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典诗歌的意象组合
古典诗歌中的意象运用及其艺术价值
古典诗歌中的意象运用及其艺术价值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意象的运用是其艺术魅力的核心。
意象是指通过具体的形象、符号或意境来传达抽象的思想、情感、体验等内容的一种手段。
它能够使得诗歌达到深度和广度的表现效果,成为古典诗歌中不可或缺的艺术要素。
意象在古典诗歌中的运用可以分为形象、符号和意境三种方式。
形象意象是指用具体事物形象地直接表现周围环境或主题,例如《登高》中“百川霜天尽,万树雪色归”的描写表现了寒冷的冬季景象。
符号意象是指用具体事物来象征抽象的思想、情感或价值观,例如《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明月光和地上霜代表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思考和忧虑。
意境意象则是运用具体事物来传达抽象的感觉和意向,例如李白的《将进酒》所表现的豪迈和不羁的意境,让人在读诗时感触到一种激情澎湃的内心状态。
意象的艺术价值在于其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首先,意象可以使诗歌文字具有深度和广度,从而增强其文化厚度,使其成为一种有独特思想性、情感性和审美性的文化符号。
其次,意象可以极大地丰富诗歌的形式和表现方式,拓展了诗歌表现手段的广度,使其成为一种充满灵气、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最后,意象还可以塑造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情感氛围,成为文化传承和吸收的媒介。
然而,在今日,意象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因为现代语言和审美观念的转变而遭受挑战。
例如,现代汉语中许多具体形象的意象常常被视作杂糅和过时的文学手段,而被贬值;相反,抽象意象的运用更易受到欣赏。
然而,意象的价值并非因时代和文化而有所不同,这种文化遗产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意象是古典诗歌中不可或缺的艺术要素,其运用方式多种多样,可以直接描绘具体的形象或使用抽象的符号或意境来传达思想和情感。
其艺术价值在于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可以丰富诗歌的表现方式,成为文化传承和吸收的媒介。
虽然在现代语境下,意象的价值和地位遭受挑战,但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和历史价值。
(完整版)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评论家评诗经常用到的两个术语,也是我们欣赏古诗词时必须要掌握的两个的重点,更是要分辨的两个难点。
比如全国语文高考卷曾考过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折柳"在这首诗里就是一个意象,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指曲名,即一支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此曲抒写的是离别行旅之苦.二是指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
在古诗词学习和鉴赏中,类似“折柳"的意象还很多。
下面谈谈有关意象和意境问题。
意象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
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
古典诗歌的意象
古典诗歌的意象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验,见到一首好诗,也知道好,甚至拍案叫绝,但如果问他好在哪里,却说不清楚。
正所谓“妙”不可言。
但是,今年的语文高考,不仅要求考生了解其妙,还要探析其妙,并且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可信。
要克服这个困难,笔者以为应从意象人手。
首先,什么是意象?意象——通过一定的组合关系,表达某种特定意念,而让读者得之言外的语言形象。
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杜甫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风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马戴品味这两组诗句,我们会发现,虽然第一组诗句中都有“雨”“燕”,但味道却截然不同,“细雨”句洋溢着欢乐,而“落花”句却饱含着孤独与落寞。
第二组中,虽然都有“树”和“灯”,但“风中”句给人的感觉是壮志未酬人先老的伤痛,而“落叶”句给人的感觉却是久居他乡,无人相伴的孤独和伤感。
这两组诗句中的“雨”“燕”“树”“灯”就是意象,由此看来,/同样的意象在不同的意境中意蕴是不一样的。
那么,同样的意蕴是否需要同样的意象呢?我们再来看几句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予黄时雨。
——贺铸三句诗都写愁,但选择的意象却截然不同,而且同样的“愁”却带给了我们不同的感受。
“一江春水向东流”,使我们感受到愁思汹涌,难以阻抑,深广而又无尽;这是一种因遭逢巨大变故而伴随终生的哀怨,是一种家国之痛,决不是花草闲愁。
李清照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搬到船上,小船载不动之愁,既见愁之多,又有沉重压抑苦闷之感。
贺铸迭下三个意象——遍地滋生的春草,满城飘飞的柳絮,,下下停停、停停下下、没完没了的江南梅雨,渲染出的是“闲愁”,撩人心绪,让人心乱如麻,无法排遣。
上述三种不同的“愁”,虽然没有直说愁的内容,我们却从不同的意象中,感知到了它们的情感性质、程度、情味,乃至产生的环境氛围。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组合技巧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组合技巧意象是诗人表现情感的载体,更是诗歌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象与意象的完美组合,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诗人十分讲究诗歌意象的组合,常见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一.真实意象与真实意象的组合“战士生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这是唐代诗人高适《燕歌行》中的著名诗句。
