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检测与诊断技术
DLT6642008红外诊断应用规范
DLT6642008红外诊断应用规范一、引言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规模的扩大,设备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红外诊断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检测手段,能够有效地检测电力设备的发热缺陷,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规范旨在规范红外诊断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术语和定义1. 红外诊断:通过检测设备表面的红外辐射信号,分析设备的温度分布情况,从而判断设备是否存在发热缺陷的技术。
2. 热像图:通过红外热像仪拍摄得到的设备表面温度分布图像。
3. 绝对温差法:通过比较设备不同部位的温度差值与规定的温差阈值来判断设备是否存在发热缺陷的方法。
4. 相对温差法:通过比较设备不同部位的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的差值来判断设备是否存在发热缺陷的方法。
5. 热点:设备表面温度异常升高的部位,通常是发热缺陷的表现。
三、一般规定1. 红外诊断应在设备运行状态下进行,避免在设备检修、停运或负荷变化较大时进行。
2. 红外诊断应使用专业的红外热像仪,其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3. 红外诊断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红外诊断工作。
4. 红外诊断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设备选择与准备1. 红外热像仪的选择应根据被检测设备的类型、尺寸、温度范围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红外热像仪。
红外热像仪的分辨率、测温精度、响应时间等性能指标应满足检测要求。
应选择具有良好的图像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的红外热像仪。
2. 设备准备在进行红外诊断前,应将被检测设备表面的灰尘、油污、积雪等杂物清理干净,确保设备表面清洁。
对于高压设备,应在设备停电后进行红外诊断,避免因设备带电而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对于正在运行的设备,应在设备负荷稳定的情况下进行红外诊断,避免因负荷变化而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五、检测方法1. 检测范围应根据被检测设备的类型和结构特点,确定检测范围和重点检测部位。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T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华北电网有限公司红外技术管理制度》1、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1)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熟悉红外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红外检测仪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技术指标以及操作方法,并能熟练操作红外检测仪器。
(2)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了解电气设备的性能、结构、运行状况。
(3)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熟悉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和本管理制度,掌握《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线路部分)(试行)》和现场试验的有关安全规定。
2、红外检测的范围:只要表面发出的红外辐射不受阻挡都属于红外诊断的有效监测设备。
例如:旋转电机、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电力电容器、避雷器、电力电缆、母线、导线、绝缘子串、组合电器、低压电器及二次回路等。
二、红外检测与诊断的基本要求(一)对检测设备的要求1、红外测温仪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测温精确度高,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仪器应满足现场带电实测对距离的要求,并应能对表面放射率、大气环境参数、测量距离等进行修正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真实性。
2、红外热电视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有较好的测温精确度,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图像清晰,具有图像锁定、记录、输出和简单的分析功能。
3、红外热像仪应图象清晰、稳定,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具有较强的图象分析功能,具有较高的热传感分辨率和图象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应满足实测距离的要求,具有较高的测量精确度和合适的测温范围。
(二)对被检测设备的要求1、被检测设备应为带电设备。
2、红外检测人员在对运行设备进行检测时,检测现场应有熟悉设备的运行人员在现场。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T664-1999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华北电网有限公司红外技术管理制度》1、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1)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熟悉红外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红外检测仪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技术指标以及操作方法,并能熟练操作红外检测仪器。
(2)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了解电气设备的性能、结构、运行状况。
(3)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熟悉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和本管理制度,掌握《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线路部分)(试行)》和现场试验的有关安全规定。
2、红外检测的范围:只要表面发出的红外辐射不受阻挡都属于红外诊断的有效监测设备。
例如:旋转电机、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电力电容器、避雷器、电力电缆、母线、导线、绝缘子串、组合电器、低压电器及二次回路等。
二、红外检测与诊断的基本要求(一)对检测设备的要求1、红外测温仪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测温精确度高,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仪器应满足现场带电实测对距离的要求,并应能对表面放射率、大气环境参数、测量距离等进行修正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真实性。
