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药物制剂研究基本技术指导原则

合集下载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化学药物稳定性研究等16个技术指导原则的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化学药物稳定性研究等16个技术指导原则的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化学药物稳定性研究等16个技术指导原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5.03.18•【文号】国食药监注[2005]106号•【施行日期】2005.03.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化学药物稳定性研究等16个技术指导原则的通知(国食药监注[2005]10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为促进我国药品的研究开发,指导药物研究单位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开展药品研究工作,我局自2003年5月开始正式启动了化学药物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起草和修订工作。

指导原则的修订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为依据,以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为指导思想,充分借鉴了ICH等技术指导原则。

目前我局已制定了化学药物稳定性等16个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见附件),现予发布,请参照执行。

附件:1.化学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略)2.化学药物原料药制备和结构确证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略)3.化学药物杂质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略)4.化学药物制剂研究基本技术指导原则(略)5.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指导原则(略)6.化学药物残留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略)7.化学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略)8.化学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略)9.化学药物临床试验报告的结构与内容技术指导原则(略)10.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品临床试验的生物统计学技术指导原则(略)11.化学药物急性毒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略)12.化学药物长期毒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略)13.化学药物一般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略)14.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略)15.化学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略)16.化学药物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过程技术指导原则(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五年三月十八日。

化学药物制剂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制剂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制剂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药物制剂是将药物通过一系列化学技术和工艺方法加工成最终产品的过程。

药物制剂研究技术是指在药物研发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化学方法和手段来改进药物的药理活性、溶解性、稳定性、生物利用度等性质,以提高药物疗效。

以下是一些化学药物制剂研究技术的指导原则:1.药物分子的设计和合成:药物分子的设计是药物研发的第一步,需要考虑药物的目标,如靶点、疾病类型等。

同时,合成路线需要设计合适的化学反应,选择适合的反应条件,以及考虑合成的效率和纯度。

2.药物晶型的研究:药物晶型对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溶解度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不同的药物晶型,确定最稳定和最溶解度高的晶型,有助于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可利用性。

3.药物固体分散体制剂的研究:一些药物具有溶解度低的特点,使得其生物可利用性受到限制。

通过研究合适的载体和添加剂,制备药物固体分散体制剂,可以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4.空气敏感药物的保护:一些药物在与空气接触时容易发生氧化反应,导致药物失去活性。

因此,在制剂研究中,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如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添加适当的抗氧化剂,以保护药物的活性。

5.控释型制剂设计:控释型制剂可以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减少用药次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通过研究药物的释放机制和控释系统,可以设计出适合不同给药途径和药物性质的控释型制剂。

6.纳米药物的研究:纳米药物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研究领域,通过将药物包裹在纳米颗粒中,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和体内分布,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

研究纳米药物的合成和表征方法,有助于制备出更有效的药物制剂。

总之,化学药物制剂研究技术是药物研发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研究,可以提高药物的性能和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药物选择。

同时,研究还需要遵循相关的伦理和法规要求,确保制剂的安全和质量。

化学药物制剂研究基本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制剂研究基本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制剂研究基本技术指导原则一、以质量为本质量是制药从业者最关注、最重要的内容,制剂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药物的有效成分含量、安全性及疗效,对药物制剂的研究和开发来说,以质量为本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制药企业在药物制剂研究和开发中,应以质量为第一位,追求质量的优异;应科学确定目标,明确质量规范,研制新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应完全按照相应的质量规范要求实施,有针对性地控制研发过程。

二、保证科学合理在药物制剂的研究和开发中,要求研究的思想要科学合理。

在药品研发中,实验、研究结果支持理论和实践,要依靠科学技术,研究结果发表后还应经过专家评比,证实论文的真实性、可信性、科学性;在药品实验室必须对药品制剂配方进行仔细、科学的分析,保证药品制剂科学可靠,确保生产出色量可靠、品质一致、满足安全疗效要求的药品。

三、依据实验室安全规范实验室人员在开展药物制剂研究的同时,必须符合工作安全要求和实验室安全要求,防止产生液体安全和人体健康损害。

必须定期检查实验室点火和器材检测,实验室操作人员要求安全帽,并经常检查工作人员的穿着,严格管理实验室外来访客,防止污染工作区域。

四、实施追溯制度要引入追溯制度,检查每个研发过程中的步骤,检查macro.defects,否决过程末端的对象。

对于每一步,应明确责任人,保证所有研发可追溯,如有异常或报告,可以采用失效模式分析法,分析失败的原因,并记录在研发报告中,为后续制剂研发提供指导。

五、促进团队精神研发团队是药物制剂研究和开发的主要成员,具有丰富的技术知识,各成员的功能协同,可以更好地激发改革创新的活力。

因此,企业要提倡团队精神,促进技术与研发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使技术人员最大限度地学习和建议,提高技术成果,为新药物制剂研发提供可靠的技术基础。

化学药物(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原料药或制剂的稳定性是指其保持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特性的能力。