诗的主旨是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
诗歌中多处使用了这种实景对比的方法,突出主题。
一边是士兵的效命死节,一边是汉将的怙宠贪功;一边是士兵的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一边是汉将的临战失职,纵情声色。
作者把这两种实景叠加在一起,大大加强了作品的讽刺力量。
类似的还有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也采用了同样的组合方式,诗人把“一骑红尘”“妃子笑”两个特写镜头组接在一起,使之彼此叠映,形成鲜明对比。
简短两句十四个字,把唐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娇,专使们的挥汗如雨、人马僵毙、相望于道的惨状形象地表达了出来。
诗人对统治者骄奢淫逸生活的愤怒谴责不言而喻,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二.真实意象与虚拟意象的组合“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的诗句。
此诗是作者溜滞巴蜀时怀念妻子之作。
夜雨绵绵,诗人设想日后重逢的光景:什么时候我们夫妻能在故园重逢,在西窗下剪烛夜谈。
从意象的组合上看,作者将此时此地的现实意象――巴山夜雨、独自客居异乡,与彼时彼地的虚拟意象――夫妻重逢、西窗共剪叠加在一起。
把想象的未来之虚景与现实之实景对接起来,突出了今夜之凄苦,设想的未来生活之情趣,则为诗人带来一丝心灵的慰藉。
当然,实景与虚景的组合还有象梦境与实境的组合。
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一边是战场上“誓扫匈奴”的征人白骨,一边是春闺少妇的梦境。
两个意象,两组画面组合在一起,使征人与思妇,现实与梦境,枯与荣、生与死两两鲜明对照,特别是“河边骨”“梦里人”的组合,再加上一个“可怜”一个“犹是”的深沉慨叹,便使全诗产生震撼人心的巨大悲剧力量。
中国古代诗歌的特殊意象
商女
•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 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 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 故。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遗曲。”
更多资源
其它常见意象的一般内涵:
• • • • • 空山:淡泊、宁静 木叶:萧瑟、飘零 孤舟:漂泊、无依 落花:伤感 竹:高节
梅花
• 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 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时期的梅花诗,大 多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 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梅花已成为一种高 洁人格的象征。张耒:“何以伴高洁,清晓 颂《黄庭》”;张泽民:“一白雪相似,独清 春不知。”“肌肤姑谢白,风骨伯夷清。” 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 枝。”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 故。”他们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 洁的情怀。
谏等。
(09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 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 (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 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 请简要叙述。 【答案】⑴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 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 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 雅寂的石湖风景。
• 芳草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里喻离恨。《楚 辞· 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 萋。”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 离恨顿生。乐府《相和歌辞·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春草起兴, 表达了对远方伊人的思念。白居易《赋得古 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李煜《清平 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 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意象 意境 意蕴
意象意境意蕴标签:意象组接寻找意象把握意境把握意蕴【内容摘要】鉴赏中国古典诗歌的途径很多,本文试图从探究诗歌的思想内容这一角度,谈谈本人对诗歌鉴赏的几点体会,具体来说,就是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寻找意象,体味意境,把握诗歌的意蕴。
一、意象及意象的组合方式中国古典诗歌有着很多优良传统,一些古代著名诗人和学者在鉴赏诗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就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而言,意境理论见解独到,影响深远。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这里的“意”包括诗人的感受、感觉、情绪、兴趣、志向、思想、主张等等。