2、红外热电视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有较好的测温精确度,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图像清晰,具有图像锁定、记录、输出和简单的分析功能。
3、红外热像仪应图象清晰、稳定,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具有较强的图象分析功能,具有较高的热传感分辨率和图象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应满足实测距离的要求,具有较高的测量精确度和合适的测温范围。
(二)对被检测设备的要求1、被检测设备应为带电设备。
2、红外检测人员在对运行设备进行检测时,检测现场应有熟悉设备的运行人员在现场。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T664-1999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华北电网有限公司红外技术管理制度》1、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1)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熟悉红外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红外检测仪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技术指标以及操作方法,并能熟练操作红外检测仪器。
(2)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了解电气设备的性能、结构、运行状况。
(3)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熟悉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和本管理制度,掌握《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线路部分)(试行)》和现场试验的有关安全规定。
2、红外检测的范围:只要表面发出的红外辐射不受阻挡都属于红外诊断的有效监测设备。
例如:旋转电机、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电力电容器、避雷器、电力电缆、母线、导线、绝缘子串、组合电器、低压电器及二次回路等。
二、红外检测与诊断的基本要求(一)对检测设备的要求1、红外测温仪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测温精确度高,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仪器应满足现场带电实测对距离的要求,并应能对表面放射率、大气环境参数、测量距离等进行修正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真实性。
2、红外热电视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有较好的测温精确度,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图像清晰,具有图像锁定、记录、输出和简单的分析功能。
3、红外热像仪应图象清晰、稳定,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具有较强的图象分析功能,具有较高的热传感分辨率和图象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应满足实测距离的要求,具有较高的测量精确度和合适的测温范围。
(二)对被检测设备的要求1、被检测设备应为带电设备。
2、红外检测人员在对运行设备进行检测时,检测现场应有熟悉设备的运行人员在现场。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2024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20241. 引言1.1 背景与目的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带电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测变得尤为重要。
红外诊断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高效、准确的检测手段,广泛应用于带电设备的故障诊断与预防性维护。
本规范旨在统一和规范带电设备红外诊断的应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电力系统中各类带电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变压器、断路器、电缆接头、绝缘子等)的红外诊断工作。
适用于电力企业、检测机构及相关从业人员。
2. 术语与定义2.1 红外诊断利用红外热像仪对带电设备进行温度检测,通过分析设备表面的温度分布,判断设备内部或外部的异常状态。
2.2 热像图由红外热像仪生成的反映被测物体表面温度分布的图像。
2.3 热斑热像图中温度明显高于周围区域的局部区域,通常指示设备存在异常。
2.4 温差设备某一区域与参考区域(通常为环境温度或设备其他正常区域的温度)之间的温度差。
3. 红外诊断设备与仪器3.1 设备选型3.1.1 红外热像仪应具备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宽温度范围等特性。
3.1.2 根据被测设备的类型和检测距离,选择合适的热像仪型号。
3.1.3 热像仪应具备数据存储、图像处理和分析功能。
3.2 设备校准3.2.1 红外热像仪应定期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精度。
3.2.2 校准应按照制造商提供的校准程序进行,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
3.2.3 校准记录应妥善保存,以备查验。
3.3 设备维护3.3.1 红外热像仪应存放在干燥、清洁的环境中,避免受潮和灰尘污染。
3.3.2 使用前后应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完好无损。
3.3.3 定期进行设备保养,更换易损件。
4. 红外诊断流程4.1 前期准备4.1.1 收集被测设备的资料,包括设备型号、运行参数、历史故障记录等。
4.1.2 制定详细的检测计划,明确检测时间、地点、人员分工等。
4.1.3 准备必要的检测工具和防护装备,确保安全。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3篇)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3篇)文章一: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概述及优势一、引言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对带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已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的原理、优势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二、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原理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是利用红外热像仪捕捉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红外辐射,通过分析红外热像图,发现设备潜在的故障隐患。
