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考研真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开展(1992年1月~2002年

合集下载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名校考研真题(中国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苏维埃革命的开展)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名校考研真题(中国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苏维埃革命的开展)

第3章中国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苏维埃革命的开展(1927年8月~1931年9月)一、单项选择题1.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表“改定新约”的对外宣传后,首先与中国签订关税条约的国家是()。

[2012年统考真题]A.美国B.比利时C.英国D.日本【答案】A【解析】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实行反对苏联,亲近帝国主义的政策。

1927年年底,蒋介石发表谈话,停止对苏贸易,驱逐苏联侨民,宣布与苏联断交。

1928年国民政府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同时也为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在它建立不久,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

美国为争得在华的外交优势,首先同中国缔结关税关系的条约。

其他各国相继仿效美国,与中国签订了类似的新约。

列强用条约的形式,表面上承认中国在关税上有对等的权利,但实际上由于中国经济落后,并不能从列强那里取得对等的利益。

2.邓演达领导的“第三党”,其正式名称是()。

[2012年统考真题]A.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B.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C.中国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D.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答案】A【解析】中华革命党及由其易名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是大革命失败后,由国民党内部分化出来的左派,为反对国民党右派的反动统治而建立的政党。

1930年8月,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等为继续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上海创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农工党的前身,当时被称为“第三党”。

3.民国时期专门维护商人各自行业利益的法定组织是()。

[2011年统考真题] A.行会B.商会C.会馆D.同业公会【答案】D【解析】同业公会为民国时期依法成立的工商业者的同业组织。

1929年国民党政府公布《工商同业公会法》后,所有的城市工商同业组织都改成同业公会。

二、名词解释三湾改编[2014年首都师范大学研]答:“三湾改编”是1927年9月由毛泽东领导的,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进行的一次对军队的改编,它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的实践和探索,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形成。