稳定性研究是基于对原料药或制剂及其生产工艺的系统研究和理解,通过设计试验获得原料药或制剂的质量特性在各种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线照射等)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据此为药品的处方、工艺、包装、贮藏条件和复验期/有效期的确定提供支持性信息。

稳定性研究始于药品研发的初期,并贯穿于药品研发的整个过程。

本指导原则为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研究的一般性原则,其主要适用于新原料药、新制剂及仿制原料药、仿制制剂的上市申请(NDA/ANDA,New Drug Application/Abbreviated New Drug Application),其他如创新药(NCE,New Chemical Entity)的临床申请(IND,Investigational New Drug Application)、上市后变更(Variation Application)申请等的稳定性研究,应遵循药物研发的规律,参照创新药不同临床阶段质量控制研究、上市后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具体要求进行。

本指导原则是基于目前认知的考虑,其他方法如经证明合理也可采用。

二、稳定性研究的基本思路(一)稳定性研究的内容及试验设计稳定性研究是原料药或制剂质量控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通过设计一系列的试验来揭示原料药和制剂的稳定性特征。

稳定性试验通常包括强制条件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等。

强制条件试验主要是考察原料药或制剂对光、湿、热、酸、碱、氧化等的稳定性,了解其对光、湿、热、酸、碱、氧化等的敏感性,主要的降解途径及降解产物,并据此进一步验证所用分析方法的可行性、确定加速试验的放臵条件及为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提供参考。

加速试验是考察原料药或制剂在高于长期贮藏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稳定性,为处方工艺设计、偏离实际贮藏条件其是否依旧能保持质量稳定提供依据,并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中间条件下的稳定性试验及确定长期试验的放臵条件。

化学药物(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物(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原料药或制剂的稳定性是指其保持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特性的能力。

稳定性研究是基于对原料药或制剂及其生产工艺的系统研究和理解,通过设计试验获得原料药或制剂的质量特性在各种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线照射等)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据此为药品的处方、工艺、包装、贮藏条件和复验期/有效期的确定提供支持性信息。

稳定性研究始于药品研发的初期,并贯穿于药品研发的整个过程。

本指导原则为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研究的一般性原则,其主要适用于新原料药、新制剂及仿制原料药、仿制制剂的上市申请(NDA/ANDA,New Drug Application/Abbreviated New Drug Application),其他如创新药(NCE,New Chemical Entity)的临床申请(IND,Investigational New Drug Application)、上市后变更(Variation Application)申请等的稳定性研究,应遵循药物研发的规律,参照创新药不同临床阶段质量控制研究、上市后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具体要求进行。

本指导原则是基于目前认知的考虑,其他方法如经证明合理也可采用。

二、稳定性研究的基本思路(一)稳定性研究的内容及试验设计稳定性研究是原料药或制剂质量控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通过设计一系列的试验来揭示原料药和制剂的稳定性特征。

稳定性试验通常包括强制条件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等。

强制条件试验主要是考察原料药或制剂对光、湿、热、酸、碱、氧化等的稳定性,了解其对光、湿、热、酸、碱、氧化等的敏感性,主要的降解途径及降解产物,并据此进一步验证所用分析方法的可行性、确定加速试验的放置条件及为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提供参考。

加速试验是考察原料药或制剂在高于长期贮藏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稳定性,为处方工艺设计、偏离实际贮藏条件其是否依旧能保持质量稳定提供依据,并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中间条件下的稳定性试验及确定长期试验的放置条件。

化学药物(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1302778013

化学药物(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1302778013

化学药物(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原料药或制剂的稳定性是指其保持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特性的能力。

稳定性研究是基于对原料药或制剂及其生产工艺的系统研究和理解,通过设计试验获得原料药或制剂的质量特性在各种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线照射等)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据此为药品的处方、工艺、包装、贮藏条件和复验期有效期的确定提供支持性信息。

稳定性研究始于药品研发的初期,并贯穿于药品研发的整个过程。

本指导原则为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研究的一般性原则,其主要适用于新原料药、新制剂及仿制原料药、仿制制剂的上市申请(NDAANDA,New Drug ApplicationAbbreviated New Drug Application),其他如创新药(NCE,New Chemical Entity)的临床申请(IND,Investigational New Drug Application)、上市后变更(Variation Application)申请等的稳定性研究,应遵循药物研发的规律,参照创新药不同临床阶段质量控制研究、上市后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具体要求进行。

本指导原则是基于目前认知的考虑,其他方法如经证明合理也可采用。

二、稳定性研究的基本思路(一)稳定性研究的内容及试验设计稳定性研究是原料药或制剂质量控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通过设计一系列的试验来揭示原料药和制剂的稳定性特征。

稳定性试验通常包括强制条件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等。

强制条件试验主要是考察原料药或制剂对光、湿、热、酸、碱、氧化等的稳定性,了解其对光、湿、热、酸、碱、氧化等的敏感性,主要的降解途径及降解产物,并据此进一步验证所用分析方法的可行性、确定加速试验的放置条件及为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提供参考。