其基本原理如下:1. 红外辐射原理:物体在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会向外辐射能量,其辐射强度与物体温度成正比。
带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电流的作用,设备温度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红外辐射。
2. 红外热像仪工作原理:红外热像仪通过探测设备产生的红外辐射,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经过放大、处理,生成红外热像图。
三、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优势1. 非接触式检测:红外诊断技术无需与设备直接接触,避免了因接触导致的设备停运和安全隐患。
2. 快速检测:红外热像仪能够实时捕捉设备的红外辐射,快速发现设备故障隐患。
3. 无需停电: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可在设备正常运行状态下进行,不影响设备正常工作。
4. 检测范围广:红外热像仪可检测不同类型的带电设备,如变压器、电缆、开关等。
5. 诊断结果客观:红外热像图能够直观地反映设备温度分布,诊断结果具有客观性。
四、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1. 变压器红外诊断:通过红外热像仪检测变压器运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发现变压器内部故障,如绕组短路、接头接触不良等。
2. 电缆红外诊断:检测电缆接头、终端等关键部位的温度,发现电缆故障,如接头接触不良、绝缘老化等。
3. 开关设备红外诊断:对开关设备进行红外检测,发现设备内部故障,如触头接触不良、绝缘子损坏等。
4. 避雷器红外诊断:检测避雷器表面的温度,发现避雷器老化、损坏等故障。
文章二: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要点一、红外诊断设备选型1. 红外热像仪:选择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红外热像仪,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检测需求。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T664-1999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华北电网有限公司红外技术管理制度》1、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1)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熟悉红外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红外检测仪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技术指标以及操作方法,并能熟练操作红外检测仪器。
(2)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了解电气设备的性能、结构、运行状况。
(3)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熟悉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和本管理制度,掌握《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线路部分)(试行)》和现场试验的有关安全规定。
2、红外检测的范围:只要表面发出的红外辐射不受阻挡都属于红外诊断的有效监测设备。
例如:旋转电机、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电力电容器、避雷器、电力电缆、母线、导线、绝缘子串、组合电器、低压电器及二次回路等。
二、红外检测与诊断的基本要求(一)对检测设备的要求1、红外测温仪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测温精确度高,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仪器应满足现场带电实测对距离的要求,并应能对表面放射率、大气环境参数、测量距离等进行修正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真实性。
2、红外热电视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有较好的测温精确度,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图像清晰,具有图像锁定、记录、输出和简单的分析功能。
3、红外热像仪应图象清晰、稳定,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具有较强的图象分析功能,具有较高的热传感分辨率和图象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应满足实测距离的要求,具有较高的测量精确度和合适的测温范围。
(二)对被检测设备的要求1、被检测设备应为带电设备。
2、红外检测人员在对运行设备进行检测时,检测现场应有熟悉设备的运行人员在现场。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_T(最新)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_T(最新)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带电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红外诊断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高效、安全的检测手段,广泛应用于带电设备的故障诊断和预防性维护中。
为了规范和指导红外诊断技术在带电设备中的应用,特制定本导则。
1. 范围本导则规定了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的应用原则、设备要求、检测方法、数据分析、诊断标准及安全管理等内容。
适用于电力系统中各类带电设备的红外检测与诊断。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0212014 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分级GB/T 121132003 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的测量方法DL/T 6642016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3. 术语和定义3.1 红外诊断技术利用红外热像仪对带电设备进行非接触式温度测量,通过分析设备表面的温度分布,判断设备运行状态和潜在故障的技术。
3.2 热像图由红外热像仪生成的设备表面温度分布图像。
3.3 热异常设备表面温度分布异常,可能指示设备存在故障或潜在问题。
4. 应用原则4.1 安全性红外检测应在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严格遵守电力安全操作规程。
4.2 准确性检测设备应定期校准,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3 及时性定期进行红外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潜在故障,防止事故发生。
4.4 全面性对关键设备和重点部位进行全面检测,确保无遗漏。
