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瑾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文传美学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
1.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首次提出,他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2.鲍姆嘉通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感性认识】
3.西方最早提出崇高美学范畴的是【朗吉弩斯】
4.无论哪一种形态的美,它总是要通过特定并具体的形式作用于人们的审美感官,这说明【形
象性】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
5.意大利美学家、哲学家克罗齐提出【美是一种直觉】
6.“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审美现象具有【历史性】
7.“如果不是月亮、太阳和星星真的照耀天空,我们绝不会被灿烂的朝霞,宁静的落日或闪烁
着光辉的神秘的夜所激动。”这段话体现的美论是【美在移情】
8.第一部系统的美育着作是【席勒的《美育书简》】
9.人们在进行具体的审美活动时,往往不经理性分析就能把握住美的特质,这反映了美感的
【直觉性】
10.“花是红的”这是【认识判断】,而“花是美的”是【审美判断】
二选择题
1.我们平时的“睹物思人”,在性质上属于【接近联想】
2.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事物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
我们所爱。”这一观点表明他理解美的角度是【客观事物自身的属性】
3.【恐惧】不是壮美的对象的特点
4.“对牛弹琴”除了说明弹琴者不看对象外,还说明【艺术接受者没有审美能力】
5.朱自清的散文《绿》这样描绘梅雨潭:“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
这里表现出的风格是【优美】
6.钱钟书的“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的比方,说的是审美经验
中的【理解】
7.在美学家柏格森看来,人之所以会产生笑和喜剧感,是由【生命的机械化】造成的
8.“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通感】
9.在说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现象时,最合理的解释是【美在距离】
10.李白的“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描述的是【壮美】类型的景象
三:判断题
1.【√】“完美皆备于我”这种说法所体现的美学主张是“美是主观的”
2.【×】“由上而下”的美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心理分析)
3.【√】如果没有审美主体的感官接受,主体的审美感知就无法实现
4.【×】审美理想从(微观方面)确定审美主体选择审美对象的范围
5.【×】(春光明媚)和(冰天雪地)给人以不同的美感,这说明了美感的主体差异
6.【√】艺术品应是感性的精神性的人工产品
7.【√】把山水作为绘画等艺术样式的题材,这标志着人对自然审美意识开始觉醒
8.【√】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成为一种审美类型的最
根本的原因
9.【×】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自然)
10.【×】苏珊·朗格认为,艺术符号所表现的情感应是(个人瞬间)的情绪
四:名词解释
荒诞:西方现代美学思想中的一种审美形态。其实质是本质与现象的分裂,动机与与结果的背离,最具代表性的表征是非理性和异化。
审美关系:就是根植与人生在世的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自由情感关系。
审美趣味:①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什么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②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③兴趣和品位则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
有意味的形式:“形式”,就视觉艺术而言,指由线条和色彩以某种特定方式排列而组合起来的纯粹的关系。“意味”,是纯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着的艺术家的独特的审美情感。
审美体验: 主体在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气质的客体对象所吸引,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到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审美距离:指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必须与对象保持一事实上的心理距离,是由瑞士美学家布洛提出的。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五:简答题
1、中国当代美学界对于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索在哪些主要观点
1.主观论:以吕荧和高尔泰为代表。认为美是主观的,否定了意识依赖于物质而存在。
2.客观论:以蔡仪为代表,主张美是客观的,坚持了唯物论,但忽略了美的相对性。
3.主客观统一论:以朱光潜为代表,认为美是客观与主观相统一的。这种观点把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混淆了起来,把人的意识等同于人的实践。
4.实践论:以李泽厚为代表,认为美既是客观的、又是社会的,美是客观的社会生活属性。
2、审美活动的特点
审美活动不同于人类其他活动的突出特点就在于,它根本上是一种整体性的,是以心灵感知和情感体验为表现的内在生命活动和独特精神活动。它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和充分的个性化特征。
审美活动的四个特征:1.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2.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3.有限无功利性和最高功利性的统一4.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3、中和的审美特征
①强调一种合适的尺度,一种恰当的分寸。既是情感的适中,也是人格精神的和谐。
②中和作为审美形态的第二个主要特征是多样性的统一。
③中和的最根本、最高层次上的特征,就是天人合一,这是中国审美文化之魂。
4、气韵的审美特征
(1)从气韵与内在生命的关系看:突出生命的活力及自然形成的韵味,生成有先天后天因素。(2)从气韵与表现形式的关系来看,一方面,气韵是超乎形式和技法之上的总体审美形态;另一方面,气韵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它的感性形式一般具有直接可见的表层结构和智能通过精神活动区领会的深层结构,而深层结构所发挥的作用使得感性形式处于美的运动、变化之中。
5、神妙的审美特征
1.形而上的超越性
2.直觉体悟和内审美超越
3.对外在形式的超越性
4.神妙具有内在自由性
6、审美感知的特点:
感知活动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其中感觉是对于对象的个别属性的把握,知觉通过对于感觉材料的加工和整理达到对于对象的完整把握。
1、它总是与情感活动紧紧交织
2、它具有积极的选择能力
3、它总是以完形的方式把握对象,具有整体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