中国通史考试大纲

中国通史考试大纲

《中国通史》Ⅰ、考试内容及要求对中国通史的了解是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必备的基本素养,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和学校专业设置的要求,本院结合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制定本考试大纲,考生须掌握的重点内容如下:1 古代史部分(1)中国历史的起源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石器时代;早期的农耕文明;中华文明的曙光(2)上古三代:夏、商、西周寻觅中的夏;东亚雄邦:商;文明的奠基:西周“封建”;(3)历史大变动:春秋战国社会秩序的急剧变动;经济的突飞猛进与社会组织的改变;“大一统”的前奏:各国变法;诸子竞起与“百家争鸣”(4)大一统帝国的创制:秦、汉“大一统”帝制的确立;秦的暴政与秦朝的覆灭西汉:帝国的重建和稳固;汉武帝时代;西汉的衰落和新朝的改革;东汉的盛衰;汉代的文化与科技(5)帝国的分裂: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鼎立;西晋与东晋;动荡中的南北中国;乱世中的文化自觉(6)帝国的繁荣与开放:隋唐隋唐开国重建统一;盛唐的社会与文化;“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变迁(7)帝制成熟与社会转型:五代辽宋西夏金过渡期的混乱与纷争;民族政权的多元并立;社会经济的深刻转型;臻于巅峰的文化成就(8)大一统的再实现:元再造统一的元朝政权;元朝统治政策的成与败;元朝的科技与文化(9)君主极权的帝国体制:明明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明朝中后期的政局;一波三折的中外交流;(10)夕阳西下的帝国统治:清(至1840年)从入居中原到平定天下;“康乾盛世”的治道;末代王朝的由盛转衰2 近代史部分(1)西方资本主义的东侵与中国的应对清政府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战后的中国社会(2)太平天国起义的勃兴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太平天国的纲领和政策(3)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败亡第二次鸦片战争;咸同时期的朝局;太平天国的后期斗争及其失败;太平天国时期各地民众的反清斗争;(4)19世纪中期的思想文化思潮与学术;诗歌与散文;科技与译书(5)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清政府应付变局的抉择;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6)民族危机的加剧中国的边疆危机;中法战争;中日战争(7)民族救亡运动的高涨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列强瓜分中国的危局;维新派救国的新取向;戊戌变法和政变;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的入侵和《辛丑条约》的签订(8)19世纪后期的思想文化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进化观;“诗界革命” ;西方近代科技的引进(9)辛亥革命与清政府的覆亡20世纪初年的中国社会状况;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同盟会领导的革命斗争;立宪运动的开展和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10)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袁世凯的独裁与复辟;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军阀割据;中国的曙光(11)20世纪初年的科学与文化资产阶级新史学的兴起;小说与戏曲;教育与科学3 现代史部分(1)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1919年5月—1923年12月)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军阀的混战和政治争斗;中国革命的新局面(2)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的末路(1924年1月—1927年7月)军阀势力的演变国民革命高潮的掀起;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的大发展;国民革命的失败(3)中国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苏维埃革命的开展(1927年8月—1931年9月)国民政府“统一”全国中国革命的低潮;苏维埃革命的开始;国民党军阀的混战;中间政派的活动和主张;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扩大(4)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1931年9月—1937年7月)九一八事变全国抗日民主浪潮的兴起;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加强抗日民主运动继续发展;苏区革命的深入和严重挫折红军长征;华北事变一二九运动;共产党政策的调整国民党对日政策的变化西安事变全国团结抗日局面的基本形成(5)抗日战争(1937年7月—1945年8月)全国抗战的开始正面战场的作战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战略相持阶段前期抗战形势的演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抗战中期的国民党统治区和解放区;抗战后期的政治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6)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崩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5年9月—1949年10月)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中国人民力争和平民主;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防御;国民党南京政权的覆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哲学科学文学(7)旧中国的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年10月—1956年9月)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国民经济的恢复;有计划经济建设的开始;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1956年9月—1966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开始;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的失误和纠正“左”倾错误中的曲折;在调整政策战胜困难中进一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调整国民经济任务的完成政治上“左”倾错误的再度发展(9)“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1966年5月—1976年10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全国性的大动乱;“斗、批、改”运动林彪集团的覆灭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和受挫;“批林批孔”“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四五运动”“四人帮”的覆灭(10)伟大的历史转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1976年10月—1991年12月)在徘徊中前进;拨乱反正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根本转变;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与贯彻(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开展(1992年1月—2002年11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到来;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和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制定(12)哲学科学文化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考古发现;文学艺术;自然科学技术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本试卷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2)【圣才出品】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2)【圣才出品】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2)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1.《新青年》答:《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著名刊物。

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陈独秀主编。

创办时名为《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1917年1月总部迁往北京。

《新青年》宣传科学与民主,发起批孔和文学革命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其理论刊物。

2.币制改革答:币制改革即法币政策,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宣布实施。

其主要内容有:①钞票发行权收归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1936年又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其他银行不准发行钞票;②废除银本位制,规定自本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纳粮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使用现金;③实行白银国有,作为法币的准备金;④“为使法币对外汇价按照目前价格稳定起见,应由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法币从此成了英镑和美元的附庸。

币制改革使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完成了对全国金融的垄断。

但它统一了全国货币,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有利于国内外贸易的发展和金融业的改造;也使物价回升,刺激了农工商业的发展。

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复苏起了积极作用。

3.国民党“六大”答:国民党“六大”是国民党为准备内战,在抗战胜利前夕召开的会议。

1945年5月5日至21日,国民党为了维护其一党专政,抵制联合政府,准备内战,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在重庆召开了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此次大会的主题是决定坚持独裁,拒绝联合政府,动员国民党全党力量,准备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抢夺抗战胜利成果。

大会通过了一系列为四大家族为首的大地主大买办利益服务的纲领政策。

此次大会是代表黑暗中国命运的大会,不仅违反了全国人民的公意,也违反了世界的潮流。

4.过渡时期总路线答:过渡时期总路线是指中国共产党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个过渡时期实行的总路线。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第3版复习笔记及详解】才聪学习网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第3版复习笔记及详解】才聪学习网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第3版复习笔记及详解】才聪学习网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内容简介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第3版)的考生。

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第3版)的师生参考。

王桧林主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史》一直被用作高等院校历史专业教材,并被大部分院校指定为历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参考教材。

