高温下将碳与氧化铁混合,通过碳的还原作用将氧化铁还原成铁单质。

这个过程通常不需要额外加入氢气或其他还原剂,因此操作起来相对简单。

需要注意的是,碳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需要采取适当的通风措施,以防止中毒或爆炸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最后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条件。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通常在高温下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单质和其他产物。

这个过程通常不需要额外的氢气或其他还原剂,操作起来也相对简单。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一氧化碳的毒性,在进行一氧化碳的相关操作时需要格外小心,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

综上所述,三种气体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都能够完成氧化铁的还原过程。

在具体操作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还原剂和反应条件,并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专题三第3讲: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

专题三第3讲: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
5.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中,学生将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他们将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观点,并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6.安全意识:通过学习一氧化碳的毒性及预防措施,学生将提高安全意识。他们将了解一氧化碳的危险性,并能够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预防中毒。
教学反思与总结
今天教授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这一章节,让我有了不少的教学反思和总结。
其次,讨论法在课堂中的运用也是十分有效的。通过分组讨论,学生们能够主动思考、提出观点,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和辩论。这种互动的形式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在讨论过程中,我作为引导者,及时提供问题启发和思考引导,帮助他们深入挖掘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原理和应用。但是,我也注意到在讨论过程中,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关注他们,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1.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评价他们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学习兴趣。课堂表现的评价可以包括学生的提问、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思考深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展示。小组讨论成果的展示可以包括他们提出的观点、讨论的过程、结论的总结等。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专题三第3讲: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

氢气、碳及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整理)

氢气、碳及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整理)

氢气、碳及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探究H2还原CuO CO还原CuO C还原CuO化学方程式H2+CuO Cu + H2O CO+CuO Cu +CO2 C +2 CuO 2Cu +CO2↑装置图装置特点①试管口略向___倾斜;②通H2的导管伸至试管底部于CuO 上方因CO有____,增加对尾气处理装置,防止CO污染空气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②反应需高温;操作步骤反应前需检验气体纯度。

还原过程分四步:一通,二点,三撤,四停①检查气密性;②装药品固定试管;③点燃;④移导管,熄灭酒精灯。

实验现象①黑色CuO 变成___色;②试管口有___生成①黑色CuO 变成___色;②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①黑色固体逐渐减少;②有光亮红色固体生成;③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注意: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出现下列三种异常现象:①事先已检验证明,通入盛CuO 试管中的H2是纯净的,在加热时试管中出现了爆呜声,②在试管中有亮红色物质出现时,试管底部出现破裂现象,③试管中CuO 变红后又渐渐变成黑色.试从操作和装置等方面分析出现上述现象原因?①②③例题1、将符合如图装置设计意图的序号填入括号中.设计意图: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②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③说明CO氧化后的产物是CO2.④有效地防止了有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其中符合的是()A.只有① B.①②③ C.③和④ D.以上都符合2、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向试管里通氢气②检验氢气纯度③给盛有氧化铜的试管加热④停止加热⑤继续通氢气直到试管冷却.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②①③⑤④ D.②③①④⑤3、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CuO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中C、CO都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前后,C、Cu、O三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C.反应都必须在高温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D.反应导出的气体都有毒,需进行处理,以防止空气污染4.除掉空气中的氧气可采用的方法是()A.使空气通过灼热的焦炭B.使空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使空气通过灼热的铜网D.将空气点燃5.要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最好的方法是将混合气体( )A.点燃B.通过水 C.通过灼热CuO D.通过澄清石灰水6.有一包由氧化铜和木炭组成的黑色混合物,其质量为10克。

第二章金属的冶炼氧化还原反应专题讲义---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金属的冶炼氧化还原反应专题讲义---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金属的冶炼、氧化还原反应专题知识点提纲1.金属冶炼就是要把金属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单质)。

(1)湿法炼铜:先用硫酸将铜矿中的铜转变成可溶性的硫酸铜,再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 CuSO4+Fe=Cu+FeSO4(2)火法炼铜:一、让碳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反应,碳能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从而得到金属(图1)。

C + 2CuO高温2Cu + CO2↑实验步骤:①检查气密性;②装药品固定试管;③点燃;④移导管,熄灭酒精灯实验现象:黑色固体变红色,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2)二、炽热的炭在高温条件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会使窒息中毒)。

一氧化碳也会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产生游离态的金属单质(图2)。

C + CO2高温2 CO CO + CuO加热Cu + CO2实验步骤:反应前需检验气体纯度。

还原过程分四步:一通,二点,三撤,四停。

实验现象:①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②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因CO有毒,增加对尾气处理装置(点燃法或收集法),防止CO污染空气。