“境”就是诗人所描绘的生活画面,既包括自然景物,也包括社会生活场景,而意境又是一个个意象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而成。
意象就是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形象。
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可以成为意象。
只要寄托着诗人的某种情感、感受,就都是意象。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诗歌中没有纯客观的描写,所有景物都代表着作者的某种情绪和感受,许多事物也被赋予了特定的象征意义,像松、竹、梅、蝉、蜂、蛙、流水、落花、风雨、明月等。
古典诗歌的意象主要有以下几种组合方式:1、时间和空间意象组合给人以立体的时空感受,构成诗歌的环境。
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中,“白日”“山”“黄河”“海”这些意象构成了诗中极广阔的空间,“白日”又点明了时间正是傍晚太阳落山时分,这幅画面正是作者登楼所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愉悦的心情。
2、名词与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组合构成一幅有声有色、动静交融的画面,传达作者的某种感受。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壮观的塞上风景,既能让人体会到诗人的豪迈之情,又不免流露出孤单、渺小之感;再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志趣高洁,悠闲自得的情怀。
3、名词意象直接组合,借助读者想象,形成画面,传达作者某种情感。
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由近及远,展现了羁旅生活中的一幅画面,表达了作者苍凉、寂寞、落寞的心绪;再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等。
格律诗句子结构的意象组合方法
格律诗句子结构的意象组合方法这两句词在意象组合手法上的相同之处是都把抽象的情感“愁”具体形象化,同样用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意象组合来比喻“愁”。
而不同之处在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中用“一江春水”这一意象来喻思念故国之痛,寓意深刻,给人印象强烈。
这是运用了纵向组合的方法,即以时间的移动或感情上的承接关系来组合意象,表现了感情的纵向运动。
“一江”,有盈满之意,春天冰化雪消,江河水量最大,一江春水东流,前浪后浪层层叠叠,犹如诗人的愁有增无减,无休无止。
以江水之无穷无尽来表现愁之日增。
而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则运用了横向组合。
词人连用了“烟草、风絮、梅雨” 三个意象来描述他在一次刻骨铭心的偶遇后心中滋生的愁绪。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烟草”连天,“风絮”满城飞舞,“梅雨”连绵的江南暮春时节的烟雨迷蒙图。
作者写景由近及远,从“一川”到“满城”,视野逐渐开阔,以空间的移动来组合意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
诗的意象组合是诗人创作的一种艺术方法。
诗人作诗首先要有“意境”,而“意境”是来源于千姿百态的现实生活中的景物和情感,来源于景物对心理的刺激和心理对景物的感受,这就是所说的“触景生情”或者说由所生的“情”而找到的适合的“景”。
这“景”已与“情”相融合,而成为“意象”。
古典诗歌意象的组合方式多种多样,其基本类型可分为横向组合、纵向组合、错综组合和重叠组合等四种(贲立人《诗苑散步》)principles and policies, political stand, thinking to identify directions, operational orders. (D) strengthening the party constructionof party spirit. Spirit is a measure of party positions an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enlightenment. Each party to important life accomplishment, as required, for profound self education, exercise, self improvement and self improvement, thick "background of party membersparty's line,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play a key political role in implementation. Four-line to firmly establish consciousness. Unswervingly followed the pace of XI Jinping, Secretary, par often awake and active par consciously and resolutely the same courage, par to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party Constitution and practices series of spirit par, par to the party's theory, line一、横向组合(也即并列组合)。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汇编大全(一)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汇编大全(一)一、草木类1.柳⊙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例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该诗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例2: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时最盛,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