为了帮助学生系统、高效的掌握该教材内容,我们根据教学大纲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制了王桧林主编的《中国现代史》的辅导用书:1.[电子书]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2.[电子书]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3.[电子书]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下册)》(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4.[电子书]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下册)》(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作为王桧林主编的《中国现代史》的配套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整理教材笔记,浓缩知识精华。

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本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授课的课堂笔记。

因此,本书的内容基本上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详解课后习题,巩固重点难点。

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王桧林主编的《中国现代史》的课后思考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遴选考研真题,详析解答思路。

本书遴选了部分名校近年来的相关考研真题(部分真题为考生回忆版)并予以详细解析,有利于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第1章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1919年5月~1 923年12月)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的末路(1924年1月~1927年7月)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中国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苏维埃革命的开展(1927年8月~1 931年9月)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1931年9月~1937年7月)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抗日战争(1937年7月~1945年8月)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崩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5年9月~1 949年10月)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复习笔记及详解第1章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1919年5月~1923年12月)1.1 复习笔记一、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1袁世凯统治的垮台军阀割据纷争局面的出现(1)袁世凯统治时期①窃取政权1912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就任临时大总统,开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名校考研真题(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 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名校考研真题(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 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

第4章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1931年9月~1937年7月)一、单项选择题1935年,国民政府在上海成立的控制对外贸易、经办、军队进口的机构是()。

[2015年统考真题]A.交通银行B.中国银行C.邮政储金汇业局D.中央信托局【答案】D【解析】1935年10月1日,中央信托局正式成立并开始对外营业。

中央信托局成立后,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最高领导机构、业务职能处室、内部管理机构以及各地分支机构等组织架构,这种组织机构的设置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

中央信托局的成立是南京国民政府国家金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金融统制的初步完成。

二、名词解释1.法币改革[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答:法币政策是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废止银本位制、以法定纸币为本位货币的币制改革。

1935年,国民政府在英国政府支持下,发布紧急法令,实行币制改革。

规定自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发行之钞票为法币(1936年又加入中国农民银行)。

所有公私收付一律使用法币,不得使用现金;实行白银国有,所有白银必须在规定限期内兑换法币;改银本位制为外汇本位制。

法币改革对于制止大量白银外流,扭转金融紧缩及工商不振的状况,曾起过积极作用。

2.十教授宣言[2015年南开大学研]答:“十教授宣言”是指1935年1月10日由王新命、何炳松、武堉干、孙寒冰、黄文山、陶希圣、章益、陈高佣、萨孟武、樊仲云等十名教授,联名在《文化建设》月刊上所发表的《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

《宣言》强调要加强“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对西洋文化要“吸收其所当吸收,而不应以全承受的态度,连渣滓都吸收过来”,旗帜鲜明地反对“全盘西化”主张。