加速试验是考察原料药或制剂在高于长期贮藏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稳定性,为处方工艺设计、偏离实际贮藏条件其是否依旧能保持质量稳定提供依据,并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中间条件下的稳定性试验及确定长期试验的放置条件。

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溶液剂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溶液剂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1. 背景介绍在医药领域,口服溶液剂是一种常见的制剂形式,其灌装处理技术一直是制约制药企业的瓶颈问题。

由于口服溶液剂存在稳定性、溶解度、生物利用度等方面的挑战,因此需要进行相关的药学研究技术指导,以提高仿制药的质量和效能。

2. 研究意义本文旨在总结口服溶液剂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帮助制药企业更好地开发和生产口服溶液剂仿制药,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二、溶液剂制剂技术指导原则1. 药物选择(1)药物稳定性:选择稳定的药物作为口服溶液剂的原料药,避免在溶液中发生分解、氧化等现象。

(2)溶解度:选择溶解度较好的药物,以确保口服溶液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

2. 溶剂选择(1)溶剂稳定性:选用具有稳定性的溶剂,以确保溶解药物时不会引起溶剂的分解或变质。

(2)药物亲和性:选择与药物亲和性好的溶剂,有利于药物的溶解和稳定。

3. 溶液制备工艺(1)溶解温度:控制合适的溶解温度,保证药物在溶解过程中不会因受热而分解或降解。

(2)搅拌速度:采用适当的搅拌速度,使药物和溶剂能够充分混合,促进溶解反应的进行。

(3)过滤灭菌:在溶液制备完成后进行过滤和灭菌处理,确保口服溶液剂的无菌性和安全性。

4. 包装储存(1)包装材料选择:选择符合药品包装要求的材料,能够保证口服溶液剂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储存条件:严格控制口服溶液剂的储存条件,避免暴露在光线和高温环境下,以防止药物的分解和变质。

三、口服溶液剂仿制药研发关键问题1. 生物利用度当药物以溶解态存在于口服溶液剂中时,进入机体后的生物利用度往往会受到影响。

因此在仿制口服溶液剂时,需要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进行评价和研究,保证仿制药的效能和疗效与原研药相近。

2. 稳定性口服溶液剂常常受到光照、温度、pH值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药物的分解和变质。

针对仿制口服溶液剂的稳定性问题,需要进行严格的稳定性研究和评估,以确保仿制药的质量稳定。

3. 药物溶解度药物的溶解度直接影响口服溶液剂的质量和稳定性,因此在仿制口服溶液剂时需对药物的溶解度进行深入研究,选择合适的溶剂和工艺条件,保证药物能够充分溶解并保持稳定。

兽用化学药物制剂研究基本技术指导原则

兽用化学药物制剂研究基本技术指导原则

兽用化学药物制剂研究基本技术指导原则篇一: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一篇关于“兽用化学药物制剂研究基本技术指导原则”的文章:嘿,朋友!你知道吗?兽用化学药物制剂的研究那可真是一门大学问!就像我们人类治病需要合适的药一样,动物们生病了也得靠有效的药物制剂来恢复健康。

咱先来说说这制剂研究为啥这么重要。

想象一下,给动物用的药要是效果不好,那可怜的小家伙们得多遭罪呀!比如说,一只生病的小狗,要是吃了没啥作用的药,病情不见好,它那可怜巴巴的眼神,难道不让人心疼吗?这制剂研究可不就是为了让药物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更快地让动物们恢复活力嘛!在研究过程中,那可得把各种因素都考虑周全。

药物的成分、剂型的选择,这都得精心琢磨。

就好比做菜,食材选好了,做法不对,也做不出美味佳肴来。

药物成分就像是食材,剂型就是做法,得搭配得恰到好处,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

比如说,给牛用的药和给猫用的药能一样吗?牛那么大个头,药的剂量和剂型肯定和小巧的猫咪不同啊!这就要求研究人员得像个超级细心的大厨,根据不同动物的“口味”和“身体需求”,调配出最合适的“药物大餐”。

还有啊,药物的稳定性也至关重要。

总不能今天制出来的药,明天就失效了吧?这就好比你买了个新手机,没用几天就坏了,那得多闹心!所以研究人员得确保药物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都能保持良好的效果。

“那怎么保证药物能发挥作用呢?”有人可能会这么问。

这就得靠严格的临床试验啦!得找一群生病的动物来试试这些药,看看效果到底咋样。

这可不是随便搞搞的,得按照科学的方法和标准来进行。

有一次,我碰到一位兽医朋友,他跟我讲了个有趣的事儿。

他们在给一群生病的小猪做药物试验,其中有一只小猪特别调皮,就是不肯乖乖吃药。

大家费了好大劲,才把药喂进去。

最后这只小猪病好了,活蹦乱跳的,可把大家乐坏了。

总之,兽用化学药物制剂的研究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它关系到动物们的健康和幸福,也关系到我们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

只有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我们才能让动物们少受病痛的折磨,让它们能陪伴我们更长久。