实验说明:①先通入一定量的CO,目的是排尽装置内原有的空气,防止加热爆炸;②实验结束:先移开酒精灯,继续通入CO,直到装置冷却;目的是防止还原的铜又重新氧化。

拓展:炼铁,如下实验装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图3)3CO + Fe2O3高温2Fe + 3CO2实验步骤说明和现象:①实验前检查气密性;②先点燃尾部酒精灯:防止CO逃逸,污染空气(尾气处理);③先通入一定量的CO气体,目的是排尽装置内原有的空气,防止加热爆炸;④点燃酒精喷灯,观察实验现象:红色固体变黑色,石灰水变浑浊;⑤实验结束:先移开酒精喷灯,继续通入CO,直到装置冷却;目的是防止还原的铁粉又重新氧化。

再熄灭尾部酒精灯(尾气处理)(3)(4)三、氢气也能将金属氧化物变成游离态金属(图4)。

氢气、碳及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整理)教学文稿

氢气、碳及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整理)教学文稿

H2还原CuO CO还原CuO C还原CuO化学方程式H2+CuO Cu + H2O CO+CuO Cu +CO2 C +2 CuO 2Cu +CO2↑装置图装置特点①试管口略向___倾斜;②通H2的导管伸至试管底部于CuO 上方因CO有____,增加对尾气处理装置,防止CO污染空气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②反应需高温;操作步骤反应前需检验气体纯度。

还原过程分四步:一通,二点,三撤,四停①检查气密性;②装药品固定试管;③点燃;④移导管,熄灭酒精灯。

实验现象①黑色CuO 变成___色;②试管口有___生成①黑色CuO 变成___色;②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①黑色固体逐渐减少;②有光亮红色固体生成;③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入盛CuO 试管中的H2是纯净的,在加热时试管中出现了爆呜声,②在试管中有亮红色物质出现时,试管底部出现破裂现象,③试管中CuO 变红后又渐渐变成黑色。

试从操作和装置等方面分析出现上述现象原因?①②③例题1、将符合如图装置设计意图的序号填入括号中.设计意图: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②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③说明CO氧化后的产物是CO2.④有效地防止了有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其中符合的是()A.只有① B.①②③ C.③和④ D.以上都符合2、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向试管里通氢气②检验氢气纯度③给盛有氧化铜的试管加热④停止加热⑤继续通氢气直到试管冷却.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②①③⑤④ D.②③①④⑤3、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CuO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中C、CO都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前后,C、Cu、O三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C.反应都必须在高温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D.反应导出的气体都有毒,需进行处理,以防止空气污染4.除掉空气中的氧气可采用的方法是()A.使空气通过灼热的焦炭B.使空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使空气通过灼热的铜网D.将空气点燃5.要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最好的方法是将混合气体()A.点燃B.通过水 C.通过灼热CuO D.通过澄清石灰水6.有一包由氧化铜和木炭组成的黑色混合物,其质量为10克。

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

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

碳、氢气、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考点过关】1.化学反应方程式:(四高温二加热)(1)碳和氧化铁反应:2Fe2O3+3C=4Fe+3CO2(高温)(2)碳和氧化铜反应:C+2CuO=2Cu+CO2(高温)(3)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3CO+Fe2O3===2Fe+3CO2(高温)(4)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CuO+CO= Cu+CO2(加热)(5)氢气和氧化铁反应:Fe2O3+H2=2Fe+3H2O(高温)(6)氢气和氧化铜反应:H2+CuO==Cu+H2O(加热)2.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3.实验固态物质的重要物理性质:(1)铜:红色固体(2)氧化铜:黑色固体(3)铁:黑色固体(4)氧化铁:红色固体(5)碳:黑色固体4.实验气态物质的除杂与检验:【考题精做】1.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

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

在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甲是一种化合物B. 乙是一氧化碳C. 丙是一氧化碳D. 丙是二氧化碳2.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其中A为单质,D为红色固体。

A~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A____;B____;D____;E____。

3.某同学为研究相同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哪个还原氧化铁的量更多,将一氧化碳和氢气等体积混合后先通过图甲装置,再通过图乙中的仪器组合。

为达到实验目的,图乙中仪器选择和连接最好的是( )A. cbaB. cdaC. cbdD. bca4.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时都应该先通入气体后加热,防止发生爆炸B. 两者都可以通过观察黑色固体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C. 甲试管略向下倾斜,乙玻璃管保持水平,是因为两种气体的密度不同D. 甲无尾气处理装置而乙有,是因为一氧化碳有毒而氢气无毒5.(2013德州)对于化学反应,我们不但要考虑加入的试剂,还要考虑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氢气、碳及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整理)

氢气、碳及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整理)