5. 设备要求5.1 红外热像仪5.1.1 性能要求分辨率:不低于320×240像素热灵敏度:≤0.05℃测温范围:20℃至+500℃波长范围:8μm至14μm5.1.2 功能要求具备自动调焦功能支持温度实时显示和记录具备图像存储和传输功能支持多种温度分析工具5.2 辅助设备三脚架:用于固定热像仪,确保图像稳定防护装备:包括绝缘手套、绝缘鞋等,确保操作人员安全计算机及分析软件:用于数据处理和图像分析6. 检测方法6.1 检测准备6.1.1 环境条件检测应在无雨、无雾、风速小于2m/s的条件下进行环境温度应在10℃至+40℃之间6.1.2 设备准备检查红外热像仪是否正常工作校准热像仪,确保测量精度准备好辅助设备和防护装备6.2 检测步骤6.2.1 设备选择根据检测任务选择合适的带电设备,重点关注高压开关、变压器、电缆接头等关键部位。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_T(3篇)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_T(3篇)文章一: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概述一、引言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保证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成为电力系统管理的重要任务。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作为一种无损、非接触式检测方法,已在我国电力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设备组成、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二、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基本原理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是利用红外热像仪捕捉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热辐射信号,通过分析热像图,发现设备潜在的缺陷和故障。
其基本原理包括:1. 红外辐射原理:物体在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会向外辐射能量,辐射强度与物体温度成四次方关系。
带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电流的作用,设备各部分温度存在差异,通过红外热像仪可以捕捉到这种温度差异。
2. 热传导原理:电流通过设备时,会产生热量,热量通过设备本体及周围介质进行传导、对流和辐射,形成温度场。
红外热像仪可以捕捉到这个温度场,通过热像图反映出设备的温度分布。
3. 红外热像仪原理:红外热像仪主要由光学系统、探测器、信号处理系统、显示和输出系统等组成。
光学系统负责收集被测设备的红外辐射能量,探测器将红外辐射能量转换为电信号,信号处理系统对电信号进行处理,最后将温度分布以热像图的形式显示和输出。
三、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领域1. 变压器:红外诊断技术可用于检测变压器内部绕组、绝缘材料、接头等部位的缺陷,如局部过热、绝缘老化等。
2. 开关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可检测开关设备中的触头、母线、绝缘子等部件的缺陷,如接触不良、氧化、污闪等。
3. 绝缘子:红外诊断技术可用于检测绝缘子的缺陷,如裂纹、污闪、局部过热等。
4. 线路:红外诊断技术可检测线路的接头、绝缘子、导线等部位的缺陷,如接头过热、绝缘子损坏等。
5. 发电机:红外诊断技术可用于检测发电机定子、转子、绝缘等部位的缺陷,如局部过热、绝缘老化等。
四、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发展趋势1. 高分辨率:随着红外探测器技术的不断发展,红外热像仪的分辨率不断提高,使得热像图更加清晰,有利于发现微小缺陷。
红外检测技术
得焊缝宽度、焊道的熔透情况等信息,实现焊接过程的质量与
焊缝尺寸的实时控制。在自动焊管生产线上采用红外线阵CCD 实时检测焊接区的一维温度分布,通过控制焊接电流的大小, 保证获得均匀的焊缝成形。
13
2 红外无损检测仪器
1. 红外测温仪
红外测温仪是用来测量设备、结构、工件等表面某一局部 区域的平均温度的。通过特殊的光学系统,可以将目标区域限 制在1 mm以内甚至更小,因此有时也将其称为红外点温仪。 它主要是通过测定目标在某一波段内所辐射的红外辐射能量的 总和, 来确定目标的表面温度。其响应时间可小于1 s, 测 温范围可达0~3000℃。 下图为红外测温仪的结构原理图。它由光学系统、调制器、 红外探测器、放大器、显示器等部分组成。红外测温仪的主要 技术参数有温度范围、工作波段、响应时间、目标尺寸、 距离 系数和辐射率范围等。
142 Biblioteka 外无损检测仪器红外测温仪的结构原理图
15
2 红外无损检测仪器
2. 红外热像仪 红外检测的主要设备是红外热像仪。
红外辐射符合几何光学的一些定律,利用红外辐射进行物 体成像不需要外加光源。红外成像时需要特殊的光学系统——红 外光学系统。红外测温仪所显示的是被测物体的某一局部的平 均温度;红外热像仪则显示的是一幅热图, 是物体红外辐射 能量密度的二维分布图。
20
2 红外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
3) 压力容器衬套检测
利用红外成像技术进行压力容器衬里脱落或缺陷检测的
方法是,利用红外热像仪从容器表面温度场数据的传热理论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_T(二)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_T(二)1. 引言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在我国电力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该技术通过检测带电设备的热像,发现设备的异常热点、缺陷和隐患,为设备的状态评估和故障预测提供重要依据。
本导则旨在规范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的应用,提高电力设备运行可靠性,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2. 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交流电压为35kV及以下、直流电压为±50kV及以下的带电设备红外诊断。
其他电压等级的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可参照执行。
3. 红外诊断原理3.1 红外辐射原理任何物体在绝对零度以上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强度越大。
带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电流的作用,设备各部分的温度会有所不同,产生温差。
利用红外热像仪可以捕捉到这些温差信息,从而发现设备的热点、缺陷和隐患。
3.2 红外热像仪工作原理红外热像仪主要由光学系统、探测器、信号处理系统和显示系统等组成。
光学系统负责收集被测设备辐射的红外线,探测器将红外线转换为电信号,信号处理系统对电信号进行处理,最后通过显示系统将热像图展示给操作人员。
4. 红外诊断方法4.1 同一位置不同时间检测法在设备不同负荷、不同环境条件下,对设备同一位置进行多次红外检测,分析设备热像的变化,判断设备是否存在异常。
4.2 同一时间不同位置检测法在同一时间对设备不同位置进行红外检测,对比分析各位置的热像,发现设备的热点、缺陷和隐患。
4.3 负荷变化检测法在设备负荷变化过程中,对设备进行连续红外检测,观察设备热像的变化,分析设备在不同负荷下的运行状态。
4.4 对比检测法将设备正常运行时的热像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设备状态的演变,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
5. 红外诊断操作步骤5.1 检测前准备5.1.1 确定检测对象和范围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历史故障数据和设备重要性,确定红外检测的对象和范围。