化药注射剂配伍稳定性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化药注射剂配伍稳定性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对于临床使用过程中需复溶和/或稀释后使用的化学药品注射剂,如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注射用浓溶液等,需进行配伍稳定性研究,考察药物在临床配制、存放和使用过程中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为注射剂药品的配制、配制后药液的存放条件和允许时限等提供依据。

本指导原则重点阐述化学药品注射剂复溶和/或稀释配伍稳定性研究的试验样品、试验设计、试验结果评估和说明书相关内容撰写等方面内容,为研发和技术审评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主要适用于化学药品注射剂上市申请与一致性评价申请,不包括放射性药品。

本指导原则仅代表药品监管机构当前的观点和认识,不具有强制性的法律约束力。

随着科学研究进展,本指导原则中的相关内容将不断完善与更新。

二、总体考虑根据药品特性与临床使用情况开展配伍稳定性研究。

上市注册申报配伍稳定性试验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

配伍稳定性药液的浓度应涵盖临床使用中的最高和最低浓度,考察时间应不短于说明书中允许时限,研究时应尽可能模拟药物临床使用中的实际情况。

由于稀释后药物浓度降低可能导致杂质无法准确检出,或配伍后可能产生新杂质,应注意评估分析方法的适用性。

新药可根据药品特性、临床需要、临床使用条件(时间、温度、光照等)等合理设计试验,参照本指导原则开展配伍稳定性研究,对配伍稳定性中出现的新杂质应按杂质研究相关指导原则进行归属研究,必要时进行安全性研究或提供其他安全性依据。

根据研究结果在说明书中明确药品的配制方法、保存条件和允许时限等相关内容。

仿制药应参照参比制剂说明书进行临床配伍稳定性研究。

参比制剂说明书中配伍相关信息不明确的,建议参照本指导原则新药要求开展配伍稳定性研究,并与参比制剂进行对比研究。

三、配伍稳定性研究(一)试验样品试验样品需采用代表注册批质量的样品。

新药配伍稳定性研究通常至少包括两个批次的样品(涵盖新生产样品和近效期样品),根据研究需要,也可在上市后稳定性研究方案中承诺进行效期末样品配伍稳定性研究;对于稳定性差的药品,近效期样品建议采用三批,必要时可提供加速试验末期样品配伍稳定性研究资料,作为配伍稳定性试验支持性研究数据。

化学药物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物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物制剂研究是药物化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研究致力于开发新的药物制剂,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

在进行化学药物制剂研究时,需要遵循一些技术指导原则,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稳定性是化学药物制剂研究的关键指标之一。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可以影响其质量和疗效,因此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

研究人员应选择合适的试剂、溶剂和条件来评估药物的稳定性,并在研究中考虑各种可能的降解途径和反应动力学。

其次,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在体内吸收和利用的程度,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剂量。

在化学药物制剂研究中,需要关注药物的溶解度、渗透性和药物-细胞相互作用。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来评估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制剂的优化。

此外,药物的治疗效果也是化学药物制剂研究的重要指标。

药物的治疗效果取决于其对靶标的选择性和亲和性,以及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

在研究过程中,需要进行药物的活性筛选和优化,以提高药物的选择性和亲和性。

同时,需要考虑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以确定最佳的给药途径和剂量。

此外,安全性和可操作性也是化学药物制剂研究的重要考虑因素。

药物制剂的安全性评估是为了确保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不会引起不良反应或毒性效应。

研究人员需要进行严格的毒性评估和药物相容性测试,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制剂的改进。

同时,制剂的可操作性也需要考虑,以确保药物的制备和给药过程简便、可靠。

总之,化学药物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包括稳定性、生物利用度、治疗效果、安全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

研究人员在进行相关研究时应遵循这些原则,并结合具体药物的特性进行优化。

只有在严格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才能获得高质量的药物制剂,并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基础。

化学药物制剂研究基本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制剂研究基本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制剂研究基本技术指导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化学药物制剂的研究也有了不断的深入,我们不能忽视化学药物制剂研究的基本原理。

以下是化学药物制剂研究的基本技术指导原则。

首先,要严格控制化学药物的成分、物质、形态和质量,确保化学药物质量稳定,以便提高药物的活性和稳定性。

要根据物理化学的原理,正确设计各种组分的配比,保证有效成分与潜在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尤其要注意防止不同组分之间发生化学反应。

其次,要有规范的实验室操作指导,加强实验室临床药物研究的相关管理,以确保工作质量。

实验室操作过程中,要建立安全操作规程,严格用药,注意防止物质污染,以免污染实验产物,影响实验结果。

最后,要严格控制药品生产过程和药品研究,以保证药品质量和稳定性。

具体来说,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原料和中间体的检查,确保药物稳定性;在药品研究过程中,应控制重要参数、进行药效学评价和耐受性试验,保证药物质量稳定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研究化学药物制剂的基本技术指导原则是:严格控制化学药物的成分、物质、形态和质量;建立安全操作规程;严格管理药品生产过程和药品研究过程。