例3: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例4:周邦彦《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例5:《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像“柳”这样的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还有许多。
这些事物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
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水仙”则是“冰清玉洁”的象征,“杜鹃”则代表一种悲剧氛围。
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看意象图式理论的阐释空间
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看意象图式理论的阐释空间
一、介绍意象图式理论
意象图式理论是一种从传统文学中抽象出的哲学研究方法,是以传统文学中形
象材料及它们间的内在关系为内容而探讨不同文化在思维、非线性思维及情感领域之间联合隐喻的理论。
其理计是以场领域观念认识论作为理论基础,建立在一贯的连接与发展思想,他认为对文化中诸多意象及其形式结构都可以归结到一定的图式。
二、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翻译看意象图式理论
古典诗歌作品是人类文学的珍贵存在,它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他们具有浓厚
的诗意,不仅可以激发人们的创作灵感,更可以抒发作者的心声,可谓是弥足珍贵。
其中丰富的意象也几予读者有深刻的感受,古典诗歌中蕴含的意象众多,利用意象图式理论可以有效的揭示隐藏在其中的象征意义,翻译的过程可以使人们从更深的层面来理解古典诗歌中的文学精神,使古典诗歌的文学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
因此,采用意象图式理论翻译古典诗歌,将会让人们更多的领略到文学的精髓。
三、结语
意象图式理论以场电观念认识论为理论基础,主张意象及其形式结构归结到一
定的图式,将古典诗歌中的图式通过采用意象图式理论译译出来,将使古典诗歌文学价值得到有效的体现,所以极力推荐大家采用意象图式理论翻译古典诗歌来获得全新的体验,并更深层的欣赏古典文学之美。
论述类文本张中成《古典诗歌意象组合方式新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意境是诗人创作孜孜以求的目标。
那么诗歌的意境是怎么形成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求艺术地组合诗歌意象。
如果从意象之间关系入手研究古典诗歌意象的组合方式,可分为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衬托式等组合方式。
这里谈谈对比式与衬托式两种。
所谓对比式组合,是把某类性质相反或相对的不同意象组合在一起,借以表达诗意的组合方式。
阮籍的《咏怀》诗善用对比的方式组合意象,借以表达诗人的爱憎和褒贬。
这些性质相反的意象,既揭示了诗人对社会的独特看法,也显示了诗人内心不可排解的矛盾,多角度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如《咏怀·十五》:“昔年十四五,志向好诗书。
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
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
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
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乃悟羡门子,噭噭今自嗤。
”诗歌首先追忆自己少年时代以安贫养德、好学深思的孔门弟子颜回、闵损为效法对象,虽穿粗衣而怀高尚之德的情形,然后诉说自己“开轩临四野”、目睹社会动荡、荣名无所的现状,思想发生了根本转折的情况。
怎么发生了这样的转变呢?因为诗人开轩、登高所见尽是“丘墓蔽山冈”的凄凉景象,原来鲜活的生命转瞬消失,荣名再也毫无意义,所以他便悟出了羡门子之辈超脱世事的原因,因而大笑自嗤、觉今是而昨非也就成为了必然。
很显然,诗歌就是通过性质相反、相对的意象——儒学之士(颜回、闵损)与玄学之士(羡门子)的对比组合,来表达诗人今昔志趣的不同与思想的转变。
有论者认为意象组合的形式之一叫“并置”,认为并置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象进行罗列,它们或为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意象并列,或者是不同时空的意象并列,构造审美艺术形象”。
根据此定义,论者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意象组合诗例,指出“酒肉臭”和“冻死骨”形成对比。
用对比事例阐释并置方式,就好像说“玫瑰花是花”一样,在逻辑上是不够严密的。
意象的组合就是意象的并置,诸如对比、并列、递进、衬托、叠加、聚合等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意象并置于一首诗中,而它们只是并置的不同形式。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意象组合与意境创造
怀念家乡和亲人
诗中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等自然景色,情景交融,富有 感染力。这些景色与诗人的离情别绪相互映衬,表达了诗人 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怀念。
诗人通过“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等诗句, 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融入到自然景色之中,情景交融 ,使得诗歌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