5.1.2 选择合适的红外热像仪根据被测设备的电压等级、设备类型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红外热像仪。
红外线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红外线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红外线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涉及到许多方面,如诊断、治疗、生命体征监测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红外线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一、红外线技术在诊断中的应用红外线技术可以通过测量人体表面温度,获取有关疾病的信息。
例如,针对某些疾病,例如乳腺癌,在体温升高之前,生物组织的代谢活跃度会提高,因此,使用红外线技术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这些变化,从而提早进行诊断和治疗。
此外,红外线技术还可以帮助检测湿疹、关节炎等局部肿胀的部位,对于肝脏和肾脏的病变也有较好的诊断效果。
二、红外线技术在治疗中的应用红外线技术可以加速组织代谢,提高组织照射区的温度,从而具有助于治疗的功效。
例如,因为其能够加速血液循环,将炎症、痉挛等症状减轻。
此外,它还可以促进细胞分裂,增强组织修复的能力,加速伤口愈合的速度。
使用红外线技术治疗重症创伤、皮肤病、冻疮等有一定的效果。
三、红外线技术在生命体征监测中的应用利用红外线技术,我们可以对人体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例如脉搏、呼吸和体温等。
与传统的方法相比,红外线技术更为便捷、实时。
因为一般来说,这些生命体征传感器需要接触身体表面,使用起来非常不便。
而红外线传感器不用接触,就可以将这些数据传输给监护设备。
因此,红外线技术在家庭医疗、康复场所等情况下也得以广泛应用。
四、红外线技术在医学成像中的应用通过红外线技术,我们还可以对人体进行非侵入式的成像。
其中,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可以提供更为高分辨率和更清晰的图像。
在生物医学领域,这项技术已经成功地应用在许多领域,例如对人体血红蛋白、血氧的测量等。
此外,近红外成像技术还可以用于提高糖尿病、肝硬化、肺癌等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总的来说,红外线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它可以帮助治疗患者的病症,并提高诊断准确性,甚至可以帮助更好地监测生命体征。
当然,这项技术还有其一些局限性,例如成像时可能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等。
红外检测技术
适用于接头结构 复杂的电机
透平型发电机定子线棒接头焊接不良
图1 透平型发电机定子线棒接头焊接不良 图 1中“+”左上方为某线棒的渐伸线,检测时Is=0.1Ie ,△T=2.5K,超过 表2的规定。打开绝缘头检查,焊头有明显过热迹象。修复后异常热像消除。
水轮发电机定子线棒接头焊接不良
图H2中75个测点中有72个的温度连续分布在42.5℃~62.5 ℃ (检测时Is=0.68Ie),2个测点温度偏高(72.5℃),一个远 离连续区(95.8 ℃)。偏高的定为一般缺陷,远离的定为重 大缺陷。对有重大缺陷的接头解体检查,发现6个焊头中 有2个焊接质量不良,其电阻值是正常焊头的18.4倍
变压器内部异常发热
当变压器内部出现异常发热时,有可能引起箱体局部温度 升高。这种热谱图不具有环流形状。这类缺陷同时伴有变 压器内部油的气化,可采用红外诊断与色谱分析相结合的 方法进行判断。
冷却装置及油路系统异常
潜油泵过热 管道堵塞或阀门未开 无热油循环的部分管道或散热器在热谱图 上呈现低温区。 油枕缺油或假油位 油枕内有积水,热谱图上油枕底部有明显 的水油分界面。
根据同类设备在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下的 热谱图的差异来判断设备是否正常。
(上海市电力公司编的《电力设备红外检测 诊断图谱及应用规范》)
档案分析法
分析同一设备在不同时期的检测数据(例如 温升、相对温差和热谱图),找出设备致热 参数的变化趋势和变化速率,以判断设备 是否正常。
发电机和电动机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允许的最大温升和相间温差值
电压等级 kV 3~20 35~66 110 220 允许温升 K 0.5 1.0 1.0 或1.5 1.5或2.0 相间温差 K 0.5 0.6
红外检测技术
红外辐射及传输
红外辐射实质上是波长为0.75-1000μm的 电磁波。该波段位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 比红光的波长更长,所以称红外线。
任何物体温度高于0K,都会不停的进行红 外辐射---热辐射
红外探测器
能够将红外辐射转换为电信号的器件 相应率: 光谱相应 等效噪声功率
红外检测概念
红外检测的基本方法
红外检测的基本方法分为两大类型,即 被动式和主动式。
1、被动式的红外检测在设备的红外检测 诊断技术中应用比较多;
2、主动式的红外检测又可分为单面法和 双面法
红外检测的基本方法
红外检测中对被测目标的加热方式也分
为稳态加热和非稳态加热。 红外检测仪器的安装和运载方式有固定
优点
3、检测准确:红外检测的温度分辨率和 空间分辨率都可以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检测结果准确率很高。例如,它能检测 出0.1℃,甚至0.01℃的温差;它也能在 数毫米大小的目标上检测出其温度场的 分布;红外显微检测甚至还可以检测小 到0.025mm左右的物体表面,这在线路板 的诊断上十分有用。
优点
在某种意义上说,只要设备或材料的故 障缺陷能够影响热流在其内部传递,红 外检测方法就不受该物体的结构限制而 能够探测出来。
优点
4、操作便捷:由于红外检测设备与其它 相比是比较简单的,但其检测速度却很 高,如红外探测系统的响应时间都是以 μs或ms计,扫描一个物体只需要数秒或 数分钟即可完成,特别是在红外设备诊 断技术的应用中,往往是在设备的运行 当中就已进行完了红外检测,对其他方 面很少带来麻烦,而检测结果的控制和 处理保存也相当简便。
红外检测的原理
当一个物体本身具有不同于周围环境的 温度时,不论物体的温度高于环境温度, 还是低于环境温度;也不论物体的高温 来自外部热量的注入,还是由在其内部 产生的热量造成,都会在该物体内部产 生热量的流动。
红外线技术在无创血糖监测与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红外线技术在无创血糖监测与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红外线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以其独特的优势,如非侵入性、实时性和高灵敏度等,为无创血糖监测和疾病诊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红外线技术在无创血糖监测方面的应用。
传统的血糖检测方法需要通过针刺手指或静脉抽血来获取血液样本,这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
而红外线技术则可以通过皮肤表面的红外光谱分析来监测血糖水平,无需穿刺皮肤。
这种方法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还提高了监测的准确性和便利性。
其次,红外线技术在疾病诊断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肿瘤诊断中,红外线成像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定位肿瘤的位置和大小,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此外,红外线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测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通过对患者身体的红外光谱分析,医生可以更早地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然而,尽管红外线技术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红外线技术的设备成本较高,这限制了其在低收入地区的普及和应用。