只有秉承这些指导原则,我们才能保证药物的安全、稳定、可靠,以及更高层次的质量水平,更好地利用科技来改善人们的生活。

- 1 -。

化学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编号:【H】G C L 2 -1化学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第二稿)二○○四年三月一日目录一、概述 (3)二、BA和BE基本概念及应用 (4)三、BA和BE 研究方法 (6)四、BA和BE研究具体要求 (8)(一)生物样本分析方法的建立和确证 (8)1. 常用分析方法 (8)2. 方法学确证 (9)3. 方法学质控 (12)4. 分析数据的纪录与报告提交 (13)(二)实验设计与操作 (14)1. 交叉设计 (15)2. 受试者的选择 (16)3. 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 (18)4. 给药剂量 (18)5. 取样 (19)6. 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 (20)7. 研究过程标准化 (20)(三)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21)1. 数据表达 (21)2.药代动力学参数 (21)3. 统计分析 (22)4. 群体生物等效性和个体生物等效性 (24)(四)结果的评价 (25)(五)提交临床报告内容 (26)五、特殊制剂 (27)1.口服缓控释制剂 (26)2.特殊活性成分制剂 (29)3.复方制剂 (29)六、结语 (30)[名词解释] (30)[参考文献] (32)[附录] (33)[起草说明] (33)一、概述药物制剂要产生最佳疗效,其活性药物成分应当在预期的时间段内释放并被吸收到作用部位,在作用部位达到预期的有效浓度。

因为大多数药物是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后产生全身治疗效果的,作用部位的浓度和血液中药物浓度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因此可以通过测定血液循环中的药物浓度来获得反映药物体内的吸收速度和程度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间接预测药物制剂的临床治疗效果,以评价制剂的质量。

允许这种预测的前提是制剂中活性成分进入体内的行为是一致并且可重现的。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BA)是反映药物活性成分吸收进入体内的程度和速度的指标(参见二.1)。

因为过去出现的一些由于制剂生物利用度不同而导致的不良事件,人们认识到确有必要对制剂中活性成分生物利用度的一致性或可重现性进行验证,尤其是在含有相同活性成分的仿制药品要替代它的原创药进入临床使用的时候。

化学药物口服缓释制剂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doc

化学药物口服缓释制剂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doc

化学药物口服缓释制剂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二OO七年九月目录一、概述 (2)二、口服缓释制剂研究的基本思路 (2)三、制备口服缓释制剂的常用技术 (4)(一)膜包衣技术 (4)(二)骨架技术 (4)(三)渗透泵技术 (5)(四)其他技术 (6)四、释放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6)(一)释放度研究的总体考虑 (6)(二)具体的技术要求 (7)(三)质量标准中释放度检查方法的建立 (10)五、处方与制备工艺研究 (11)(一)处方工艺前工作 (11)(二)处方筛选和优化指标 (12)(三)制备工艺研究 (13)六、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制定 (14)七、稳定性研究 (15)八、参考文献 (15)九、著者 (15)化学药物口服缓释制剂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口服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的制剂。

缓释制剂中的药物按适当的速度缓慢释放,血药浓度“峰谷”波动较小,可避免超过治疗血药浓度范围的毒副作用,又能较长时间保持在有效浓度范围之内以维持疗效。

与普通制剂比较,缓释制剂可延长治疗作用持续时间,降低毒副作用,减少用药次数,改善用药的依从性。

本指导原则主要针对化学药物口服缓释制剂,对其药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思路、基本原则、一般方法等进行阐述,为药品注册申请人的相关研发工作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基本内容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概述,第二部分对口服缓释制剂研究的基本思路进行了讨论,第三、四部分简要介绍了口服缓释制剂的常用制备技术及释放度研究的基本原则,第五、六、七部分则分别对口服缓释制剂处方工艺研究、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制定、以及稳定性研究工作进行了讨论。

由于制剂药学研究的一般性要求已有相关指导原则发布,故本指导原则重点讨论口服缓释制剂在药学研究工作方面的特殊性问题及与普通口服固体制剂不同之处,对一般性问题不再做详细阐述。

二、口服缓释制剂研究的基本思路如前所述,口服缓释制剂的特点是通过延缓制剂中药物的释放,达到降低血药浓度“峰谷”波动,延长作用时间,减少服药次数的目的。

化学药品研究指导原则

化学药品研究指导原则

化学药品研究指导原则
化学药品研究是一个复杂而且需要高度谨慎的领域,其指导原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性,化学药品研究的首要原则是确保药品的安全性。

研究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化合物的毒性和副作用,确保在研究和开发过程中不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2. 有效性,药物必须具有预期的治疗效果。

研究人员需要通过严格的实验设计和临床试验来验证药物的有效性,确保其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3. 合规性,在化学药品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确保研究过程的合法合规。

4. 可持续性,在研究和开发化学药品时,需要考虑到药物的可持续性,包括生产过程的环境友好性和药物的长期影响等方面。

5. 创新性,化学药品研究需要不断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寻找新的药物研发方法和技术手段,以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