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境深远
诗歌通过意象的组合和意境的创 造,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爱情、 自然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诗歌内容概述
春江景色描绘
诗歌以春江为背景,描绘了江水、 花林、明月等自然景色,构成了 一幅优美的画面。
情景交融
诗人在描绘景色的同时,将自己 的情感融入其中,情景交融,表 达了深深的怀念和留恋之情。
情感渗透
诗人的情感渗透到每一个意象之中,使得整个诗歌的意境都弥漫着 一种深深的怀念和留恋。
虚实相生
实景描绘
诗人精细地描绘了春江、花林、明月等实景,使得读者仿 佛置身于美景之中。
01
虚境拓展
在实景的基础上,诗人通过想象和联想, 拓展出离情别绪、人生感慨等虚境,增 强了诗歌的意蕴和感染力。
02
03
虚实对比
诗歌主题思想解读
05
诗歌主题思想解读
怀念家乡和亲人
诗中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等自然景色,情景交融,富有 感染力。这些景色与诗人的离情别绪相互映衬,表达了诗人 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怀念。
诗人通过“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等诗句, 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融入到自然景色之中,情景交融 ,使得诗歌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
思妇
思妇的形象则代表了深深的思念 和等待,表达了爱情的坚贞和执 着。
情感意象:离情别绪、人生感慨
诗歌赏析之纯意象组合
诗歌赏析之纯意象组合老徐先看几个例子: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3.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4.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特点:完全是意象叠加,甚至是名词叠加,不嵌入谓词(动词、形容词)陈述。
如,枯藤(意象)老树(意象)昏鸦(意象),小桥(意象)流水(意象)人家(意象),古道(意象)西风(意象)瘦马(意象)。
再如,鸡(名词)声(名词)茅(名词)店(名词)月(名词),人(名词)迹(名词)板(名词)桥(名词)霜(名词)。
表达效果:具体地,○1更能突出意象特点。
○2更能渲染环境氛围。
○3更能抒发感情。
○4节奏感强,更具有音乐性。
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九个意象叠加,每一个意象都是独立的,所以每一个意象的特点都很突出,“枯藤”我们会联想到干枯的藤蔓的形象,“老树”也是,它让我们想到了树叶落尽、几枝枯干直指苍穹的形象,“昏鸦”,我们会想到黄昏的乌鸦,蜷成一团的形象。
每一个意象都可以是独立的个体,形象突出;同时,几个意象组合,借助想象,我们又能组成这样一幅画面:藤蔓缠绕的古树上,一群乌鸦蜷缩成一团,也可以是一只。
画面凄冷、苍凉。
借此,断肠人的天涯漂泊之感尽在其中,情景交融。
这九个意象,一词一断,朗诵起来,音韵铿锵,节奏感强烈。
再如“三国周郎赤壁”,分开来看,“三国”,沧海横流,群雄争霸;“周郎”,雄姿英发,少年得志;“赤壁”,刀光剑影,杀声震天。
每个意象都是一幅鲜明的画面。
而国、人、地的结合,相互映衬,更突出彼此:三国成就了周瑜,成就了赤壁;周郎成就了赤壁,也成就了三国;赤壁成就了周瑜,也成就了三国。
乱世(三国)出英豪(周瑜),毕其功于一役(赤壁之战),所以,突出了赤壁之于三国,之于周瑜的重要作用,可谓造就历史、成就英雄的重地。
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并置叠加手法
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并置叠加手法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
它包括“意”和“象”两方而的内容。
这里的“意”,指的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这里的“象”,指的是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
所谓“意象”, 就是作者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它是“一种心灵的图画”,是“自心灵的眼所见的东四”(帕莱恩语,转引自姚一苇:《李商隐诗中的视觉意象》)。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凭借意象来完成诗歌的各种功能,如表达感情,描写事物,创造气氛,提示言外之意,等等。
能够想见,意象对于诗歌来说,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
古人写诗,往往将一个个单一的意象按照美的规律,组成有机的、有时空距离的、有层次的面而,使英产生连贯、对比、烘托、暗示等作用,向读者展示绚丽多彩的生活图景,传达丰富深邃的思想感情。
诗人们常常用多种方式来实现意象的组合,并宜叠加乃是苴中较为常用的一种。
所谓意象的并置叠加,就是将众多单一的意象按照一泄的感情逻辑或想象逻辑并列在一起,不通过任何语法联系,使意象一个接一个地表现在读者的眼前,使读者直接接触到事物本身,从而留下极为鲜明的感觉印象。
这种意象的组合方式颇类似于影视中镜头的剪辑与组接,所以人们常把它与'‘蒙太奇”手法相提并论。
意象的并苣叠加,纯粹是将一组寻常的景物名称组合在一起。
不过,这些景物的组合,不是大杂绘式的掺合,而是诗人将自己在规定的情境里为表达特左的意蕴而精心选择出来的景物通过巧妙的搭配,组接所构筑成的意象世界,诗人正是凭借这既有统一情绪而又有特左意蕴的意象世界来传达自己丰富的内心感受或深刻的人生体验。
元代诗人马致远有一首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四风瘦马。
夕阳四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支二十八字的小令共五句,只用寥寥几笔,便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令人感伤的秋郊黄昏旅行图。
小令的前三句每句均用三个意彖井置叠加,构成一种艺术境界,可谓组合精巧,浑然天成,亳无堆砌的痕迹。