其次,由于红外线技术的特殊性质,其操作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管理,这也增加了使用的难度和复杂性。
最后,红外线技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这可能会影响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红外线技术在无创血糖监测和疾病诊断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努力寻找解决方案。
只有这样,红外线技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健康事业。
红外检测技术介绍
红外探测技术红外检测技术基本原理红外技术的原理是基于自然界中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每时每刻都辐射出红外线,同时,这种红外线辐射都载有物体的特征信息,这就为利用红外技术探测和判别各种被测目标的温度高低与热分布场提供了客观的基础。
红外线是波长在0.76~1000μm 之间的一种电磁波,按波长范围可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极远红外四类,它在磁波连续频谱中的位置是处于无线电波与可见光之间的区域。
红外线辐射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299792458m/s10103⨯≈cm/s红外辐射的波长ωλc=式中:C:速度λ:波长ω:频率红外线辐射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最为广泛的电磁波辐射,它是基于任何物体在常规环境下都会产生自身的分子和原子无规则的运动,并不停的辐射出热红外能量,分子和原子的运动愈剧烈,辐射的能量愈大,反之,辐射的能量愈小。
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都会因自身的分子运动而辐射出红外线。
其中黑体频谱辐射能流密度对红外辐射波长的关系,根据普郎克定律:e C p T T c λλλ2151⨯= (瓦·厘米2-·微米1-)式中: p Tλ—波长λ,热力学温度为T 时,黑体的红外辐射功率。
C 1—光速度(10103⨯cm/s )C 2—第一辐射常数=4107415.3⨯(瓦厘米2-微米2)λ—波长(微米),T 热力学温度(K )温度辐射的能量密度峰值对应的波长,随物体温度的升高波长变短。
根据维思定律:T=2898λ(μm ) 式中:λ—峰值波长,单位:μmT —物体的绝对温度单位K物体的红外辐射功率与物体表面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与物体表面的发射率成正比。
物体红外辐射的总功率对温度的关系,根据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P=4Tε(W/2m)R⋅式中:T—物体的绝对温度P—物体红外辐射功率(辐射能量)ε—物长表面红外发射率(辐射系数) R—斯蒂芬—波尔兹曼常数(23⨯J/K).1-10380662物体表面绝对温度的变化,使的物体发热功率的变化更快。
红外检测技术规范(2004)
红外检测技术规范(2004)1. 引言红外检测技术是一种基于物体发射、反射、透射红外辐射的原理,利用红外探测器对目标进行无损检测、诊断和识别的技术。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红外检测技术在军事、航天、航空、电力、医疗、环保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规范红外检测技术的研发、生产和应用,提高红外检测设备的性能和质量,制定本规范。
2.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红外检测设备的研发、生产和应用,包括红外热像仪、红外相机、红外测温仪、红外光谱仪等。
3.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GB/T 158351995 红外热像仪通用技术条件GB/T 67222002 红外相机通用技术条件GB/T 119382002 红外测温仪通用技术条件GB/T 138241992 红外光谱仪通用技术条件4. 术语和定义4.1 红外检测技术:利用红外探测器对目标进行无损检测、诊断和识别的技术。
4.2 红外热像仪:通过接收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将其转换为热像图,显示物体表面温度分布的设备。
4.3 红外相机:通过接收物体反射或透射的红外辐射,将其转换为可见图像,显示物体表面特征的设备。
4.4 红外测温仪:通过接收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测量物体表面温度的设备。
4.5 红外光谱仪:通过分析物体发射、反射或透射的红外辐射光谱,获取物体化学成分、结构等信息的设备。
5. 技术要求5.1 红外热像仪5.1.1 系统性能红外热像仪的系统性能应符合GB/T 158351995的规定。
5.1.2 分辨率红外热像仪的分辨率应不低于320×256,且在标准视场角下,空间分辨率应不大于0.1mrad。
5.1.3 灵敏度红外热像仪的灵敏度应满足以下要求:a) 在标准视场角下,对黑体目标的检测限应不大于0.1℃;b) 在非标准视场角下,对黑体目标的检测限应不大于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医药领域应用的新进展摘要近红外光谱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最近引入注目的光谱分析技之一,该技术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医药领域.本文简要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特点,综述了近几年该技术在药物和临床分析中新的应用,初步探讨了该技术在医药领域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和今后发展的方向,并对该技术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近红外光谱, 药物分析, 临床应用, 局限性, 综述 .引言近红外光( NIR)是介于可见光( Vis) 和中红外(MIR)之间的电磁辐射波, 美国材料检测协会(ASTM)将近红外光谱区定义为 780~ 2 526 nm 的区域, 是人们在吸收光谱中发现的第一个非可见光区 [ 1].近红外光谱区与有机分子中含氢基团( OH、NH、CH) 振动的合频和各级倍频的收区一致,通过扫描样品的近红外光谱, 可以得到样品中有机分子含氢基团的特征信息,而且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样品具有方便、快速、高效、准确和成本较低, 不破坏样品, 不消耗化学试剂, 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因此该技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近红外光谱技术量测信号的数字化和分析过程的绿色化又使其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近红外光谱技术已成为发展最快, 最引人注目的光谱分析技术,在许多领域( 农业和食品等) 检测中已作为官方认证的检测技术, 同时在纺织、聚合物、药物、石油化工、生化和环保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 [ 2~ 9]. 除了早期的应用外, 近几年人们又利用该技术检测物质的纯度, 解释物质的结构, 预测、评价生物的某些生理现象及变化, 监测一些天体的变化等 [10, 11]. 本文主要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特点; 综述了近几年该技术在医药分析中新的应用; 探讨了其在医药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并对其在医药领域应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红外检测技术基本原理红外技术的原理是基于自然界中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每时每刻都辐射出红外线,同时,这种红外线辐射都载有物体的特征信息,这就为利用红外技术探测和判别各种被测目标的温度高低与热分布场提供了客观的基础。