“十教授宣言”在当时引发了关于中国文化的大讨论。

3.“四行二局”[2013年首都师范大学研]答:“四行二局”是国民政府直接控制的六大金融机构,是国家金融体系的核心。

“四行二局”包括: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

我国通史考试大纲

我国通史考试大纲

《中国通史》Ⅰ、考试内容及要求对中国通史的了解是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必备的基本素养,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和学校专业设置的要求,本院结合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制定本考试大纲,考生须掌握的重点内容如下:1 古代史部分(1)中国历史的起源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石器时代;早期的农耕文明;中华文明的曙光(2)上古三代:夏、商、西周寻觅中的夏;东亚雄邦:商;文明的奠基:西周“封建”;(3)历史大变动:春秋战国社会秩序的急剧变动;经济的突飞猛进与社会组织的改变;“大一统”的前奏:各国变法;诸子竞起与“百家争鸣”(4)大一统帝国的创制:秦、汉“大一统”帝制的确立;秦的暴政与秦朝的覆灭西汉:帝国的重建和稳固;汉武帝时代;西汉的衰落和新朝的改革;东汉的盛衰;汉代的文化与科技(5)帝国的分裂: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鼎立;西晋与东晋;动荡中的南北中国;乱世中的文化自觉(6)帝国的繁荣与开放:隋唐隋唐开国重建统一;盛唐的社会与文化;“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变迁(7)帝制成熟与社会转型:五代辽宋西夏金过渡期的混乱与纷争;民族政权的多元并立;社会经济的深刻转型;臻于巅峰的文化成就(8)大一统的再实现:元再造统一的元朝政权;元朝统治政策的成与败;元朝的科技与文化(9)君主极权的帝国体制:明明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明朝中后期的政局;一波三折的中外交流;(10)夕阳西下的帝国统治:清(至1840年)从入居中原到平定天下;“康乾盛世”的治道;末代王朝的由盛转衰2 近代史部分(1)西方资本主义的东侵与中国的应对清政府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战后的中国社会(2)太平天国起义的勃兴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太平天国的纲领和政策(3)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败亡第二次鸦片战争;咸同时期的朝局;太平天国的后期斗争及其失败;太平天国时期各地民众的反清斗争;(4)19世纪中期的思想文化思潮与学术;诗歌与散文;科技与译书(5)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清政府应付变局的抉择;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6)民族危机的加剧中国的边疆危机;中法战争;中日战争(7)民族救亡运动的高涨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列强瓜分中国的危局;维新派救国的新取向;戊戌变法和政变;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的入侵和《辛丑条约》的签订(8)19世纪后期的思想文化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进化观;“诗界革命” ;西方近代科技的引进(9)辛亥革命与清政府的覆亡20世纪初年的中国社会状况;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同盟会领导的革命斗争;立宪运动的开展和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10)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袁世凯的独裁与复辟;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军阀割据;中国的曙光(11)20世纪初年的科学与文化资产阶级新史学的兴起;小说与戏曲;教育与科学3 现代史部分(1)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1919年5月—1923年12月)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军阀的混战和政治争斗;中国革命的新局面(2)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的末路(1924年1月—1927年7月)军阀势力的演变国民革命高潮的掀起;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的大发展;国民革命的失败(3)中国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苏维埃革命的开展(1927年8月—1931年9月)。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真题解析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真题解析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真题解析2010-11-29 0:3 考研教育网【大中小】【我要纠错】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考点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即马克思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所以,正确答案是A选项。

2.「答案」D「解析」坚持就是胜利,体现的是事物的因果联系,即两者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揭示了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和范畴,正确答案是选项D.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人与自然的关系,气候变暖给人类发出的警示是人在对于自然的作用过程中,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保护自然,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大势所趋,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D.4.「答案」C「解析」劳动力商品的最主要特点,表现在它的使用价值上。

对资本家来说,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由它提供的劳动的某种有用性质即具体劳动来决定的,也不是由具体劳动所创造的某种产品的特殊有用性质决定的,而是由它提供的劳动的抽象性质即抽象劳动决定的,这个抽象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比劳动力价值的量更大。

与一般商品不同的是,劳动力商品的消费过程也就是劳动过程。

在劳动过程中,能创造出新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更大。

这里劳动力的买卖并不同价值规律相矛盾,一切都按商品交换的原则办事。

在工人将剩余价值生产出来的同时,货币也随之转化为资本了。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5.「答案」A「解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本质。

从社会需要方面来看,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群众在旧社会被压抑的社会需求被广泛铎放出来,人民对于崭新的社会制度能够满足他们的物质文化需要,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考研真题】(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56年9月~1966年5月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考研真题】(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56年9月~1966年5月

第2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56年9月~1966年5月)一、单项选择题1.1954年,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选举的主席是()。

[2014年统考真题]A.毛泽东B.朱德C.刘少奇D.周恩来【答案】D【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1954年12月21日至12月25日在北京召开,共有委员559人,出席会议的委员有541人。

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已于1954年9月15日至28日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经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本内容已经列入宪法,这个共同纲领已经为宪法所代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已结束。

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仍然需要存在。

会议推举了毛泽东为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选举周恩来为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宋庆龄等16人为副主席。

2.20世纪60年代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是()。

[2013年统考真题]A.英国B.联邦德国C.瑞典D.法国【答案】D【解析】1972年,中国分别与英国、联邦德国建交,中国与瑞典建交时间为1950年,与法国建交时间为1964年。