诸多意象的相互配合,共同渲染岀一种萧瑟苍凉的艺术氛囤。
古典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场所。
李白《菩萨蛮》: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零霖》: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
天。……
二、植物类(比喻或象征)
芳草、芭蕉、梧桐、梅花、松柏、 竹、柳
菊花、牡丹、桃花、扬花
梧桐:表示凄苦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 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
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
小人 庸客俗夫
沙鸥;
飘零 伤感
4、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
辽阔 力量 深邃 气势
海浪:
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 人生的凶险 江湖的诡谲
江水:
时光流逝 岁月短暂 绵长的愁苦 历史 的发展趋势
烟雾:
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猿啼:在古诗中象
征着悲伤的感情。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郦道元: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李端:巴水天边路, 啼猿 伤客情。
四、器乐类: 羌笛、胡笳
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
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
王之涣 :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古代对月思人,望月怀人的诗句很多。
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亮的基本象征意义之二;月亮时 晦时明,时圆时缺,周而复始,它既 是运动的代表,又是永恒的象征,于 是它总是引导人们对生生不已的哲学 精神的礼赞,也启示人们对宇宙永恒 的思考,激发人们宏大 的天问意识和 人生喟叹。如《春江花月夜》就是此 类。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与意象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与意象诗韵犹画韵,无韵之画自古不得品位,同样的,无韵之诗则更是为世人所不屑。
此中之“韵”就是诗与画的灵魂,无之则诗画无以留存。
而“韵”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即是诗词的意境。
意境的始基在先秦道家的“体道”的境界。
“道”,不知其名,也不可名,甚至也不能用语言给予确切的表达和解释,但它又是一种确确实实的存在。
它先天地生,是宇宙万物的起源。
它恍恍惚惚,渺渺茫茫,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
正是道家这种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的思维特点,启发了后世的文学家、艺术家,去追求一种深远杳冥的、飘渺恍惚的、不可以用语言穷尽而又能表现一种高远意旨的艺术境界。
诗人、艺术家借助比喻、象征、暗示等种种艺术手法,在作品中留下许多的空白和断裂,通过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启发读者用自己的生活感受去体味、想象、填补这些空白,去获取作品的“言外之意”和审美享受。
这正是文学作品中意境的魅力。
可见最早的意境基本上是一种人生哲学。
到了魏晋六朝时期,刘勰把哲学的命题转为文学理论命题,“言外之意”、“象外之境”。
一、关于意境究竟何为意境?意境一词,最先由唐代名僧皎然在《诗式》中提出,与他同时代的王昌龄、刘禹锡又有所阐发王昌龄在《诗格》的著作中提出“三境”说。
他认为:诗有三境,即“物境”、”情境”和“意境”。
,在经过历代诗人、理论家的探讨和发挥,终于形成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特有的概念,并主导着古典诗词的创作。
自提出“意境”这个概念,已经有了无数种界定。
在不少关于意境的研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是哲学意蕴说。
中国先秦的“道”论,有深刻的学术影响。
“道”家的“道”与后来佛教、禅宗结合影响尤其大。
文学领域提出“原道”主张,也根深蒂固。
这样后人就又引“道”论来解释“意境”,力图说明意境中所谓“象外”、“意外”,其实就是一种行而上的意味。
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以禅论诗,就提出诗之意境“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而叶朗教授更是明确提出:“‘意境’的‘意’不是一般的‘意’,而是‘道’的体现。
古代诗歌意象的作用及分类
古代诗歌意象分类意象,就就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得客观物象,就是作者内在得思想情感与外在得客观物象得统一。
意象得作用:①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得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②奠定情感基调。
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得基调。
③借助意象(组合)营造氛围、环境或意境.以送别诗、山水诗与边塞诗为代表。
如“枫叶荻花秋瑟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分析诗歌意象得方法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找意象诗中得意象有:空山、新雨、明月、清泉、竹、莲等(2)析意象首先抓住意象本身得特点进行分析。
即意象前后得形容词或动词,有突出事物特征得作用。
“空”“新”“明"“清”“喧”“动”更渲染突出了“幽静"“清新”“皎洁”“清澈”得特点。