氢气、碳及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探究① 试管口略向 倾斜;② 通HZ 的导管伸至试管 底部于CUO 上方因CO 有 ,增加对尾 气处理装置,防止 CO 污 染空气注意: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出现下列三种异常现象:①事先已检验证明,通 入盛CUO 试管中的f 是纯净的,在加热时试管中出现了爆呜声, ②在试管中有亮红色物质出现时,试管底部出现破裂现象,③试管中 CUO 变红后又渐渐变成黑色。

试从操作和装置等方面分析出现上述现象原因?① ② ③例题1将符合如图装置设计意图的序号填入括号中.设计意图:①说明 CO 具有还原性•②既说明 CO 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③说明 CO 氧化后的产物是 CO.④有效地防止了有剧毒的 CO 对空气的污染•其中符合的是()A. 只有① B .①②③C .③和④ D .以上都符合2、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向试管里通氢气②检验氢气纯度③给盛有氧化铜的试管加热 ④停止加热⑤继续通氢气直 到试管冷却.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②③④⑤ B .②①③④⑤ C .②①③⑤④ D .②③①④⑤ 3、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 A 反应中C 、CO 都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 C.反应都必须在高温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4. 除掉空气中的氧气可采用的方法是(A 使空气通过灼热的焦炭 C •使空气通过灼热的铜网5. 要除去CO 中混有的少量CO 最好的方法是将混合气体( ) A .点燃 B.通过水 C .通过灼热CUO D.通过澄清石灰水6. 有一包由氧化铜和木炭组成的黑色混合物,其质量为 10克。

将其置于硬质试管中加热到 高温,使它们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测得固定的质量减少了 2. 2克,则原来混合物中木炭的 质量可能是( )H 还原CUoCO 还原CUO C 还原CUO化学方程式装置图CO+C U O^^ CU +CQH>+C U O CU + H Z OC +2 CUO △ 2C U +CQ ↑操作步骤反应前需检验气体纯度。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题2 碳的氧化物》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种碳的氧化物。

教材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这两种气体的性质、制备和用途,同时,也引入了酸雨、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和制备方法。

-学生能理解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与氧气、水、石灰水的反应,能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

-学生能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如气体的收集、性质检验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解科学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备和反应方程式的掌握。

教学难点:理解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以及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性质的差异。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视频: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碳元素应用,如煤炭、钻石、墨水等,引发学生对碳的熟悉感和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品中都含有什么元素吗?(引导学生回答出碳)3. 揭示主题: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碳的一种特殊性质——碳的氧化物,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对环境和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二)、新知探究1. 知识讲解:首先介绍氧化物的概念,然后重点讲解碳的两种主要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包括它们的化学式、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图片展示:展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如燃烧、呼吸、温室效应等)来解释这两种氧化物在生活和环境中的应用和影响。

(三)、实践操作1.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二氧化碳的生成实验(如碳酸饮料开启后的气体收集)和一氧化碳的还原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现象。

湖北省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2.3氧化还原反应第5课时导学提纲

湖北省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2.3氧化还原反应第5课时导学提纲

学生课堂导学提纲(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五编号:013 2018.10.11 编制人: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新课程标准】1.认识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2.认识元素在物质中可以有不同价态。

3.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

【核心素养】素养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素养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

素养3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4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5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导学流程】五条规律1、表现性质规律(价态律):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如Fe3+)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如S2-)元素处于中间价,既有又有,但主要呈现一种性质(如SO2)。

物质若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是这些元素性质的综合体现(如HCl)。

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则性越强,价态越低,则性越强。

如氧化性:KMnO4>K2MnO4> MnO2>MnSO4应用:判断物质或元素有无氧化性或还原性2、性质强弱规律(强弱律):在“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应用:判断某些氧化还原反应能否进行;用于比较物质间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3、反应先后规律(难易律):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氧化剂作用。

越易失电子的物质,失后就得到电子;越易得电子的物质,得后就失去电子;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还原性优先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同时和几种氧化剂相遇时,氧化性优先反应。

如已知:还原性Fe2+>Br-。

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时先被氧化,再通入Cl2再被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氢气、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
【考点过关】
1.化学反应方程式:(四高温二加热)
(1)碳和氧化铁反应:2Fe
2O
3
+3C=4Fe+3CO
2
(高温)
(2)碳和氧化铜反应:C+2CuO=2Cu+CO
2
(高温)
(3)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3CO+Fe
2O
3
===2Fe+3CO
2
(高温)
(4)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CuO+CO= Cu+CO
2
(加热)
(5)氢气和氧化铁反应:Fe
2O
3
+H
2
=2Fe+3H
2
O(高温)
(6)氢气和氧化铜反应:H
2+CuO==Cu+H
2
O(加热)
2.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3.实验固态物质的重要物理性质:
(1)铜:红色固体(2)氧化铜:黑色固体(3)铁:黑色固体(4)氧化铁:红色固体(5)碳:黑色固体
4.实验气态物质的除杂与检验:
【考题精做】
1.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