戴高乐将军于1959年1月再主爱丽舍宫后,推行戴高乐主义,与美国相抗衡。

20世纪60年代,中法的角色类似:一个是在全球范围向美国霸权挑战的不驯服的盟国;一个是不听从指挥棒直至公开脱离苏联轨道的“大家庭成员”。

这正是促成中法建交的基本因素。

可以说独立自主是中法之间基本共同点,也是中法建交最重要的政治基础。

二、名词解释“四清”运动[2013年首都师范大学研]答:“四清”运动,又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1963年至1966年先后在农村和少数城市工矿企业及学校等单位开展的一次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的运动。

该运动对解决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过分重视阶级斗争,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打击。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考研真题】(哲学 科学 文化)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考研真题】(哲学 科学 文化)

第6章哲学科学文化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组历史学术刊物,都在我国内在刊行的一组是()。

[2014年统考真题] A.《历史杂志》《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B.《过去与现在》《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C.《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D.《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历史杂志》【答案】C【解析】《历史研究》创刊于1954年,双月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本综合性史学期刊。

《中国史研究》于1979年2月由林甘泉主持创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刊物,季刊。

《近代史研究》于1979年创刊于北京,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的专门刊载中国近代史研究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并及时反映学术研究动态的刊物。

《世界历史》创刊于1978年,是中国世界史专业惟一的国家级专业学术刊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主办,现为双月刊。

2.1960年后在中国内地出版、对近代史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大型回忆录汇编是()。

[2011年统考真题]A.《近代稗海》B.《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C.《近代中国史料丛刊》D.《文史资料选辑》【答案】D【解析】《近代稗海》为近代野史集成,参考价值有限。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是中国史学会精心组织编辑出版的,它是在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导下对近代史资料的一次大规模的科学整理,为近代史研究提供了最基本和最有价值的史料,但它并不是回忆录。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为我国台湾沈云龙组织编写,由台湾文海出版社出版,并非我国内地出版社。

《文史资料选辑》由政协文史资料编辑部以“三亲”(亲历、亲见、亲闻)为原则,于1960年开始编写,由中华书局出版。

二、名词解释1.梁方仲[2015年北京大学研]答:梁方仲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和明清史学家,他毕生都致力于对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而对明代财政史的研究则是他的研究核心和精华,成绩十分突出,梁方仲先生被国内外史学界誉为研究“明代赋役制度的世界权威”,是我国社会经济史学的奠基者之一。

2020年《考研政治》试题含答案(一)

2020年《考研政治》试题含答案(一)
――摘自胡锦涛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2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的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摘自中共十七大报告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解析】
暂无解析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社会跨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既是加快发展的机遇期,也是各种复杂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我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有些什么重要的意义
【答案】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②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③抓住和利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④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沉着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⑤是提高我党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社会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体现了
A.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创造性运用
B.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C.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辩证关系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和目标的完整性、全面性
(4)由于尚未取得上市公司审计资格,不予执行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制度;
(5)无论审计项目组内部的分歧是否得到解决,审计项目组必须保证按时出具审计报告;
(6)以每3年为一个周期,选取已完成业务进行检查,检查对象为当年度考核等级位列后3名的项目负责人。
要求:
【答案】(1)第(1)项合秋人的晋升与考核以业务量为主要考核指标违反了质量控制准则的规定。会计师事务所人员的晋升,应当以提高业务质量和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主要考核指标。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第6章 哲学、科学、文化【圣才出品】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第6章 哲学、科学、文化【圣才出品】

第6章哲学、科学、文化6.1 复习笔记1.哲学(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主导地位的确立以及阐述和发展①1950年与1952年,毛泽东在1937年所著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在《人民日报》发表,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热潮,同时,马、恩、列、斯的一些哲学著作也相继在中国出版,苏联的哲学教科书被介绍到中国。

②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观察和指导中国实际,分析了我国建设中的十对矛盾,并制定了处理方针。

③1963年5月,毛泽东再次阐述了“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这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④1963年12月到1965年,毛泽东一再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用以指导实际工作。

⑤哲学理论工作者也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哲学观点进行了大量解释、传播和普及工作。