(3)分析寄托在意象上得情感泉水、青松、翠竹、青莲等得幽静、清新、皎洁、清澈等烘托了清幽澄澈得环境,寄托了作者对宁静淡雅、清新质朴生活得向往,折射、反衬了作者对官场生活得厌恶.答题步骤与要点①找到诗中描绘形象得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得基本含义;②用精炼得语言概括形象得特征;③结合诗歌得主旨指出所描绘得形象得表达作用与艺术效果.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个怎样得意境,试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就就是通过江水中得月影、冲淡柔与得月下灯光、联拳静憩得白鹭,跃出水面拨剌有声得鱼儿四个意象,组成了一个统一得意境,描绘了一个宁静、安谧得与平境界,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得向往。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得思想感情?落月、啼鸟、霜满天得秋夜,江边得枫树、渔火、寒山寺飘来得钟声,描绘了一幅凄清得秋夜羁旅图,抒发了诗人只身漂泊异乡,孤独得羁旅之愁一、送别类1、杨柳杨柳得依依之态与惜别得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之神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恩.例句:《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休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浅谈古典诗歌意象的组合方式及其意义
浅谈古典诗歌意象的组合方式及其意义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孕育了诗人深厚的内涵能量,触动了读者的精神世界。
其独特的意象组合方式,为古典诗歌创造了优雅的艺术空间,使其能够深入挖掘、表达人的心灵世界。
本文结合古代诗句的典型分析,来浅谈古典诗歌意象的组合方式及其意义。
一、古典诗歌意象的组合方式古典诗歌是用意象的拼凑作艺术,意象的组合方式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一般来说,古典诗歌的意象组合方式主要有三种:(1)象征组合。
象征组合是古典诗歌中最常见的组合方式,例如柳宗元的《芙蓉楼送辛渐》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其中“酒”与“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是象征关系,其中“酒”象征短暂的相逢,而“西出阳关无故人”则象征着离别的别离。
(2)比喻组合。
比喻是古典诗歌意象的重要组合方式,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其中月光象征着朦胧的沉思,而地上霜象征着清新的夜晚。
(3)对比组合。
对比是古典诗歌中极具表现力的组合方式,例如唐磊的《秋浦歌》中“满坛无酒唯有泪,满目落花又一年”,其中“酒”与“落花”互相对比,象征着寂寞与分离。
二、古典诗歌意象的意义古典诗歌的意象是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组合产生的意义又是多么的丰富!(1)意象的组合可以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
古典诗歌的意象组合使诗人能够更具体、更精准地把握自己心灵中的情感,从而更好地表达出来。
(2)意象的组合可以给读者以深刻的思考和感受,古典诗歌的意象组合引发了读者的共鸣,令读者能够经历到诗人情感上的变化,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思考和感受。
(3)意象的组合可以使古典文学具有更强烈的生命力,古典诗歌的意象组合能够使作品更加丰满,从而使古典文学具有更强烈的生命力,能够跨越时空,流传千古。
综上所述,古典诗歌的意象组合方式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而组合产生的意义更是多么的丰富。
古典诗歌的意象组合方式不仅可以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还能给读者以深刻的思考和感受,从而使古典文学具有更强烈的生命力。
开启想象之门,感悟古典诗歌意象的“象”外之“意”
开启想象之门,感悟古典诗歌意象的“象”外之“音”vS、中国古典诗歌一向以含蓄蕴藉为美①,诗人往往寄情丁•物、托物言情,创造出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诗歌境界。
当客观外物打上了诗人主观思想情感的烙印后,就不再是客观存在的无意识的事物,而是投射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意象。
意象是“意”和“象”的融合,“意”是诗人的思想情感,“象”是客观物象,意象是渗透了诗人思想情感的客观物象。
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含蓄蕴藉之美和意象创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朱光潜先生认为:“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
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
”②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把握了诗歌的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灵魂。
但是意象不等同于客观外物,在古典诗歌中,最普通的小草、古树、大雁、杜鹃都有着“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如何才能由“象”得“意”,品味到诗歌意象之美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开启想象之门,找到“物”与“心”,“象”与“意”的关系,在想象的世界里画出诗歌意象,构筑出诗歌所描写的艺术境界,这样才能真正品味到诗歌意象之美。