红外线是波长在0.76~1000μm 之间的一种电磁波,按波长范围可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极远红外四类,它在磁波连续频谱中的位置是处于无线电波与可见光之间的区域。
红外线辐射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299792458m/s10103⨯≈cm/s红外辐射的波长ωλc=式中:C:速度λ:波长ω:频率红外线辐射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最为广泛的电磁波辐射,它是基于任何物体在常规环境下都会产生自身的分子和原子无规则的运动,并不停的辐射出热红外能量,分子和原子的运动愈剧烈,辐射的能量愈大,反之,辐射的能量愈小。
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都会因自身的分子运动而辐射出红外线。
其中黑体频谱辐射能流密度对红外辐射波长的关系,根据普郎克定律:e C p T Tc λλλ2151⨯= (瓦·厘米2-·微米1-) 式中: p T λ—波长λ,热力学温度为T 时,黑体的红外辐射功率。
C1—光速度(10103⨯cm/s )C 2—第一辐射常数=4107415.3⨯(瓦厘米2-微米2)λ—波长(微米),T 热力学温度(K )温度辐射的能量密 度峰值对应的波长,随物体温度的升高波长变短。
根据维思定律:T =2898λ(μm )式中:λ—峰值波长,单位:μmT —物体的绝对温度单位K物体的红外辐射功率与物体表面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与物体表面的发射率成正比。
物体红外辐射的总功率对温度的关系,根据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P=4T R ⋅ε(W/2m ) 式中:T —物体的绝对温度P—物体红外辐射功率(辐射能量)ε—物长表面红外发射率(辐射系数) R—斯蒂芬—波尔兹曼常数(2310380662.1-⨯J/K)物体表面绝对温度的变化,使的物体发热功率的变化更快。
物体产生的热量在红外辐射的同时,还形成物体周围一定的表面温度分布场这种温度分布场取决于物体材料的热物性,物体内部的热扩散和物体表面温度与外界温度的热交换。
通过红外探测器将物体辐射的功率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后,成像装置的输出信号就可以完全一一对应地模拟扫描物体表面温度的空间分布,经电子系统处理,传至显示屏上,得到与物体表面热分布相应的热像图。
红外线辐射的特点,除了具有电磁波的本质特性外,还同时具有两个重要的特性。
其一,物体表面红外线辐射的峰值波长与物体表面分布的温度有关,峰值波长与温度成反比。
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温度越低,辐射的波长越长。
与红外线辐射峰值波长对应的温度见表。
表1—1与红外线辐射峰值波长对应的温度类别峰值波长范围μm温度℃近红外0.76~1.5 3540~165中红外 1.5~15 1658~-80远红外15~750 -80~-269极远红外750~1000 -269~-270因此,物体红外辐射的能量大小及波长分布与表面温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根据红外线辐射的这一特性,通过对被测物体红外辐射的探测,便能实现对目标进行远距离热状态图像成像和测温并进行分析判断。
其二,红外辐射电磁波在大气中传播要受到大气的吸收而使辐射的能量被衰减,但空间的大气、烟云对红外辐射的吸收程度与红外线辐射的波长有关,特别对波长范围在(2~2.5μm), (3~5μm)及(8~14μm)的三个区域相对吸收很弱,红外线穿透能力较强,透明度较高,这三个区域被称之为“大气窗口”, “大气窗口”以外的红外辐射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大气、烟云中存在的二氧化碳、臭氧和水蒸气等物质的分子具有强烈吸收作用而被迅速衰减,利用红外辐射中“大气窗口”的特性,使红外辐射具备了夜视功能,并能实现全天候对目标的搜索和观察。
红外辐射的探测是将被测物体的辐射能转换为可测量的形式,对被测物体的热效应进行热电转换来测量物体红外辐射的强弱,或利用红外辐射的光电效应产生的电性质的变化来测量物体红外辐射的强弱,由于电量的测量最方便、最精确,因此一般红外辐射的探测总是把红外辐射量转换成电量进行测量,而红外辐射的探测是通过红外探测器来实现的。
红外探测器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功能已覆盖整个红外波段,按其性质可分为两大类:其一是依据物体辐射特性进行测量和控制,其二是依据材料的红外光学特性进行分析和控制。
目前,我国电力行业所使用的红外探测器可分为红外测温仪、红外热电视、红外热像仪三种,以下是三种红外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性能比:红外测温仪的基本原理是将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经仪器透镜会聚,并通过红外滤光片进入探测器,探测器将辐射能转换成电能信号,经放大器放大电子电路处理,由液晶显示器显示出被测物体的表面温度。
红外热像仪是利用光学系统收集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经光谱滤波、空间滤波、使聚焦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形反映到红外探测器的光敏元上,利用光学系统与红外探测器之间的光机扫描机构对被测物体红外进行扫描,由探测器将红外辐射能转换成电信号、经放大处理转换成标准视频信号通过电视屏显示红外热像。
表3-1红外诊断设备的种类与特性机型主要技术特点红外热像仪光机扫描式可稳定成像,具有彩色、定格、图像分析功能,测温准确。
图像质量,温度分辨力、空间分辨力、帧频良好。
适合外部、内部故障诊断。
焦平面式可稳定成像,测温准确。
图像质量,温度分辨力、空间分辨力、帧频性能好,功能十分强大。
适合外部、内部故障诊断。
红外热电视平移式工作时必须不停摇动摄像机。
平移有严重拖尾信号失真。
图像质量较差、测温误差较大,无彩色、定格、图像分析功能。
适合查找接头过热,但不适合内部故障诊断。
瞬变式平移时仍有拖尾,但瞬变工作时无拖尾。
图像质量略有改善,本机有彩色、定格、图像分析功能。
适合查找接头过热,也可用于简单的内部故障诊断。
折波式工作时无须摇动摄像机即可稳定成像。
完全无拖尾,图像质量好、测温准确。
有较强图像分析功能及彩色、定格、图像存储功能。
适合外部、内部故障诊断。
红外测温仪激光瞄准式不能成像、只能测温、功能简单。
只能用于接头过热故障的监视和初略查找。
光学望远瞄准式不能成像、只能测温、功能简单。