(2)探讨和争论①文化大革命之前a.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

b.真理问题。

c.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问题。

d.“桌子哲学”问题。

i.经济基础的含义和我国过渡时期的经济基础问题。

②文化大革命之后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b.指出现有哲学体系的缺点并构想新的哲学体系以往沿用的苏联哲学体系缺少自然辩证法和辩证逻辑,对一般和局部的关系也有所混淆;新的哲学体系应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总论的基础上,向下细分。

c.关于认识过程有几个阶段的问题提出认识不应是感性、理性两个阶段,而应是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阶段。

d.关于实践问题“实践”的含义、系统、结构、功能、属性等,都有新的探讨。

e.关于“不断革命”口号问题有人否定“不断革命”的口号,马、恩对此口号偶尔使用,未形成理论体系。

f.关于生产力标准问题哲学界认为生产力标准是检验社会实践、社会现象有无进步性及进步性大小的根本标准,也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最终标准。

g.新的研究范畴和新的哲学门类哲学自身反思的一些问题;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当前改革中的哲学思考;“异化”问题;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问题;唯心主义评价问题;价值真理问题及其他许多问题,都有许多讨论,表现了哲学界思想的活跃。

考研政治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章节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章节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章节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1957年,毛泽东认为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应当是()A.正确处理敌我矛盾B.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C.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正确答案:D解析:1957年毛泽东明确提出: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应当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目的,或者说其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为了团结全国各民族人民,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巩固社会主义新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

因此,正确选项为D。

知识模块: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2.1944年,因为发表《甲申三百年祭》揭示李自成农民起义失败经验教训而受到毛泽东高度赞扬的是()A.郭沫若B.黄炎培C.刘少奇D.李达正确答案:A解析:1944年,郭沫若因为发表《甲申三百年祭》揭示李自成农民起义失败经验教训而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

因此,正确选项为A。

知识模块: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3.毛泽东首次阐述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文献是()A.《新民主主义论》B.《论人民民主专政》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正确答案:C解析: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第一次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因此,正确选项为C。

知识模块: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4.在我党历史上提出的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的会议是()A.党的八大B.党的八届二中全会C.党的八届九中全会D.党的十—届三中全会正确答案:C解析: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上我党提出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因此,正确选项为C。

知识模块: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5.最早与我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基本准则的国家是()A.巴基斯坦B.印尼C.印度D.朝鲜正确答案:C解析:印度是最早与我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基本准则的国家。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1919年5月~1923年12月)一、单项选择题民国前期的国会政治结束于()。

[2013年统考真题]A.皖系军阀执政时期B.直系军阀执政时期C.临时执政府执政时期D.奉系军阀执政时期【答案】B【解析】民国前期指的是1912~1928年,1924年12月,段祺瑞上台后,以曹锟贿选为罪名,解散国会。

1925年2月1日,段祺瑞政府拒绝孙中山召开国民会议的呼吁,而召开善后会议,作为议政机构。

善后会议的代表不是由选举产生,而是指定的。

故民国前期的国会政治结束于皖系军阀执政时期。

二、名词解释1.少年中国学会[2015年北京大学研]答: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的一个著名社团。

1918年7月,李大钊、王光祈、曾琦等人在北京成立少年中国学会,学会以“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为宗旨。

学会在1923年以后出现分化,其中的左翼多数加入中国共产党,右翼多数加入中国青年党(国家主义派)。

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会员最多、分布最广、存在时间最长的社团。

2.国民会议运动[2015年北京大学研]答:国民会议运动是孙中山晚年接纳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从事和平救国而唤起民众的一次全国性的政治运动。

1924年10月北京政变后,孙中山应邀北上主持大计,并发表《北上宣言》,提出应先召集国民会议,以谋中国统一与建设。

国民会议运动是国共合作的产物,是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人民群众,向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夺取解决国事权利的斗争,广泛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宣传,中国共产党支持孙中山北上,并于11月发表宣言,指出在全国正式政府未成立前,国民会议预备会议应该是号令全国的总机关。

这个主张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于是国民会议运动汇合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在全国范围开展起来。