在由“象”到“意”的过程中,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一、与诗人的心灵展开对话,感悟诗歌意象的情感意蕴阿米儿(Amiel)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境”③人们在欣赏和描写0然风景时,总是要把自己的心境投射到风景中去,对风景进行“心灵的创造”,这样,同一个人面对不同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而不同的人即使面对同样一片自然风景,也会有不同的心境,这是因为每个人性格、经历、处境、心情的不同,所看到的风景也就自然不同了。
在古典诗歌中,同样的意象会因为作者渗透的主观情感的不同而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韵味,例如王维和李清照都曾经在诗歌中描写过秋天傍晚时“雨”的意象,但情感意蕴却完全不同。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古典诗歌的意象组合
“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在创作过程中相互融合的有机统一体,是“物我相融”而创造出来的可感可触的具象。
一首诗从字面上看,那是词语的连缀;但从艺术构思的角度看,则是意象的组合。
古典诗歌讲求言简意繁,辞约义丰,诗句中成分的省略、句子的紧缩、句与句之间的跳跃与空白,都是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的。
意象的物质外壳是语言。
在诗歌创作中,诗人将其脑海里孕育的意象借助词语固定下来,而读者在欣赏诗歌时则需运用艺术想象,把这些词语还原为一个个生动的意象,并进而把握全诗的意境。
如王维《使至塞上》的名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两句诗由四个意象构成:广袤无垠的大漠、冉冉上升的孤烟、横亘的长河和西沉的落日。
这四个意象构成一幅雄浑寥廓的立体画面,大漠与长河纵横交叉,孤烟与落日在形状和方向上形成对照,而这平面与立面的立体构图又与落日余晖的点染相映成画,显示出大自然的伟力。
意象之间似乎松弛的不确定的关系,却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充分余地。
在意象组合诗句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缺乏动词谓语,只由若干个名词连缀而成的诗句。
如元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这三句由九个名词组成,一句一景,似不相涉,诗句之间有很强的跳跃感。
但对其几个意象的组合细加寻绎,会发现其中贯穿着一条无形的意脉,使各句的内在情感似断实连,貌离神合。
这三句妙在以景物去点染情思,意象的组合形成流动的画面,画面的迭现组成一幅立体的深秋晚景图。
萧瑟凄冷的画面渗透着抒情主人公鲜明的感情,表达出天涯游子浓烈的羁旅愁思。
诗人常用对偶的方式把时间相异、空间相迥的意象巧妙地拼加组合,启发读者去寻思体味。
如: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杜甫《春日忆李白》)
思妇楼头月,征人马上霜。
(章美中《初秋感怀》)
“渭北”、“江东”相距甚远,“思妇”、“征人”远隔天涯,两种意象是靠对偶连接起来的。
再如黄庭坚《寄黄几复》: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上句回忆少年时与黄几复游宴之乐,下句摹写阔别后思念之深,时间跨度很
大,但用对偶把这两种意象组合起来,意味深长,语言健劲,耐人咀嚼。
又如陆游的《书愤》: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空间相隔:一是东南瓜洲,一是西北散关;时间相迥:一为冬雪之夜,一为金风秋日。
但两句的意象通过对偶联结起来,不用一个动词,但雪夜渡江、战船森列和金戈铁马、秋日杀敌的激战场面在读者面前如画地展示出来。
这类对偶式的意象组合诗句殊为常见,如:
床前磨镜客,林里灌园人。
(王维)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韦应物)
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
(杜甫)
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杜牧)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杜牧)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晏殊)
夜月池台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
(刘子翟)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
这些由若干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的两个诗句贯穿在一起,意象叠加组合,在调动读者想象力上具有独特的作用。
在词曲中,三句为一组的意象组合也不少见,如宋词中的
楼外残钟,帐前残烛,窗边残月。
(朱敦儒)
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
(辛弃疾)
碧缕墙头,红云水面,柳堤花岛。
(吕渭老)
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朱淑真)
元散曲中三句意象组合更为多见,仅以张可久的《人月圆》为例说明: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
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
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
无论是述古人典实,还是摹景状物,都寄寓感慨,融入真情。
这种内在的感情意脉犹如一条纽带,巧妙地把若断若连、相应相生的诸多意象连为一串,融为一体。
篇幅最长的意象组合句,可能就是元人张可久的《梧叶儿·次韵》了,请看:
鸳鸯浦,鹦鹉洲,竹叶小渔舟。
烟中树,山外楼,水边鸥。
扇面儿潇湘暮秋。
全曲无一动词,运用排比、铺陈去穷形尽相地描摹扇面儿上的景物风情。
古典诗歌意象组合句法的成功运用,丰富了诗歌艺术的表现手法,具有“尺水兴波”、“咫尺有万里之势”的概括力和扩散力。
另外,这种句法含蓄隽永,词断意属,往往给读者留下充分驰骋艺术想象的余地。
再次,这种句法要求精当的修辞艺术与锤炼语言的功力,讲究鲜明的节奏和音乐美感。
读者在阅读欣赏中,应在把握全篇作品内在情感脉搏的基础上,透过字面表象尽可能向深处开掘,含英咀华,深思默悟,才能感受到涵咏不尽的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