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

在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甲是一种化合物
B. 乙是一氧化碳
C. 丙是一氧化碳
D. 丙是二氧化碳
2.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其中A为单质,D为红色固体。

A~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A____;B____;D____;E____。

3.某同学为研究相同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哪个还原氧化铁的量更多,将一氧化碳和氢气等体积混合后先通过图甲装置,再通过图乙中的仪器组合。

为达到实验目的,图乙中仪器选择和连接最好的是()
A. cba
B. cda
C. cbd
D. bca
4.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时都应该先通入气体后加热,防止发生爆炸
B. 两者都可以通过观察黑色固体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C. 甲试管略向下倾斜,乙玻璃管保持水平,是因为两种气体的密度不同
D. 甲无尾气处理装置而乙有,是因为一氧化碳有毒而氢气无毒
5.(2013德州)对于化学反应,我们不但要考虑加入的试剂,还要考虑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教材中“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

(1)根据你所学化学知识猜测:试管A中,除C、CuO外,还可能有物质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参与反应。

除木炭可以还原氧化铜外,经反应生成的________也可以还原氧化铜。

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排除环境对该反应的影响,你认为应采取何种措施?
(2)请你推测,进入试管B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可能有______。

要想使进入试管B中的二氧化碳全部被吸收,应采取什么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实验小组模拟高炉炼铁的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实验,其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处通入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C中盛有的试剂是___________;
(2)B、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套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
(4)如果实验开始时先点燃酒精喷灯,后通入CO气体,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如果实验结束后先停止通入CO气体,后熄灭酒精喷灯,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6.X、Y、Z、甲、乙、丙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X、Y、Z为单质,X为黑色固体,Z 为红色固体;甲、乙、丙为氧化物,丙为黑色固体。

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Y、甲、丙。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X→甲:
X→Z:
乙→Z:
7. (2015安顺) 竹炭包是一种集观赏与空气净化为一体的产品。

这种产品可对车内及室内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气体进行吸附。

某课外活动小组对竹炭进行初步探究。

【提出问题】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猜想与假设】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查阅资料】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

【设计实验】所用装置如下图所示。

(A装置的作用为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1)实验开始后,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E装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

(2)小玥认为应在A、B装置间,再增加一个C装置,目的是。

(3)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这套装置的不足之处
是,请你设计解决的方
法。

(4)小亮认为可以用右图所示的装置,替换原装置中的E装置,
你认为(填“可以”或“不可以”),原因是。

【结论】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拓展应用】竹炭细密多孔,竹炭牙膏中含有竹炭等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化淤、去污等功效,下列有关竹炭牙膏的用途描述不正确
...的是。

A、可除衣领袖口等处的汗渍
B、不能除去口中异味
C、虫咬、灼伤可消炎止痛
8.甲酸(HCOOH)通常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它在浓硫酸作用下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 CO↑+H2O。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欲用该反应来制取纯净的CO还原氧化铜粉末,并检验反应后的生成物,现有下列仪器或装置供选择:
(1)该小组同学另查阅资料:NaOH溶液可以吸收甲酸气体。

则各仪器的接口连接顺序为(填字母)。

(2)从开始加热到实验结束,装置⑤中玻璃管内的现象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上述实验还存在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请指出并提出改进方案:。

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固定装置略),已知无水CaCl2可以作为干燥剂。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B的作用是。

(3)装置D中玻璃管内的现象为。

(4)图中装置E是安全瓶,能防止倒吸,从实验安全考虑,本实验还应在装置(填序号)之前增加装置E。

(5)装置最后气球的作用是。

10.某氧化铜(CuO)粉末中混有少量铜粉,现有一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其中氧化铜的含量,请根据图示内容回答下列问题(提示:浓硫酸、氯化钙、碱石灰可用作干燥剂)。

(1)X是常见还原性气体CO、H2中的一种(可能含有少量的水和二氧化碳),请根据装置判断X为____(填物质名称)。

(2)若缺少B装置,将导致反应后____(填装置序号)装置内物质的质量产生偏差。

(3)已知反应前混合物的总质量为15.2g,完全反应后U形管内物质的质量增加了2.7g(损失忽略不计),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保留到0.1)。

(4)若进入C中的气体换成(1)中两种还原性气体中的另外一种,同样要求用该装置完成测定实验,则应该把D改为装有____(填物质名称)溶液的试剂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