3.府院之争[2015年南开大学研]答:府院之争是指1917年围绕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问题在北洋军阀内部引起的争斗。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名校考研真题(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崩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名校考研真题(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崩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6章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崩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5年9月~1949年10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作品中,以解放区土地改革为主题的是()。

[2013年统考真题]A.《小二黑结婚》B.《荷花淀》C.《暴风骤雨》D.《红旗谱》【答案】C【解析】《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代表作,通过边区农村青年农民小二黑和小芹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描写了农村中新生的进步力量同落后愚昧的迷信思想及封建反动势力之间的尖锐斗争,以主人公在新政权的支持下突破阻碍获得幸福婚姻,显示出民主政权的力量和新思想的胜利。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这样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了农村妇女即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

《红旗谱》是梁斌的名作,作品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描绘了冀中平原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的尖锐矛盾斗争,以“反割头税”和“二师学潮”为中心事件,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农村和城市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获得重大的成就。

《暴风骤雨》是周立波的名作,是一部反映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小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反映农民翻身解放的史诗性作品。

2.中国史学界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点的学者是()。

[2011年统考真题]A.王国维B.顾颉刚C.钱玄同D.胡适【答案】B【解析】1923年2月,顾颉刚在《读书杂志》上发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一文,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

二、名词解释1.黄炎培[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答:黄炎培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中国民主同盟主要发起人之一。

他以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为改革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传统教育,建设中国的职业教育,作出过重要贡献。

1965年12月21日逝世于北京。

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答:中国七届二中全会是1949年3月中共在河北西柏坡召开的中央全会。

考研政治(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为了( )。

A.开展整风运动,克服官僚主义B.维护社会的团结稳定C.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D.巩固发展三大改造的成果正确答案:C解析:毛泽东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有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的文化,使全体人民比较顺利地走过目前的过渡时期,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简单来说,就是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

因此,正确答案是C。

知识模块: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是( )。

A.《论十大关系》的发表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C.《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D.《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的发表正确答案:A解析:1956年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方面)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

因此,正确答案是A。

选项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院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选项C,《论人民民主专政》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全国性政权即将建立的时刻,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而写的一篇论文。

选项D,毛泽东在1957年7月撰写了《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文,提出建设“六又”政治局面等思想。

知识模块: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3.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搞一个实事求是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开展(1992年1月~2002年11月)
论述题
土地问题对中国近现代的影响?[2015年北京大学研]
答:土地问题对中国近现代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人口土地大国,土地问题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近现代的中国社会。

近现代中国不同时期的主要土地政策演变:
(1)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
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在土地方面,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原则,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土地私有制),它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带有浓厚的绝对平均色彩,并且也没有认真贯彻执行,太平天国的土地改革以失败告终。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了民生主义,主要内容是节约资本,主张用征收地价税和土地增价归公的办法,消除地主从地租及地价增涨中获得暴利的可能性;但孙中山的这一主张流于形式,从来没有实行过。

(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路线规定: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这一路线是在总结了《井冈山土地法》成败基础上所提出的,并且在根据地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执行;这一路线在当时调动了一切反封建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4)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要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必须要调动一切抗日力量;这一政策在当时减轻了封建剥削,同时也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积极性;既保障了地主利益,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5)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区土地改革按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实行耕者有田,农村人口平分。

贯彻解放区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消灭封建剥削,发展农业生产。

中共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方案使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可靠保证。

(6)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建国初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这一时期土地政策的主要特征是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

《土地法》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1953至1956年开展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其原因主要有:国家对商品粮和工业原料的需要急剧增加;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村生产力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在政策上采取“积极发展稳定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原则,方法是“典型示范逐步推进”,主要步骤有:互助组——社会主义萌芽;初级社——半社会主义性质;高级社——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到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7)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人民公社化运动土地政策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即大规模集体所有制,平均分配,这一政
策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影响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8)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形成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将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这一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土地问题能否解决好关系着社会发展的好坏,农民阶级提出的《天朝田亩制度》经检验不能解决中国土地问题;而资产阶级所提出的“平均地权”也无法在近代中国得以实施,因而也是失败的;无产阶级的代表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在近代中国发展的各个时期以现实状况为依据所提出的改革方案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状况,因而是成功的;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