6. 临床应用,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药物的临床应用,确
保药物能够满足临床需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化学药品研究的指导原则是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合规、可持续,并不断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以满足临床需求。


些原则在整个药物研发过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需要研究人员在实
践中严格遵守。

化学药仿制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仿制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仿制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原创药品进入市场,为了降低药价,提高患者的用药可及性,以及推动医药产业的创新能力,仿制药的研发逐渐成为众多药企的重要策略之一、化学药是仿制药的一类,其仿制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保质量一致性在进行化学药仿制药研究时,首先要确保仿制药和原创药在质量上具有一致性,即在药物的质量指标、活性成分、制剂特性、稳定性等方面与原创药相似或接近。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研究人员在仿制药研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合适的原料和工艺:原料的选择对仿制药的质量至关重要,应选择与原创药相同或相似的原料,并合理确定工艺流程,确保药物的纯度和活性。

2.控制制剂特性:仿制药的制剂特性与原创药相似,包括剂型、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释放速度等,这些因素对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3.确保稳定性:仿制药的稳定性是其质量一致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过程中应进行稳定性评价,确保药物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延长其有效期。

二、加强质量控制仿制药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其质量一致性的关键,为了确保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化学药仿制药研究应遵循以下原则:1.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药物成分分析方法、质量评价方法和污染物检测方法等,确保仿制药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2.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根据仿制药和原创药的质量特性,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明确各项指标的要求和范围。

3.加强质量控制过程的监督和管理:通过建立标准操作规范、推行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控制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等措施,保证质量控制过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三、加强技术创新为了提高仿制药的研发水平和降低生产成本,化学药仿制药研究应加强技术创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1.合理选择仿制药的研究策略:针对不同药物的特性和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仿制药研究策略,包括仿制药的合成路线优化、新工艺的开发等。

2.推行绿色合成技术:采用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减少废物产生,优化反应条件,提高药物合成的效率和产率。

化学药物制剂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制定的一般技术要求及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制剂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制定的一般技术要求及指导原则

2、某些制剂的主药 含量甚微必须采用灵敏 度较高、专属性较强、 操作较简便的方法,如 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 法。
3、由于制剂中共存 药物(复方制剂)和辅料 的干扰,应分离除去,常 用的方法是用溶剂将主药 提取后,除去溶剂,残留 物质照原料药项下鉴别 (包括IR法)。
4、可采用与含量测 定方法一致的最大吸收波 长或与对照品相同的保留 时间作为鉴别要求。
溶出量测定方法
• 溶出度测定中溶出量计算,一般尽量 与含量测定方法一致;在制定方法时, 应对对照溶液的制备方法进行验证, 以保证其完全溶解。
方法建立
• 溶出度测定方法的方法学研究,按中国药 典2005年版附录的“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 验证”的要求,对在该测定条件下的线性范 围、溶液的稳定性、回收率、精密度等进 行考察。
崩解时限检查时的记述应包括介质、 崩解具体时间。
崩解时限检查法
片剂类型
检查法
时间限度
普通片
崩解时限
15分钟内
含片
崩解时限
30分钟内
舌下片
崩解时限
5分钟内
口腔贴片
释放度
应符合规定
咀嚼片
/
/
分散片
取2片,在20±℃的100ml水中振摇, 应全部崩解并通过2号筛
3分钟内
泡腾片
崩解时限
5分钟内
阴道片
融变时限
一. 重点用于难溶性药物,一般 指在水中微溶或不溶的药物;对易 溶于水的药物,在质量研究中亦应 考察其溶出度,但溶出度检查不一 定订入质量标准。
二. 用于因制剂处方与生产工艺 造成临床疗效不稳定品种以及治疗量 与中毒量相接近的口服固体制剂(包 括易溶性药物), 对后一种情况应 控制两点溶出量(第1点不应溶出过 多,如格列齐特片Ⅱ规定在60分钟与 180分钟时的溶出量分别相应为不得 多于标示量的50%和不得少于标示量 的7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原则编号:【H】G P H 4-1化学药物制剂研究基本技术指导原则二○○五年三月目 录一、概述 (1)二、制剂研究的基本内容 (1)三、剂型的选择 (3)四、处方研究 (4)五、制剂工艺研究 (10)六、药品包装材料(容器)的选择 (13)七、质量研究和稳定性研究 (14)八、附录 (15)九、参考文献 (16)十、著者 (16)化学药物制剂研究基本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药物必须制成适宜的剂型才能用于临床。

制剂研发的目的就是要保证药物的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

如果剂型选择不当,处方、工艺设计不合理,对产品质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影响到产品的药效及安全性。

因此,制剂研究在药物研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指导原则是根据国内药物研发实际状况,在参考国内外有关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的基础上,考虑到目前制剂研究中容易被忽视的关键问题进行制订的。

由于药物剂型及生产工艺众多,且各种新剂型和新工艺也在不断出现,制剂研究中具体情况差异很大。

本指导原则主要阐述制剂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制剂研究提供基本的技术指导和帮助。

关于各种剂型研究的详细技术要求,不在本指导原则中详述,药品申请人可参照本指导原则阐述的制剂研究的基本思路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