只能用于接头过热故障的监视和初略查找。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和壮大, 迫切需要建立药物分析与质量评估的科学体系, 这需借助于先进的仪器和科学的分析技术相互印证、相互补充和完善,因此需要建立一种快速、高效、准确的新型检测技术. 用近红外光谱法进行药物的非破坏分析, 目前在国际上正成为热门课题. 计算机软件的开发, 多变量统计分类及光纤技术的发展, 信噪比已达 106 的先进近红外光谱仪的出现, 都促进了药品非破坏性、快速分析. 近几年来, 近光谱分析技术已被应用于原料药、药品包装材料、药物中光学异构体的测定以及药物的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等方面.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药物的鉴别和定性、定量的分析不仅具有快速、方便、准确、非侵入式分析、易于实现生产过程的在线控制等优点而且可以鉴定某些药物( 如光学异构体、具有光学活性物质) 的纯度, 因此在药物的定性鉴定、定量分析、质量控制及在线检测等方面显示了巨大的作用. 利用近红外光谱和多变量统计分类技术( 系统聚类分析、逐步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判别等) 可很好地对药材和成药进行定性判别和分类. 刘国林等 [ 12], 利用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产地和类别的 42 种中药蛇床子进行了类别分析,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汤彦丰等 [ 13] 将近红外光谱和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对 52 种正品和非正品大黄进行了鉴别, 正确率达 9615% .钟蕾等 [14] 利用近红外光谱结合聚类分析方法对不同产地的血竭类中药进行了研究, 近红外光谱法(NIRS) 聚类分析的结果与经典的分类结果基本吻合. 任瑞雪等 [ 15] 研究了近红外一阶导数光谱进行芦丁粉末药品质量控制的可能性, 用多变量统计分类技术从芦丁的近红外一阶导数光谱成功地鉴别出真药、劣药和假药, 该技术为药物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检测方法.近红外光谱在药物的定量分析及在线检测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人们根据近红外光谱同计算机科学和化学计量学相结合可对药物进行非破坏分析这一可能性, 非侵入地测量了银杏叶片 [ 16] 、黄连浸膏粉 [ 17] 、青霉素钠 [ 18] 等药品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和分布. 在对药物的定量分析方面, 人们除了将近红外光谱与偏最小二乘法( PLS) 、主成分分析( PCA) 相结合对一些药如卡拉霉素胶囊[ 19] 、甲璜酸加替沙星 [ 20] 、头孢氨苄胶囊 [ 21] 等分析外,近几年又将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处理非线性体系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相结合, 对许多固体药品如: 扑热息痛片剂 [22] 、美的康 [ 23] 甲氧苄胺嘧啶 [ 24] 、阿斯匹林 [ 25] 、璜胺甲基异唑 [ 26] 等进行了定量分析, 均取得了满意的预测结果. 由于近红外光在固体中穿透较深以及容易采取漫反射技术等特点, 使近红外光谱在线检测技术成功地应用于固体药剂各种物理化学性质( 湿度、均一性、颗粒大小、硬度等) 的定量表征 [ 27] 和不同生产阶段的检测 [ 28].目前大约有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 NIR 的研究和应用工作, 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 他们早已将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农产品的检测中. 近几年随着近红外漫反射技术的发展, 该技术在药物的无损分析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国外许多文献都证明了这一点. 该技术己被广泛地应用于药物生产过程的在线检测如形成颗粒过程中水分的含量 [29], 药物的组成和硬度 [ 30], 药物粉末的混合程度[ 31] 等方面;同样利用该技术非破坏地测定了药品中某一种或几种活性成分及有效成分的含量 [32~ 34]; 且利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产地不同种类的药材进行了鉴别 [ 35~ 36], 对药品的真假进行了认证 [37],均取得了满意的结果.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医药领域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 1) 近红外光谱技术存在分析浓度的下限. 因谱带吸收较弱, 分析组分的灵敏度相对较低, 所分析的组分含量一般应大于 01% . 这就限制了该技术在药物中有效化学成分及生物组织某些有效成分测量中的应用. 今后应该进一步的提高光电技术, 以提高光谱信号强度, 来扩大近红外光谱的检出范围.( 2)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医药领域中应用的基础研究还比较薄弱.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间接的分析技术, 需要事先以标准方法测定一定范围的大批样品的质量参数, 再以样品的光谱和质量参数进行关联, 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 然后利用该模型预测样品的组成和性质. 目前, 对于大多数药物和生物组织, 由于其研究基础还比较薄弱, 尚无法找到能够表征它们质量的一些参数, 所以也就失去了近红外光谱法分析研究的对象. 因此推进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首先必须加强相应的医药基础研究工作.谱图中蕴含了非常丰富的信息, 对分析体系而言目标成分的含量淹没在大量的无效信息中, 因此只有发展近红外光谱的特征信息提取和处理技术, 才能进一步拓展近红外光谱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4) 近红外光谱技术无创式地对生物组织的一些参数如脑血氧饱和度的监测不能得到其绝对值,只能通过观察脑血氧饱和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来获得关于病人脑血氧状态的信息, 而不能测出脑血氧饱和度. 如何进一步利用光电法提供的信号分解、提取更多的全面反映组织血氧状态的信息, 这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5) 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对组织的血糖和血氧的定量检测都是假定组织为均一、半无限的单层介质,而没考虑表层组织对它们的影响, 因而利用这些方法算出的组织的血糖和血氧或它们的变化量, 只是待测组织的等效测量而并非实际组织的血氧的含量. 因此考虑介在组织影响的组织血氧、血糖定量检测是目前及今后有待解决的问题. ( 6) 近红外光谱法对生物组织的在体监测重现性较差, 且易受检测部位的影响, 因此今后需要提高各方面的技术, 研究和发展更灵敏、更稳定的仪器设备.结论近几年来, 近红外光谱仪器生产技术及处理复杂信号所用方法等各方面的突破, 都加速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各个领域中新的应用. 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其它技术的联用, 也开扩了该技术的监测范围和应用领域, 尤其是医药领域, 如光纤材料和光纤技术的发展使得近红外光谱技术和中红外波长范围的光纤的联用成为可能, 成功地实现了化学反应和药物工业过程的在线、实时遥控控制和遥感监测; 结合光纤探针,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非侵入式地对人体体表、腔体及体内等各种疾病实现实时、在体、原位检测. 随着近红外光谱仪各方面不断的发展, 软件的数理统计方法的进一步的完善, 从复杂、重叠的光谱信号中提取有效信息效率地快速提高,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医药领域中将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