二、制剂研究的基本内容药物剂型种类很多,制剂工艺也各有特点,研究中会面临许多具体情况和特殊问题。

但制剂研究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即通过一系列研究工作,保证剂型选择的依据充分,处方合理,工艺稳定,生产过程能得到有效控制,适合工业化生产。

制剂研究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一)剂型的选择药品申请人通过对原料药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的考察,根据临床治疗和应用的需要,选择适宜的剂型。

(二)处方研究根据药物理化性质、稳定性试验结果和药物吸收等情况,结合所选剂型的特点,确定适当的指标,选择适宜的辅料,进行处方筛选和优化,初步确定处方。

(三)制剂工艺研究根据剂型的特点,结合药物理化性质和稳定性等情况,考虑生产条件和设备,进行工艺研究,初步确定实验室样品的制备工艺,并建立相应的过程控制指标。

为保证制剂工业化生产,必须进行工艺放大研究,必要时对处方、工艺、设备等进行适当的调整。

(四)药品包装材料(容器)的选择主要侧重于药品内包装材料(容器)的考察。

可通过文献调研,或制剂与包装材料相容性研究等实验,初步选择内包装材料(容器),并通过加速试验和长期留样试验继续进行考察。

(五)质量研究和稳定性研究质量研究和稳定性研究已分别制订相应的指导原则,涉及此部分工作可参照有关指导原则进行。

制剂研究的各项工作既有其侧重点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彼此之间又有着密切联系。

剂型选择是以对药物的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需求等综合分析为基础的,而这些方面也正是处方及工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质量研究和稳定性考察是处方筛选和工艺优化的重要的科学基础,同时,处方及工艺研究中获取的信息为药品质量控制(中控指标和质量标准)中项目的设定和建立提供了参考依据。

因此,研究中需要注意加强各项工作间的沟通和协调,研究结果需注意进行全面、综合分析。

综上所述,制剂研究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制剂研发中需注意制剂研究与相关研究工作的紧密结合。

在研发初期,根据药物理化性质、稳定性试验结果和体内药物吸收情况等数据,初步确定制剂处方及制备工艺。

随着研究的进展,在完成有关临床研究(如药代动力学试验、生物利用度比较研究)以及后期工艺放大研究后,处方、工艺可能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如这些调整可能影响药品的体内外行为,除重新进行有关体外研究工作(如溶出度检查)外,必要时还需要进行有关临床研究,具体要求可参考相关技术指导原则。

三、剂型的选择剂型选择应首先对有关剂型的特点和国内外有关的研究、生产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为剂型的选择提供参考。

剂型的选择和设计着重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药物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药物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是剂型选择的重要依据。

例如对于在胃液中不稳定的药物,一般不宜开发为胃溶制剂。

对一些稳定性差宜在固态下贮藏的药物(如某些头孢类抗生素),在溶液状态下易降解或产生聚合物,临床使用会引发安全性方面的问题,不适宜开发注射液、输液等溶液剂型。

对存在明显肝脏首过效应的药物,可考虑制成非口服给药途径的制剂。

(二)临床治疗的需要剂型的选择要考虑临床治疗的需要。

例如用于出血、休克、中毒等急救治疗的药物,通常应选择注射剂型;心律失常抢救用药宜选择,静脉推注的注射剂;控制哮喘急性发作,宜选择吸入剂。

(三)临床用药的顺应性。

临床用药的顺应性也是剂型选择的重要因素。

开发缓释、控释制剂可以减少给药次数,减小波动系数,平稳血药浓度,降低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对于老年、儿童及吞咽困难的患者,选择口服溶液、泡腾片、分散片等剂型有一定优点。

另外,剂型选择还要考虑制剂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及生产成本 。

一些抗菌药物在剂型选择时应考虑到尽量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延长药物临床应用周期。

四、处方研究处方研究包括对原料药和辅料的考察、处方设计、处方筛选和优化等工作。

处方研究与制剂质量研究、稳定性实验和安全性、有效性评价密切相关。

处方研究结果为制剂质量标准的设定和评估提供了参考和依据,也为药品生产过程控制参数的设定提供了参考。

处方研究中需要注意实验数据的积累和分析。

(一)原料药原料药理化性质、生物学性质及相容性等研究结果,可以为处方设计提供依据。

1、理化性质原料药某些理化性质可能对制剂质量及制剂生产造成影响,包括原料药的色泽、嗅味、pH值、pka、粒度、晶型、比旋度、光学异构体、熔点、水分、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溶剂化/或水合状态等,以及原料药在固态和/或溶液状态下在光、热、湿、氧等条件下的稳定性情况。

因此,建议根据剂型的特点及药品给药途径,对原料药有关关键理化性质进行了解,并通过试验考察其对制剂的影响。

譬如,药物的溶解性可能对制剂性能及分析方法产生影响,是进行处方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理化常数之一。

原料药粒度可能影响难溶性药物的溶解性能、液体中的混悬性、制剂的含量均匀性,有时还会对生物利用度及临床疗效产生显著影响。

如果存在上述情况,则需要考察原料药粒度对制剂相关性质的影响。

如果研究结果证明某些参数变异大,而这些参数对保证制剂质量非常重要,这时,需要注意对原料药质控标准进行完善,增加这些参数的检查并规定限度。

对于影响制剂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参数(如粒度、晶型等),其限度的制订尚需要依据临床研究的结果。

2、生物学性质原料药生物学性质包括对生物膜的通透性,在生理环境下的稳定性,原料药的吸收、分布、代谢、消除等药代动力学性质,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治疗窗等。

原料药生物学性质对制剂研究有重要指导作用。

对于口服吸收较差的药物,通过选择适当的制剂技术和处方,可能改善药物的吸收。

如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提示药物口服吸收极差,可考虑选择注射剂等剂型。

缓释、控释制剂对药物的半衰期、治疗指数、吸收部位等均有一定要求,研发中需要特别注意。

3、相容性研究本相容性研究指药物与辅料间及药物与药物间相互作用研究。

前者将在下面辅料部分进行阐述。

后者主要是复方制剂研究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实验可参照药物稳定性指导原则中影响因素的实验方法进行。

(二)辅料1、辅料选择的一般原则辅料是制剂中除主药外其他物料的总称,是药物制剂的重要组成部分。

辅料可根据剂型的特点及药品给药途径的需要进行选择,所用辅料不应与主药发生不良相互作用,不影响制剂的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检查。

生产药品所需的辅料必须符合药用要求。

2、相容性研究药物与辅料相容性研究为处方中辅料的选择提供了有益的信息和参考。

药品申请人可以通过前期调研,了解辅料与辅料间、辅料与药物间相互作用情况,以避免处方设计时选择不宜的辅料。

对于缺乏相关研究数据的,可考虑进行相容性研究。

例如口服固体制剂,可选若干种辅料,若辅料用量较大的(如稀释剂等),可按主药:辅料=1:5的比例混合,若用量较小的(如润滑剂等),可按主药:辅料=20:1的比例混合,取一定量,参照药物稳定性指导原则中影响因素的实验方法或其他适宜的实验方法,重点考察性状、含量、有关物质等等,必要时,可用原料药和辅料分别做平行对照实验,以判别是原料药本身的变化还是辅料的影响。

如处方中使用了与药物有相互作用的辅料,需要用实验数据证明处方的合理性。

3、辅料的理化性质及用量辅料理化性质(包括分子量及其分布、取代度、粘度、性状、粒度及其分布、流动性、水分、pH值等)的变化影响制剂的质量,例如,稀释剂的粒度、密度变化可能对固体制剂的含量均匀性产生影响,缓释、控释制剂中使用的高分子材料的分子量或粘度变化可能对药物释放行为有较显著的影响。

辅料理化性质的变化可能是辅料生产过程造成的,也可能与辅料供货来源改变有关。

因此,需要根据制剂的特点及药品给药途径,分析处方中辅料可能影响制剂质量的理化性质,如果研究证实这些参数对保证制剂质量非常重要,为保证辅料质量的稳定,应制订或完善相应的质控指标,注意选择适宜的供货来源,明确辅料的规格、型号。

了解辅料在上市药品中的给药途径及其合理用量范围是处方前研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些信息可以为处方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药品申请人可以通过检索FDA等国内外权威数据库,了解所考察的辅料在上市药品中的合理使用情况。

对某些具有生理活性的辅料、超出常规用量且无文献支持的辅料、改变给药途径的辅料,需进行必要的安全性试验。

(三)处方设计处方设计是在前期对药物和辅料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剂型的特点及临床应用的需要,制订几种基本合理的处方,以便开展筛选和优化。

除各种剂型的基本处方组成外,有时还需要考虑药物、辅料的性质。

如片剂处方组成通常为稀释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等,对于难溶性药物,可考虑使用适量的改善药物溶出度的辅料。

对于某些稳定性差的药物,处方中可考虑使用适量的抗氧剂、金属离子络合剂等。

(四)处方筛选和优化制剂处方筛选和优化主要包括制剂基本性能评价、稳定性评价、临床前和临床评价。

经制剂基本性能及稳定性评价初步确定的处方,为后续相关体内外研究提供了基础。

但是,制剂处方的合理性最终需要根据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生物等效性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等)的结果进行判定。

对研究过程中发现影响制剂质量、稳定性、药效的重要因素,如原料药或辅料的某些指标,应进行控制,以保证药品质量和药效。

如在研制剂系国内外已生产并在临床上使用的品种,所采用的处方与已有品种的原料药、辅料的种类、规格及用量完全一致,则已有品种处方的可靠资料可做为在研制剂处方的参考。

同样,制备工艺的研究亦可采用此思路。

若只是辅料种类相同,而用量、规格、执行标准不同,仍应进行处方筛选和优化。

1、制剂基本性能评价根据剂型的特点,从附表1中选择影响制剂质量的相关项目,进行制剂的基本性能考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